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破伤风的诊断与防治

合集下载

浅析破伤风的临床治疗体会及相关预防措施

浅析破伤风的临床治疗体会及相关预防措施

2 . 2 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中和游 离的毒素
因破 伤 风 抗 毒 素 和人 体 破伤 风 免 疫 球蛋 白均 无 中和 已 与神 经 组 织结 合 的毒 素 的作 用 ,故 应尽 早 使 用 ,以 中和游 离 的毒 素 。一般 用 2万 ~5万 I u抗 毒 素加 入 5 % 葡 萄糖 溶 液 5 0 0一l 0 0 0 ml 内 ,由静 脉缓慢滴 人 : 剂量不 宜过 大 ,以 免 引起 血 清反 应 。对 清 创 不够 彻 底 的病 人 及 严 重病 人 ,以 后 每 日再用 l 万 一 2万 I u抗毒 素 ,作 肌 肉注射 或静脉 滴注 , 共 3—5日。新 生儿破 伤风可 用 2万 I u抗 毒素 由静 脉滴注 , 此 外也 可作脐 周注射 。还有 将抗 毒素 5 0 0 0~ 1 0 0 0 I u作蛛 网膜 下 腔 注射 的 治疗 方 法 ,认 为 可使 抗 毒 素直 接 进 人脑 组 织 内 ,效 果 较 好 ,并 可不 再 全 身 应用 抗 毒 素 。如 同 时加 用 强 的松 龙 1 2 . 5 mg ,可减 少这 种 注射所 引起 的炎 症 和水 肿反 应。
摘要 :目的 研 究破伤风的治疗措施及预 防。方法 借 鉴先进 的治疗经验 ,并将 治疗的成功经验应 用到 - 】 盏 床 治疗 实践 中。 结论 采取 正确的预防措施对破 伤风的预防有 良好的效果 。 关 键 词 :破 伤 风 ; 治疗 ;预 防 中图分类号 :R6 3 3 . 1 文献标识 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9 . 1 3 1 可 用 氯 丙 嗪 5 0~ 1 0 0 m g ,加 入 5 %葡 萄糖 溶液 2 5 0 0 引 言 m l ,静 脉缓 慢滴 入 ,每 日 4次 。 破伤 风是 由破伤 风杆 菌侵入 体伤 口,生 长繁殖 ,产 生毒 2 . 3 . 3 抽 搐 严 重 者 素 ,所引起 的一 种急性 特异 性感染 。 抽搐严 重 , 甚至不 能做治 疗和 护理者 , 可用 硫喷 妥钠 0 . 5 1 诊 断 g 肌 肉注 射 ( 要警 惕发 生 喉头痉 挛 ,用于 已做 气管 切开 的病 根 据 受伤 史 和 临 床 表 现 ,一 般 可及 时做 出诊 断 。但 对 人 , 比较 安 全 ); 副醛 2—4 m l ,肌 肉注 射 f 副醛 有刺 激 呼 仅有 某 些前 驱症 状 的病人 ,诊 断则 比较 困难 ,需提 高警 惕 , 吸道 的作用 ,有 肺部 感染 者 不宜使 用 ); 或肌 松弛 剂 ,如氯 密切 观察病 情 。以免延 误诊 断 。 化琥珀 胆碱 ,氯化 筒箭 毒碱 、三磺 季铵酚 、氨酰 胆碱 等 f 在 2 治 疗 措 施 气管 切 开及 控 制 呼 吸 的条 件下 使 用 ) 。如并 发 高 热 、 昏迷 , 破 伤风 是一 种极 为严重 的疾病 ,要采 取积极 的综 合治疗 可加 用 肾上 腺 皮 质 激 素 : 强 的松 3 0 mg口服 或氢 化 可 的松 措 施 ,包 括消 除 毒 素来 源 、中和 游 离 毒 素 、控制 和 解 除痉 2 0 0~ 4 0 0mg 静 脉滴注 ,每 日 1次 。 挛 、保 持 呼 吸道 通 畅 和 防治 并发 症 等 。破 伤 风 的残 废 率 约 3 预 防 为 1 0 %。 破 伤风是 可 以预 防 的 ,最可靠 的预 防方法是 注射破 伤风 2 . 1 消除毒 素来 源 ( 处理伤 口 ) 类 毒素 。通过类 毒素 的注射 ,人 体 内产 生 了抗 体 ,并在 较长 有伤 口者 , 均需 在控 制痉 挛条件 下 , 进行 彻底 的清创 术 。 时间 内保持 一定 的 浓度 ,可 以 中和进入 体 内的破 伤风 毒素 , 清 除坏 死组 织和异 物后 ,敞开伤 口以利 引流 ,并用 3 % 过 氧 不 致 发 病 。加强 工 农 业生 产 的劳 动保 护 ,避 免创 伤 ; 普 及 化 氢 或 1:1 0 0 0高 锰 酸钾 溶 液 冲 洗 和经 常 湿 敷 。如 原 发伤 新 法接生 , 正 确而及 时地处 理伤 口等 , 都 是重要 的预 防措施 。 口在发 病时 已愈合 ,则 一般不 需进行 清创 。

