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诊断和检查

合集下载

浅谈破伤风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破伤风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破伤风的诊断与防治(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浅谈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

结论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关键词】破伤风诊断治疗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1临床表现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10日,亦有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日,甚至数月,或仅在摘除存留体内多年的异物如子弹头或弹片后,才发生破伤风。

病人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

这些前驱症状一般持续12~24小时,接着出现典型的肌强烈收缩,最初是咬肌,以后顺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

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有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群呈阵发性痉挛,使病人具有独特的“苦笑”表情。

颈项肌痉挛时,出现颈项强直,头略向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

背腹肌同时收缩,但背肌力量较强,以致腰部前凸,头及足后屈,形成背弓,称为“角弓反张”状。

四肢肌收缩时,因屈肌比伸肌有力,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

在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刺激,如光线、声响、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能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病人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非常痛苦。

在发作的间歇期间,疼痛稍减,但肌肉仍不能完全松弛。

强烈的肌痉挛,有时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

膀胱括约肌痉挛又可引起尿潴留。

持续性呼吸肌群和膈肌痉挛,可以造成呼吸停止,以致病人死亡。

患病期向,病人神志始终清楚,一般无高热。

高热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肺炎的发生。

病程一般为3~4周。

自第2周后,随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减轻。

马破伤风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马破伤风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马破伤风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马破伤风在部分地区又称脐带风或强直症,破伤风梭菌侵入至马体内之后,会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繁殖产生毒素引发感染导致动物肌肉痉挛。

马患病后首先可见的症状是其全身大部分的骨骼以及肌肉呈现僵直性痉挛或收缩,且此状态的持续性较长,若此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则会出现明显的反射兴奋性表现。

破伤风的流行性较强,无季节性特点,其发病与日常对其体表的管理保护或清洁不当有关。

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异物刺伤或其他类型的组织损伤都可能感染破伤风梭菌,加大破伤风的发生几率,破伤风梭菌侵入马体内,能在厌氧环境下出现快速且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导致马出现毒血症。

则出生小马断脐的伤口消毒不好,也容易感染。

另外,对马的手术治疗或剪毛,操作不规范或清洁不到位也可能感染破伤风梭菌。

因此,需要加强对破伤风梭菌的侵染途径的研究与分析,加强对马的饲养管理及对马体表面组织的保护,尽可能避免马体表面出现深部损伤,以保障马的健康养殖。

1 病原特点破伤风梭菌是破伤风的病原体,破伤风梭菌是自然环境和动物肠道系统中的常在菌,革兰氏阳性,属于典型的厌氧菌,菌体的形状为长杆状且两端钝圆形,菌体上有鞭毛,且能够通过鞭毛的摆动运动,该菌体无荚膜,但有芽孢,菌体顶端是芽孢生长的部位,整体看该菌体的形状与鼓槌状较为类似,菌体在人工培养物和动物体内繁殖生长时,均能散发出大量的外毒素,且毒性较强,极易产生溶血毒素以及痉挛毒素。

在空气及光线等外界条件刺激之下,毒素的毒性会有所减弱,但在少氧以及遮光环境下毒素的毒性明显增强。

该病毒的芽孢抵抗能力非常强,在干热环境下,即便是80℃的温度,其仍能连续抵抗1h左右,而完全煮沸的状态下,能坚持1~3h,如在3%的福尔马林中浸泡,能坚持24h,如在10%的碘酊中浸泡,则会在10min左右死亡,该病菌的芽孢在阴暗或干燥的环境下甚至能够存活10年之久。

2 流行病学特征破伤风是人畜共患病,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如马身上带有伤口,在破伤风梭菌污染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则极易导致马感染,虽然大部分家畜均可感染破伤风梭,但马、骡、驴对病菌的抵抗能力较弱,而家禽则少有患病。

破伤风

破伤风

破伤风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过伤口感染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

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破伤风- 简介破伤风(tetanus)是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性改变。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衰竭。

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在低氧条件下(破伤风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就能在局部迅速繁殖而产生毒素。

[1]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只要重视破伤风的预防,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即可大大降低破伤风的发病率。

