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民族文化、开发本土资源、丰富美术课程

合集下载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美术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成为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挖掘本土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一、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小学美术教学应紧扣学生生活的脉搏,从地方文化入手进行教育教学。

政府对于本地文化传承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例如在文化活动中,巨幅剪纸、鹤舞、秧歌等小学生易于接受的表演将极大丰富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调查采访当地手工制品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从而在美术教学中借鉴、运用相关元素。

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较为生动形象地将这些文化元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在画山水画时,引导学生注意绘制当地山水特点、当地民风民俗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感。

二、发掘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我们知道,学生在家中接触到的事物多种多样,这些事物对于美术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和运用价值。

因此,发掘家庭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同时也能让学生分享家庭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并增加与家长交流的机会。

家庭教育资源发掘的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访问家长家中,了解家庭生活中与美术有关系的物品,如各种绘画工具、手工制品等。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在家中的经验并提供美术素材。

这不仅能增加家长与学生、学校之间的互动,也使学生与家长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更加帮助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

三、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知识,也可以改善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名画库,了解各国名画的风格和技法,并进行分析,使学生具有欣赏美术及感知美术的能力。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寻找一些特殊的教学素材及资料,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掌握更丰富多彩的美术技巧。

挖掘乡镇地方资源,打造美术特色课堂

挖掘乡镇地方资源,打造美术特色课堂

挖掘乡镇地方资源,打造美术特色课堂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迅猛进步,越来越多的乡镇地方资源被忽视和遗忘。

特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手艺等宝贵的乡土资源,往往因为缺乏有效的挖掘和利用而逐渐消失。

而在这些乡镇地方资源中,美术特色更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价值。

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乡镇地方资源,打造美术特色课堂,让乡镇的美术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

乡镇地方资源是指乡村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

在这些资源中,不乏与美术教育息息相关的元素。

比如古老的建筑、风格迥异的民居、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古老的乡土风情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乡村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在自然中观察、体验、创作。

乡镇地区的自然风光往往原生态保持良好,草木葱茏,湖光山色,水乡风情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美景。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感悟美,学会从自然中吸取灵感并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融入美术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自信。

乡镇地方资源中的建筑和民居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素材。

古老的建筑、风格迥异的民居,往往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乡村建筑或民居的写生或摄影创作,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乡土人文的内涵。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提高对美的审美能力,还能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乡镇地方资源中的艺术之乡和手工艺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

一些乡镇地区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而著称于世,比如中国的陶瓷之乡景德镇、铜器之乡泰安、剪纸之乡阳谷等。

利用这些地方资源,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体验和学习,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制作工艺和艺术魅力。

通过对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技艺的传承,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在挖掘乡镇地方资源的我们还应注重打造美术特色课堂,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一方面,可以构建丰富多彩的美术资源库,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模仿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刨根民族文化、开发本土资源、丰富美术课程

