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论复习题加书签收藏下载跳至底部?阅读:219次大小:5KB(共5页)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地理课程标准:它是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地理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地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地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设计:依据现代科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
2、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现代教学理论的开山鼻祖,现代地理教学的创始人,1632年发表《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现代教学进行了理论设计,采用班级教学制度。
4、1904年清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我国中小学开始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师范学堂开始设置“地理教授法”课程后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改为“地理教学法”。
5、教学问题的三种类型: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策略和方法)问题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教学规律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1) 揭示地理教学规律(2) 确立地理教学价值观(3) 优化地理教学艺术7、地理教学设计的特点:(1) 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系统(2) 以学习者为出发点(3) 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4) 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1)有助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2) 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3) 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4)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5) 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教学(6) 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开放性、发展性第二章1、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地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教育科学基础、心理科学基础哲学基础2、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认知学习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西南●最新版】[0609]《地理教学论》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西南●最新版】[0609]《地理教学论》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bc1a4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1.png)
[0609]《地理教学论》第一次作业[论述题]名词解释(选作4个)1、理念2、审美情趣3、地理教学目标4、地理教学过程5、地理基础知识6、地理程序性知识7、地理策略性知识8、地理基本技能参考答案:1、理念: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
通常以对审美对象的特殊兴趣、爱好、选择倾向性和易接受性或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
3、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
4、地理教学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发展地理能力,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与科学观念的多主体交互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过程。
5、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起奠基作用的地理知识。
中学地理知识主要属于此类。
6、地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原理类知识和地理操作程序类知识。
7、地理策略性知识:主要是回答"怎么学”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为学习方法类知识。
8、地理基本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地理认知任务和实践操作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和动作活动方式。
[单选题]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A:地理教学现象B:地理教学方法C:地理教学系统D:地理教学过程参考答案:C[单选题]2.新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A:讲授与接收B:讲授与讨论C:上课与管理D:沟通与合作参考答案:D[单选题]3、素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A:知、技、智B:知、技、德C:知、能、情D:知、能、思参考答案:C[单选题]4、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A:文字与图像B:活动与作业C:正文与阅读D:形式与功能参考答案:D[单选题]5、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教材是范例B:教材是读物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课本参考答案:A[单选题]6、地理思维方法包括以下的:A:观察法B:比较法C:调查法D:实验法参考答案:B[单选题]7、合作学习的组织需要:A:同质分组B:异质分组C:男女搭配D:就近结合参考答案:B[单选题]8、揭示地理事象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叫做:A:凸聚比较法B:联系比较法C:综合比较法D:横向比较法参考答案:B[多选题]1、《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下述中的:A:教学发展论B:教学方法论C:教学评价论D:教学环境论参考答案:BC[多选题]2、地理感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特征B:地理分布C:地理演变D:地理判断参考答案:BC[多选题]3、地理陈述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名称B:地理分布C:地理规律D:地理方法参考答案:AB[多选题]4.地理程序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概念B:地理分布C:地理成因D:地理方法参考答案:CD[多选题]5、地理理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A:地理演变B:地理分布C:地理特征D:地理判断参考答案:CD[多选题]6、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A:教材是素材B:教材是课本C:教材是方法D:教材是范例参考答案:AD[多选题]7、地理概念的内涵包括下述中的: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例子D:关键特征参考答案:ABD[多选题]8、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A:例-规法B:规-例法C:同化法D:概括法参考答案:AB第二次作业[论述题]名词解释(选作4个)1、地理情感2、地理态度3、地理价值观4、地理课程5、地理课程标准6、地理教材7、地理教学规律 8、地理教学原则参考答案:1、地理情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产生并持续发挥积极影响的较复杂而稳定的心理体验。
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

