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
结缔组织病的肺部表现

病理表现 多变
一致
间质炎症 很少
很少
胶原纤维化 (DIP) 多变,轻微 (RBILD)
无
显微镜下蜂窝肺 有
无
改变
BOOP改变 无
无
AIP
一致 很少 无或轻 微
无 无
无
肺泡腔内巨 噬细胞聚集
透明膜形成 治疗反应
偶见、局 灶性
无,
弥散性(DIP) 细支气管周围 (RBILD)
本病可能性 – SLE 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多见,有肺部浸润阴影 – 诊断需排除肺部感染
狼疮性肺炎vs细菌性肺炎
痰色
狼疮性肺炎 白
细菌性肺炎 黄
痰量 细菌学 血白细胞
少 阴性 正常
多 阳性 升高
活动、胸水指标
阳性
阴性
纤支镜TBLB或经 肺泡壁的坏死,淋巴细胞的浸 大量纤维性渗出物及红、中性 皮肺活检病理 润、肺泡出血和玻璃样变性 粒细胞渗出,肺组织发生实变
结缔组织病的肺部表现
CTD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
• 肺间质疾病(ILD); • 肺血管疾病; • 弥漫性肺泡出血; • 肺实质结节; • 胸膜改变; • 其他,如呼吸肌无力、吸入性肺炎等
ILD-CTD
• PUMCH: 在因肺间质纤维化住院患者中,继发于CTD: 1990年占20.1% 1995年占40.7% 2000年占56.7%
鉴别诊断:
✓对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和胸膜病变,鉴别诊断 时应考虑到SLE的可能性 ✓SLE 患者如发现胸腔积液,除狼疮性胸膜炎外, 需考虑其他疾病
•感染 •结核性胸膜炎 •肺栓塞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
鉴别诊断
狼疮
结核 肺炎旁
恶性
外观 黄色透明 草绿色 黄色浑浊 血性
呼吸科英语常用词汇(部分含音标)

呼吸科英语A:Bronchial asthma ['æsmə, 'æz-]支气管哮喘acidosis 酸中毒Allergen,allergic reaction 变异原,变态反应blood gas analysis 血气分析Anaemia 贫血Alveolar 肺泡的antibiotic 抗生素Atelectasis 肺不张Lung abscess 肺脓肿Ath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Beta2-agonist B2受体激动剂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 曲霉菌ARD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espərətəri, ri'spaiə-]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rcussion and auscultation 叩/听诊Pulmonary arterial stenosis ['pʌlmənəri, 'pul-] [ɑ:'tiəriəl][sti'nəusis]肺动脉狭窄Adrenal glucocorticoid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BBiopsy 活检Bronchiectasis 支气管扩张Fiber optic bronchoscopic biopsy 纤支镜活检BAL bronchoalveolar lavage 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itis,bronchiolitis 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Boop: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with organizing pneunomia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oscopy 支气管镜检查CCAHD coronary arteri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冠心病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心肺复苏CDILD chronic 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慢性间质性肺病COP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慢阻肺Clubbed finger 杵状指dry cough 干咳Cyanosis 紫绀Nonproductive cough 干咳Complication 并发症DDyspnea [disp'ni:ə] 呼吸困难Differential diagnosis 鉴别诊断Discharge diagnosis 出院诊断EEmphysema [,emfi'si:mə]肺气肿pulmonary embolism ['embəlizəm] 肺栓塞Acid base equolibrium 酸碱平衡etiology 病因学Emphysematous 肺大泡Expectoration 吐痰Exacerbation 加重Endogenous内生的Exogenous 外生的FInterstitial pulmonary fibrosis 间质性肺纤维化GGM+ Gram stain positiveGm- Gram stain negativeH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a 过敏性肺炎Hemoglobin 血红蛋白Hemoptysis 咯血Hemorrhage 出血HRCT 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高分辨CT Histology 组织学Hypoxia 