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 道路通行能力 第一章 通行能力概论

交通工程 道路通行能力 第一章 通行能力概论

HC M
精选课件
SEU 二 服务水平(Levels of Service)
服务水平 ? (LOS)
精选课件
24
SEU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 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 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 服务交通量:不同服务水平要求通过的交通量。 • 通行能力应该与服务水平相联系。 • 服务水平高,服务交通量小;反之,服务交通量大,则
SEU
交通、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
精选课件
1
SEU 引言
• 交通分析
等价于 分析
交通需求 交通供给
交通供给:提供一定服务水平的通行能力
精选课件
2
SEU
交通系统畅通、不出现拥堵现象
道路通行能力
精选课件
交通需求
SEU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节 道路通行能力( Highway Capacity ) 第二节 服务水平 第三节 车辆换算系数
精选课件
30
SEU 通行能力分类(美国)
E级:此服务水平的交通常处 于不稳定流范围,接近或达 到水平最大交通量时,交通 量有小的增加,或交通流内 部有小的扰动就将产生大的 运行问题,甚至发生交通中 断。此水平内所有车速降到 一个低的但相对均匀的值, 驾驶自由度极低,舒适和便 利程度也非常低,驾驶员受 到的挫折通常是大的。此服 务水平下限时的最大交通量 即为基本通行能力(理精选想课件条
•C级:交通量大于服务水平B,交通 处在稳定流范围的中间部分,但车辆 间的相互影响变得大起来,选择速度 受到其他车辆的影响,驾驶时需相当 留心部分其他车辆,舒适和便利程度 有明显下降。
•D级:交通量又增大,交通处在稳定 交通流范围的较差部分。速度和驾驶 自由度受到严格约束,舒适和便利程 度低下。当接近这一服务水平下限时 ,交通量有少量增加就会在运行方面 出现问题。

道路交叉口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正文__大学论文

道路交叉口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正文__大学论文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名称:福州市金山大道-金洲路交叉路口交通管理与控制1、内容及要求:收集具体交叉路口的相关资料,结合课程所学相关知识对具体的城市道路交叉口及其周边的交通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调研实际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情况及服务水平现状,分析道路交叉口在设计及信号配时是否存在不足,并对改善现有交通问题给出方案和建议。

1、合理安排进度,按照课堂内容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2、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题目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文档,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2、主要技术指标: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是报告原则上不少于7000字,要注意锻炼报道中图文并茂的能力,注意培养用图、表表达相应文字信息的能力。

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道路交叉口概况(2)道路交叉口交通调查现状(3)道路交叉口现状分析(4)道路交叉口改进方案(5)结论与建议(6)心得体会3、进度安排: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

1、讲授课程设计相关内容讨论调研内容及调研方法1天2、实地调研,记录并整理调研数据,分析调研现状4天3、系统分析、讨论2天4、撰写报告3天4、参考文献:[1]罗霞,刘澜.交通管理与控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2]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第二版[3]王建军,严宝杰.交通调查与分析.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徐建闽.交通控制与管理.[5]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教研室主任签名:日期:目录一、调查方案设计 (3)1.1调查目的 (3)1.2调查对象 (3)1.3调查时间 (3)1.4调查内容与方法 (3)二、道路交叉口概况 (4)三、道路交叉口现状 (6)3.1路段周围现状 (6)3.2道路现状 (7)3.3交叉口配时现状 (9)四、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现状分析 (10)4.1韦伯斯特配时法 (10)4.2交叉口服务水平分析 (11)4.2.1交叉口现状交通流特征参数调查 (11)4.2.2交叉口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分析 (13)4.3交叉口周边公共交通现状分析 (16)4.4交叉口信号配时现状分析 (16)4.5交叉口行人过街及机动车现状分析 (18)五、信号配时分析及优化设计 (19)5.1 信号配时现状 (19)5.2信号配时方案优化 (20)5.3渠化改善设计 (21)六、调查总结与过程分析 (22)6.1调查过程总结 (22)6.2调查分析与建议 (22)七、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3)八、参考文献: (25)一、调查方案设计1.1调查目的调查金山大道与金洲路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交通延误、交叉口的布局以及信号配时情况,重点调查交叉口及其周边重要路段高峰时期的交通流量,还应调查交叉口的交通条件,车道数,机非分隔情况,信号配时等数据,掌握交叉口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分析方法,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最终得出交叉口高峰时期的交通现状。