破伤风的诊断、治疗、护理

破伤风的诊断、治疗、护理

破伤风的诊断、治疗、护理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

临诊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神经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

一、病原破伤风梭菌,又称强直梭菌,为一种大型厌气性革兰氏阳性杆菌,多单个存在。

本菌在动物体内外均可形成芽胞,其芽胞在菌体一端,似鼓锤状或球拍状,多数菌株有周鞭毛,能运动。

不形成荚膜。

破伤风梭菌在动物体内和培养基内均可产生几种破伤风外毒素,最主要的为痉挛毒素,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引起动物特征性强直症状的决定性因素,亦是仅次于肉毒梭菌毒素的第二种毒性最强的细菌毒素。

以90-100纳克(ng )剂量即能致死一只豚鼠。

它是一种蛋白质,对热较敏感,65-68℃经5min即可灭能,通过0、4%甲醛杀菌脱毒21--31天,可将它变成类毒素,其它毒素如溶血毒素和非痉挛毒素,对于破伤风发生意义不很大。

二、潜伏期一般有潜伏期,通常是7天左右,个别病人可在伤后1~2日就发病。

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

还有在伤后数月或数年因清除病灶或异物而发病的。

三、并发症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

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四、破伤风的神经症状主要表现1、肌痉挛和颅神经麻痹临床的早期症状为:嚼肌痉挛、牙关紧闭,因表情肌紧缩,使脸部呈“苦笑面容”。

多数病人常因肌痉挛发作或强直性抽搐而呈现角弓反张、喉头痉挛、呼吸困难,甚至因此而窒息死亡。

短期内曾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或感染较轻的病人,产生局限性或流产型的肌痉挛,或局部或一个肢体的抽搐。

破伤风的预防和治疗指南

破伤风的预防和治疗指南

THANKS
感谢观看
病例跟踪
对病例进行跟踪,以了解治疗效果、病情进展和康复情况,同时为后续研究提 供数据支持。
研究和开发
流行病学研究
开展破伤风流行病学研究,了解 破伤风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 高发人群等信息,为预防策略提
供依据。
治疗研究
针对破伤风的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 究,探讨最佳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提高治疗效果。
疫苗研究
对社会的影响
破伤风感染也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和公共卫生压力 。
02
破伤风的预防
基础预防措施
定期修剪指甲和保持 手部清洁,以减少手 部伤口的发生。
对受伤的伤口进行及 时清洁和消毒,以减 少破伤风细菌的感染 。
避免不必要的受伤, 如使用工具时戴手套 、穿防护服等。
疫苗接种
儿童时期接种破伤风疫苗,包括 百白破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
研究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理解破伤风的发病 机制,以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
VS
预防策略
应强调破伤风的预防优于治疗,包括推广 疫苗接种,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以及改善 卫生设施等。
提高公众意识和预防措施
公众意识
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和重视,使人们更 加了解破伤风的危险和预防方法。
预防措施
包括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避免受伤后不洁 的伤口处理,以及受伤后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等。
破伤风感染的风险
风险因素
破伤风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伤口 深度、狭窄或污染,以及免疫系统功 能低下等。
预防措施
针对这些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包括及 时清洁伤口、打破伤风疫苗接种以及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破伤风梭菌的环境 等。
破伤风的影响
对个人的影响

