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原因及补救措施
农药药害及补救措施

农药药害及补救措施引言: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药的广泛应用成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特别是农药药害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讨论农药药害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应的补救措施。
一、农药药害问题的原因1.过量使用农药:为了快速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倾向于过量使用农药,导致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过高,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2.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许多农民为了节省成本,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导致农作物中对该农药产生耐药性,对其他农药则失去了杀菌效果。
3.不合理施药技术:农民缺乏农药使用知识和技巧,经常使用错误的农药剂量、喷药方式和时间,造成药物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农药药害问题的影响1.生态环境破坏:农药使用过量和不合理,会导致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农药残留增多,破坏生态平衡,危害生物多样性。
2.食品安全问题: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如引发慢性病、损害脏器功能和妨碍儿童正常发育。
3.生物种群减少:农药对农田周边的昆虫、鸟类和蜜蜂等有益生物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导致生物种群减少。
三、农药药害问题应对措施1.提高农民培训水平:加强农民农药使用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过量使用和错误施药。
2.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鼓励农民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自然力量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3.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农药销售和使用行为,建立健全农药残留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
4.发展绿色农药:加大对绿色、生态友好的农药研发力度,推动农药行业向环保方向转型,减少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5.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广有机种植和农田复种技术,促进土壤的生态修复,提高作物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
结论:农药药害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农民和农药企业等都应该承担起责任,通过加强培训、推广绿色技术和强化监管来控制和减少农药药害的发生,保护农作物的质量和人民的健康。
农作物田间药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农作物田间药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农作物田间药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今天我们要谈一个严肃的话题:农作物药害。
近年来由于农药质量或农民用药不当而发生的药害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农作物收成造成损失,还时常带来不必要的纠纷。
下面就药害展开讨论。
一、药害发生原因:在生产实践中农作物药害发生主要有以下因素引起的。
1、施用药剂过量。
有些农户讯在用药越多,防效越好的观念,使用时不看说明书成倍用量。
2、错用农药。
一是农民对农药保存不善,造成农药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二是农药经营者业务素质差,给农民拿错药。
