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猪得了高热病怎么办?高热病猪怎么治疗?

猪得了高热病怎么办?高热病猪怎么治疗?

猪得了高热病怎么办?高热病猪怎么治疗?猪高热病又名为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

这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

患病猪的主要变现症状是体温很高,皮肤发红,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并伴有呼吸困难、喘气、便秘等症状。

猪高热病又名为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

这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

患病猪的主要变现症状是体温很高,皮肤发红,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并伴有呼吸困难、喘气、便秘等症状。

发病特点: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kg,发病率,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发病。

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

猪得了高热病怎么治疗?1、猪高热病目前没有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建议疫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当猪高热病发生时,应采用抗菌药物对细菌和支原体进行抗菌杀毒,及时在饲料和饮水中混入药物,并配合针剂进行治疗。

2、如果已有猪群无名高热,可以在饲料中掺入磺胺间甲氧嘧啶和氟甲砜霉素,在猪患病期间进食量会减少,不能摄取足够量的药物,可以在猪的饮水中加入加药,药的抗菌消炎成分能够病毒和细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高热病猪怎么治疗?(1)西药治疗:一般治疗猪高热病,使用猪金抗(知根知底)肌肉注射;发病前期每瓶20ml用于300kg体重、中期用于200kg体重、后期用于100kg体重;预防可遵医用药。

效果比较好。

猪金抗主治蓝耳、圆环、口蹄疫、伪狂犬、猪流感、转染性胃肠炎等及其混合感染而引起的家畜体温升高(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全身败血等症状疾病,俗称高热病。

圆环病毒引起的背毛粗乱、耳朵发红或发紫,全身皮肤呈紫红色或红色,胸膜部、背部有点状出血。

对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细菌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有显著而独特的疗效。

(2)加强消毒:用含酸类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每天进行消毒,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期改换其它类型消毒药消毒。

治疗猪发烧的土办法

治疗猪发烧的土办法

治疗猪发烧的土办法
当猪出现发烧症状时,可以采用如下土办法来治疗:
1、可以用一些石苇、浮萍和蒲公英用水煎熬,把汤药温度控制在25度时给猪喂服,1天1次。

2、或用野菊花、薄荷叶、苏叶煎熬半个小时,待汤温度下来之后,再给猪灌服。

每天2次,连续5天。

猪发烧时不能一味地用土办法来治疗,应视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猪发高烧时可以喂一些退烧药或者水煎汤药喂服,退烧药可用氧氟沙星兑阿莫西林,并且要配合安乃近服用。

猪发烧的正确治疗方法:
1、对猪圈进行降温,增加猪圈的通风度,给猪身上泼凉水。

2、给病猪注射鱼腥草和阿莫西林,一般用于产后发烧的猪。

3、针对发烧后不进食的病猪,给它注射青霉素和氟尼辛葡甲胺。

另外,如果以上药物都不管用,在第3天之后就要使用头孢和氟尼辛葡甲胺。

说明:以上治疗方法,均须在兽医指导下禁行,否则后果自负。

母猪39.5度是不是发烧
母猪39.5度是不是发烧?母猪体温达到39.5度以上时,就确定是发烧了。

猪的正常体温在38-39.5°C之间,当体温上升到39.5°CC 时,已是处于发烧状态了。

母猪低温症的体温一般为35-37°C,母猪发热(发烧)后的体温一般在39°C以上,在养猪时必须注意测量母猪身体的温度,当出现发烧症状时要及时治疗。

母猪发烧怎么办
有关母猪发烧的问题,在母猪的生长过程中,当出现发烧现象时,一定要查原发烧的具体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用药,母猪发烧怎么办,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审批稿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审批稿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审批稿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腺炎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简称PRRSV)引起的猪源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性接触途径传播,并会导致猪群的高热、生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等症状。

本文将针对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进行审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1.高热症状:感染猪会出现持续高热,通常温度可达40℃以上。

猪体温升高后,会出现全身乏力、厌食、抖动等症状。

2.呼吸道疾病:感染猪群中的幼猪和生长肥育猪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鼻、流涕和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病例可导致肺炎的发生和疾病的恶化。

3.生殖障碍:母猪感染猪高热病后,常常出现流产、早产、胎儿死亡和胎猪畸形等生殖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猪的生产效益下降,也会对猪群的繁殖力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免疫力:通过疫苗接种和免疫调理等方法,提高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给猪群进行疫苗接种,以确保猪的免疫力处于较高水平。

