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及防控措施

2020年第10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被称作牛肺疫,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肺炎,呈急性或是慢性发作。
牛在患病后,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并且牦牛、水牛以及奶牛等品种的牛都易患该病,因此当前养殖户十分重视该疾病的诊治和防控。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于丝状霉形体感染所导致的。
牛在患病之后,病原菌会侵害病牛的肺脏和胸膜,患病牛会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以及水肿等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当前我国成功研制出了牛肺疫病毒的疫苗,因此还需要对疾病有明确的认识,并且严格进行疫苗接种,做好疾病防控。
1临床特征一般牛在患病的初期,其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存在轻微的反应,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被毛粗乱,母牛的泌乳量降低,也存在个别发烧的情况。
病牛在经过剧烈运动之后,会出现声音微弱的干咳,由于症状不明显,所以养殖人员可能会有所忽视。
随病情进展,症状会更加明显,一般表现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的症状是患病牛的主要症状,患病后体温会迅速的升高,一般温度会超过40℃,前置张开,呼吸非常困难,病牛会发出“吭吭”的声音,肋部凹陷,用手按压会出现疼痛,患病牛也会一直站立,鼻孔扩张,呼出的气短,吸气长,伴有一定的咳嗽声。
会从鼻部流出浆液性或脓性液体,也可能会伴有少量的血丝。
若是肺部出现大面积的病变感染,会有大量胸水,叩诊时能够听到浊音;听诊会发现肺泡音减弱或无肺泡音,能听见支气管呼吸音与锣音,胸膜摩擦音也能听到,未感染的部位其肺泡音比较强。
随着病情的进展,脉搏快而弱,心脏逐渐衰竭,胸腹部会发生水肿;食欲不振且消化不良,反刍减弱,直至消失。
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病牛日渐消瘦,若是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窒息死亡。
个别牛会从急性型转变成慢性。
病牛体质逐渐变差,日痩渐消,伴有短咳,对胸部叩诊有实音。
患病牛的食欲不稳定,时好时坏。
尽管一部分的患病牛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也会一直患病,携带病菌。
2防控措施由于我国已研制出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结合牛的生长状况及本区域内的疫病流行情况,按时定量接种疫苗,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甚至能彻底消灭该病。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有哪些?治疗牛传染性胸膜炎的--药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有哪些?治疗牛传染性胸膜炎的药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有哪些?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叫牛肺疫、烂肺病等,是近年北方地区流行较为严重的一种疫病,牛发病后会有有发烧、流脓性鼻涕、喘咳等症状,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只要牛群感染发生该病或青年牛群潜伏感染,就很难彻底清除病原。
当牛群伴有其他呼吸道疾病,死亡率明显提高。
治疗牛传染性胸膜炎的药有哪些?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有哪些?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叫牛肺疫、烂肺病等,是近年北方地区流行较为严重的一种疫病,牛发病后会有有发烧、流脓性鼻涕、喘咳等症状,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只要牛群感染发生该病或青年牛群潜伏感染,就很难彻底清除病原。
当牛群伴有其他呼吸道疾病,死亡率明显提高。
治疗牛传染性胸膜炎的药有哪些?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特点本病易感动物主要是牦牛、奶牛、黄牛、水牛、犏牛、驯鹿及羚羊。
各种牛对本病的易感性,依其品种、生活方式及个体抵抗力不同而有区别,发病率为60%~70%,病死率约30%~50%,山羊、绵羊及骆驼在自然情况下不易感染,其他动物及人无易感性。
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及带菌牛。
据报道,病牛康复15个月甚至2~3年后还能感染健牛。
病原体主要由呼吸道随飞沫排出,也可由尿及乳汁排出,在产犊时还可由子宫渗出物中排出。
自然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
当传染源进入健康牛群时,咳出的飞沫首先被邻近牛只吸入而感染,再由新传染源逐渐扩散。
通过被病牛尿污染的饲料、干草,牛可经口感染。
年龄、性别、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对易感性无影响。
饲养管理条件差、畜舍拥挤,可以促进本病的流行。
牛群中流行本病时,流行过程常拖延甚久。
舍饲者一般在数周后病情逐渐明显,全群患病要经过数月。
带菌牛进人易感牛群,常引起本病的急性暴发,以后转为地方性流行。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有哪些?短则8d,长可达4个月。