3、盲目混配农药。
如脲类除草剂与磷酸脂类杀虫剂混用,会严重伤害棉花幼苗。
4、土壤残留。
在土壤中持续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
5、施药时间不当。
各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程度不同。
6、药械清洗不干净。
喷药后药械未进行彻底清洗,又在其它敏感作物上使用。
如在麦田喷洒除草剂后,清洗不净,又用于豆类、蔬菜等作物上喷洒农药,就会造成伤害。
二、药害与病害有何不同?斑点型药害与生理性病害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植株上的分布往往没有规律性,全田亦表现有轻有重;而后者通常发生普遍,植株出现症状的部位较一致。
斑点型药害与真菌性病害也有所不同,前者斑点大小、形状变化大;而后者具有发病中心,斑点形状较一致。
药害引起的黄化与缺乏营养元素而出现的黄化相比,前者往往由黄叶发展成枯叶,阳光充足的天气多,黄化产生快;缺乏营养元素而出现的黄化阴雨天多,黄化产生慢,且黄化常与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有关,在全田黄苗表现有一致性。
与病毒引起的黄化相比,后者黄叶常有碎绿状表现,且病株表现系统性病状,病株与健株混生。
药害引起的畸形与病毒病害畸形的区别在于前者发生具有普遍性,在植株上表现局部症状;后者往往零星发病,表现系统性症状,常在叶片混有碎绿、明脉、皱叶等症状。
药害枯萎与侵染性病害所引起的枯萎症状比较,前者没有发病中心,且大多发生过程迟缓,先黄化、后死株,根茎输导组织无褐变;后者多是根茎部输导组织堵塞,在阳光充足、蒸发量大时先萎蔫,后失绿死株,根基导管常有褐变。
干货满满!药害引起的8种症状、防治方法都说全了

干货满满!药害引起的8种症状、防治方法都说全了我们都知道,作物丰收离不开农药,农药不但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还能对抗虫、草、病对作物的危害,让作物和果农们都对它青睐有加。
然而,有些情况农药用得不好,会对作物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长得矮、不好看,结出的果少不说,长得还像歪瓜裂枣,有的甚至整株作物就死了。
果农们辛辛苦苦帮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结果没长得更好就算了,还越长越差。
那么为什么农药用的不好,会影响作物的发育和结果呢?经验丰富的果农一我们都知道,作物丰收离不开农药,农药不但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还能对抗虫、草、病对作物的危害,让作物和果农们都对它青睐有加。
然而,有些情况农药用得不好,会对作物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长得矮、不好看,结出的果少不说,长得还像歪瓜裂枣,有的甚至整株作物就死了。
果农们辛辛苦苦帮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结果没长得更好就算了,还越长越差。
那么为什么农药用的不好,会影响作物的发育和结果呢?经验丰富的果农一看就明白,这是遇上药害了。
一、什么叫药害?农作物的药害是指因为使用农药不当引起的农作物反应,产生各种病态,包括作物体内生理变化的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态甚至死亡等症状。
药害又分为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
急性药害指的是施药后几小时或者几天内表现出烧伤、变色、变形;果实出现药斑;根系停滞生长或变黑,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落花、落叶、落果甚至植株死亡的现象。
慢性药害在施药后没那么快表现出来,经过比较久表现出发育不良、开花开果延迟、落花落果增加,慢性药害造成作物不仅产量降低,品质还差。
二、药害表现为什么症状?1、斑点药斑跟生理性病害斑点要区分开来。
药斑:在植株的分布上没有规律,整个地块有轻有重,斑点大小、形状变化多。
比如你频频用杀虫剂防治白粉虱时,会出现叶子边缘卷曲,叶面有斑点。
生理性病害斑点:一般发生普遍,植株出现症状的部位和形状比较一致。
2、黄化在茎和叶子上都有变黄的现象,不过叶子上要常见一些。
农药药害发生原因与补救措施

农药药害发生原因与补救措施农药药害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不适当使用农药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那么,农药药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又有哪些补救措施呢?1. 不规范使用农药。
