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地震方法技术原理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与原理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与原理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与原理地球物理测井是通过对地下层次中的各种物理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获取有关地下地质构造、岩性、水文地质等信息的一种方法。

它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了解地下环境和地质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地球物理测井包括测井原理、测井技术和数据解释三个部分,下面将对地球物理测井的常用方法和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地震测井地震测井是通过发送音波信号到地层中,根据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来得到地下层次的信息。

它可以判断地层的厚度、速度以及各种地质构造的存在,如断层、岩性变化等。

地震测井一般有声波传播速度测井、声波吸收系数测井和地震反射波形测井等。

2.电测井电测井是利用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通过测量电阻率、自然电位、电导率等参数,来判断地层的岩性、含水性质等。

电测井主要有浅层电阻率测井和深层电阻率测井两种方法。

浅层电阻率测井是通过测量地层对交流电的阻抗,来反映地层的含水性质和岩性变化。

深层电阻率测井主要用于判断含油气层的位置和含油气饱和度等信息。

3.放射性测井放射性测井是利用地下岩石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差异,通过测量地层的放射性强度,来推断地层的厚度、含油气性质以及地下水流动等。

放射性测井常用的方法有伽马射线测井、中子测井和密度测井等。

伽马射线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放射性元素产生的伽马射线的强度,来判断地层的岩性、厚度以及含油气性质等。

中子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中子的吸收程度,来判断地层的含水性质和含油气饱和度等。

密度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密度,来判断地层的岩性、孔隙度以及含油气性质等。

4.渗透率测井渗透率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能力,来判断地层的渗透性质、含水性质以及含油气性质等。

渗透率测井主要有声速测井、电阻率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等。

声速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中声波的传播速度,来判断地层的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含油气性质等。

电阻率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电阻率,来推断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能力等。

第五章 井间地震

第五章   井间地震

三、井间地震观测系统
三、井间地震观测系统
b、同步反射线性观测系统 该系统是使激发点和接收点分别在震源井 与接收井中反向等距移动,移动总点数和总 距离相等。
三、井间地震观测系统
B 正交观测系统 正交观测系统是采用井间地震组进行观测, 即,一口井为激发井,另两口井为接收井, 井的分布构成正交系统。图中,A为震源井, B、C为接收井,它们组成一直角形式,其 优点是可在两个方向上提供速度的分布和 介质的各向异性。
二、井下接收系统
二、井下接收系统
由当前国际发展趋向来看,采用数字遥测 式的多级井下接收系统其性能显著伏于现 有的单级VSP检波器,特别在通带、记录 道数b抗干扰能力、传输特性、深度误差、
生产效率方面均有突出的优点。
三、井间地震观测系统
1)井间地震测量的设计 做井间地震测量设计应考虑下列标准,并取得相 应参数。 标准 参数 A 射线密度 组合长度 多数面元应穿过10条射线 检波器间距 震源间距 B 射线孔径 排列长度 与水平方向呈±45度角 C 时间分辨率 采样间隔小于2ms 记录的频率成分
B)井间地震波场旅行时方程:
一、井间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概述
S:震源点 R:接收点 Hs:震源点深度 HR:接收点深度 D:井间距 e:反射角、透射角或折射角 t:从震源点S到接收点R的旅行时 Vi:第i层的速度 Vp:纵波速度 VSV:横波速度
(1)井间直达波旅行时方程:
在共偏移距道集,HS一HR二C(常数) ,直 达波时差等于零,直达波时深曲线为一水平直线。
断层、沉积单元中的障碍壁、沉积单元之间的界线、水 平层理和交错层理、沉积单元的渗透带以及裂缝发育程 度等资料。
识别岩性; EOR监测。
深入细致地研究地下复杂地质构造及沉积细节,了解 储层特征,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促进油田增储上产的有 效方法。

井中地震方法技术原理

井中地震方法技术原理

井中地震在国内:

