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中医)病因病机
壮医针挑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理论探讨

84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年第40卷第6期'民族医药’壮医针挑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理论探讨赵红娟(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广西南宁53001)摘要:从壮医学角度介绍了对乳腺增生的认识及病因病机。
介绍了壮医针挑疗法的基本操作,治疗乳腺增生的理论及原理。
为壮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及防治乳腺疾病提供依据。
关键词:乳腺增生;壮医针挑疗法;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R271.44文献标志码:A 乳腺增生,约占乳房疾病的75%,临床表现为单(双) 侧乳房内边界模糊、形态不一、大小不等,推之呈移动条索状、片状或两者混合肿块。
患者常以乳房触痛、胀痛就 诊⑴。
该病主要受工作压力、情志、遗传、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低龄化。
由于乳腺增生具 有一定的癌变可能,因此体检、诊断、治疗极为重要⑵。
壮医针挑疗法为广西壮族民间传统疗法,应用广泛,具有 简便、验、廉的优点,且无副作用,患者乐于接受。
笔者在 妇科康复门诊运用此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满意,为了进一步推广壮医针挑疗法,形成技术操作规范,现对壮医 针挑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理论进行整理,并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1.1毒虚致病⑶ 壮医认为,毒和虚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而“毒”是壮医对引发疾病的物质的统称。
如风毒、寒毒、湿毒、热毒等。
人体感毒后是否发病,取决于 两个方面,即毒力的大小与正气的强弱。
毒之致病,一是因为毒性本身与人体正气势不两立,正气可以祛邪毒,邪 毒也可损伤正气,两者争斗,正不胜邪,使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二是某些邪毒在人体内阻滞“三道、两路”,使三 气不能同步而致病。
1.2嘘勒失衡⑷ 壮医理论有一句著名的口诀:“疾病并非无中有,乃系嘘勒不均衡。
”说明嘘和勒是涵养生命 的两种基本物质,嘘和勒保持均衡是维系人体健康的基 本条件之一,如果嘘和勒失去均衡,三道两路不通畅,使 三气不能同步,进而导致此病的发生。
1.3咪叠气机不畅 壮医称肝为咪叠,独自行使其功能,并不与咪背(胆))相表里。
外科 乳癖 (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
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溢液或瘙痒。
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病变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样结缔组织穿越其间。
超声检查:双侧或单侧乳腺体积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呈粗大光点或光斑。
病理学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6年)。
临床表现:(1)乳房胀痛: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往往在月经前(一般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但病程较长者以上规律可消失。
(2)乳房肿物:一侧或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质地韧,有弹性,可活动,以外上象限为多,可伴有触痛。
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为无色或黄色。
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摄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切除或切取活检均有助于诊断。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多为胀痛,偶有刺痛,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经后减轻。
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
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痰瘀互结证: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块,质韧或韧硬,肿块可有刺痛、胀痛或无自觉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变化不甚相关。
月经可正常,部分月经愆期,或经潮不畅、色暗有块,或伴痛经。
舌淡暗或暗红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粗张,苔白或腻,脉涩、弦或滑。
中医诊断学中的乳腺疾病辨证

乳房局部异味可能与感染、炎症 等乳腺疾病相关。
问诊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族史等,有助于判断乳腺疾病风险。
