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热试验的温度测量系统
气氮调温热沉系统设计

气氮调温热沉系统设计李培印;于晨;洪辰伟;吕剑锋;李天水【摘要】我国空间环境模拟试验中,多采用表面温度低于-173℃的热沉在地面模拟空间冷黑环境,与太空-270℃真实冷黑环境相比,模拟误差可控制在1%左右.随着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特别是火星探测任务的提出,使用传统的液氮单相密闭循环制冷热沉达不到火星地表温度-123~27℃,无法满足火星探测模拟试验需求,采用调温热沉技术可解决此问题.介绍了气氮调节热沉温度的工作原理与系统主要组成部件的结构型式,对系统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完成了试验验证.【期刊名称】《真空与低温》【年(卷),期】2019(025)004【总页数】5页(P254-258)【关键词】火星探测;调温热沉;液氮喷淋;空间模拟【作者】李培印;于晨;洪辰伟;吕剑锋;李天水【作者单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6630 引言热沉调温系统是指利用外部温度控制设备,通过向热沉中通入温度和流量可控的介质,将热沉控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通过改变热沉自身温度来模拟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热沉调温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使用氮气作为载冷剂通入热沉进行温度调节;另一类是使用耐高低温的烃类化合物作为载冷剂通入热沉进行温度调节。
采用耐高低温的烃类化合物作为载冷剂的调温系统,使用制冷机为载冷剂提供冷源,考虑到制冷机制冷功率有限以及循环泵的扬程限制,该调温系统常用于中小型空间环模设备中。
气氮调温方法可以使热沉温度在-140~120℃内连续可调,当前国际上许多国家采用这种热沉调温方案。
美国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真空热试验设备采用氮气对热沉进行调温,热沉温度调节范围为-170~150℃,升降温速率最小为6℃/min。
真空热平衡试验

真空热平衡试验概述真空热平衡试验是一种用于测试和评估真空系统性能的实验方法。
在真空系统中,热传导和辐射是主要的能量传递方式。
真空热平衡试验旨在研究在真空条件下,热平衡的达成过程和系统的热传导性能。
试验目的真空热平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真空系统的热平衡性能。
通过该试验,可以了解真空系统中的热传导和辐射现象,进而优化系统设计和改善系统性能。
试验装置真空室真空室是真空热平衡试验的核心装置。
它通常由高真空容器、真空阀门、真空泵和真空计等组成。
真空室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确保试验过程中的真空度稳定。
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提供热源,以产生热平衡试验所需的温度梯度。
常用的加热装置包括电热丝、加热板等。
温度测量装置温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真空室内各个位置的温度。
常用的温度测量装置包括热电偶、红外线温度计等。
试验步骤步骤一:真空室抽真空首先,将真空室与真空泵连接,打开真空阀门,开始抽真空。
通过抽真空,将真空室内的气体排除,使系统内部形成真空环境。
步骤二:加热装置启动启动加热装置,提供热源。
加热装置应根据试验需求,控制加热功率和时间。
通过加热,使真空室内部产生温度梯度。
步骤三:温度测量在加热过程中,使用温度测量装置对真空室内各个位置的温度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得到的温度数据,可以了解热传导现象和热平衡的达成过程。
步骤四:数据记录和分析将温度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通过绘制温度-时间曲线和温度-位置曲线等图表,来直观地展示真空系统的热传导和热平衡情况。
试验结果分析通过真空热平衡试验得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评估真空系统的热平衡性能。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系统的热传导效率和热平衡能力。
应用领域真空热平衡试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需要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工作的行业。
例如,航天器、半导体制造、真空冷冻设备等领域都需要进行真空热平衡试验,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结论真空热平衡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评估真空系统的热平衡性能。
热真空试验系统温度均匀度试验研究

1热 真 空试 验 系统 航天器发射入轨后会遇到复杂的空间环境 ,如真空 、 冷黑 、太 阳辐射 、粒子辐照和原子 氧等 ,对 于航天器而 言
热真空试验条件

热真空试验条件热真空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试验手段,用于模拟太空环境中的极端温度和真空条件,以测试物体的性能和耐受能力。
本文将探讨热真空试验的条件、要求和应用。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热真空试验的条件热真空试验的条件是为了模拟太空环境的极端温度和真空条件,因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温度:热真空试验通常需要达到非常高或非常低的温度,以测试物体在极端温度下的性能。
通常使用的温度范围从-273摄氏度到2000摄氏度不等。