症状发展缓慢者,常是在清晨冷空气或冷饮刺激或运动时,发生短干咳嗽,初始咳嗽次数不多而逐渐增多,继之食欲减退,反刍迟缓,泌乳减少,此症状易被忽视。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摘要】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也可叫做牛肺疫,支原体是引起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该疾病有着较大的危害性,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方法治疗,会不断扩大传染的范围,极易引起严重后遗症。
因此,养殖户尤为关注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养牛业的经济效益也受到严重的制约,本文主要分析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以此使牛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治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时会出现多种不良症状,包括精神萎靡、咳嗽等,其是牛生长过程中常见的支原体感染疾病,冬季是该疾病的多发期,季节变换也是传染该疾病的主要时期,在这个期间牛的免疫力相对比较低,极易导致感染的问题发生[1]。
本文主要就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以此为提高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奠定基础。
1.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不同的品种牛对传染性胸膜肺炎有着显著的易感性差异,病牛、带菌牛为传染源,该疾病病原主要是经飞沫传染给呼吸道,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有耗牛、黄牛,可通过污染饲草后经消化道感染,能达到50%的感染几率。
该疾病通过采取有效方法治疗康复后,并牛仍可将病原传染给健康的牛。
通过对病牛进行剖检后发现,在发病的初期阶段,以小叶性肺炎为主,呈浆液性纤维素性肺炎,存在着混杂的肝变,体内存在很多淋巴液。
在后期阶段会出现胸膜、肺表面粘连的情况,且会呈现出黄色的胸水,肺部存在坏死灶的现象,可导致包囊的问题发生。
2.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15~30d是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的潜伏期,在疾病初期阶段,牛如果运动或劳役,牛会出现诸多不良症状,包括干咳、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等,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就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在发病的初期阶段,病牛会呈现淡红色或者灰红色的支气管肺炎灶,主要体现在肺尖叶、心叶等部位,且会出现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灶[2]。
在发病的中期阶段,还会出现典型纤维素性支气管肺,还会存在纤维素性心包炎,融合性纤维素性肺炎会出现在肺一侧或两侧。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剖检与诊治

口 兽 医 临 床
牛传 染 性 胸 膜 肺炎 的 临床 症 状 、 剖检 与诊 治
肖 刚 ( 黑龙江省肇 东市五里明镇政府 黑龙江肇 东 1 5 1 1 0 4 )
1 流 行 特 点
自然 感 染 主要 来 自呼吸 道 ,病 牛 咳 嗽 出的 支 气 管分 泌 液 被健 牛 吸人 而 发病 , 经污 染 的饲 料 、 饮水 由 消化 道也 可 能感染 。在 自然情 况 下 , 潜 伏期 平 均 3 ~ 4
中期 即典 型 的浆 液 性 纤 维 蛋 白性 胸 膜 肺 炎 , 多 为 一侧 性 , 以右侧 较 多 , 常发生在膈叶 , 也有 在 尖 叶 或 5 ,  ̄ - I - 。小 叶间结缔 组织 扩 张 , 其 中淋 巴管充 满淋 巴 液呈 蜂 窝状 扩 张 ,间质 的扩 张将 小 叶 与/ I , D - I - 群分 隔 为轮廓 不一 致 的小块 。切 面有 奇特 的 图案色 彩 , 状 如
急 性型 。急性 病程 从症 状 明显 开始 , 一 般经 5 - 8
天, 约近半数病畜死亡 , 整个病程 l 5 ~ 6 0 天 。病牛体
温 升 高到 4 0 ~ 4 2 c ( = , 稽 留热 。病 畜往 往 因胸部 疼 痛 而
脂肪变性 , 肾有大梗死灶 , 但并非本病特有的变化。 后 期 变 化有 两种 形 态完 全 自愈形 态 ,病灶 完 全
多数均 由急性转来。病畜消瘦 , 不时发生痛性短咳 , 叩诊胸部有 实音区, 消化功能紊乱。在 良好 的饲养管
理 和积极 的治 疗 下 ,可 逐渐 恢 复 ,但 成为 长 期 带 菌 者 。若病 变 区域广 泛 , 病畜则 日益 衰弱 至死亡 。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防治

王胜稳/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农业农村局 054600摘 要:为牛肺疫,该病的病原为丝状支原体丝状,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传染性,因为主要危害牛的胸膜和肺部,所以被称为传。
病牛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皮下组织发生水肿,甚至死亡,对牛养殖业的危害较大。
本文及具体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高度接触的疾病,主要危害牛的胸膜和肺部,在世界范围内都流行,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较大。
在养殖过程中,气候寒冷、饲养管理不当、缺乏运动很容易诱发该病。
