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在危重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丙球输注病程记录

丙球输注病程记录
血液病自身免疫力低的人相信对丙种球蛋白都不陌生,特别是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而言,在带来疗效的同时也需要病友注意:尽管丙球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血液制品,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副作用。
下文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丙球可用于治疗什么疾病?
想要知道丙球的副作用,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丙球会被应用于治疗哪些病症中。
目前,如先天性丙球缺乏症、易变型免疫缺陷症、免疫球蛋白合成异常的细胞缺陷症这些病症都可以用丙球治疗。
而对于继发性免疫缺陷症,如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肾病综合症及某些癌症引起的免疫功能缺陷及低丙球血症,丙球也可作为辅助治疗。
【丙球】治疗血液病,你需要注意这些......
丙球虽为一种较为安全的生物制品,但个别人也会出现毒副作用,不能把丙球当作防治百病、增强体质、无害有益的营养药品。
那么丙球都有哪些副作用呢?
除了可能感染病毒外最主要是会抑制自身抗体产生能力——人
的机体会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如果长期依靠输入丙种球蛋白,会抑制自身产生抗体的能力。
同时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此外还有的病人用丙球会发生机体过敏反应、肾脏损害等问题——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异体蛋白,反复多次注射,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头痛、心慌、恶心、发热、寒战、皮疹、胸闷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血液病友在治疗过程中若需要用到丙球,需权衡利弊,切勿过度治疗。
特别是对于非先天免疫缺陷的血液病患病群体,最主要的是要根据原发病去针对性治疗,别依赖丙球!。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强迫 症 的发生 机 制可 能与脑 内5 一 羟 色胺 功能 低下 有 关 ,选 择性
1 显示 :两组 治疗 前后 强迫评 定量表 (  ̄B O C S )、汉密 尔顿抑 郁量
表 ( H A MD)、汉 密尔顿 焦虑量 表 ( H A MA)评 分均无 显著性 差异
5 - H T 再摄取抑制剂 ( S S R I S )治疗强迫症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仍有
疗 效确 切 ,值得 临床应 用
【 关 键 词】 丙种球 蛋 白;急性 ;血 小 板减 少性 紫癜 ; 儿童
中 图分 类号 :R 5 5 4 . 6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3 — 0 0 6 0 — 0 2
特发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 癜 ( i d i o p a t h i c t h r o m b o c y t o p e n i c p u r p u r a , I T P )是4 , J L 最 常见 的 出血性 疾病 。是一 组原 因不明 的综 合征 ,表现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 白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的疗效观察
刚 敏
( 辽 阳市 中心医 院儿科 ,辽宁 辽 阳 1 1 1 0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静 脉 注射 丙种球 蛋 白治疗 急性特 发性血 小板减 少性 紫癜 ( a c u t e i d i o p a t h i c t h r o m b o c y t o p e n i c p u r p u r a , A I T 组 出现 不 良反应 1 1 N ( 2 3 . 9%),其 中恶心 4 N ,口干3 例 ,头晕4 例 ;对 照组出现不 良反应 l 0 例 ( 1 9 . 5 %) ,其 中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

2.2 两 组 患 儿 疗 效 显 示 时 间 对 比 见 表 2。
表 2 两 组 患儿 疗 效显 示 时 间对 比 (d)
3讨论 ITP的发 生 与感 染 、免疫 以及 遗 传等 因素 都 有一 定 的关
系 ,其 中与 免疫 因素 的关 系最 为 密 切 ,病 毒 感 染 可 引 起 机 体 免 疫 紊 乱 ,使 抗 血 小 板 的抗 体 得 以 产生 ,吞 噬 细 胞 破 坏 血 小 板 的速 度 加快 ,引起 ITP患 JLJ't-周 血小 板 数 量 减 少 ,时 间 越 久 ,发展 为慢 性 ITP的 可能 性越 大 ,危 害 也就 更 加严 重 ,因此 及 早治 疗 以 提高 血小 板数 量 是治 疗 的关 键[51。
本组 资料 根 据 2006年 2月 ~2010年 2月 在 本科 住 院 的 急 性 TTP患 儿 80例 ,均符 合 《血液 病 诊 断及 疗 效 标 准 》诊 断 标 准131,其 中 ,男 29例 ,女 51例 ;年龄 <1岁 32例 ,1~5岁 48例 ; 病 程 2 d~1个 半月 ,平均 7 d。选 择本 院同期 应 用 常规 治疗 的
50 中 国 当代 医 药 CHINA MODERN MEDICINE
2011年 1O月第 18卷 第 30期
药物与 临床
改善 。将 显 效 和 良效定 义 为有 效 。 1.4 统 计 学 方 法
数 据 由 SPSS 15.0软件 包 进 行 处 理 ,计 数 资 料 (率 )比较 采用 xz检 验 ,以 P<0.05为差 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 2结 果 2.1两 组 疗 效 比 较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2=6.298,P<0.05).Conclusion:HDIVIG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be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 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有报道称用大剂量IVIG治疗6例SLE患者、治
第10页/共34页
2、病毒感染 IVIG制剂中含有广泛而有效的抗病毒抗体,可用来防治病毒性 感染
第11页/共34页