2. 真空度:热真空试验需要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以模拟太空中的真空条件。
真空度通常以帕斯卡(Pa)表示,取决于具体的试验要求。
一般情况下,需要达到10^(-6)至10^(-8)帕的超高真空或低真空。
3. 试验时间:热真空试验的时间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而定,可以是几分钟或几天。
试验时间的长短会影响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热真空试验的要求热真空试验的要求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性:热真空试验需要注意安全操作,确保试验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在高温下,试验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隔热性,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2. 试验目的:热真空试验的目的可能是测试材料的热膨胀性、热稳定性、热传导性等。
试验前需要明确试验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和设备。
3. 试验装置:热真空试验需要使用专用的试验装置,如真空箱、热源、冷源等。
试验装置应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够满足试验要求,并保持试验环境的稳定性。
4. 数据采集与分析:热真空试验需要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和分析方法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热真空试验的应用热真空试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材料等领域,用于测试和评估各种材料、元器件和设备在极端温度和真空条件下的性能。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1. 材料研究:热真空试验可用于测试材料的热稳定性、热膨胀性、热传导性等性能。
这对于材料的研发和选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
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极高外热流模拟试验方法

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极高外热流模拟试验方法说实话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极高外热流模拟试验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要模拟这个极高外热流可不是简单的事儿。
我试过好多方法呢。
一开始,我就想啊,是不是能用简单的加热设备来凑活一下。
我找了那些普通的加热丝,就想着把它功率加大,是不是就能模拟这个极高的外热流了。
结果啊,那是大错特错。
这个加热丝功率加大到一定程度就不行了,要么就开始不稳定,要么就直接给烧断了,这就像是让一个小马拉大车,根本拉不动啊。
后来我又想,那能不能用聚光的方式来提高热流密度呢。
我就找了些镜子,把光聚焦到一个小区域,想着这样热量就集中起来了吧。
可这里面问题太多了。
首先光的能量会有损耗,而且这个小区域的热流也不是我想要的那种均匀的极高热流,就像你炒菜的时候,放盐不均匀,有的地方咸得要命,有的地方没味道。
再后来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才知道有一种红外加热的方法比较靠谱。
它能够产生比较高强度的热流。
不过这个过程也很麻烦。
比如说,要精确控制这个红外加热器的功率,那可不容易。
我一开始总是估计不好这个功率该调多少。
有一次因为调得太大,差点就把测试的设备给弄坏了。
我觉得吧,在做这个极高外热流模拟试验的时候,设备的摆放位置也很重要。
就好比你烤东西,你不能把东西放得离热源太近,也不能太远。
如果离得太近,热流过高,测试设备受不了;离得太远,又达不到极高外热流的要求。
而且我不知道这个和真空环境交互有啥影响,我只知道每次在真空环境下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都有点差别,这个我还在研究。
在使用红外加热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有很精密的温度测量设备。
因为这个极高外热流一旦产生了,你必须要准确知道这个热流是多少,温度有没有达到要求。
我之前用的一个不太精准的温度计,那得到的数据根本就是乱七八糟的,就像你看东西戴着模糊的眼镜一样。
精确的温度计就像是你在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能够准确地让你知道热流的情况。
还有就是这个试验的安全问题。
因为要模拟极高外热流,所以设备就处于比较危险的状态,容易发生过热之类的情况。
热真空试验设备中的控温方式研究

:
鱼
lm l+ C.2m2
式 中 : —— 降温速 率 , ̄C/min:
—
—
紫铜 在 303~198 K的平 均 比热 ;
m — — 铜 管 和 铜 板 的 总 质 量 ;
— — 不 锈 钢 在 303~198 K 的 平 均 比 热 ;
m厂 不锈 钢加强 筋质 量 ; p厂 制 冷机 提供 的制冷 量 。
电 子产 品可 靠 性 与 环 境 试验
2012年
下 .暴 露 卫 星 的设 计 与工 艺 问题 。 评 定 其 工 作 性 能 ,验证 其飞行 功 能 的试 验 llI。
重要 的航 天设 备都要 在上 天前 在地 面真 空试验 室进行低 温及 高温 的模 拟试 验 .通 过 了检测 要求 的 设 备 才 被 允 许 安 装 在 上 天设 备 上 12] 在 做 真 空 环 境试 验 时 .温度 传输 途 径有 3种 基本 方 式 :传 导 、 对 流 与 辐 射 .在 100 kPa环 境 (也 就 是 地 面 上 ) 下 ,传 导 、对流是 主要 的散 热方 式 ,辐射 只是起 辅 助 的作 用 。而 在 真 空 环境 下 ,因受 传 输 介 质 的 影 响 .在 地 面上起重 要作 用 的对流传 热 方式几 乎不 起 作 用 .传 导 成 为 重 要 的 散 热 方 式 .同是 在 地 面 上散 热效果 很差 的辐 射传热 则成 为重 要 的方 式 同 时 .由于 缺少 空气介 质 .热 传 导各界 面 的接触 热阻 要 高很多 ,在 真空环 境下 ,组 件 (或 器件 )温 度与 地 面经验 有相 当大 的差距 因此 .研 究在 真空 情况 下 的高低 温循 环有 着重大 的意 义