2.控制传播途径:由于猪高热病通过呼吸道和性接触途径传播,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毒的传播。

首先是要强化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其次,要控制猪只之间的接触,避免公猪和感染猪之间的直接交配。

3.药物治疗:对于感染猪,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来帮助猪恢复健康。

同时,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

4.完善管理措施:猪场需要加强对猪群的管理,包括合理的饲养、科学的饲料配方和合理的环境调节等。

通过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营养,可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猪高热病是一种严重的猪源传染病,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重要影响。

针对猪高热病的特征,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如加强免疫力、控制传播途径、药物治疗和完善管理措施等,以减轻疾病的影响,确保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发烧怎么办,五种治疗方法看一看

猪发烧怎么办,五种治疗方法看一看

猪发烧怎么办,五种治疗方法看一看
当猪有发烧症状时,应视病情轻重施以不同的处治办法,可以加抗菌药物,以去除发热激活物,当温度在40.5度以下时,可以用Vc 来清除体内毒素,还可以用物理散热、药物散热等方式来退烧。

猪发烧的处治办法
1、去除发热激活物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应加抗菌药物,以去除发热激活物。

对于因高温引起的发烧,需要把猪移到阴凉的地方,有助于体温的下降。

2、清除内毒素
发烧温度在40.5以下时,建议使用Vc来清除体内毒素,对于缓解发烧症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3、药物散热
猪发烧之后,轻易不要使用作用于体温中枢的药物,比如安乃近、氨基比林等。

只有当体温超过41度时,为了防止温度的持续上升对
猪只造成更大的损害,才会考虑使用这类药物。

4、物理散热
在炎热的夏天,如果母猪因高温中暑出现发热时,使用安乃近等太危险(体内蓄热),使用vc效果太慢,可以使用冰块、凉毛巾、酒精等擦拭猪体,或挖一个大泥坑让猪窝在泥坑里,都能帮助退烧。

5、土法治发烧
用浮萍,石苇及蒲公英等混合均匀,用水煎熬,把汤药的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小心喂给猪服用,每天喂1次,连续喂5天。

另外,还可以使用薄荷叶、野菊花、苏叶等煎熬半小时,待汤药凉后,给猪服用,每天喂2次,连续喂5天,效果明显。

猪高热病治疗方法大全.doc

猪高热病治疗方法大全.doc

猪高热病治疗方法大全概述: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疾病混合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是高热(40.5-42.5度)不退,发病急促,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一类疾病,病猪不吃料,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死亡率高达90%。

所以在治疗上一定要认真,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高热病的猪治疗方法。

猪高热病治疗原则(1)临床上一定要选用大复方高效敏感的药物按症状使用。

(2)选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纯中药剂如双黄连、鱼腥草、柴胡等去热解毒针。

(3)减少注射用药次数,猪采食后最好停止注射药物,改为口服治疗以减少应激反应。

(4)不要长期大剂量用退烧药及磺胺类药物。

(5)用葡萄糖、电解质液小苏打饮水避免抗体酸中毒,提高机体免疫力。

个人治疗猪高热病的方案四环素每公斤体重40毫克,或青霉素钾(或钠)每公斤体重10000单位,或柴胡注射液每100公斤体重5~10毫升,或地塞米松每100公斤体重5~8毫升;同时用复方磺胺嘧啶每公斤体重0.2克,复方胆汁注射液每100公斤体重10~15毫升。

第1天服用2次,之后1天1次,连用3天即可治愈。

猪高热病症状的治疗突然倒地:及时发现,静脉推注磺胺嘧啶10mL,配合肌注退烧一号O.lmL/kg+地塞米松10mL。

待神经症状消除后,使用水料饲喂,添加电解多维,连续3d使用青霉素2WU/kg配合清开灵肌注;咳嗽喘气猪:使用氟苯尼考10mL配合替米考星10mL肌注,连用3d,第1次加注地塞米松10mL;头颈部出血猪:使用强力霉素配合磺胺间甲肌注。

苍白猪不再用药,挑出合栏饲养,采用水料调养,添加多维和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抵抗力。

猪高热病群体治疗方案发白猪挑出并栏,不添加药物,仅使用多维和促营养剂;其他猪群,饲料添加氟苯尼考150mg/kg+替米考星200mg/kg+强力霉素300mg/kg。

