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套种大豆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甘蔗套种大豆高效栽培技术

甘蔗套种大豆高效栽培技术

甘蔗套种大豆高效栽培技术
胡定汉;罗祖国;陈良美;龚德祥;刘先义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甘蔗套种大豆,可以充分地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示范结果,每hm2可获纯利4500元.简要介绍了甘蔗和大豆套种的配套技术.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胡定汉;罗祖国;陈良美;龚德祥;刘先义
【作者单位】大冶市植保站,大冶,435100;大冶市陈贵农技站;大冶市保安农技站;大冶市植保站,大冶,435100;大冶市植检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1
【相关文献】
1.南通地区大棚甘蔗套种毛豆高效栽培技术 [J], 周福余;吉美林;陈爱山;李寿田;钱兰华;陈立人;汪成忠;顾国海
2.南通地区大棚甘蔗套种贝母高效栽培技术 [J], 吉美林
3.设施早春大白菜套种甘蔗高效栽培技术 [J], 马静静;杨兴国;陶笑;袁建玉;姜新良
4.马铃薯、甘蔗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J], 李海英;赫振华
5.扶绥县马铃薯、甘蔗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J], 方雄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蔗间种大豆栽培试验研究

甘蔗间种大豆栽培试验研究

甘蔗间种大豆栽培试验研究摘要开展不同行距间种不同行数大豆对甘蔗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蔗行距1.0 m,间种2行大豆,经济效益最佳,达到32 823.0元/hm2,该模式是生产中适宜推广的最佳模式。

关键词甘蔗;大豆;间种;行数;行距;最佳模式甘蔗前期生长缓慢,叶面积系数小,光能利用率低,容易滋生杂草。

合理的甘蔗间套种作为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方式,通过与各类生长快速、生长期短的作物组合,搭配构成多作物、多层次、多功能的甘蔗复合群体,可提高光能、养分利用效率。

毛豆以其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备受人们的喜爱,是南方地区市场上夏季较受欢迎的蔬菜品种。

甘蔗间种大豆栽培技术是指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在甘蔗行间播种大豆,配合科学施肥与管理措施,适时收获鲜毛豆,可提高甘蔗种植效益,为蔗农增收开辟一条新路子。

为了寻求甘蔗间种大豆最佳的栽培模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大面积推广甘蔗间套种技术提供依据,2011—2012年贵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所内甘蔗栽培基地进行了甘蔗不同行距、间种不同行数大豆试验,研究甘蔗间种大豆的技术和经济效益,探索甘蔗高效栽培的技术措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3]。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甘蔗品种:桂糖21号;大豆品种:桂春8号。

1.2 试验设计试验设甘蔗不同行距和间种大豆不同行数2因子互作试验。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甘蔗不同行距为主处理,以间种大豆不同行数为辅处理。

主处理分别设行距1.0、1.2、1.4 m 3个不同处理,分别用A1、A2、A3表示;副处理分别设间种0、1、2行大豆,分别用B0、B1、B2表示;2因子共有9个处理组合,分别为A1B0、A1B1、A1B2、A2B0、A2B1、A2B2、A3B0、A3B1、A3B2。

