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摘要】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litisobliterans,BO)是由小气道的炎症病变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
BO是一病理诊断。
由丁肺活检困难,而且标本取材受限制,有时得不剑阳性结果。
BO有其临床特点。
我们将近年临床诊断为BO的9例患儿作一总结和文献同顾。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临床上少见的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的肺细支气管闭塞性疾病。
BO是一个病理学概念,病理特征为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炎症和纤维化导致管腔的闭塞。
该病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63%以上的患者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
(一)诊断移植相关BO的早期诊断有利丁肺功能稳定。
肺活检是确诊BO的唯一方法,但这是非常困雉的,特别是在移植后的早期。
1993年国际心脏与肺移植协会(ISHLT)推荐一个临床上根据肺功能的变化定义替代BO的概念——BOS,所以BOS可以说是对于BO临床症状的描述,可以根据肺功能定义而不需要活检病理。
在移植术后间隔3~6周两次最高FEV1的平均值,若患者的FEV1下降超过该平均值的20%则可以定义为BOS。
FEV。
下降至少应持续1个月,而且非其他病冈所致,如支气管吻合口狭窄、急性感染或急性排异反应。
2001年ISHLT修订了BOS的分级标准,推荐增加新的分级“隐匿性BOS"或者称为BOS0-p,应用用力肺活量25%~75%水平的平均呼气流量(FEF25%~75%)作为此分级的定义。
其他文献也提山FEF25%~75%在检测早期气道阻塞方面较FEV1更敏感。
一项针对单肺移植者的研究证明了BOS分级中0-p级的FE25%~75%标准,具有80%的敏感性及82.6%的特异性,对于BOS的发生有很好的预示作用。
但是在双肺移植者的研究中显示O-p级的FEV1标准对于疾病的发展有更好的预示作用。
器官移植及有毒气体暴露后BO的诊断因为有明显的接触史不易遗漏,但是其他原因所致的BO容易被忽视。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高金明* *通讯作者:高金明,gaojm@pumch.cn一. 病理学BO的病理学表现主要为细支气管黏膜下或外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致管腔狭窄,但管腔内无肉芽组织形成。
病情较轻时仅在细支气管粘膜、粘膜下和管壁外周有轻度炎性细胞浸润,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可坏死。
随着病变进展,管壁胶原组织产生,逐渐发生纤维化和瘢痕收缩,造成管腔的缩窄与扭曲,严重时管腔可完全闭塞[3]。
支气管狭窄闭塞后气体吸收,使肺萎陷、分泌物滞留继发感染,导致支气管扩张。
由于BO的病理特点为管外瘢痕形成引起管腔缩窄,而非管腔内阻塞,因此又称为缩窄性细支气管炎。
肺移植后BO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于1984年报道,心肺移植患者术后出现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进行性降低,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显示管腔内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和广泛的粘膜下嗜酸性细胞浸润[4]。
BOS(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是一个临床术语,指继发于小气道阻塞的进行性气流受限,其定义依靠肺功能的变化而非组织学,是肺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5,6]。
二. 发病机制1. 移植相关性 虽然移植后BO的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清楚,但发现其与两大方面有关:免疫损伤和非免疫炎症,包括排斥反应,淋巴细胞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以及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等。
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发现急性细胞排斥是BO发病的最重要因素[7,8]。
抗HLA-I抗体也可能参与了BO的发病,抗HLA-I抗体的增加与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相关[9]。
非免疫炎症如病毒感染和/或缺血损伤在BO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巨细胞病毒能促进急性排斥反应,其机理是减弱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和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作用,并且上调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HLA抗原的表达[1]。
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损伤(急性排斥反应和淋巴细胞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非免疫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误吸等)启动了气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为临床上少见的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的细支气管闭塞性疾病。
郝创利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治

总结
BO在儿童中是一种相对少见而严重的慢性阻塞性 肺病,通常继发于下呼吸道感染或急性肺损伤。
随着医学影响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HRCT,可 避免大部分患儿的肺活检检查。
结合患儿持续或反复的临床症状,肺功能示阻塞 性通气功能障碍并排除其他引起阻塞性的疾病, 基本可以进行BO的临床诊断。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总体预后不良。
其他引起慢性气流受限的疾病: 哮喘 先天性纤毛运动不良 免疫功能缺陷症 囊性纤维变 胃食管反流 抗胰蛋白酶缺乏等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有争议。鉴于BO发病机
制由免疫反应介导,多种炎症因子参与,近年有 研究,早期给予甲基泼尼松龙或泼尼松治疗,使 一些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HRCT表现明 显好转 国外文献报道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骨髓移 植后的BO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肺功能稳定
在一项对10例确诊为BO的患儿中,感 染后BO有8例,其中腺病毒感染的7例
腺病毒感染发展成BO的危险因素主要
急性期需ICU住院 机械通气 需氧治疗和 全身激素应用
急性期重症患儿比轻症患儿更易发展为BO
比较不常见的病因
感染因素: 病毒:如呼吸道合包病毒、流感病毒(A、B
腺病毒感染被认为是婴幼儿BO的主要致病因 素,可在病变的急性期行荧光或放射性免疫测 定法或DNA-PCR等方法进行病原学测定确定 病原
同样的可行其他病原学鉴定,如支原体感染或 其他病毒感染等
主要内容