1.1 控 温 方 式
热真空试验原理

热真空试验原理
热真空试验是一种在真空环境下进行高温高真空条件下的材料性能和设备性能检测的实验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真空环境:热真空试验通常在高真空环境下进行,利用真空技术将试验装置内外的气体排出,以减少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高真空环境能够模拟真实应用中材料或设备的工作环境,并避免杂质的干扰。
2. 温度控制:热真空试验需要对试验装置进行加热或冷却,以实现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性能测试。
常用的加热方式包括电加热、辐射加热和感应加热等。
温度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以达到所需温度。
3. 测试参数测量:在热真空试验中,需要对试验装置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行测量和记录。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等。
这些测量结果能够反映材料或设备在不同温度和真空环境下的性能变化。
4. 数据分析:热真空试验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材料或设备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的稳定性、耐受性和性能表现。
一般会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确定材料或设备的性能参数,如热传导系数、热膨胀系数和热稳定性等。
总之,热真空试验通过在高真空环境下控制温度等参数,评估
材料或设备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的性能特性,为材料研发和设备设计提供参考。
真空热实验中热电偶测温系统不确定度的评定

真空热实验中热电偶测温系统不确定度的评定高斌;赛建刚;王亚军;高博;韩磊;张海民【摘要】Thermocouple measurement system is widely used in vacuum thermal tes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cannot be calibrated,because it uses a large number of thermocouple,and the temperature result is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field changes of built-in referenced device. Uncertain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rmocouple measurement sys-tem is given,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and the computational formula. Through experimentation with RTD(Resistance Temperature Detector),uncertainty evaluation of thermocouple measurement system is confirmed.%热电偶测温系统是真空热试验中最常用的温度测量系统.该测温系统使用热电偶数量多,同时受内置参考点温度场变化的影响,不适合对其系统进行校准.文章依据热电偶测温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计算公式,对该测温系统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评定,对某一批次热电偶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计算.通过试验与铂电阻测温的比对,对热电偶测温系统的不确定评价进行了验证.【期刊名称】《真空与低温》【年(卷),期】2017(023)002【总页数】5页(P115-119)【关键词】热电偶;测温系统;不确定度评定【作者】高斌;赛建刚;王亚军;高博;韩磊;张海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 710119;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 710119;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710119;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 710119;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 710119;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 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771太空环境处于真空、冷黑背景,为了暴露航天器及其组件的工艺缺陷,考核其性能和热设计,需要在地面进行充分的真空热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1期航天器环境工程2009年2月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33真空热试验的温度测量系统郭赣(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94)摘要:文章介绍了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的温度测量系统,包括热电偶测量系统、无线测量系统和红外摄像测量系统,涉及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目前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在国内外真空热试验中居主导地位,应用十分普遍。