各小区行长10 m,5行区,3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

1.3 试验方法2011、2012年试验在贵港市农科所甘蔗试验基地进行,2年新植。

2011、2012年甘蔗分别在3月20、28日下种,下种量均为12万芽/hm2,大豆播种与甘蔗同期进行,单行大豆播种量一致。

甘蔗间种大豆最佳模式探讨

甘蔗间种大豆最佳模式探讨

甘蔗间种大豆最佳模式探讨韦贵剑;梁景文;陆文娟;罗积维;侯青光【摘要】[目的]探寻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最佳模式,为生产上进行甘蔗间套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利用桂春8号和桂糖29号进行甘蔗与大豆不同间种模式(甘蔗行距设常规行距1.0 m和宽行距1.2、1.4 m,间种大豆行数设0、1、2行)试验,调查甘蔗生长、收获性状及甘蔗、大豆产量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甘蔗间种大豆后,甘蔗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有所降低;对甘蔗茎径、株高影响不大,在适合的甘蔗行距(1.4 m)下不会造成甘蔗减产;可提高甘蔗地总利润,其中以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总利润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宽行距种植甘蔗较常规行距种植甘蔗可提高甘蔗分蘖率、茎径、株高和大豆产量;在间种适合的大豆行数(2行)下不仅会造成甘蔗减产,还可提高蔗地的总利润.[结论]1.4 m宽的甘蔗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为最佳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模式.%[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screen out the best model for sugarcane intercropped with soybea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sugarcane intercropped with soybean. [Method]Using Guichun 8 and Guitang 29 as the soybean and sugarcane intercropping cultivars, under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intercropping patterns (sugarcane spacing was between 1 m of conventional row spacing and 1.2-1.4 m of width spacing, and the soybean intercropping row number was set at 0, 1 , and 2 rows), the growth, yield traits, and yield index of both sugarcane and soybean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Result]After the sugarcane intercropped with soybean, the tillering rate and effective stalk number of sugarcane decreased. The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 on the stalk diameter and plant height ofsugarcane were insignificant, which, under suitable sugarcane spacing (1.4 m), would not cause the sugarcane yield to decrease. Intercropping could improve the total profit of sugarcane, of whic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1.4 m row spacing then planting 2 rows of soybeans, the total profit increased the most noticeably. Furthermor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row spacing, the width spacing of sugarcane planting could improve the tillering rate, stalk diameter, plant height of sugarcane and the yield of soybean. Under suitable soybean interplanting row condition (2 rows), the sugarcane yield would not decrease;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total profit of the sugarcane fields could increase. Among the conditions, planting 2 rows of soybean with 1.4 m of row spacing increased the sugarcane fields profit the most. [Conclusion]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is study, the optimal sugarcane intercropping soybean model was planting 2 rows of soybeans at 1.4 m of sugarcane width spacing.【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44)001【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甘蔗;大豆;间种;收获性状;产量;经济效益【作者】韦贵剑;梁景文;陆文娟;罗积维;侯青光【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桂西分院/广西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宜州546306;广西农业科学院桂西分院/广西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宜州 546306;广西农业科学院桂西分院/广西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宜州 546306;广西农业科学院桂西分院/广西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宜州 546306;广西农业科学院桂西分院/广西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宜州 546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44.30 引言【研究意义】甘蔗间套种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合理的间套种不仅能有效解决甘蔗与其他作物争地的矛盾,还能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车江旅等,2011)。

勐海甘蔗套种玉米、大豆示范试验及技术总结

勐海甘蔗套种玉米、大豆示范试验及技术总结

勐海甘蔗套种玉米、大豆示范试验及技术总结李春秀;李艳芳;旗尔;伍彩云;纪新时;仲海成;岩温劳;特芮;封秀梅【摘要】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水田新植甘蔗间套种玉米纯收益2634.8元/667m2,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867.8元/667m2;水田新植甘蔗间套种大豆纯收益2490元/667m2,比净种甘蔗产值增加723元/667m2.旱地新植甘蔗套种玉米,全膜覆盖情况下,纯收益3306元/667m2,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加1539元/667m2,比甘蔗套种玉米不盖膜产量增加231.5kg/667m2,纯收益增加463元/667m2;甘蔗套种玉米不覆膜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加1076元/667m2.旱地宿根甘蔗套种玉米纯收益3222元/667m2,比净种甘蔗纯收益增加1445元/667m2.甘蔗间套种提高了蔗田综合效益,增加了蔗农收入.【期刊名称】《中国糖料》【年(卷),期】2016(038)005【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甘蔗;玉米;大豆;间套种;收益;技术【作者】李春秀;李艳芳;旗尔;伍彩云;纪新时;仲海成;岩温劳;特芮;封秀梅【作者单位】云南省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勐海666200;云南省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勐海666200;云南省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勐海666200;云南省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勐海666200;云南省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勐海666200;云南省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勐海666200;云南省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勐海666200;云南省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勐海666200;云南省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勐海66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6.104勐海县是西双版纳州甘蔗种植大县,甘蔗种植面积20万亩(1.33万hm2)。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到全县粮食、甘蔗生产“双赢”目标,甘蔗间套种技术的推广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甘蔗间套种其他农作物的方法

甘蔗间套种其他农作物的方法

甘蔗间套种其他农作物的方法介绍甘蔗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其栽培方式作为连作难题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备受关注。

因为甘蔗的生长周期较长,植株高耸,对日照和养分需求高,间套种植其他农作物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地力,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甘蔗间套种植其他农作物的方法,旨在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多样性,提高经济效益。

选择合适的农作物选择合适的农作物是实现甘蔗间套种植的关键。

在选择农作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土壤适应性:选择适应当前土壤条件的农作物,如耐盐碱的农作物适合生长在盐碱地区。

