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藻行业现状、问题与需求及技术对策

合集下载

2023年食用海藻种植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食用海藻种植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食用海藻种植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天然食品的需求,海藻的营养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从而推动了海藻种植行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海藻种植行业的市场前景。

一、市场需求1.健康食品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渐浓厚。

海藻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碘、钙、维生素等,被誉为天然健康食品。

近年来,随着中老年人群的增加,海藻产品需求逐年攀升。

2.养殖水产品需求海藻在现代养殖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海藻作为养殖水产品的常见饲料,其需求与养殖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而随着养殖业的不断提高,对海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美容化妆品需求海藻提取物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帮助缓解皮肤的干燥、松弛等问题,并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因此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应用广泛。

以上市场需求表明海藻种植行业前景广阔,而其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交叉结合也在进一步推动着海藻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趋势1.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对海藻的应用和利用范畴越来越广泛,已从食品、医药、养殖等传统领域扩展到肥料、能源、环保等多个领域。

2.科技创新发展海藻种植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运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栽培技术、品种改良、机械装备等方面都在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3.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海洋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海藻种植、加工业发展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

非常明确地提出,“到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10万亿元,其中海洋产业占比达到15%以上,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实现海洋强省建设的战略目标。

”以上趋势预示着海藻种植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冲击更广阔的市场。

三、市场竞争格局由于海藻种植行业市场前景巨大,吸引了一批投资者的目光,以及原材料和加工企业的打破行业局限进行布局。

海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海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海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标题:海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摘要:海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海藻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探讨未来海藻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海藻产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政策支持1.引言海藻是一种多细胞的水生植物,主要生长在海洋环境中。

海藻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肥料等领域。

目前,海藻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本文通过分析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探讨海藻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建议。

2.市场需求的驱动力2.1 食品行业的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海藻作为一种天然的食材,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海藻具有低脂肪、低热量、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等优点,广泛用于制作寿司、海带丝等食品。

预计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海藻食品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2 化妆品行业的需求海藻具有保湿、抗氧化、清洁等功效,在化妆品中具有广泛应用。

随着消费者对天然化妆品的偏好,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海藻成为了化妆品行业的热门原料。

未来,海藻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将会继续增加。

2.3 医药行业的需求海藻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药理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影响。

海藻提取物已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降血脂药物等领域。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海藻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

3.技术创新的推动力3.1 海藻栽培技术的创新海藻栽培是海藻产业的基础和关键,传统的采摘方法存在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未来,通过技术手段改善海藻栽培环境,提高海藻的产量和质量将会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例如,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高效的海藻育种方法、建立智能海藻栽培系统等。

3.2 海藻加工技术的改进目前,海藻的加工主要以干燥和提取为主,存在着能耗高、产物纯度低等问题。

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藻类是一类古老的生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藻类产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本文将对藻类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技术创新是藻类产业发展的关键藻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藻类产业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并拓宽应用领域。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技术创新趋势:1. 高效培养技术:藻类的培养是藻类产业的基础。

未来,将出现更加高效和节能的培养技术,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光合作用增效剂等。

这些技术将极大地提高藻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通过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可以培育出更适应各类环境和生产要求的藻类品种。

未来,这将带来更大的产量和更高的产品质量。

3. 光合作用利用:光合作用是藻类产生能量和营养的关键过程。

未来,将进一步发展利用光合作用的技术,比如通过光合作用增效剂或光合作用调节器来提高藻类的光能转换效率。

这将有助于提高藻类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4. 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在藻类产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基因修饰等手段来改良藻类的性状,使其更适合特定的应用要求,比如提高油脂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等。

二、藻类产业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藻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应用领域,未来,随着科研和技术的不断突破,藻类产业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

1. 食品和保健品:藻类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未来,藻类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比如作为新型食品原料、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等。

藻类产品具有天然、健康、环保等优势,将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2. 药品:藻类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未来,藻类将被广泛用于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比如用于制备抗癌药物、抗生素、抗氧化剂等。

藻类药物具有天然、安全、有效等特点,将成为新一代药物研究的热点。

2024年食用海藻种植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食用海藻种植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食用海藻种植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食用海藻是一种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健康食材。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以及对海洋资源的利用,食用海藻种植市场逐渐兴起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本文将对食用海藻种植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食用海藻种植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食用海藻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者对健康食材的追求以及对海藻产品的认可度提高。

