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抗美援朝的军事斗争艺术
《抗美援朝》课件

二、为有牺文牲物多中壮的志历—史—战斗英魂铸
《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的志愿军 某部八连战旗》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上甘岭阵地上保留下来的满是弹片的 一铲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上甘岭阵地遗存的树》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
纪实通讯中的历史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 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 豪。”
——歌曲《歌唱祖国》
《抗美援朝》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争烽烟起
三八线由来
朝
鲜
民
主
主
金日成
义 共
三八线
和
国
北纬38度线
选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馆
大 韩 民
李承晚 国
以上图片均选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馆
1950年中美双方力量对比
比较项目 中国
美国
钢产量 原油产量
60万吨 20万吨
8785万吨 2.6亿吨
——梅兰芳 材料三:“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工商联会长陈祖沛,在抗美援朝捐献运动中,以他经营的大 成行名义捐献了3架战斗机,总值人民币45亿元(旧人民币)”
——黄曦晖《支援抗美援朝纪实》 材料四:“我立即改变原先行军部署,利用我军特有的灵活机动,在北镇云山地区消灭了李承 晚伪军一部,打退美伪军的追击,立稳了足跟。”
3、促进了军队的建设和进步。
4、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稳定和 平环境。
2、鼓舞了其他地区的反侵略斗争的勇气。
博物馆解说员——回顾总结
歌曲中的历史
1950年9月原版
歌曲中的历史
“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 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我们爱和平,我 们爱家乡,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五星红旗迎风飘 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 向繁荣富强。”
志愿军主要内容概括100字(3篇)

第1篇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国政府决定派遣志愿军支援朝鲜。
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领导下,英勇作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本文主要从志愿军入朝、作战过程、胜利原因等方面进行概括。
一、志愿军入朝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志愿军入朝时,面对敌强我弱、敌多我少的不利局面,英勇顽强,决心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保卫祖国。
二、作战过程1.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11月):志愿军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术,成功将敌军击退,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12月):志愿军在长津湖地区采取围点打援、分割包围的战术,重创敌军,迫使敌军撤退。
3. 第三次战役(1951年1月-2月):志愿军采取正面突破、迂回包抄的战术,成功将敌军赶回三八线以南。
4. 第四次战役(1951年4月-5月):志愿军在横城地区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重创敌军,迫使其撤退。
5. 第五次战役(1951年6月-7月):志愿军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术,成功将敌军赶回三八线以南。
6. 停战谈判:1951年7月,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板门店举行停战谈判。
经过多次谈判,1953年7月,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志愿军胜利完成任务。
三、胜利原因1. 坚定信念:志愿军全体指战员坚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信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2. 领导正确: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为志愿军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3. 战术灵活:志愿军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术,充分发挥了我军的优势。
4. 国际支持:苏联、朝鲜等国的支持,为志愿军提供了物资、技术等方面的援助。
5. 人民群众: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为志愿军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总之,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保卫祖国、捍卫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志愿军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2篇本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斗争。
围绕抗美援朝战争为主题 综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论点怎么写

