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危害及防治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危害及防治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又叫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或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
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以4~5月龄发病死亡较多。
其病原体是胸膜肺炎嗜血杆菌,主要存在于呼吸道粘膜。
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大群集约饲养的条件下最易接触传染。
初次发病猪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老疫区病势和死亡率较低。
急性病猪病初体温升高至41.5℃以上,沉郁不食,继而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常站立或犬坐,口鼻流出泡沫样分泌物,耳、鼻及四肢呈蓝紫色,如不及时治疗,常在1~2天内窒息死亡。
症状缓和的病猪,耐过4天后,则可逐渐康复或转为慢性。
慢性病猪体温不高,有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
病理变化:急性死亡的病例,肺炎多为双侧性,常发生于心叶、尖叶及膈叶的一部分。
病灶的界限清晰,肺炎区呈紫红色,切面似肝,间质充满血色冻胶样液体。
肋膜和肺炎区表面有纤维素物附着,胸腔内有混浊的血色液体。
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肺炎病灶变为硬结或为坏死性病灶,周围有结缔组织包埋,肺的表面与胸壁粘连。
这些慢性病猪临床上往往看不到症状。
防治的主要措施是猪群一旦发生血病。
一是对猪群普遍检疫,淘汰阳性猪;二是以含有土霉素等药物添加剂的饲料饲喂。
同时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应激因素,用2%火碱水每周消毒两次,可收到良好效果。
治疗本病的关键是早期治疗。
有效的药物有氯霉素、青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
氯霉素肌注或静注,每公斤体重10~30毫克,每日2~4次。
能正常采食者,可在饲料中添加氯霉素散、氟哌酸、吡哌酸等药物,可控制本病发生。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与防治

3 剖检变化
该 病 的 主要 病变 是 在 肺 的心 叶 、尖 叶和部 分 隔 叶 有不 同程 度 的纤 维素 性 出血性 、坏 死 性 肺 炎 和胸 膜 炎 的典 型病理 变化 , 隔 叶上 的病 灶 为局 部 的。肺 炎
区色 深 、 肿胀、 质坚 、 易碎 , 肺 与胸 膜 粘 连或 在 肺 表 面
2 I 临床 症 状 该 病 的 潜伏 期 l 2天 ,人 工 感 染 猪 的潜 伏 期 约 为 l ~ 7天 或更 长 。临 床 症状 上 可分 最 急 性 、 急性、 亚
急性 和慢 性 四种类 型 。 最 急性 型 。病 猪 突然 发 病 , 体温 高达 4 2 %, 心率 加快 , 精神 不 振 , 废食 , 出现 短 期 的腹 泻 和 呕 吐症 状 。
5 防治
加强 饲养 管理 , 做好 舍 内的清 洁卫生 工作 。对 猪 舍 的粪 便 要 经 常 打扫 , 对地面 、 用具 、 工作 服 等 定 期
消毒 。饲 养密 度 不应过 大 , 避免 拥挤 。猪 舍要 通 风 良
好, 保 持 舍 内空 气 清新 , 夏季防暑 , 冬季 要 防寒保 暖 , 尽 量避 免 各 种应 激 诱 因 的影 响 ,以减 少 急性 病 例 的 发生 。严 禁饲 喂发霉饲 料 , 保 持 猪群 足够 均 衡 的营养 水平 , 防止产 生 免疫 抑制 。 应 加 强猪 场 的生物 安 全 措施 。从 无 病 猪场 引进 公 猪 或后 备 母猪 ,应该 进 行 疫苗 免 疫 接 种 和 口服抗 菌药物 , 隔 离 饲 养 3星期 时 间 , 确 认 无 病 方 可混 群 , 防止 引进 带菌 猪 。采 用全 进全 出饲 养方 式 , 猪 出栏后 要 彻底 清 理消 毒猪 舍 , 空栏 1 星期 后再 重新 使用 。对 抗 体 阳性 率高 的猪群 应全 部 扑 杀灶 与 胸 膜粘 连 。镜 检 时 , 可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Infectious Pleuropneumoia of Swine,IPPS)逯忠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过去曾称: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
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
急性和亚急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慢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
地理分布及危害性本病分布广泛,在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
可感染不同年龄的猪,但以2—5月龄较为易感。
主要特征在急性期表现为体温升高,严重的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呈犬坐姿势,慢性期为阵咳、消瘦。
本病的危害主要是病猪死亡,医疗费用开支,饲料利用减少4.6%一25%,平均日增重减少5—25%,出栏时间推迟20—30天,其次为屠宰时废弃率增加。
病原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acillus P1europeumoniae,APP)。
因分离的年代和时间不同,曾分别称作副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Rivr,)副溶血嗜血杆菌(H.parahaemo1yticus Pittman)和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pleuropneumoniae)。
APP是革兰氏阴性,有荚膜的多形性球状短杆菌,老龄培养物偶可见到丝状,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呈不透明扁平的园菌落,其大小为1—1.5mm,周围呈β溶血,用白金耳触之有粘性感,在β毒素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产生更宽的溶血带(CAMP)现象,兼性厌氧,无运动力,不产生芽胞,生长需要NAD,尿素酶阳性。
根据荚膜抗原可分为12个血清型,其中血清5型被分成2个亚型5A和5B、血清1型被分成2个亚型1A和1B。
某些血清抗原之间有相似性,所以在血清1、9、11,3、6、8,4、7之间有交叉反应。
一个国家流行一种血清型,但多数国家为复合型感染。
