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或设计) “文献综述”“研究综述”的内容规范及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或设计) “文献综述”“研究综述”的内容规范及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或设计)“文献综述”“研究综述”的内容规范及格式要求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

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作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

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

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

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

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

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

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

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

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

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一一对应。

公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公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运输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了国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由于高速公路具有汽车专用,分隔行驶,全部立交,控制出入以及高标准,高要求,设备功能完善等功能,与一般公路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正处在“质”与“量”并重的重要发展阶段。

从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开始,中国大陆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高速公路在二十多年间展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以建成的高速公路沿线及腹地迅速兴起了工业企业建设的热【1】潮,地价增值,地方税收增加,投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我国的沿海地带,大部分是淤泥质海岸。

因此,沿海特别是大江大河河口附近多为河相、海相或泻湖相沉积层,在地质上属于第四纪全新纪Q4 土层,多属于【2】东南海岸土的类别多为淤泥,淤泥质亚黏饱和的正常压密黏土。

土。

这类地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低密度、低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中等灵敏度等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性。

由于这类地基存在这些特点,在软粘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普遍存在稳定及变形的问题。

以高速为例,由于高速的路堤高度不大,所以稳定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变形问题很明显。

目前高速桥头跳车以及高填方段、填挖结合部等位置因地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公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的日益重视。

如何解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3】有很多:1、土质不良引起的地基沉陷: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陷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

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方,地下水位较高,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受破坏,强度便显著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且变形稳定历时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彩色沥青路面的研究及运用内容摘要: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路面材料已经在某些方面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比如路面色泽的单一性,彩色沥青的出现和运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各种性能较以前也得到了提高,本篇文章就彩色沥青路面的出现历程,定义,组成,优点,施工工艺,发展与运用等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彩色胶结料,针入度,碾压,软化点,拌合温度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即开始研究彩色沥青路面材料及其铺装技术,如今在欧美各国及日本等国的应用已经形成了规模。

这种路面不仅可以与道路周围的建筑艺术更好地协调,而且还可以起到美化城市和诱导交通的作用,并且还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特色和风格,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功能,显示出现代化都市的气派和魅力。

在这方面的探讨我国开始于80年代初,但收效甚微,且在道路上应用尚少。

近几年,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才作为一种新型的铺面技术,营造着21世纪交通的时代气息,在公路、道路或广场上等场所使用得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被全球工程界视为“新型绿色建材”。

彩色沥青路面的定义:所谓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脱色沥青与各种颜色石料、色料和添加剂等材料在特定的温度下混合拌和,即可配置成各种彩色的沥青混合料,再经过摊铺、碾压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路用性能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性能特点:①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和外部环境作用下,其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坏性及耐久性均非常好,且不出现变形、沥青膜剥落等现象,与基层粘结性良好。

②具有色泽鲜艳持久、不退色、能耐77℃的高温和-23℃的低温,维护方便。

③具有较强的吸音功能,汽车轮胎在马路上高速滚动时,不会因空气压缩产生强大噪音,同时还能吸收来自外界的其他噪音。

④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性,“脚感”好,最适合老年人散步,且冬天还能防滑,再加上色彩主要来自石料自身颜色,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危害。

彩色沥青混凝土的拌和及其路面施工工艺:㈠混合料拌合彩色沥青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基本相似,但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事项:①拌和前,应将搅拌站的拌和缸和沥青输送管道、运输车、施工机械设备等清洗干净;②原材料性能应稳定、使生产目标配合比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设计配合比;③由于色粉比重大、在混合料中具有着色、分散、吸附、稳定、增粘作用,添加时需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前应根据目标配合比计算出每盘混合料色粉的用量,用聚乙烯塑料袋装好,并在拌和中由人工辅助加入;④拌和温度应控制在160℃~170℃,拌和时间比普通力气能够混合料多10s,出料后应及时检查粒料和颜色是否均匀。

设计专业 文献综述

设计专业 文献综述

xxx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1页文献综述在选此次课题前,曾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不仅搜集了大量的成功案例,而且还阅读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对其进行了反复翻阅和学习,从中收益很大。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思想必须时刻进行更新,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意思。