围绕抗美援朝战争为主题综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论点怎么写抗美援朝,一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那是一段写满了英勇、坚韧与智慧的历史。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咱们就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虽然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但身体还很弱小。
而美国呢,那可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恶霸,财大气粗,武装到牙齿。
朝鲜半岛上的战火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眼看着就要越过三八线,烧到咱们家门口了。
这时候怎么办?是躲在屋子里瑟瑟发抖,还是勇敢地站出去?咱们中国人可从来就不是胆小怕事的主儿。
咱们的志愿军战士,就像一群无畏的勇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
他们的装备和美军比起来,那真是差了一大截。
美军有飞机、坦克、大炮,要啥有啥。
咱们的战士呢?有的只是一腔热血和顽强的意志。
可别小看了这热血和意志,那可是比钢铁还硬的东西。
在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就像一群狡猾的小狐狸,又有着老虎的勇猛。
夜袭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为啥呢?因为晚上敌人的飞机、大炮就没那么好使了。
咱们的战士摸黑前进,就像鬼魅一样,悄无声息地摸到敌人的阵地前。
等到敌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正在呼呼大睡,突然被一群狼给包围了,只能是惊慌失措。
美军就是这样,常常被咱们打得措手不及。
长津湖之战,那可是一场惨烈又伟大的战斗。
冰天雪地的环境,战士们连厚棉衣都没有。
那冷啊,就像无数根冰针往骨头里扎。
可是咱们的战士们硬是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就像冰雕一样。
这得是多大的毅力啊?要是换做那些娇生惯养的人,早就受不了了。
这难道不是人类意志力的极限挑战吗?战士们用生命谱写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还有上甘岭战役,那小小的山头都被炸弹炸矮了几尺。
美军以为靠他们的炮弹就能把咱们的战士炸光。
他们错了,大错特错。
咱们的战士就像顽强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个战士倒下了,另一个战士马上顶上去。
美军不明白,他们在和一群有信仰、不怕死的人战斗。
这种信仰就像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战士们前进的方向。
在战争中,咱们的后勤保障也不容易。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解读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解读
抗美援朝是指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至1953年间为抗击美国侵略而进行的战争。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指在那场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勇敢、牺牲和团结精神。
首先,抗美援朝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精神,表现为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的利益高度忠诚。
中国人民在面对美国等外来侵略者时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其次,抗美援朝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即站在正义一边,勇敢地进行斗争,并积极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战争中肩负着保卫国土、捍卫人民权益的历史重任,以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力量,最终击败了美国侵略者。
最后,抗美援朝还体现了中国军队的团结精神。
士兵们在战场上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相互扶持、互相帮助,共同应对敌人的挑战,创造了一个忠诚、纪律严明、战斗力出众的军队,为世人所敬仰。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尊严、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集体荣誉,也是中朝两国人民患难与共,彼此友爱的真实写照。
抗美援朝精神,代表着民族精神和军人精神,它是我们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 抗美援朝》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2课抗美援朝》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资料和生动的插图,使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中国军队的英勇斗争以及战争对国家的影响。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具体过程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学生对战争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交流对战争的理解和感悟。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详细阐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5.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和认识。
《抗美援朝》PPT课件优秀课件

阐述中朝两国在战争期间的紧密合作和共同抗击敌人的情况。
战争胜利
分析中朝联军在战争中的胜利原因和意义。
战后中朝关系发展及现状
01
02
03
04
关系恢复与发展
介绍战后中朝关系的恢复和发 展过程。
经济合作
阐述中朝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 作情况,包括贸易、投资等。
文化交流
介绍中朝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 流与合作,如教育、艺术、体
04
中朝友谊与合作历程回顾
中朝两国传统友谊深厚