缺氧I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特发间质性肺炎Intratracheal 气管内的Intravenous 静脉内的NNoninvasive ventilation 无创机械通气OOSA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PPulmonary second sound 肺动脉瓣第二心音Pneumonia [nju:'məunjə]肺炎Pneumothorax [,nju:mə'θɔ:ræks]气胸P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通气血流比Pleura 胸腔积液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 原发性支气管源性肺癌Provocation test 激发试验Parenchymal 实质的(interstitial的)Pulmonary edema肺水肿Lobar pneumonia 大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小叶性肺炎RMoist rales 湿罗音Dry rales 干罗音SSaO2 saturation in arterial blood 动脉血氧饱和度Short of breath 气短Syncope 晕厥Sarcoidosis 结节病Segment 段TTuberculosis 结核病Tachypnea 气促Thrombosis 血栓TBLB transbronchial lung biosy 经支气管肺活检Thoracoscopy 胸腔镜检查U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上呼吸道感染WWheeze 哮鸣音其他facilitating sputum expectoration 排痰release of bronchial spasm 解痉细菌steptococcus pneumoiae 肺炎链球菌staphylococcus 葡萄球菌legionella 军团菌mycoplasma 支原体chlamydia 衣原体pneumococcus 肺炎球菌。
急性间质性肺炎

治疗: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两周至半年内死于急性呼 吸衰竭和右心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WBC可增高,少数有嗜酸细胞轻度增高,RBC 和Hb因缺氧而继发增高; 血沉多加快,可达60mm/1h; 血清蛋白电泳示2或球蛋白增高; IgG和IgM常增高,IgA较少增高; 血气分析为呼吸衰竭I型,偶见II型。
急性间质性肺炎
一、 简介
肺间质主要包括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 ; 解剖学分布: 1、脉管周围的间质间隙 2、肺实质周围的间质间隙-又称间质腔
间质的组成成分
正常:少量的间质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 胞,以及肺基质、胶原、大分子物质、非胶原蛋白等; 病变:炎症细胞的激活和参与、组织结构的破坏、纤维 母细胞的增殖、胶原纤维的沉积和修复等。
性别:无差异;
年龄:7-83岁,平均49岁;
既往史:大多数既往体健、发病突然;
症状: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初期有类似上呼吸道病毒感 染的前驱症状—可持续1天至几周;半数以上的病人突 然发热,干咳,继发感染时可有脓痰;有胸闷、乏力、 伴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可有紫绀、喘鸣、胸部紧迫 或束带感。
体征:紫绀,杵状指( 趾),双肺底可闻及散在的细 捻发音。
五、放 射 影 像 学 诊 断
早期部分患者的胸部平片可以正常,多数为双肺中下野 散在或广泛的点片状、斑片状阴影; 双肺出现不对称的弥漫性网状、条索状及斑点状浸润性 阴影,并逐渐扩展至中上肺野,尤以外带明显;肺门淋 巴结不大; 偶见气胸、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
胸部CT:
多为双肺纹理增厚、结构紊乱、小片状阴影并可见支气 管扩张征;
病理结果
行胸腔镜下肺活检病理报告:
肺泡腔蛋白性渗出,红细胞、中性白细胞、 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肺泡Ⅱ型上皮增生, 肺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增厚,轻度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细 胞浸润,
2023年主治医师之内科主治303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3年主治医师之内科主治303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50题)1、女性,56岁。
肝硬化大量腹水,呼吸困难,用利尿剂后仍少尿,如需单纯放腹水,第一次放多少合适A.1000mlB.5000~6000mlC.3000~4000mlD.1500~2500mlE.>6000ml【答案】 A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是A.MP方案B.DA方案C.VP方案D.CHOP方案E.MOPP方案【答案】 D3、男,55岁。
突然头痛、呕吐、视物旋转伴行走不稳2小时。
查体:构音障碍,一侧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颤。