作为一名设计者来说,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不断去接触新的事物,活跃自己的思想,并且引领人们去适应新事物,借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餐饮行业作为商业空间,具有一定的利益关系。

正如《商业空间设计》一书中所描述的,商业空间设计是指用于商业用途的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如商场、餐饮、专卖店、美容美发店等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

商业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课程中具有明确功能要求,同时也要求有不同风格和特色变化的室内设计。

除了包含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功能要求外,商业空间设计还包含了更多的功能要求和市场特色。

在掌握了室内设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本课程要求学生更深入地研究商业空间设计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空间的功能性质,设计具有各种现代风格特色,并能满足不同用途的商业内部空间。

课程涉及到总体设计、平面布局、道具装置、灯光设置、陈设等所有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内容,并涉及到构造、尺度、技术、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各个方面的设计。

现代室内设计中空间的分隔主要体现在光环境、色彩、声与材质上。

正如《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一书中所描述的,就人的视觉来说,没有光就没有一切。

空间通过光得以体现,没有光则无空间。

在室内空间环境中,光不仅是为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因素。

光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破坏空间,它直接影响到物体、空间的大小、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知。

光环境是由光(照度和布置)与(色调、饱和度及显色性)在室内空间中建立的与空间形状有关的生理和心理环境,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路易斯.康曾经说过:“对我来说,光是有情感的,它产生可与人合一的领域,将人与永恒联系在一起。

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思想发展·文献综述

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思想发展·文献综述

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思想发展·文献综述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与节能、环保。

【1】1、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发展城市交通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前提,在城市规划中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最初的交通仅限为道路的铺设、交通工具的开发,20世纪末机械开始代替人力,交通运输发展迅猛,交通规划开始进入人们视线……随着城市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路网设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1925年法国勒·柯布西耶在《光明城市》【2】中分析了交通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立体交通的构想,1933年的《雅典宪章》【3】也进一步反映了设计者们对交通规划的重视……到了现代,交通规划已不局限于路网的设计,美国学者肯尼思·科尔森(Kenneth Kolson)在《大规划》(Big Plans,2001)【4】一书中写道:设计师们的注意力不仅仅集中于交通峰值、出入口布局、停车位计算等总体规划的关键参数,而更多地关注市民出行的特征和感受,并以此调整城市区域内大型交通运输的主导模型。

从“车为本”到“人为本”,是现代交通规划理念的一大进步。

2、以交通线为骨架的线形城市思想1882年,轨道交通发展迅猛,西班牙工程师索马里·马塔提出“线形城市”【5】的概念,其重要原则就是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通过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

索马里大胆地提出城市不再是分散在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并且这个城市是可以贯穿整个地球的。

这一理论在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由乌克兰建筑设计师伊格尔·斯维斯顿【6】进一步完善、展示,他对于具体的城市功能区域安排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相关领域内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概括和评价,也是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的重要参考。

因此,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以下要求。

1. 确定研究领域和问题首先,在写作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之前,需要明确所研究的领域和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

例如,如果你是做建筑设计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研究某种建筑材料的使用效果,如果你是做软件开发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研究某种编程语言的性能优化等问题。

在明确研究领域和问题后,需要查找相关文献,系统地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

2. 筛选文献在查找相关文献时,需要对查找的文献进行筛选,确保其与研究问题相关,并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信度。

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文献进行筛选:•搜集尽可能多的文献。

•筛选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文献。

•选取最新和最有价值的文献。

•选择信誉高的期刊、会议论文等出版物。

3. 阅读和理解文献在确定了待综述的文献后,需要系统地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献,以便归纳出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在阅读文献时,要掌握以下几点:•确定文献的主题、目的和结论。

•理解文献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技术细节。

•辨别文献中提供的数据、实验结果等内容是否可靠。

•合理利用参考文献,挖掘文献之间的联系和矛盾。

4. 结合研究问题撰写文献综述在系统地阅读和理解文献之后,需要结合研究问题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遵循以下结构:4.1 引言文献综述的引言部分应说明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并展示待综述的文献与此研究问题的关系。

