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Microsoft Word 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云彩”等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感知诗意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2.体会本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情意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2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能力目标:

学会新诗的欣赏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学习诗人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

难点、重点分析

(一)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二)怎样理解全诗的“画面美”?

教学步骤

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18年夏留学美国,1920年到英国剑桥大学。1921年开始写诗,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等的影响。他的不少诗作,神秘、朦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谶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1.朗读全诗,了解大意。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明确】: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分节研读:

全班齐读第一节

【提问】你们觉得哪个词语要重点强调?这又衬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有三个字须重读(轻轻的),节奏整体上呈现轻微跳跃之感——理解诗眼。

连用三个“轻轻的”,并且采用特殊句式,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用“招手”的方式与西天的云彩作别,足见诗人当时洒脱的神态。

一女生读第二节,要求给人鲜明的视觉形象,自己提问。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提示】“金”“新娘”“艳”“心头”要重读,“荡漾”用琶音——理解意象。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柳”前着一“金”字,颜色顿时鲜亮起来,而“新娘”则显其娇羞模样。将柳树比喻成“新娘”,独具匠心,表现了诗人极度迷恋的感情。

“波光”让“艳影”若即若离,就激起了诗人心头的爱恋。

康河的美景,留住来诗人的心,他乐而忘返了。

第三节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清”(荇)与上文之“金”色相互辉映,又与“柔波”和谐地融合,“招摇”的移情写法,写出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实际上就是诗人对康桥的态度,物我已然融为一体,不再分得出彼此。“甘心”二字表达出对康桥热烈的爱恋。

第四节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及由此引发的联想。“榆阴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阴蔽日,非常清凉,昔日常去那里读书、乘凉、遐思。“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来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潭的仰慕与追怀。诗人融情入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陶然忘情。

第五节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第5节紧承上一节的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美丽的想象,否肯的句式,如诗如梦。

这是情感发展高潮段,请一名男生先读再揣摩:作者在水波星光交辉下想泛舟寻梦、放声高歌,这表明了什么心情?你有这样的体会吗?该怎样朗读?

【提示】读时应投入,表现诗人豪情奔放;突出个别动词,节奏加快——理解抒情法。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由第4节的“梦”,顺势而“寻”,“梦”而要“寻”,离奇的行为只为“情”之“出格”。

第六节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提示】上一节(第⑤节)诗人感情冲向高潮,可是接下来抒情格调陡转,请全体女生读这一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此节读前要有较长停顿,语气突转后再一气呵成——理解诗意跌宕。

第6节,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现实,别情缕缕,离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惟其如此,才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离情别绪。诗人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一个“但”字,思路陡转,悲从中来。“笙箫”而“悄悄”,“夏虫”竟“沉默”,这无法调和的事物,是表达感情的不可遏制,“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到极致。

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