• (1)、巨细胞病毒感染(CMV):巨细胞病毒感染(CMV)是胎儿、 新生儿病毒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也可以发生在骨 髓、心脏、肝脏、肾脏移植后、轻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重者可造成小 儿智力障碍、先天畸形或死亡。巨细胞病毒感染(CMV)也是婴儿肝炎 综合症的重要病原体。巨细胞病毒可造成先天或后天感染、引起间质性肺 炎、常造成患儿死亡、应用IVIG可减少肺炎发生率、减轻感染程度。推荐 剂量0.2g-0.5g/kg,每周一次、共5次。同时可加用阿昔洛韦以增强抗 病毒作用。对骨髓移植患者使用IVIG不能防止CMV感染,但可以降低间 质性肺炎和CMV感染引起死亡的危险性。1989年、WEINBERG报告 IVIG、2g/kg、12---24小时后可使合胞病毒(RSV)感染滴度显著下降、 血氧含量明显改善。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报告72例 RSV所致的重症毛 细支气管患儿伴有IgG下降,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低下、外周血T细胞数量 减少。29例采用IVIG,治疗组与43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gG、B细 胞 增 殖 功 能 、 T 4 细 胞 、 T 8 细第胞1、2页T/4共/34T页8 比 值 均 有 明 显 提 高 。 喘 憋 、 肺 部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范文

第一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近年来,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为确定该类患者的致病原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有关省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学研究。
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湖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工作。
经对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全基因组基因序列分析、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中和试验等实验室检测,发现两省报告的大部分病例标本中存在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并初步认定检测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与该新病毒感染有关。
由于该病毒命名和进一步确认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暂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命名此病毒感染所致疾病。
为及时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该病的诊断、报告、治疗、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防控和公众健康教育工作,依据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和研究进展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目的(一)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报告病例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控制工作。
(三)指导各地做好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公众健康教育工作。
二、疾病概述(一)病原学。
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属(Phlebovirus),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80-100nm,外有脂质包膜,表面有棘突。
基因组包含三个单股负链RNA片段(L、M和S),L片段全长为6368个核苷酸,包含单一读码框架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M片段全长为3378个核苷酸,含有单一的读码框架,编码1073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前体;S片段是一个双义RNA,基因组以双向的方式编码病毒核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针对性护理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

针对性护理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
用
黄艳辉
【期刊名称】《国际护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8
【摘要】目的:探讨围用药期针对性护理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ITP患者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紫癜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紫癜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围用药期护理。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计数较用药前均有极显著提高(均P<0.01),研究组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更高(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 P<0.05)。
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ITP采用围用药期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促进用药效果的发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总页数】2页(P2052-2053)
【作者】黄艳辉
【作者单位】330006 江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中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
2.糖皮质激素联合中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3.中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近期疗效观察