2.生长周期:选择与甘蔗相适应的生长周期,以确保农作物能够在甘蔗生长期内完成生长。

3.生长特性:选择具有相似生长特性的农作物,以便更好地管理农田和资源。

常见的与甘蔗配套作物包括绿豆、红花生、大豆、蔬菜类等,它们在生长周期、土壤要求等方面与甘蔗相对适应。

制定间套种植方案制定合理的间套种植方案是甘蔗间套种植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间套种植方案供参考:方案一:甘蔗-绿豆种植方案1.预备工作:在甘蔗收获后,对畦面进行平整和深翻,清理甘蔗根系和甘蔗渣,清除病虫害残留物。

2.种植甘蔗:在甘蔗畦面上进行甘蔗的栽种,株距株行与常规甘蔗种植相同。

3.幼苗管理:定期除草、除虫,保持畦面湿润,促进甘蔗生长。

4.绿豆种植:在甘蔗生长期间的适当时机,进行绿豆的种植。

绿豆的种植方式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而异,一般为直播或栽培。

5.绿豆管理:对绿豆进行适当的灌溉和施肥,除草、除虫,并留意任何可能的病虫害。

方案二:甘蔗-红花生种植方案1.预备工作:与方案一相同,对畦面进行平整和深翻,清理甘蔗根系和甘蔗渣。

2.种植甘蔗:在畦面上进行甘蔗的栽种,株距株行与常规甘蔗种植相同。

3.幼苗管理:同方案一。

4.红花生种植:在甘蔗生长期间的适当时机,进行红花生的种植。

5.红花生管理:对红花生进行适当的灌溉和施肥,除草、除虫,并留意任何可能的病虫害。

富宁县甘蔗套种大豆栽培技术

富宁县甘蔗套种大豆栽培技术

均匀 喷洒 封 草 ,再 盖地 膜 。
甘蔗 种 植后 在 蔗 行 间套 种黄 豆 O 1 m,每 穴 3粒 ,盖 种 土层 厚 3e m左 右 ,每公 顷播 种 量 3 g 0k 。
6 施 足 底 肥
甘蔗 每公 顷施 农家 肥 2 .~ 0t 25 3 、复合 肥 1 、地 .t 2
甘 蔗 与其 他作 物 争地 的矛 盾 ,充 分利 用 不 同 时 间与 空
间 的光 、热 、水 、气 等 自然 资 源 ,增 加 单位 土 地 面积 的经 济 效益 。富 宁县 依托 特 有 的 山地 气候 、 自然 生态 条件 和作 物 间套 种 技 术 等 优 势 ,大力 推 广 “ 蔗 + 甘 黄 豆 ”间套 种生 产模 式 ,并 建设 6 m2 范 基地 ,使 农 7h 示 户增 收 达 7 0万元 。极 大 地 提 高 了土 地 复种 指 数 和甘 5 蔗地 产 出率 ,有效 拓展 农业 产业 发 展空 问 。
21 0 2年 第 3期
舌 南 农 业 斟 技 Y n a o ge K j u n n N n y e i
4 5
富宁 县 甘蔗 套种 大 豆栽 培 技术
黄 艳
( 富宁县经 济作 物 工作 站 ,云 南 富 宁 63 0) 64 0
富 宁 县位 于 云南 省 文 山州 东部 ,地 处 云贵 高 原边
虫 灵 6 ~ 5k 。 O 7 g
1 品 种 选 择
11 甘 蔗 . 选 择植株直立 、株 形紧凑 、高产高糖 品种 ,如 新 台 糖2 2号 、云蔗 0 — 5 、云蔗 0 — 3 2 32 8 3 2 3 、云蔗 9 - 1 。 99 等 1 . 黄豆 2
早 黄 豆 每公 顷 施 过磷 酸 钙 7 0k 、硫 酸钾 7 g 5 g 5k 、 硼砂 l g 5 k 、地 虫 灵 7 g . k ,并 于 播 种 前 施 入 播 种 沟 5

蔗行间种黄豆,蔗行间花生技术.doc

蔗行间种黄豆,蔗行间花生技术.doc

蔗行间种黄豆,蔗行间花生技术黄豆还有花生,我们普通的农民朋友都是在哪里种呢?这个问题肯定有人说,那还用啊,肯定在刚修整完干净的土地上啊,那么小编今天教大家一个新的种植技术:蔗行间种黄豆,蔗行间种花生技术。