据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我国流行的血清型为1、2、3、5、7、10等型,但以1、3、7型为主。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无症 状的带菌者为危险的传染源。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3、传播途径: APP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感染猪的
鼻汁、扁桃体、支气管和肺脏等部位是病原菌 存在的主要场所,病菌随呼吸、咳嗽、喷嚏等 途径排出后形成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 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 又称坏死性胸膜肺炎。以急性出血性纤维 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 肺炎为特征,急性型死亡率高种世界性疾病,广泛分 布于英国、德国、瑞士、丹麦、澳大利亚、加 拿大、墨西哥、阿根廷、瑞典、波兰、日本、 美国、中国等全世界所有养猪国家,给集约化 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近十几年 来本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被国际公认为危害 现代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肺出血、肝变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肺常与肋胸膜发生纤维性粘连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五、诊断
1、参考: 2-5月龄的猪多发。 常发生于4-5月和9-11月; 急性病猪出现高热、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
拒食,皮肤发绀。 病变主要局限于胸腔,可见肺脏和胸膜有特征
性的纤维素性和坏死性出血性肺炎、纤维素性 胸膜炎。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出血性肺炎,炎猪症接触分传染布性胸于膜肺膈炎 叶背后缘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切面出血性肺组织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肺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胸膜表面附有绒毛纤维素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肺炎病灶转变为脓肿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引起。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造成猪群中的严重经济损失。
与此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也可能对人类产生潜在的威胁。
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于保障猪的健康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PRRSV)是导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该病毒为Arteriviridae科,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
感染PRRSV后,猪会出现发热、咳嗽、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病理学表现主要是受影响的猪的肺部和胸膜出现肺炎和胸膜炎的病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渗出和出血,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猪的死亡。
二、临床表现1. 急性期:发病猪出现高热、明显的干咳、粗哮音、活动减弱、进食减少等症状。
2. 慢性期:发病猪出现反复发作的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
3. 产仔期:母猪产后出现高热、乳头炎症状,导致仔猪生长不良和死亡。
三、诊断1. 临床症状:对猪出现的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化验检查:采集痰液、血液、粪便等样本进行PCR检测或病毒抗体检测,确认PRRSV感染。
3. 病理学检查:对死亡猪进行尸检,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四、治疗1. 药物治疗:对PRRSV感染的猪进行抗病毒治疗,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药物,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疾病周期。
2. 对症治疗:给予猪足够的营养和护理,维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增强猪的免疫力。
3. 预防疫苗:选择合适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根据猪的年龄和免疫状况进行预防接种,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五、预防控制1. 定期检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阻断PRRSV的传播途径。
2. 加强消毒:严格执行猪场的消毒制度,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减少PRRSV的传播途径。
3. 限制交通:限制外来猪只的进出和人员的交通,避免病毒通过人员和猪只的直接接触传播。
猪的传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模块三 猪的传染病
2022/2/9
1
2022/2/9
2
概述 病原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治
2022/2/9
3
【概述】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 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
病。 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
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