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和农药对应的使用量和时间不同,如果不按照要求使用,就容易造成残留,造成药害。
2. 合理施肥不足。
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如果没有充足的营养,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提高植物对农药的敏感性,诱发药害。
3. 农民缺乏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选择错误的农药或剂量,或不正确地使用,导致药剂残留过多,水土环境被污染。
4. 农药品质问题。
如果农药质量不合格,会导致使用后出现药害现象,甚至威胁农产品安全。
1. 规范农药使用。
注意农药与作物的匹配使用、正确使用和涂控、施药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施药时机、送风装置的受张向上、纵横错置,合理安排使用时间和方法,以最小的投药量控制农药残留,并减轻污染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3.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的科学技能,加强农业农村局与农民的联系,普及施肥农药正确地知识,宣传从源头减少药残的做法和观念。
4. 保证农药质量。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对非法生产出售假劣农药的行为进行打击,并提高农民的质量意识,鼓励使用正规的农药品种。
5. 推广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技术为核心,不使用或少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合成肥料的低碳、生态农业模式,能够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升农产品品质。
综上所述,农药药害是我们在生产中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对农药药害治理方面的投入,推广生态农业的思想和技术,加强科学技术和安全生产的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和质量意识,逐渐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及补救措施

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及补救措施引言药害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农作物药害症状表现为植株发育异常、叶片出现斑点或变形、病害的增加等。
本文将介绍常见农作物药害的症状及相应的补救措施。
一、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1. 叶片症状常见的叶片药害症状包括叶片发黄、叶片枯萎、叶片弯曲等。
•叶片发黄:药物过量喷洒或药物残留导致叶片发黄。
药物过量堆积在叶片上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出现叶片发黄的症状。
•叶片枯萎:药物过量喷洒或药物残留导致叶片枯萎。
药物过量会破坏植物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叶片失去水分而枯萎。
•叶片弯曲:药物过量或不当使用除草剂等化学药物会导致植物的叶片出现弯曲、卷曲的症状。
2. 根系症状药害还会影响植物的根系,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根系腐烂等问题。
•根系发育不良:常见于药物过量施用或多次使用药物。
药物过量会破坏植物的细胞生长和根部吸收功能,导致根系发育不良。
•根系腐烂:使用含有毒性成分的化学农药时,会造成植物根系腐烂。
根系腐烂会导致植物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从而引起植株生长受阻。
3. 花果症状药害也会影响植物的花果发育,导致花蕾凋萎、果实畸形等问题。
•花蕾凋萎:常见于使用含有激素类农药时。
过量或不当使用激素类农药会导致花蕾凋萎,影响花的正常开放。
•果实畸形:使用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成分的农药时,会导致果实畸形。
重金属在高浓度下对果实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果实畸形。
4. 生长发育症状药害还会影响农作物整体的生长发育过程,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生长异常等问题。
•植株矮化:常见于使用雌性激素类农药时,植物受到类似于雌激素的作用而导致矮化。