3. 主要产品和品种食用海藻的品种繁多,根据其不同的用途和特性,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巴西藻: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中,如制作海藻沙拉、寿司等。

巴西藻以其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披散球藻: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海藻品种,主要来源于东亚地区。

其富含的藻胶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的增稠、胶凝等功能。

•昆布:在日本等地被广泛用于食品制作,如味增汤、寿司等。

昆布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益。

•海带:是食用海藻中的常见品种之一,富含蛋白质、钙、铁等营养成分。

海带在中国等地广泛用于制作凉菜、海带鸡蛋汤等传统菜肴。

4. 市场驱动因素食用海藻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市场驱动因素:4.1 健康意识的提升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食物的营养价值。

食用海藻富含纤维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4.2 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相比于陆地农作物种植,海藻种植对环境影响较小。

海藻可以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和营养盐,提高海洋环境质量。

此外,海藻生长速度快,可快速回收利用,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

4.3 创新产品的推出食用海藻行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如海藻粉、海藻芽等,通过创新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推动市场的发展。

5. 市场挑战和机遇虽然食用海藻市场发展迅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生产和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受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食用海藻的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2023年海藻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海藻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海藻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概述海藻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被誉为海洋绿色食品。

由于其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应用领域广阔等特点,海藻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农业、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原料。

本文通过海藻行业市场调研,旨在了解目前海藻行业的基本情况、市场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信息,以及展望该行业的未来前景。

二、基本情况1. 海藻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海藻资源,其中以青岛、大连、渤海湾等地为主要产区,主要品种包括裙带菜、海带、紫菜等。

全国海藻产量已经突破2亿吨,居世界第一。

2. 海藻应用海藻是一种多功能的生物资源,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农业、化工、环保等领域。

其中,食品行业是海藻的主要应用领域。

海藻还可以提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多酚、海藻酸等,具有抗肿瘤、降血压、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三、市场现状1. 行业规模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海藻市场总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其中以食品行业为主要市场。

2019年,我国海藻食品市场销售额达到8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以上。

2. 主要应用领域目前,我国海藻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

其中,食品行业是海藻的主要应用领域,海藻制品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餐桌上的常见食材。

此外,海藻的医药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应用于医药领域,如海藻酸钙等可以用于制作骨粉、缓释药物等。

3. 各品种市场情况不同品种的海藻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也有所区别。

以裙带菜为例,在食品方面主要应用于制作寿司、海带丝等食品,且裙带菜的市场价格高于其他海藻品种;在医药方面,则主要应用于肝炎、癌症等疾病的治疗。

海带是另一个重要的海藻品种,主要应用于食品中,如制作寿司、海带粉、熏烤海带等。

四、发展趋势1. 海藻深加工目前,我国海藻的深加工比例较低,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

大力发展海藻深加工,将对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可以推进海藻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提高海藻综合利用水平,增强海藻产业的竞争力。

2023年海藻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海藻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海藻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使用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海藻肥作为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生物有机肥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从海藻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的角度,分析海藻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海藻肥市场的发展历程在我国,海藻肥最早被应用于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的领域是在上世纪70年代。

起初,海藻肥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随着对海藻肥研发和应用技术的不断提高,海藻肥的流行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体系。

目前,海藻肥生产企业已经涉及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南方发达地区,海藻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海藻肥市场的发展现状(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海藻肥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海藻肥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我国,海藻肥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有机肥料总产值的50%左右,成为我国有机肥市场中的龙头企业。

(二)产品性能逐渐提高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海藻肥在肥效、化学性能等方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其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等方面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很有发展潜力的农业肥料市场。

(三)海藻肥获得政策支持海藻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2016-2020年)》中,海藻肥作为一种生物能源肥料站稳了脚跟。

在政策环境的支持下,海藻肥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三、海藻肥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技术创新是关键海藻肥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注重提高海藻肥的藻体浸出率、蛋白质含量和生物活性等方面,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市场细分逐渐明显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海藻肥市场的细分化逐渐明显。

海藻肥产品逐渐分化为各种不同的品种和型号,如速效型、缓释型、复合型、钾肥型等等。

我国海藻行业现状、问题与需求及技术对策

我国海藻行业现状、问题与需求及技术对策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我国海藻产业的现状、问题与需求及科技对策中国海藻工业协会2008-1-4修改稿一、海藻产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我国海藻养殖业居世界首位我国是世界上海藻生产(品种和养殖面积)规模最大的国家。