刨根民族文化、开发本土资源、丰富美术课程
坤 .网络社会治安 问题之现状 … . 黑河学刊,2 0 l 0 年第 6 期. [ 4 】肖登辉 .网络治安问题 现状与对策 【 J 】 .大家思考,2 1 ) 1 0 年第 l O期 . 【 5 】 王福军 .时代 网络道德建设初探 【 1 】 . 黑龙江科技信 息, 2 O l 1 年5 月. 【 6 1罗震川 . 论 网络环境下的治安 问题与治理对策 … .上海公安 高等专 科学校 学报 ,2 O l 0 年第 4 期. 作者简介 : 赵 光伟 ( 1 9 6 5 一 ),男,江西万安县人 ,研究生学历,教授 ,现任江西 警察学院治安 系副主任,研 究方向:治安学。
刨根民族文化 开发本土资源、丰富美术课程
甘 肃合 水县 西华 池初 中 高钦娟
摘 要 :对我县可开发应 用的本 土美术资源的思考 : 1 . 开发 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弘扬中华民族优 秀文化相结合一一剪纸 , 刺绣 , 香包 ;2 . 开发本土美术教 育资源与热爱家乡报效祖 国相结合 一~合 古石刻 , 黄河 象化石 ; 3 . 开发本土美术教 育资源与创新求 实相结合一一漆板 画 ,流沙画 , 根雕 ; 4 . 开发本土美术教 育 资源与关注生活相结合一一身边资源 , 校 园资源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 界艺术整体的一 部分 ,只有保持了本 民族艺术 的 眉清 目秀 ,体态 自然,富有动感的唐宋 塑像 , 众 多的明清时期的雕造 , 有的还 独特 性,才 能在世 界艺术史上 占有 自己的地位 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积 极引导 配有佛教故事 、古乐演奏图案。时代特色显 明,雕造工艺精湛,成为美术课充 学生发掘学习和保护 自己家乡的文化 资源 ,为真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 分利用 的宝贵 资源 . 通过带学生实地写生,让学生感受 了解合水的石刻,学生 断探 索。乡土美术课程 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对于地 的绘画热情会提高 , 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 家乡的热爱和长大后建设美好家园的 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 高素质教师 的培养 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 信 心 方式都具有深远 的意义 。 我们县本土美术资源丰 富,但是对它 的开发利用 却 人 人皆知 ,我县的板桥乡是黄河 古象 化石的发源地 , 被挖掘 出的黄河古 是比较苍 白 , 经过我的考察 ,总结 , 发现可开发应用的本土美术资源有:皮影 象化石陈列在北京历史博物馆 ,黄河象在北京展 出后 ,在全世 界引起 了轰动。 艺术、剪纸、刺绣 .香包 ,漆版板 画 , 流沙画 , 根雕等 , 如果将其合理开发应 我县的陇东古石刻博物馆陈列着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原样 复制 品,我们仍 旧能够 运一定对教学有不可估量 的作用 . 我对此的思考有 以下几点 : 看到它高大威武 的神采 。这些宝贵的本土资源成为我们美术创作的题材 , 更能 报效祖国的热情 。 开发本土美术教青资源与弘扬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 剪纸 , 刺 增强学生热爱家 乡 , 绣, 香包 三、开发本士美术教育资源与刨新求实相结合——漆板酉 . 流沙 雷 . 根雕 中华 民族有着 五千年悠久 的传统文化 ,继承 和发扬传统优秀文 化是我们 漆板画 , 流沙画 , 根雕 目前 在虽是本土资源 , 但是还 处在冷库 中 . 漆板 的责任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 历史悠久 、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 。每逢过 画出现在农村极少数漆 匠手 中 , 在我小时候常常见到农家人 自 制家具后 , 请漆 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 家中窗户 、墙壁 、门和灯笼上 , 匠上好漆画 . 漆匠将一些花 、鸟、虫、鱼、山水、植物的图案,彩绘于衣柜 , 节 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这一艺术形式 从古到今 ,几乎遍及我 国 墙壁和顶棚,作为居室的一种装饰形式 。特点是:经济、实用、效果突 出,易 于掌握。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这种艺术I 临近灭绝。我 一直有 一种想 的城镇 乡村 ,深得人 民群众的喜爱,所以学生学习剪纸 有着广泛 的群众基础 , 为我校开发剪纸作为校 本教学内容提供 了优越的条件 。 法, 如果能鼓励学生积极挖 掘学习资源 , 丰富美术课程,进行创 新 ,更能传承 香包在 庆阳的历史 已有 千百年,香包 内容丰 富,取 材宽泛。天地万物 , 民族文化 , 又能利用发展本土资源。 我县的根雕 艺术大师丑卓劳老先生的作 品堪称一绝,他的作品栩栩如生 , 山川 日月,无所不包 。但农村妇女多喜欢用 自己熟悉的小物件来表达她们 的心 愿 ,家养 的牛羊猪鸡犬 ,野生的狮虎猴鹿兔,水中的鱼龙龟蛇蟹 ,树上的桃杏 有一部分保存在县文化馆。流沙画 出现在 固城乡一些 民间艺术家中,没有较为 梨瓜果等等 ,无所不有 。一 ‘ 年一度的端午节,是庆阳香包艺术 的大博 览,处处 完整 的收藏 . 根雕 , 流沙画 ,这些 资源存在 ,但需要大力开发和发展,能将这 洋溢着 民族气息 , 吸引 了全国各地商家和爱好者 。 这一天 ,小孩满身挂满香包, 些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探索、创新,会进一步提高 了学生 自主学 习能力 两肩之上 老虎蛙付 ,一学生给老师送香包,以表达敬仰、这种 习俗 ,相延数千 四、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关注生活相结合——身边资源 校园资源 年 。近 几年 ,香包制作 已不再受时令季节的限制,开始变成商品.走向市场 , 课程资源 的开发不限于编写教材 ,而是把 身边 的文化资源合理运 用到教 并逐 步形成了产业 生产 ,在机关 的办公室里、宾馆饭店的大厅里、商场的柜 台 学中。我们可 以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然而,目前国内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学生创造力不足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挖掘本土资源,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我们需要挖掘生活中的美。

