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之立意篇ppt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ppt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ppt

类型二:关注位置
(1)在材料中:议论句、因果句、抒情句、寓意句、哲理句、老者长辈名人

所说的话
(2)在要求中:以……为主题,对……的看法
作文
实战演练
立意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
“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滑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4年高考题)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的关键句是紫色字体的句子(议论句、结尾句)。 3.得出立意:个人、国家、甚至人类,想要走得远,都要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4.拟题:肩负 人类使命,抵达未知之境
作文 立意
实战演练
一只乌龟,西部山区的小池塘里平淡无奇地生活了10年后,突然觉得它的
一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世界很大,它应该出去走走。开始它想游向大海,感
受大海的辽阔,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200年时间,只好忍痛
放弃了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降低难度,游向长江,感受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
作文
作文复习
——审题立意
作文
立意
一、单则材料:
1.关键词句法(重点)
目 录
2.由果溯因法(重点) 3.寓意揭示法
二、多则材料:
1.异中求同
2.同中求异
3.寻关系法
作文
单则材料
立意
方法 一:关键词、句法
1.抓关键词:
材料作文中多次出现的高频词,多次重复的词,肯定是重点,是 要重点关注的,它往往就是关键词。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审题立意 课件25张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审题立意 课件25张
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 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 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审材料:抓住关键,读懂内容,全面把握①抓住关键:鲍叔(齐 桓公、管仲、鲍叔三人选一人)——辅佐、对桓公说、甘居其下等; ②读懂内容:材料讲述了齐桓公在管仲、鲍叔的辅佐下一匡天下 的故事;③全面把握:结合“终成一代霸业”“多鲍叔能知人” 等细节,我们可以初步得出鲍叔善于举荐贤才的观点。
真题
[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 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的内涵与现实意义,深入思考。 a.联系时代:体现 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业绩观 b.联系文 化:这是家国天下的情怀
c.联系个人:我们应知人知己,了解时代的需求, 胸怀宽广,以天下为己任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09.27月考模拟考) 近日,《环球时报》披露了这样一则新闻:某知名电视台做了 一份题为“你会和父母从事相同的职业吗?”的青年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仅有11.8%的受访者表示“会”,其余88.2%的受 访者均表示“不会”。 实际情况是,不少人经过权衡,最终选择了和父母从事相同的 职业。比如,袁隆平的儿子袁定阳表示将继承父亲的遗志,继 续推进“袁梦计划”。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 “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 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 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ppt课件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ppt课件

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 具体的点评和分析。
学生互评作文及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 审视他人的作文。
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 通过互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合作
助他人改进作文。
精神。
教师总结点评与指导
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总体评价,总结共性和个性问题。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不要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次的 内涵和意义。
避免偏离题目的要求或曲解题意,确保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度。
PART 06
学生实战演练与点评
REPORTING
学生现场作文展示及点评
展示学生现场作文,让学生互相了解 各自的写作风格和思路。
通过对比不同学生的作文,引导学生 发现自身写作的优缺点。
格式规范
遵循应用文的格式规范,如书信、通知等,确保 文章格式正确、得体。
PART 05
经典案例分析与启示
REPORTING
成功案例分享及启示
01
案例一:《难题》
02
立意:通过描述一个学生在面对难题时的挣扎与成长,表达 了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挑战自我的主题。
03
启示:在审题时,要深入挖掘题目背后的内涵,从自身经历 或社会现象中寻找切入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或细节来展现主 题。
PART 04
不同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策略
REPORTING
记叙文审题立意要点
抓住事件核心
审题时要明确事件的时间、地点、 人物和主要情节,围绕核心事件
展开叙述。
突出情感变化
在记叙过程中,注重描写人物情 感的变化,展现内心世界,增强
感染力。
挖掘深层含义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课件

