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红砖古厝诗句
关于潮汕民居的诗句

关于潮汕民居的诗句
关于潮汕民居的诗句,尤其是关于潮汕特色的传统建筑“吊脚楼”,虽然在现代的诗歌中并不常见,但我可以尝试为您创作一些描绘潮汕民居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可能符合您要求的诗句:
1.潮汕风韵独一格,吊脚楼台映碧波。
2.溪水潺潺绕屋前,吊脚楼上望青山。
3.古韵悠悠潮汕间,吊脚楼影入眼帘。
4.红砖绿瓦映日辉,吊脚楼中藏古稀。
5.潮汕风情韵味长,吊脚楼台映斜阳。
这些诗句都试图捕捉潮汕民居,特别是吊脚楼的那种独特魅力和风韵。
当然,实际的诗句创作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和感受进行调整和修改。
大班《闽南红砖古厝》

远望红砖古厝,最吸引眼球的除了屋顶的燕尾脊之外, 便是红砖墙的立面,红彤彤似鲜艳的向日葵颜色。
近看,红砖墙面每每刻意组砌,贴面镶嵌成各种各 样的图案,成为富于变化的砖砌艺术。
闽南的红砖厝,均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以三间张双落大厝最为典型, 罕见五开间的大厝,规模大的院落还加护厝于左右。
高大开敞的厅堂是大厝的主体,它的主要功能是敬神祭祖、举行 婚丧礼仪和接待宾客。居室则比较狭小、封闭。
而天井院落通常用于养花、养鱼,摆上几盆盆景,以求在 宁静之中赏心悦目。
红色是喜庆、吉祥、富贵的象征,它大量用于砌墙,铺设室内 地板,形成无处不见“红”,这又是红砖厝的一大特色。
然而许多红砖墙 在墙面中,有规 则地嵌入花岗岩 石块,这便是 “出砖入石” 。 形成了红色为主 调、红白相间的 鲜明。 庭院深深,高墙突兀,透过每一块红 砖后面,历史深处的繁华,仿佛依然 在飘荡,隐约可见。
我的播报到此结束, 谢谢!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6.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A. 实例印证,说服力强
B. 反复手法,增强效果
C. 内容重复,应删一项
D. 形成对比,强调后者
3. 过年期间,有人每餐大鱼大肉,不吃蔬菜;有人经常熬夜, 玩电脑打游戏;有人成天唉声叹气,不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 有人整天打篮球。以上做法利于保护免疫力吗?请你判断,并 结合文本提出合理建议(三条以上)。(9分) 【示例】以上做法均不利于保护免疫力。建议如下:①合理
人教福建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件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专项练 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闽南红砖古厝(29分) 材料一:“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 皇宫式,石雕木雕双合璧。”红砖古厝极有特色,它大量使用 红砖、红瓦和白色花岗岩,屋顶多为燕尾脊,细部装饰用砖雕、 木雕、石雕。红砖古厝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 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材料二:壮丽的红砖古厝主要分布于厦门、漳州、泉州 等地。在台湾省也有红砖古厝,且部分建筑材料及建筑师来 自闽南地区。可以说,两岸红砖建筑文化一脉相承,佐证着 两岸的同根同源。
材料三:三副红砖古厝上贴的对联:①族本中郎派,家 承学士风。②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③海纳百川有容乃 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 下列建筑材料中,红砖古厝没有使用的是( C )。(5分)
A. 红砖
B. 红瓦
C. 琉璃瓦
D. 白色花岗岩
2. 由材料可知,红砖古厝的细部装饰多用的是( C )。(5分)
A. 羽毛、亮片、干花
B. 颜料、雕花、木雕
C. 砖雕、木雕、石雕
D. 堆贴、石雕、木雕
3. 据材料,台湾省部分红砖古厝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师来自( B )。
1. 根据材料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5分) A. 健康心态是免疫力的保证 B. 免疫力可以“吃”出来 C. 好睡眠是天然的免疫屏障 D. 免疫力可以“玩”出来
描写泉州的诗句

描写泉州的诗句
泉州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以下是一些描写泉州的诗句:
1.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 - 这首诗句描绘了泉州的古树奇花,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 - 这首诗句描绘了泉州的春天美景和当地特色花卉刺桐花,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 - 这首诗句描绘了泉州当地的特色建筑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 - 这首诗句描绘了泉州的美景和繁荣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5.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园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 这首诗句描绘了泉州的美景和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6. "赤帝尝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千二楼。
" - 这首诗句描绘了泉州的自然风光和特色建筑,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关于潮汕民居的诗句