过量或长期接触雌激素类农药会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叶片生长异常:某些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植物叶片生长异常,例如畸形、变小或变大等。
这种生长异常症状常伴随着叶片色素变化等问题。
二、农作物药害的补救措施1. 及时停用农药一旦发现农作物出现药害症状,要及时停止使用农药,以避免继续损害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除草剂的药害症状、建议及措施

玉米除草剂的药害症状、建议及措施
目前玉米田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因环境条件等因素造成除草剂程度不同的药害所至。
其症状原因如下:
症状:叶片扭曲,形成葱状叶,下部茎叶丛生在一起,气生根畸形上卷不与土壤接触,雄穗很难抽出,茎脆易折,叶色浓绿,严重的叶片变黄、干枯,无雌穗。
发生原因:
1、用药时低温玉米苗降解除草剂比较缓慢,时间长,易产生药害。
2、有些地块因积水或过水影响根系活力易产生药害。
3、喷雾器喷头使用不当造成药害。
如使用圆形喷头的症状较重,扇形喷头的轻。
以后希望大家改成扇形喷头。
4、使用农药适期不当,个别品种玉米叶龄超过5-6叶易产生药害。
5、使用除草剂剂量超量产生药害。
6、不同的玉米品种对除草剂的耐药性(敏感性)不同。
如:马齿型玉米品种四单19基本没有药害;特种玉米象甜玉米硬粒型对除草剂敏感,耐药性差,易产生药害。
建议:广大农民要积极行动起来,不等不靠进行生产自救,将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措施:
1、及时进行中耕铲趟,提高地温,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的通透性,增加根系活力,减轻药害。
2、进行追施氮肥。
3、喷打植物解害灵,生根粉,叶面肥等。
如(1):商品名(净叶)的解害灵,(2)碧护+微肥+米醋进行叶面喷雾,都能减轻药害作用。
4、对较重的植株将鞭状的心叶割除,再进行叶面喷打解害灵处理。
都能起到减轻药害的作用。
农作物药害的产生及处理

农作物药害的产生及处理摘要介绍农作物药害的产生原因及主要症状,并提出处理措施,以为防止农作物药害提供借鉴。
关键词药害;农作物;原因;症状在生产中,很多农民不清楚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无法做到安全、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因此,常导致农作物药害频繁发生,致使农作物减产[1]。
该文就农作物药害的发生原因、症状、防止药害产生的方法、发生药害后应急措施、出现药害后的补救措施进行阐述,以为农户提供参考。
1农作物药害的产生原因1.1药剂方面的原因1.1.1药剂种类。
不同类型的农药对不同植物的药害程度不同。
如有机氯杀虫剂对瓜类易产生药害,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类杀虫剂易对高粱产生药害。
1.1.2药剂剂型和使用浓度。
一般来说,不同剂型的农药产生药害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但无论何种剂型,如果加工质量差都会增加产生药害的可能性。
如油剂、乳油等分层,出现沉淀;可湿性粉剂结块,悬浮率低,粉剂结絮。
另外,农药的使用浓度越高,越易产生药害。
1.1.3药剂使用方法。
农药使用方法种类较多,若使用方法不恰当就会造成药害。
由于使用方法不当造成药害的情形主要有:误用农药、错混农药、稀释农药所用的水质不同、二次药害、残留药害、飘移药害、喷雾器清洗不彻底等等。
1.2农作物方面的原因1.2.1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
植物的种类和品种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亦不同。
1.2.2农作物的生育期。
不同生育期对药剂敏感度亦不同,一般地说,植物在幼苗期、开花期、孕穗期比较敏感,易产生药害,不宜喷药[1-2]。
1.3环境方面的原因一是气温。
一般情况下气温升高,农药的药效增强,但药害也同时增强。
二是湿度。
湿度高有利于药剂向植物体内渗透,提高药效,但同时也易造成药害,所以在多雨多露的天气喷药易造成药害。
三是光照。
阳光照射强烈易发生药害。
四是土壤性质。
土壤性质对土壤处理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和药害产生有明显影响。
2农作物药害的主要症状一般情况下,农作物药害发生后,常表现出以下几种症状:①斑点。
常见药害有哪6种症状?怎么补救?知道得越早越好!

常见药害有哪6种症状?怎么补救?知道得越早越好!随着农药大量喷施,越来越多的作物症状让人分不清楚是不是药害。
同样都是卷叶、都是畸形、都是黄化、都是不长,到底什么样的症状才是药害呢?药害的常见症状斑点型这种药害主要表现在叶上,有黄斑、褐斑、枯斑等。
