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语中“脚—нога”的文化语义对比分析
俄汉语言翻译与对比

俄汉语言翻译与对比第二章俄汉语法对比与翻译1.从语言形态学观点来看,俄语主要为综合语,其语法意义主要依靠词形本身的变化予以表达。
如俄语静词有六个格的形式,每一种格的形式通常都有其特定的词尾表现形式,俄语动词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表达形式,并有单复数之分。
它们一般皆有固定的词尾表达方式。
俄语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简单式,也可借助特定的词尾予以表示。
汉语是较为典型的分析性语言,其语法意义主要依靠词序,语序和虚词表示。
2.俄语是采用综合性语言表达手段为主,兼用分析性表现形式的语言。
汉语则相反,主要借助词序语序和虚词表示各种语法意义和意味色彩。
3.俄语名词的数范畴属于强制性语言表达手段,或用单数,或用复数。
汉语名词的数范畴,则为非强制性语言表达手段。
4.词类划分原则:语义原则(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принцип)形态原则(морфологическийпринцип)句法原则(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ийпринцип)。
语义原则指根据词的概括意义予以分类,形态原则指根据词的形态特点,包括词形变化特点进行归类;句法原则指依据词语遣词造句的组配特点,以及在句子中的句法功能加以归类。
5.名词表示广义事物的名称。
俄汉名词的概念是一致的,但俄语有性数格以及动物性和非动物性语法范畴,并且特别重视名词的分类研究。
汉语名词分为:广义事物名词(公务员,道德)时地名词(秋天,周一)方位名词(上,下)。
汉语名词一般不能被副词修饰,但俄语表示程度意义的副词有时可直接说明名词。
汉语名词修饰另一名词时,可不加“的”,俄语两个名词之间有修饰关系时,需要加连字符。
俄语名词之间为同列关系,则加破折号。
6.俄语名词有阳性,阴性,中性。
汉语名词没有性之分。
俄语名词表示身份,职业时,习惯用相应的阳性名词代替阴性名词,特别是正式场合。
如果用阴性名词则含有轻蔑色彩。
7.俄语名词复数形式一般通过词尾变化表示,汉语名词一般在名词前面加表示复数意义的词语或者在表人名词后加“们”,或是采用叠词表达。
汉俄语中性词的语义偏移特点比较研究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HEILONGJIANGEDUCATION(Theory& Practice)
No.12,2023 SerialNo.1446
●教育改革
汉俄语中性词的语义偏移特点比较研究
白禹
(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成都611730)
摘 要:在高校外语教学实践和日常言语交际行为过程中,师生经常会使用到中性词。 当中性词受到特定语境或句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G640
:A
:1002-4107(2023)12-0074-03
(语移中同用化内者原的主的笑式彩使研吸语ншпок)现外收义则主要,用,。频或究转中,容рва搭这人а由и(л象学了向的中),目要研中率语理变,“一)н配“Н但种们中中ц”。者句性前研究效境论性[情、7ви.[使3坏-在语通性]ы8引的例、п从Д]子词,究中应影。词。绪Мс用的.词义国常色П如不о名言构本但修性”响阿而语.”к违”о组变内会①彩,可同оИ感词л成身国辞词时来鲁词义е背Aл化.语忽角转以п情и的[不内喻在.,解图9у偏Фр了к-а即义C略度л1变与色еа1но积具缺外ы和受释诺]移м.ч。“语мы为进学贬П为бе彩и极)例и有少学修语中娃с是к义好ят中行т领义н”偏а“积((а评в)如修感者辞境性[з搭4”ш“了о性]域а词的、М移微跨极价,饰对格及情词“к“可语配к坏研(词词普.и。а语笑,词于句坏的语色以标нч规И频究肯”(发语在组遍“е)言搭.的与с子的义用彩则尺A和效定生与义俄т富语使г的в配.”中格偏法,р。两阐в)应了о偏C语形这义用明уы(普色何。с.性式但移,述极[语с中移5т容一普)偏质邹]о、旭н遍彩在,词的以现在规的к义也零现а例修词量塔移韶о“红я词现或语及影象受律е偏存象度如奖饰什”华у在г波(或组象消的义 违响л。到р在移,[偏)1“ы金语所а]у研Н。里”极中н研就背后邹特ксб大。)离.[发,т“提ои2(例究к]Д安н,,等究会 感 语韶定нз量а(к理.否对泄ак情出如中яAа娜ко国重发 义华 情句悲(语чо论情定此е绪的р,指ен假悲外点生 搭色等子“在伤у义搭с)[цт绪,”出6т]ю的偏不变 国 彩 学 配人伤的格 色 配 等汉说语ово”,в- 移中极配对意眼句极身вхроыор。型的性偏”于体в义сх;оьо((((((о例二е词例汉会感俄目在移汉例ш俄状к,р,3一二142и((о加а))))表如语俄对情语前例语语、况й3шя))((这ВЖ你23汉()示)强积消:种义)中色语中,中中ои好高“е女是中1国感“тй语俄л)极极类“偏性彩中性感性)的а(э健孩个中内叹是义ют语等偏偏料型移词。的词词)好情о壮长练,“关句发偏в/具词移移子。特语)и具吸语а色的得武鼻于д式不、м生移汇”体点义体收е义в彩 身真的指я子汉中是ыз。了!“的造时д名事表偏г体(可料。о”语о例积в+好比成р,词指移示物д这о(”N爱子о中и“中н极т。料较影в语的程”д“4真ы名,。为ь)性好е性偏й鼻子研响яя义研度有祝是(词(.语(词看词移子”究,有究提个福想祝/语。有例气语的的,是。积较高没好短您句法实利如义词义鼻语鼻极少的有主身句子、际的:偏,偏子义子主表偏,意语体中中)+是移”移,就、N达意,且移“!健义隐眼бз指”的类до会))指、鲜眼等康因含о是л消研к型向рь产向。有”特素р了о眼ш极究指ев对积)生性п对定о时“说ь。偏较йке(比极积或汉格漂,о话(移多健е一极强俄如式亮者大з、,康д)偏语两搭但调的积端的о、、-
略论汉俄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现状及角度

