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由克鲁格曼和布赖恩·亚瑟克加以发展完善。
因为某个历史偶然性,某一区位在产业聚集方面获
得一定的先发优势,这将形成某种经济活动的长期
聚集过程。历史偶然因素所确定的模式一旦建立,
这个最初的区域和城市模式将有可能通过在报酬递 增基础上的聚集过程而进一步强化产业区位优势。 路径依赖主要用来解释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专业化和 贸易活动。
第三,新经济地理学运用主流经济学的视角
来解释区域经济问题,丰富了国际经济学中跨
国企业的区位选址问题,对跨国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位选择
给出了比较合理的说明,对传统区域经济学进
行了丰富和完善,为扩展传统的区域经济学找 到了突破口。
第四,新经济地理学的新意不在于它对聚集现象
的描述,而在于它在新的假设下对经济背后的内
成的主要因素。在克鲁格曼的多中心城市结构空间
自组织模型中,以厂商间向心力、离心力及相互作
用的分析为基础,试图揭示产业如何在某些区域集
中分布,导出空间集聚的自我强化特性,阐明有规
则的经济空间格局的内在机理。区域经济一体化、
大都市圈、大城市带的发展都是空间聚集的典型现
象。
路径依赖理论最初是由保罗·大卫于1985年提
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等

获得荣誉: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年获
诺贝尔经济学奖
克鲁格曼是自由经济学派的 新生代, 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 式和区域经济活动。他创建的新 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
增长和不完全竞争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克鲁格曼的研究方式是基 于大量的商品和服务都可以长期 连续、并以一种更为廉价的方式 生产出来这一前提基础之上的,
Paul Krugman
1
• 人物简介
• 理论沿革 • 论文介绍

2
3
4
学术贡献
克鲁格曼

出生日期:1953年2月 28日
国 民 籍: 美国 族: 犹太
出生地点:纽约长岛
毕业院校: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 获得学位: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代表作品:《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
德国区 位理论
地租和 土地利 用理论
经济地 理学
社会物 理学理 论
外部经 济理论
积累因 果理论

经济地理:
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在标准的经济学分析中,很少研究经济地理,
尤其是国际贸易理论,习惯将国家看作是没有空间
维度的一个点(假设两国之间没有运输成本)。

总体上说,经济地理研究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只
了解和规范经济地理这个被忽视的领域。作者希望本
文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复兴。
规模报酬递增 经济活动空间 聚集 研究主要方面 区域经济增长 的动态变化
空间聚集
路径依赖
规模报酬递增是相对于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
酬递减而言的。克鲁格曼认为,规模报酬递增、规
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要比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
1 区域分异的基础

马歇尔把产业的聚集归于三个原因:第一,厂 商在某一区位的集中,为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人提供 了劳动力市场,既降低了失业率,又保证劳动力不 至于短缺;第二,选定某一区位的产业,为非贸易 的专门化投入品生产提供了条件;第三,信息的溢 出,使得聚集企业相对于分散企业具有更优的生产 函数。
在以运输成本高、自由制造业企业比例小或规模 经济程度较低为特征的经济中,制造业的分布是由农 民的“初始生产”特征来决定的。在运输成本低、制
造业企业比例大或规模经济程度较大的经济中,形成
累积循环过程,产业集中在经济比较领先的地区。
这个模型,没有涉及到特定产业的集中问题。但
是,模型说明了产业组织工具是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
当V2/V1>1时,迁出厂商是有利可图,因为
企业在任何销售量都能按一定比例获得利润。
但这是错误的,因为地区2的固定成本因其应提 供更高的工资率而相对较高。
这表明,支出在制造业产品上的份额越大, 迁出厂商的相对销售额就越小。主要缘于两个原 因:第一,对工人支付更多的工资补贴才能吸引 其迁移到地区2。第二,支付在制造业产品上的 收入份额越大,地区1的相对市场份额也越大, 进而其区内市场效应也越大。
“冰山成本”形式。在这种贸易方式中,运输成 本是由运到目的地的产品的损失部分来表示的。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定价为:
在不考虑工资率、相对需求等因素时,两个
区域每个厂商的产出是一样的。每个区域生产的
制造业产品种类数与每个区域工人数量成正比,
即:
仍然用马歇尔的方法定义短期均衡,在这种均衡 中,工人在两个区域的分布是已知的。假定工人会 迁移到提供更高工资的地区,如果工人的迁移使得
个地区的情况是否也是一个均衡的问题。
Region 1
defecting
Region 2
如果所有工人集中在区域1,地区1市场规模比地 区2 大。在这种情况下,某一单个厂商有没有可能在 地区2进行生产而获利?如果不能获利,则生产活动 集中在地区1是均衡;如果能获利,则生产集中在地 区1不是均衡。为了在地区2进行生产,厂商必须吸 引工人到地区2工作。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对工人 进行补偿。
两地的工人数和农民数之比趋向一致,则将导致区
域间的收敛。如果工人集中到一个区域,则将导致
区域的分异。
区内市场效应:在其他条 件相同的情况下,市场规 工人 区域1 模越大,工资率也越高。 竞争程度:对本地农村市 场而言,工业劳动力较少 地区的工人所面对的竞争 压力,比那些工业劳动力 较多地区的工人要小。
在机理的深度揭示,突破了传统经济地理学的集
聚经济导致集聚的循环论证,深层次解释了经济
活动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内在动力。
第五,新经济地理学给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理论观点, 揭示了经济活动空间模型的复杂性,而且克鲁格曼通过 对有些不确定性的复杂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建 立了多中心城市空间自组织模型,这些都使得新经济地 理学的模型更有现实意义。
工人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而且
在人口较多地区的地区工人所面对的制造业产品价
格较低。
从以上式子可以看出,如果两个区域的工资率
相等,那么当地区2的工人向地区1迁移时,就会降
低地区1的价格指数而提高地区2的价格指数,这样 使得地区1的实际工资率比地区2的实际工资率高。
这也是区域分异的原因之一。
第一,新经济地理学以规模经济、报酬递增、不 完全竞争为假设条件来研究区域经济问题,比新 古典经济学更接近于现实。新经济地理学将空间 因素和厂商层次的报酬递增纳入到了一般均衡的 框架,成功的应用D—S模型与冰山成本相结合, 解决了经济学长期以来厂商层次报酬递增与竞争 性一般均衡不兼容的问题。
第二,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将比较优势、外部 性等问题内生化。新经济地理学通过将比较优 势内生化来深化背景上的认识问题,为没有先 天差异的区域之间发展差异寻求解释。
制造业产品的消费量 u 制造业产品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 制造业产品总消费为:
N为潜在产品种类的数量,
为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
生产商品i时使用的劳动量为: 讨论区域间运输成本结构时设定两个强假设:
第一,假设农产品运输无成本,该假定保证农产
品价格在两区域相等,进而农民的收入也相等。
第二,假设制造业产品的运输遵循萨缪尔森的
是一个边缘角色。

