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新时代我国高校网络文化安全的现实困境与因应路径

新时代我国高校网络文化安全的现实困境与因应路径

新时代我国高校网络文化安全的现实困境与因应路径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高校网络文化安全概述 (3)1. 网络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4)2. 高校网络文化的重要性 (5)3. 高校网络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6)三、新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安全的现实困境 (8)1. 网络安全环境复杂多变 (9)2. 信息化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 (10)3. 大学生网络素养参差不齐 (11)4.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12)四、因应路径 (13)1. 加强网络安全环境建设 (14)2. 推动信息化技术与网络安全协同发展 (15)(1)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 (17)(2)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 (18)(3)促进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 (19)3. 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与自我防护能力 (20)(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21)(2)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活动) (23)(3)举办网络安全技能竞赛与培训) (24)4.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与监管机制建设 (24)(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6)(2)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力度) (27)五、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28)一、内容描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高校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管理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档将围绕“新时代我国高校网络文化安全的现实困境与因应路径”详细阐述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安全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针对这些困境的应对策略和路径。

我们将概述高校网络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安全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以及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文化安全不仅关乎高校的信息安全,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我们将深入分析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安全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网络技术安全隐患、网络信息管理难度增大、网络文化冲突与价值观渗透、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等问题。

这些困境对高校网络文化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亟待解决。

略论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的建设与管理

略论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的建设与管理

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有益文
明成 果 ,倡 导 尊重 、包 容 理念 ,培 养 和谐 精神 , 建设 熔铸 高 校气 派 ,塑 造 学子 形象 的校 园网络 文
劲 、正面宣传 的方针。高校要主动用正确思想 、
先 进 文化 占领 高 校 网上思 想 文化 阵地 ,将 校 园 网 打造 成舆 论 引导 和先 进文 化传 播 的重要 载 体 。二
F NGQi -og W NG G n -ig W NG Ynna E n h n, A agqn , A —in g a
( e amet f at Po a ad , i j gi l rl iesy Taj 0 3 4 C ia D pr n P r rp gn a Ta i A r ut aUnvri , i i 3 0 8 , hn ) t o y nn c u t nn
络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开创 网络舆论宣传工 作的新局面。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 团结稳定鼓劲 ,正面宣传引导为主 ,深入实际,
深 人生 活 ,深 入学 生 ,提 高重要 理 论 问题 和校 园
热点话题的网络宣传引导能力 ,积极构建充满活
力 、和谐 有序 、健 康 向上 的校 园 网络舆 论环 境 。 1 以社 会 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 引领 高校 网络 文化 . 2 建 设 ,是建设 健康 向上 高校 网络舆 论环 境 的 根本 途 径 高 校要 主动 占领校 园 网络 文化 的新 阵地 ,加 强 社 会 主义核 心 价值 观在 校 园 网络 文 化建 设 和管
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筑牢健康 向上校园网络 舆论环境的思想基础。一是要依托 网络阵地 ,推 进思想政治工作进 网络 ,搭建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新平 台。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 ,做好高 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 ,进一步凝聚广大师生员工 团结奋斗

“和谐”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 刘修洪 (9 7 )湖南永顺 人 , 17一 , 硕士研究生 , 湘西 民族职业技术学 院讲师 , 研究 方向 : 思想政治教育 。



理 } AL GUN
以表 现 为 : 目 的 、 计 划 地 组 织 开 展 丰 有 有

学校应 当做到 以下几点 : () 1通过努力 , 力求形成有学术规 范、
引导学生创新 , 现和培植创新成果 , 发 开 展 多 种 形 式 的创 新 活 动 ,培 养 学 生 的独 立 思 考 能 力 和 创 新 能力 。 选 出一 批 有 影
力。全体管理干部要树立爱 岗敬业 、 锐意
进 取 、 奋 务 实 、 实 守 信 的 高 尚 品格 , 勤 诚
境、 遵纪守法 、 尊老爱幼 、 扶贫助残 、 团结 和睦的新型社 区行为规 范 ,建 设环境优
生 的健 康 成 长 有 着 巨 大 的 影 响 ,是 实施 素 质 教 育 的 重 要 载 体 ,体 现 了学 校 内 涵
可以归纳为 : 制定师德规 范和评定要求 , 持之 以恒地推进 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一
支 德 高望 重 、 质 优 良的 教 职工 队伍 。 素 根