略论汉俄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现状及角度[内容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汉俄语言对比研究的现状、意义以及角度。
标签:汉俄语言对比研究意义现状角度对比语言学是上个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独立的语言学学科,而国内主要是从70年代后期随着吕叔湘等先生的相关论文的发表,才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经过三十年的耕耘,对比语言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总的看来“对比语法成果相对薄弱”。
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国内俄汉语言对比的状况相对于英汉、韩汉来说,的确不够活跃,不仅研究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而且研究深度和广度也亟待加强。
这种情况对汉俄对比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说它是机遇是因为还有这么肥沃的一片科研沃土供我们开垦,说它是挑战是因为这项研究可供借鉴参考的前人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少,这是一项具有尝试性和探索性的工作,难度比较大。
但是,这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限于篇幅,关于研究现状只能就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和层面作一简略的概述,不能展开述评。
希望通过我们的大致梳理,能够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角度有所借鉴。
一、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当代语言学不管是生成语法学派,还是认知语言学派,以及现代语言类型学派,它们的研究目标就是要发掘语言的共性规律。
这就需要明晰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语言共性和个性的发掘是建立在语言的对比基础之上的,而这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具体语言的对比研究。
要搞清汉语和俄语的异同点,就要进行对比。
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点和特殊之点。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语法是我国老一辈语言学家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现代语言学界的共识。
赵元任先生很重视语言的对比研究,他被聘去美国任教之后,论著多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中之一便是越来越深入地阐明中国语言的特点,比较中西语言的异同。
吕叔湘先生对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更是重视,不仅提倡和外语对比,而且主张共时和历时的比较,普通话和方言的比较。
俄汉语法比较

成绩俄语和汉语语法差异课程名称授课教师院系年级专业姓名学号时间前言看起来中国和俄罗斯像两个世界,环境,风俗,艺术,语言,生活习惯,哲学都不一样。
但是如果仔细研究这些方面的问题就可以看出来很多相同的观点。
说到语言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的人才认为差别太大,俄语什么方面一点也不像汉语。
俄语用的是字母,汉语用方块字,俄语每个词有几个因素,汉语最多具有三个因素,也不要说到汉语里面的声调。
而且这个意见不能算完全正确。
下面我想分析俄罗斯和中国语言语法差异,提供一些例子来相比造句法和声调。
俄语和汉语两个非常丰富的,有发展能力的语言。
像汉语俄语每个词具有大量的同义词,但是每个同义词带来自己的意义色彩。
这个特点让人更精确地说出自己的思想或更精彩的描述感情,但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让学习者感到很困难,因为在初级或中级阶段中学生还没有能力完全理解同义词的差异。
比如说“意义”和“意思”的差别不大,但是在用法上有差别。
虽然俄语里面的“СУТЬ”和“СМЫСЛ”实际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是在不一样搭配环境会带来不同的意思色彩。
刚才用的“虽然……,但是……”在俄语中也拥有,意思和语法完全相同,这就是“ХОТЯ……,ОДНАКО……”,一般在口语中变成“ХОТЬ……, НО(И)……”。
这样的例子特别多,所以可以说我们两个国家的语言也有很多相同的观点。
这方面的研究会在教学和教材编写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汉语里面的声调非常重要,他影响到词的意义,变声调才会变句话的意思,比如“死”(sǐ)和“四”(Sì)听起来很像,所以在中国“四”这个数字很少用的,高楼一般没有第四层,饭店里没有四号桌子等。
“风速”和“风速”,“影响”和“映像”例子无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很多困难。
在俄语也存在这个问题,比如“ЗаМОК”(堡垒)和“ЗАМоК”(锁)或“аТЛАС”(地图集)和“АТЛаС”(缎子)。
另外俄语语法的难点就在每个词变化性,每个词具有很多变化方法,名词会变成副词或形容词,变化时声调也必须改,所以学俄语并不简单的事情!如果分析语气的问题可以遇到更多困难。
汉语和俄语的差异对比

• • • • • •
2、形容词 (1)汉语:可以做定语、谓语和状语 例:漂亮的姑娘(“漂亮的”做定语) 这桥很长(“长”做谓语) 快跑(“快”做状语) (2)形容词:可以做定语、不可以做状语 (做状语的必须是副词) • 例:красивая девушка • 表示“快跑”быстро бежит或者быстрый бег