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篇一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陈澄老师的《新编地理教学论》,这一路的阅读体验,那可真是让我感慨万千啊!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多精彩?” 也许是我先入为主了,觉得教学论这类的书可能会很枯燥。
但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书里讲的那些教学方法和理念,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我不禁在想,要是早一点接触到这些,我以前的地理学习是不是能更轻松有趣些?比如书中提到的通过实地考察来增强对地理现象的理解,这多酷啊!我就想起自己以前死记硬背那些地理知识点的痛苦日子,要是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也许我就不会那么头疼了。
不过,我觉得有些地方可能对于我这种“小白”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点难度。
也许是我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但这也让我意识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呀!这一路读下来,我真心觉得收获满满。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地理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还让我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了反思。
难道我们的学习就只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吗?我觉得不是!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你们说,未来的地理教学会不会因为这本书而发生大的变革呢?我觉得有可能哦!篇二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读后感哎呀妈呀,读了陈澄老师的《新编地理教学论》,我这心里可是像开了锅一样,翻腾个不停!一开始,我是被老师逼着读的,心想:“这能有啥意思?” 可谁能想到,这一读,就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书里讲的那些个教学方法,简直让我眼前一亮!比如说用多媒体展示地理景观,那感觉,就好像我一下子飞到了世界各地,亲眼看到了那些壮观的景象。
我就在想,以前上课咋就没这么好玩呢?不过呢,读的过程中我也有点迷糊。
有些理论说的太深奥了,我这小脑袋瓜转了好几圈都没转明白。
难道是我太笨了?也许是吧,但我不服输!我非要把它搞懂不可。
还有啊,书里提到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这主意不错!可我又担心,要是学生们瞎探究,跑偏了咋办?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地理教学论 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二、分析教学内容的关系(微观分析)
1、微观分析——了解教材逻辑结构
认识区域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区域的定义 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类型
区域的分析
区 域 的 含 义
“日本”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多火山地震 东 西 方 兼 容 的 文 化
地狭 人稠 岛国
多港湾、海上航运
丰富的人才资源
加工贸易发达
原料、燃料缺乏
。
案例:美国6-8年级地理课—— 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水
学员活动: 与附近的学员自由组合,讨论: 您将如何设计“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水”这个 主题的教学? 为什么?
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程序
复 习 旧 课
导 入 新 课
讲 解 新 课
巩 固 新 课
检 查 反 馈
自学—辅导地理教学模式程序
提 出 要 求 独 立 自 学 讨 论 交 流 启 发 指 导 联 系 总 结
引导—发现地理教学模式
发 现 问 题 提 出 假 设 验 证 假 设 提 高 总 结
咨询—研究地理教学模式
认知水平: 与了解有关的 行为动词有: 说出、背诵、 描述、辨认、 列举、复述。
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说出
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区域的定义 区域的特征 重要的区域 常见的区域
了 解
描述 辨认 列举
区 域 的 含 义
二、重构合理明晰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运用可观察、可测量 的具体行为动词,在一定的行为条件下,指出 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
第一步:分析课标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
句型结构:“基本结构:行为表现” 行为主体:略 行为条件:无 行为标准——行为动词:“了解” 行为指向——核心概念:“区域的含义”
地理教学论重点

地理教学论第一章绪论1.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P11)地理教授法阶段(1904-1922):认为本学科的教学对象只是教师,教师的教;而学生,学生的学并不属于研究对象。
2)地理教学法阶段(1922至20世纪80年代):陶行知基于“教学作合一”的思想,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间的联络。
3)地理教材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地理教材法”的研究对象明显地是指对地理教材的分析、教法的探讨。
把“地理教学法”的“法”字理解为方法,完全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应是整个地理教学。
与地理教学法同时并存,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
4)地理教育学阶段(20世纪80-90年代):1978年12月,北京市地理学会着急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学法教师和有关专家,在通县召开座谈会。
会议提出:把“地理教学法”改为“地理教学论。
”时任湖南师范学院地理教学法教师的杨尧先生首次提倡将本学科定名为“地理教育学”。
不论是从研究范围,还是理论高度来考虑,“地理教育学”都应当是本学科最高层次的命名。
5)地理教学论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就课程性质而言,在师范院校地理专业本科中开设“地理教学论”比开设“地理教育学”更合适在于:①地理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②地理教育学的特性决定其难以指导具体操作性的教学实践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
3.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P51)总任务是:研究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活动。
具体的说,就是要解决地理学科中“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如何教(学)”、“教(学)得如何”等一系列教与学的问题。
进一步说,它们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2)具体任务:①研究地理学科在学科教学中的功能、地位与任务,明确地理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地理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的实现。
②研究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过程与国外地理教育的成功经验,探讨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与学生身心素质发展需要、与地理学科发展水平需要的关系,为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地理教材编写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期末考试通过必备真题库及答案5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一答案一、简答题1. 简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价值追求。