生活中的美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和表达生活中的美的方式来挖掘这一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公园、博物馆等地方进行观察与记录,或在学校内进行小区环境、校园景观的写生、创作等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自己身处的环境中的美。

其次,我们需要挖掘民间艺术的美。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具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瑰宝。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包括了书法、绘画、剪纸、染色、刺绣、彩塑等。

将这些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美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剖析民间艺术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来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练习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来提高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最后,我们需要挖掘数字资源的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辅助,使学生在数字环境下创作、体验艺术。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数字艺术制作软件,引导学生不断尝试探索不同的创作方式和风格。

同时,数字图像也成为了一个随处可见的艺术资源,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和创意支持,帮助学生构思和设计自己的作品。

总的来说,挖掘本土资源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达到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目的。

刨根民族文化、开发本土资源、丰富美术课程

刨根民族文化、开发本土资源、丰富美术课程

刨根民族文化、开发本土资源、丰富美术课程摘要:对我县可开发应用的本土美术资源的思考: 1.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剪纸,刺绣,香包; 2.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相结合——合古石刻,黄河象化石; 3.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创新求实相结合——漆板画,流沙画,根雕; 4.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关注生活相结合——身边资源,校园资源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整体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艺术的独特性,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自己的地位。

丰富美术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发掘学习和保护自己家乡的文化资源,为真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断探索。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县本土美术资源丰富,但是对它的开发利用却是比较苍白,经过我的考察,总结,发现可开发应用的本土美术资源有:皮影艺术、剪纸、刺绣.香包,漆版板画,流沙画,根雕等,如果将其合理开发应运一定对教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对此的思考有以下几点:一、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剪纸,刺绣,香包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

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所以学生学习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我校开发剪纸作为校本教学内容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香包在庆阳的历史已有千百年,香包内容丰富,取材宽泛。

天地万物,山川日月,无所不包。

但农村妇女多喜欢用自己熟悉的小物件来表达她们的心愿,家养的牛羊猪鸡犬,野生的狮虎猴鹿兔,水中的鱼龙龟蛇蟹,树上的桃杏梨瓜果等等,无所不有。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我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乡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传统文化的骨血,也是当代思想者的精神家园。

美术作品其实是生活中许多人与事的缩影,乡村美术课程素材是课本上的要点与师生在生活中互动的交汇点,乡土资源能使我们的美术教学释放出无限的魅力,同时也能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技能,进而得以提高美术文化素养。

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必要性乡土美术教学是精神和情感“归家”的“帆船”。

当今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似乎被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建筑物、时装等所迷惑,成为消费品的精神信徒。