路面养护管理系统(PMS)

路面养护管理系统(PMS)
的时间,各项目的优先排序;
✓4.预算编制——路网达到不同预定服务水平时,各
年度所需的投资额;
✓5.资源分配——各行政区域或不同等级道路或养护、
改建和新建之间的资源分配。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1、路面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需要预先估计路面在采用新建、设加铺层或
其它各种养护和改建对策后,其使用性能随 时间或轴载作用次数的变化规律。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3、路面损害的预测模型
项目级和网级管理系统的模型差异
➢项目级系统中,使用性能可以用单项的路面损坏
包括燃油、轮胎和保修材料的消耗以及行程时间 等费用。
➢在路面使用期内,需继续投入大量资金以维护
(包括养护和改建)路面,使之保持一定的使用 性能。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1、路面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目标:
➢通常养护资金有限,不能对所有不满足使用性能
项目级路面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
网级管理系统输出 · 行动目标 · 费用目标 · 使用性能目标
· 路况数据采集 · 路面结构分析模型 · 使用性能预估模型 · 经济分析和评价模型
通过优化得到费用-效果最佳方案 最后方案选定
施工 使用性能监测 数据管理系统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1)使用性能模型的类型
基本反应模型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考试大纲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考试大纲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考试大纲目录第一部分考试讲明5一、考试性质5二、评判目标5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51、答卷方式52、答题时刻53、试卷结构5第二部分考查知识范畴6一、绪论6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62、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畴与特点63、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与进展64、我国的交通工程现状及进展趋势6二、交通特性61、人车路的差不多特性62、交通量特性63、行车速度特性74、交通密度特性7三、交通调查71、交通量的调查72、车速调查73、交通密度调查74、行车延误调查75、通行能力调查76、起讫点调查(OD调查)8四、道路交通流理论81、交通流特性82、概率统计模型83、排队论模型84、跟弛模型85、流体理论模型8五、道路通行能力分析81、概述92、高速公路差不多路段通行能力93、高速公路交错区段通行能力94、高速公路互通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95、双车道一样公路路段通行能力96、都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97、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98、公共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99、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9六、道路交通规划101、都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102、都市交通规划中的基础信息调查103、都市交通需求进展推测104、都市道路网络布局规划方案设计105、都市道路网络布局方案交通质量评判106、都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判107、公路网规划方法简介10七、交通安全101、概述112、交通事故的调查与处理113、交通事故分析114、安全评判115、交通安全预防11八、都市道路交通治理111、道路交通治理目的、分类及治理策略112、道路交通法规、标志、标线113、平面交叉口交通治理114、道路交通行车治理115、都市道路交通运行组织126、道路交通信号操纵127、高速公路的交通操纵12九、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121、概述122、停车调查与车辆停放特性123、停车需求推测124、停车场的规划125、机动车停车设计126、自行车停车场设计13十、道路交通与环境爱护131、概述132、大气污染133、噪声污染134、振动污染135、道路交通污染操纵与可连续进展13十一、运算机交通模拟技术131、概述132、交通模拟的方法和一样步骤133、无信号操纵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数字模拟134、现有交通模拟软件简介14十二、智能运输系统141、概述142、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143、国外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进展144、我国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情形14第三部分参考书目和文献15第一部分考试讲明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东南大学2019-2020-2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东南大学2019-2020-2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路基路面工程课设专业年级:17土木(道桥)学号:姓名:组别:同组人员:评定成绩:审阅教师:年月日设计一:路基挡土墙设计挡土墙是公路工程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构造物,其结构形式多样,设计方法各异。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在全国各地的飞速发展、公路挡土墙设计理论的不断完善,挡土墙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了解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悬臂式挡土墙设计1、设计目的通过设计掌握悬臂式挡土墙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