曾被称为“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ELISA:简单、快速,可以自动化,在野外应用中比 CFT更敏感,特异性方面不相上下,具有很大的应用潜 力。
PCR诊断方法
2022/2/9
29
【防治】
猪 胸 膜 肺 炎 放 线 杆 菌 对 : 克 百 特 ( 头 孢 喹 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壮 观霉素、林可霉素、枝原净等特别敏感,可用 这些药物进行防治。
一般采取非肠道给药效果好些。
202免疫接种
• 疫苗:灭活油苗1、5、7血清型为流行地区选用, 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7型灭活苗,猪传染性胸膜 肺炎三价灭活苗(1、3、7型 )。
• 用量:大小猪肌注2ml/头/次。 • 用法:公猪每半年1次;母猪产前6周1次,间隔
3-4周后加强免疫1次;仔猪35-40日龄首免,间 隔3-4周后加强1次。
2022/2/9
21
【病理变化】
胸膜肺炎肺、胸膜纤维素性
2022/2/9
22
【病理变化】
肺与肋膜粘连
2022/2/9
23
【病理变化】
肺胰样变或肉样变
2022/2/9
24
【病理变化】
化脓性坏死性肺炎
2022/2/9
25
【病理变化】
纤维素性化脓性坏死性胸膜炎、肺炎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suis)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也可感染人类。
其病原菌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感染猪只,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损害猪只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控非常必要。
一、诊断
1. 病死猪解剖观察:患病猪只的肺部发生均质性肺炎,肺表面有胸膜炎症表现。
2. 临床表现观察:感染后猪只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食欲差、乏力等症状。
晚期可出现瘫痪、痉挛和抽搐等神经症状。
3. 细菌学检测:采用患病猪只的肺部、胸膜分泌物等样品,进行链球菌属的培养和
分离,通过药敏试验等方法确定病原菌的类型和药敏性。
二、防控
1. 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猪只的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和通风。
消毒猪场、猪舍、饮水器、饲料器等设施。
禁止猪只与野生动物接触,加强疫情监测和排查,及时发现
病例和异常情况。
2. 使用科学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确诊的病例,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和支持性
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并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加强养殖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卫生和猪只健康状况。
选用健康的猪苗
和优质饲料,加强疫苗预防。
定期检查猪只健康情况,加强消毒和预防措施。
总之,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对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
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采取科学有效的诊断和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cp

通过治疗前后对比,病猪症状明显改善,死亡率大幅下降,病情 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三:预防措施及经验总结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免疫力;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传播;加强生物安全措 施,防止病原菌入侵。
经验总结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要加强 预防措施,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在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猪群健康状况, 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猪群健康生长。
推广新型治疗方法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物治 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死率。
3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疫 苗接种和治疗方法的认知和操作水平,确保防控 措施的有效实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增强免疫力
通过补充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物质,提高机 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护理与观察
对病猪进行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05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案 例分析
案例一:发病过程及诊断过程
发病情况
某规模化猪场,部分猪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等症状,随后病情迅 速蔓延至全群。
01
02
03
易感动物
猪是该病的主要易感动物 ,尤其是3月龄至6月龄的 猪最易感染。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 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 传播。
流行季节
该病多发于气候多变的季 节,如春季和秋季。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 、咳嗽、鼻孔流出脓性分泌物等 症状。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死亡 。
诊断过程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接触传染性 胸膜肺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本病与猪气喘病的症状有些相似,但猪气喘病的体温不高, 病程长,肺部病变对称,呈胰样或肉样变,病灶周围无结缔组织 包裹,而有增生性支气管炎变化。
