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合集下载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为使广大农户正确应用除草剂,分析了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以期更好地防除杂草,使农业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除草剂;药害;原因;预防措施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除草逐渐被农民所接受并采用。

但随之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二是药害的产生使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为此,现将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正确的施用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以帮助农民正确使用除草剂,更好地防除杂草,使农业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1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1.1 保管疏忽由于对除草剂保管粗心大意,造成外包装标签脱落或腐蚀,误将除草剂当成其他农药使用,而造成药害。

因为使用除草剂的要求比其他杀虫剂、杀菌剂更为严格。

因此,为防止上述状况发生,必须要妥善保管好除草剂,如果发现外包装标签脱落、腐蚀应立即贴上新标签,并注明其名称、生产日期、施用方法等,以备施用时参考。

另外,施药时一定按标签说明进行施用。

1.2 计算药量不准确对除草剂的施用,药量要求极为严格。

如果在计算药量过程中出现误差,就会产生严重的药害,使用时不能随意更改,一定要精确计算,否则就可能产生药害[1]。

1.3 施药器材调试不精确在作业前,如果器械喷嘴堵塞,调试不精确,会造成喷施不均匀或重叠喷药,使苗木产生药害甚至死亡。

因此,施药器材在用药前一定要认真精确地调试后才能使用。

1.4 应用于敏感作物或敏感时期不同的农作物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如防除阔叶农作物的除草药(如稳杀得、乐草克、盖草能等)对禾本科农作物(如小麦、水稻、谷子、玉米等)就会产生药害[2];而如乙草胺、2,4-D丁酯等除草剂对禾本科农作物防治杂草效果好,而对双子叶农作物,如棉花、大豆、花生、瓜类等会产生药害。

另外,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

如果在农作物的敏感时期使用除草剂易产生药害,一般农作物的敏感时期是幼芽期和抽穗扬花期,如2,4-D丁酯若在小麦三叶期前和拔节后到开花期喷施,就会产生药害[3]。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一、2.4-滴丁酯(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2.4-滴丁酯比较耐药,但进行茎叶处理比较敏感,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易造成药害。

(二)药害症状。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不会影响出苗,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根会水平生长、畸形、肿大,主根短,侧根和根毛少。

心叶短缩、肿胀、畸形、萎蔫,甚至全株死亡。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2.4-滴丁酯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也应注意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田。

用过2.4-滴丁酯的器械需经彻底清洗后方可用于白菜田施药。

二、麦草畏(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白菜对麦草畏敏感,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造成药害。

(二)药害症状。

茎叶处理产生药害,根茎部肿大,侧根少。

叶柄弯曲、膨大,叶片翻卷、畸形。

轻的抑制生长,重的生长点枯萎、全株死亡。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麦草畏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要留出足够距离的隔离带,注意施药时的风向和风力,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上。

用过麦草畏的器械应清洗干净后才能用于白菜田施药。

三、莠去津(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或是茎叶处理,白菜对莠去津均敏感,土壤中残留、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都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影响出苗,但抑制幼苗生长。

出苗后子叶和真叶均会产生大面积退绿斑,先出现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枯萎。

茎叶处理,叶片退绿,从叶片顶端或叶缘开始干枯。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莠去津不能用于白菜田。

前茬用过莠去津的地块,后茬不宜种植白菜。

邻近地块苗后施用莠去津,也要避免药液飘至白菜田。

一旦发生严重药害,应及时补种或毁种。

四、乙草胺(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乙草胺比较耐药,但施药量过大会产生药害。

遇内涝等不良条件也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影响出苗,但出苗后心叶卷缩、畸形,生长抑制,以后长出的叶片正常。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等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等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等作者:刘继光关德春代连海等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8年第05期1、2,4-滴丁酯(1)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2,4-滴丁酯比较耐药,但进行茎叶处理比较敏感,勿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易造成药害。