2005年全球海藻鲜重总产量为1860万吨(按FAO),我国为1450万吨(按FAO),占全球总产量的78%。

1995年全世界海藻总产量732.6万吨,我国海藻产量350万吨,占47.8% ;2003年全世界海藻总产量1083.4万吨,我国海藻产量721.6万吨,占66.6% ;十年间世界海藻产量翻了二番还多(2.54倍),我国海藻产量则翻了四番。

上述情况表明:许多国家重视发展海藻产业,如南非、智利、菲律宾等国家的海藻产量在此期间增长幅度也不少,全世界海藻产品市场需要在不断扩大。

但我国在其中的作用是主要的。

(以上数据来源于FAO,产品产量是按鲜品计算的)2006年我国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羊栖菜等各种海藻(按干品计)的产量达到150.28万吨,占我国主要海水养殖物种总产量的11%(如按FAO方法则还要多)。

2、海藻养殖技术成熟,促进海藻养殖业大发展我国海藻的苗种培育与海上养殖技术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相关技术在世界上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海带与紫菜苗种培育与海上养殖技术的相关研究分别获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的第一次浪潮。

随后,我国在海带、裙带菜配子体克隆技术,纯系雌性孢子体的培育,种内和种间的杂交,单细胞克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一系列的进展,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羊栖菜等各种海藻的育苗以及海上养殖技术基本完善;海带、紫菜通过育种工作已经培育出了一些列的抗高温、生长快产量高品质优良的食用新品种(品系),这些食用品种(品系)已经能够满足食用的消费需求。

2023年海藻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海藻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海藻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海藻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植物,主要按其用途可分为食用海藻和工业海藻两大类。

食用海藻主要包括紫菜、海带、裙带菜等,而工业海藻主要包括海藻提取物、海藻肥料、海藻胶等。

在食用海藻市场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海藻逐渐成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紫菜、海带等食用海藻种类广泛,消费量大。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食用海藻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并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此外,随着海藻的营养成分被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食用海藻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如提供丰富的纤维、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

工业海藻市场方面,海藻提取物、海藻肥料以及海藻胶是主要产品。

海藻提取物主要应用于化妆品、药品和食品等行业,因为其具有保湿、抗氧化、抗皱等功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海藻肥料则因为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而海藻胶则是一种多功能胶体,可用于食品加工、制药和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增稠、安定、乳化等作用。

目前,全球海藻产业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藻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中紫菜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海藻行业发展迅速,海藻的种植、加工技术不断创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此外,中国还在积极推动海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海藻的利用率和降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然而,海藻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海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亟待解决,过度采集和污染会对海洋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海藻品质标准和安全监管的缺乏也限制了海藻行业的发展。

最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综上所述,海藻行业市场前景广阔,食用海藻和工业海藻的需求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海藻行业有望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同时也需要加强海藻资源保护与管理,并加强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建设,以提高海藻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海藻产业的现状、问题与需求及科技对策中国海藻工业协会2008-1-4修改稿一、海藻产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我国海藻养殖业居世界首位我国是世界上海藻生产(品种和养殖面积)规模最大的国家。

2005年全球海藻鲜重总产量为1860万吨(按FAO),我国为1450万吨(按FAO),占全球总产量的78%。

1995年全世界海藻总产量732.6万吨,我国海藻产量350万吨,占47.8% ;2003年全世界海藻总产量1083.4万吨,我国海藻产量721.6万吨,占66.6% ;十年间世界海藻产量翻了二番还多(2.54倍),我国海藻产量则翻了四番。

上述情况表明:许多国家重视发展海藻产业,如南非、智利、菲律宾等国家的海藻产量在此期间增长幅度也不少,全世界海藻产品市场需要在不断扩大。

但我国在其中的作用是主要的。

(以上数据来源于FAO,产品产量是按鲜品计算的)2006年我国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羊栖菜等各种海藻(按干品计)的产量达到150.28万吨,占我国主要海水养殖物种总产量的11%(如按FAO方法则还要多)。

2、海藻养殖技术成熟,促进海藻养殖业大发展我国海藻的苗种培育与海上养殖技术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相关技术在世界上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海带与紫菜苗种培育与海上养殖技术的相关研究分别获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的第一次浪潮。