4.氨磷汀联合中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12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5.静注中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021/3/10
3
• 患者发热原因不明,入院次日仍持续发热,复查心肌损伤 指标呈上升趋势 ,追问其病史,患者家属诉入院前一周 曾有疫区接触史,当时未予重视。请感染科、肾科、血液 科、消化科等会诊后考虑患者发热原因为:发热伴血小板 减少综合征可能,予留取血液样本送检市疾控中心查新型 布尼亚病毒核酸,06-10结果提示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 性。
• 治疗上予以利巴韦林抗病毒,美满霉素抗立克次体,古拉 定、利加隆保肝,复合辅酶营养心肌、改善能量代谢,善 宁、加贝酯抑酶,耐信抑酸,沐舒坦化痰、纠正电解质紊 乱以及静脉补充凝血因子、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
• 患者病情仍呈进行性加重,先后出现两系减少、凝血功能 障碍、心肌损伤、肝功能损害、胰腺损害、继发性肾病综 合征、低钙血症、呼吸衰竭、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等全身多 脏器功能障碍。
2021/3/10
20
防护与隔离
对于一般病例,按照虫媒传染病进行常 规防护。在治疗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 病人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 应加强个人防护。做好病人血液、分泌物 、排泄物及其污染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处理 。
2021/3/10
21
预后
据国外报道,病死率低于1%。如能及时 处理,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如出现败 血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急性 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 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易导致死亡。
同斑点热不同(90%病人有皮疹),无形体病皮疹少见(6%), 且缺乏特异性皮疹。皮疹多在发病晚期(平均发病5天),表现为一 过性的。分布四肢、躯干、脸面。手掌及足掌少见
2021/3/10
13
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减少 2.血小板减少 3.肝酶轻中度升高 上述几点常作为临床诊断线索 如高度怀疑此病时,应进行末梢血分类检 测,看中性粒细胞内包涵体
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王川平;刘爱英;谢卫红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1(020)005
【摘要】@@丙种球蛋白是人体免疫增强药,有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的作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
现综述如下。
rn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n 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300 mg*kg-1*d-1,用药3~5 d。
结果:患儿血小板数平均增高62×109*L-1,无明显毒副作用[1]。
rn2 重症肺炎rn 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
甲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血丙种球蛋白。
结果:并发症的纠正,甲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疗程甲组(10.9±2.3) d,乙组(14.8±4.5) d,差异极显著(P <0.01);病死率:甲组1.3%,乙组6.2%,差异不显著(P>0.05)[2]。
【总页数】1页(P323)
【作者】王川平;刘爱英;谢卫红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品科,;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品科,;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品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5
【相关文献】
1.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J], 杜传文
2.探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J], 吴江;宋雷
3.丙种球蛋白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J], 冯学斌
4.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在儿科高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饶庆通; 罗鸿生
5.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J], 袁辉云;赖定源;肖红根;刘秋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在危重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9-12T15:57:44.0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作者:欧世会陈德行
[导读]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作为新型传染疾病之一,其英文简称是“SFTS”。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100)
【摘要】目的:评价对危重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施予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展开治疗的效果。
方法:抽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因患上危重型SFTS而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29例患者,将其分成对照、实验两组,对照组14例施予一般性的相关治疗,实验组15例施予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展开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15例中,总有效14例,占比93.33%;对照组14例中,总有效8例,占比57.14%。