(2)药害症状。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不会影响出苗,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根会水平生长、畸形、肿大,主根短,侧根和根毛少。

心叶短缩、肿胀、畸形、萎蔫,甚至全株死亡。

(3)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2,4-滴丁酯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也应注意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田。

用过2,4-滴丁酯的器械需经彻底清洗后方可用于白菜田试药。

2、麦草畏(1)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白菜对麦草畏敏感,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造成药害。

(2)药害症状。

茎叶处理产生药害,根茎部肿大,侧根少。

叶柄湾区、膨大,叶片翻卷、畸形。

轻的抑制生长,重的生长点枯萎、全株死亡。

(3)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麦草畏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要留出足够距离的隔离带,注意施药时的风向和风力,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上。

用过麦草畏的器械应清洗干净后才能用于白菜田施药。

3、莠去津(1)药害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或是茎叶处理,白菜对莠去津均敏感,土壤中残留、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都会产生要害。

(2)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影响出苗,但抑制幼苗生长。

出苗后子叶和真叶均会产生大面积退绿斑,先出现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枯萎。

茎叶处理,叶片退绿,从叶片顶端或叶缘开始干枯。

(3)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莠去津不能用于白菜田。

前茬用过莠去津的地块,后茬不宜种植白菜。

邻近地块苗后施用莠去漳,也要避免药液飘至白菜田。

一旦发生严重药害,应及时补种或毁种。

4、乙草胺(1)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乙草胺比较耐药,但施药量过大会产生药害。

遇内涝等不良条件也会产生药害。

蔬菜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蔬菜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蔬菜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一、喷施农药使用不当所致药害首先,喷大量清水淋洗。

当发现药害时,应迅速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害叶面,反复喷淋2-3次,尽量将蔬菜植株表面残留的药物洗掉。

这种方法对缓解内吸性较差的农药造成的药害效果较好,对内吸性较强的农药引起的药害缓解作用则较差。

当发现药害时,应迅速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害叶面,反复喷淋2-3次,尽量将蔬菜植株表面残留的药物洗掉。

这种方法对缓解内吸性较差的农药造成的药害效果较好,对内吸性较强的农药引起的药害缓解作用则较差。

其次,将药害严重的部位去除。

这对于缓解内吸性药物产生的药害效果较好。

内吸性药物被蔬菜吸收后,能够慢慢扩展,从而发挥防治病害的作用。

这样菜农可以将用药量较大的叶片疏除,减少蔬菜对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药害。

再次,喷施缓解药物。

当蔬菜产生药害后,可以按每15千克水兑2-3片阿司匹林降低蔬菜的蒸腾作用,缓解药害,同时喷用云大120、核苷酸、爱多收等药物,促进蔬菜长势快速恢复,这对于缓解大多数药物造成的蔬菜药害效果较好。

另外,及时浇水冲肥,增加植株养分供应,促进蔬菜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可加快蔬菜恢复,从而使药害得到缓解。

二、烟剂使用不当所致药害由于连阴天气影响,气温低,湿度大,蔬菜病害发生较重。

因喷洒药剂防治病害易导致棚室内湿度加大,对蔬菜生产更加不利,因此烟剂成为了菜农的首选。

菜农在使用烟剂熏棚时,为增强防病效果,使用烟剂量过大,烟熏时间过长,结果造成药害发生。

寿光市化龙镇菜农王师傅使用烟雾剂时,遇到连阴天两天通风,导致黄瓜全株叶片发黄,卷曲。

这正是熏棚时间过长产生药害所致。

寿光市台头镇的李师傅也打来电话反映,为增强防病效果,他增加了熏棚时的用药量,虽然及时通风,但辣椒叶片还是出现萎蔫下垂,有的已经变褐,叶片有白色坏死斑点,严重的整个叶片枯黄死亡。