随后,我国在海带、裙带菜配子体克隆技术,纯系雌性孢子体的培育,种内和种间的杂交,单细胞克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一系列的进展,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羊栖菜等各种海藻的育苗以及海上养殖技术基本完善;海带、紫菜通过育种工作已经培育出了一些列的抗高温、生长快产量高品质优良的食用新品种(品系),这些食用品种(品系)已经能够满足食用的消费需求。

3、海藻加工业规模与产量居世界首位作为我国海藻加工业主体的褐藻化工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海藻加工行业从单一的解决国防用碘发展到了联产甘露醇、海藻酸钠、海藻酸钾等系列藻酸盐、海藻肥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印染、医药、食品、肥料、饲料等领域,生产厂家从起初的几家发展到了目前的34家。

据统计,2006年全国同行业主导产品海藻酸钠生产能力达到48750吨,山东省有20多家生产企业,约占全国的80%(其中有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或者省市的高新技术中心和产业化基地二家),生产能力达41900吨,约占全国的86%。

2006年全国海藻酸钠实际产量估算约为34000吨,山东省海藻酸钠产量约30000吨左右,约占全国90%。

红藻加工业在我国历史久远。

近几年产量飞速增长,剌激了福建省等地江蓠的养殖业的发展。

当前各类红藻胶产量约20000-25000吨,其中琼脂7000-8000吨,大小生产企业近百家。

全国海藻化工业年需用干海带量为20多万吨,各类红藻20万吨左右。

海藻化工产业作为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带动了沿海地区的海洋养殖业的发展。

4、海藻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长幅度明显占我国海藻国际贸易第一位的是海藻化工产品。

2006年我国海藻化工产品出口总金额为9445.05万美元,其中:海藻酸盐和脂的出口量为14708.2吨出口额4627.01万美元;琼脂出口量4493.4吨出口额4325.92万美元;甘露糖醇出口量为2351.6吨出口额468.52万美元。

2007年1月到11月海藻酸盐和脂的出口量为12707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9% , 出口额497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9% ;我们分析,这一点与海带原料短缺导致产品出口价格上涨有关。

琼脂出口量4242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3%,出口额37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1% ;这表明我国琼脂等红藻胶产业发展迅速而国际市场价格有所下降。

卡拉胶等等其它植物胶共5408吨出口额3149万美元。

2007年1月到11月我国海带出口量13538吨出口额2170万美元,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和福建省;紫菜出口量2493吨出口额2542万美元,主要在山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及其它沿海地区;干裙带菜出口量9014吨,出口额3862万美元,盐渍裙带菜出口量11284吨,出口额475万美元,主要集中于大连。

海藻产品出口额每年近2亿美元,排在鳗鱼、对虾、罗非鱼之后,为我国第四大出口主导水产品。

2007年1月到11月我国进口海藻71123吨比去年同期增长0.7%,酸钠年产量30000万吨当前吨价格5万元推算仅仅因得率降低全行业每年损失约3亿多元。

2007年海带价格上涨,海带化工企业原料短缺,行业直接和间接损失加大。

琼脂、卡拉胶等红藻化工产品生产所用海藻原料国产不足依靠进口的局面也极为严峻。

2、海藻化工节能减排任务繁重,我国海藻化工产业总体状况是可利用海藻资源品种单一、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重,以上缺点严重制约了海藻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导致我国海藻化工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我国海藻酸钠生产技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确立为化学方法至今没有过重大改观,已经明显老化落后;海藻化工企业集中的地区淡水资源较缺乏,然而海藻化工产业要消耗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和能源,每生产一吨海藻酸钠及碘等联产品需要1000多吨淡水和大量煤炭、酸、碱等原料,所产生废水很难回收利用大都直接排放,往往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化学法生产海藻酸钠的得率低于15%,即便加上提取0.2%的碘,原料海带的大部分没有被充分利用;化学法的高温、高压和剧烈的酸化反应使海藻酸钠制备工艺和产品质量不易控制,影响产品质量。

海藻化工业主要产区山东省和青岛市提出到2010 年实现工业综合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6%,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减少到18m3/万元以下的工业节水目标。

海藻化工厂COD排放标准由目前的150mg/kg(新厂) 300mg/kg(老厂)到期将降低为80mg/kg。

实现这一目标难度不少。

3、海带提碘得不到应有重视,生产能力萎缩为国家提供碘仍是我国海藻产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虽然当前我国所需碘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但是国际上碘的价格上涨幅度大供货渠道单一,我们仍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国有4.25亿人缺碘,占世界受碘缺乏威胁人口的40%,这对人民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个严重障碍。