针对咳嗽和附红细胞体,饮水添加氨苄西林钠500mg/kg,针对链球菌;全群免疫伪狂犬疫苗HB-98,抑制体内圆环病毒感染。

猪高热病治疗注意要点在发病严重的猪场,经常出现措施不当等人为因素引起应激而导致死亡率更高。

生猪“高热病”的对症治疗策略分析

生猪“高热病”的对症治疗策略分析

生猪“高热病”的对症治疗策略分析
生猪高热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它会导致猪的免疫抵抗力下降,增加猪群的死亡率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进行生猪高热病的对
症治疗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理治疗
1. 控制环境温度
高热病病猪体内温度较高,应用制冷设备或喷洒凉水控制环境温度,降低体温的上升,减轻猪的身体负担。

2. 改善环境条件
将猪舍内的环境变得更适宜,例如加强通风,改善空气质量等,有利于猪的呼吸和正
常生长发育。

3. 补液
病猪会失去大量的水分,补充足够的水分是非常必要的。

静脉注射等途径进行补液,
输入的液体中可适当添加适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使猪体恢复。

1. 抗生素
高热病病毒感染后,会造成猪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并发细菌感染。

应在兽医的指导下
使用红霉素、泰乐菌素和头孢类等广谱抗生素,以防止细菌感染。

2. 抗病毒药物
高热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应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可以减轻病症,以提
高病猪的存活率;但需要注意抗病毒药物有副作用,使用剂量应遵循兽医的建议。

3. 免疫增强剂
增强猪体免疫力可以减轻病毒的危害。

应用合适的免疫增强剂,可显著提高受病毒感
染猪的免疫功能和生命力,确保猪在感染后迅速复原。

总之,对于生猪高热病的对症治疗,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同时加强环
境卫生管理,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也是预防高热病的重要措施。

生猪“高热病”的对症治疗策略分析

生猪“高热病”的对症治疗策略分析

生猪“高热病”的对症治疗策略分析生猪“高热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疫情一旦暴发,将导致大量生猪的死亡,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于生猪“高热病”的对症治疗策略分析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生猪“高热病”的病因、症状和对症治疗策略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养猪户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病因及症状分析1. 病因:生猪“高热病”的病原体主要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该病毒具有强大的传染性,易在养猪场内传播,使得生猪感染后出现急性胃肠炎,严重时甚至危及生猪的生命。

2. 症状:生猪感染“高热病”后,常出现高热、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症状。

有些生猪在发病初期还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震颤等。

二、对症治疗策略分析1. 饲养管理(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内卫生清洁,定期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

(2)合理饲喂,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生猪的免疫力。

2. 药物治疗(1)抗病毒药物:对病原体的直接作用,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繁殖,减少病毒对生猪的危害。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洛匹那韦、利巴韦林等。

(2)消炎药物:用于缓解生猪的发热、腹泻等症状。

常用的消炎药物有氯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

(3)补液疗法:生猪在发病后常伴有腹泻、脱水等情况,可采用静脉滴注等方式进行补液治疗。

3. 免疫治疗(1)注重生猪的免疫力提高,定期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增强生猪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2)对于生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情况,可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给予镇静剂等药物进行神经系统的支持治疗。

4. 营养支持(1)发病后的生猪常常出现食欲不振、体力下降的情况,需要加强对生猪的营养支持,保证其身体的能量供应。

(2)适当补充维生素和氨基酸,帮助生猪恢复体力,加快康复。

5. 预防控制生猪“高热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尤为重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疫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1)严格执行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生猪高热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生猪高热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生猪高热病症状及防治措施病症及病原体:生猪高热病的病原体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该病毒属于病毒微生物学家里的“慢病毒”,主要侵害猪的繁殖器官和呼吸道,引发猪只的严重症状。

1.临床表现:(1)发热:感染后,猪只会出现高烧,体温可达40℃以上,持续时间可长达1-2周。

(2)厌食:猪只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完全不吃粮食。

(3)呼吸困难:受影响的猪只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咳嗽、喘息等。

(4)流产与畸形仔猪:母猪感染后容易发生流产,且流产的仔猪会出现畸形或死亡。

(5)生长受限:感染后,青年猪只的生长速度明显受限,体重增长缓慢。

2.传播途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控制生猪高热病的暴发和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环境的质量,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与安全,严禁使用污染的饲料和水源。