因此在使用药剂熏棚时,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防止烟剂熏棚发生药害。

第一,在使用烟熏剂时根据自己的棚室大小正确计算烟熏剂的使用量。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症状、原因及补救措施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症状、原因及补救措施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症状、原因及补救措施目前在我市主要农作物生产中,化学除草具有高效、彻底、省工、省时等功效,使用面积非常大,挽回产量损失高达16.4%,已经成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除草剂药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春季是除草剂使用最频繁的时间段,如果品种使用不当或施药方法不对等,就会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药害,其危害仅次于有害生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对除草剂药害进行全方面的认识,采用科学的方法预防或减轻药害。

一、除草剂的使用方式1、土壤处理法:将除草剂直接喷洒于土壤表面防止杂草出苗,分为:⑴播前土壤处理法⑵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⑶苗后土壤处理法。

2、茎叶处理法: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到生长期杂草茎叶上。

二、下药害的分类除草剂的药害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隐性药害,由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引起。

其药害症状在施药后短时间内不明显,需要经过相当时间才表现症状。

通常表现在播后苗前除草剂和激素类除草剂。

第二种是显性药害,由触杀型的除草剂引起。

其药害症状明显,不传导,容易辩认。

通常表现在苗后除草剂。

常见药害有漂移药害和残留药害。

一次性漂移药害包括喷幅间漂移和远距离漂移,二次漂移包括挥发漂移。

三、药害的症状,药害症状随着除草剂的品种、作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而不同。

但同一类除草剂所引起的药害症状基本相似,常用除草剂可概括为以下10类:1、激素类除草剂代表药剂:2,4-D丁酯,2甲4氯等。

因为在我市2,4-D丁酯药害在玉米和葡萄上出现最多,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详细描述一下:在玉米上药害症状:土壤处理时会造成幼芽弯曲,幼根向上生长,生长受抑制。

茎叶处理时,造成茎扭曲,叶片变窄,有时皱,心叶卷成牛尾状难以抽出;茎秆脆,易折断;茎基部鹅头状,支撑根短,易倒伏。

在葡萄上药害症状:叶片向正面纵卷,叶片的尖端、边缘及中间产生不规则斑枯,严重者整个叶片干枯,幼嫩部分症状较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株新梢出现严重扭曲,叶片出现扇叶变形,叶脉发黄等症状。

除草剂的危害及补救

除草剂的危害及补救

除草剂的危害及补救一、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在除草剂大面积使用中,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有的是可以避免的,有的则是难以避免的。

主要的原因有雾滴挥发与飘移、土壤残留、混用不当、施药器械性能不良、作业不规范、误用、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及异常不良环境条件等。

二、除草剂的药害症状?????形态变化是诊断药害的基础依据,大多数除草剂引起植物产生变化主要是根、茎、叶、花以及穗的形态。

?????1.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及苯甲羧类除草剂(麦草畏)。

此类除草剂系激素类型除草剂,它们诱导作物致畸,不论是根、茎、叶、花及穗均产生明显的奇形现象并长久不能恢复正常。

?????2.酰胺类除草剂(甲草胺异丙草胺、乙草胺等)。

此类除草剂主要抑制根与幼芽生长,造成幼苗矮化与畸形、幼芽和幼叶不能完全展开特别是施药后,如遇长期冷凉、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易于产生药害。

?????3.脲类除草剂(利谷隆、敌草隆、绿麦隆、灭草隆等)。

此类除草剂系光合作用抑制,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向地上部传导,在光照下发挥活性而产生药害症状均与三氮苯类除草剂近似,最先是叶尖、叶缘变黄其后变褐、干枯、逐步发展,叶脉及邻近组织失绿、变黄,这种症状进后向叶内组织扩展。

?????4.磺酰脲类(绿磺隆、甲磺隆、苯磺隆等)。

此类除草剂的药害症状为真叶不能抽出,生长坏死或畸形导致生长停滞,叶片失绿或赔绿及出现花青素色、节间缩短、叶片、丧失咸液性与便上性,根老化、侧根与主根短侧数量少,从出现症状到死亡过程比较短。