井中地震在中国的理论研究与国外基本同步,但装备和服务滞后于国外。
国外公司以此为契机,从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中国油田进行工程服务及装备销
售 的 市 场 推 广 工 作 。 进 入 中 国 的 国 外 公 司 先 后 有 法 国 CGG 、 美 国 OYO
Geospace、Tomosies等,其中VSP、3DVSP由于技术比较成熟,在中国主要 以装备销售为主,价格非常昂贵。
Offset VSP Coverage
Offset VSP观测
井中地震技术—变偏VSP
变偏VSP——震源在地面,检波器在井中。震源不是固定在一个点, 而是沿一条线移动(Walk-away VSP, 左图),或者沿一个圆周移动 (Walk-around VSP,右图)。主要用于井旁构造成像和地震参数提取。
MICROSEISMIC EVENT caused by Stress Fracturing Multi-Level MultiClamped Geophone Array DS-325 DS-
TD
井中地震技术—随钻地震
随钻地震(SWD=Seismic While Drill)——钻头作为井下震源(钻 头在岩层中钻进时,产生地震波),检波器在地面。随钻地震除与逆VSP 有类似功能外,它在钻头前方反射界面的预测、井所穿过的反射层的识别 和地震描述以及钻头轨迹的实时连续定位等方面还特别受到关注。
Offset VSP Coverage
Walk-away VSP观测
Walk-around VSP观测
井中地震技术—逆向VSP
逆向VSP(Reverse VSP)——震源在井中,检波器在地面。根据互换原 理,波的传播规律应与震源在地面,检波器在井中是一致的。逆VSP的好处是 地面容易布置多道,效率可大大提高,条件是要求有专门设计的井下震源。

垂直地震剖面技术简介

垂直地震剖面技术简介

通过高分辨VSPLOG和声波速度曲线对比, 可以看出:
本井VSPLOG和声波速度曲线具有良好的 对应关系。声波曲线出现小幅度的速度 变化界面时,在VSPLOG上可以看见与之 相应的反射特征。 在地震剖面上,可以借助VSP和声波速 度曲线识别地震剖面上的多次波干扰。 当VSP剖面上出现较强反射,声波曲线 也出现相应的速度变化,但地震剖面无 强的反射界面,成断续反射,应该考虑 到地震剖面一次反射波受到未去除掉的 多次波干扰。
零井源距 VSP
3.多方位VSP(Azimuthal VSP) 4.变井源距VSP(Walkaway VSP) 5.三维VSP(3D VSP)
非零井源 距VSP
6.随钻反VSP技术(SWD) 7.多分量VSP(Multi-component VSP)
变井源距 VSP
三维VSP
汇报提纲
垂 直 地 震 剖 面 技 术 简 介
1.初至波 2.下行多次波 3.上行反射波 4.上行多次波
反映研究对象。 干扰因素少。 可同时记录上行波和下行波。 使用三分量检波器可记录多分
参考检波器
检波器
量地震信息。
震源可重复性容易实现。
1.引言——VSP技术作用
避开低速带的影响,使记录的分辨率较高 与声波资料结合,有利于薄层研究
预测钻井未钻遇地层的埋深
3.垂直地震解释工作
地质任务4:研究井周围的地层岩性变化
进行波场 分析,分 析各种类 型的波, 研究波的 衰减规律 和它与地 层岩性的 关系。
辽河曙光油田开发区边缘杜70块地震测线较 稀,通过对曙1-38-60井进行非零偏VSP观测,查
明该区油层可向外追踪400m。根据VSP观测成果
布设的曙1-38-61井获工业产能。

地震勘探工程布置方案

地震勘探工程布置方案

地震勘探工程布置方案一、前言地震勘探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它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地质层中传播的规律,通过地震仪器在地表和井下测定地震波的传播时间和能量,从而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地震勘探在地质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和地下资源勘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地震勘探工程中,合理的布置方案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勘探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地震勘探工程的基本原理地震勘探是通过在地表或井下放置地震仪器,监测人工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从而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一种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方向与地下介质的性质有关,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可以推断地下结构的分布和性质,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地震勘探工程主要包括勘探测线的布置、地震波发射和接收设备的设置、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步骤。