关于潮汕民居的诗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潮汕,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它们是潮汕人民的家园,也是文化的载体。
这些民居建筑充满了潮汕特有的韵味和情怀,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历史厚重感。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潮汕民居的诗句:1. 古色古香潮汕屋,青砖黛瓦映日光。
2. 鹅卵石铺就小巷道,青藤缠绕老屋墙。
3. 慢慢步入内心深处,看见潮汕人家情。
4. 簧门牡丹开盛世,镂窗梅花雪如花。
5. 粤桥交错织锦绣,木雕石刻古风华。
6. 小楼矮树垂垂动,老屋新装细品尝。
7. 汕头粽子莲藕味,潮州糖水乌梅香。
8. 客厅茶几榻榻米,厨房灶头炸臭豆腥。
9. 世间万象皆尘土,唯有潮汕家族情。
10. 潮乡人民精学问,天堂在地心中行。
潮汕民居,承载着潮汕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是潮汕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古老的建筑,不仅展现了历史的痕迹,更体现了潮汕人的智慧和勤劳。
走进潮汕民居,仿佛也能感受到潮汕人的淳朴和热情,被这份文化底蕴所吸引。
愿潮汕的美丽民居永远留存,传承下去。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二次创作和修改。
第二篇示例:潮州,一座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城市,是潮汕地区的中心,也是民居建筑的典范。
潮汕民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传统的建筑技艺而闻名于世,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潮汕民居的诗句,希望能够带给您一些启发和思考。
1. 潮汕民居,砖瓦交错,庭院深深,记忆悠悠。
2. 窗棂上雕着凤凰,门楣上雕着龙,寓意吉祥,传承千古。
3. 门前斗拱,水陆交融,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4. 红墙黛瓦,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别有韵味。
5. 走进庭院,清风拂面,落叶飘飘,仿佛置身仙境。
6. 花木扶疏,石桥跨越,小桥流水,诗意盎然。
7. 阳光透过雕花窗,照在庭院里的青砖地面,暖意融融。
8. 外墙上挂着空瓮,传统的水壶沏茶,探索岁月的痕迹。
9. 歇山的屋顶,曲尺形的窗棂,优美的曲线,展现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泉州的古诗词

泉州的古诗词:
1.《送顾泉州与新》明朝·邵宝
一时三守邑多贤,佳报先从海上传。
直谏曾惊他日震,清修应比此传泉。
凤凰仪羽非无地,黍稷馨香是有年。
五马双旌元贵重,朝廷异数况高悬。
2.《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唐朝·秦系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3.《避地泉州作》清朝·林朝崧
百口飘零乍定居,刺桐花下理琴书。
故人万里无消息,日日临江钓鲤鱼。
4.《送从弟归泉州》唐朝·许棠
问省归南服,悬帆任北风。
何山犹见雪,半路已无鸿。
瘴杂春云重,星垂夜海空。
往来如不住,亦是一年中。
5.《泉州王道友舍簟乞颂》宋朝·释正觉
秋入眠床水一方,江湖风月坐来凉。
浮浮爽气仙游去,身在苍烟白鸟行。
6.《泉州安静堂》宋朝·蔡襄
庭松永昼啭春禽,天气初晴又半阴。
惆怅此生多病恼,正看行乐独伤心。
描写泉州古城的诗句

描写泉州古城的诗句●南台岩唐韩偓无奈离肠日九迴,强摅怀抱立高台。
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
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日宫紫气生冠冕,试望扶桑病眼开。
●南台岩明林云程危楼高插碧霄端,凭槛凝眸境界宽。
石窦虚涵云气湿,松涛响带瀑声寒。
千峰卒律天边出,两塔微茫雾里看。
田野晴开真旷绝,壶觞终日罄交欢。
●赠片云上人元卢琦曾忆相逢月台下,清谈犹自带烟霞。
避喧却爱山中寺,访旧还寻海上槎。
石鼎烹茶分野水,纸窗剪烛看檐花。
定知归去松萝路,犹向云间采药芽。
●登姑苏台元卢琦有客携诗此远游,栏干倒影没寒流。
千年歌舞浑如梦,九日登临总是愁。
故国黄花应未晚,孤城残柳不禁秋。
莼鲈倘遂南归兴,笑向桥边问钓舟。
●西江月雾中芙蓉明王慎中欲拟乌纱则淡,将摸翠縠尤深。
重重袅袅罩清真。
别是一般风韵。
远睇其如不的,迫看又恐逢嗔。
盈盈脉脉好愁人。
秪隔些儿难近。
●蝶恋花又赋瓶中一枝莲谢明王慎中小院朝来看索寞。
瓶水痕消,花谢红妆薄。
芳草飘零何处著。
香䰟撩乱无栖泊。
芳意香䰟应不恶。
总在东湖,也到今时落。
落在空斋犹有托。
幽人肯把佳词酢。
●好事近宋蔡襄瑞雪满京都,宫殿尽成银阙。
常对素光遥望,是江梅时节。
如今江上见寒梅,幽香自清绝。
重看落英残艳,想飘零如雪。
福建古厝诗词