定期清洁和消毒饲料槽、水管、猪舍等设施,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2.疫苗接种:3.隔离和检测:对感染猪只进行隔离,建立起严格的防控措施,避免感染蔓延。

同时,定期对猪只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防止疾病的扩散。

4.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

例如,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场,避免外来病原体的传播。

加强养殖场设施的消毒,确保养殖场的环境卫生。

5.培养健康猪只:综上所述,生猪高热病是一种具有高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暴发和传播,养殖场和养殖户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测和隔离感染猪只、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并进行疫苗接种等措施。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高热病中兽医之降热途径
中兽医将感受温热病邪所致的以发热为主的一类外感病证总称为温热病或称温病,其中与现代兽医学的很多急性传染病有着密切关系。

现流行的所谓的“猪高热病”,也应在温病之列。

对于温病,中兽医常用的辨证方法是卫气营血辨证。

从生理角度看,卫、气、营、血都是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按其所处部位来看,卫居于最外,向内就是气,再向内进入脉管就是营,然后就是血。

他们具有浅深外内的差别。

病邪侵犯机体是由外向内的侵袭,病势也是由轻向重转变。

因而在温热病辩证上就借用卫气营血的理论,把温热病的病理发展过程和病情浅深划分为四个阶段。

各个阶段均有不同的证候类型。

病在卫分,病情轻浅;病在气分,邪已传里,病情较重;病在营分,病情更重;病在血分,最为严重。

对于高热病,在治疗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把“高热”降下来。

中兽医在降“热”方面也有不少方法,笔者认为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现。

1.解表法促“热”
从汗液发出解表法又称“汗法”,主要是用具有开泄腠理、驱邪外出,或调和营卫、疏散表邪作用的方药,以治疗外感表证的方法。

常见的表证有风寒、风热之分,其治法也有辛温解表法和辛凉解表法两种。

猪高热病多属外感风热表证,宜用辛凉解表法,其选用的药物性味多辛凉,在临床上常与清热解毒药配合使用。

常用代表方剂如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淡竹叶牛蒡子桔梗芦根甘草),银翘散的二次开发制剂“双黄连”(双花即金银花、黄芩、连翘)口服液、粉针,荆防败毒饮(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甘草)等。

本法适应证为温病初起,热在卫分,或兼有湿邪者。

2.宣肺法促“热”
从肺气波出用清热宣肺方药施治,以使肺通气畅,“热”随气出,达到降热之效。

代表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气急喘甚者,加葶苈子、桑白皮、枇杷叶以泻肺平喘;肺热甚者,加栀子、黄芩;痰涎壅盛者,加贝母、瓜蒌以清肺化痰)。

适用于热入气分、邪热壅肺之高热病猪,表现为发热,呼吸喘粗,咳嗽,鼻流黄色浓涕,鼻盘发热而无汗,口色鲜红,舌苔黄干,脉洪数。

3.攻下法促“热”
从大便排出简称“下法”,是用以泻下作用为主的方药以攻逐体内结滞的方法,具有通粪便、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等作用。

高热病猪在病程中多表现有粪便干结症状,此时若能行使泻下之法,即可起到排除蓄积、推陈致新、泄热止痛之效。

临床经验表明,凡高热便秘之猪,只要粪便开始通畅,则有热退迹象,预后即向良好发展。

常用代表方剂如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白虎承气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大黄、芒硝)等。

本法适用于热入气分,热结胃肠之证,主要表现为大便秘结的高热病患猪。

4.通淋法促“热”
从小便渗出采用清热通淋之药方,使患猪小便通利,也是一条降热之途径。

代表方剂如八正散(木通、瞿麦、车前子、口蓄、滑石、大黄、栀子、甘草)。

适用于小便黄短之高热病患猪。

若有湿热黄疸也宜用清热利湿法,方用茵陈蒿汤(茵陈蒿、栀子、大黄)。

5.凉血法促“热”
从营血中透出采用凉血滋阴、清热开窍的方药,以达到泄热养阴、凉血散瘀之效。

代表方剂如清营汤(水牛角、生地、玄参、竹叶心、丹参、麦冬、黄连、连翘、金银花)、清瘟败毒饮(石膏、知母、水牛角、生地、玄参、黄连、丹皮、赤芍、黄芩、栀子、连翘、淡竹叶、桔梗、甘草)以及在“安官牛黄丸”(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梅片、麝香、珍珠、山栀、雄黄、黄芩)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清开灵注射液”牛黄、水牛角、珍珠母、黄芩、金银花、栀子、板蓝根)。