患病初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食欲减退,呼吸困难,消瘦,严重的窒息或心力衰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1 病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为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革兰氏染色后为阴性菌。
此外,该种菌的菌落比较小,肉眼基本看不到菌落,借助显微镜观察可发现病菌的表面有荚膜。
病菌进入到牛机体之后,能够在肺部增殖,造成肺部发生病理变化。
2 流行病学许多反刍类动物都可能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易感动物中,对黄牛和水牛的危害较大,病原感染动物之后,有较短的潜伏周期,之后发病。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牛和带菌牛,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飞沫呼吸道传播,尤其是患病牛出现呼吸症状之后,更容易患病,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蔓延给整个牛群。
一般情况下,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集中暴发在春季和冬季两个季节。
3~7岁龄的牛只容易染病,犊牛很少发病。
老疫区一般呈散发性特点,新疫区因为引进病牛而暴发流行。
3 临床症状在自然感染的条件下,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潜伏周期为2个月左右,或者更长时间。
在发病初期阶段,患病牛的临床症状不明显,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和产量下降,随着病情的蔓延,患病牛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和反刍消失等症状。
到患病的最后阶段,症状更加明显,病情恶化快,最终死亡。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3.1 急性型 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0~42℃,呼吸困难,肋间下陷,按压会有疼痛感,会流出浆性或者脓性鼻液,有少量的血丝。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Bov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简称CBPP)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菌(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 . mycoides小殖变种)引起。
该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对肉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一、流行病学鉴别诊断1. 病原学检测:通过分离和鉴定病原菌进行诊断。
一般使用细菌培养和PCR等技术,从病牛体内分离出病原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是否为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菌。
2. 血清学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检测病牛的血清中是否含有胸膜肺炎抗体。
阳性结果表明病牛曾经感染过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菌。
3. 病理学检测:通过解剖和组织学检查,观察病牛的肺部组织是否存在特征性的病变,如充血、水肿、红白斑点、脓痈等。
二、防治措施1. 引进预防免疫: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疫苗可控的疾病,通过给牛只进行预防免疫,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传染率。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可供选择,具体使用方式和剂量应按照疫苗产品说明进行操作。
2. 隔离病牛:一旦发现有肉牛出现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应立即将患病牛隔离,避免与健康牛接触,以防止疾病传播。
隔离期一般为30天,确保病牛康复后,再与健康牛接触。
3.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舍的卫生状况,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粪便和尿液滞留,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定期对牛只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和隔离。
4. 合理饲料营养:给予肉牛合理的饲料和补充营养,增强牛只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应根据肉牛的需求,合理配制饲料,确保牛只获得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5. 定期清洗和消毒:定期对牛舍和饮水设施进行清洗和消毒,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卵,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今H畜牧啓医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张保臣(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九龙街畜牧兽医站655811)摘要:传染性胸膜肺炎在牛养殖业中十分常见,该疾病危害严重,且存在潜伏性危害,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发觉,严重降低了牛养殖业的效益。
该疾病由支原体感染引起,且传染性极强,被牛养殖户广泛称之为牛肺疫,严重影响养牛育成率,且对经济效益有着较大的威胁。