2、设计题目某城市道路拓宽改造工程,采用轻型悬臂式路肩墙,其构造特点、荷载条件、道路状况初步见图1:图1其它资料:(1)行车荷载道路行车荷载为汽—20 级,换算为汽车等代土层厚H0=0.96m;(2)墙后填土墙后填土的容重γ1=15kN/m3,土内摩擦角φ=35º;(3)墙前填土墙前填土的容重γ2=18kN/m3;(4)墙底参数基底摩擦系数μ=0.4,基底抗滑稳定系数[K c]=1.3,基底容许应力[σ]=105kPa;(5)墙体参数墙体采用30号混凝土浇筑,容重为γ3=25kN/m3;3、设计的内容要求悬臂式挡土墙由立臂和墙底板组成,呈倒“T”字型。

其具有三个悬臂,即立臂、墙趾板和墙踵板,适用于墙高小于6 米的挡土墙,其形式如图2所示:图2悬臂式挡土墙的设计,包括墙身构造设计、墙身截面尺寸的拟定、结构稳定性和基底应力验算以及墙身配筋计算等。

墙身构造设计是指挡土墙的外形构造设计,一般悬臂式挡土墙的外形即如图3所示;墙身截面尺寸的拟定是指已知部分条件,根据对挡土墙的使用要求设计其它部位的尺寸;结构稳定性和基底应力验算是根据设计的一定尺寸的挡土墙,验算其在荷载、土压力等因素作用下是否满足规范的设计要求等。

1)根据以上提供资料,参照悬臂式挡土墙设计内容,设计挡土墙。

2)将挡墙的形式改为重力式挡墙,重新设计该挡土墙。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试卷D及答案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试卷D及答案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试卷D 及答案1.作为城市道路设计依据的机动车辆可分为: 小型汽车 、 普通汽车 、 铰接车 。

2.根据(JTG 01-2003),将公路根据 功能 和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五个等级。

其中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 的年平均交通量为2000-6000辆。

3.汽车行驶的充要条件是:T ≥ R (驱动力大于等于行驶阻力)和 T ≤ψ· GK (驱动力小于等于附着力)。

4.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主要考虑 旅客感觉舒适 、超高渐变率、 行驶时间和 路容美观 几方面。

5.施工高度是指在任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 与 中桩地面标高之差,又称 填挖高。

6.中间带是由 两条左缘带和 中央分隔带 组成,其表面形式有 凹形 和 凸形 两种。

7.越岭线垭口选择要全面考虑垭口 位置、 标高 、地形、 地质 和 展线条件 等。

8.RS 、GIS 、GPS 分别是 遥感 、 地理信息系统 、 全球定位系统 的简称。

9.定线是在 选线布局 的基础上具体定出 道路中线位置 的作业过程。

10.道路交叉的交错点包括 合流点 、 分流点 和冲突点 等三类,其中 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11.横断面设计图应按 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进行布置,一般采用 1:200的比例。