特别是学生,当提到旧时的水车时他们不知水车为何物。

在现代生活中,时代性、科技性、技术性、虚拟性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和视野,当代美术教学的目标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有此重任一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下一代找回精神的家园,让他们生活在真、善、美之中。

二、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途径利用地域特点中独特的乡土资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目前,我省农村广泛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各个乡镇的建筑针对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特点来进行改建,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让学生欣赏各个乡镇的建筑特色和丰富的民族特征,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引发学生想象力如學生每天都见到的树叶就可以引导他们从材料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想象。

如一片银杏叶,教师通过投影放大叶子,让学生更清楚地看清它的形状,然后进行想象。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浅谈挖掘本土资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近年来,国内教育出现了一股挖掘本土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热潮。

小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挖掘本土资源已成为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首先,挖掘本土资源有助于小学生增强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

美术是一门表现文化的艺术,其中包括许多民族文化元素。

通过开展本土文化研究,开展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和欣赏等活动,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自己的文化。

这样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有利于树立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

其次,挖掘本土资源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本土美术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通过让学生欣赏和学习本土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眼光。

同时,挖掘本土资源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因为本土美术作品往往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这些因素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感和创作素材。

再次,挖掘本土资源还有助于发掘和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天赋。

挖掘本土美术作品并不仅仅是欣赏和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尝试创作自己的作品,并通过比赛和评选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掘和培养自己的美术天赋,对个人的美术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最后,挖掘本土资源还可以促进小学美术课程的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不仅仅是画画,还包括素描、色彩、造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挖掘本土资源,可以为小学美术课程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丰富其内容和形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挖掘本土资源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和美术作品,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美术天赋的发掘和培养,并丰富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因此,应该加强本土文化研究,挖掘本土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

挖掘乡镇地方资源,打造美术特色课堂

挖掘乡镇地方资源,打造美术特色课堂

挖掘乡镇地方资源,打造美术特色课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乡镇,去到城市谋求发展。

这也导致了乡镇地区的资源利用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乡镇地方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可以通过挖掘地方资源来打造美术特色课堂,促进地方美术教育的发展和推广。

本文将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堂,为乡镇地区的美术教育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一、发掘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资源每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迹,这些遗迹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

以这些资源为素材,可以打造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堂。

可以通过举办画家写生活动,让学生在田园风光中感悟自然之美;可以利用乡村建筑、古老民居等为题材,进行素描、水彩等绘画创作;还可以借助当地传统手工艺,如哑铃、木雕等,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感受传统工艺之美。

这样的美术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增加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二、发挥当地物产资源的艺术价值当地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等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资源。

乡镇中广泛种植的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可以成为素材,让学生通过油画、水彩等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而当地的竹编、铁艺等手工艺品,则可以成为学生创作的题材,让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艺术之美。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农耕文化活动,如收获、播种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创作热情。

三、利用地方民俗活动进行美术教育乡镇地区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如传统节日、民间舞蹈、民俗表演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可以借助这些活动,开展与美术教育相结合的艺术创作,让学生通过观摩、学习并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还可以通过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乡镇地区的地方特色和美术教育成就,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建设乡村美术教育基地在乡镇地区倡导建设乡村美术教育基地,为美术教育提供更好的场所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刨根民族文化、开发本土资源、丰富美术课程
摘要:对我县可开发应用的本土美术资源的思考: 1.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剪纸,刺绣,香包; 2.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相结合——合古石刻,黄河象化石; 3.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创新求实相结合——漆板画,流沙画,根雕; 4.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关注生活相结合——身边资源,校园资源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整体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艺术的独特性,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自己的地位。

丰富美术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发掘学习和保护自己家乡的文化资源,为真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断探索。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县本土美术资源丰富,但是对它的开发利用却是比较苍白,经过我的考察,总结,发现可开发应用的本土美术资源有:皮影艺术、剪纸、刺绣.香包,漆版板画,流沙画,根雕等,如果将其合理开发应运一定对教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对此的思考有以下几点:
一、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剪纸,刺绣,香包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
艺术形式。