4.2 文献综述主体•概述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并简要介绍各篇文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从各篇文献中总结出一些通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为研究问题的讨论做铺垫;•针对研究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分别介绍各类方法和研究结果,指出其长处和不足;•码文过程中注意要及时引用相关文献,提高论述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道桥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道桥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道桥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道桥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引言道路和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道桥的研究和改进一直是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综述相关的文献,探讨道桥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道路研究道路研究是交通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发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文献中对于道路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道路设计原则、路面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技术的改进等。

1.1 道路设计原则道路设计是确保道路安全和顺畅运行的基础。

文献中提到了一些道路设计原则,如合理的坡度和曲线半径的选择,以及交通流量的预测和分析等。

这些原则为道路设计提供了指导,使得道路能够更好地适应交通需求。

1.2 路面材料的选择路面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舒适性。

文献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路面材料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和石子路面等。

研究表明,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因此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对于道路的性能至关重要。

1.3 施工技术的改进随着科技的发展,道路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文献中提到了一些新兴的施工技术,如冷再生混合料技术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改善了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二、桥梁研究桥梁作为连接两地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文献中对于桥梁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桥梁设计原则、结构材料的选择和结构分析等。

2.1 桥梁设计原则桥梁设计是确保桥梁安全和稳定的基础。

文献中提到了一些桥梁设计原则,如合理的桥梁几何形状和桥墩布置、桥梁荷载和地震荷载的计算等。

这些原则为桥梁设计提供了指导,使得桥梁能够承受各种荷载和外力的作用。

2.2 结构材料的选择桥梁的结构材料直接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文献中对于不同类型的结构材料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如钢材、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等。

文献综述规范及写法及格式格式

文献综述规范及写法及格式格式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205国道至京沈高速
连接线B线工程设

学院(系):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年级专业:06土木工程(道桥)
学生姓名:宋中举
指导教师:茹洪忠
完成日期:2008-3-22
一、课题性质:
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假题真做”,强化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方案必选和论证的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

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以及编写编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检测,为大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进一步为即将步入的岗位做好技术储备。

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

而二级路作为大学生道桥专业结业性的选题,给了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一个试手的机会。

同时,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也是未来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要点。

二、研究主要内容:
(1)进行路线方案必选,确定工程方案
(2)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的设计
(3)道路平、纵断面设计
(4)路面结构层设计
(5)确定大、中桥位,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和主要尺寸
(6)确定小桥、涵洞的类型和尺寸
(7)挡土墙的设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1.收集资料,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步勘测与初步设计
(1)在教学地形图上研究几条可能的路线方案
(2)进行各路线方案的勘测工作,并会出路线平面及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位1:10000)
(3)概略性确定沿线桥梁、涵洞位置、类型、孔径及数量
(4)进行路线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选用方案
3.详细技术测量与技术设计
(1)进行详细技术测量(在初步设计选定的方案中确定一段3-4公里,沿路线中线两侧各200米的地带上,将原地形图放大,其比例尺为:1:2000)
(2)路线平面详细设计
(3)路线纵断面详细设计
(4)路基设计
(5)路面结构设计
(5)防护工程设计
4.毕业设计说明书应附带的标准图纸
(1)路线比较方案平面图
(2)路线比较方案纵断面图
(3)详细设计的路线平面图
(4)详细设计的路线纵断面图
(5)详细设计的路线横断面图
(6)路面结构图
(7)防护工程设计图
四、存在问题:
(1)资料有限,网上查阅结果的真实性有待验证
(2)CAD和纬地软件操作不熟练,影响进度
(3)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标注不明确,尤其是特殊地形处没有明确标出突变值
(4)地形图等高线加密过程存在误差,脱离实际
(5)地形图上的原有公路、铁路和河流的高程不明确,影响交叉口设计或桥梁定位
(6)B线工程与已有高速路的衔接,因资料有限,存在一定困难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少伟主编.道路勘测设计.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 邓学钧编著.路基路面工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 冯健主编.土木工程CAD.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4-9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北京:人
民交通出版社,200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F10-2006).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12] 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3] 铁道部.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99).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交公路发[2007]358号.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 交公路发[2007]358号.
[16] <日>大塚胜美,木仓正集.公路线性设计.沈华春译.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
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