发 展 的精 神 底 蕴 。
社 区 文 化 建 设 的 基 本 目标 , 就 是 培
养有 良好素质 的社 区居民 ,不断提高社
区 文 明 程 度 ,树 立 与 高 职 院 校 校 园 文 化 相适 应 的社 区形 象 。 大致 可 以归 纳 为 : 其 以 创 建 和 完 善 文 明社 区 为 载 体 ,加 强 社 会 公 德 、 业 道德 和 家 庭 美 德 教 育 , 导 职 倡 文 明 礼 貌 、 人 为 乐 、 护 公 物 、 护 环 助 爱 保

加强网络德育建设 构建和谐高校文化

加强网络德育建设 构建和谐高校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 互联 网作 为一 种新 兴的信 息传播 媒介 , 来越 成为高校学生 越 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 , 并对 大学生 的学 习、生活乃 至思想观 念产生 了广 泛和深 刻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 展了高 拓 校 思想政 冶工作渠道和手段 , 为加强和 改进高 校 思想政治工作带来 了新的机遇 。然而 , 我们 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 网络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 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 了很 多问题 , 比如很 多学生表现出网络价值观念模糊 , 网上言行缺 乏约 束和 自我保 护 , 网上人 格冲 突突 出等 问 题 。针对 出现的种种 网络道德 危机 , 我们高校 的思 想政 治工 作者应 及时 采取 措施 , 因势 引 导, 与时俱进 ,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优 势 , 拓展 德育的工作和方法 , 促进学生的思想和谐 健康 学生崇拜黑客 , 6 2 %的大学 生认为黑客不需谴 责 ,6 2 %的大学生对色情 、迷信和反对言论认 为尝试一 下也无所谓 , 这从侧面上反映 出随意 网络行为 已影 响了学生是非标 准的判断 , 使学 生的言行缺 乏约束和 自我约束 , 削弱或丧 失了 行 为 、 道 德准 则和 法 律 意 识 。 1 5 道德人格分 裂 . 现 实生 活和 虚拟生 活是 两种不 同的 生活
方式 , 容易导致人们虚 拟和 现实的二元人格分 裂 。 网络 为人 们提 供 了一 个虚 拟生 活 空 间 , 使 得每个 人都能 随心所 欲地 以 自己喜 欢或想 要的 身份 , 自己喜欢或 想过的生活 。网络生 过 活 的无限制性和现实生 活的约束性 , 别是两 特 种生 活方式中道德制约机 制的不同 , 使得有些 人 在虚拟 生活空 间 自觉 不 自觉地减 少 了 自我 发展。 约束意识 与克制力 , 自己在 网络社会 与现实 对 社 会 的道 德要 求截然 不 同 , 行双 重道 德标 实 1网络对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危害 准, 从而造 成 网上 网下双 重道德 人格的现 象 。 网络在带给广大学生便 利的同时 , 也给学 个 别人俨然变成 另外一 个人 , 网上不择手段 教 育 阵 地 在 生的学习 、生活造成障碍 , 甚至给 学生 的道德 地追 求想得到而现实生 活中得不到的东西 , 尽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 的文化 , 不同文化的 意识带来严重的 负面影 响 , 主要显 现在以下几 情欢娱 , 肆意发泄 , 不但道德人格严 重分裂 , 甚 传播 、碰撞交融在一起 , 导致大学生 的价 值观 个 方面 。 至 冲破 了道 德底线 。 冲突更加剧 烈 , 价值 取 向更加多元 , 值选择 价 1 1责任感缺 失 . 更加 困难 。在这种 情况下 , 校必须将网络文 学 网络行为 由于其 本身的隐蔽性和 匿名性 , 2网络对大学生道德产 生危害的诱因分析 化纳 入校 园文化建 设的总体规划 中 , 引导大学 很 多人 在 网络上 的行为变得随 意 , 放纵 , 缺少 2 1 网络 文化的 固有特 点 . 生 在 网络 中吸取营 养 , 陶冶 情操 , 强 自觉抵 增 种行为 的责任 感 , 缺少必要的理性 思考和行 网络是人类有 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库 , 它带 制 各种不 健康 思想 的能 力。如将 学校 的宣传 为监督 。