A.小脑出血B.壳核出血C.蛛网膜下隙出血D.大脑皮质出血E.脑栓塞【答案】 A4、颈1~4神经根刺激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分离性感觉障碍B.Kenug征阳性C.共济失调D.屈颈试验阳性E.Babinski征阳性【答案】 D5、诊断内脏型肥胖最精确的方法是A.腰臀比B.腰围C.B超D.CT和MRIE.体重指数【答案】 D6、得了血吸虫病,如未进行正规的治疗,晚期可出现A.痴呆B.失明C.肥胖D."大肚子"E.肺结核【答案】 D7、患者,女性,20岁,有咳嗽、咳痰、消瘦、食欲减退、周身酸痛等症状半个月,于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无好转。
1个月后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伴有胸部疼痛、束带感,尿便功能障碍。
查体:体温37.9℃,双上肢正常,胸椎有压痛,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为(++++),剑突下痛温觉减退,双侧巴氏征(+)A.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B.脊髓压迫症C.脊髓出血D.急性脊髓炎E.脊髓转移瘤【答案】 B8、女性,28岁,反复右下腹痛、糊状便3年,无脓血,有时伴低热。
查体:腹平软,右下腹可触及包块。
A.糖皮质激素加量B.改用氨基水杨酸制剂C.手术治疗D.加用免疫抑制剂E.加用抗生素【答案】 D9、患者女,18岁。
半个月前患结膜炎,2天前突然出现上腹部钝痛,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1. 机化性肺炎(O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概念演进、定义和病理特点;
2. COP的认识和命名的变迁; 3. 发病机制和病因学研究; 4. 临床特征; 5. 影像学特征:典型和不典型表现; 6. COP的诊断:CRP诊断模式; 7. 鉴别诊断;
2
机化性肺炎(OP)----病理学范畴
机化性肺炎(OP)是一类以结节炎肉芽组织过度增殖 并填塞肺泡腔、肺泡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 管腔为病理特征的一类疾病。 机化性肺炎是一种与多种病因相关的病理组织学类型。 机化性肺炎(OP)属于病理学概念; 原发OP和继发OP在病理学并无明显差异,病理不能区 分二者;
3
--从病理学概念到CRP范畴
✓2002年IIP国际共识:COP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1个亚型 其相应的临床-放射-病理学(CRP)定义: 没有明确的致病原(如感染)或其 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情况下出现的机化性肺炎 。 ✓COP从病理学名称成为一个CRP综合的临床诊断名称;
✓病理学诊断不再使用COP名称。
4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概念--
临床特征。 COP属于IIP中的一种类型; COP 的发病率位列IIP的第3 位。 2013年ATS/ERS的IIP修订版,重点提供了临床行为特征的临床分类和 处理策略: IIP分为主要的IIP、罕见的IIP和不能分类IIP共3大类。
COP属于主要的IIP的1个亚型,临床特征为急性/亚急性的伴有进展因
13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概念和诊断模式的变迁
1.COP的概念变迁:定义、病因、病理特点 2.发病机制和病因学研究; 3.临床特征; 4.影像学特征:典型和不典型表现; 5.COP的诊断:CRP诊断模式; 6.鉴别诊断;
非特异性间质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非特异性间质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非特异性间质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非特异性间质肺炎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非特异性间质肺炎如何诊断鉴别,非特异性间质肺炎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非特异性间质肺炎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胸部CT检查*一、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对NSIP没有确诊作用,但可以排除一些疾病,如感染、肿瘤、结节病及一些职业肺病。
9例患者BALF的细胞分类为:巨噬细胞3927.9,中性粒细胞25.021.7,淋巴细胞32.329.2。
通常CD4∶CD8比例倒置,平均为0.63,肺泡炎症为主的病人倒置更明显,可达0.3~0.2。
BALF中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预后理想。
中性粒细胞增高时表示NSIP已进入肺纤维化期,预后较差。
BALF检查仅能帮助评估治疗反应和预后。
1、常规胸片以中下肺野及胸膜下为主,双侧肺有较均匀分布的间质浸润阴影,可呈磨玻璃样。
随着病情发展出现线条状及网状或结节状阴影,但很少出现蜂窝肺,偶出现亦为极少量。
晚期肺体积可缩小。
2、HRCT 是诊断NSIP的重要手段,具有特征性。
(1)磨玻璃阴影:为片状模糊浸润性阴影,内可见血管纹理。
主要分布在中下肺野与胸膜下,约80%病人出现此种阴影,但很少为惟一的阴影,多对称。
(2)实变阴影:常表现为小片实变,可对称分布,多见于两中下肺及胸膜下。
(3)网状及线条状阴影并可见细支气管扩张,胸膜可增厚。
(4)蜂窝状改变:发生的机会很少,以往报道的发生率为0~25.8%,即使发生,所占总体病变的比例也很小。
同时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及肺组织结构扭曲。
这些表现皆发生在纤维化期。
从以上的影像学表现说明与IPF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一个有经验的医生结合临床、肺部影像学、肺功能等对IPF的确诊率可达约90%。