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中朝两国就有深厚的文化交流和友好 往来。
相互支持
在各自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中朝两国始终相 互支持,共同应对挑战。
民间交流
中朝两国民间交流频繁,包括文化、教育、科技 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战争期间中朝并肩作战
战争背景
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英勇事迹
在连续摧毁多个火力点后,两名 战士牺牲,黄继光身负重伤,仍 顽强爬向最后一个火力点,用胸 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壮
烈牺牲。
荣誉与影响
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被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其 事迹被广为传颂,成为志愿军的
代表人物之一。
邱少云严守纪律壮烈牺牲
背景介绍
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敌军前沿阵地任务,为缩短进攻距离,需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 潜伏。
志愿军采取迂回包围、分割歼 敌的战术,成功歼灭美军一个 加强团
第二次战役:长津湖之战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志愿 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对美军第10 军进行围歼
志愿军在严寒中苦战,成功将美军陆 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包围于长津 湖地区
此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最 为惨烈的一次战役
八下第2课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背景
(1)二战结束后,根据盟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俗称“三八线”)作为 美、苏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临时范界限。1948年8月和9月,朝鲜 半岛南北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朝鲜从此一分为二。 (2)1949年-1950年上半年,朝韩双方在“三八线”附近不断发生武装纠纷, 最终于1950年6月爆发朝鲜战争。 (3)为加强对朝鲜半岛和远东地区的控制,美国命令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 战,并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巡逻,还动议联合国组成了以美国为首 的联合国军阻止朝鲜的进攻。 (4)1950年10月1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时间 出兵 朝鲜 原因
1950年10月 1.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 胁中国的安全; 2.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 求中国援助。 中国人民志愿军
彭德怀担任中国人民 志愿军总司令
军队
中美国家实力对比
1950年 钢产量 原油产量 工农业产值
1950年 空军 美国
美国 8772 万吨
海军 总兵力 战费
200
亿美元
26
亿美元
战绩:
1、 朝中军队并肩作战,五战五捷,至1951年6月,把美 国侵略者赶到三八线附近 2、1952年,取得了上甘岭等战役的胜利,把战线稳定在 三八线附近 3、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1953年7月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黄继光(1931-1952),四川中江 人,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 机枪口,掩护部队前进而英勇牺牲。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中国出兵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东北的安全。
《抗美援朝》PPT优秀课件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 美援朝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英 雄事迹及其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 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抗美援朝历史概述
01
战争背景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当局推行全球遏制共产主义战略,进
行武装干涉,支援南朝鲜军作战。同时命令其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
峡,干涉中国内政。
02
美国干涉朝鲜内战
美国进行军事干涉
01
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利益和地位,美国决定干涉朝鲜内战,支
持南朝鲜军队作战。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02
同时,为了防止中国大陆对台湾进行军事行动,美国海军第七
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美国扩大战争规模
03
随着战争的持续,美国不断扩大战争规模,甚至威胁要使用核
志愿军采取边打边稳进的战术,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 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迫使美国接受停战谈判,为抗美援朝战争 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战争转折点与胜利阶段
勇于担当作为
抗美援朝精神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国 际主义教育,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 智慧和力量。