蔗行间种黄豆、花生是甘蔗耕作制度中能充分利用温、光、水、肥和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蔗豆生长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实现双丰收的好举措利用蔗行间种豆荚作物,是我市主产蔗区的传统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科技人员与蔗农相结合,通过总结提高,蔗行间种黄豆,花生的面积不断扩大,到1998年全市种植甘蔗面积9.3万亩,蔗行间种黄豆、花生面积达6.231万亩,占植蔗面积67,以冬春植蔗行间种的多,宿根蔗为次之。

问种质量好,经济效益提高。

这一年全市甘蔗平均亩产破历史达到5.146吨。

许多农户与农科人员总结都认为,去年甘蔗这么高产与蔗行实行科学的间种黄豆、花生等有密切关系。

从多点抽样调查的结果是:问种黄豆的每亩收豆350公斤,高产的达82公斤,花生(收千荚)每亩50-70公斤,高产的达155公斤。

由于间种的作用和豆叶、豆根、花生藤压青回田做肥,蔗行间种的每亩有效茎4545条,比不问种的每亩多364条,甘蔗亩产6.80吨,对比增产8.73.蔗行间种黄豆,花生是针对甘蔗宽行,植后苗期生长慢,一般要140-170天才封行阴蔽行间的特点,充分利用温、光、水肥和土地资源,发挥蔗豆生长优势,而获得增产增收的,其主要原因是:蔗行间种黄豆,花生能互相促进生长。

蔗行宽,苗期生长慢,因黄豆、花生种植的时间、位置、根系分布深浅和生育期都不同,有宽广的营养面积与空间伸展其生长发育的功能,加上蔗豆不同科属,对生长条件,吸收水分、养分的要求差异大,根系微生物对其养料的分解释放能力不同,各自能得所需的养分豆类收获后留下的残物,经腐熟后能为甘蔗所利用,这种不同的(包括时问)效应,互不干扰,能有效地为蔗豆生长所利用这是蔗豆能增产的根本原因。

甘蔗和大豆间种的种植方法[发明专利]

甘蔗和大豆间种的种植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甘蔗和大豆间种的种植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洪佳
申请号:CN201410207890.3
申请日:20140518
公开号:CN103999670A
公开日:
201408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甘蔗和大豆间种的种植方法主要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一、在耕作好的平整土地上先开出甘蔗种沟,种沟间距65~70厘米、深12~15厘米;二、在两甘蔗种沟中央开出两平行的大豆种沟,种沟间距15~20厘米,深6~9厘米;三、在甘蔗种沟内摆种甘蔗种茎,同时在两甘蔗种茎间放入肥料,在大豆种植沟中撒入大豆种子,同时撒入有机肥;四、将种沟通全部回培土至表面平整; 五、在甘蔗和大豆生和期间要注意锄除杂草、喷洒农药、施加肥料;六、大豆收割后对甘蔗施肥并回培土成甘蔗防水垄行。

申请人:陈洪佳
地址:535319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张黄镇新桥村委会芋子坪村10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蔗套种大豆栽培技术
作者:陈娟杨玲聪张洁等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5期
陈娟1,杨玲聪2,张洁3,董木端1,车宏志2,徐文果2*
(1.德宏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云南芒市 678400; 2.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芒
市 678400;3.盈江县太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盈江 679300)
近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冬季农业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粮蔗争地矛盾十分突出,
德宏州坝区甘蔗种植面积呈现连年下滑的趋势。

在甘蔗栽种后至5月中下旬,蔗田空地露光面
积较大,此时采用甘蔗套种大豆规范化种植,能充分利用光和水分,发挥气候和土地等资源优势,还可有效利用浇灌的水分和地膜的保温保湿效果,实现蔗豆双丰收。

1 田块选择
套种田应选择疏松、肥沃、排灌条件好的砂壤土;若前季作物是水稻应早晒田,适时翻耕,整地达到深耕、田平和土细的标准。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2.1品种选择
甘蔗品种选择直立性好、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宿根性好的高产高糖品种,如粤糖
93/159、柳城05-136、川糖79/15等品种。