在济南一些高校的一次 问卷 调查中 , 来的信 息冲击 和交流 便捷是 前所 未有 的。然 版制成 网页 , 帮助学 生 了解 最新政策 动态 ; 定 有 l % 的学 生认为不应为 自己的 网络 言行负 而 , 9 网络是 一把 “ 刃剑 ” 网络信 息 良莠不 期推荐一 批好的 网址 , 双 , 指导 学生正确 上 网; 大 责 ,4 4 %的学生 认为网络欺骗 很正常 , 5 的 齐 , 2% 泥沙俱下 , 要求大学生有很 强的辨别能力 ; 力开发一些集思想性 、知识性、娱乐性 、 易操 学生认为在不痛快时 可以用网络语言发泄 等 ; 并 且作 为一种新 生事物 , 网络上 的各类规 范 、 作性的 中文软件 , 以丰 富大学生 的课外 生活 。 网络行为 使很 多学 生丧失 了责任 意识和 现实 法制体系 尚不健全 , 各种色情、 反动、 迷信、 欺 另外 , 通过思 想政治工作者 和软件设计人 员合 中的道德行为规 范 , 溺其中 , 网络 当作极 骗等不 良信息充斥 。 沉 把 作, 可以把严 肃的教育主题制 作成生动形象的 度 自由世界 , 摆脱 现实 的拘 束。 网络的 自由交流和匿名性 , 各种现实生活 计算机程序 , 如以音像作 品、计算机网络益智 12 受色情文 化毒 害 .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 段在网络 中得以 实现 , 比如 游戏等 形式 让大学 生在娱 乐放松 的 同时 得到 通过调查发现 , 仅有 5 .%的表示不浏 览 网络虚拟交友 , 69 网络在线游戏 , 虚拟交易 , 虚拟 美的 享受 和 道德 行 为教 育 。 黄 色网站或 网页 , 2 %的学生 “ 有 4 经常见过 ” 团体 等 , 很多真实 的或模 拟现实生 活 , 没有 3 2 规范 网络 信息 , 却 . 创建 良性健康 网络环境 网吧有人在 浏览黄色 网站 , 偶尔 见到” 的 占 “ 现实 生活 的艰 辛就 能实现 的满足 感使 很多人 网络根本 上说只是一种工具 , 它方便 了人 4 %, 0 自己偶尔涉及 黄色网站的 同学达 到 3 % 0 沉溺其 中。 们工作 、生 活和 娱乐的需要 , 而不能代替现实 以上 , 而且在 男生 群体 中这些 比例会 更高 , 这 22 大 学生 自身 的身 心特点 . 生活 。尽管 学校无 法对 网吧等学 校外 的上 网 对 大学 生的 身心健 康是 相 当有害 的 。 大学作 为人生进程的一个特殊 阶段 , 有很 环境进行监管 , 但可以对学 生宿舍 、电子 阅览 13 交 际障碍 , . 情感错位 强的求知欲和 尝试新事物的心理 , 他们追 求 自 室等 学校可 以控制 的学 生上 网的场所 采取必 网络行 为使一 些学生 逃离现 实 中的人 际 由, 烈愿 望实现 自我价值 , 强 网络 的虚拟性 和 要的技术措施 , 比如 网关过 滤非法 网址 、进行 交流 , 极度封 闭 自己, 把大 量的时 间、精力耗 形式上的 自由恰 好满足 了他们 的需求 , 成很 必要 的网络 监控等 技术 手段控制 学生 的网络 造 费在 网上 , 溺于聊 天室、B S 沉 B 和即时通信 工 多学生对虚拟 的网络产生依赖 , 不能适应现实 信息 , 约束其 网络行为 , 达到 “ 良性 用网”的 目 具( Q 如 Q、MS N、P P O O等) 长期泡 在网上 生活 的压 力 , , 从而导 致种种 问 题。 的。 交友、 网游 , 到问题不去 找人沟 通解决 , 碰 与 2 3德 育工作 的滞后与低效 . 在一定 范围内推广实行 网络 实名制 , 大学 现 实接触较少 , 形成现实 生活 中情 感错位 , 对 由于客观 原 因造 成教 育 的滞后性 对德 育 生作为 网络 社会 的主要群体 , 由于 自 我控制能 亲 人及朋友不 信任 , 造成 信任危机 , 导致与 人 工作也带来 了一 定影响 , 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 力较弱 , 自我表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如何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陈佳琳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如何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陈佳琳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随着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更多呈现出一种即时性、快捷性和简单化的趋势。