合理的布置方案可以提高勘探的效率和精度,降低勘探成本,保证工程质量。

三、地震勘探工程布置方案的设计要点1. 勘探区域的选择在进行地震勘探工程的布置方案设计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勘探区域。

选择勘探区域需要考虑地下介质的性质、勘探的目的和需求、勘探的可行性以及勘探成本等因素。

根据不同的勘探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勘探区域,如地质构造勘探、地下水资源勘探、地震灾害监测等。

2. 勘探测线的布置勘探测线的布置是地震勘探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勘探深度和勘探精度的要求,需要合理布置勘探测线。

一般情况下,勘探测线的布置应使得地震波在地下尽可能地覆盖整个勘探区域,以获取较为完整的地下结构信息。

同时,勘探测线的间距和长度也需要根据勘探的深度和需求进行调整。

3. 发射和接收设备的设置地震勘探的发射和接收设备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勘探数据的采集质量。

合理设置发射和接收设备可以提高勘探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在设置发射和接收设备时,需要考虑地下介质的性质、勘探深度和勘探精度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勘探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探测地下结构的方法。

通过地震勘探,可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如油气资源、地下水等。

其原理是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从而进行地质勘探。

地震勘探的原理主要包括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折射等现象。

地震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产生,例如在地面上布设震源装置,如地震仪或爆炸物等,通过地面振动产生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是通过地下介质的传导来实现的。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特性。

当地震波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

反射是地震波遇到界面时一部分能量反射回来的现象;折射是地震波遇到介质边界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透射是地震波穿过介质边界后继续传播的现象。

地震勘探的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测井、地震勘探剖面和地震勘探阵列等。

地震勘探测井是通过在地下钻探井口并向井内注入震源来产生地震波,然后通过井中的测震仪记录地震波。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井内和井周围的地下结构信息,用于勘探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剖面是通过在地表上布设震源和接收器,在不同位置上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这些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地震处理和解释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阵列是将多个地面震源和接收器布设在一定区域内,同时记录地震波的传播信息。

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和解释,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地震监测和地震研究等。

地震勘探还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来获取更详细的地下结构信息。

数据处理包括地震波形记录的处理、去除噪声等。

数据解释包括地震波传播路径的解释、地震反射地震震相的解释等。

总之,地震勘探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一种方法。

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地质意义。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规律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探测方法、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地质解释技术、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和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等方面。

1.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指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波动,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压缩波,在地壳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以扭动的方式传播。

当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密度的岩层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地震勘探的基础。

2.地震波探测方法地震波探测方法包括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和时间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反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分辨率。

3.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是在野外布置观测系统,通过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地震信号来进行数据采集。

室内数据采集则是在室内通过计算机系统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预处理、增益控制、滤波、叠加、偏移、反演等步骤。

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平滑处理等;增益控制包括调整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滤波包括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干扰;叠加是指将多个地震信号进行叠加,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偏移是指将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移动,以纠正地震信号的偏移;反演是指将地震信号转换为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如速度、密度等。

5.地质解释技术地质解释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和储层解释等方面。

构造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构造特征和形态;地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年代、沉积环境和地层组合;储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油气储层的性质和特征。

先进的井中地震技术

先进的井中地震技术

先进的井中地震技术
钱志富
【期刊名称】《吐哈油气》
【年(卷),期】1999(000)003
【摘要】单井地震技术,反向垂直地震剖面(RVSP)和井间地震是三种新的井中地震技术,。