同时,碘也是航天、医药等行业必需的重要战略物资。

目前中国碘年需求量90%以上依赖进口,国内海藻化工企业生产能力200多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年产碘量仅100多吨。

国家付出很大代价建立了海带制碘业,但由于国内制碘的生产成本与国外相比较高,所以至今仍以进口无机碘为主,若没有政策扶持,以海带为原料的海藻化工制碘业将逐步萎缩很难发展,加剧我国碘的供求矛盾,必将影响到这种我国紧缺战略资源的供应保障。

4、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

我国海藻化工产品大多为碘、胶、醇等常规产品,在海藻食品加工方面,则为低附加价值的半成品,难以满足目前市场对精深加工海藻食品(如休闲食品、保健食品)和海藻化工新产品(如高粘度褐藻胶、海藻肥、岩藻多糖)等高端产品的需求。

这一点和国际上的同行相比较落后很多。

尽管这些年来,许多企业先后进行了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推出了海藻酸盐系列、海藻肥料等一些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但就总体而言,我国海藻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依然较弱,下游产品研发不够,对海藻综合利用的深入研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5、海藻食品的安全评价标准问题突出,制约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因福建省阿一波紫菜砷含量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事件,突显了我国在海藻的食品毒理、安全评价与标准方面的落后。

此事虽然有总理的批示和国家标准化监督委员会的督促,事经一年多到今天仍未彻底解决。

除了管理体制的问题,事情的根本原因在于海藻食品安全评价研究工作落后,海藻标准化相关的技术基础性研究工作不足。

作为印染助剂的褐藻酸钠因产品标准问题(添加剂的规定与相关检验技术)也困扰许多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

海藻酸盐为主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滞后更是限制了其市场的开拓与新产品的研发。

6、传统产品盲目扩张,市场供大于求,市场低层次无序竞争激烈由于目前海带加工产品基本上还是传统的老三样,在全球市场容量有限,下游新产品研发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市场低层次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产品积压较为严重。

据估算,2006年全国海藻酸钠的产销率在60%左右,库存积压较大,我省作为其主产区更为明显。

目前,仍有厂家(特别是小规模个体投资厂)正在建设或计划扩建中,这些传统产品的盲目扩张,将进一步导致市场无序竞争加剧。

另外,部分厂家用工简单,劳保福利、养老保险费用少甚至根本没有,使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极低,同时对生产人员也缺乏培训,质量管理松懈,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质量成本差距很大。

以上因素的影响,导致并加剧了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企业间争相压价,产品以次充好,严重扰乱了市场,造成恶性循环,产品无利可图,企业没有精力投入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使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处于停滞状态。

7、海藻化工企业出口退税减少、新增出口许可证等政策性问题对海藻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二、发展我国海藻产业的建议海藻产业事关我国渔业的持续发展,海藻化工是海带养殖业的支柱产业,是我国的特色海洋产业,海藻化工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海带养殖业的发展,海带养殖业也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海洋农牧工程、增加渔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同时关系到海水养殖生态平衡和海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抓好海藻产业宜由此入手带动海藻产业的全局。

1、急需培育和开拓新海藻资源应当多方面开拓海藻化工的新原料资源。

培育高胶含量的海带新品种(品系)以及找到可以替代海带的新品种海藻是解决目前我国海藻化工所面临困境的首要问题。

(1)工业用海带主要产自我国北方,而海带品种(品系)的培育技术相对成熟,因此开展高胶高碘含量海带品种(品系)的培育工作切实可行并且急需尽早开展。

采用传统杂交育种方法与现代育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传统方法为不同品种(品系)之间的杂交,然后进行不同性状的选择,新方法主要有:A、配子体育苗(纯系的培育)海带细胞工程育苗是以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基础的育苗方法,技术路线上与传统育苗方法主要的区别在于:室内培养雌、雄配子体克隆系,利用克隆系替代了种海带进行采苗。

其优势体现在:(1)工艺简单,育苗前的克隆系培养,在一定器皿中进行即可,减少了传统育苗需海上养殖及选择种海带环节,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2)避免了大量种菜混合繁殖对品种纯度的影响,能够长期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一定程度地解决目前海带品种退化、混杂问题;(3)克隆系在室内人工条件下培养,可随时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采苗、育苗,而不受季节的严格限制,同时也避免了种海带养殖中生长发育时常受到海域复杂因素干扰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