询问症状
详细询问患者乳房疼痛、肿块等症状,为辨证提供依据。
询问月经及生育史
月经及生育状况与乳腺疾病关系密切,需详细了解。
切诊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1 2
脉诊
通过脉象判断患者整体状况及乳腺疾病的性质。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新 陈代谢,有助于缓解乳腺疾病的症状。
按摩疗法
通过按摩乳房周围的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和肿 胀等症状。但需注意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饮食宜忌与食疗方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乳腺疾病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有 助于保持大便通畅和减轻乳房胀痛等症状。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作息不规律、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 的正常功能,进而诱发乳腺疾病。所以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 的睡眠。
定期进行乳房检查
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或专业医生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乳房的异常变 化,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调护方法
中药调理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以改善乳腺 组织的病理状态,缓解疼痛等症状。
分析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和治疗 原则。
乳腺疾病概述
乳腺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女性疾病 ,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
癌等。
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 年轻化趋势明显,对女性健康造
成严重威胁。
乳腺疾病的症状多样,如乳房疼 痛、肿块、乳头溢液等,需要根
乳腺增生的病因是怎么形成的

环境因素 汽车尾气、企业废气废水……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也日渐凸显。
乳腺增生病因怎么形成的
• 精神因素
• 社会越发展,竞争越激烈,压力就越大,人体 内分泌就容易失调。再加上现在社会不良因素 的影响,各种欲望的诱惑,让人的精神高度紧 张,思维也越来越复杂。用中医的理论讲,这 种状况总是让人处于心情郁闷、气血不畅、肝 气郁结的状态。
乳腺增生病因怎么形成的
• 因肝肾不足所致
• 中医学多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的解释:乳腺增 生症的病因病机,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 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 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相结,瘀滞而 成块。乳腺增生症还与冲任以及肾有关系。所 以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亦可形成阳虚痰湿内 结而致乳腺增生。
• 饮食因素 • 各种各样的火锅到了冬天特别流行,麻辣烫、酸辣粉、 热干面等各种各样的小吃也很多,这些饮食宜少食, 只能偶尔吃上一两顿,如果长期食用,容易引起人体 内分泌代谢紊乱,引发乳腺增生病。食品安全问题越 来越突出,人们很难吃上天然的、自然的、放心的食 品,一些潜在的危害越来越明显。我是左侧乳腺增生 吃了很多药都不行,还不敢手术嫌太贵复发率还太高, 后来坚持喝了二三个月的乳舒诺汤药彻底治好了,现 有有几年了吧一直没再复发过。
乳腺增生病因怎么形成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良的饮食习惯
• 这种情况年轻女性比较多见。一日三餐,日出 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生存的自然规律,然而, 现在社会的年轻女性们经常是夜生活丰富,通 宵达旦,早晨不起床,不吃早饭,一日两餐甚 至一餐,生活起居没有规律,长期以来,导致 内分泌功能紊乱,引发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因怎么形成的
乳腺增生病因怎么形成的
黄琴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的经验

黄琴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的经验作者:王晶黄琴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黄琴教授学验俱丰,擅长辨证疑难杂症,临床经验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诊疗风格;本文主要介绍黄琴教授论治乳腺增生疾病的临床经验,并加以浅析,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乳腺增生;临床经验;治疗运用黄琴教授曾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石恩权的研究生,现为贵阳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主任,从事教学、临床与科研20余年,在论治疑难杂证特别是乳腺增生方面颇有心得。