汉俄语的词类在句法中的差异对比
• 汉语和俄语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二者之 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这表现在: • 1、名词 • (1)汉语:名词可以做主语、定语,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做谓 语。 例:老师给我们买了很多礼物。(“老师”做主语) 木头房子(“木头”做定语) 今天星期一(“星期一”做谓语) (2)俄语:名词不能在名词前做一致定语,例:дерево дом, 只能用表示 事物的形义不对称形容词来修饰另外一个事物,例: деревенный дом。可以做主语,例:сегодня суббота.主谓语之间 需要加破折号,这种现象称为“零谓语句”,例:Пушкинрусский поэт。可以做谓语,例Я студентка。
是印欧语系的一支有着极其丰富的形态变化其大部分语法范畴比如名词形容词代词的性数格动词的时体态人称等等和句法关系比如词与词之间词组与词组之间的关系都是靠词尾的变化来表示的
汉语和俄语的差异对比
——汉语和俄语词类在句法中 的作用差异对比
引入:汉俄语的语言类型差异
• 汉语:是汉藏语系的一支,词素和词素、词和词 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靠字序、词序、虚词来表达。 汉语的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的类型基本上是一致 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较为严格的对应性。 • 俄语:是印欧语系的一支,有着极其丰富的形态变 化,其大部分语法范畴(比如名词、形容词、代 词的性、数、格,动词的时、体、态、人称等等) 和句法关系(比如词与词之间、词组与词组之间 的关系)都是靠词尾的变化来表示的。
浅谈汉俄前、后缀构词对比获奖科研报告

浅谈汉俄前、后缀构词对比获奖科研报告摘要:对比研究是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比较热衷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汉语和俄语不是亲属语言,前者属于汉藏语系的汉族语,后者属于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对两种语言的前后缀构词方法进行对照比较,通过这种对比研究寻找两种语言构词体系的异同,以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汉俄语言前缀后缀对比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1941年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B.Wolf)首次提出“对比语言学”这个术语。
此后,对比语言学在欧美各国得到蓬勃发展,在我国方兴未艾,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热门方向。
吕叔湘先生说:“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之后才能显示出来。
语言也是这样,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现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
”由于现代汉语语言学特别是语法学是在印欧语强力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汉外对比,应首先是汉语和印欧语的对比。
目前,国内研究汉语特点的论著,大都是以汉英/英汉对比的材料为依据。
然而,英语总的来说在很多方面与汉语接近,基本上属于分析语,这使英汉对比给汉语的启示和价值受到很大的限制。
俄语与英语虽同属于印欧语,却大为不同,俄语的形态变化丰富。
因此,将缺失严格意义形态变化的汉语与俄语对比,一方面,可以丰富一般语言学,验证甚至校正一般语言学理论、概念,并促进语言学及其所属各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语言对比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和对外语言教学的质量,概言之,有助于“第二语言”的教授与学习。
一、构词法研究的对象及汉俄构词要素对比1.构词法研究的对象构词法在语言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词汇学方面的问题,还涉及语法学的某些的问题。
现代汉语多把构词法列入词汇学,以研究构词的方法和规律。
汉语构词方法一般分为六种:变读、重叠、加前缀、加后缀、合词和简称。
前缀及后缀构词只是汉语构词手段的两种方式,但不是主要构词手段。
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及相关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汉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短小却含义深刻,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汉语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化。