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地理学科在解释周围环境、不同尺度区域等各种自然特征与人文现象的独特作用;初步学会选择与评价空间位置,能够理解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形成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初步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形成学习地理的兴趣。
2. 地名教学的基本步骤。
教师指图提出地名;教师指导学生查找地名;教师正确书写地名;教师领读地名;教师指出地名的含义或有关特征;学生在地图册上填出地名。
3.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应达到的基本目标。
①熟悉不同地理位置类型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②能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其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要素和环境(如铁路、港口、交通枢纽、城市、自然资源产地等)的空间关系。
③能借助地图并用语言或略图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
④能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并能结合区域位置推断出该区域自然要素、现象、原因。
⑤能简要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优劣。
4. 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要点。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等;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等。
5.等温线判读的基本方法。
①按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明一地气温差异的趋势及影响因素;②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分析同纬度两地气温的高低;③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状况,分析一地气温垂直于等温线方向的变化程度;④分析一地的等温线是否闭合,如果闭合可以由此判断一地是寒冷中心还是炎热中心;⑤根据重要等温线通过的地区,分析一地气温状况,作冷热的性质判断。
⑥根据临线间温度间距的大小,可以判断等温线实际代表区域范围的大小及地势特征6. 简述“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价值追求。
地理教学论复习题纲(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复习提纲石玉绪论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课程指地理课业(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3、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第一章、地理课程目标1、地理课程目标是指地理课程对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或水平。
2、地理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地理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3、地理课程目标的功能(1)课程目标处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因此,地理课程目标成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成为地理教师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纲领。
(2)课程目标是地理课程内容组织与优化的主要依据,是地理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重要向导。
在课程编制的过程中,判断“哪些地理基础知识最有价值”、“哪些地理科学方法最有价值”都要把地理课程目标作为主要依据。
(3)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
地理课程实施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创造性地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过程。
因此,课程目标的可行性将直接决定地理课程能否顺利实施。
(4)课程目标是地理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尺。
地理课程评价就是用一种标准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价值判断,而地理课程目标为这种判断提供主要准则。
课程目标的可测性将直接决定能否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切实有效的评价。
4、简述地理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特点(1)类型:课程目标一般分成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种类型。
(2)特点: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适合。
生成性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和生成性,表现性目标则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地理课程内容。
智慧树答案地理学科教学导论(地理教学论)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汉语语境中的教学,其含义包括()。
答案:教学及学习;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即教学生学;教学及教授2.通常而言,英语语境中的“教”和“学”是两种相互独立的行为。
()答案:对3.教学的特点包括()。
答案:学生能动有效地学时教师教的目的。
;教是促进学生能动而有效地学的手段。
;教与学之间需要建立协调统一的关系。
4.下列选项中属于地理教学系统构成要素的是()。
答案:地理课程;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研究;地理教学环境5.地理教学目的是指地理教学活动预期所达到的结果。
答案:对第二章1.国外地理课程发展可划分为前地理课程时期、近代地理课程时期、现代地理课程时期,其中在1950-1990年为地理课程第一次现代化改革浪潮,1990年以来为地理课程第二次现代化运动。
()答案:对2.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和18-19世纪的产业革命,商业发展和交往联系不断扩大,地理学科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价值得到重视,中学地理课程逐渐形成,地理课程向内容学科发展。
()答案:错3.国外近代地理课程价值观表现为()。
答案:实用学科4.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地理课程价值观向素养培育转变的背景为()。
答案: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问中心地理课程遭受质疑;工业文明引发“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颁布5.古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没有严格限定,空间范围从宇宙天体到地球,研究对象常与哲学、历史、文学和天文学等混沌共生在一起。
()答案:对第三章1.将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的课程定义学说为()。
答案:计划说或目标说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是不会发生转换的。
()答案:错3.按课程表现形式可将课程分为()。
答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4.隐性课程具有可预测性。
()答案:错5.必修课程具有()的特点。
答案:共同性;强制性第四章1.地理教学文本资源包括()这几种类型。
答案:研究性文本;高频性文本;纸质地图;潜在性文本2.()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文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
高中阶段地理课程共5—10 课时/每周
美国
澳大 利亚
高中地理课时由各地学校自 定
高中地理总课时为220节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主要有‚地球和宇宙科学‛、 ‚环境科学‛、‚经济地理‛,可以自由选择
高中阶段九—十年级地理必修课100学时,十 一—十二年级分为预备课程和高级证书课程, 课时均为120课时
国外地理课程设置有哪些特点?