12.道路建筑限界又称 净空 ,由 净高 和 净宽 两部分组成。

13. 城市道路设计标高是指 建成后的行车道路面中线 标高或 中央分隔带中线 标高。

二、单项选择题30分1.当车速为32km /h 时,路拱横坡为2%,超高横坡度为6%,横向力系数μ=0.12,则曲线最小半径为( D )A 、135mB 、100mC 、80mD 、45m2、 某公路某段采用人工挖运土方,已知免费运距为20m ,借方单价为16元/m 3,远运运费单价为4元/m 3·km ,则其经济运距为( C ) A 、24m B 、80m C 、4.02Km D 、4.2Km3、平原区路线选线时( A )A 、原则上不穿过城镇B 、尽可能穿过城镇C 、高速公路可穿过城镇D 、乡村道路不宜穿过村镇 4.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是指( B )A.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B.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C.技术设计和初步设计D.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5.汽车在某一档位以速度V 做稳定行驶,相应的动力因数为D ,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 ,则汽车所能克服的纵坡度i 为( B )A. i=D + fB.i=D - fC.i = D fD.i = D/f 6.关于附着系数,正确的是( C )A.与车速无关B.车速越高,φ越高C.车速越高,φ越低D.与荷载无关 7.在直线和半径为R 的圆曲线之间设置一回旋线,其长度为L ,参数为A ,R 、L 和A 单位均为m ,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C )A.R+L=AB.R-L=AC.R ·L=A 2D.R 2/L=A 8.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B ) A.0.3% B.0.5% C.0.7% D.0.9%9. 三级公路设计车速v =30km /h ,最大纵坡为8%时,坡长限制为300m ,而最大纵被7%时,坡长限制为500m ,当路线连续陡坡,假如纵坡为8%,坡长为120m ,相邻坡段纵坡为7%时.则坡长不应超过( D )A.180mB.500mC.200mD.300m10.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D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A.V=(A1+A2)LB. V=(A1-A2)LC. V=2(A1+A2)LD.V=(A1+A2)L/211.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C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12.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 B )A.超车视距B.停车视距C.错车视距D.会车视距13.用于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司机操作反应时间一般取为( B )A.1秒B.3秒C.6秒D.9秒14. 土石方调配时,横向调运复核( D )A.本桩利用+填方=挖方B.挖方=本桩利用+废方C.挖方=本桩利用+填缺D.挖方=本桩利用+挖余15.公路纵断面的线形要素有( D )。

交通工程学知识资料

交通工程学知识资料
学科诞生的标志
1.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 • 进行交通调查,建立基本理论体系 2.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 •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实用技术 • 区域公路网规划理论与实用技术 • “四阶段”模型(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3.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末) • 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的开发 4.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 交通管理最高形式 • 大部分只处于研究阶段,未到实用阶段
2.35万公里 • 二类由28条南北向纵线组成, 累计全长3.78万公里,编号
为201~228(后调整为27条,3.71万公里) • 三类30条由东西向横线组成, 累计全长4.79万公里,编号
为301~330(后调整为29条,4.62万公里) • 共 计 规 划 干 线 70 条 总 长 10.92 万 公 里 ( 后 调 整 为 68
条,10.60万公里),称为国家干线公路网
存在问题: • 低等级公路比重大 • 高速公路尚未形成网络 • 对已建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技术跟不上
3.城市交通 • 城市是由建筑Fra bibliotek交通及生态环境(决不只是绿化)组成: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交通是连接静态建筑的动态风景线 • 交通设施建设用地占城市用地10%~40% • 目前,多个城市开通地铁,50多个城市做过城市交通综
1 .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①城市交通规划中规划化的交通调查内容、方法研究; ②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规范化的研究; ③城市交通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 ④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⑤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技术的研究; 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⑦城市交通规划快速反应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⑧现代先进科学方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用的研究。

东南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东南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东南大学历年交通工程学试题第一章绪论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你认为我国交通工程近期应重点研究哪些问题,试据其中一个问题详述其具体研究内容。

第二章交通特性三、(1993年)我国的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采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各有何特点?四、(1994年)何谓“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小时交通量“?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六、(1995年)何谓“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区间平均车速”、“时间平均车速”?八、(1998年)何为车头时距,其在通行能力研究中有哪些主要作用?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一般根据哪些指标进行划分,你认为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应根据什么指标进行划分,为什么?十一、(2000年)十三、(2002年)何谓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各有何用途?主要调查方法有哪些?十五、(2003年)何为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各有什么用途?两者有何关系?12’十七、(2004年)某双向两车道公路,2003年5月13日星期二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五月份月变系数为0.98,星期二的日变系数为0.97,设计小时系数为0.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双向需修成__。

a二车道b四车道c六车道d八车道二十、(2005年)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后的交通量之比称为_______a. 高峰小时系数b. 高峰小时交通量c. 高峰小时流率d. 高峰小时流量比二十一、(2005年)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称为_______。

a. 地点车速b. 行驶车速c. 行程车速d. 临界车速二十二、(2005年)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 d应为_______a. 40%b. 60%c. 50%d. 66.7%二十六、(2006年)在一条24km的公路路段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测得10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车速v=20km/h、试求流量(q)、平均车头时距(h t)、平均车头间距(h s)、密度(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