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 技能篇-心理治疗
病人的心理护理

病人的心理护理第一节概述1.心理护理的定义:A、护理的最新定义1980 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
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
强调“人的行为反应” ,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
如心肌梗塞病人的行为反应可以表现为:生理的——疼痛、胸闷、气急;心理的——害怕、恐惧;社会的——亲属单位的关心;文化的——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精神的——是否被护士和医生重视与尊重。
从这一定义反映出护理的四个基本特征:了解现象:护士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了解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应用理论:护士运用护理理论对现象做进一步观察和认识,并用它来解决这些问题。
采取行动:护士通过护理活动帮助个人、家庭及社会团体保持生命、减少痛苦和促进健康。
评价效果:护士通过护理活动,进行与人的健康反应有关的效果评价。
最新护理定义的社会属性表现在,护理是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B、心理护理的定义:是护理工作者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给病人以关怀、支持和帮助,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所带来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病人的心理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2 •对定义的理解:首先强调个体化的护理:包括病人和病人家属;护理的内容:现存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心理护理的过程是复杂的,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3 •心理护理的最终目的: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
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促进病人的心理成熟和发展。
包括:自我实现、自我接受、自我完善。
具体是1)树立信心: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2篇

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2篇文章一: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心理治疗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旨在帮助个人改变负面的心理状态,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
1.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帮助个人克服情绪和心理问题。
该方法主要通过教导患者提高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增强个体积极、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改善情绪、减轻压力、调整行为的目的。
2.人本主义治疗人本主义治疗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强调患者的人性和感受,将患者视为有尊严、有情感、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人。
该方法主张医生与患者建立和谐、尊重和信任的关系,通过尊重患者的感受、理解患者的处境、关注患者的发展,帮助患者认识自我、探索问题、解决困难。
3.人际治疗人际治疗是一种根据社会心理学原理,极力发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作用,通过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该方法主要强调通过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在增强患者的自我、自尊、自我信心的基础上帮助患者解决自我意识、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总之,心理治疗方法具有多种形式,根据患者的需要、问题类型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方法,并在治疗中合理运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结果。
文章二: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心理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干预手段,通过专业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意识和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
以下是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方法。
1.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探索和解决患者潜意识中存在的冲突和压抑,帮助个人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改变自我。
主要采用言语交流的方式,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阐释、分析等方法,让患者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找出解决的途径。
2.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具体的行为习惯、反应和技能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行为和反应,并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和反应模式。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优秀范文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优秀范文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有助于手术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病人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篇一:《浅谈急诊病人心理护理》[摘要] 目的对院前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探讨,并探寻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和策略。
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7月接诊的602例院前急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探讨总结,根据其心理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策略。