本法适用于猪高热病已入营分,表现为高热不退,烦躁不安,行走摇摆,呼吸急促,食欲废绝,口色深红。

若已入血分,则可见高热神昏,倒地抽搐,有时身见出血斑疹,或粪便带血,舌红绛而干,脉细数,此时病至后期,救治较难。

6.刺络法促“热”
从脉管中泄出又称刺血法或血针疗法,是中兽医针灸疗法之一种,是用小宽针、三棱针或痧刀在血管上的穴位或皮肤浅表的静脉上针刺出血。

常用穴位有耳尖(血印)、尾尖、人中、鼻中、尾本、涌泉、滴水等,江西民间治猪病有刺“九路针”穴组经验,(腋窝臂部的脉管上,左右前肢腋内各1穴,称腋夹穴,计2针;前肢腕关节内侧方的脉管上,左右前肢腕内各1穴,称吊筋穴,计2针;涌泉2针,滴水2针,尾本l针,共九针,合称“九路针”)。

血针具有泄热开窍、止痛解痹、消黄散肿泻毒等功能。

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猪一次多个穴放血总量达100毫升左右也不算多,刺出血后,一般让其自行止血,或在达到适当的出血量时压迫止血。

患高热病猪,尤其是处在卫分阶段之病猪,针刺放血后,对缓解高热都会有所帮助
7.吊黄法促“热”
从黄水中导出吊黄疗法是中兽医治疗家畜黄症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穿埋入一定穴位,利用针刺和药物的诱导作用,使黄毒引流出来或调移消散而治疗内外黄症的一种方法。

因猪的吊黄埋药部位主要为“卡耳穴”或“卡尾穴”,所以猪的吊黄疗法又特称为卡耳疗法或卡尾疗法。

黄症之“黄”,原写作“癀”现简写作“黄”。

黄症有外黄、内黄之分,某些表现为全身性病理状态的热性病可称之为内黄。

对于这类病症,在用抗菌类药物无效,或需多次重复用药时,主用或配用吊黄疗法,往往有一定疗效。

用来吊黄的药物常用的为蟾酥或砒石。

在一些地区,不少基层兽医人员常把吊黄(卡耳或卡尾)疗法作为治疗疑难猪病在没有其他有效办法时采取的最后一招。

以上降热途径及方法应根据高热病症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分别确定以哪种为主,或几种疗法配合使用;或中西兽医结合治疗。

一般来说,温病初起,热在卫分,宜以辛凉解表与刺络疗法为主;待到热入气分时,若邪热壅肺,则宜用宣肺法,若热结胃肠,则宜用攻下法与通淋法;当热入营血时,则宜用清营凉血法。

吊黄法在卫分、气分病时即可使用,到营分、血分时,则更可使用了。

在此也应说明一点的是,对高热病的“热”,不仅是体温的超高,还应该理解为中兽药“热证”的征候,热证有表、里、虚、实之分,对猪高热病来说,主要为里热、实热,表现为高热烦渴,气促喘粗,大便秘结,小便黄短,口色红赤,舌苔黄厚,脉象洪数等。

因此,上面所说的“降热”,不仅仅是指超高的体温降下来,还应包括热证体征得到改善至恢复止常。

对于温热证,中兽医总的治疗原则是“热者寒之,温者清之”,采用清热泻火之法。

以上各法也可归纳称为清五脏,通六腑之法,即清解五脏之热,通泻六腑之火。

任何一法都不是孤立的,都将通过一定途径,调节脏腑,抑扬盛衰,以达到激发整个机体功能,向康复正常进展之目的。

由于给猪直接从口腔灌服药液比较困难,而多数高热病患猪又食欲废绝,所以解决猪的给药方法是个难题。

一般可酌情分别采用如下给药方法:对还有饮食欲的猪或对可疑猪进行预防性给药,可采用将药物混饲或混饮方式。

对已废食的患猪可采用经口插入胃管投服或直接灌肠。

对于注射液中药制剂(如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则直接按说明注射即可。

点评
考虑到猪发病往往是一个群体而非单一一头,所以有些中医的方法可能并不实用,另外考虑到治疗成本,有些中药可能成本较高,再加上中药质量参差不齐,所以中药在猪病的应用还是非常有限的。

河南省豫大动物研究所中兽药研发及提取实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