药害病斑一般在植株上往往呈无规律分布,发病轻重不一。
斑点大小、形状变化大,不一致。
有的表现在叶片上,也有的表现在茎秆上,也有表现在果实上的。
黄化型黄化可发生在植株茎叶部位,以叶片黄化发生较多。
主要是由于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正常光合作用。
轻度发生时表现为叶片发黄,重度发生则表现为全株发黄。
最后由黄叶变成枯叶,表现常与天气状况联系密切。
晴天多,黄化产生快,阴雨天多,黄化产生慢。
药害产生的黄化要和由缺素、病害引起的黄化区别开。
畸形型植物的各个器官都可能发生这种药害。
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如小麦种芽受到二甲四氯药害时,表现为芽鞘基部和幼根基部肿大。
棉苗遭受除草醚药害,则生长点萎缩,棉叶呈撅叶状畸形。
枯萎型没有发病中心,且大多发生过程迟缓,先黄化、后死株,根茎输导组织无褐变。
这种药害一般全株表现,主要是除草剂药害。
如西瓜苗受绿麦隆药害出现嫩叶黄化、叶缘枯焦、植株萎缩。
豆类喷洒高浓度的杀虫剂出现枯焦、萎蔫、死苗等药害等。
抑制型由药害引起的生长受抑制往往伴有药斑或其他药害症状。
主要是生长抑制剂、除草剂施用不当出现的药害。
如矮壮素用量过大引起作物生长停滞。
油菜使用绿麦隆不当,表现生长迟缓、分枝减少、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多效唑用于连晚秧田,若不作移栽处理,采用拔秧留苗栽培,则使秧苗生长缓慢,影响正常抽穗。
花、果脱落,品质下降在果树和其它双子叶植物上常发生,有落花、落叶、落果等。
如桃树施用水胺硫磷和花期施用氧化乐果造成落叶,或受铜制剂影响出现落叶。
梨树施用甲胺磷引起落花。
果实出现药害有时表现为为果表异常、品质变劣。
如山楂施用乙烯利不当引起落果、落叶。
西瓜受乙烯利药害,瓜瓤暗红色、有异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原因及补救措施
一、药害症状
1、斑点:这种药害主要表现在叶上,有黄斑、褐斑、枯斑等。
如丁草胺在水稻田初期施用造成水稻叶褐斑,代森锰锌浓度高会引起水稻叶边缘枯斑,杀虫双浓度高引起白菜叶产生枯斑。
2、黄化:黄化的原因是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合成,或阻断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或破坏叶绿素。
如速灭杀丁在西瓜上施用引起新梢发黄;适用于麦田的苯磺隆飘移到其他作物上出现黄化等;抑太保喷施于白菜,引起幼苗菜心发黄。
3、畸形:植物的各个器官都可能发生这种药害。
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如番茄喷洒高浓度的萘乙酸会出现卷叶;2,4-D施用不当出现空心果、畸形果;纯度不高的三十烷醇易使番茄嫩叶卷曲等。
4、枯萎:这种药害一般全株表现,主要是除草剂药害。
如西瓜苗受绿麦隆药害出现嫩叶黄化、叶缘枯焦、植株萎缩;高浓度的草甘膦、百草枯喷施杂草上如药液飘至作物上,定会引起植株枯萎。
5、生长停滞:生长抑制剂、除草剂施用不当出现药害。
如矮壮素用量过大引起作物生长停滞。
6、枯死:DDV用于高梁、玉米上,如果药害严重,会引起高梁、玉米枯死。
7、不孕:引起这类药害的原因是花期用药不当。
如在水稻抽穗时施用稻脚清会造成空秕粒。
8、脱落:在果树和其他双子叶植物上常发生,有落花、落叶、落果等。
如桃树施用水胺硫磷和花期施用氧化乐果造成落叶;山楂施用乙烯利不当引起落果、落叶。
9、劣果:果实出现药害有时表现为果面异常、品质变劣。
如西瓜受乙烯利药害,瓜瓤暗红色、有异味,高温(气温大于30℃)施用高浓度早瓜灵,会引起瓠瓜产生异味。
二、农作物药害产生的原因
1、施用药剂过量。
有些农民存在着用药越多,防效越好的观念,使用时不看说明不相信推荐剂量,往往成倍增加用量,造成药害。
如粉锈宁使用过量,造成小麦叶片发黄,干枯;玉米田超量使用“莠去津”成份的除草剂,可导致下茬小麦受害,表现为年前出苗不整齐,叶发黄,年后生长缓慢,不分蘖或少分蘖,穗粒数明显减少,千粒重下降。
2、错用农药。
一是农民对农药保存不善,造成农药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二是农药经营者业务素质差,给农民拿错药,农民在使用时又不注意认真核对,造成错用农药。
如大豆田使用的除草剂“氯嘧磺隆”,错用了小麦田除草剂“氯磺隆”,施用后造成大豆绝收。
3、盲目混配农药。
有些药剂混配可以提高活性,如杀草隆与草枯醚混合使用,在稻田中可同时杀死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莎草科杂草。
但有些药剂混用会产生药害,如脲
类除草剂与磷酸脂类杀虫剂混用,会严重伤害棉花幼苗,敌稗与2,4-D、有机磷农药混用,能使水稻受害。
4、土壤残留。
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如玉米田施用西玛津或阿特拉津,对后茬小麦有药害;大豆田施用氟乐灵,对后茬小麦有害;小麦田施用苯磺隆,对后茬花生有药害。