特别是在大学校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湎于网络文化,甚至对其产生依赖。

然而,面对网络中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相互碰撞,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很容易受个别意识形态的影响,出现价值观的迷失。

此时此刻,作为高校学报,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认清网络传播存在的不足,并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帮助其形成理性的文化认同,进而为和谐校园打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构营造一——————————————————————收稿日期:2012年6月25日。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2012年度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012lslktmks-04)。

作者简介:陈佳琳(1971-),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从事编辑学与经济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如何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服务How to Ser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for University Journals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陈佳琳CHEN Jia-lin(渤海大学学报编辑部,锦州121013)(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13,China )摘要:网络中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相互碰撞,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很容易受个别意识形态的影响,出现价值观的迷失。

作为高校学报,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认清网络传播存在的不足,并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帮助其形成理性的文化认同,为和谐校园营造一个健康的文化环境。

Abstract:The multicultural values collid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network makes college students whose thinking is not yet mature are easily influenced by individual ideologies,causing lost in values.As university journals,it ha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to help students recognize the shortcomings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and adhere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correct values to help them form a r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to create a healthy cul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harmonious campus.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学报;校园文化Key words:network environment ;university journals ;campus culture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43-03的效率。

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互动与整合实践探究

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互动与整合实践探究

化充 满生机和 活力 ,已成为校 园文化 园物 质文明 的创 造发展为基础 的校 园 动地 再现和传播 ,确保了 高校文化资 的有机 组成部 分并 且潜移默化地 影响 精 神 文 明 创 造及 其 过程 ,是 校 园 物 源 的共享得到真 正实现 ,扩大了校 园 着作 为高校凝聚 力和向心力集 中体现 质 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总和 。从校 园建 文化辐射 的广度和深度 。
化 与网络文化 之间冲突融合 的趋 势和 于校园文化的范畴 。 播技 术 的进 步 ,更是一 种与时俱进 生 网络 文化 给 校 园文 化 带 来 的 影 活方式 的选 择 】 。随着 网络文化在校 相互影响涉及较 少 ,或者对这 种融合
现 象与 当前高 校校园文化 的提 升与转 响涉及到学校 管理 、9 生 生活理念 、 币
分析 了网络文化对 高校文化 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两者的共 同点 以及 不和谐 因素 ,力求探 索新时期 构建高校和谐校
园文 化 的 新 路 径 。
【 关t词 】 网络文化;校园文化;文化互动;整合
的一个 重要平 台。校园文化则 是以校 告 、培训讲座等 通过与 网络相 融合生
作 为一种新 的文化 形态 ,网络 文
以发送和 接收信息 为核 心 ,以 电子为 平台 ,提 高其传播速度和 扩大其延伸 的生机 和活力 ,很 大程度 上推 动了校 【J 网络 文化 具 有传 播 迅速 、更 新及 文环境发 生革命性 的变化 。师生交 流 数 的高 校都在开发 和使用 具有各 自学
时、获取便捷 、多媒体联合等特点 , 互动频 率 、思想活跃程度 、获取信 息 校特 色的网络课程 、教学信 息系统 、 在高 校主要 以博客 、论坛 、QQ、校 的渠道随着高校对网络教育的重视和 数字化 图书馆 、办公 自动化 系统 、人

