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原文
现当代名诗

现当代名诗一、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衍生注释:康河:是位于英国剑桥大学的一条环城河流。
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离开康桥时的情境,既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康桥美丽景色的热爱,也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离别的愁绪,更隐藏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自由、爱与美的向往。
2. 情感情感真挚而细腻。
开头和结尾的“轻轻”“悄悄”,把诗人不忍打破康桥的宁静、对康桥的那种深切的爱恋和不舍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每一个画面描写,无论是金柳、青荇还是榆荫下的潭水,都满溢着他的深情。
3. 表现手法- 意象的运用非常精妙。
诗中不断出现如“金柳”“青荇”“彩虹似的梦”等富有美感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金柳”被比作“新娘”,既描绘出柳的艳丽动人态,又传达出诗人对康桥那种亲昵的感情。
- 情景交融。
诗人对康桥的景色描写都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景色与人物的情感浑然一体,如“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景色之中蕴含着他美好的梦想和回忆。
四、作者介绍: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他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富裕家庭。
徐志摩留过洋,在英国剑桥大学受到西方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很大,这使得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追求爱、美和自由。
他的感情生活也十分丰富,而且他积极的与同时期的文学家交往,参与文学活动,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许多诗作都成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原文全文

《再别康桥》原文全文《再别康桥》原文全文《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再别康桥》原文全文,一起来看一下吧!《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写作背景《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康桥,即英国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作赏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被理想化、诗化了,诗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包含着深情厚意。
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无一不被理想化、诗化、人格化。
康河边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色,宛如戴着红盖头的美丽动人的新娘,夕阳又把她的艳影投入微波荡漾的康河。
诗人完全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黄昏美景中,他神思恍惚,心儿似乎又成了康河的水波,那新娘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对康桥是那么痴迷,以至于当他看到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时,顿生羡慕之情。
我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衍生注释:
1.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这里充满着文化和历史氛围,也是诗人徐志摩曾经留学的地方。
2.青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
三、赏析:Leabharlann 主题方面,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情感上,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舍,既有对美好回忆的珍视,又有不得不离别的无奈。从表现手法来看,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将柳树比喻成新娘,形象地写出了柳树在夕阳下的娇美姿态,同时给景色注入了一种浪漫的气息。“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中的“招摇”一词则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出青荇的活泼。整首诗的节奏轻柔舒缓,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与诗人那种淡淡的情感十分匹配。
2.在一次旅游结束离开美丽的小镇的时候。这个小镇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底的水草随着水流轻轻摆动。此时一个游历诗人就会想起《再别康桥》里的句子,“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因为他心中对这个小镇也充满了不舍,就像当初徐志摩对康桥的感情一样。他在心里默默品味着那种眷恋的味道,那种即使离开了,美好依然在心头的感觉。
我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
《我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再别康桥》》
一、原文: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再别康桥课文原文,一起来看一下吧!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首先,关于教学终点的选择和教学起点的辨认。
作为现代抒情诗,其教学内容自然是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这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这也成为本课的主问题。
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诗人的情感。
同时,体察教学的起点非常重要。
《再别康桥》不仅出现在初一年级的教材中,也出现在高一年级的教材中,二者的起点存在明显的区别。
对初一学生而言,现代诗还是陌生事物,他们只能读出整体上的感悟,在深入文本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为学生搭建走进文本的台阶。
所以,本课教学内容不仅是感悟诗歌的情感,而且还要介绍一些阅读现代抒情诗的方法。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这一方法应该是贯穿始终的。
所以,在学生品析诗句的过程中,我一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
为此,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自学活动,即小组自主学习第5—6节,在讨论其情感的基础上,以朗读的方式将这种情感呈现出来。
可以说,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把钥匙。
但同时,仅仅依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还难以在字里行间体悟情感,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往诗歌的语言里走,所以,我分别采用了换词语进行比较的方法,对整节内容进行改写的方法,让学生领略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地发挥想象,将简短的诗句转换为画面,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之中。
比较有名的现代诗