汉语成语浓缩了很多文化典故和生活中的哲理,可以丰富学习者关于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因此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成语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俄中的文化差异以及汉、俄两种语言结构的内在差异性给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以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的具体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讨论了形成这些偏误的原因,并指出了消除偏误的具体教学策略。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针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的教学提供帮助。
全文共分6章:第一章,引言部分。
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并简要分析了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的现状。
第二章,关于汉俄成语的对比分析研究。
本章从中、俄两国的地理位置、文化、语言等角度对比分析了汉俄两种语言中成语的主要差异。
第三章,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
本章以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的情况为例分析俄罗斯留学生在汉语成语学习中的偏误类型以及形成这些偏误的具体原因。
第四章,针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章以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为参考,重点讨论了针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五章,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教学策略。
本章根据目前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中的偏误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学态度、教材编写及具体教学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第六章,结论。
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偏误分析;教学策略AbstractIdio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guage. It is short, but it is meaningful. Idioms concentrated a lot of cultural allusions and philosophy in life, can enrich the learners knowledge about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foreign students to learn the idioms of the country un which they are located.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he situation of learning Chinese idioms, analysis of the types of mistakes in the studying process for Russian students,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se mistakes, and points out the spec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to eliminate mistakes. I hope this paper can help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dioms for Rus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In the first chapter we will give a introduction of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and the importance of idiom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flaws and the methods of this study.In the second chapter on the Chinese and Russian idiom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tudy. In this chapter,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 idioms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culture and language.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types of mistakes in Chinese idioms for Russian students will be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the specific reasons for these mistakes also will be analyzed.In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dioms for Russian students.