2024深圳一模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 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这句意 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我经历挫折, 为了自己, 也为了别人 长河终入海, 曲径泽四方
审题过程:
*第一句话关键词是曲折向前,意象是河流;第二句 话关键词是为了抵达,意象是大海;第三句话关键 词是为了流经,意象是土地。 *句子关系:总分结构(…,不只是…也是…) *两句分句的联系:都是目的 第一个目的:为了自己 河流入海 广阔舞台 第二个目的:为了别人 滋润土地
换位思考收礼物:钱难有情,礼却无价
2023甲卷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
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人们 技术 时间 掌控 仆人
直接把关键词替换成主人
求同: 1.技术都是发展的、进步的(这是人类积极的追求) 2.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逆(这是自然客观的现实) 存异: 1.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时间的有限又限制了我们随意选择 3. 有的人理性地把技术当工具(提高效率掌控时间) 4. 有的人盲目的把技术当玩具(沉迷技术浪费时间) 5. 还有人过度理性追求节约时间(错过生活风景)
2025届高考语文 作文审题立意专题
作文?精准切题! 快速?得出立意!
高考作文:
底线保障>>> 不能不会写 底线中的底线 >>>不能跑题
审题
从命题人给的材料中挖掘有效信息
一句话 一段话 结合阅读题 结合课文
分析每个 字(审题)
出题人 角度 (立意)
决定了 写什么 怎么写
审题技巧: 1、拆分句子,分析关键词 2、找出关键信息之间的关系 3、联系现实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把 题目换一种说法表达出来,进行延申

2025年新高考II卷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课件(共34张PPT)

2025年新高考II卷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课件(共34张PPT)

【审题立意】
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不断挑战未知、探索未知之境的,超越自我,个体才能不断成 长,人类整体文明和科技才能不断进步。基于此,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去立意:
1.探索未知之境的勇气与好奇心 “嫦娥四号”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这一壮举背后是科学家们对未知的 强烈好奇心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同样,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也时常面临未知 的领域和挑战。这些未知可能是一个新的技能、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是一个前所未有 的机会。正如航天人敢于涉足月球背面一样,我们也应该培养起面对未知时的勇气和好 奇心,敢于踏出舒适区,去尝试、去体验、去学习。 2.要敢于挑战自我与实现潜能开发 “天问一号”飞向深空的壮丽征程,象征着人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决心。在 个人的层面上,挑战自我同样重要。通过不断地设定更高的目标,努力克服困难,我们 才能发现自己的潜能所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这种挑战自我的精神,不仅能够帮 助我们在学业和职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个人素养。
【审题立意】
罗列现象的“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只是引子,并不需要根据材料大谈航天 科学,而应该“因事析理”,“太空之旅”只是一个比喻。这是属于隐喻式的材料 作文,“太空之旅”实际上隐喻人类的认知探索之旅。个体的生命进程和人类的发 展过程,都是从已知到未知从知之少到知之多的探索之旅。这类题目要引申发挥、 连类而及地写,不可就事论事,只写“嫦娥四号”“天问一号”探索未知之境。把现 象作为载体,关注到“正如”一词,回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明确中心论题在于 “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个题目可以从太空之旅写到科学探索 之旅、生活历练之旅、认知发展之旅,生命成长之旅等等。
——牛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事例素材】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件

材料类型
1、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 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 5、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 文字; 7、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 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 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 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养比较好,另一 方面是因为他们在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龙喀什 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摄氏度以上,夜晚零下5摄氏度 以下),地理环境复杂,在没有任何食物吃的情况下,两位 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 好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 身身体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
读材料——析材料——揭寓意——定立意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2007年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 3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9月21日,35岁 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 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
奇迹 身体素养 经验 变通 改变
3.组句:关键句中的 关键词﹢谓语﹢关键句中的
关键词 体魄 奇迹 经验 奇迹大门的金钥匙
审题立意之方法 抓关键句法
开头句 结尾句 对话句 结语句
抓关键句法
审题立意之方法
例1
有人问巴西球员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 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
立意:永不满足 再接再厉
• 示例 • 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

高考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精品课件(52张)