福建古厝诗词
嘿,你知道吗?福建的古厝那可真是宝藏啊!就好像是时间老人特
意留下来的珍贵礼物。
走在福建的那些小巷子里,看着一栋栋古厝,那感觉,哎呀呀,真
的没法形容!你能想象那种仿佛穿越回古代的奇妙感觉吗?每一块石板,每一片瓦,都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这诗句用来形容福建古厝的
某些角落再合适不过了。
那些爬满青苔的墙壁,不就像诗里的野草花吗?而傍晚时分照在古厝上的那一抹余晖,不正是那夕阳斜吗?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漫步在古厝之间。
朋友惊叹道:“哇,这简直就是活着的历史啊!”可不是嘛,这些古厝就是一部部生动的历
史书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厝曾经或许也是达官贵人
的住所,如今却成为了大家都能欣赏到的风景。
我们在古厝里穿梭,
感受着那份独特的宁静和韵味。
有时候会遇到在古厝里生活了一辈子
的老人,他们会给你讲讲古厝的故事,那故事可精彩了!
福建古厝的诗词,那是数都数不过来呀!每一首都能让你对古厝有
更深的感悟。
这些诗词不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对古厝的理解
之门吗?
我觉得福建古厝和诗词简直就是绝配!它们相互映衬,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福建的历史文化魅力。
它们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红砖古厝诗句
【篇一:泉州红砖古厝诗句】
时值暮春,细雨霏霏。
应八闽报纸副刊之约,我到晋江采风。
晋江,全国经济强市。
但此次并非采访声名在外的民营经济,而是冲着承
载岁月沧桑,经历风雨洗礼的而来。
五店市占地126亩,位于核心区域老县城青阳。
此地有衍自唐朝的
老街市格局,有120多栋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大厝、华侨建筑,有
石鼓庙、乡贤祠、蔡氏家庙、庄氏家庙等一批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历史传统悠久、建筑风格突出的特色,且融合了南音、闽
南高甲戏、布袋木偶戏、茶艺表演及宗祠竖旗、祭祖等闽南风俗主题,共同构成整个街区的景观网络。
五店市名称由何而来?较可信的说法是:唐朝开元年间,蔡姓七世
孙5人,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5间饮食店以方便行人,酒旗
招风,饭菜飘香,声名远播,被誉为青阳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
遂为青阳之别称。
红砖古厝是乡魂
初到五店市,一片独具的红砖建筑在一片静美中印入眼帘,你无法
不为之怦然心动。
那种惊艳是端庄的、朴素的;那静谧是恬淡的、
大气的,是从千年沧桑中散发出的。
闽南的红砖古厝有一个响亮的统称皇宫起。
相传唐朝时期,闽王王
审知看见选自惠安的黄王妃望着窗外狂风暴雨落泪,便问缘由。
王
妃答,住在家乡茅草屋的家人遇上这种天气要遭罪了。
闽王怜惜她
牵挂亲人之情,允许她府上建皇宫式的房屋。
后来这个黄府代代相传,继而扩散到泉州府,于是成了闽南最具特色的大厝民居。
顾名思义,皇宫起的大民居当然要仿照皇宫的建筑形式:红墙、飞檐、翘角和雕梁画栋。
红砖不仅大量用于砌墙,也用于铺设室内地板。
红色是闽南人崇尚的色彩,象征喜庆、吉祥、忠诚、热烈、康寿、和谐。
这是因为红色沿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凝聚着血液
最浓稠活跃的成分;糅进了相思豆最细腻的情感,经过数十代潜移
默化的熏陶,深深嵌入了中国人的灵魂。
古厝的屋顶翘角像冲天高翔的燕尾脊,十分醒目、夸张。
原来只限
于寺庙,在闽南,却成为大厝屋顶形制的主流。
古厝的精美还体现在各类雕饰的应用,有砖雕、石雕、瓷雕,雕刻
手法有线雕、浮雕、半透雕、镂空雕。
木雕刻的内容精彩纷呈,有
历史人物舞枪射箭、策马驰骋;有飞禽走兽、奇花异草;有家训名言,诗词、对联。
面对精美的雕饰,我思考古厝的文化底蕴所在。
每一座古厝,都有它精彩的故事。
庄厝祠堂不仅建筑宏伟、装饰精工,而且数十块横匾彰显出青阳庄氏家族人才辈出。