破伤风梭菌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

破伤风梭菌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

破伤风梭菌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破伤风梭菌是一种产生破伤风毒素的革兰氏阳性杆菌,能够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紧张。

由于破伤风梭菌的高致病性和传染性,破伤风梭菌实验室检查成为预防和控制破伤风感染的关键。

一、实验室检查破伤风梭菌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样本采集、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环节。

1.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是破伤风梭菌实验室检查的第一步。

破伤风梭菌存在于破伤风感染患者的伤口、口腔、呼吸道分泌物等处,因此采集样本的方法应根据感染部位而定。

常用的样本包括伤口分泌物、口腔分泌物、喉咙分泌物、鼻咽分泌物、尿液、粪便和脑脊液等。

2.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检测破伤风梭菌存在与否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牛肉肉汤培养基、脑心素培养基和血清肉汤培养基等。

在培养基中,破伤风梭菌呈现革兰氏阳性、梭形杆菌或短小离散的杆菌。

同时,破伤风梭菌对氧气敏感,必须在厌氧条件下培养。

3. 鉴定鉴定是确认破伤风梭菌的特征和产生破伤风毒素的方法。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各种代谢检测和免疫学检测。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四石田反应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4. 药敏试验破伤风梭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

药敏试验是确定破伤风梭菌对某种抗生素敏感性的方法。

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二、防治原则预防破伤风感染的发生是防治措施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伤口和创口处理、抗生素治疗和隔离等。

1. 疫苗接种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破伤风疫苗包括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和肉毒杆菌类毒素联合疫苗。

接种破伤风疫苗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破伤风感染的发生。

2. 伤口和创口处理伤口和创口处理是预防破伤风感染的关键措施。

在处理伤口和创口时,应注意切勿用手直接接触伤口和创口,应用消毒液和消毒纱布清洗和包扎。

同时,应避免伤口和创口受到污染,及时更换包扎。

3.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是破伤风感染的根本措施之一。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成人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虽然破伤风在发达国家非常罕见,但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破伤风主要通过伤口进入人体,但也可能通过皮肤破损、烧伤、手术等途径感染。

下面将介绍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临床诊断: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受伤、接种破伤风疫苗等情况。

2. 物理检查:观察伤口,检查皮肤是否有红肿、溃疡、坏死等症状。

3. 破伤风症状:破伤风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颈部僵硬、咀嚼困难等,这些症状可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混淆。

治疗方法:1. 伤口处理:对伤口进行清洁,包括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异物,并确保伤口处干燥和清洁。

2. 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红霉素。

破伤风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低,因此通常需要长期的抗生素治疗。

3.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TIG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的抗体,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

在治疗开始时,建议先给予一剂TIG低浓度,然后再逐渐增加浓度。

4. 疫苗接种:根据疫苗接种史和患者情况,可能需要给予破伤风疫苗的加强剂次或进行疫苗预防接种。

5. 对抗毒素治疗:在破伤风毒素进入神经系统后,给予人类破伤风抗毒素(HTIG)可以抑制毒素的作用,减轻症状。

6. 对症治疗:对肌肉痉挛、疼痛等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使用肌松药物来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总结:成人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应通过病史询问和物理检查来确定诊断,并根据病情给予伤口处理、抗生素治疗、疫苗接种、TIG和HTIG治疗等。

积极的对症治疗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预防破伤风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破伤风疫苗,尤其对于易受伤和被动物咬伤的人群来说更加重要。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摘要】破伤风是一种由产生在皮肤深层的破伤风杆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肌肉僵硬、疼痛、痉挛等症状。

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神经病理学和支持疗法。

预防措施包括破伤风疫苗接种和伤口处理。

并发症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心搏骤停等严重后果。

破伤风的重要性在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研究更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以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关键词】成人破伤风、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并发症、重要性、发展方向、破伤风简介、临床表现、诊断方法1. 引言1.1 破伤风简介破伤风,又称为钢嘴病,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外伤引起,破伤风梭菌进入人体后会产生毒素,影响神经系统,引起肌肉持续性痉挛。

破伤风的潜伏期为几天至几周,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死亡。

破伤风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受到伤害而进入人体,例如刀伤、割伤、烧伤、动物咬伤等都可能引起感染。