比较有名的现代诗一、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衍生注释: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
金柳:被夕阳染成金色的柳树。
青荇:一种水生植物。
漫溯:很随意地逆流而上。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
2. 情感:情感细腻而深沉。
从开头的“轻轻的”“悄悄的”,可以感受到诗人不愿打破康桥宁静的温柔情感以及离去时的那份不舍。
像是在与自己昔日的爱人道别。
3. 表现手法:- 比喻精妙。
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贴切又生动地写出了金柳在夕阳余晖下的那种娇羞迷人的姿态,把静态的景色写得富有动态美和生命力。
- 虚实结合。
像那榆荫下的潭水,被认为是天上的虹揉碎沉淀而成,既有眼前实物的描写,又有对彩虹般梦境这种虚幻事物的描绘。
而且诗歌将诗人对康桥的回忆、向往等情感都融入到了这些描写之中。
四、作者介绍: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
他出生于浙江海宁一户富裕人家,早年留学英美,受西方浪漫主义影响颇深,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爱情和美的追求。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感情丰富真挚,诗歌形式追求韵律与节奏的和谐。
五、运用片段:1. 在毕业晚会上,当和同学们即将分别,有点感伤的时候可以说:“就像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写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咱们毕业分别,虽然各奔东西,但也要潇洒地离开,把美好的回忆留在这里。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附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附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附赏析 《再别康桥》 徐志 轻轻的我⾛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柳,是⼣阳中的新娘; 波光⾥的艳影,在我的⼼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油油的在⽔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我⽢⼼做⼀条⽔草! 那荫下的⼀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船星辉,在星辉斑⾥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挥⾐袖,不带⾛⼀⽚云彩。
【赏】 【赏】 轻吟漫诵徐志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了纯情的⼀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段思绪和⼀步⼏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
“轻轻的我⾛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作别西天的.云彩。
”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飘逸洒脱的风度。
四句中⽤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已经离开地⾯轻飞慢舞起来;⼀“来”⼀“⾛”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个“别”字。
古往今来,⽂⼈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总想借助轻松的语⾔来承载沉重的⼼情。
因此,诗⼀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般飘渺在空中。
云,既捉摸不定,⼜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这是作者精⼼挑选的第⼀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
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之所以钟爱它,⼀是取谐⾳“留”,即对别离的⼈的挽留之意;⼆是取⼀插⼊⼟壤就能⽣长的旺盛⽣命⼒之意。
但徐志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柳,是⼣阳中的新娘;波光⾥的艳影,在我的⼼头荡漾。
”诗⼈的这⼀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
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船星辉”,“在星辉斑⾥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转,“但我不能放歌”,“夏⾍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
新月派的现代诗歌简短范文

新月派的现代诗歌简短范文一、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衍生注释:1. 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
2. 青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
3. 漫溯:很随意地逆流而上。
这里写出诗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通过对康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
2. 情感:全诗充满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之情。
诗的开头,那种轻柔的节奏就像诗人不忍打扰康桥的宁静一样,“轻轻”二字更是将这种小心翼翼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诗中如对金柳比作新娘等描写,充满了一种温柔的喜爱,而最后要告别康桥时的那种不舍和无奈也能深切感受到。
3. 表现手法:- 比喻独特。
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把柳树比作新娘,将柳树那种秀丽、婀娜的美和新娘的娇羞柔美联系起来,十分形象生动,让景色带有了浓浓的浪漫情感。
- 情景交融。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康桥的一景一物之中,如波光中的艳影在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招摇等描写,看似写景,实际处处都有诗人的热情与眷恋。
四、作者介绍: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
他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他的诗歌风格深受西方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影响。
他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这在他的很多诗作中都有体现。
他的个人情感生活也非常丰富,这些经历对其诗歌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再别康桥徐志摩原文及其赏析

再别康桥徐志摩原文及其赏析 《再别康桥 》是诗人徐志摩 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作品。
再别康桥徐志摩原文及其赏析, 我们来看看。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 作者: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1/6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928.11.6 中国海上 注:写于 1928 年 11 月 6 日,初载 1928 年 12 月 10 日《新月》月刊第 1 卷 第 10 号,署名徐志摩。
赏析: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 年 10 月—1922 年 8 月,诗人曾 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 在 24 岁以前, 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 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 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 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 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 1928 年,诗人故地重游。
11 月 6 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 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 1928 年 12 月 10 日《新月》月刊第 1 卷第 10 号 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 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 一篇。
人物介绍: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原文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再别康桥原文徐志摩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悄悄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再别康桥原文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寂静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缄默沉静,
缄默沉静是今晚的康桥!
寂静的我走了,
正如我寂静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