和地面地震技术相比,这些技术能提供具有更高分辨率的油气藏图像。

1997年用的井中震源和接收器大间距系统开始用于深井条件。

现在使用的这种先进的井下震源产生的震源—接收器反射路径长达4800米,而且能在井深6000米、204℃的条件下操作,从而增强了井中地震技术的能力。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钱志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火山岩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水平井地质设计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评价水平井设计为例 [J], 韩甲胜;杨丽;高蓓;赵文苹;梁涛;李斌
2.微地震井中监测技术在塔河油田酸压中的应用 [J], 何晓波;马强;李永寿
3.井中地震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井中地震技术发展及应用展望 [J], 赵邦六;董世泰;曾忠
4.利用先进的井中地震技术实现薄层成像 [J], Pau.,BNP;张美玲
5.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进非常规油气开发井中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获重大突破[J], 金江山;王晓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突破了传统的勘探开发技术,其勘探距离和分辨率
介于地面地震和测井之间(零点几米—十几米),是 两项技术的拓展与补充。
井中地震技术
• 井中地震技术是指将适合于井中地震数据采集的接
收系统、地震能量激发系统分别或同时沉放到现有井中 ,进行地震数据采集,从而得到井下或者井地联合地震 数据。激发系统或接收系统可以沉放到地质目标体,因 而得到油藏或其它地质体的地震属性是直接的。
MICROSEISMIC EVENT caused by Stress Fracturing Multi-Level MultiClamped Geophone Array DS-325 DS-
TD
井中地震技术—随钻地震
随钻地震(SWD=Seismic While Drill)——钻头作为井下震源(钻 头在岩层中钻进时,产生地震波),检波器在地面。随钻地震除与逆VSP 有类似功能外,它在钻头前方反射界面的预测、井所穿过的反射层的识别 和地震描述以及钻头轨迹的实时连续定位等方面还特别受到关注。
井中地震技术
Content
方法概述
技术分类
方法特点
实际应用实例

随着石油天然气开采的深入,全球石油天然气储量自然递
减,开采难度不断增加,采用先进技术,提高采收率,保证老
油田的稳产,进一步发现新的含油气构造,延长油田的开采寿 命,已成为现代石油工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和主要攻关 热点。

中国油田主要为河相沉积油田,油层地质情况复杂,各大
Offset VSP Coverage
Offset VSP观测
井中地震技术—变偏VSP
变偏VSP——震源在地面,检波器在井中。震源不是固定在一个点, 而是沿一条线移动(Walk-away VSP, 左图),或者沿一个圆周移动 (Walk-around VSP,右图)。主要用于井旁构造成像和地震参数提取。
井中地震在国内:

井间地震服务主要以实验、完善其装备为主,成果不甚理想,经过几
年 的 实 验 积 累 , 进 入 二 十 一 世 纪 初 , 尤 其 是 2001 、 2002 年 , 美 国
Tomosies公司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持下,进行了多角度、
不同地域的井间地震勘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井中地震技术
布置1:震源在地面,检波器在井中
震源点 震源点1 ……震源点N
检波器1 …… 检波器N
检波器
井中地震技术
布置2:震源在井中,检波器在地面
检波器1 …… 检波器N
震源点
井中地震技术
布置3:震源在井中,检波器在井中
检波器1 震源点1 …… 震源点N …… 检波器N
注:震源不一定是人工震源。 也可是水力压裂产生的破裂源——微地震技术。
Offset VSP Coverage
Walk-away VSP观测
Walk-around VSP观测
井中地震技术—逆向VSP
逆向VSP(Reverse VSP)——震源在井中,检波器在地面。根据互换原 理,波的传播规律应与震源在地面,检波器在井中是一致的。逆VSP的好处是 地面容易布置多道,效率可大大提高,条件是要求有专门设计的井下震源。
D O W N H O L E R E C IE V ER S M u l t i -L ev el C l am p ed G eo p h o n e A rr ay DS-325
震 源
检 波 器
C RO S S - WEL L T O MO G R A P H Y
Content
方法概述
技术分类 方法特点 实际应用实例
MICROSEISMIC EVENT caused by Stress Fracturing Hydrophone or Clamped Geophone
井中地震技术—非零偏VSP
有偏VSP(Offset VSP)——震源在地面,偏离井口一段距离, 即有一个偏移距,检波器在井中。主要用于井旁构造成像,将井中调
Content
方法概述
技术分类
方法特点
实际应用实例
井中地震技术
主要分类:
• 零偏、非零偏、变偏垂直地震剖面(VSP)
• 逆向VSP(Reverse VSP)
• 三维VSP(3D VSP) • 单井地震(Single well seismology) • 微地震监测(microseismic ) • 井间地震(Crosswell seismology)
公分,因而有可能将井的信息从井向井旁外推;

