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民间文艺(李明)
高二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

高二语文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子刘庆邦建敏是福来酒家的门迎。
她上身穿的是掐腰中式褂子,下面是黑色长裙,加上门口有几级台阶,建敏的身材显得很高挑。
可老板说,她的笑应该自然些。
她对自己的笑没法作判断,哪样儿算自然,哪样儿算不自然呢?在洗手间里,她对着镜子笑了ー下,又笑了ー下,笑着笑着,眼泪就浸出来了。
老板是建敏的姑姑。
姑姑说,要是吃饭的客人太少,当老板的就赚不到钱给她们发工资。
在福来酒家的错对过儿,开着另外一处酒家。
建敏注意到了,人家的门迎是两个,人家穿的是粉红缎子的旗袍,上面花花朵朵,打眼得很。
每到用餐时间,那间酒店的人总是比较多,这让建敏有些烦恼。
她想,是不是自己当门迎当得不好。
一天晚上,她把她的想法跟姑姑说了。
姑姑说,好孩子,你当得很好。
建敏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
门前街道刚翻修过,酒家门前还砌了两个花池,建敏一抬眼就把花池里的新土看到了,黑油油的,绒乎乎的。
也许秋天不是种花的手节,花池一直空着。
花池空着,建敏心里也空着。
建敏把池子里的细土用手攥过,一攥就春蚕一样在手心卧成一条。
建敏闻了闻,苦盈盈,甜丝丝,还有那么一点腥,是熟悉的那种味道,一下子就吸进肺腑里去了。
别人不种,她来种点什么不行吗?这个念头一撞,建敏心里就跳起来。
她打算种的是小麦。
别人家孩子到远方打工,父母都是为孩子包一把土,建敏的爹包的是小麦。
爹说,麦子是你种出来的,想家了,你就闻闻。
建敏点点头,没有说话。
那天一大早,弟弟建根还没睡。
她来到床前,叫着建根,我走了,你跟爹在家好好的。
她叫得声音发颤,建根还是没醒。
她把手伸进被窝里,弟弟的小身子瘦瘦的,脖子里涩拉拉的。
她的眼泪再也包不住,呼地流了出来。
娘死那年,弟弟オ一岁多,是她把弟弟拉扯大的。
她代替娘的职责,把弟弟管得很严。
有一次弟弟没完成作业,她抓过弟弟,打得很厉害。
弟弟叫着,姐,姐,别打了!她说,你不好好学习,就得打!她后悔不该那样打弟弟,心疼得差点哭出声来。
玩龙灯研究报告

玩龙灯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龙灯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龙灯制作及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研究和了解龙灯文化,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表演。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龙灯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制作龙灯的传统工艺技术,并探讨龙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龙灯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其次,根据研究目的,对制作龙灯的传统工艺技术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亲自参与制作过程了解具体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
4. 研究结果与讨论4.1 龙灯的起源和发展经过研究,龙灯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和道家信仰。
在古代,人们认为龙是祥瑞和吉祥的象征,龙灯制作和表演被视为祈求丰收和祈福的一种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并在中国各地广泛传播和发展。
4.2 龙灯的制作工艺龙灯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艺流程,包括选材、设计、雕刻、上彩和装饰等。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通常使用竹子、纸张和彩绘布料等。
然后,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雕刻,使龙灯形状逼真。
接下来,进行上彩和装饰,增添龙灯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4.3 龙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龙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龙灯制作和表演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其次,龙灯活动是中国传统节日和庆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龙灯表演,可以增加节日气氛和民众的参与感。
此外,龙灯还具有祈福寓意,人们相信通过观赏和参与龙灯活动可以带来好运和好的未来。
5. 结论经过本次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龙灯的起源和发展,研究了龙灯的制作工艺和技术要点,并探讨了龙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龙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生。
旦、净、丑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形象鲜明、桐桐如生。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
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
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
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日班,后世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乾隆、嘉庆年问。
北京文物荟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剧种艺人糜集。
北京舞台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对峙。
徽班到京,首先致力于“合京秦二腔”。