不典型的IPF或疑为NSIP时,需组织学证据方能诊断。
3、肺功能 NSIP早期肺功能可能无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诊断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诊断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一种临床病理命名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原因不明,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报道,其CT影像表现多样,诊断较困难。
临床多数肺间质性类疾病较难治愈,但是COP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及时诊断并治疗,大都患者治愈较好,所以了解COP 的CT影像表现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我院2009年9月~2013年8月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为COP的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55岁,其中54例为亚急性或缓慢发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的时间约为2w~24个月,主要呼吸道症状有干咳(50例)、胸闷气短、活动后气急(8例)、咯少量痰(6例);全身症状有发热(26例,中度发热为主)、局部胸痛(18例)、体重减轻(6例)、乏力(8例)等。
12例患者在两侧中下肺部可闻及Velcro音(吸气相爆裂音)。
14例患者肺功能显示为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其余8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为偶然胸片体检时发现及进一步CT检查。
1.2CT扫描方法采用GE16排CT,均常规平扫,56例增强,32例成像建薄。
1.3图像分析经多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共同讨论读片,将COP的CT征象分为肺实变影、磨玻璃影、结节影、各类线带状影等4大类型。
结节影包括小结节(直径≤1cm)和大结节(直径>1cm)两种;各类线带状影主要包括:由Murphy 等提出的各类线带状阴影,表现为起于支气管沿支气管放射状与胸膜相连的各类线带状影,或位于胸膜下与支气管无关的各类线带状影;Ujita等提出的小叶周围型线状影,表现为类似小叶间隔增厚的曲线的线状影,比较厚,呈拱形、弓形、多边形。
按病变在肺野的位置分為胸膜下、支气管血管束旁、胸膜下和支气管血管束旁、随机分布4类。
上肺分布指大部分病变在气管隆突水平以上,下肺分布指大部分病变在气管隆突水平以下。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结节病(Sarcoidosis)。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 肺血管病相关的ILD:Wegener肉芽肿/Chu 一Strauss综合症、
坏死性结节样肉芽肿病(NSG)、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PLCH)等。 淋巴细胞增植性疾病相关的ILD:淋巴瘤样肉芽肿等。 肺泡填充性疾病:肺泡蛋白沉积症(PAP)、肺泡微石症、肺含铁
缺乏肺活检资料的UIP/IPF诊断依据
NSIP
NSIP在1994年由Katzen·stein和Fiorelli提出,指不 符合任一特定病理类型的IIP,预后较好,对皮质激素 等治疗反应佳。
NSIP大多为炎症型,也可表现为纤维化型或混合型, 病变均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NSIP有相当多表现为 CD8+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
AIP
早在50多年前,Hamman和Rich描述了4例 死于原因不明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例,他 们的病程在4—24周。这种急性起病,病情凶 险的特征与常见的呈慢性进展病程的UIP有着 明显的差异。
Hamman—Rich病在现在的分类中被称为 AIP
AIP临床表现
❖ 平均发病年龄50岁,与吸烟无关,往往先有 病毒性上感史
ATS/ERS最新的临床-影像-病理(CRP)分类
病史、体格检查、胸部 X 线检查和肺功能测定
不是 IIP 如:可能与胶元血管疾病 、环境、应用药物有关
可能是IIP HRC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儿 童 医 院
首 次 病 程 姓名:王钰璐 病案号 421969 姓名 王钰璐 性别 女 年龄 4月18天 入院日期2006-10-08 记录时间 2006-9-16 15:23:55 一、病例特点 1.起病情况: 4个月17天小婴儿,起病隐匿,病史2个月。 2.主要症状: 主因间断发热、吐沫、咳嗽入院。为中高度发热,刺激性干咳为主,伴腹泻、纳奶差,体重不增。无喘息及呼吸困难,无青紫,无盗汗,无惊厥及呕吐。先后于外院应用β-内酰胺类、泰能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 3.查 体: 体温37.8℃,呼吸48次/分,脉搏152次/分。中度营养不良貌,神志清,精神弱,反应佳,哭声洪亮。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及黄染,左上臂可见卡疤。