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Chinese idioms teaching for Russian students.In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Russian students Chinese idioms .This chapter forwar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textbook preparation and specific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Russian idioms.Chapter six, conclusion.Key words: Chinese idioms; problem analysis; questioning and strateg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引言1.1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7)1.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学习研究现状 (8)1.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9)第二章关于汉俄成语的对比分析研究2.1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形态 (10)2.2不同人文环境中的成语类型 (12)2.3语言不同成语的构成方式不同 (14)第三章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及原因分析3.1成语误用 (16)3.2成语缺位 (23)3.3偏误的主要原因分析 (23)第四章针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4.1成语教学定位不准确 (25)4.2大纲对成语掌握要求偏低 (26)4.3教材编写方面的不足 (28)4.4教学方面的不足 (30)第五章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教学策略5.1强调成语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31)5.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成语教学策略 (31)5.3教材编写方面 (36)总结 (40)参考文献 (41)致谢 (42)第一章引言1.1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汉俄语言中的成语及俄国留学生汉语成语的教学问题。
俄汉植物词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分析

俄汉植物词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分析文化伴随意义就是研究特定文化背景下词语背后赋予的含义。
在翻译过程中直译有时是行不通的,往往需要对文化背景进行参考,进而充分理解原文。
词汇的形象性是具有生命力的,且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动植物词汇颇具代表性,可以作为文化伴随意义研究的对象,也可以说是文化翻译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1 文化伴随意义与翻译的关系文化伴随意义与翻译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翻译的灵魂不只是让读者读懂原文,最重要的是让读者体会原文的文化伴随意义,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風土人情。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文章的目的,体悟人生哲理。
文化伴随意义为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而文化伴随意义的解读也需要翻译的力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伴随意义是不同的,那么怎样更好地接收外来文化的滋养,在文学作品中充分得到补给呢?就只有通过翻译,读者才能在书本中体会不一样的文化氛围,从而进一步了解原文背景下的文化伴随意义。
文化伴随意义与翻译研究对象不同,研究目的不同。
文化伴随意义的研究对象是词汇,研究目的是探寻词汇背后的深层含义。
词汇本身的意义色彩,都可以映照出一个民族的历史、生活和文化。
因此,探寻词汇的象征意义,即可侧面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阅读译文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原文所表达的主旨。
翻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间的转换,研究目的是成为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
借助翻译,可以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等。
翻译为文化伴随意义的传播提供了出口,打开了交流的大门。
2 俄汉动植物文化伴随意义对比2.1 俄汉动物词汇文化伴随意义对比2.1.1熊(медведь)熊是俄罗斯民族非常喜爱的一种动物,可比拟做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1],俄罗斯人对熊有非常特殊的感情。