传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抗美援朝精神宣传 教育,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
历史。
创作优秀文艺作品
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以抗美援朝为题 材的优秀文艺作品,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
《抗美援朝》PPT优秀课 件
CATALOGUE
目 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试析抗美援朝的军事斗争艺术●韩永要 卓爱平 抗美援朝是50年代初中美之间进行的一场全方位较量。在这场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敏锐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斗争艺术,打败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赢得了抗美援朝斗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树立了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的形象,谱写出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光辉篇章。
一、把美国出兵朝鲜,侵略台湾、轰炸东北和远东问题连成一体来看待,决策抗美援朝
从朝鲜战争是重要的国际斗争问题这一判断出发,作出援助朝鲜,暂时搁置解放台湾计划。二战结束后,美国一跃成为主宰远东命运的超级大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强国,
美国的对外政策是欺侮别人的政策。在其称霸全球的战略中,朝鲜半岛被纳入远东战略的视野中,并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人为地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南朝鲜成为美国在东亚实施反共的政治冷战、军事遏制和经济封锁的桥头堡。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围绕国家统一问题爆发内战,美国决策层从称霸全球战略和遏制苏联的全球眼光来分析朝鲜战争,认为战争直接触动了美国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南朝鲜在军事上的价值或许不重要,但作为美苏在远东冷战对峙的焦点,政治地位不容忽视。此外,
美国还认为台湾、印度支那和菲律宾也是亚洲有可能出问题并危及其远东战略的地区。为此,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作出了介入朝鲜战争、封锁台湾海峡的决策。7月7日,在以麦克阿瑟为总司令的联合国军陆续赴朝参战的同时,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美国空军也开始侵扰中国东北。中共中央、毛泽东冷静地分析朝鲜局势,敏锐地觉察到,自1945年以来一直担心
・52・
《军事历史研究》 2000年第3期©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
的美国军事干涉终于发生了。显然,朝鲜战争和美国出兵台湾、轰炸东北是一种互动关系,揭开遮掩在美国这一举措上的帷幔,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在远东所要遏制的对象是中国。尽管出于种种考虑,美国拒绝了蒋介石提出派志愿军到南朝鲜参战的动议,反对蒋介石卷入朝鲜战争,但是,第七舰队北上台湾海峡的作法,无疑是在“利用日本的基地,继承日本军国主义的衣钵,沿袭着甲午战争以来的历史,走吞并中国必先占领东北,占领东北必先占领朝鲜的老路。”美国介入朝鲜战争、任意侵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错误决策和野蛮行径,不仅把朝鲜内战国际化,“连带的是台湾问题”。①
美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预示着中美之间的较量不可避免。美国的侵略政策无疑激怒了中国共产党人,中国政府明确指出,美国的武装干涉使朝鲜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企图在朝鲜打开一个缺口,准备作为世界大战的东方基地。因此,朝鲜战争确实成为目前世界斗争的焦点,至少是东方斗争的焦点。现在我们对于朝鲜不仅看作是兄弟国家的问题。”②唇亡齿寒,户破堂危。由对朝鲜战争性质和战争发展趋势的判断出发,中央迅速作出了反应。6月30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朝鲜打起来了,杜鲁门政府不仅宣布派兵入侵朝鲜,侵略台湾,而且对进一步侵略亚洲作了全面布署。他们把朝鲜问题同台湾问题和远东问题连结在一起。”③从朝鲜在东方的地位和朝鲜战局对中国影响的展望来说,出兵朝鲜无疑对中国和促进远东和平具有重要政治意义。鉴于国内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的财力、物力状况无力同时解放台湾和在东北开辟战场。为避免两线作战,党中央权衡利弊,从战略全局出发,在确保东南沿海无虞的情况下,将军事斗争准备的重心北移,全力以赴解决“新的课题———支援朝鲜人民,推迟解放台湾”④。8月4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周恩来也强调说,朝鲜“要争取胜利,一定要加上中国的因素”⑤。未雨绸缪,作出暂时搁置解放台湾的既定计划,组建东北边防军,是中国准备援助朝鲜的实质性措施。朝鲜战争之初,人民军在战场上胜利地向南挺进,金日成信心十足地宣布8月份完全解放朝鲜国土。但中共中央认为,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插足朝鲜战争,决不会轻易退出,战局前景不容乐观。中央强调“我们宁可把情况估计得复杂一点”⑥,作最坏的打算,做好应战准备,不要等局势完全紧张,措手不及。7月
13日,中央军委下达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命令,确定了“边防军所辖部队人数、指挥机构、人选、部署调整、车运计划、后勤保障、集结时间等。”鉴于第4野战军主力入关南下,决定调集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38、39、40军“共约二十五万五千人左右”,“限八月五日前到达指定地区”⑦,与留守东北的第42军,合并组建东北边防军。8月底,中央
决定进一步加强东北边防军的力量,再抽调集结在华东地区包括原准备用于解放台湾的第9兵团的3个军,周恩来说,宁可“备而不用”⑧。朝鲜战局的发展,证明了中央的决策是英明的。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后,
朝鲜战局急转直下,出兵援朝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保卫中国大陆的安全和反抗美国