病因学 病理组织学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影像学 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及治疗
肺活检
诊断BO的金标准,但是由于BO病变呈补丁样分 布,不一定能取到病变部位,故使得肺活检的敏 感性降低
2023年版《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解读ppt课件

疫苗接种
按时接种各类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降低闭塞性细支气 管炎的发生概率。
健康教育与宣传
加强对家长和患儿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自 我防护能力。同时,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闭塞性细 支气管炎的关注度和防范意识。
05
总结与展望
胸部X光检查
胸部X光检查有助于观察肺 部病变情况,如肺纹理增 粗、紊乱等。
支气管舒张试验
通过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 气道可逆性,帮助诊断闭 塞性细支气管炎。
诊断标准与流程
01
02
03
04
症状与体征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以 及体征进行综合评估。
辅助检查结果
结合肺功能检查、胸部X光检 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分析患儿
,改善呼吸困难。
黏液溶解剂
这类药物可以促进气道内黏液的 排出,减轻气道阻塞。
其他治疗措施
免疫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且反复发作的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可考虑 采用免疫治疗,如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手术治疗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 肺叶切除、支气管镜下的介入治疗等。
心理支持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化病因学研究
01
进一步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为预防和治疗
提供新思路。
个体化治疗方案优化
02
针对不同患儿的特点,研究更为精细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
新药研发与治疗手段创新
03
积极研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
疗提供更多选择。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及其家庭可能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提 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有助于患者和家庭更好地应对疾病。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进展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进展魏梦月,陈蒙*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南京210000摘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一种少见的不可逆性慢性小气道阻塞性肺疾病,表现为反复持续性咳嗽、喘息,运动不耐受,难以消退的肺部喘鸣音及细湿性啰音%$O是一种组织病理学概念,临床上主要包括移植后出现的闭塞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和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目前$O无确定的治疗方案,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抗炎治疗、免疫抑制剂、靶向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本文对近5年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喘息;治疗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7806(2021)01-039-04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一种少见的不可逆性慢性小气道阻塞性肺疾病$1901年由德国病理学家Lange首次报道并命名,表现为反复持续性咳嗽、喘息,运动不耐受,难以消退的肺部喘鸣音及细湿性啰音。
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感染,结缔组织病,吸入因素,骨髓移植及心、肺等器官移植,以及其他如胃食管反流、药物因素等叫BO是一种组织病理学概念,临床上主要包括移植后出现的闭塞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和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ost-infectious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PIBO)0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国内、外公认的BO治疗方案,临床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抗炎治疗、免疫抑制剂、靶向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本文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喘息、治疗”为关键词在万方、知网、pubmed等网站进行检索,筛选了近5年来国内、夕卜对BO的治疗进行研究的原创性文章做一综述$1成人BO的治疗方案成人肺移植受者以及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出现肺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cGVHD),通常称为闭塞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该综合征被认为是由同种异体肺小气道的炎症、破坏和纤维化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7$ 1.1抗炎治疗1.1.1糖皮质激素一般可采用全身应用或吸入治疗全身应用包括以下方案:(1)静脉滴注:激素静脉治疗一般用于成人移植后cGVHD 时BOS的预防$2014年国际心肺移植协会、美国胸科协会联合欧洲呼吸学会(ISHLT/ATS/ERS)627建议当发生下列情况时,首选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以防止BOS的发生,经典疗法是静脉注射甲强龙1000mg/天,连续3天(对于年龄较小作者简介魏梦月,女,硕士研究生E-mail:******************* r通讯作者陈蒙,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讲师E-mail:********************收稿日期2020-09-07修回日期2021-01-08的患者使用10~15mg-(kg-d)-1):①对经支气管肺活检提示有非轻微急性细胞排斥反应(!2级)的,或者淋巴细胞性支气管炎的肺移植受者;②提示有轻微急性细胞排斥反应(A1级)的肺移植受者,一旦发现A1级急性细胞排斥反应具有显著临床意义(注:如果A1级急性细胞排斥反应与临床表现相关,如呼吸困难、疲劳或咳嗽等症状或客观测量(如运动时FEV1下降或血氧饱和度降低)提示存在异体移植物功能障碍,则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BO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1.什么是BO?BO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缩写,是指小的支气管受到损伤以后,出现的细支气管闭塞或者缩窄的情况。