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前囟1.5×1.5cm 平坦,张力不高,眼睑不肿,巩膜不黄,结膜苍白,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色淡,口腔黏膜光滑,咽充血,颈软,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三凹征,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粗糙,无干湿罗音,背部脊柱旁闻及管音;心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平软,肝大肋下5cm,质软,边锐无触痛,脾未及,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压痛,肛门外生殖器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4.既往史家族史 两个月内体质健康,无黄疸病史,配方乳人工喂养,出生2个月体重由2.4kg增至5kg。家族中无肝炎、结核病史。 5.辅助检查: 17/9-4/10血常规:WBC 17.4~31.0×109/L,N 39.9~49.4%,L 39.4~56%,HB82~108g/L,RBC 3.3~3.8×1012/L, PLT 480~752×109/L。 21/9 血沉15mm/h;CRP 6.78mg/L; 24/9肝胆脾B超扫查未见异常。 26/9螺旋CT:双上肺以尖后为主及双中下肺野广泛弥漫性分布密度增高影,其内见多发小结节样密度更高影,病灶边缘多数欠清晰,融合成片影,呈毛玻璃样改变,气管支气管通畅,纵隔内无肿大淋巴结影,CT扫描野内骨质未见异常。 4/10螺旋CT:双肺自上而下以胸腔后2/3肺组织内由密集如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影,内有多数以粗结节为主的密度更高影,肺纹理增多模糊,小叶肺气肿征象不明显,内有近端支气管充气征,与前片比较病灶无吸收。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患儿为学龄儿,咳嗽,呼吸急促80余天,多次肺部CT提示两肺广泛间、实质浸润影,入院后各种炎性指标正常,支原体抗体正常,外院影像学表现为时轻时重,抗感染:如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及阿奇霉素、红霉素等效果不好,结合我院肺部增强CT表现,可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该病为一种小气道腔内肉芽组织阻塞造成的疾病,有时可完全阻塞小气道,肉芽组织可延伸到肺泡管和肺泡。其特点包括:结缔组织增殖形成腔内息肉;纤维渗出;肺泡内巨噬细胞累积;肺泡壁炎症;但肺组织结构仍完整,病程进展缓慢。病初有类流感样症状,随病姓名 王钰璐 病案号:421969 - 2 - 情进展,气急症状加重伴明显紫绀。查体发现两下肺有Velcho罗音,叩诊无实音。X-线胸片为游走性、斑片状肺泡浸润影(81%),呈毛玻璃样,边缘不清,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诊断仍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原因如下: 1、真菌感染 一般有易感因素,如免疫功能缺陷、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可见于从呼吸道吸入真菌孢子的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两肺可表现为广泛浸润,肺部CT可见片絮状阴影,一般抗感染效果不好,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肺部体征轻而影像学表现重,虽然痰涂片未找到孢子和菌丝,深部真菌抗原阴性,但仍不能除外,有待痰培养及支气管灌洗液培养协诊。(一)肺部感染: 1、支原体感染: 患儿有咳嗽,呼吸急促,院外支原体抗体为1:80,之后复查为1:160,当地亦诊断为支原体肺炎,故应首先考虑,但患儿无发热,血象明显升高,外院多次使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抗感染效果不好,且在支原体感染影像学中两肺广泛的间实质病变较少见,以及本院的支原体抗体正常,故不太支持支原体感染。 2、细菌感染 患儿院外多次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增高,且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病情进展快,痰涂片找到革兰氏阳性杆菌及阳性球菌,故应考虑,但患儿无发热,且细菌感染在该年龄段儿童一般表现为肺段或肺叶实质浸润,以大叶性肺炎较多,有待痰培养协诊。 3、真菌感染 一般有易感因素,如免疫功能缺陷、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可见于从呼吸道吸入真菌孢子的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两肺可表现为广泛浸润,肺部CT可见片絮状阴影,一般抗感染效果不好,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肺部体征轻而影像学表现重,虽然痰涂片未找到孢子和菌丝,深部真菌抗原阴性,但仍不能除外,有待痰培养及支气管灌洗液培养协诊。 4、卡氏肺囊虫: 一般多见于有免疫功能低下、缺陷或恶性肿瘤的儿童,如HIV感染,淋巴瘤或白血病,可出现类似的影像学表现,但患儿艾滋病毒抗体:阴性,免疫功能略低,故不支持。 5、病毒感染: 如EB病毒或巨细胞病毒感染,影像学可表现两肺弥漫性间质表现,但一般患儿有异型淋巴细胞,肝脾肿大,且五病毒阴性,故不支持。 6、结核感染: 患儿有慢性病程及慢性呼吸道症状,一般抗感染效果不好,但患儿卡疤阳性,无结核接触史,患儿目前X线及CT表现与各型肺结核的X线及CT表现不符,考虑可能性不大,进一步行增强CT检查,了解有无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增宽及钙化。 (二)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肺部改变: 如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韦格纳肉芽肿,可表现为两肺弥漫间质受累表现,晚期可出现蜂窝肺或肺的纤维化,但患儿无原发病的表现,如发热、口腔溃疡、日光性皮炎,蝶形红斑,浆膜损害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故不支持,可行抗自身抗体检查以排除SLE,患儿无副鼻窦炎的表现,无肾脏表现,如肾出血、蛋白尿及血尿,ANCA系列正常,故可排除韦格纳肉芽肿。 (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 本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小气道或细支气管的闭塞或狭窄,多见于感染后,如麻疹、腺病毒、支原体感染等出现的持续呼吸道症状,抗感染及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效果不好,肺功能一般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CT有马赛克灌注征及支气管扩张,该患儿多次肺部CT表现不符合典型的BO,主要表现为广泛的间实质浸润影,无典型的马赛克灌注征及支气管扩张,故不支持。 (四)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本病又称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弥漫性进行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因姓名 王钰璐 病案号:421969 - 3 - 不明,起病隐匿,进行性呼吸困难,肺底部可闻Velcho罗音,有明显的杵状指(趾)。肺功能检查提示限制性通气障碍伴肺容量减少,肺顺应性减退,肺弥散功能降低。X-线胸片显示广泛的颗粒或网点状阴影或小结节影,后期示中下肺野弥漫网点状阴影,随纤维化加重,出现粗索条状阴影,晚期可有蜂窝状肺。但患儿影像学除肺间质表现外还有肺实质改变,且病史不长,故依据不足,必要时行肺活检。 (五)过敏性肺泡炎: 病人常有接触过敏原的病史,起病急,急性期肺内有游走性阴影,慢性期有蜂窝肺表现。对激素的反应良好。从影像学改变,考虑本病不能排除,可行过敏原筛查
1、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 本病为一种小气道腔内肉芽组织阻塞造成的疾病,有时可完全阻塞小气道,肉芽组织可延伸到肺泡管和肺泡。其特点包括:结缔组织增殖形成腔内息肉;纤维渗出;肺泡内巨噬细胞累积;肺泡壁炎症;但肺组织结构仍完整,病程进展缓慢。病初有类流感样症状,随病情进展,气急症状加重伴明显紫绀。查体发现两下肺有Velcho罗音,叩诊无实音。X-线胸片为游走性、斑片状肺泡浸润影(81%),呈毛玻璃样,边缘不清,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诊断仍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本患儿4个月17天小婴儿,隐匿起病,表现为间断发热,刺激性干咳,吐沫,双肺呼吸音粗,β内酰胺类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理想,肺CT示:可见网点状影,两肺可见多发弥漫性高密度影,可见实变肺组织与胸壁可见较多细线状影及三角形幕状胸膜影,支气管腔稍著明,故目前考虑本病可能性大。 鉴别诊断: 1)过敏性肺泡炎: 是由于多种吸入性抗原所致的疾病,如吸入气体、农作物或尘埃等,起病急,病理形态为两肺广泛性对称性的细小结节影,呈毛玻璃样改变。急性期肺内有游走性阴影,慢性期有蜂窝肺表现。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及过敏原激发实验可明确诊断。对激素的反应良好。本患儿慢性病程, 2)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一般以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也可能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或严重皮肤粘膜过敏性疾病、胶原病、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有关。表现为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可闻及喘鸣音,肺部CT直接征象为细支气管管壁增厚,间接征象为呼气相空气滞留征,细支气管扩张及马赛克样灌注。应注意本病,但患儿胸部CT未提示有细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及马赛克样灌注,不支持。 2、真菌性肺炎: 一般有易感因素,如免疫功能缺陷、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可见于从呼吸道吸入真菌孢子的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两肺可表现为广泛浸润,肺部CT可见片絮状阴影,一般抗感染效果不好,患儿在外院频繁多次使用多种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我院两次痰真菌培养及一次痰细菌培养均提示有念珠菌生长,虽然患儿血常规正常,患儿无发热,仍需考虑真菌性肺炎。 3、结核感染: 患儿PPD(5IU)为(+),且有色素沉着,外院多次使用免疫抑制剂,虽然患儿肺部CT未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及纵隔增宽,仍需考虑结核感染。 三、诊疗计划 1 抗感染:因考虑有细菌感染,故予二代头孢头孢孟多0.2g日二次静点抗感染。 2 能量合剂营养支持。 3. 尽快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5 向家长交待病情:患儿年龄小,病史长,病情重,目前考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