一旦破伤风梭菌进入体内,会在受伤部位产生毒素,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

常见的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颈部僵直、咬肌痉挛、全身肌肉痉挛等。

破伤风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在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对破伤风的预防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科学研究也需要不断进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破伤风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方案。

2. 正文2.1 临床表现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两大类。

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伤口区域出现红肿、疼痛,伤口可能有渗液或产生异味,伤口周围肌肉痉挛和僵硬,称为“硬结”现象。

患者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口噤和面肌痉挛等症状。

全身症状则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呼吸困难、心率不规则等。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常常被忽视,但一旦出现临床表现,病情往往已经比较严重。

破伤风的预防与抗毒素治疗措施

破伤风的预防与抗毒素治疗措施

破伤风的预防与抗毒素治疗措施破伤风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传染病,由于其高致死率及潜在并发症,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的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破伤风的预防以及抗毒素治疗措施展开讨论。

预防是任何传染病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对于破伤风来说更是如此。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两个方面来介绍对于破伤风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针对有创伤史的个体。

任何一种创口都存在被真菌孢子或土壤内生存的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只有通过适当地处理创伤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感染导致的合并症风险。

以下是推荐采取的预防措施:1. 及时清洁:使用肥皂和水或适当杀菌液定期清洁伤口,确保彻底去除潜在引起感染的细菌。

2. 打击污垢:使用清洁无菌纱布或棉签轻轻擦拭伤口,以清除表面的污垢和异物。

3. 涂抹抗菌剂:涂布适当的抗菌药膏可以有效地降低细菌生长和感染风险。

4. 注射破伤风疫苗:在创伤发生后,立即进行破伤风疫苗注射是预防该疾病的重要手段。

注射的破伤风疫苗通常为混合疫苗,包含了减活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及其他必需组分。

其次是对于没有明显外伤但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

这些个体可能会受到寄生虫或动物细胞毒素引起的污染而患上破伤风。

以下是推荐采取的预防措施:1. 保持卫生习惯:勤洗手、定期浴液沐浴以及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触摸污染物或受到虫媒传播导致感染的机会。

2. 饮用安全水源:水是多种微生物和真菌的温床,因此确保饮用安全的水源是预防破伤风和其他传染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3. 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烹饪处理的生食或不干净的食物,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寻求医学建议:对于有关寄生虫传播引起的潜在感染,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当然,在感染了破伤风之后,及时而正确地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针对破伤风所采取的抗毒素治疗措施。

1. 毒素清除:一旦发现被感染了破伤风毒素,及时使用适当剂量和种类的抗毒素来清除血液中存在的毒素是至关重要的。

抗毒素旨在与游离体和循环毒素结合,阻止其进一步作用并促使排泄。

破伤风的预防与治疗

破伤风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正确处理伤口 及时、合理地清创以减少细菌感染,消除无氧环境,以求
不利于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断绝毒素的来源
抗生素的应用:青霉素G或其它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混合感 染,对破伤风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预防
主动免疫 破伤风类毒素: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的预防方法
基础注射:首次、4-6周、6-12月注射0.5ml 强化注射:5-7年 规范主动免疫者,伤后仅需注射0.5ml类毒素
首选TIG
治疗
抗生素应用 甲硝唑、青霉素最为有效 甲硝唑:一日两次 青霉素:6—8小时一次
治疗
控制与解除痉挛 镇痛:解除肌肉持续收缩所致的疼痛 镇静:可减少痉挛发作频度与程度 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冬眠合剂 肌肉松弛剂:硫喷妥钠
有效控制痉挛发作可明显减少并发症而治愈
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术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临床表现
潜伏期 破伤风的潜伏期差异很大,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
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通常7~8日,但也 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潜伏期的长短,常同感染 的严重程度有关,潜伏期短的,病情多严重,预后较差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前驱症状:全身乏力、 头痛、 头晕、失眠,伤口附近的肌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角弓反张:颈项强直,头向后仰,由于背部肌群力量较强,
躯干部肌肉收缩,使腰部向前,头足后屈如背弓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压舌试验:将一块压舌板或其它消毒干净了的光滑小木板,
甚至筷子、汤勺等,轻轻放在舌中部,用力下压。如果患者立 即出现牙关紧闭,咬住压舌板,不易拔出,则为阳性
临床表现
破伤风是创伤伤口因破伤风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神 经系统症状表现最为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破伤风的诊断与防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浅谈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