?????5.燕麦畏在小麦播前用药量过大时,会被小麦芽鞘大量吸收,造成芽鞘顶膨大,鞘顶空,生长停止,小麦出苗后叶片深绿、枯死。

绿麦隆、扑草净、西玛津等用药量过大或喷施不均匀时,会使小麦表现出典型的“缺绿病”,最后使受害植株因缺乏养分而“饿”死。

?????6.百草敌在小麦3叶期前和拔节后施用。

小麦生长旺盛期过量使用百草敌,则出现幼苗匍匐,植株倾斜或弯曲现象。

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原因及补救措施

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原因及补救措施

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原因及补救措施一、药害症状1、斑点:这种药害主要表现在叶上,有黄斑、褐斑、枯斑等。

如丁草胺在水稻田初期施用造成水稻叶褐斑,代森锰锌浓度高会引起水稻叶边缘枯斑,杀虫双浓度高引起白菜叶产生枯斑。

2、黄化:黄化的原因是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合成,或阻断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或破坏叶绿素。

如速灭杀丁在西瓜上施用引起新梢发黄;适用于麦田的苯磺隆飘移到其他作物上出现黄化等;抑太保喷施于白菜,引起幼苗菜心发黄。

3、畸形:植物的各个器官都可能发生这种药害。

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如番茄喷洒高浓度的萘乙酸会出现卷叶;2,4-D施用不当出现空心果、畸形果;纯度不高的三十烷醇易使番茄嫩叶卷曲等。

4、枯萎:这种药害一般全株表现,主要是除草剂药害。

如西瓜苗受绿麦隆药害出现嫩叶黄化、叶缘枯焦、植株萎缩;高浓度的草甘膦、百草枯喷施杂草上如药液飘至作物上,定会引起植株枯萎。

5、生长停滞:生长抑制剂、除草剂施用不当出现药害。

如矮壮素用量过大引起作物生长停滞。

6、枯死:DDV用于高梁、玉米上,如果药害严重,会引起高梁、玉米枯死。

7、不孕:引起这类药害的原因是花期用药不当。

如在水稻抽穗时施用稻脚清会造成空秕粒。

8、脱落:在果树和其他双子叶植物上常发生,有落花、落叶、落果等。

如桃树施用水胺硫磷和花期施用氧化乐果造成落叶;山楂施用乙烯利不当引起落果、落叶。

9、劣果:果实出现药害有时表现为果面异常、品质变劣。

如西瓜受乙烯利药害,瓜瓤暗红色、有异味,高温(气温大于30℃)施用高浓度早瓜灵,会引起瓠瓜产生异味。

二、农作物药害产生的原因1、施用药剂过量。

有些农民存在着用药越多,防效越好的观念,使用时不看说明不相信推荐剂量,往往成倍增加用量,造成药害。

如粉锈宁使用过量,造成小麦叶片发黄,干枯;玉米田超量使用“莠去津”成份的除草剂,可导致下茬小麦受害,表现为年前出苗不整齐,叶发黄,年后生长缓慢,不分蘖或少分蘖,穗粒数明显减少,千粒重下降。

施用除草剂发生药害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施用除草剂发生药害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施用除草剂发生药害的原因及补救措施作者:李景秋来源:《活力》2009年第14期化学除草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随着使用面积的不断扩大,除草剂药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现就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症状、预防措施以及产生药害后解除药害的途径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一、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1.用药不对路。

除草剂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选择性,其防除对象有一定的范围,一旦用错就会产主药害。

如果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错误地当成土壤封闭除草剂使用,喷到土壤表面上,就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2.用药时间不当。