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熊多为正面形象,从俄罗斯人的姓氏,俄语的谚语俗语、民间故事、文学著作,甚至于整个国家民族的象征,熊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在取名上,如Михаил、мишка等在俄罗斯被广泛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俄语中“脚—нога”的文化语义对比分析作者:许涛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3期摘要: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起源于人体对世界的体验,这种体验会反映到表身体部位的人体词的意义中,这些意义往往带有厚重的隐喻性和转喻性。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对汉俄语中与人体词“脚-нога”相关的隐喻和转喻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语言中“脚-нога”所衍生的隐喻与转喻意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脚-нога 语义对比隐喻转喻中图分类号:H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054-02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身体与人的关系最近,人类往往从认识自身开始认识世界。
由此,以人的身体体验为主体内容研究人类的心智和认知形成了当前认知语言学的一大热点。
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类所采取的基本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便是隐喻和转喻。
隐喻和转喻除了是基本的语言修辞手段以外,更主要的是它们可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语言的魅力。
“脚-нога”作为人体的部位词语之一,在各种语言中有关“脚-нога”的隐喻和转喻比比皆是。
本文拟从认知视角对汉俄语中有关“脚-нога”概念的文化语义进行比较分析。
一、“нога”的语义分析(一)“нога”的基本意义俄语中的“нога”最基本的意义是指(人或某些动物的)腿,脚,如левая нога(左脚)、боль в ноге(脚痛)、опустить ноги(把腿放下)。
以上示例中的нога有两个意义:1)指臀部以下部分直至脚掌为止,即“腿部”;2)指踝骨以下部分,即“脚”。
(孙致祥,2003:997-998)“Нога”的所有隐喻和转喻意义都是由基本意义引申出来。
首先,由于“脚”位于人身体的最低处,我们把“脚”的概念扩展到许多动物、植物和无生命的事物上,指这些事物的最低处,正如字典中“нога”的第二个含义指(家具、建筑物、机器等的)腿、支柱、支脚,如передняя нога шасси(前起落架)、ноги стола(桌子腿)。
其次,由于脚同时也处于身体的一端,因此我们可以用“脚”指许多物体的一端。
如“нога кровати”(床脚)。
(二)方位隐喻在人体部位中“脚”的地位十分重要,它起着支撑全身的作用。
失去了脚,即使可以延续生命,但也会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在俄语中由“нога”产生的方位隐喻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脚的位置比较低,由此,用“人向脚部扑过去的动作”表示“人的态度”。
如кланяться в ноги кому(深鞠躬;〈转〉央求)。
(2)用“脚的慌乱步态”暗示“人的惊慌或着急的心理状态”,如“поднять на ноги кого-л.”(使惊慌、行动起来)。
(3)用“脚的一种状态”代指“身体的整个状态”,如спать без задних ног(睡得很死)、на ногах(站着;奔忙)。
(4)用“脚的行动”表示“身体的运动”,如“Одна нога здесь,другая там.”(快去一趟)。
(5)俄罗斯人眼中“右边”这一方位的地位要高于“左边”这一方位。
这一传统观念也体现在俄语中。
俄罗斯人认为早晨起床后先用哪一只脚着地就会意味着一整天会有怎样的运气,也就意味着什么样的心情。
如встать с левой ноги和встать не с той ноги表示情绪不佳。
汉语中则没有类似的说法。
(三)本体性隐喻本体性隐喻是用关于物体的概念或概念结构来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经验。
(张书慧,2010:209)它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无处不在。
比如我们可以把人的心灵当作一个实体,说“他的心灵很脆弱”。
俄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
具体体现为:(1)通过对“脚”的某些描写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或地位上的象征,如:надружескую ногу с кем(与……关系密切)。
(2)通过“脚”的具体形象去暗指人内心的心理状态或人的性格、品质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如:стать на ноги(开始自立)、на тонкой ноге(彬彬有礼)。
(3)由于“脚”具有“支撑身体”的重要作用,让人联想到大树的根,由此引出“脚”代表一种“根基”,有无这个“根基”决定着人是否“踏实”,再进一步引申为“物质的力量”,如果这个“物质力量够丰富”,那么就暗指人的“生活很富裕”,如:почувствовать почву под ногами(感到踏实)。
与汉语相似的是,俄语中经常也会把“手”与“脚”放在一起使用,更形象地表现抽象的概念。
同样,“跟着……的脚步走”,这个“脚步”象征着一种方向、目标或是标杆,由此可以引申到抽象事物的发展进程上来。
如“с ног на голову перевернуть что-н.”(〈转〉本末倒置)、“идти в ногу со временем”(与时代并进)。