一般表现为出苗迟缓、根少、叶黄、生长受到抑制,重时造成幼苗死亡。
5、缺乏农药基本知识。
许多农民不了解农药的性质,不分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也不管适用于那种作物,只要是农药即用于防治,造成作物受害。
如敌百虫不仅对高梁易产生药害,而且对玉米、瓜类和豆类幼苗也能引起药害。
6、雾滴挥发与漂移。
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在喷洒过程中,小于100μm的药液雾滴极易挥发并随风飘移,致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受害。
如2,4-D丁脂地面喷洒时,其雾滴可漂移1000~2000m,禾大壮地面喷洒时,雾滴可漂移500m以上。
如在玉米田喷洒除草剂,不控制漂移,可使邻近地块的豆类、蔬菜等作物遭受药害。
7、施药机械性能不良或作业不标准。
多喷头喷雾器喷嘴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匀、喷幅联结带重叠、喷嘴后滴等,造成局部喷药量过多,使作物受害;背负式喷雾器采用圆锥喷头,左右摆动,蛇形前进,造成重喷,增加药量,造成药害。
另外,药剂配制时,不进行二次稀释,使高浓度的药液集中在喷杆内,形成先喷出的药液浓度高,易出现药害。
8、施药时间不当。
各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程度不同,使用不当,可造成药害。
如小麦拔节后使用2,4-D丁脂,可导致小麦上部叶片和麦穗畸形,少结实或不结实,甚至难以抽穗。
9、药械清洗不干净。
喷药后药械未进行彻底清洗,又在其他敏感作物上使用,常发生药害。
如在麦田喷洒除草剂后,清洗不净,又用于豆类、蔬菜等作物上喷洒农药,就会造成药害。
10、异常不良的环境条件。
有的农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就可造成药害。
如在大豆田应用甲草胺、乙丙甲草胺以及乙草胺时,喷药后如遇低温、多雨、寡照、土壤过湿等,就会使大豆幼苗受害,严重时出现死苗现象。
三、如何避免农作物受药害
1、针对下药:农药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给农作物喷药时,一定要分清其防治的对象,防治害虫要用杀虫剂,防治病害用杀菌剂,防除杂草要用除草剂,决不能张冠李戴。
尤其是一些不识字或文化程度低的农民朋友,一旦将除草剂当作杀虫剂误用后,必将使农作物造成大面积的药害,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2、掌握亩用量或浓度:水稻、小麦等各类作物使用农药,一般是采用亩用量,而多年生果树和高杆蔬菜一般采用浓度,使用农药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科学地使用其亩用量或合理浓度,切莫任意加入农药施用量或提高施用浓度,否则,亦易使农作物产生药害。
如DDV加柴油乳剂,用于水稻防治稻虱,一旦加大亩用量,很容易使水稻叶片产生紫红色症状的药害。
3、合理混用农药:目前不少菜农朋友,为了“打放心药”、“保险药”,害怕害虫打不死,于是把防治同一种害虫均有良好防效的药剂盲目地混用,如将防治小菜蛾的除尽、菜喜、锐劲特等药剂混用,一是加大了用药成本;二是加快了害虫的抗药性;三是易引起农作物产生药害;如除尽加乐斯本有机磷农药,喷于大白菜上,能使叶片发生灰白色症状药害。
4、掌握喷药时间:夏季高温季节(7~9月份),应在早晨6:00~8:00或下午4:30~7:00喷药,而不能在中午11:00~下午3:00喷药。
否则,易引起喷药者自身中毒,另外还能引起农作物遭受药害。
冬季低温季节,应在晴天上午9:00~下午4:30喷药,尤其是大棚蔬菜,一定要将裙膜揭开、露水干后喷药,确保药效和农作物的安全。
四、补救措施
1、喷大量水淋洗或略带碱性水淋洗。
若是由叶面和植株喷洒某种农药后而发生的药害,而且发现较早,可以迅速用大量清水喷洒受药害的作物叶面,反复喷洒清水2~3次,尽量把植株表面上的药物洗刷掉,并增施磷钾肥,中耕松土。
此外,由于目前常用的大多数农药,遇到碱性物质都比较容易分解减效,可在喷洒的清水中加适量0.2%的烧碱液或0.5%或1%的石灰液,进行淋洗或冲涮,以加快药剂的分解。
2、迅速追施速效肥。
在发生药害的农作物上,迅速追施尿素、植物龙、云大120、绿农素等速效肥料增加养分,以增强作物生长活力,促进早发,加速作物恢复能力,这对受害较轻的种芽、幼苗,其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3、喷洒缓解药害的药物。
针对发生药害的药剂,喷洒能缓解药害的药剂。
如农作物受到氧化乐果、对硫磷等农药的危害,可在受害作物上喷洒0.2%硼砂溶液;油菜、花生等受到多效唑抑制过重,可适当喷施5×10-6浓度的赤霉素溶液;硫酸铜或波尔多液引起的药害,可喷施0.5%石灰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