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和教育界专家学者讨论的重要话题,本文就自己教学的经验和经典理论进行总结阐述。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小学生;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精神呢?笔者结合长期教学实践,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把“范读”作为阅读教学的突破口

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人们常把学习称作“读书”,可见“读”的重要性。为给阅读教学打开突破口,我通过三个环节进行“读”的训练。

(1)施以精彩范读。小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向师性,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范读备课时,我都要广泛查阅各类素材,掌握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在范读时,借助多媒体,综合运用图片、配乐、视频等表现手法,使学生见其人、闻其声、临其境,通过直接领略教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一名学

生对精彩的范读感受至深,他在心得中写道:“老师范读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时,我听着听着仿佛置身于祖国壮丽的山河中,听到那‘五岳’、‘江河’、‘三峡’等词语,早已陶醉在那如诗如画的意境中了……”

(2)引导充分熟读。充分地读,这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读,引导学生多读,并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认真加以指导、点拨,使学生正确理解文章中词语的意思。如我在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时,先让学生熟读成诵,然后对“绿”、“何时”、“还”等词语,联系日常用语对学生进行点拨;对“钟山”、“京口”等词语,教学生查字典进行解决;对“数重山”等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掌握了一些解释词语的方法。

(3)组织经典诵读。“阅读”固然很重要,但它代替不了诵读,诵读作为传统的读书方法,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诗文,其声韵、文气、章法,非出声诵读不能充分领略其中的意味。

二、把“导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关键点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才能在读中动情,读中得法,以提升阅读能力。

(1)创设情境。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时间遥远,或者学生没有体验过,理解起来就会有一定难度,教师如果创设情境,会

收到较好地效果。《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我先播放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画面,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地震带来的灾难和失去亲人那种撕肝裂肺的伤痛,这样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朗读课文时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2)读中悟情。读,作为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要让学生钻入文中,体味、品味,然后跃出纸外,去表达,去交流。这样,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化有声的语言为活生生的形象,朗读就成为打开学生闸门的一把钥匙。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我抓住“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引导学生去对比、去揣摩、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我问:“父亲每次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心情,阿曼达有什么表现?阿曼达牢记了父亲的这句话,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我帮助学生梳理父子俩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在读中明白,彼此的信任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在朗读时,学生批文入情,声情并茂。当读到“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时,同学们都潸然泪下,取得了极佳的朗读效果。

(3)读中学法。“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读中学法,就是要求在阅读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而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课时的时候,围绕读,我设计了:初读找特点、再读读特点、三读明写法板块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新的阅读技巧,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把“创新读”作为阅读教学的至高点

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新的发现,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定势心理严重妨碍人们的创新思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固定的答案模式束缚学生,只要答得合理,就要积极进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莲叶青青》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总结对本节课的自我感悟,学生大部分都从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来回答,这是正确的,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内容。但是,为了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本文确实赞扬祖母的善良品质及作者对祖母的怀念之情,但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之所以怀念祖母是因为祖母的善良,祖母的善良来源于祖母给孩子治疮,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荷叶有哪些功效呢?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收到了发散式思维的效果。

(2)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语文s版四年下册《绿色记事本》一课,我根据课文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为蓝本,设计了这样一个阅读训练: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到来之际,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绿色记事本呢?同学们就此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要设计自己的低碳生活绿色记事本,有的说要设计周围环境变化的绿色记事本,还有的说要记录下家人为环保做出的每一件事

情的绿色记事本……同学们在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中,既培养了阅读中的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3)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根据小学生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和领悟课文所渗透、包含和折射出的情感光芒和人文情怀。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我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谈对燕子的认识,为学生走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作好铺垫。我让学生抓住关键词“纷纷、冒着、踏着、顶着、踏着”等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并进行启发式提问:“瑞士居民为什么这么着急救护燕子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因为燕子是益鸟,我们要保护它呀”、“因为燕子和我们是好朋友”、“人和动物应该和睦相处”……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和老师巧妙的引导,课文所渗透的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寓道于文,使阅读教学和情感熏陶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国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0年12期

[2]温洪媛.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4期

[3]戴亚伟.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