文章的目的是要表明,应用产业组织理论中 的模型和方法可以加强经济地理的研究,同时强 调把经济地理领域中的传统观点整合到正规的模 型中。

为了做到这一点,文章建立了一个直观的模 型。

整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建立平 台并以非正式的方式讨论聚集问题;第二部分, 给出模型分析;第三部分,分析短期均衡和动态 变化;第四部分,分析聚集现象发生或不发生的 条件。
σ=4 μ=0.3 τ=0.5 τ=0.75
采用数值法求解,解析出模型的本质特征:
在高运输成本情况下,相对工资率随着f的上升而 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地理分布将遵从农
业的分布,出现区域间的趋同现象。在低运输成
本情况下,区域间出现分异现象。
第三部分讨论了工人均匀分布在两地的均衡是
否稳定的问题,这一部分讨论所有工人都集中在一

文章强调普遍存在的外部经济而不是特定产 业的外部经济。

作者假设,导致中心—外围模式的外部性, 是与需求相联系的可以以货币度量的外部性,而 不是单纯的技术外溢问题。强调货币外部性,可 以使研究更加具体和直观。
运输成本
规模经济 区域分异 非农产品消 费所占比例
假定效用函数为:
农产品消费量
高运输成本阻止区域间分异。
较高的替代弹性阻止区域间的分异。
在平面内可以作出分界线,该分界线表示 参数的临界值,在这个临界值上,厂商留在产业 集聚的地区1或选择迁出地区1是无差异的。如 果某一经济处在该界线以内,则不会发生产业在 某一地区或其他地区的聚集现象。如果经济处在 该界线以外,则将发生产业的聚集现象。
接下来讨论的是w1/w2如何随f(地区1从事工业
生产的劳动力份额)的变化而变化的问题。根据对
称均衡,当f=1/2时,两地的工人数量相同,实际工 资相等。但这种均衡是否稳定呢? 如果w1/w2随f的增加而减少,则均衡是稳定的。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当某一地区比另一地区拥有更 多的劳动力,工人从该区域迁出,出现区域趋同现 象。反之,出现区域分异情况。
争和比较优势重要得多,规模报酬递增本质上是区
域和地方现象,主要表现在贸易和专业化方面,市
场、技术和其他外部性因素所具有的规模报酬递增 主要来源于区域和地方经济集聚,经济上互相联系 的产业因为在空间上的相互接近带来成本节约,或 由规模经济带来产业成本节约。
空间聚集是由于产业集聚所带来的成本节约而
使产业在区域集中,是城市不断扩张和区域中心形
第六,一些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如蒲格、戴维斯、 魏恩斯坦、亨德森、汉森等进行了大量实证,验证了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可借鉴性,并且新经济 地理学的有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已被联合国、世界 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各国政府广泛用于指导贸易 和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这种理念通常都被称作规模经济
效益。

克鲁格曼突破性理论贡献之一是其多年来致力于经济
地理学的复兴研究,创建了新经济地理学这一新兴学科。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报酬递增规律如何 影响产业的空间集聚,即市场和地理之间的相互联系。

最早对新经济地理学思想进行的系统阐述是1991年发 表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这一论文,并在随后发表 的一系列相关论著中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