患儿往往因急性肺部感染或肺损伤后出现持续的咳嗽、咳痰、气促、喘息、呼吸困难,持续性罗音或运动不耐受,可以达数月或数年。
病情可因呼吸道感染而加重,出现呼吸增快、费力,医生听诊听到广泛的湿罗音、喘鸣音或爆裂音,严重者可有明显气促、发绀、三凹征、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2.引起BO的原因有哪些?在儿童BO常常由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引起,如腺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百日咳杆菌、支原体等引起的肺炎。
其他原因有严重的肺损伤以后,如误吸、吸入有毒气体,患有结缔组织病,心肺及骨髓移植以后等。
有的没有确定的原因,称为特发性。
3.如何治疗BO?BO属于儿童呼吸系统疑难疾病之一,主要采取综合治疗,包括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和阿奇霉素,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药物等。
由于目前尚没有特效的药物,因此基础的管理如纠正缺氧、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和定期的随访对稳定患儿的病情和恢复非常重要。
4.如何避免BO患儿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是加重患儿病情的主要原因,甚至会引起患儿死亡,因此在生活中应该想方设法避免患呼吸道感染,并且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首先要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新鲜,避免被动吸烟和空气污染;其次要避免接触患病的人群;第三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最后要及时接种疫苗如麻疹、流感、百日咳、肺炎链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
5.如何加强BO患儿的营养?BO患儿呼吸时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更多的热量和营养促进肺组织损伤的修复、保证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
应该给予患儿高热量和高蛋白质的饮食,在儿童添加牛奶、鸡蛋和肉类,小的婴儿首选母乳喂养,如果无法实现,需要使用强化的配方奶喂养;适当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
6.是否需要吸氧?BO患儿是否需要吸氧取决于患儿有无缺氧的表现,如果病情比较轻,没有呼吸增快,呼吸费力等呼吸困难的情况,血氧饱和度达到92%以上,可以不用吸氧,否则需要在家庭中持续或间断吸氧。
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研究进展吴小英【摘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一种由严重小气道炎症损伤引起的少见的慢性气道阻塞性肺疾病.BO常见病因有感染、心肺或骨髓移植、吸入有毒物质、胃食管反流、结缔组织病及药物性等.儿童以感染后BO(post-infectious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PIBO)最常见.文章综述PIBO研究进展.%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BO) is a rare form of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that follows a severe inflammatory insult to the small airways. The common etiologies of BO include infection, transplantations of the lung, the heart or the bone-marrow, toxic inhalati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s, drugs and so on. In children, post-infectious BO (PIBO)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of PIBO in children.【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2(030)006【总页数】4页(P591-593,597)【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感染;儿童【作者】吴小英【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重庆,40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一种由小气道损伤后炎症及纤维化病变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建议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建议 • 预后及预防
01
引言
定义与概述
定义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表 现为气流受限、肺部充气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概述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多发于儿童 和青年人,且以女性为主。该病具有反复发作、进展迅速等 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 疗,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如患儿出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给予祛痰 药如氨溴索、复方氨酚愈创口服溶液等。
04
预后及预防
预后
长期预后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长期预后通常较好,大多数患儿的 肺功能可以恢复正常。然而,部分患儿可能存在持续性的气 流受限和肺功能异常。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
进一步检查
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进一步的检查,如肺功能测试、胸部X光或CT等,以明确诊 断。
影像学表现
胸部X光
胸部X光可以显示出肺部是否存在异常,如肺不张、肺炎等。
CT检查
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孩子,可能需要进行CT检查,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03
治疗建议
一般治疗
1 2
吸氧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以改 善缺氧症状。
湿化气道
使用加湿器、雾化器等设备,增加室内空气湿 度,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3
休息与活动
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时间,适当控制活动量, 避免过度劳累。
对症治疗
排痰
01
鼓励患儿咳嗽、咳痰,必要时可给予拍背、震动排痰等物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