但国外近几年无线测量系统已得到研制,红外摄像测量系统已得到应用,有的空间机构已计划将新型测量系统列入空间环境模拟器的标准配套设备。
航天器温度测量系统的这些发展变化值得业内人士关注,进行必要的技术和设备研发工作,更好地适应未来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的需要。
关键词:真空热试验;温度测量;热电偶;无线测量;红外摄像中图分类号:V4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79(2009)01-0033-041 前言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卫星试验验证工作,其中航天器和试验设备上有关部位的温度是需要监测的核心参数之一。
按温度测点所在位置,可分为航天器温度(包括热流计温度)、试验设备温度两部分[1]。
航天器温度测量是对航天器内部和表面所选择部位的测量,它与真空热试验时的航天器有关,不同的航天器有不同的要求,而且要求比较高。
热流计温度测量是为计算表面到达或吸收的外热流服务的,包括敏感片温度和热屏温度。
试验设备的温度测量主要有热沉温度,真空低温流程执行机构一些部位的温度,以及试验装置与航天器有接口关系设备的温度。
热沉温度测量一般使用铜-康铜热电偶(个别试验设备使用铂电阻)。
真空、低温流程部位的温度测量与工业过程温度测量类似,在真空、低温流程系统集成时同步完成。
热沉温度、真空低温流程温度测量系统研制完成后,每次真空热试验时可保持不变。
试验装置与航天器有接口关系的设备的温度测量一般包括吊挂和支撑系统。
这些部位的温度测量通常采用热电偶测量系统(在航天器内部还常用热敏电阻测量进行对比)。
与热沉、真空低温流程部位的温度测量不同,因为在真空热试验时,这些部位的温度测点位置、测点数量是要根据参与试验的航天器的不同而改变,需要编制不同的温度测量技术文件和测温电缆敷设图,并据此进行实施。
近几年国内针对一些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量准确度不足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改进;国外除了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之外,已在研制和应用无线测量系统、红外摄像测量系统,有的空间机构计划将新型测量系统列入空间环境模拟器的标准配套设备。
应用这些温度测量技术,一是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二是改进测量工作模式和工作条件,使测量从工作准备到数据分析更为方便。
因此,本文主要介绍航天器温度测量系统的这些发展变化,提出必要的技术研发工作,以适应未来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的需要。
2 航天器温度测量的技术要求卫星热试验的有关标准[2]提出,试验时卫星被测稳态温度在-50~+80℃范围内时,温度测量系统的允许偏差为±0.5℃,测量点数高达数百个甚至上千个。
选用的测温传感器必须有合适的测温范围,能在真空环境中使用,适用于表面温度测量,易于安装和互换,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好,热惯性小。
该标准提出了对卫星温度的测量范围和允许————————————收稿日期:2008-11-06; 修回日期:2008-12-09作者简介:郭赣(1962-),男,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航天器环境工程的测控技术研究。
联系电话:(010)68746649;E-mail:guogan62@。
34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09年第26卷偏差,但整个航天器真空热试验需要测量的温度范围更大(-180~+120℃),一些新型航天器对某些仪器设备的测控温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1℃),因此在设计和研制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温度测量系统时需充分考虑具体的技术指标。
3 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3.1 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的组成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一般由测温热电偶、测温线缆和电连接器、温度参考点、测量仪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选用最多的热电偶是T型铜-康铜热电偶,ESTEC、INTESPACE、IABG以及日本、印度、巴西都是如此[3-5]。
除了T型热电偶,INTESPACE还选用了铬-铝热电偶(K型),ESTEC、IABG等试验中心还用了铂电阻、热敏电阻。
国内也是使用T 型铜-康铜热电偶,用热敏电阻进行比对。
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有多种不同的测量线路结构。
测量仪器可安装在真空室内或者室外。
温度测量仪器完全放在真空室外时,热电偶测量线路结构有公用参考点和非公用参考点两种接法。
采用非公用参考点接法时,每对热电偶保留自己独立的正负极,其正负极通过空心管或密封插座穿过室壁,正负极引线通过真空室外的参考点(冷端)直接接入测量仪器的两个测量端口;公用参考点接法是设置热电偶的公用负极参考点(根据其安装在真空室内外不同,又分别称为内置或外置公用参考点),将热电偶的负极集合在一起,通过公用负极参考点与正极所用相同材料的引线相连,多对热电偶的正极与一个通过公用参考点的负极分别接入测量仪器的测量端口[2]。