・62・
人民军队史・试析抗美援朝的军事斗争艺术©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
的侵略,17日,中央军委派出先遣小组赴朝鲜作战场准备,毛泽东带信给东北军区司令高岗说,“看来不出兵不行了,必须抓紧准备。”⑨10月3日,美军越过三八线,用事
实表明了扩大战争的真实企图,面对美国肆无忌惮的侵略行径,中国决定出兵援朝。8日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心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有效地解决朝鲜问题。”⑩13日,毛泽东电告在莫斯科的周恩来并请他转告斯大林:中国决定出
兵朝鲜,这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有利,“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瑏瑡
二、以对美军特点的深刻分析为基础,进行军事战略运筹,制定了一系列克敌制胜的作战方针
战争的一般规律是强胜弱败,但力量的强弱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强弱可以实现角色的互换。赴朝参战,对手是世界上头号强国,武器装备、后勤供应相差很远,制空权和制海权全部在对方手中,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然而,毛泽东认为,
美军除了具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优势外,还存在着战线太长,运输路线太远,战斗力太弱三大致命弱点,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一长三短”。基于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特点的深刻把握,进而进行了军事战略运筹,制定了一系列克敌制胜的作战方针。由对朝鲜战争将是一场持久复杂的斗争的战略判断出发,提出志愿军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一直冷静地观察分析种种潜在的复杂因素,
对朝鲜战争能够速胜的说法表示怀疑。7月初,周恩来在审改致联合国秘书长赖伊的电稿时就以鲜明的语言指出:“不经过反复多次较量,不消灭美军的力量到不能支持的时候,朝鲜战争是不可能轻易结束的。这个战争将是一个持久复杂的斗争”瑏瑢。总参谋部在美军在仁川登陆前夕,也作出了美军如果在仁川登陆成功,战争转入持久的可能性和美国扩大战争规模的可能性会日益加大的预测。毛泽东肯定总参对“战争肯定是持久的、复杂的、艰苦的”预断瑏瑣。9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作了“朝鲜战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公开指出,“朝鲜战争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大”,如果说原来朝鲜战局存在“速决和持久两种可能性”,“现在美国在朝鲜已经增加了它的军队,因而持久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加了。”瑏瑤从战争长期化这个基本估计出发,中共中央、毛泽东判断敌人将推进到三八线南北,并预见到美军不被大部分消灭,是不会自行退出朝鲜的。毛泽东高屋建瓴地指出:“至少我应作两年的准备。目前敌人的作战意图是企图与我进行消耗战。”为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坚持长期作战,达到逐步歼灭敌人之目的,我中国志愿军拟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瑏瑥“如此轮番作战我既有生力军,又能得到切实整补,既不致陷于被动,且又能保持旺盛的机动性与持久性,又使更多的部队学会和美国侵略军作战。”瑏瑦
慎重初战,力求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求得初战胜利。中共中央、毛泽东清醒地看到,入朝作战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敌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考虑志
・72・
《军事历史研究》 2000年第3期©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
愿军对美军不熟悉,缺少与美军作战的经验,毛泽东对志愿军赴朝后的首次战役部署提出了稳当可靠的要求。他说赴朝作战,与人民解放军历次作战不同,是出国作战,
更重要的是面对着具有现代化装备、机动性强、陆军地面火力强、海空军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国军队。“美国是依靠大炮飞机火力,他们补充好……,我们的装备对付国内敌人是够了,但对付美帝国主义是不够的。”以正确地估计自己和对手的军事力量为出发点,毛泽东强调,劣势装备要打败优势装备,应从稳当的基点出发,不做办不到的事,不打无把握之战。并作出“第一时期可专打伪军”的具体部署,强调能否扭转朝鲜局势的关键,就军事方面来说,决定于我们入朝后能否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全歼2个、3个甚至4个伪军师,以志愿军的力量“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瑏瑧。总之,
要确保“出手就胜。”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只要歼灭了伪军全部或大部,就孤立了美军,达到使其无法“长期留在朝鲜”的目的瑏瑨。根据中央部署,志愿军过江后,前期作战主要目标直指李承晚伪军,并在朝鲜人民军的协同下,发动了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首战告捷,取得歼敌1.5万余人的重大胜利,迫使敌人从鸭绿江边退到清川江以南三七线附近地区,扭转了朝鲜战局,奠定了胜利的基础。针对美军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特点,采取集中优势兵力,“零敲牛皮糖”的作战方针,积小胜为大胜。面对政治、经济、军事力一流的美军,毛泽东强调,要树立战略上敢于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观念。他说与美军相比,志愿军“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空军和坦克,炮兵的数量也很少。”瑏瑩因此,我军目前尚无一次歼灭美军一个军的把握。在战役战斗中,要集中具有压倒优势的兵力,即准备“有四倍于敌人的兵力(即用我们的四个军对付敌人的一个军)和一倍半至两倍于敌人的火力(即用二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