明嘉靖八年(1529年),庄氏有三人同科中进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有两人同时考上举人。
明、清两朝出过两个状元、一个榜眼。
梁枋间除了进士、翰林匾外,还有民国政府赠庄氏家族捐助抗战的慷慨输将匾,民国海军上将萨镇冰赠的义勇可风匾,民国政府赠予中央华侨委员会委员、旅缅同盟会会长庄银安的民国元勋匾,人民政府赠予侨领庄启程的造福桑梓匾。
青阳庄氏家庙以其历史悠久的崇文重教、爱国爱民的家风,向世人昭示家族的荣誉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
南曲古韵是乡音
漫步在石板纵横连缀而成的老街,不时有幽雅、委婉的管弦乐曲飘进耳际,陪同的当地朋友告诉我,这是五店市传统街区文化遗产南音。
我饶有兴致地观赏了久闻其名的南音表演。
南音,又称南曲。
起源于秦、兴于唐、形成于宋,是中国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个大乐种,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例如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而当代弹奏琵琶则用竖抱姿势。
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与南唐长卷《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歌者所执的拍板相同。
泉州南音还吸收佛教、道教的曲调,兼蓄楚歌、吴歌、潮调及闽南地方音乐,并与弋阳腔、青阳腔、昆腔相互渗透。
泉州南音演唱时的位置固定为:演唱者执拍板居中;其左边上方为洞箫,下方为二弦;右边上方为琵琶,下方为三弦。
台上南音的演奏者衣着讲究,行为举止皆有礼法。
演唱者必须以泉州腔方言为准,而泉州方言多以古代汉语发音,外地人很难听懂(这与我同样根源中原古音的福州方言是一脉相承,例如泉州人念飞与福州人的发音相同,都发杯相似的音;古人称汤意为热水,与福州方言同义,而普通话则指喝的菜汤;普通话你,福州方言则发音为女,与古时汝同音同义)。
语言交流的障碍,不影响世人对南音的欣赏。
南音前辈蔡小月于上世纪80年代应邀到巴黎演出,一曲南音惊艳世界,观众掌声不绝,原定2小时的演出一直延长至8小时。
泉州南音传人蔡雅艺2010年参加英国兰格伦国际音乐节,获
得冠军(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曾参加该音乐节获得第一名)。
南音演奏旋律缠绵沉沉,格调清丽高雅,曲风委婉清脆,被
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东方音乐奇葩。
乐器演奏也有其规矩,琵琶是先生,起指挥乐队的作用;三弦为辅,箫咬弦,弦入箫,一直延续着传统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形式。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音乐当中,唯独南音有此表演形式,是
一部立体的中国古代音乐剧。
在来前,我恶补了一些知识,此时在台下虽听不太懂唱词也不能完
全领悟音律的精妙,却也觉得乐声悦耳沁心、古风扑面,节奏徐缓、委婉深情。
随着乐曲的节拍带领,我似乎穿越到一千多年前唐代的
中原。
听着听着,顿时我灵台透亮,明白南音之所以代表乡音乡愁,是那如怨如慕、如丝如缕的声音,那缠绵沉沉美妙的旋律,尤其长
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
不仅是寄托着泉州人对中
原故土的情感,更是领引海外游子寻根思乡的呼唤啊!南音,作为
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从中原传进泉州,流转千年,又传出了福建,传出了东南亚,一直传到了联合国,已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驻足五店市高处环顾,纵横而古老的街巷红墙与活灵活现的布袋木
偶戏、古代中原古风古味的南曲,编织出浪漫怀旧的乡愁乡魂。
千
年沧海事,几乎不需要你矫情联想,就会一幕幕醒目叠印在眼前。
这一次,走马观花五店市,只是浅浅地了解晋江潮起潮落的那些事,更深厚的宝藏,就由下次重访时探究吧。
留一点遗憾,留一个猜想,或许也是一种美。
(张维璟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