结论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关键词】破伤风诊断治疗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1临床表现
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10日,亦有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日,甚至数月,或仅在摘除存留体内多年的异物如子弹头或弹片后,才发生破伤风。

病人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

这些前驱症状一般持续12~24小时,接着出现典型的肌强烈收缩,最初是咬肌,以后顺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

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有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群呈阵发性痉挛,使病人具有独特的“苦笑”表
情。

颈项肌痉挛时,出现颈项强直,头略向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

背腹肌同时收缩,但背肌力量较强,以致腰部前凸,头及足后屈,形成背弓,称为“角弓反张”状。

四肢肌收缩时,因屈肌比伸肌有力,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

在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刺激,如光线、声响、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能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病人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非常痛苦。

在发作的间歇期间,疼痛稍减,但肌肉仍不能完全松弛。

强烈的肌痉挛,有时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

膀胱括约肌痉挛又可引起尿潴留。

持续性呼吸肌群和膈肌痉挛,可以造成呼吸停止,以致病人死亡。

患病期向,病人神志始终清楚,一般无高热。

高热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肺炎的发生。

病程一般为3~4周。

自第2周后,随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减轻。

2并发症
除可发生上述的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黏痰堵塞气管所致。

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

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

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

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3诊断
根据受伤史和临床表现,一般可及时做出诊断。

但对仅有某些前驱症状的病人,诊断则比较困难,需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病情。

以免延误诊断。

4鉴别诊断
4.l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

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

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4.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

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肌立即发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4.3其他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5治疗措施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破伤风的残废率约为10%。

5.1消除毒素来源(处理伤口)
有伤口者,均需在控制痉挛条件下,进行彻底的清创术。

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后,敞开伤口以利引流,并用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经常湿敷。

如原发伤口在发病时已愈合,则一般不需进行清创。

5.2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毒素
因破伤风抗毒素和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均无中和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的作用,故应尽早使用,以中和游离的毒素。

一般用2万~5万IU抗毒素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l000ml内,由静脉缓慢滴入: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血清反应。

对清创不够彻底的病人及严重病人,以后每日再用l万~2万IU抗毒素,作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共3~5日。

新生儿破伤风可用2万IU抗毒素由静脉滴注,此外也可作脐周注射。

还有将抗毒素5000~1000IU作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治疗方法,认为可使抗毒素直接进入脑组织内,效果较好,并可不再全身应用抗毒素。

如同时加用强的松龙12.5mg,可减少这种注射所引起的炎症和水肿反应。

5.3控制和解除痉挛
病人应住单人病室,环境应尽量安静,防止光声刺激。

注意防止发生坠床或褥疮。

控制和解除痉挛是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如能做好,在极大程度上可防止窒息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死亡。

5.3.1病情较轻者使用镇静剂和安眠药物,以减少病人对外来刺激的敏感性。

但忌用大剂量,以免造成病人深度昏迷。

用安定(5mg 口服,10mg静脉注射,每日3~4次)控制和解除痉挛,效果较好。

5.3.2病情较重者可用氯丙嗪50~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缓慢滴入,每日4次。

5.3.3抽搐严重者可用硫喷妥钠0.5g肌肉注射(要警惕发生喉头痉挛,用于已做气管切开的病人,比较安全);副醛2~4ml,肌肉注射(副醛有刺激呼吸道的作用,有肺部感染者不宜使用);或肌松弛剂,
如氯化琥珀胆碱,氯化筒箭毒碱、三磺季铵酚、氨酰胆碱等(在气管切开及控制呼吸的条件下使用)。

6预防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通过类毒素的注射,人体内产生了抗体,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浓度,可以中和进入体内的破伤风毒素,不致发病。

加强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保护,避免创伤;普及新法接生,正确而及时地处理伤口等,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潘孝彰.破伤风.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上册.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90-593.
[2]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62-363.
[3]邱凤莲.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的破伤风2例报告[J].新医学,1998,29:310.
[4]郑通晓,唐进先,陈静,等.影响破伤风病人的预后的因素探讨[J].新医学,1995,26:5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