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所以学生学习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我校开发剪纸作为校本教学内容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香包在庆阳的历史已有千百年,香包内容丰富,取材宽泛。

天地万物,山川日月,无所不包。

但农村妇女多喜欢用自己熟悉的小物件来表达她们的心愿,家养的牛羊猪鸡犬,野生的狮虎猴鹿兔,水中的鱼龙龟蛇蟹,树上的桃杏梨瓜果等等,无所不有。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庆阳香包艺术的大博览,处处洋溢着民族气息,吸引了全国各地商家和爱好者。

这一天,小孩满身挂满香包,两肩之上老虎蛙付,一学生给老师送香包,以表达敬仰、这种习俗,相延数千年。

近几年,香包制作已不再受时令季节的限制,开始变成商品,走向市场,并逐步形成了产业生产,在机关的办公室里、宾馆饭店的大厅里、商场的柜台上随处可见。

民间出现了一些常年从事香包生产、营销的专业公司,图案都是身边最常见的、最丰富的材料,不管是花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风云,还是楼台亭榭,几何图案,以至人物故事,都作为自己的取材范围。

这种本土美术资源学生有亲切感,更易唤起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热爱之情,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二、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相结合——合古石刻,黄河象化石
合水素有“石造像之县”的美称。

陇东古石刻博物馆所藏历代古刻300余件,石造像160余尊,数量多,晶位高,地方特色鲜明,在全省首屈一指。

单体石雕佛像,北魏时期具有古印度的艺术风格的所雕造像,遣像面相丰满,眉清目秀,体态自然,富有动感的唐宋塑像,众多的明清时期的雕造,有的还配有佛教故事、古乐演奏图案。

时代特色显明,雕造工艺精湛,成为美术课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通过带学生实地写生,让学生感受了解合水的石刻,学生的绘画热情会提高,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长大后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人人皆知,我县的板桥乡是黄河古象化石的发源地,被挖掘出的黄河古象化石陈列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黄河象在北京展出后,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我县的陇东古石刻博物馆陈列着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原样复制品,我们仍旧能够看到它高大威武的神采。

这些宝贵的本土资源成为我们美术创作的题材,更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情。

三、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创新求实相结合——漆板画,流沙画,根雕
漆板画,流沙画,根雕目前在虽是本土资源,但是还处在冷库中.漆板画出现在农村极少数漆匠手中,在我小时候常常见到农家人自制家具后,请漆匠上好漆画.漆匠将一些花、鸟、虫、鱼、山水、植物的图案,彩绘于衣柜,墙壁和顶棚,作为居室的一种装饰形式。

特点是:经济、实用、效果突出,易于掌握。

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这种艺术临近灭绝。

我一直有一种想法,如果能鼓励学生积极挖掘学习资源,丰富美术课程,进行创新,更能传承民族文化,又能利用发展本土资源。

我县的根雕艺术大师丑卓劳老先生的作品堪称一绝,他的作品栩栩如生,有一部分保存在县文化馆。

流沙画出现在固城乡一些民间艺术家中,没有较为完整的收藏.根雕,流沙画,这些资源存在,但需要大力开发和发展,能将这些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探索、创新,会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开发本土美术教育资源与关注生活相结合——身边资源,校园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不限于编写教材,而是把身边的文化资源合理运用到教学中。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补充教学。

如:七年级上册《美术字》一课时,利用学生收集的小食品袋的艺术字作为欣赏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如:在九年级上册>一课学习种,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砖瓦厂,了解与陶瓷制作原理相似的砖瓦制作,来了解陶瓷制作,在让学生用泥土制作泥塑,学生感悟陶瓷情意,更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

我们县订的教材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我把教材从七年级年至九年全部分析研究了一下,发现每课都能找到可开发的资源,让教材内容得到延伸和发展。

总之,我县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

希望我们刨根民族文化,开发本土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陇原文化,
丰富美术课程,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