破伤风- 分类破伤风梭菌“A33”,“新生儿破伤风”“A33。

X01”,“新生儿破伤风”“A34”,“产科破伤风”“A34。

X51”,“产后(产褥期)(分娩)破伤风”“A34。

X52”,“破伤风伴有流产或异位妊娠”“A35”,“其他破伤风”“A35。

X01”,“破伤风在其他方面未特指”“A35。

X51”,“强直性破伤风”破伤风- 病因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除了可能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病菌是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革兰染色阳性。

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

此菌对环境有很强的抗力,能耐煮沸。

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战场中污染率可达25 %~80%。

但破伤风发病率只占污染者的1%~2%,提示发病必须具有其他因素,主要因素就是缺氧环境。

创伤时,破伤风梭菌可污染深部组织(如盲管外伤、深部刺伤等)。

如果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

破伤风疾病研究报告

破伤风疾病研究报告

破伤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破伤风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皮肤性病,手足外科,外科,急诊科,血液科病症体征:乏力,头痛,头晕疾病介绍:破伤风是什么?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症状体征:破伤风有哪些症状?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

通常7 ̄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燥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3.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

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

4.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

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

一般无高热。

化验检查:破伤风仅需按照检查框限血液常规检查即可。

诊断依据: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手术史。

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3.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4.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

5.局部型破伤风,肌肉的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破伤风杆菌只要伤口的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因。

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对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引起肌痉挛;后者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

破伤风的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到达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

破伤风诊断标准

破伤风诊断标准

破伤风诊断标准
破伤风是由皮肤感染细菌引起的,但是怎么界定只是普通的感染呢还是患上了破伤风呢,很多人是不并不了解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帮助大家多了解一些破伤风相关的知识。

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
后感染,外科手术史。

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
动不自如等。

3.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
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4.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
搐发作。

5.局部型破伤风,肌肉的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破伤风

破伤风
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2、注意产妇卫生。 3、注射预防针。 4、内服中药。
26
(1)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素作为抗原,使机体产生抗体-抗毒
素达到免疫的目的,是目前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的预 防方法。 (2)被动免疫,创伤发生后24小时内,皮下或肌内注射破伤风 抗毒血清。适用于下列情况:①伤口污染严重;②严重的开 放性损伤,如颅脑、胸、腹部开放性损伤及开放性骨折、 烧伤;③伤后未及时清理创口或处理不当。
24
C、药物治疗
(1)抗破伤风血清。大家畜10万~30万IU,猪、羊 5000~20000IU。皮下或静脉注射。 (2)20%乌洛托品 大家畜10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 (3)25%硫酸镁普鲁卡因100ml,分点注射。 (4)氯丙嗪 大家畜300~500mg,深部肌肉注射。 (5)青霉素 100万IU,肌肉注射,连用3~5d。以上药品,
19
六 区别诊断
破伤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 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
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
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 为主,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 骨立即发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
36
3
破伤风的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 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至运动神经核,再到达中 枢神经系统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 收缩或阵发性痉挛。毒素也能影响交感神经, 导致大汗、血压不稳定和心率增速等。所以破
伤风是种毒血症
4
二 特点
有皮肉破伤史 有一定的潜伏期 发作时呈现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强直性痉挛和 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特征; 但神志始终清楚,多因并发症而死亡。

破伤风的诊治

破伤风的诊治
2 2.1
结核患者切口的处理
结核患者术后切口表现大多为切口部分裂开,
并伴有少许分泌物,切口可长时间不愈合。
3.1
切口处理
目的是彻底清除腐败组织,充分
引流,防止其他细菌感染,促进健康肉芽生长,逐渐 缩小切121,以利于达到最后愈合。每次换药如见分 泌物多时,可应用3%双氧水清洗切口,生理盐水冲 洗,以异烟肼(INH)纱布条填塞引流。 5.1.1早期切口深、内大外小,引流不畅,分泌 物较多。换药方法:①换药前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 验;②扩大伤口引流,使引流通畅;③用消毒手术剪 剪去腐败坏死组织,必要时反复多次清创;④应用 双氧水擦洗伤口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洗净;⑤以 INH浸泡纱条填充切口,如分泌物较多每天更换1 次纱布条,以保持伤口清洁。 5.1.2晚期伤口变浅,分泌物减少,肉芽组织增 生。换药方法:①伤口内为缝康肉芽组织,换药17欠/2~ 3d;②健康肉芽组织应剪去后再填塞纱条。 3.2预防①术前应经过严格抗结核治疗;②术后严 格抗炎,控制感染;③手术缝合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收稿日期:2010—08—30)
伤口局部一氧化氮(NO)浓度有利于伤口愈合。