基于此,本文探析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并提出了具体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治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时会岀现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短咳等症状,是当前牛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支原体感染疾病,具有接触性传染的特点,分为急性和慢性,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发病症状进行判断。
该疾病多发于冬季,季节变换也是传染该疾病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牛的免疫力较低,极其容易岀现感染。
1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不同品种牛对传染性胸膜肺炎易感性差异显著,传染源为病牛和带菌牛,此病病原菌多数经飞沫传染给呼吸道,其中耗牛、黄牛发病率最高,可以通过污染饲草后经消化道感染,最高几率达50%以上。
此病及时治疗康复后,仍可持续1~2年传染给健康牛,且任何情况下都有感染的可能,现存此类情况的病例居多。
对病例进行剖检后可知,初期以小叶性肺炎为主,呈浆液性纤维素性肺炎,肝变相混杂,体内充满淋巴液,后期为胸膜与肺表面粘连,胸水一般呈黄色,肺部有坏死灶时,可形成包囊遥2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为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呈球菌样、丝状、螺旋体与颗粒状,病原体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能力弱,其能抵抗青霉素,潜伏期为2~4周叫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肺炎及胸膜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初期变化较小但体温会逐渐升高,且会由于食欲下降而岀现各类并发症状。
急性发作的病牛发病初期的症状为高热,躺下后鼻孔流岀脓性液体,听诊未发现肺泡音,胸部叩诊发现实音。
病情恶化后表现为呼吸困难明显、口吐白沫、体温下降、腹泻、血尿等症状,24h内死亡。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对肉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流行病学1、病原体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细菌,对肉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具有亲和力。
2、传播途径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感染牛体液、排泄物、呼吸道分泌物等,也可经空气传播。
3、发病季节该病在秋季和冬季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气温变化、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有关。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喘息、流鼻涕等,严重时还可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二、鉴别诊断1、临床症状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但疫情发生时通常出现集体患病,且病牛多为幼龄牛。
2、病理学改变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和胸膜炎症,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尖区域。
3、实验室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和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检测可以确认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存在,如肺泡灌洗液、喉拭子等方法。
三、防治措施1、改善环境卫生加强肉牛舍的清洁卫生管理,保持通风良好,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
2、强化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肉牛的免疫力,减少罹患传染病的风险。
3、使用抗生素治疗在疫情发生时,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以减轻病牛的症状和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
4、疫苗预防对肉牛进行定期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
5、隔离患病牛只一旦发现病牛,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其与健康牛只接触,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及染色特点
病原体为丝状支原体,过去经常用的名称为类胸膜肺 炎微生物(PPLO),支原体多形,可呈球菌样、丝状、 螺旋体与颗粒状。细胞的基本形状以球菌样为主, 革兰氏染色阴性。本菌在加有血清的肉汤琼脂可生 长成典型菌落。支原体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不强。 暴露在空气中,特别在直射日光下,几小时即失去 毒力。干燥、高温都可使其迅速死亡,但在病肺组 织冻结状态,能保持毒力1年以上,培养物冻干可保 存毒力数年,对化学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对青霉素 和磺胺类药物、龙胆紫则有抵抗力。