高考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精品课件(52张)
材料一:橘的种植地点不同,味道就变了
材料二:处在什么颜色中,就会变成什么颜色
思考立意: 环境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
高考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精品课件(52张)
【合作·发现】 高考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精品课件(52张) 多则材料作文的材料关系:
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 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 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 作文的立意所在。 审题立意的方法: 找出共同点,即是中心观点——求同法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 述文。
高考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精品课件(52张)
高考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精品课件(52张)
这两则材料形式不同,叙述的对象、内容不同。
当矛盾以尖锐激烈的形式存在时,人们容易觉察, 易保持高度警惕,特别小心谨慎;当它以潜在的形 式存在时,表现为不易觉察的渐变,人们易松懈、 麻痹、放松警惕。
不畏浮云遮望眼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故事导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担 任画院博士山水画家宋子房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为题让考生作画。
那么,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的意境呢?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来自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
(符合题意)
多则材料作文就是由两则或者两则以上的单则材 料所构成的一组材料的作文形式。
大家的困惑
多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 ,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很大一部分同学不知道 如何全面归纳,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快速准确地把握 立意。

《高考作文教学之审题立意》 课件 (44张)

《高考作文教学之审题立意》 课件 (44张)

四、化虚为实,寻找对应
【2016·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 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 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 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示例
(1)行囊:旅行者出行时的行李袋,对 应人生:人生旅途中个人需要的储备库; 备好行囊:行李中准备好了旅行中的各 种东西;对应人生:人生储备库当中需 要准备的诸如诚信、正直、责任、执着 等品格精神。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旅途中 应该准备经典的行囊,与名著相伴,充实自 我的人生 。
பைடு நூலகம்
(4)未来岁月不可期的东西多矣,准备行 囊要未雨绸缪。
(5)诚信(乐观、自信)是人生旅途中重 要的行囊。
文化行囊
彭丽媛说:“传统文化是我最好的精 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 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 你的魄,卒成丰富的内在。