当时秦腔、京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京秦不分。
徽班发扬其博采众长的传统,广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j众多的昆腔剧目及其舞台艺术体制,因而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徽班本身的艺术特色,是它能够在争衡中取胜的主要原因。
在声腔方面,除了所唱二黄调以新声夺人而外,它“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日下看花记》);在剧目方面,题材广阔,形式多样;在表演方面,纯朴真切,行当齐全文武兼重,因此适合广大观众的欣赏要求。
同治六年,京剧传到上海。
京剧进上海后,也出现了京徽同台、京昆同台以及京梆同台的局面。
《民间文艺学》参考书目

民间文艺学参考书目*《民间文艺学原理》张紫晨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简明民间文艺学》叶春生著,中山大学出版,1999*《民间文学引论》万建中,北京大学,2006*《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中国民间文艺学》段宝林,文化艺术出版,2006*《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中国民间文艺学新时代》钟敬文主编,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现代民间文艺学讲演录》董晓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8*《故事的歌手》[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尹虎彬译,中华书局,2004*《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美]理查德·鲍曼著,杨利慧,安德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美]约翰·迈尔斯·弗里著;朝戈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文学原理新释》顾祖钊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文艺学导论》(修订版)吴中杰,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美学原理》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民间文学史》程蔷等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论》高有鹏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中国民间文化的学术史观照》陈泳超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文艺民俗学导论》陈勤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中国民间文学概要》段宝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中国民间传说》程蔷,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陈泳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关纪新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民艺学论纲》潘鲁生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文学与人类学》叶舒宪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1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古籍举要》吴肃民、莫福山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三联书店1985《金枝》[英]J.G弗雷泽著,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风俗论: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法]伏尔泰著,商务印书馆,1997 《荷马诸问题》(匈)格雷戈里·纳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德]艾伯华商务印书馆1999《神话与文学》[美]维克雷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比较神话学》[德]缪勒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神话的诗学》[苏]梅列金斯基商务印书馆1990《世界民俗学》[美]邓迪斯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文学研究的合法化》[加]托托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荷]佛克马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有关西北民族民间文学作品有关论文。
2013中考文学作品阅读《海棠》(李明)

四、读人生体验 大家运用联想和想象, 充分调动自己直接或者间接 的人生体验,结合已经学习 过的课文,用一双慧眼去发 现作品的内涵,读懂作者在 作品中的情感。
海
(台湾)
棠
席慕容
概括事件答题注意问题:
•1.格式:谁+怎么
样+结果(人物+事件) •2.有时时间.地点.环 境也要注意
第1题答案:
•答:我对母亲喜欢海
理解文章主旨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作者的观点和 思想感情; 2.抓住篇末议论抒情 的句子,留心修饰.限 制成分和关键词; 3.理解事物的象征意 义.
第6题答案:
•答:我明白了“母亲的心”
是对美好青春、美好生 活、美丽故园的眷恋、 向往和偏爱的情感。
谈启示(或:谈感受) 应注意的问题:
1.观点+事例(或:观点 +体会); 2.语言的阐述是对选文 内容的理解; 3.语言优美.简洁.
棠的不理解到理解母亲 的心。
概括内容要点答题注意问题:
•1.找到题目句子所
在段落,从前后段落中 找提示答案. •2.结合文本,全面、 准确提炼有用信息.
第2题答案:
•答:远离故国、远离
母亲、年龄增长。
品味生动句子应注意的问题:
格式:运用什么修辞,写 了事物什么特点,表达人 物什么感情.(或:运用 哪些词语,写了事物什么 特点,表达人物什么心 情.)