结果602例院前急诊病人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急躁易怒、紧张恐惧和悲观绝望三种心理。
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的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在急救工作顺利进行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目前,心理护理在急诊科病人的护理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大多数急诊病人的病情紧急并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病人和家属的角色转换较慢,对医院的心理依赖性较强。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充分地掌握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地采取有效心理护理措施对急诊病人进行护理。
这对加强院前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和提高救治效果上有着重大意义。
1资料自2009年11月到2010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病人一共有602例。
其中男362例,女240例,年龄12-63岁,平均36.5岁。
其中,病因分类:自然灾害致伤23人(3.8%),服药自杀24人(4%),打架斗殴致伤72人(12%)人,醉酒82人(13.6%),慢性疾病急性发作144人(23.9%),车祸伤257人(42.7%)。
2方法由急诊高年资护士和具有心理学知识的专职人员对急诊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患者的典型行为和语言为根据,对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分类:第一,急躁易怒型。
急躁易怒型的典型表现是高声吵闹难以平静,情绪激动极易激怒且行动具有攻击性。
第二,紧张恐惧型。
紧张恐惧型的急诊患者的典型表现是言语慌乱、情绪激动、坐立不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发抖蜷缩身体和试图躲藏等行为。
护理心理学技能篇-心理治疗-2022年学习资料

2方法-系统脱敏法-良好行为-厌恶法-示范法-正强化法-不良行为-3适应证:恐怖症、强迫症;情景性焦虑或躯 症状-矫正各种不良行为,包括酒瘾、烟瘾、手淫、性变态行为、-特定的犯罪(如窃瘾)和多食肥胖等;矫正某些社会 为-障碍,如孤独症、慢性精神病人社会适应问题、某些慢性-躯体疾病病人的习惯性病卧等。-返回
三、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问题探索阶段-了解问题的表现、病因等-分析认识阶段-测量、记录、功能分析等手段-治 行动阶段-选择具体治疗方法并开展-疗效评价阶段-及时评估疗效-结束巩固阶段-布置作业,追踪了解-返回
四、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和谐原则-关系的和谐-针对原则-问题的针对-心理治疗原则-计划原则-矫治的计划-综 原则-手段的综合-保密原则-内容的保密-中立原则-立场的中立-回避原则-亲友的回避-返回
护2.掌握系统脱敏法的应用-3.熟悉心理治疗的范围、过程和原则.熟悉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和认知疗法-5.了解人本主义疗法和森田疗法
本章内容-第一节心理治疗概述-、-心理治疗的概念;二、心理治疗的范围-三、-心理治疗的过程;四、心理治疗的 则-五、心理治疗的分类-第二节常用心理治疗方法-一、-精神分析疗法;-二、行为主义疗法-三、人本主义疗法: 四、认知疗法-五、森田疗法;-六、其它疗法-本章小结-学习结束-思考题
3.来访者中心疗法-1原理: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1902-1978所创,-是人本主义疗法的代 。-个体成长受阻是因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的是“条件性-积极关注”,迫使他歪曲自己真实的感觉,并不自觉地将 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人格结构的一部分,以至于-渐渐地出现“自我意识”不良以及“现实自我”与“ 想自我-的差距,这往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治疗者不以专家、权威自居,而是一位有专业知识的朋友,-与病人建立 洽的医患关系,给病人带来温暖与信任。治疗时-不下指令,也不进行调查分析,主要集中于病人的思维与情感-给求询 提供一个有利的、特定的心理氛围,耐心倾听诉说,-表示同情与理解,让病人在充分表达与暴露自己时,体验到自-身 感与自我概念的不协调,从而改变自己。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体会论文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体会论文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体会论文篇1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心理学教育指的是运专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把护理学与心理学紧密结合,在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有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把握过硬的专业学问和技能,还要具备娴熟运专心理学的学问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好各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促使患者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促进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当进行,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足度。
心理学与护理学是紧密相关,不行分割的。
在医学中,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系统的机能恢复,使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从观看病情中发觉患者的特别心理新入院的患者,假如认真观看,就会发觉有的患者由于对医院环境生疏,加上疾病的苦痛,使他们感到孤独,缺乏平安感,表现为焦虑担心、忧心忡忡。
有的自费患者因担忧家庭经济困难。
表现为心情沉重、缄默不语。
一些需要进行特别检查的患者会表现出恐惊、紧急和难为情。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关怀爱护患者,准时关心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关心他们熟识医院环境,使其在短时间适应病房的生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依据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患者对问题的熟悉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心理护理中就要做到因人而异。
如有的患者对治疗方法恐惊,稍加解释就能开心接受并乐观协作。
而有的患者反复多次做工作,也难以接受。
这时就需要准时进行心理护理,把医学学问通俗化,急躁细致地向他解释,讲解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和平安性,并让其他患者进行现身说教,通过心理护理睬让患者摆脱消极心情,开心乐观地协作治疗及护理工作[1]。