俄罗斯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内容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地理和认识世界 空间——地理研究的对象 世界政治和经济地图 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国家类型 世界经济开发区 人口和文化地理 日本高中地理B: 世界人口地理 世界语言地理 世界宗教地理 第三篇 现代世界诸课题的地理考察 世界文化地理 …… 城市地理 世界城市地理 第五章 环境、能源问题的地域性 城市地理模式 第六章 人口、粮食问题的地域性 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 第七章 居住、都市问题的地域性 世界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 第八章 民族、领土问题的地域性 工业地理 劳动地域分工
适度弹性原则
可读和可教性原则 优化表述原则 ……
对照新教材,举例分析上述原则的运用。
第四章
第一节
地理教学过程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方法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ABCD法
学生能根据给出的地图材料,列举三个 秦岭—淮河一 (对象) (条件) (行为)(标准) 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事实。 (内容)
1.行为主体是学生
第二节
分析地理教材
分 析 方 法
宏观分析:时代背景分析、整体教材 分析 微观分析:课标相关内容分析、单元 结构分析、表述结构分析、智能结构 分析
整体分析——了解教材结构
初中基础型
区域地理 基本回答‚是什 么?‛‚有什么?‛
系统地理 基本回答‚为什 么?‛
高中基础型
应用地理 基本回答‚怎样 综合?‛‚怎么 做?‛
6
0-2 5 地理(2) 地理(文3)7 地理(选2)8
地理(3) 地理(选2)
第三节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特点 课程理念: 关注贴近学生发展的地理 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 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 关注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
课程设置: 单独设科为主 初中为区域地理,高中为系统地理 多种课程形式结合
……
德国萨尔州文理中学7年级地理课程内容
太阳对地球的辐射 风与海流 地球上的气候 气候区与植物区 与植物区 地区面貌的改变 地球的产生与构造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亚马孙地区开发 阿斯旺水坝 人类对大自然 对森林的掠夺性开采以及给地中海地 的侵犯 区带来的后果 严寒地区空间开发 可以无限制地污染空气吗 水的利用与危害 人人都制造垃圾但无人需要垃圾 土地的危害与土地的利用
第二节
年份 初一 初二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特点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周课时 12 12 8 5
新 中 国 建 立 以 来 中 学 地 理 课 程 设 置
1949-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外国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2) 外国地理 1952 (2) (2) (2) (2) (2) 1953- 自然地理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外国经济 中国经济地 1957 (3) (2/3) (2/3) 地理(2) 理(2) 1958 地理(3) 地理(2) 经济地理(3)
语文教学论
数学教学论 物理教学论 区域 地理
地理学 … 地理教学论 自然 地理 人文 地理
历史教学论
系统 地理
学科性质:应用理论
地理教学论隶属教育科学示意
第三节
地理教学论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
教育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地理学基础
举例分析心理学对 地理教学研究有哪 些方面的指导?
地理科学与地理 教学有哪些联系 与区别?
地理课程目标
总目标 阶段目标
单元内容标准 一般目标 具体目标
教学目的:
课 题: 教学目标: 陆 1.说出陆地上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 地 和丘陵五种基本地形; 地 2.在分层设色地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 形 脉和盆地四种地形;
3.说出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掌握有关陆地地形的基本知识。
4.在亚洲地形图上,从海拔、地势起伏、 地形种类方面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
改革特点: 贯穿人地关系主线,加强人文地理内容 突出生活性、全球化、乡土化、前沿性 编排体系趋向专题化、案例式 阅读或专栏内容丰富、表述生动 图文并茂、图文练结合 注重学习方法、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 ……
教学如何体现教材改革的特点?