两组治疗结果比对,实验组优越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结论:相比一般性治疗的效果情况而言,对危重型SFTS患者施予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展开治疗,能取得更佳疗效。
【关键词】危重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效
【中图分类号】R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249-0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作为新型传染疾病之一,其英文简称是“SFTS”。
患有该病的群体通常伴有体温升高、血小板数逐渐递减等特征。
经病原学评估确证,SFTS为布尼亚病毒的新型病种[1]。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因患上危重型SFTS而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29例患者,对照组14例、实验组15例。
两组患者上述各基础资料并没有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比对探究。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向本组患者施予一般性的相关治疗,涉及防护虫媒传染性疾病的相应治疗,补给体液、实施隔离等,治疗期内,患者要持续绝对休息状态,进食流质或半流质的相关食物,同时检测患者的心电图。
1.2.2实验组
①特殊性治疗。
向本组每例患者施予0.5~1.0g?kg-1?d-1人血型丙种球蛋白,于患者静脉处注入,不间隔使用三天。
②病原学方面的治疗。
每天向患者予以0.2g多西环素+250ml葡萄糖氯化钠(浓度5%)的混合注射药液,一日一次;0.5g利巴韦林+250ml葡萄糖氯化钠(浓度5%)的混合注射药液,一日一次。
1.3 效果指标
观察每例患者的各项症状,如体温升高、头昏、头疼、身体无力、便黑血、腹泻、牙龈部位流血、皮下出现瘀斑等。
一些患者可能伴有意识不清、心绪躁动、震颤颤抖等。
同时检测外周血各项指标(血小板数、白细胞数等),检测AST、ALT等生化指标及CK、LDH、CK-Mb等。
1.4 疗效评估
治愈:对患者实施相关治疗后,各项临床病征消除,且外周血各指标、CK、LDH、CK-Mb及生化指标都归转至常规范围。
有效:对患者实施相关治疗后,各项临床病征部分消除,且外周血各指标、CK、LDH、CK-Mb及生化指标接近常规范围。
无效:对患者实施相关治疗后,各项临床病征没有改变或有加重迹象,且外周血各指标、CK、LDH、CK-Mb及生化指标都没有较大变化。
总有效率=(治愈例+有效例)/组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研究方法
本文中,全部数据都使用SPSS 20.0版统计软件予以处理,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和t检验计量资料,(x-±s)代表计量数据;(n/%)代表计数资料;当中,P<0.05表示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15例中,总有效14例,占比93.33%;对照组14例中,总有效8例,占比57.14%。
两组治疗结果比对,实验组优越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近些年以来,国内的多个地区出现了以体温上升伴血小板缩减为典型症状的一种新型传染性病症。
此病的发病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且多生活于我国丘陵(或山地)农村地区。
当中的一部分患者曾被蜱虫叮咬,病征体现有:胃部与肠道出现异常反应、过度疲劳等,此病属于人兽共患的一类自然性疫源病[2]。
由于SFTS患者普遍表现出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递减现象,且免疫方面的能力下降,因此,很容易患上非特异性的病毒感染病。
当前,用以救治重型SFTS的医疗手段较匮乏。
多数情况下,临床中选用广谱性抗生素药物、丙种球蛋白、血小板及血浆等展开治疗[3]。
本研究中以多西环素作为基础性救治药物,既可起到抵抗感染的功效,又能降低病毒入侵问题的出现几率。
丙种免疫性球蛋白属于人血分离型健康制品,借助低温乙醇法处理后制成,能够向人体补给IgG抗体,用于抵抗非特异性及其他特性的病毒原体。
当丙种球蛋白进入机体后,能够在早期隔断多种病毒衍生反应,起到中和或消除毒素的作用,最终实现提升机体抵抗多数病毒原体的功效[4]。
尤其是在危重型SFTS的早期阶段施予较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延缓各种症状的恶化速度,这对缓解患者病情和减少机体损伤度,具有较大帮助作用。
此研究中,实验组15例经治疗后,总有效14例,占比93.33%;对照组14例中,总有效8例,占比57.14%。
两组治疗结果比对,实验组优越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这表示,相比一般性治疗的效果情况而言,对危重型SFTS患者施予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展开治疗,能取得更佳疗效。
但由于危重型SFTS患者以老年群体居多,这些病人的体质情况较弱,且并发多种基础性病症。
因此,在对危重型SFTS施行治疗之前,医师需按每例患者的实时病情展开系统评估,以便选用最适宜的治疗法,显著提升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冯岑,张磊,孙逸等.浙江省一株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测序及分子进化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7):612-616.
[2]姚燕珍,鲍舟君,李世波.舟山海岛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淋巴细胞亚群及CD25表达特征动态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4,34(5):359-363.
[3]张剑静,李世波,王忠发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新布尼亚病毒IgM抗体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4,28(5):383-385.
[4]杨振东,秦书理,赵普宇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重症及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5,42(2):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