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
专业硕士研究生 分类培养

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分类培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学术型硕士(Master of Arts, MA或Master of Science, MS):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未来从事研究、教学或者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较为适合。
2. 专业型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Studies, MPS或者Master of Engineering, MEng):强调对于特定专业领域的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适合那些希望在职业领域中发展并具备专业技能的学生。
3. 工程型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Eng):侧重于工程实践和项目管理等技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成为有能力从事工程项目设计和管理的专业人才。
4. 商业/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培养学生在商业和管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关注商业决策、市场分析及战略管理等内容,适合那些希望在商界发展的学生。
5. 医学硕士(Master of Medicine, MM):着重培养医学方面
的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适合希望从事医学领域研究或者临床工作的学生。
这些分类并非是绝对的,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可能会有不同的名称和要求,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目标选择相应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的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逐渐展开。
作为一位拥有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深知一个优秀的培养方案对学生的重要性。
我将用意识流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一份关于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较高语文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硕士研究生。
1.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体系,熟悉我国语文教育政策和发展趋势。
2.掌握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能够独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对语文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4.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2.专业课(1)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2)语文教学方法论(3)语文教育史(4)语文教育心理学(5)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3.选修课(1)古代汉语(2)现代汉语(3)外国文学(4)文学理论(5)语文教育研究方法三、实践教学1.教育实习: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了解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教育调查: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教育调查,了解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研究提供实证材料。
3.教育论坛:定期举办教育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活动1.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培养科研能力。
3.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提升学术素养。
五、毕业要求1.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取得相应的学分。
2.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提交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3.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实际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
科研实践及毕业论文为一年半。
三、研究方向1.教学原理2.课程原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语文、数学)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三大部分。
应修总学分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10学分,专业学位位课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选修课12学分。
入学前CET-6考试成绩达到425分以上或取得CET-6合格证书的研究生免修英语读写和英语听说课程。
(一)必修课1.公共学位课(10学分)(1)自然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二选一) 2.5学分(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学分(3)英语 6学分2.专业学位课(10学分)(1)教育学原理 3学分(2)学习理论 3学分(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2学分(二)选修课1.方向选修课(1)教学原理方向(10学分)教学原理 3学分教学设计与教学技术学 2学分学科教学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美术、音乐) 3学分国外教学理论流派 2学分(2)课程原理方向(7学分)课程原理 3学分课程设计与课程评价 2学分国外课程理论流派 2学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语文)(7学分)小学语文教学原理 3学分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 2学分小学语言教材研究 2学分(4)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数学)(7学分)小学数学教育学 3学分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2学分数学教材理论 2学分(5)任意选修课教学思想史 2学分教育心理学问题研究 2学分教学艺术论 2学分教学测量与评价 2学分基础教育改革实验 2学分中小学课程问题研究 2学分(三)补修课程随本科生修读或安排集中授课,并参加考试或考查。
045110学科教学(地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职2013)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2013年入学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 045110 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地理)学制:三年学习方式:非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本专业是在2002年开始招生的“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地理学教育方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特色和优势是:1、具有坚实的地理学科专业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基础学院的“地理科学”本科专业为广州市名牌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均为硕士点和重点学科。
近年来,地理教育硕士导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和省、厅、市、校级等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编著及出版著作和教材等科研、教研成果一大批。
获省、市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并建设了省级重点课程、市级名牌专业和多门市级、校级精品课程及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取得显著成果。
2、导师队伍实力雄厚为地理教育服务成效卓著本专业现有12位地理教育硕士导师(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其中院长陈健飞教授现任教育部地理科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三位教授任省基础教育教材评审专家。
现聘有校外教育硕士导师10人,其中4人为地理特级教师。
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成功申报并主编出版了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广东版)及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主审《广东地理》、《广州地理》等地方教材;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密切合作,主持或参与新课程改革省、市教师培训工作,主编出版《初中地理校本培训指导手册》并参与历年广东省高考命题工作。
已建立起一批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培养地理教育硕士和提升在职教师素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坚实的学科教育基础理论和宽广的地理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教师气质与人格、具有较强沟通能力、较高职业道德水准、较强专业能力和全面专业素养、能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教研或管理工作的基础教育战线应用型专门人才。
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一、概况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是规模特别大的一个硕士点,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量多,目前有文16个全日制的培养方向(教学论原理、课程论原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历史学科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物理学科教学论、数学学科教学论、化学学科教学论、生物学科教学论、科学教育、地理学科教学论、音乐学科教学论、美术学科教学论)在招生,覆盖了学校各个师范教育专业。
二是专业研究生数量多,目前本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规模基本保持在135人以上(不包括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每年专业的招生数量在45人以上。
三是专业导师数量在各个专业硕士点中也是最多的,目前16个培养方向的硕士导师有40位左右。
四是本专业学校明确为“跨学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取集中与分学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专业公共学位课程统一在教育学院学习,其他课程由各个培养方向设计、组织和实施。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专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当时独立的“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负责学校这一专业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进行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效果,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核心期刊上。
十多年来培养有一大批质量很好的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或中学学科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骨干,他们当中已有二十多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外国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硕士培养方案(2023年1月修订)一、专业概况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旳学科,属教育学旳二级学科。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创立于2023年。
本专业遵照高校人才培养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培养旳新型模式,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学校和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教师发展培训开发等方面旳专门人才。
本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旳学科群体优势、学术研究气氛,融合有关学科旳教学和研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培养课程与教学研究、评价、管理和服务领域旳专门人才。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往届毕业生重要就业岗位:教育科研机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管理部门,大中型国企旳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企业旳人才管培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
二、培养目旳本专业重要培养具有现代课程与教学理念、严谨治学态度、良好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需要旳课程与教学专门人才。
其详细规定是:1.具有严谨旳治学态度、科学旳思想措施和诚朴旳工作作风,具有良好旳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
2.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领域旳专门知识,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外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旳动向,掌握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有关领域旳新知识、新理论,具有扎实旳知识基础和较宽旳知识面。
3.具有措施论意识,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旳基本措施,学会运用科学旳研究措施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并具有运用教育理论、措施分析和处理实践问题旳能力。
54. 具有较强旳国际交流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可以在本学科使用外语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
5. 具有良好旳团体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善于进行跨学科合作,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服务于课程与教学开发、设计与评估实践旳能力。
专硕地理类