论大学文化视域中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论大学文化视域中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4 X(0 2 0 - 6 - 1 434 2 1 )70 50 6 0 3
作者简介 : 方海涛(9 1一) 男, 淮南人 , 18 , 安徽 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向为高校 网络文化与信息传播 。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高校师生 的学习、 生活越
2 1 7月 02年
湖北第二师范学 院学报
Jun lo o ra fHu e U iest fE u a o b i nv ri o d ct n y i
J 12 1 u.0 2
V 12 N . 0.9 o7
第 2 卷第 7 9 期
论 大 学 文 化 祝 域 中 的 高 校 网 络 文 了 匕建 设
关党委工作部 门和 网络技术部 门应紧密配合 , 各司其 责, 切实做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宣传部门
成立校内网络舆情监控中心: 重点关注学生经常去关注 的网站、 网页、 目、 栏 论坛等 , 了解学生讨论的热点话题 ; 针对网络舆情发生 的领域和事态的进展状态制定可行 的分级评价标准 和处置 预案 , 大学生 中出现 的苗 头 发现
更多, 相对于课堂 中接 触 的知识 , 学 生 面对 如此 海 量 大
高校网络制度包括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 组 织方式等, 其核心是网络制度建设和网络队伍建设。完 善和制定网络文化管理体制和网络行为规范准则。 ( 建立校 内网络舆情监控、 一) 网络舆情研判制度。 必须明确网络文化工作不仅仅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 , 相
文化虽具有虚拟性特征 , 内容仍来源于现实生活, 但 高 校网络文化亦是如此, 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 学师生 的精神风貌 , 高校 网络 文化 的建 设必须 纳入 因此 到大学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中去。本文主要从高校网

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建设 , 构建和谐的校 园网络文化环境 。
关键词 : 园文化; 校 教育信息化 ; 网络教育 ; 网络文化
中图分类号 :P9 .8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8 65 20 )6 09 3 T 33 1 A 10 —70 (080 —08 —0
Ab I d : a u ew r utr a r me d u oei d c t n lfn t n olg ss o d e h n etew r f a u ew r o . s 瑚 C mp sn t o k c l e h st u e n o rl n e u a o a u ci .C l e h u n a c h o ko c mp n t ok c n s i o e l s
s dn , o e te gtw rns o ui t e adsf i iie bi , nt c m l ucoa ada —rudd il o m n e, t et f t h a e f s gI e t l-d c l it cs r t ui ntnl l o n it m uis u s sr r a e h i n nm e n s p n a ly o u t f i l n ga c i t