6、《我的母亲》
(胡适
八下)
二、读作者、背景及行文思路
1、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 起下文) 2、中间(写了哪些内容——散文的 “形”) 3、结尾(篇末点睛、总结全文、首 尾呼应)
三、读关键词语、句子、段落
1、出现频率高的关键词语 2、关键语句(中心句、抒情句、议论 句、过渡句、修辞句) 3、关键段落(篇末段、散文中的议论 段等) 特别注意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表现手法。
非遗工作先进个人

非遗工作先进个人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人为主体,以非物质形式存在并蕴藏于传统文化之中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
非遗工作是指对非遗项目进行传承、保护、研究和传播的一系列工作。
在这个领域,有很多先进的个人为非遗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些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不仅推动了非遗传统的传承与创新,还促进了非遗项目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下面将以2000字的篇幅,介绍一位非遗工作领域的先进个人。
【导言】中国的非遗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而在当代,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课题上,有一位杰出的非遗工作者——李明,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成为了这个领域中的先进个人。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李明先生的非遗工作经历和成就。
【中文内容】一、个人背景介绍李明,男,1958年生,祖籍江苏南京,现居北京。
从事非遗工作已有30余年,是一名资深的非遗传承者和研究者。
从事非遗工作的初衷源自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非遗文化的深刻理解。
198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大学美术系,后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研究中心工作,专注于非遗项目的调研、保护和传承工作。
他长期在非遗工作一线实践,参与了许多重要的非遗保护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二、非遗研究与保护实践李明先生对非遗项目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深入实地调研,致力于挖掘和收集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文化内涵,以期更好地理解非遗的价值所在。
他曾先后深入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族村落、云南的傣家村庄以及东北地区的锡伯族聚集地,对当地非遗项目展开系统性的考察和研究。
在保护实践方面,他主导了一系列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通过策划和组织展览、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促进了非遗项目在社会和市场中的传播和推广。
三、促进非遗国际交流与合作李明先生不仅关注国内非遗工作,还积极推动非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他曾多次代表中国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会议和交流活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非遗专家学者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
第六章 散文阅读

第六章散文阅读一、人物类散文阅读高腊梅作坊冯骥才来到隆回,我首先奔着滩头的木版年画。
不仅因为滩头的画好,还由于心里一直怀着一种歉疚。
虽然我们为隆回的滩头年画做过一点事――曾将其列入中国木版年画抢救的主要目标之一,帮助他们启动了田野普查,并请深谙湖湘民间美术的专家左汉中先生协助他们编撰了滩头年画的文化档案。
这项工作为滩头年画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我自己却没到过隆回的滩头。
一个世纪前拥聚在滩头镇小溪河两岸的大大小小数十家年画作坊,如今只剩下钟李二家,而且都是井然有序的世袭传承。
滩头年画的招牌作品有两种,一种是《老鼠娶亲》,再一种是各类门神。
滩头的门神别具一格。
在全国各地门神的印制中,门神的双眼多为版印,很少手绘,唯滩头是手工“点睛”。
我曾看过钟海仙为门神点睛的录像。
他手握粗杆的短毫毛笔,蘸着浓墨,在门神的眼皮下边一按,落笔凝重。
一双大而黑、圆而活的眼睛立时出现,目光炯炯,神采照人也逼人。
但去年十月钟海仙老人辞世了。