专硕地理类
1. 培养目标:专硕地理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地理研究、教学和实际应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 专业方向:专硕地理类涵盖了多个专业方向,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3. 课程设置:专硕地理类的课程设置包括了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将学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理统计分析、环境评估与管理、城市规划与设计等相关课程。
4. 实践环节:专硕地理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常需要参与实地考察、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和项目实践等活动,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职业发展:专硕地理类毕业生可以在科研机构、高校、政府部门、环保机构、地理信息技术公司、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等领域从事地理研究、教学、咨询、规划和管理等工作。
6. 考研准备:如果你有意报考专硕地理类专业,需要提前了解各高校的招生要求和考试科目,并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准备。
同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总之,专硕地理类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的专业领域,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地理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英文对照,很有用的)

030303 人类学 Anthropology
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Folklore (including Chinese Folk Literature)
0304 logy
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Marxist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
06 历史学 History
0601 历史学 History
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Historical Theories and History of Historical Science
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Archaeology and Museology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040101 教育学原理 Educational Principle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040103 教育史 History of Education
040104 比较教育学 Comparative Education
020209 数量经济学 Quantitative Economics
020210 国防经济学 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s
03 法学 Law
0301 法学 Science of La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地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地理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从事地理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主要是认识地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地理课程与教学规律及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本专业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学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地理双语教学研究等三个方向向研究生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地理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地理基本素养、扎实的地理教学理论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成为引领地理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目标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具有较强的地理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的中学和大学地理教育研究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
本专业是从地理课程论和地理教学论两个方向介绍地理教育基础理论和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地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并重。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要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5.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长期或短期)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省级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至少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八、其它培养环节说明
1.补修课程
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3门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具体补修课程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协商确定,并且考试与本科生同堂同卷。
补修课程不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不少于15学时,根据本专业特点,要求如下: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参加并指导本科生教育见习和实习、辅导或组织课堂讨论、给本科生做学术报告、参加各种地理教育学术活动等多种形式。
教学实践以“合格”为通过,计1学分。
教学实践一般在第三学期结束之前完成
研究生可根据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实践不计学分。
3.文献阅读报告
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各培养单位在为每名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应制定经典文献阅读计划,并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未完成者不能进行学位论文开题。
4.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
(1)理论指导。
学位论文必须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客观地考察、分析问题。
同时,可吸收相关学科好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对问题的研究。
(2)选题恰当。
学位论文的题目既应具有可行性,又必须有探索价值。
(3)内容创新。
学位论文应通过自己的独立研究,进行新的发掘,提出新的见解,切忌抄袭行为。
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能少于一年。
学位论文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具体安排详见相关文件。
九、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
(一)学位基础课
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学位基础课课程简介与参考书目。
(见53-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