心理护理的疏导工作是很重要的。
主要是向患者说明所患疾病的病因、治疗、饮食、休息、预后及健康学问宣教。
医护人员必需具体地搜集资料,用科学的道理和简洁易懂的话,使患者对目前所进行的有肯定了解并熟识相关学问,对患者有疑问的地方要急躁解释,不能遮掩隐瞒,这也需要护理人员有良好的素养及较强的沟通力量,微笑服务、主动服务、礼貌用语都是增加沟通力量的技巧。
护理心理学 技能篇-心理治疗_92

(2)方法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 迈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 戈弗雷特的应对技巧训练 考铁拉的隐匿示范 德苏内拉的解决问题的技术
正常心理、行为 异常心理、行为
(3)适应证: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 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进食障碍等。
护理心理学技能篇
—— 心理治疗 ——
本章学习要点
1.掌握心理治疗中的有关概念 2.掌握系统脱敏法的应用 3.熟悉心理治疗的范围、过程和原则 4.熟悉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
和认知疗法 5.了解人本主义疗法和森田疗法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二、心理治疗的范围
三、心理治疗的过程;四、心理治疗的原则
心理咨询 正常人 心理学理论 人际关系 心理问题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治疗 病人 医学心理学理论 医患关系 心理、行为障碍 矫正异常心理和行为
返回
二、心理治疗的范围
1.躯体疾病患者:急性、慢性疾病的患者;外伤、 传染病患者等。 2.心身疾病患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 3.精神疾病患者:各类神经症,恢复期精神分裂症 患者等。 4.不良行为的人:包括性行为障碍、过食与肥胖、 烟瘾、酒瘾、口吃、遗尿、儿童行为障碍等。 5.适应不良的人:人格障碍、心理社会压力大适应 困难者。
激)可转化为各种心身症状(精神疾病如癔病、神经症,躯 体疾病如溃疡病等)。因此,通过耐心的长期的“自由联想” 等内省方法,帮助病人将潜抑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心理冲突, 主要是幼年时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挖掘出来,带入到 意识中,转变成为个体可以认知的内容和进行疏导,从而能 使病人重新认识自己,并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可达到治疗 的目的。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护理心理的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篇一《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摘要】护理心理学属于介于护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掌握护理心理学,加强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对相关疾病的治疗也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本文论述了掌握护理心理学的重要性,强调在临床上正确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主要研究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护士的心理问题、护理行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怎样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1]。
它是介于心理学和护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它既受心理因素的制约,亦受生物因素、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等制约[2]。
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好护理心理学,以更好地面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
俗话说的好:“有什么千万别有病”。
人患病之后,机体处于病变状态,正常的生理机能也会出现异常,所以就不得不到医院就诊,严重者还需要住院进行治疗,这样就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工作环境,患者的精神情绪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异常波动,往往也会导致机体的生理功能出现改变。
所以,人们在患病以后,出于对所患疾病的忧虑、对需要进行的检查以及治疗方法的恐惧、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对家庭以及工作的牵挂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患者情绪的不良因素,而患者的情绪发生变化以后,对机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产生抑制,导致人体新陈代谢机能下降,抵抗力降低,病情加重或者病程拖延。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增强其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护理心理学》心理护理常用技术与方法PPT

衡 生活行为方式改变 心理刺激及社会压力大 心理需要高
心理不平
心身障碍 心身疾病
第二节 心理卫生的原则 一、增强自我认识 深入了解自己的一切:
我是谁?(身份、所需扮演的角色) 我怎样?(优点和缺点) 我喜欢什么?(兴趣) 我有什么能力? 我通常怎样表达情感? 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接受自己, 完善自我
●根据行为的改变情况,分别予以阳性强化 表扬、鼓励
●治疗程序应循序渐进,同时让病人自己也能 掌握
●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法,获得疗效后应 继续巩固
例:“社交恐惧症”的治疗 ♠ 了解病人的异常行为原因:
童年的经历、自身身体条件所限产生自卑 ♠ 确定病人的主要异常行为,作为治疗目标
怕见人、怕公众场合、甚至出现全身发抖、
♠ 记录病人异常行为的严重度,以作为治疗前 后的对比 轻度、中度、严重
♠ 同病人讲清楚行为治疗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目的:是为了改善症状和不良行为 方法根据情况选用:系统脱敏法、行为塑造 法、暴露恐怖情境法等 意义:通过消除条件反射或通过改变学习方 法来矫正原有的症状和不良行为
♠ 根据行为的改变情况,分别予以阳性强化 表扬、鼓励
条件刺激物
放松状态
反应降低/消除
系统脱敏法由3个部分组成:放松训练、建立恐惧 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要求当事人在放松的情况下按等级层 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 2、模仿学习
模仿学习利用人类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倾 向,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以适当的反应取代不适 当的反应,或帮助某些缺乏某种行为的人学习这种行 为。 方式: ●想象模仿: 是指借想象来仿效示范者的行为方式,即让当事人想象 其他人(楷模)在从事有关活动的情境,借此来改变当 事人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行为 (3)适应证:恐怖症、强迫症;情景性焦虑或躯体症状;