钟家的老宅子依旧在河北边的小街上。
临街的两层木楼,下店上坊。
钟海仙的老伴高腊梅掌管着画坊。
门口的牌匾是“高腊梅作坊”。
我把最关心的问题说给高腊梅:现在谁是画坊的主力呢?高腊梅笑了,指指楼顶,意思是到楼上一看便知。
楼上是典型的手工年画作坊。
高大而发暗的木板房内,一男一女腰间系着围裙,正在面对面印画。
印画的男子为中年,女子略小一些。
待问方知,女子曾是钟家的帮工,后收为徒;男子是钟海仙的长子钟石棉,原在县自来水厂工作,自小在画坊长大,耳濡目染,通晓画艺。
如今父亲去世,母亲年高,当地政府担心钟氏年画一脉由此中断,遂与钟石棉所在单位商议,让他提前退休,享受公务员的待遇,人却回到家中承艺,以使其艺术的香火不灭。
我无意间看到贴在墙上的门神蛮有神气,眼神也活,便问高腊梅这门神是谁做的。
高腊梅指指钟石棉说:“他。
”我对钟石棉说:“真不错呀!可得守住你们钟家的绝技,还得往下传呵。
”钟石棉露出憨笑。
左权小花戏“活态”传承的价值及策略探究

4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22左权小花戏“活态”传承的价值及策略探究殷佳敏摘 要:对于非物质文化而言,动态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
左权小花戏作为山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之一,不仅要守望过去的辉煌,更要“活”在当下,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与时俱进地进行传承。
笔者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左权小花戏要以“活态”传承,激发内部活力,注入创新意识,融入到各种文化形态和活动之中。
同时,能够结合当前的文化生态环境,贴合时代文化精神,注入群体大众传承的活水源头,焕发出勃然的艺术生机。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对左权小花戏“活态”传承的价值以及策略进行了探讨,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法。
关键词:非遗;左权小花戏;“动态”传承;价值;策略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殷佳敏(1992-),女,硕士研究生,太原理工大学教师。
左权小花戏,歌之动人,舞之优美,深得群众喜爱。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小花戏的艺术价值极高,以特殊的艺术载体展现了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瑰丽多姿。
同时,左权小花戏的文化底蕴深厚,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因而对其保护和传承意义深远。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左权小花戏的传播传承要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动态”之路,在不断地创新实践中激发内在动力,彰显内在活力。
这里所谓的“动态”是相对于传统的“静态”传播提出来的新思路。
过去,由于大众对地方非遗文化的认识不足,认知不够,也缺乏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思路,因而导致左权小花戏一直被局限于特定的传播区域之内,自身艺术发展受到了限制。
然而,任何民间艺术都不能沦为观赏品,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文化发展空间,这将使其逐渐丧失文化特色,逐渐失去艺术风采。
所以,在历经十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保护和传承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要以“活”的思维去发展左权小花戏,以“活”的方法去创新左权小花戏,使左权小花戏的文化传播和传承灵活多变,与时俱进,富有灵气,充满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民间文艺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是古代“藏彝走廓”的通道之一,有羌、藏、回等少数民族,后来汉族陆续进入该流域,使汉民族逐渐成为流域的主体居民。
这里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而且有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其中有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等体裁的民间文学,也不乏很多“绝活”,象皮影、剪纸、编织、绣花、音乐、舞蹈等。