第四节
中学地理教材编订原则
教育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
地理性原则 联系实际原则
国家
英国 法国 俄罗 斯 日本
地理课时设置
占中学课时总量的10%,高 中另增加选修地理课时 初中、高中地理共12课时/ 每周 初中、高中共11课时/每 周,总课时达374节(不包 括高中选修课) 高中地理总课时为210节
说明
规定所有公立学校5—14岁的学生必须学习地 理课程,15—16岁的学生可以选修地理 高中阶段每年开设地理课,高中的第二、第三 学年分文理班开设地理课程 国家规定高中阶段,每个年级均开设地理课程。 必修课程有俄罗斯自然地理、俄罗斯人口和经 济地理、世界经济和社会地理 高中分理科和社会课,社会科选修有地理A、 地理B;理科选修有地理Ia、地理Ib、地学Ⅰ、 地学Ⅱ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每个年级每周都开设 1—2节地理课,重视环境教育
陈述目标
2.行为条件要明确 3.行为标准要清晰 4.行为指向要具体
一、知识与技能 分布模型。 1.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各种气候类型分 行为动词笼统 2. 1.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各种气候类型分 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络气候资源,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至 布规律,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少一组气候资料,利用计算机绘制‚气温变化曲线与降 布规律,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2.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特点,并掌握成因。 水量柱状图‛,初步学会建立简单的气候类型定量分析 2.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特点,并掌握成因。 3.根据已有气候资料,利用计算机绘制气温变化 模型。 3.根据已有气候资料,利用计算机绘制气温变化 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并根据绘制的直观图表判 3.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根据气压带、风 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并根据绘制的直观图表判 断气候类型。 带及季风等已学知识分析本组选定的气候类型的特点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断气候类型。 成因,并以此方法迁移到探究其他气候类型,初步学会 1.在感知世界气候类型多样的基础上体会探究 探究气候类型的方法。 行为主体错位 4.交流本小组的探究成果,并对其他小组的结论进行质 过程的复杂性。 疑。 2.初步体验简单的地理建模方法。 目标过多过高 5.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分工,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究尽可能 3. 培养学生辩证地评价各种气候的优劣。 多的气候类型,掌握主要气候类型。
研究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文献法 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
第一节
地理教学目的
地理教学目的与地理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目的——是指社会或国家为实 现地理教育目的,对地理课程教学所要完成 的任务的一般或概括的描述。 地理教学目标——通过地理课堂教学, 学生预期的学习行为的变化。
国家颁布
教师制定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评价功能
地理教学中 ,衡量地理 教师教学效 果如何,判 断学生地理 学习水准如 何等,都要 以地理教学 目标作为评 价的标准。
整合功能
地理教学活 动是一个由 诸多要素组 成的有机整 体。地理教 学目标管理 着诸要素活 动,使教学 活动具有整 体性。
第三节
新课程地理教学目标构成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拓展型
地理(6—7年级) 地理景观与地图
世界地 理 乡土地理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思想政治目标
理解其中的变化涵义吗?
强调以能促知,知能合一
强调参与体验‚过程‛ ,注重科学方法教 育
丰富‚思想政治目标‛的教育价值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学地理课程和教材
中学地理课程发展
早期形成阶段:14—16世纪 学校地理教育逐渐形 成;17世纪中叶 夸美纽斯 首次设置独立的地理课 程 近代发展阶段:18、19世纪 形成地理概论、本国 地理、外国地理基本课程 ;建立自然地理为基础、 区域地理为中心的教材体系 现代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 人口、资源、环 境为核心内容 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为重要 目标 公民接受高水准地理教育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所 有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 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课程 教材
教师
学生
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地理教学主要因素间的关系结构图
第二节
普通教 育学 教育学 教育 哲学 教育 科学 教育心 理学 教育管 理学 …… 年龄教 育学 学科教 学论 特殊教 育学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1959- 地理(3) 地理(2) 1962
1963- 中国地理 1965 (3)
1966- 地理 1976 (0-2) 1977-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1980 (3) (2) 1981-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1993 (3) (2) 1993- 地理(3) 地理(2) 2000 2000-
世界地理 (3)
地理教学论
第一章
第一节
1904年:地理教授法
绪论
地理教学论的缘起
1919年:地理教学法
60年代:地理教材教法
文革后:地理教学法
90年代初:地理教育学
90年代中后期:地理教学论
几易其名,反映了什么?
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 、‚学法‛并重; 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 教学的‚法则‛、 ‚规律‛; 由‚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 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