矫正各种不良行为,包括酒瘾、烟瘾、手淫、性变态行为、 特定的犯罪(如窃瘾)和多食肥胖等;矫正某些社会行为 障碍,如孤独症、慢性精神病人社会适应问题、某些慢性 躯体疾病病人的习惯性病卧等。
返回
系统脱敏法
1.原理
建立与不良行为反应相对抗的松弛条件反射。 使不良行为在与引起这种行为的条件刺激接触中逐渐消 退(脱敏)
计划原则——矫治的计划
综合原则——手段的综合
保密原则——内容的保密
中立原则——立场的中立
回避原则——亲友的回避
返回
五、心理治疗的分类
1.根据形式: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
2.根据心理现象的实质:言语治疗和非言语治疗 4.根据意识范围的大小:觉醒治疗和催眠治疗
5.根据学派理论: 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 森田疗法;其他疗法
本章小结
学习结束
思考题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在良好的医患关系基础上,运用医学心理 学的理论和方法,干预患者的心理、行为, 以缓解和消除其心理和行为障碍的过程。
区别 对象 理论 关系 内容 目标 心理咨询 正常人 心理学理论 人际关系 心理问题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治疗 病人 医学心理学理论 医患关系 心理、行为障碍 矫正异常心理和行为 返回
二、心理治疗的范围
1.躯体疾病患者:急性、慢性疾病的患者;外伤、 传染病患者等。
2.心身疾病患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 3.精神疾病患者:各类神经症,恢复期精神分裂症 患者等。
4.不良行为的人:包括性行为障碍、过食与肥胖、 烟瘾、酒瘾、口吃、遗尿、儿童行为障碍等。 5.适应不良的人:人格障碍、心理社会压力大适应 困难者。
返回
1.精神分析疗法
(1)原理
潜意识中早年时期的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如精神刺
激)可转化为各种心身症状(精神疾病如癔病、神经症,躯 体疾病如溃疡病等)。因此,通过耐心的长期的“自由联想”
等内省方法,帮助病人将潜抑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心理冲突,
主要是幼年时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挖掘出来,带入到 意识中,转变成为个体可以认知的内容和进行疏导,从而能 使病人重新认识自己,并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可达到治疗 的目的。
(2)方法
适应良好
尊重和接纳 通情和理解 和睦关系
适应不良 (3)适应证:适应不良的学生;儿童与父母关系紧 张;各种慢性精神病缓解期等。广泛应用于婚姻、家 庭、教育、工商等领域。
返回
4.认知疗法
(1)原理 刺激所引起的反应,首先通过支配外部反应的
认知过程对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加工、提取等,
然后再进一步影响人的反应,即刺激——认知、评 价——反应。 人们出现异常心理、行为是认知、评价出现问 题,因此纠正认知、评价可消除异常心理和行为。
(2)方法
解释
自由联想 释梦 催眠
意识层
阻抗 移情
潜意识层
(3)适应证:适应于神经症
返回
2.行为疗法
(1)原理
人的异常行为多是在日常生活经历中尤其是在
心理创伤体验中,通过学习并经条件反射固定下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既然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
得,那么也可通过学习而矫正,进而达到治疗的目 的。
(2)方法 系统脱敏法 厌恶法 示范法 正强化法 良好行为
3.来访者中心疗法
(1)原理: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 Rogers 1902-1978) 所创, 是人本主义疗法的代表。 个体成长受阻是因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的是“条件性 积极关注”,迫使他歪曲自己真实的感觉,并不自觉地将父母 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人格结构的一部分,以至于 渐渐地出现“自我意识”不良以及“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的差距,这往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治疗者不以专家、权威自居,而是一位有专业知识的朋友, 与病人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给病人带来温暖与信任。治疗时 不下指令,也不进行调查分析,主要集中于病人的思维与情感, 给求询者提供一个有利的、特定的心理氛围,耐心倾听诉说, 表示同情与理解,让病人在充分表达与暴露自己时,体验到自 身情感与自我概念的不协调,从而改变自己。
(2)方法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 迈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 戈弗雷特的应对技巧训练 考铁拉的隐匿示范 德苏内拉的解决问题的技术
正常心理、行为
异常心理、行为
(3)适应证: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 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进食障碍等。
返回
理性情绪疗法
1.原理
A —B —C 理论 非理性信念有三种基本形式:自我完美信念; 公平 世界信念; 自我中心信念。
2.方法(三个步骤)
松弛训练: 划分焦虑等级: 脱敏训练:
3.适应证
各种恐怖症;强迫症;情景性焦虑或躯体症状等 返回
厌恶疗法
1.原理:操作条件反射中的惩罚作用。 2.方法 确定厌恶刺激 物理刺激、化学刺激、环境刺激、想象厌恶 实施要领 厌恶刺激必须在不良行为发生时始终存在; 刺激要达到明确厌恶的水平; 治疗要持续到不良行为彻底消除。随时进行鼓励强化。 3.适应证:用于矫正各种不良行为,包括酒瘾、烟瘾、手淫、 性变态行为、特定的犯罪(如窃瘾)和多食肥胖等。 返回
2.方法
(1)先对有关患者最紧迫的事件A做工作性描述,然后判 定患者视为由A引起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后果C。此时也不 对那些后果进行质疑。 (2)探讨事件A和后果C之间的信念。 (3)逐步以强有力的说服和直接对质,说服患者用理性信 念代替非理性信念的好处。 返回
返回
三、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问题探索阶段 ——了解问题的表现、病因等 分析认识阶段 ——测量、记录、功能分析等手段 治疗行动阶段 ——选择具体治疗方法并开展
疗效评价阶段 ——及时评估疗效
结束巩固阶段 ——布置作业,追踪了解
返回
四、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和谐原则——关系的和谐
心 理 治 疗 原 则
针对原则——问题的针对
护理心理学技能篇
—— 心理治疗 ——
本章学习要点
1.掌握心理治疗中的有关概念
2.掌握系统脱敏法的应用
3.熟悉心理治疗的范围、过程和原则
4.熟悉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 和认知疗法 5.了解人本主义疗法和森田疗法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二、心理治疗的范围 三、心理治疗的过程;四、心理治疗的原则 五、心理治疗的分类 第二节 常用心理治疗方法 一、精神分析疗法; 二、行为主义疗法 三、人本主义疗法; 四、认知疗法 五、森田疗法; 六、其它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