这些异彩纷呈的民间文艺,大多有明显的羌藏民族文化的印记,也渗透了回汉民族的文化因子,是白龙江流域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第一节色彩斑澜的民间文学白龙江流域色彩斑澜藏族文学,像那遍地争艳的雪莲,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民族成分复杂,其境内的语言和文化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随着民族频繁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从而使该区的民间文学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别具一格。
一、民间故事藏族民间故事浩如烟海,贯穿整个历史长河,是藏族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的多棱镜,也是历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的素材和源泉。
藏族民间故事的特点一般短小精悍,生动有趣,有说有唱,独有特色,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对我们认识藏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民间故事又分为神话、传说、故事三类。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诸多故事带有极为神秘的色彩,加之藏族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活的影响,使他们性格开朗,勤劳勇敢,口头传播大量的民间故事。
就内容而言,有反映斗争的故事,有反映爱情的故事,也有动人的动物故事,内容极为丰富,体裁各异。
无论从表现形式和思维逻辑上都显示出藏民族鲜明的神话色彩和地域特征。
1.神话:《猕猴与岩罗刹繁衍人类》、《世界形成歌》、《九寨沟》《佛岩》、《神马》、《母羊焦热玛》、《太子山》、《五山池》以及《木尔多神山》等神话,都是神话的典型作品。
【阅读之窗】猕猴与岩罗刹繁衍人类在远古时期,有一只猕猴,生活在山南泽当一带的山林中,享受着天人般的快乐时光。
后来受观世音菩萨的悲力加持和戒律,到雅隆河谷的山洞中,开始潜心修持慈悲菩提心。
一天,山洞中突然来了一个女魔,施尽淫荡之计,用女色和情欲来引诱,并且露骨地对猕猴说:“我俩结合吧!让你我享受七情六欲,给你带来快乐!”猕猴一心想修成正果,回绝道;“我乃观音菩萨的弟子,是受命前来修行的,若与你结合,岂不前功尽弃,你快走吧,莫要扰乱了我的佛心。
”图为猕猴与岩罗刹罗刹女答:“你若不与我结合,日后我会成为妖魔的伴侣,到那时,一天将伤害上万个生灵,一夜将吃掉成千的众生,再生下无数的魔子妖孙,雪域之境将成为魔怪的世界。
所以,恳求你发善心,答应我做你的妻子。
”因猕猴是菩萨降世,自有一幅悲善心肠,听了魔女一番话,不禁心中念道:我若与她结成夫妻,就得破我戒行,若不与她结合,将造成极大罪孽,这可如何是好。
”想到此,猕猴一个跟头,来到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前,请求赐予鉴察。
观音菩萨道:“你可以作岩魔女的丈夫”。
圣者并为神猴和岩靡赐予加持,使其成为夫妇,不久,这对夫妻生下六只小猴,因六只小猴是六道众生死后前来投胎,所以秉性各不相同。
由地狱界来投生的,面目黧黑,能吃苦耐劳;由饿鬼界来投生者,容貌丑陋,对饮食贪婪;自牲畜界来投生的,愚蠢冥顽,形色恶劣;由人界来投生者,聪俊慧敏,内心慈善;由阿修罗界来投生者,粗犷凶暴,且多妒忌。
由天界来投生的,温良和蔼,心向善品。
父猴将这六只小猴送到果林中.让他们各自寻食生活。
三年后,待父猴前去探视时,众小猴已繁衍成五百只了。
可这时树林中的果实已经吃尽,又无其它食物可取,严重威胁着猴群的生存。
众小猴见老猴到来,纷纷围上来摊着双手道:“果子没有了,我们吃什么?我们该怎样生活下去?”模样十分凄惨。
老猕猴见此情景,不知如何是好。
他想:“我与罗刹女结合,是遵守圣言,今天有了这么多后裔,又没有食物,为何不去请示菩萨呢?”想到此,他又一跟头迅即来到观音菩萨御前,叩拜后禀报了情况。
菩萨道:“你的后代由我抚育。
”说着便站起来,从须弥山缝隙中,取出青稞、小麦、豌豆、荞子、大麦,播于大地上。
自此,大地长满不种自生之谷物。
于是父猴将众猴带至那里,将不种自生的五谷授与众猴,让他们食用。
众猴因得到充足的食物,身毛逐渐变短,尾巴也与日萎缩,而且能够直立行走,更能言语,逐渐变成了人,这就是雪域藏区的先民。
这些雪域人种,因其父为猕猴,其母为岩罗刹女,所以分为两类种性:父猴菩萨所成的种性,性情驯良、信心坚定、心地善良、出语和蔼、勤奋精进、善于言辞。
这些是父猴的特性,母岩魔女所成的种性,贪婪强烈、从事商贾、贪求营利、仇心极盛,喜于讥笑、强健勇敢、行不坚定、思虑烦多、动作敏捷、五毒炽盛、喜窥人过、轻易恼怒。
这些是母罗刹的特性。
当时,山野布满了森林,江河洪水泛流,他们开沟引水,种植庄稼,营建房屋。
后来,即有了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从此开始出君臣与民众之区别。
2.传说:如历史、宗教人物的传说《宗喀巴大师的传说》、《第一世嘉木样的传说》、《第五世嘉木样的传说》、《聂赤赞普的传说》、《拉卜愣颠僧---“智瓦当纳哇”的传说》以及《尼泊尔工匠修建大金瓦寺的传说》,还有历史事实、自然风物的传说《日月山》、《倒淌河的传说》、《若尔盖》以及《迭部》等。
【阅读之窗】(一)白龙江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家老俩口,在一起生活了一百年,没有儿女。
有一天,老阿爸说:“心里难受啊,我好像活够了岁数。
”老阿妈说:“人常说,百岁老人上西天,有喜没有悲,你还有啥心事就说出来吧。