笔者有幸跟师临诊,现将导师论治乳腺增生疾病的经验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1、病因病机乳腺增生是女性多发病之一,最常见于25~40岁之间,主要有两方面表现:一是乳房胀痛,二是乳房肿块。
乳腺增生属于中医学“乳癖”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与情绪、饮食有关。
中医认为,七情过度,或悲或喜、或忧虑,可致七情郁结,肝失条达,肝郁气滞,气机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于经脉,乳房脉络瘀阻而发病,不通则痛,引起乳房疼痛。
故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乳癖的主要治则。
或七情郁结,加以年高肾虚,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气不足,冲任脉失调,气机不利,运行气血无力,积瘀聚于乳房、胞宫,或致乳房疼痛而结块,或月事紊乱失调。
因此,必须活血化瘀,疏通乳络。
故可将乳腺增生归为以下几个方面:(1)情志因素:情志不畅,郁久伤肝,致气机郁滞,蕴结于乳房胃络,经脉阻塞不通,轻则不通则痛,重则肝郁气血周流失度,气滞、痰淤、血瘀结聚成块而形成乳腺增生;(2)饮食因素:恣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脾运失健则生湿聚痰。
痰湿之邪性粘滞,易阻气机,痰气互结,经络阻塞则为乳癖;(3)劳倦内伤:房劳、劳力过度,耗伤元气;肾为藏精之脏,赖后天脾胃所养,劳伤日久,脾胃乃伤,久则肾益虚,无以灌养冲任,冲任失调而生乳癖;所以,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变部位在乳房,与肝、脾胃、肾等脏腑及冲脉、任脉、胃经、肝经、脾经等皆有关。
2、临床分型与治疗2.1肝郁痰凝型:例一:温某某,女,28岁,患者因乳房胀痛来诊。
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doi:10. 3969 / j. issn. 1008 - 8849. 2021. 08. 025
[中图分类号] R655.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8849(2021)08 - 0903 - 05
乳腺增生病( hyperplasia diseases of breastꎬHD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 Marꎬ 30(8)
903
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陈诗雨ꎬ王 群ꎬ缪 霓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ꎬ上海 200021)
散结ꎬ健脾养血、行气散结ꎬ疏肝健脾ꎬ理气通络ꎮ
最高ꎬ两药一温一凉、一散一收ꎬ养血和血ꎬ柔肝缓
4 临床治疗
急ꎬ可成为治疗乳癖病之要药ꎮ 裴正学教授结合自
4 1 周期疗法 根据月经周期治疗又称周期疗法ꎬ
身多年经验认为女子以肝为先ꎬ故该病重责于肝ꎬ肝
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一种常用手段ꎮ 目前ꎬ运用该
主疏泄ꎬ若失条达则肝郁气滞ꎬ久而痰凝内生ꎬ阻滞
905
于肾阳不足导致的冲任失调型乳癖灵活运用二仙汤
仁、红花、香附、王不留行、鳖甲、穿山甲等) 对于改
加减方( 以仙茅、淫羊藿、鹿角霜加味) 治疗ꎬ可取得
善气滞血瘀型该病有良好疗效ꎮ 对于痰瘀凝结型患
ꎮ 王国斌教授认为乳癖虚证多因素体
者ꎬ可以从肝脾胃入手ꎬ用药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瘀
阳虚、气血亏虚所致ꎬ故治疗上应以阳和通腠、温补
实践ꎬ总结疾病特点ꎬ为临床提供了治疗本病的宝贵
乳房疾病(中医)ppt课件

辨证论治
(一)内治: 阴虚邪恋:养阴清热 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 减 气血两亏:益气补血,托里透脓 十全大补汤合托里消毒 饮 (二)外治: 敷贴法:药线拔管;手术疗法。
乳痨(乳房结核)
定义:发生于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 病 特点: <1>好发于体虚或有其它结核病史 妇女 <2>病程较长,病情进展缓慢 <3>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不明 显
分类
乳晕部漏——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病因病机
乳痈、发、痨失治 切开不当 痨后失养 乳络受损 与脓腔相通 ↓ 漏 染毒化脓 溃破成漏
乳房部
乳晕部 乳腺管及乳头 先天畸形
诊断
乳房部: 乳痈或乳发史 +临床特点 乳痨史 +脓水稀薄或杂有败絮状物 或+阴虚内热等全身症状 +临床特点 乳晕部:非哺乳期,乳头内陷史+临床特点 反复发作:缓解时乳晕附近黄豆大小结块,无明显不适 发作时结块增大,疼痛,变红 成脓溃破时流出脓性分泌物
以气血丌足气阴两虚兼湿毒瘀血内阻为主70辨证论治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冲任失调调摄冲任理气散结正虚毒炽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仙汤加减71乳房部肿块鉴别一览表良性增生性异常发起病急发展快具有红的病理过程可化脓发展慢红肿热痛不明化脓出现疼受月经或情绪波动而变化出现疼无痛性肿块大多无不定中年妇中老年男性或儿童青年女多见中年以上妇女肿块边界不病变中心痛甚皮肤由潮红化脓无疼痛性肿块起不变化脓时可不红界不清大小不地不一可活动无粘连活动无粘连无痛性肿块肿块质边界清表面光无痛性肿块期粘连不明显注意不典型肿74粉刺性乳痈78乳腺癌乳头内陷牵拉79乳腺癌橘皮样发乳头内陷8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肿大81炎性乳癌82湿疹样乳癌