(张建华,2006:543)二、“脚”的语义分析(一)“脚”的基本意义现代汉语中表示“脚”这一概念的词有“脚”和“足”两个。
在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
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汉语中“脚”的基本意义:“人和某些动物腿的最下端接触地面的部分,用以行走”(李行建,2011:663),如,脚面,光着脚走路等。
(二)隐喻所指和俄语相似的是,汉语中也存在着大量与人体词语相关的方位隐喻,将人体部位的位置投射到其他非生命事物各部分在事物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赵学德,2014:110)“脚”凸显的空间意义是“处于人体的最下端位置”,映射为物体的“最下部、底部”,从而产生了“底”是“脚”的隐喻概念。
如:山脚,裤脚等。
另外,对于人和动物来说,脚都是位于人体的一端,因此,我们可以用“脚”来指物体的末端。
如:脚注,帆脚等。
这一意义后来演变成可以表示方位的后缀,比如:前脚,前后脚等。
脚起着支撑全身的重要作用,所以脚在指最低处的同时还包含着该部分的稳固、稳定整体的作用,从而也引申出打基础的含义,如:打墙角(比喻事先做好基础工作),挖墙脚等。
由于脚站的位置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脚”的概念又可投射到具体的方位域,可以指某个具体的地方。
如:阵脚,落脚。
脚的根基作用让人联想到物质上的力量,由此用以指称经济实力,物质资源等。
如:大脚力的意思是大势力。
根脚指家世、成分、出身、资历等。
(三)转喻所指与俄语相比,汉语中有关“脚”的概念投射到更多的是抽象域,更多的是通过转喻来表示更多的事物。
为了使话语更加生动,汉语中常用人体的生理特征进行自身的比较。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手”和“脚”的连用,由于人的各种行动和动作主要是靠这两个部位发出,所以它们的水平代表了一个人整体的做事能力,从而体现了其性格特征。
(赵学德,2014:109)此类表达非常丰富,如:大手大脚,指手画脚。
除此还有其他类似的表达,如脚踏实地,露马脚等。
人类情感必然会在人体器官部位上得到生理反应和表现。
因此可以通过脚的动作行为和生理反应看出人内在的情感世界。
如:“手舞足蹈”表示高兴,“捶胸顿足”表示沮丧、愤怒、悲伤,“搓手顿脚”表示不安或不耐烦的心理等。
脚是身体的支撑点,是一种身体内部力量的体现,由此“脚”可以投射到“体力”这一概念域中。
如汉语中的“脚”旧时可表示“跟体力有关的”,如:脚夫,挑脚等。
脚位于人体底部,这种位置上的“低”会给人带来“低下”的感觉,由此“脚”一词又包含了“质量、品质差的”含义。
如:蹩脚,落脚货等。
中国古代落后的农业文明产生了特有的小脚文化,古代女性以小脚为美。
如今小脚现象不复存在,但有关小脚的词语却有了新的意义变化。
如小脚女人现用来比喻胆小、保守、不敢放手做事的人。
裹脚布现用来暗指文字或语言冗杂繁长,让人无法忍受。
汉语中还有一些关于“脚”的特殊用法,如用“脚”表示某种职业。
赤脚医生指中国农村中经过短期训练不脱离农业生产的,能治疗小伤小病并做一些公共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
此外,类似的表达还有“国脚”“脚下人”等。
此外,关于神话传说中所使用的“脚”的形象。
如“赤脚大仙”指的是道教传说中的仙人。
三、结语综上所述,汉俄两种语言中“脚”这一概念对于构造和理解许多观念都显得非常重要,并且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
“脚”的功能特征在汉俄肢体词语的词义取象中都占有绝对优势,这充分说明了人类认知的相通性。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各方面的差异,如地域、自然环境、文化传统、日常生活经验等诸因素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其身体体验,影响其民族认知的个性,进而其语言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从而产生了民族特征。
民族间对经验的总结和对客观世界的看法的不同,导致了不同民族语言中的隐喻和转喻往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由此得出,汉俄两种语言中“脚”的相关隐喻和转喻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因此,通过隐喻和转喻的不同表达方式发现跨语言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述内容应该使我们认识到,人身体的部位在人类概念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不同民族身体部位词的对比研究,会有助于促进民族间共同认知感的形成,增强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尤其是对其中差异部分的研究,有利于避免文化冲突与误解,从而对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1]李行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缩印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63.[2]孙致祥.俄汉搭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97-998.[3]张建华等.现代俄汉双解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543-544.[4]张书慧,隐喻分类及其意义理据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2).[5]赵学德.认知视角下人体词的语义转移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