”老阿爸说:“我俩恩爱一场,就是没有儿女,这是我最大的心病。
”老阿妈说:“你放心吧,我们的儿子快出世啦。
”老阿爸说:“这图为白龙江么大的喜事,你为啥不早说,叫我愁了几十年。
”老阿妈说:“愁苦不在你身上生根,喜事也不会从天上降临,现在你高高兴兴地走吧,一切有我哩!”老阿爸说:“那我就给孩子留下名字吧,将来让他流芳百世,孩子出事后就叫他白龙,将来他如何做人,就全靠你当阿妈的如何教养了。
”说完,老人再也没啥心事,就升天了。
第二天,他的儿子果然出世。
儿子长大后眉目清秀,身材标致,像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
老阿妈说:“我心爱的儿,你在娘身上生活了十八年,哺育你的是大地的乳汁。
现在你成人了,是大地的主人,应该学会做事。
”白龙说:“我要创建一幅山清水秀的人间乐园图,让所有的人生活在我们的乐园里。
”老阿妈说:“阿妈养育你这么多年,就是希望你有能耐,能创建人世上从来没有的千秋功业。
人活一世无功无业,就像天上的浮云东飘西散,终归没有踪影。
最可惜的是,你的阿爸苦心盼望你一辈子,也没见到你的面。
我现在去把你说的话告诉他,让他也高兴吧。
”说完话,阿妈也含笑升天了。
白龙很伤心,跪倒就哭,一哭哭了整整九年。
后来,白龙产生了找阿爸阿妈的念头。
他想:天再高也有顶,顶就在我的头上;地在大也有边,边就在我的前方。
白天跟着太阳走,晚上跟着月亮走,只要我这样走下去,总会找到的。
于是他开始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走去,走了九九八十一天,在太阳和月亮的指引下,他来到天堂。
天王神正在给众弟子讲经,白龙也坐在经堂里听了起来。
天神问他话。
白龙请求说:“尊敬的天神,我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寻找我的阿爸阿妈的。
我没见过阿爸老人家的面,我的阿妈也给我说过几句话,就走了,我非常想念他们。
”正巧,他的阿爸阿妈也在经堂听经学法,一见到自己的儿子,非常高兴,也向天神请求说:“尊敬的大德大师天王神,他是我俩的亲生儿子。
他很有志气,请天王神恩赐教化,为世人创造出奇迹来。
”天王神仔细观察他,见他仪表非凡,就答应把他留下来,并且当即封他为白龙君,每天给他安排专门时间传经授道,教练各种法术。
这样,整整过了一百年。
有一年夏季,天王神观察到大地遭了旱灾,主要是旱魔王兴妖作怪。
那旱魔王身长千里,腰宽八百,四肢伸展东南西北,魔力能铺天盖地,实在难以抵挡。
地上的庄稼枯焦,牛羊干渴而死,人间一片呼天喊地的求救声。
天王神对所有的弟子说:“我的众弟子,现在地上遭大难,你们谁能替天行道,行功布德,普救众生在人间创世立业?”众弟子没有一个应对的。
天王神又说:“众弟子每日三课,口不离行善积德,心不离搭救苍生,在众生蒙难的关头,一个个闭口不语,是何道理?”众弟子目瞪口呆一个个低下头,还是无人应对。
白龙君说:“尊敬的天王神,小弟子愿意去杀死旱魔。
”天神一看这个小弟子能急人间所难,不顾个人安危,从心底里高兴,就说:“你愿意回到大地,普救众生,干一番万世不朽的事业,我只想听听你的打算。
人间不比天堂,苦难重重,生死难以预料,与旱魔王交战,也非同一般,最重要的是深谋远虑。
”白龙君说:“我愿化作米麦菽粱,供人食用,用之不竭,用之不尽。
再用武力杀死旱魔,消除后患,民生安乐。
”天王神说:“你虽有各种本领,但制服旱魔,最主要的是水攻法,水旱不相容。
现在我允诺你下地,施神威显神通,我助你力战旱魔王。
”白龙君一听,喜出望外,叩谢天王神。
白龙君要下凡人间,他还不能腾云驾雾,要从天宫到人间,实在是难事,弄不好就会粉身碎骨,连天王神也有些为难。
他的阿爸阿妈知道了,老阿爸说:“我们的白龙儿要下凡,我愿化作天梯,让他脚踩我身子骨走下去。
”老阿妈说:“白龙儿自幼在我身边长大,要下凡间,我应该亲自去送,我做他的云梯是应该的。
”老阿爸说:“你在人世受了一百年的苦难,好不容易才来到天堂,你怎么舍得离去,还是你留下,让我去吧。
”老阿妈说:“众人有难,见死不救,身在天堂也枉为神。
天堂虽有享不尽的福,我还是和儿子一起回到人间去,消灭旱魔王,把大地建成人间天堂,让所有的人过上美好的生活。
只顾个人享乐是最大的自私;众人有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老阿爸说:“既然这样,我更要代替你去,愿吃尽人间最大的苦,为众人创造最大的幸福。
你还是放心留下来吧。
”老阿妈说:“我本是大地所生,就应和大地结合在一起,千年万世永不分离。
”老阿妈决定了,她立即告别天宫,化作一架顶天立地的云梯,吩咐白龙儿登着云梯下到大地。
白龙君遵照天王神的点化,化作一条江水,从东到西,灌溉千亩良田,救活枯焦的庄稼和干渴而死的牛羊,搭救了苦难的苍生,用智慧和神力赶走了旱魔。
从此,人间才有了农田和草原,有了满山的牛羊和五谷丰登的幸福生活。
白龙君化作了白龙江留在人间。
老阿妈化作天梯,就是上接天光、高耸入云的迭山。
(二)中庙、老倌庙的来历文县东南部白龙江边,有一个村落,林木繁茂,翠竹环合,居住着十来户人家,过着春种秋收的安逸生活。
可是,一天大江之中忽然出现了一头凶猛的怪兽,常从江中出来,到岸上吃人和牲畜,闹得村里惶惶不安。
村中有个姓肖的铁匠,下决心要除掉这只恶兽,他每天挑两篮子肉去江边喂恶兽,恶兽吃饱了就回到江中,不再上岸吃人。
恶兽吃惯了自来食,到时候就出来等食。
一天,肖铁匠照常挑了肉去,将一只篮子里的肉一块一块地喂入恶兽的血盆大口里,当它吃得正香的时候,肖铁匠趁它不防备,从另一只篮子里夹出一块烧得红红的铁块送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