治 疗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思路

1 病 因病 机
乳腺增生病 , 其病 因 , 究 不外 乎饮 食 不节 、 志不 遂 、 情 冲任失调 这三方 面 , 由此引起 肝郁气滞 、 痰凝 血瘀 、 冲任失 调而致病 。正如《 疡科大全》 “ 日: 乳癖……多 由思 虑伤脾 , 恼怒 伤肝 , 郁结而成” 《 ; 疡科心得集》 :乳癖由肝气不舒 载 “ 郁结 而成 ” “ 属 阳明 , 中结核 何 以不 责 阳 明而责 肝? ,乳 乳 以阳明 胃土最畏肝 木 , 肝气 有所不舒 , 胃见 木之郁 , 唯恐来 克, 伏而不扬 , 肝气 不舒 , 而肿硬 之形 成 ……不必 治 胃 , 但
郑州 400 ) 50 0
摘要 乳腺增 生病发病 率高, 病程长 , 易复发 , 且具有一定的癌 变率, 故治疗上 需辨病 与辨证结合 , 局部与整 体结合 , 中医内治与外治结合 , 标本兼 治, 调整 内分泌。 关键 词 肝 气郁 结 ; 瘀 互 结 ; 痰 冲任 失 调 ; 辨证 论 治 中 图 分 类 号 :R 6 . 8 29 5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0 05—93 ( 00 0 0 1 0 34 2 1 )5— 80— 1
3 1 经前治标 运用疏肝解郁 、 . 活血化瘀 、 化痰 软坚的治 则, 方选柴胡疏肝散 、 枝茯苓 丸加减。临床 治疗 中, 桂 还可 根据患者的不同兼证 , 配伍适 当药物加 以调理 。如肝郁化 火, 口苦 、 躁 易 怒 者 , 夏 枯 草 、 子 ; 房 胀 痛 明 显 者 , 烦 加 栀 乳 加制延胡索 、 川楝子 ; 睡眠欠佳者 , 加夜 交藤 、 欢花 ; 合 月经 量少者 , 前加 益母 草 、 仁 ; 膝 酸 软者 , 杜仲 、 寄 经 桃 腰 加 桑 生 ; 头溢 乳者 , 乳 加炒 麦芽 、 内金 ; 鸡 结块 质硬者 加炙 穿 山 甲、 荔枝核 、 橘核等。 32 经后治本 运用补肾 、 . 补气血 、 调理 冲任 的治则 , 方选 六味地黄 丸 、 四物 汤 、 二至 丸 加减 。偏 肾 阳虚者 , 加仙 灵 脾、 巴戟天 ; 血虚者 , 加首乌 、 黄精 ; 兼脾 虚眷 , 白术等。 加 33 综合治疗 除 了运 用辨证 论治 , 方用药外 , . 选 还可辅 以心理疏导 。对待病人态度和蔼 , 耐心询问 , 仔细检查 , 认 真解释乳腺增生 病 的病 因、 可治 愈性 及与 乳癌 的关 系, 提 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 除顾 虑 , 消 使其保持平 静的心态 , 增 强治病 的信心 ; 与患者家属取 得联 系, 明患者的病情 , 说 让 家属尽可能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 嘱其 家人多 与患者进行 思想交流 , 多鼓励 多安 慰 ; 生活要 有规 律 , 注意饮 食结 构 , 荤素合理 , 忌辛辣生冷 、 燥热 、 油腻 的食 品。每 1保持充分 3 的睡眠, 对有睡眠 障碍 的患者 配合一 定 的药物 治疗 ; 如有 情绪 波动 随时和 医生联 系和沟通。I 床 观察表明 , I 缶 心理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增生
一、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命名
乳腺增生病在中医学中称乳癖。
二、中医对乳腺增生病因病机的认识
1、肾为先天之本,五脏精气之源,全身元气之根。天癸化于肾气,激发通顺冲任之脉,连
接肾气-天癸-冲任之女子性轴。经、孕、产、乳屡伤精血,或后天失养,房事不节,冲任失
调,肾气不足。
2、情志因素 因情志抑郁,久郁伤肝,或受精神刺激暴躁易怒,均可使肝气郁结,胸胁脉络
气机不利,郁结乳房。
3.饮食失宜 女子乳房属于胃,乳头属于肝,脾胃为后天之本,过食肥甘味厚化湿,久则脾
胃虚弱,脾虚则化生气血无力,蕴湿成痰,气滞痰凝,瘀滞乳络中成块。
个人总结:以上三个病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出现身体机能下降之“虚”,及其“痰饮、瘀
血”之病理产物,“虚”与“痰饮、瘀血”之邪互为因果、共同作用,产生乳癖。
分析如下图1所示:
图1
三、中医证治
临床分型 临床症状 舌象 脉象 治法治则 中药方 中药
肝
郁
气
滞
忧郁寡欢,心烦易躁,两侧乳房胀痛,可扪及肿块,其肿块常随情志波动而消长,每于经前乳头、乳房胀痛更甚,经后可有所缓解,兼有两胁胀闷,少气懒言,善叹息,暧气频作。 舌质淡,苔薄白。 脉弦细 疏肝理气散结 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郁金、香
附、益母草、陈
皮、茯苓、白芍、
青皮、川楝子、
元胡、莪术
痰
瘀
互
结
乳房结块经久难消,胀痛或刺痛,触之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患者平时痰多,质粘稠,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经行量少,色黯,兼有血块,经行腹痛。 舌质黯红舌底瘀点。 脉弦涩 活血化瘀,祛瘀散结。 血府逐瘀汤和逍遥蒌贝散加减 川楝子、莪术、
香附、鳖甲、陈
皮、浙贝、红花、
赤芍、牡蛎
冲
任
失
调
乳房胀痛或隐痛,乳房内结块大小及疼痛等症状常于经前明显加重,经后显著减轻。常伴面色少华,腰酸膝软,精神疲惫,夜寐不酣,月经紊乱,量少色淡,甚或经闭。 舌淡苔白 脉象细弱 调补冲任,养血散结 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 熟地、山药、山
茱萸、茯苓、丹
皮、仙茅、仙灵
脾
参考书籍:
1、马宝璋、齐聪.中医妇科学第八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