公用参考点的温度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缓变的。
国外许多空间环境模拟器(如INTESPACE的空间环境模拟器)采用了非公用参考点接法,测量电缆、电连接器对应地采用了与热电偶的正负极相同的材料;国内则用内置公用参考点方法替代了非公用参考点接法(独立的正负极方法),但测量电缆、电连接器与热电偶的正负极材料没有对应一致。
为提高测量准确度,采取措施在测量线路连接点处尽可能保持温度的均匀性。
公用负极参考点方法可成倍提高测量线缆、电连接器和测量仪器的利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热损失的影响。
另有空间模拟器把测量仪器的一部分放在了真空室内,使用了温度数据数字化收集单元,具体位置在运动模拟器的固定支架上,通过滑环将热电偶的电信号、铂电阻和热敏电阻信号、可变温度参考信号采集到数字化收集单元。
数字化收集单元在真空室内的数据处理部分包括多路处理、模/数转换、数字化处理、原始数据发送、修正系数处理、数据管理,并采用MIL1553B总线通信将温度数据传送到真空室外,在真空室外完成数据修正。
数字化收集器可在真空度为10-5 Pa的环境下工作。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供选择的数据测量仪器品牌比较多,国内在不同阶段就采用了输力强、惠普和安捷伦等多家公司的产品。
从测量准确度和速率方面来看,数据测量仪器本身都能提供保障。
3.2 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的不足虽然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应用十分普遍,但在真空热试验的应用中还有其不足之处。
热电偶温度测量是基于热电效应的,并受中间导体定则和中间温度定则的支撑和约束。
由于热电势信号很小(mV级),如信号采集处理单元安装在真空室外,连接测量点和信号处理单元间的热偶电缆又比较长,噪声就会对高精度的测量产生不利影响。
而且真空热试验的温度场比较复杂,测量线路的材料和工艺如得不到正确的处理,就会有附加热电势的干扰。
热电偶的数量比较大,一般有数百个,有时为了进行仔细的分析评估,甚至达到上千个。
热偶线虽然尽可能集束成捆、多层包裹,但热偶线引起的热损失也难以忽略,这些热损失降低了温度测量的准确度。
目前,热电偶粘贴位置图、从测量点到真空室外的电缆敷设图的编制与试验前的实施都是件既费时又费钱的事。
而使用无线温度传感器,技术图纸编制比较简单,据此布置传感器也比较方便。
只要把传感器固定在需监测温度的位置表面就可以了,节约了热试验准备期间的成本。
针对热电偶测量系统存在的问题,国外进行了郭赣:真空热试验的温度测量系统 35无线多通道温度测量系统的研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5]。
4 无线多通道温度测量系统4.1 无线测量系统的组成无线多通道温度测量系统是通过无线电通信而不是通过热偶线将温度数据送至数据记录器。
它一般由传感器模块、含天线的基站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
传感器模块(含数字温度传感器)和基站单元的天线部分在真空室内,基站单元的其余部分和数据处理单元在真空室外。
传感器模块包括数据处理、无线电和天线3部分。
传感器模块从数字温度传感器获得和处理数字化的温度数据;无线电部分的发送器和接收器进行无线电频率通信控制,并通过无线信号发送给基站单元。
基站单元包括数据处理、无线电、计算机接口,基站单元通过装在真空室内的天线接收温度数据。
数据处理单元采用普通PC接口收集来自基站单元的温度数据,完成显示、存档、分析、处理工作。
4.2 对无线测量系统的要求通过对国外研制情况的梳理,考虑真空热试验的环境,无线测量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1)传感器模块布在真空室内,须满足真空高低温工作的条件;(2)传感器模块应尺寸小(小于10cm3),重量轻(小于20g),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和先进的封装技术实现;(3)温度传感器选用数字式,测温范围、准确度、分辨率满足具体设备的测温要求;(4)一个传感器模块应能连接多个数字温度传感器,传感器间采用串联方式,以减少大量引线;(5)数据采集率每分钟应达到数百个通道,但系统使用的通信频率只能考虑2个(上行与下行),即所有的传感器模块要使用相同的频率与基站单元间收发数据。
为在短时间内用同一频率发送大量的温度数据,需设计专用算法以避免对传感器的干扰;(6)在无线通信方面,从基站单元到传感器模块的发送频率以及传感器模块到基站单元的发送频率,必须符合国家无线电法。
无线通信信号须采用小功率,以抑制谐波成分。
测量系统使用的频带不能进入卫星通信范围,以免对卫星的通信仪器产生干扰;(7)无线多通道测量系统使用前,必须做验证试验。
包括对星上仪器的干扰、真空室筒体对无线电频率的影响、真空对电子部件的影响等方面的检测,最后在实际的真空热试验中进行测试,并与热电偶系统进行比对;(8)传感器模块功耗要低,保证电池的有效工作时间满足真空热试验的时间要求;(9)信号通信的距离需保证传感器模块在真空室内的任意可能位置都能与真空室内基站单元的天线之间可靠地收发信号。
无线测量系统大为减少了源于热电偶电缆产生的热损失,有利于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度,增加航天器热设计的可信性。
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数字信号,不会受到噪声的影响。
由于没有连接大量热电偶的多路传输单元,使得接地系统简化、成本降低、利于维护,并且真空室内蜘蛛网般的线缆也会大大减少,热真空试验准备更容易、试验测量系统更简化。
只是目前可选的传感器测量温度的范围与热电偶相比较窄,对于超出温度范围的部分还需要传统的热电偶温度测量。
5 红外摄像温度测量系统文献[4]谈到,长期以来,空间环境模拟界一直期待应用红外摄像机测量航天器和试验装置的温度分布状态。
上述热电偶温度测量、无线温度测量都是点测量和接触式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