(如盲管外伤、深部刺伤等),如伤口外口较小,伤口 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异物、局部缺血等,就形 成了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如果同时 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 更易于发生本病。在缺氧环境中,破伤风梭菌的芽 孢发育为繁殖体,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外毒素,主 要是痉挛毒素引起病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菌 体及其外毒素,在局部并不引起明显的病理改变, 但痉挛毒素吸收至骨髓、脑干等处,与联络神经细 胞的突触相结合,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递介质。 运动神经元失去中枢抑制而兴奋性增强,使随意肌 紧张与痉挛;破伤风毒素还可阻断脊髓对交感神经 的抑制,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 增快、体温升高、自汗等。

破伤风护理查房课件

破伤风护理查房课件

二、诊断和治 疗
二、诊断和治疗
破伤风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 症状、疾病史和实验室检查。 破伤风的治疗主要包括给予抗 生素治疗和进行疫苗接种。
二、诊断和治疗
抗生素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破伤风杆菌 。 疫苗接种可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三、护理注意 事项
三、护理注意事项
对于破伤风患者,需要提供安静、 舒适和洁净的环境。 床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压迫伤 口。
四、预防措施
在高风险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应接种破伤 风疫苗。
五、总结
五、总结
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通 过破伤风杆菌引起。 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和实验室检 查。
五、总结
护理措施包括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定期观 察患者状况。
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方法。
五、总结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和保持伤口 清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三、护理注意事项
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征。 保持患者的皮肤卫生,定期更换床单和 洗浴。
三, 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四、预防措施
四、预防措施
破伤风的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破伤 风疫苗。 破伤风疫苗接种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 间进行。
四、预防措施
根据年龄和接种历史,可能需要进 行补种疫苗。 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伤口受污 染。
破伤风护理查 房课件
目录 一、破伤风简介 二、诊断和治疗 三、护理注意事项 四、预防措施 五、总结
一、破伤风简 介
一、破伤风简介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 传染病。 破伤风主要通过破伤风杆菌进入人 体,通常通过伤口、烧伤或其他外 伤引起。
一、破伤风简介
破伤风症状包括肌肉僵硬、痉挛和呼吸 困难。 严重的破伤风病例可能导致肺炎和死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伤风的诊断和检查
一、破伤风的诊断标准
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手术史。

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3.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4.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

5.局部型破伤风,肌肉的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二、破伤风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
口腔及咽部疾患可引起张口困难,如咽后壁脓肿、牙周及颞颌关节病等,除局部可查得炎症表现和病变外,一般没有全身肌张力增高和阵发性肌痉挛。

脑膜炎及脑血管意外,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引起颈强直及四肢肌张力增高,但没有阵发性肌痉挛和外伤史。

脑血管意外偶有引起癫痫样发作者,但与破伤风的强直性肌痉挛完全不同。

此外,脑脊液常有相应改变,多伴有神志障碍和瘫痪。

手足搐搦症主要表现发作性手足强直性痉挛,但间歇期无全身肌张力增高,化验血钙水平常明显减低,对钙剂治疗有特效。

狂犬病亦可发生咽肌痉挛,表现吞咽和呼吸困难。

但有明确被犬咬伤历史,临床有特征性的恐水怕风症状,疾病发展主要是全身肌肉麻痹,而没有全身肌张力增高。

癔症患者可表现破伤风的张口困难等症状,一般经暗示治疗或适当镇静后,其痉挛表现可明显缓解。

1.化脓性脑膜炎
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

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

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
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

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发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3.其他
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三、破伤风的检查
破伤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发现,当有肺部继发感染时,白细胞可明显增高,痰培养可发现相应的病原菌,伤口分泌物常常分离到需氧性化脓性细菌,亦可经厌氧培养分离出破伤风杆菌,由于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较为特异,尤其症状典型时诊断不难,故作临床诊断时不要求常规作厌氧培养和细菌学证据。

原文链接:/sws/2014/0807/189998.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