除草剂的适用期是很严格的,有些除草剂只能是播种前或播后苗前使用,苗后使用就会产生药害。

有的除草剂需在苗期使用,在苗较大时用就会产生药害。

如果在两片复叶期以前过四片复叶期以后使用就会发生药害,严重时还会出现死苗现象。

3.随意加大用药量。

除草剂的使用量是有规定的,任意加大用药量也会造成药害。

当前农民在购买和使用除草剂时,为了保证除草效果,随意加大用药量,这势必造成一定的药害。

4.环境不适。

除草剂的使用是有一定环境条件要求的。

如果把除草剂用于砂性土地,则很容易产生药害,特别是水溶性大、移动性强的除草剂。

在温度过高或低温时作物抗逆性差,此时使用除草剂也易造成药害。

不同作物品种对除草剂敏感性也有差异,敏感性强的品种也容易产生药害。

5.土壤残留。

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

如大豆田施用普施特、胺草醚、广灭灵,对后茬玉米、甜菜、小麦等作物有药害,此种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易于发生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6.药械性能或清洗不彻底。

如多喷头喷雾器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均、喷幅连接带重叠、喷嘴后滴等,造成局部喷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

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没经彻底清洗,又喷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往往致使敏感作物发生“二次药害”。

7.雾滴挥发与漂移。

高挥发性除草剂,如短侧链苯氧羧酸类、二硝基苯胺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甲酸类等除草剂,在喷洒过程中,8.混用不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一、2.4-滴丁酯(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2.4-滴丁酯比较耐药,但进行茎叶处理比较敏感,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易造成药害。

(二)药害症状。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不会影响出苗,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根会水平生长、畸形、肿大,主根短,侧根和根毛少。

心叶短缩、肿胀、畸形、萎蔫,甚至全株死亡。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2.4-滴丁酯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也应注意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田。

用过2.4-滴丁酯的器械需经彻底清洗后方可用于白菜田施药。

二、麦草畏(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白菜对麦草畏敏感,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造成药害。

(二)药害症状。

茎叶处理产生药害,根茎部肿大,侧根少。

叶柄弯曲、膨大,叶片翻卷、畸形。

轻的抑制生长,重的生长点枯萎、全株死亡。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麦草畏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要留出足够距离的隔离带,注意施药时的风向和风力,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上。

用过麦草畏的器械应清洗干净后才能用于白菜田施药。

三、莠去津(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用除草剂进
行土壤处理或是茎叶处理,白菜对莠去津均敏感,土壤中残留、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都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影响出苗,但抑制幼苗生长。

出苗后子叶和真叶均会产生大面积退绿斑,先出现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枯萎。

茎叶处理,叶片退绿,从叶片顶端或叶缘开始干枯。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莠去津不能用于白菜田。

前茬用过莠去津的地块,后茬不宜种植白菜。

邻近地块苗后施用莠去津,也要避免药液飘至白菜田。

一旦发生严重药害,应及时补种或毁种。

四、乙草胺(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乙草胺比较耐药,但施药量过大会产生药害。

遇内涝等不良条件也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影响出苗,但出苗后心叶卷缩、畸形,生长抑制,以后长出的叶片正常。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乙草胺不宜在苗前混土施药,避免施药量过大或施药不均匀。

低洼易涝地块不宜施用乙草胺。

五、异丙草胺(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异丙草胺比较耐药,但施药量过大也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会影响白菜出苗,出苗后心叶卷缩、畸形,生长受到抑制,以后长出的叶片正常。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

避免施药量过多或施药不均匀。

低洼易涝地不宜施用异丙草胺。

六、氯嘧磺隆(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还是进行茎叶处理,白菜对氯嘧磺隆均敏感,土壤残留和误施均可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产生的药害,幼苗出土后叶片退绿、变黄,逐渐干枯,受害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茎叶处理产生的药害,叶片退绿、枯萎,生长点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氯嘧磺隆不能用于白菜田。

前茬用过氯嘧磺隆的地块,后茬不宜种植白菜。

邻近地块施用氯嘧磺隆时避免药液飘移至白菜田。

一旦误施产生药害,应及时补苗、追肥,以减缓药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