校 园网络文化 的 育人作 用
术 手段 和平 台 。 网络文化 在教 育功 能上担 负着 与传 统文化 程 中起 着 不可估 量
的作用, 其积极的育人作用主要有 :
1 校 园 网络 文化 已成 为传播 主流 文化 的主要 阵 .
不同的使命 。传统文化强调学生 的死智能、 死技术 的价 值实 现 , 而忽视 了 以创 新 为核 心 的全 面 素质 的 培养 。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要求其教育的功能是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 上网消遣成为大学生 目前排解 压力的重要渠道 之一 , 这无
疑对大学生 的成长是有利的。在 网上跟 帖 , 发表一些意见和建 议 , 以很好地释放压力 , 可 与网友进行交 流 , 让大学生受到一定 的启发与教 育。 3 . 提升 了高校校园文化 的影 响力 。网络与高校校 园文化构 成了一种你 中有我 、 我中有你 的特殊关系 。网络不断地丰富 了
似于人们常说 的校 园的文化传统 。每个 高校 都具有 自己的特 色 , 其是历史 比较 久远 的大学 , 经代 代相传 、 尤 历 积淀 , 形成 了
自己独有的校 园文化 。
( ) 角 的敏 感性 和 时 间的 超 前性 二 触
和准确性提高 , 有利于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通过网络 参 与管理 、 表作 品 、 发 与教师 同学交朋友 , 展示 自身的价值。通 过设计和维护 网站 、 担任 网管等方式 发挥 特长 , 既可 以锻炼 自 己的能力 , 又可以极大地增强其 自信心 。 同时 , 网络 的匿名性为 广大学 生不 良情绪的及时释放 和网友之 间的情感帮助 、 心理支
高校校园文化 , 并越来越成为高校校 园文化 的一个不可分割 的 组成部分 , 极大地提升了高校校 园文化 的影响力 。高校校 园文 化原有的独立性 、 相对封闭性 , 在网络环境下完全被打破了。 高 校校园文化 的视野拓宽 了, 张力也增加 了。基于 网络 的高校校 园文化不再 囿于校 内, 也同步辐射到校外 , 使之越来 越成为社 会大众共享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4促进 了高校校 园文化 自身的发展。网络的无 限包容 性 、 . 无限拓展性使它 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更新 。 在多媒 体技术 的支
易 于接受 , 是一个 日常性的 、 进性的长期过程 。在 这个过程 渐 中, 如果校 园文化 得到很好 的建设 , 那么各种积极 的文化 因素
校 园文化的特征人手 , 分析 网络对校 园文化 的正 、 负两方 面的影 响 , 进 而探 究和谐校 园网络文化 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 : 高校 ; 和谐 ; 网络文化
传统的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进行“ 填鸭式” 的灌输 , 学生被动地 接受。与传统 的教学模式相 比较 , 网络拓宽 了学生学 习的渠道 和途径 , 提供 了丰 富的教育资源 , 使得 教学双方有 了更大 的空 间。 使得 参与式 、 启发式教学真正成为可能 , 其形态从平面走 向 立体 , 从静态走 向动态。 2拓展 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 , . 增强 了大学生 的 自信心 和 自 我个性 的张扬 , 同时为大学生情绪 宣泄 提供 了 良好 的途径 。网
就会在不知不觉中 , 把对人的基本 修养需求 和育人 目标渗 透于
大学生文化活动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顺利开展 。 二、 网络对 高校校 园文化的影响
如今 , 网络 已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 。高校 中 的教师和学生更是每天与网络有着零 距离的接 触。中共 中央 、
持提供 了新渠道 。 目前 , 我国大学生 面临巨大 的就业 、 考研等压
高校由于学生 多为青年 , 敢想敢为 , 新思想 、 对 新观念 比较
敏感 , 接受得快 ; 校园文化 主体有较 高的文化层次 , 思想活跃 , 敢于改革 开拓 , 能走 在时代前列 ; 高校学科教育能 够迅速反映
学术研究 、 社会思潮的新动态 、 新发展和新成果 。 这些 因素决定 了校园文化触角的敏感性 。 超前性 不仅 应注意传统文化对 于校园文化建设 所具有 的 积极作用 , 而且更要注意现代 以至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对于校 园 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重要 意义 。例如 , 网络时代 的到来 对校 园文 化 的冲击 。 ( ) 三 形式的 多样性和参 与的 自主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 校 园文化是大学精 神的体现 , ” 以不 同的方式影响和塑造着 高校学生 。 互联 网的发展冲击着高校校 园, 响了高校校 园文化的建设 和发展。网络 环境 的出现要求 影 高等学校必须在继承校园文化优 良传统 的基础上 , 适应网络时
1 . 改变 了大学生 的学 习方式 , 丰富 了大学 生的 学习 内容 。
络交往使得人们 的交往空 间扩大 , 际沟通的时效性 、 利性 人 便
代 的发展 , 研究校 园文化 的新情况 、 新特点 , 全力建构网络环境
下的和谐校园文化 。


高校校园文化 的特征
( ) 定 的继 承 性 一 稳
校园文化尤其核 心部 分 , 具有 非常稳定 的继承性 , 这就类
校 园文化形式多彩纷呈 , 生动活泼 , 十分适合 高校师生 的 需要 。广大师生 , 尤其大学生应以极大 的主动性 、 自觉性 、 积极
性 和创造性 , 投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 。 ( ) 四 教育的渗透性 校园文化对师生尤其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渗透性 , 最显 著 的特点就是形成于无形之 中又作用于无形之 中,自然而然 ,
新 校 园 理 论
X X oI I U i iYa J I na I iI nf
教育文化
论和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周 厚 思
(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江苏 徐州 2 11) 2 16
摘 妻: 校园文化环境 是思 想政治 教育文化环境微观结构中自重 辱
要一 环 , 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和谐 的高校校 园文化 已势在必行 。本 文从
网络 自进入高校校园之后 , 其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就被受关
注。网络是~把双刃剑 , 在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 了积极影响的 同时 ,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 了消极 的影响
( ) 一 积极 影 响 主 要 体 现 在 四 个 方 面
国务 院 《 关于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明确指 出:要大力加强校 园文化建设 , 以此作为加强大学生 “ 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