Hale Waihona Puke 观测的波主要是在岩层空间中传播的体波,而不是测井中沿井壁滑行的首
波,因而可避开测井资料中诸如泥浆侵入带、周波跳跃等的干扰,可以和测井资
料互相标定,也便于和地面地震资料对比;
井中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相比较:
井中地震深度采样间隔可小到5英尺或1.5米,但测井的点距往往是0.1米或
井中地震技术—单井成像
单井成像(单井激发/采集)——震源和多级检波器连在一起置 于同一井中,接收由震源发出经井旁陡界面反射回到检波器的波,用 于对井旁陡界面成像。
“SINGLE WELL” ACQUISITION
单井采集示意图
Fiber Optic Augmented Wireline Wireline or Coiled Tubing Unit
井中地震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相比较:

直接在勘探目标(地下地层或地下地质体)附近采集,得到的信息比较远离
勘探目标(地下地层或地下地质体)的地面观测准确可靠;

通常沿纵向观测,可直接得到深度域的数据或直接给出时间深度关系,从而
可避免地面地震资料由于速度不准而引起的时深转换的误差;
井中地震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相比较:
90年代末,随着地震勘探仪器核心技术—24位模数转换技术的成熟,
实现了井中地震的商业化工程服务。
井中地震在国外 :

由于井中地震技术是一项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高科技综合系统技术,其研发
成本、生产成本及服务成本极其昂贵,目前装备及服务的厂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及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美国有OYO Geospace、Tomosies、斯伦贝谢、西方等, 法国有CGG、SERSEL公司,德国有DMT等。
3D VSP & WALKAWAY ACQUISITION
变偏移距VSP 变偏移距VSP
OFFSET VSP SOURCE VSP Source Fiber Optic Augmented Wireline Wireline or Coiled Tubing Unit
Multi-Level Clamped Geophone Array DS325
井中地震技术—井间地震
井间地震(Cross-Well)——震源在一口井中激发,多级 检波器在另一口井中接收,对井间地层作高分辨率成像 。
CROSS-WELL SEISMIC ACQUISITION
井间地震采集
S O U R CE U M BI LI CA L DOWNHOLE SOURCE WE LL S EI S or O R BI S EI S F i b er O p t i c A u g m en t ed Wi r el i n e Wi r el i n e o r C o i l ed Tu b i n g Unit
主力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大多已进入后期开采阶段。 因此对于油藏的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开发,需要更精确有效的监
测手段逐步说明相关问题。
地震勘探与测井
• 常规地震勘探:
勘探范围大,勘探深度大,精度较高(5-10m)。
• 测井方法:
勘探范围小,精度高(零点几米)。
井中地震技术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井中地震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方法
Imaging of the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Reservoir 监测储层的分段性 Multi-Level MultiClamped Geophone Array DSDS325 多级带推靠器的检波器阵列
DOWNHOLE “ORBISEISTM”
TD
井中地震技术—微地震监测
井中地震数据的特点:
是连接地面地震数据和井中数据的手段(时深数据、标定反射);
其测量直接针对油藏;
高分辨率成像; 全波场、多分量记录高频率数据。
这些特点对高分辨率地震油藏描述在方法和技术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
用,可以用来帮助解决提高采收率中的诸多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地实现调整
开发方案。因此井中地震在油田开发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查的结果向井旁外推一段距离。
OVSP ACQUISITION 偏移距VSP采集(二维数据)
OFFSE T VSP SOURCE VSP Source Fiber Optic Augmente d Wireline Wireline or Coiled T ubing Unit
M ICRO SEISM IC EVENT caused by St ress F ract uring M ult i Level Clamped Geophone Array DS325 -
在环境噪声较小的地下观测,有可能得到高信噪比的资料;

波传播的路径一次(VSP和逆VSP)或两次(井间)避开强烈吸收地震能量
的不均匀的表层低速带,因而可能接收到很高分辨率的资料;

同时接收下行波和上行波,可利用波的传播方向这一重要性质。
井中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相比较:
横向勘探范围比测井资料宽,前者可达井旁数百米到1公里,后者大约几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