(2)弊
立意:
(1)“虚拟”世界利弊共存,对于“虚拟”世界潜 在的疏离“现实”世界的弊端,应当保持警惕。
(2)“虚拟”世界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 便利,应当善待“虚拟”技术,改善人类的生活。
(3)“虚拟”世界并非万应灵丹,与它保持适度 距离,方便能更好的享受“现实”世界的美好。
虚拟“拟”不了现实
【湖南卷】: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 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谈论着 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 是请飞禽、走兽 们帮忙。飞禽瞧不起大树没有 翅膀,拒绝了。大树于是想请走兽帮忙。走兽 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 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 着 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 到了世界各地。 根据此材料写一篇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实 就虚 法
由眼前的实物、景或具体的事情 写起,水到渠成的揭示其寓意。
“面朝大海”立意探索 由面对大海之景联想到“豪情壮志”,又想到精 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择 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 命,大海启示人生哲理”。
• 以下面的材料为例: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 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 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 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 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 么不穷呢?”根据这一材料来谈谈立意。
大题 小作 法
把内容宽泛的话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 口,从小题材挖掘深刻的思想。
• “人生的从容”立意探索:
(1)从容是一种心境,一个处事谨慎,心境平和 的人,即使处于惊涛骇浪之中也能成就不朽。 (2)从容是一种气度,一个沉着冷静、从容不迫 的人,危难之时也能处变不惊,应付自如。 (3)从容是一种品质,一个勇敢面对人生的人在 生与死的抉择中是不会犹豫的。
现行高考命题价值取向
一、关注社会道德的重建,感恩、互助、诚 信、礼貌等关涉学生品德养成的“立人” 主题永恒不变。 例:诚信 谈意气 肩膀 提蓝春光看妈妈 举手投足之间 带着感动出发 坚强
• 二、关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各项 智能的全面发展,凸现作文的教育导向功能。
• • • • • • • 例:母语 我能 必须跨过这道坎 心灵的选择 一步与一生 青少年价值观 好奇心 瓶子满了
三、关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问题的反思。 例: 家庭教育 出事了吧 四、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引领学 生观察和感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感悟自然和社会、感悟历史。 例: 季节 行走在消逝中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在自然中生活 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 他们 不要轻易说“不”
• 五、关注未来、关注精神家园的构建,弘扬 民族优秀传统,开创时代精神。
• 一、立意明确 • 二、深刻 • 三、有创新
即肯定什么,否定什 么,态度要明确。
议论性文章说理彻, 论点深刻;记叙性处;有个性色彩。
立意的方法
• 阅读下面的文字,谈谈如何立意。 • 微澜,春水吹皱,映照彩虹,奏响流水 欢歌;微澜,尺水兴波,积蓄波折,酿成 逆水坎坷。微澜,风行水上;微澜,荡漾 心中。 • 请以“微澜”为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掀起你的盖头来
——高考作文指导之立意篇
名家谈立意
“无论诗歌与长行(散文),俱以意为 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 合。” ——(清)王夫之 “要写出有质量的好文章,须花大气 力确立文章的“主心骨”,力求在 “意”上取胜。—— 于漪
立意的含义
立意,就是作 者思想感情和写作 意图在文章里的集 中体现,就是确立文 章的主题(中心思 想、中心论点)。
小题 大作 法
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即“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 辉”。
“微澜”立意探索: “微”指“微小”,“澜”指“波浪”,“微澜 小的波浪。在我们平凡的生活和淡定的人生中, 没有那么多的惊涛骇浪、波澜壮阔,更多的是平 凡的人、细小的事,然而恰恰正是这些平凡的人、 细小的事给我们以最多感动,让我们的生活平凡 却不平庸,每一个脚印里都盛开出让人心旌摇曳 的花朵。
多角度 立意法
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 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 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反弹琵琶 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 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 伸。
立意方法小结
小题大作法 大题小作法
由虚入实法
由虚 入实 法
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 空洞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真切可感。
• 命题作文“时间”立意探索: “是什么使稻米变成香醇的佳酿? 是时间。 是什么使咿呀学语的孩童变成沉默的老人? 是时间。 是什么使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变成今天繁荣昌 盛的社会主义大国? 也还是时间。 时间,是一个多么伟大的魔术师啊!”
避实就虚法 多角度立意法
露一手如何?
校园里的玫瑰花开了,真艳真美。早晨,一位幼儿 园的四岁的小朋友摘下了一朵玫瑰。从容地往外走,恰 好校长走来看见了,他很想知道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摘花, 便亲切地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摘花,能告诉我吗? "小朋友说:"我告诉邻居的老奶奶,学校里开了很美的 玫瑰,奶奶很想看,可她病得很重,走不动,我现在摘 下来给她看,看过后再把它送回来。”听了小朋友的话, 校长……校长会怎样说,怎样做呢?同学们议论开了, 有的说,教育小朋友不能损害公物;有的说,该教她一 点植物学常识;有的说,该摘一朵玫瑰奖励她,因为他 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以“玫瑰”话题,请谈谈你的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如何立意
所谓“从容”,就是不慌不忙,镇定 沉着。在日常生活中,“从容”是一种气 度,一种心境,一种对人生的透彻把握, 一种大智大勇的完美结合。“从容”是中 国文化推崇的人格范式之一,而在急功近 利流行、信息瞬息万变、人际竞争激烈、 心态普遍浮躁的今天,“从容”也许更加 可贵。 请以“人生的从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 立意探索: 1、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 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 都不能脱离实际。 2、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 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这就要求 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还可以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 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 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
• 例: 怀想天空 传递 诗意地生活
田鼠或田鼠的天敌给人类的信
现行高考命题价值取向
• 一个终极目标:“立人”; • 两大热点主题:“健康发展”、 “和谐发展”; • 三大永恒主题:“体验”、 “理性”、“人文”。
高考关于立意的要求
“中心明确突出”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 二项要求。立意能达到深刻有创新的,文章一 般可进入一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