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种茎做蔗种。

砍运时
应避免机械损伤,保证蔗芽质量。

大豆品种选择耐瘠薄、抗性强、适应性广、高产、抗病和矮秆早熟品种,如德豆1号。

2.2种子处理
蔗种要双芽苗,在下位芽的2/3处下刀,选刀身薄和刀口锋利的刀;砍种时,下刀要果断,避免种茎炸裂。

新砍种茎用5%的石灰水浸种10~15 min后再种植。

豆种在种植前采用风选、筛选和粒选等方法剔除杂粒、空粒、秕粒及其他杂质。

选成熟饱满、均匀一致、无病虫和霉变的种子,选择晴朗天气晒种1~2 d。

3 规范化种植
3.1幅带设置
甘蔗播幅1.4 m,小行距0.4 m,大行距1.0 m,大行距间种植1行大豆,株距0.2 m,每
穴播种4粒,出苗后留3株。

3.2播种
甘蔗每公顷用芽量为10.5万芽。

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1.5 t和甘蔗专用复混肥600~900 kg作底肥,施氯吡硫磷颗粒剂60~75 kg防治地下害虫。

下种时,要求沟底平整,采用双行接
顶放置,芽向两侧摆放,边放种茎边盖种,用后一沟清沟土盖前一沟蔗种。

盖种土要细,厚
5~8 cm。

覆土后灌透出苗水,10~15 d除杂草并覆盖地膜。

在蔗田套种大豆要适时早播,待甘蔗种植后在蔗行间进行套种。

在德宏州最佳播种时间为
1月底至2月初,5月初基本收获结束。

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7500 kg和复合肥(N︰P︰K=15︰15︰15)150 kg,施用50%辛硫磷颗粒30~45 kg防治地下害虫;播种方式采用条施或穴施,
肥料和农药不得与种子接触。

4田间管理
大豆齐苗后第2片复叶展开时进行间苗,拔除弱苗、病苗和拥挤苗;苗高5~6㎝时进行第
1次中耕,深度7~8㎝;始花前第2次中耕,深度5~6㎝,同时进行除草和培土。

始花前视
苗情结合中耕培土,每公顷追施尿素和农用硫酸钾各37.5 kg;鼓粒期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1.5 kg加尿素7.5 kg溶于450 kg水叶面喷,选择晴天下午喷施。

甘蔗追肥分3次,第1次追肥,大豆收割后清除田间残膜、茎叶及杂草,每公顷追施尿素250 kg和甘蔗专用复混肥600 kg作为分蘖肥并小培土;第2次追肥,甘蔗进入伸长期,先间
苗定苗,每公顷施尿素300 kg和甘蔗专用复混肥600 kg作为攻茎肥并大培土;第3次追肥,8月下旬根据苗情每公顷追施尿素150~300 kg作为壮尾肥。

在大豆播种后,灌1次出苗水,幼苗期灌1次壮苗水,抽穗开花期灌水2~3次,乳熟中后期灌水1次,灌水应速灌速排。

甘蔗主要病害有褐条病、黄斑病、稍腐病和锈病等;主要虫害有甘蔗蓟马、蚜虫和黏虫等。

大豆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和根腐病,盛花期和鼓粒期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和锈病,害虫有地老虎、豆荚螟、蚜虫和大豆卷叶螟。

防治方法主要是预防为主,采用农业防治如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使用无病种子等措施;药剂防治主要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霜灵和三唑酮乳油杀菌剂,
吡虫啉乳油和甲维盐等杀虫剂。

5适时收获
选择晴朗天气收获,适当早收。

大豆有90%以上的叶片脱落即可收获。

收获时,将大豆茎、叶还田。

甘蔗达到工艺成熟期收获。

对于留宿根的甘蔗,采用快锄低砍,收砍时入土 5~10㎝。


免砍裂蔗头,注意保护蔗蔸,为下年宿根蔗高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砍收后要覆盖地膜。

参考文献
[1] 徐文果,张磊,岩所,等.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6,11(36-11):7-12.
[2] 徐文果,黄廷祥,岩所,等.热区蔗粮套种宽窄行规范化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6(3):222-224.
[3] 岩所,张磊,杨玲聪,等.播期对间作甘蔗的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可开发与装备,2017(10):114-115.
[4] 韦开军,周忠凤,阳康春,等.甘蔗不同种植行距间套种大豆试验[J].中国糖料,
2013(1):12-17.
[5] 张慧娟,黄春霞.甘蔗间种大豆的效益及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2009,24(2):33-83.
[6] 吴才文,刘家勇,王建光,等.甘蔗苗期间种大豆增产增收效应分析[J].中国糖料,2004(1):14-16.
[7] 陈德珍.新植甘蔗间套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云南农业,2014(07):28-29.
收稿日期:2020-03-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