免疫方法
本病原抗原主要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类脂组成。 动物发生支原体病后可获得较强免疫力,很少发生再 次感染。支原体感染后,主要引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应 答,产生IgM . IgG. IgA 等免疫球蛋白。 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牛应每年定期接种牛肺疫兔化弱 毒苗。接种时,按瓶签标明的原胸水量,用 20%氢氧 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 50 倍,臀部肌肉注射,牧区成年 牛2毫升,6~12月龄小牛1毫升,农区黄牛尾端皮下注 射,用量减半;或以生理盐水稀释,于距尾尖2~3厘米 处皮下注射,大牛1毫升,6~12月龄牛0.5毫升。接种 后21~28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该疫苗有一定残 余毒力,因此,注射后要注意观察,反应严重者,要 立即静脉注射新砷矾钠明 (“914”),每次每公斤体重 注射10毫克,极量为每次每头4克;或注射土霉素,用 量是每日每公斤体重注射5--10毫克。
疫苗
目前世界上用于预防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疫苗主 要为弱毒疫苗,包括V5疫苗T1疫苗KH3J疫苗 牛 传染性胸膜肺炎兔化弱毒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兔 化绵羊适应弱毒苗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兔化藏系绵 羊化弱毒疫苗。
菌种
制造本品用的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兔化弱毒菌株为 C88004菌株。所选制苗和检验用菌株赢符号合格 标准株生物学特性,接种于 10 %马血清马丁琼脂 上呈圆形露滴状 中央乳头突出或不明显的菌落。 制苗用弱毒菌株代数应控制在320~359代。
防治
非疫区勿从疫区引牛。老疫区宜定期用牛肺疫兔化 弱毒菌苗及防注射;发现病牛应隔离、封锁,必要时 宰杀淘汰;污染的牛舍、屠宰场应用 3 %来苏儿或 20 %石灰乳消毒。 常规疗法: ①新砷矾钠明(“914”)疗法,肉牛每头每次3—4 克,犊牛 1.6-2 克,溶于 5 %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 100--500毫升中,一次静脉注射。根据病情,间隔5-7 日后,按同样剂量再重复注射1—2次,现用现配。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姓名 艾尼瓦尔.艾尔肯 学号 123632202
病因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 由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传 染性肺炎,以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主 要特征。
发现过程
本病曾在许多国家的牛群中发生并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在非洲、拉丁 美洲、大洋洲和亚洲还有一些国家存在本病。1949年前,我国东北、 内蒙古和西北一些地区时有本病发生和流行后,由于成功地研制出了 有效的牛肺疫弱毒疫苗,结合严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已于1996年宣 布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此病88051 强毒菌株。
制造要点 种子繁殖;冻干菌种以1%~2%的量 接种于10%马血清马丁肉汤培养,作为一级种子 使用。一级种子以 1 % ~2 %的量接种于 10 %马血 清马丁肉汤培养,检验合格后作为二级使用。 菌液培养;种子培养液接种于10%马血清马丁肉 汤, 37 ℃ 培养 7~12Dd ,纯粹检验合格后,高速 离心收集菌体 加入蒸馏水至原培养液的1/10,使 菌体悬浮于其中,倾入加有玻璃球的灭菌瓶中, 充分摇振,时菌体分散。 灭火与配制;分散好 的菌液经棉花纱布滤过,按菌液量的 0.85 %加入 氯化钠,60~65℃作用30分钟,最后按总量的0.5 %加入石灰酸即为抗原。
诊断 血清学诊断
( 一 ) 诊断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 是以综合分析的结果作为依据 (临床一流行病学、病理剖检、细菌学、血清学)。综合诊断 的难点主要在于病原体分离培养比较困难 , 缺乏特征性临床 症状。通过培养分离细菌学的方法至少要经过 30~45天方 能作出诊断。分离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有一系列困难 , 病原 体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科(Mycopla-sma mycoides Var.mycoides) 特别“挑剔”,生长缓慢并在病原体鉴别过 程中常常需要补充继代移植。 诊断牛传染性胸膜(1:320~ 1:1280),而且所有动物在检验期 肺炎,是以综合分析的结果 作 间都保持这样的水平不变。
②抗生素治疗,四环素或土霉素 2--3 克,每日一次, 连用5--7 日,静注;链霉素 3—6克,每日一次,连用 5—7日除此之外辅以强心、健胃等对症治疗。
4 效价测定;抗原效价测定按常规方法进行。使80%稀释的抗原对1:10的阳 性血清能100%抑制溶血(+ + + +),而对1:40阳性血清仍有50%以上的抑 制溶血(++),且对1:5的阴性血清100%溶血。这批抗原效价为1:10 。抗 原效价测定后即可分装。 本品2~8℃保存,有效期18个月。供诊断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补提结合试验 用。按补提结合试验方法试用。判定标准为0%~40溶血,阳性;50%~90% 溶血,可疑;100%溶血,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