防制: A:预防措施: (1)严格检疫,本病的隐形感染率较高,在引进种猪时,要 注意隔离观察和检疫,防止引人带菌猪。 (2)药物预防: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急性预防,常用的有洁 霉素120mg/Kg,连喂两周;或磺胺二甲嘧啶(SM2)300mg/Kg, 配合甲氧苄啶(TMP)40mg/Kg,连喂5-7天;或土霉素 600mg/Kg,TMP40mg/Kg,连喂1-2周,同时注意改善环境卫生, 消除应激因素,定期消毒。
2.急性型 有较多的猪同时受侵。病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 损,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等较严重的呼吸 障碍症状。病猪多卧地不起,常呈现犬卧或犬坐姿势,全 身皮肤淤血呈暗红色;有的病猪还从鼻孔中流出大量的血 色样分泌物,污染鼻孔及口部周围的皮肤。如及时治疗, 则症状较快缓和,能度过4天以上,则可逐渐康复或转为 慢性。此时病猪体温不高,发生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
实验室检查方法: 从气管或鼻腔采取分泌物,或采取肺炎病变部,涂片,作革兰 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可看到红色(阴性)的小球杆菌;或将病 料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也可采取血清进行补体 结合反应、凝集反应等试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肺疫猪气喘病区别
1.本病与肺猪疫的症状和肺部病变都相似,较难区别,但急 性猪肺疫常见咽喉部肿胀,皮肤、皮下织、浆膜和黏膜以及 淋巴结有出血点,而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变往往局限 于肺和胸腔。猪肺疫的病原体为两极着染的巴氏杆菌,而猪 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为球杆状或多形态的胸膜肺炎 放线杆菌。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依菌珠的毒力和感染量而定,通常人工接 种感染的潜伏期为1~12小时,自然感染的快者为1~2天, 慢者为1-7天。死亡率随毒力和环境而有差异,但一般 较高。根据病猪的临床经过不同,一般可将之分为最急 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种。
1.最急性型 一只或几只仔猪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1.5℃以上,精神极度 沉郁,食欲废绝,并有短期的下痢与呕吐。病初循环障碍表 现得较为明显,病猪的耳、鼻、腿和体侧皮肤发绀;继之, 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病猪呼吸困难,张口喘息,常站立不 安或呈现犬卧姿势;临死前从口鼻流出泡沫样带血色的分泌 物,一般于发病24~36小时内死亡。也有的猪因突发败血症, 无任何先兆而急速死亡
急性死亡的病例,肺炎多为两侧性。常发生于心叶、尖叶 及隔叶的一部分。病灶的界限清晰,肺炎区有呈紫红色的 红色肝变区和灰白色灰色肝变区切面见大理石样的花纹, 间质充满血色胶冻样液体肋膜和肺炎区表面有纤维素物附 着胸腔有混浊的血色液体。
亚急性型病例,肺脏可能发现大的干酪性病灶或含有 坏死碎屑的空洞。由于继发细菌感染,致使肺炎病灶 转变为脓肿;病猪的气管内常见大量的黄白色化脓性 纤维素性假膜肺表面被覆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被机化后 常与肋胸膜发生纤维素性粘连.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 常于隔叶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结节,其周围有较厚的结 缔组织包绕表面,多与胸壁粘连.
3.亚急性和慢性型 很多猪开始即呈亚急性型或慢性经过。病猪的 症状轻微,低热或不发热,有程度不等的间歇 性咳嗽,食欲不良,生长缓慢;并常因其他微 生物(如肺炎支原体、巴氏杆菌等)的继发感 染而使呼吸障碍表现明显。
病理特征: 死于本病的病猪,全身多淤血而呈暗红色或有大面 积的淤斑形成。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局限于呼吸 器官。最急性病例,眼观患猪流有血色样鼻液,气 管和支气管腔内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肺 炎病变多发生于肺的前下部,而不规则的周界清晰 的出血性实变区或坏死灶则常见于肺的后上部,特 别是靠近肺门的主支气管周围肺泡和肺间质水肿, 淋巴管扩张,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纤维素性血栓 形成。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APP)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又称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病, 是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特征是出现性坏死性肺炎和纤维素性胸膜炎。本病具有高度的 传染性,最急性和急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50%以上。
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革兰染色阴性。 该病原为多形态杆菌,一般呈球状、丝状、棒状。病料中 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呈两极着色,有荚膜,能产生毒素。 本菌的抵抗力不强,易被一般的消毒剂杀灭。
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因引入带菌猪或慢性感染的病猪; 饲养环境不良,管理不当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与传播,并使发病 率和死亡率升高。 据调查,初次发病猪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经过一段时 间,逐渐趋向缓和,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减少。本病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异,发病率通常在8.5%~100%之间,病死率 在0.4%~100%之间. 当卫生环境不好和气候不良时,也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流行病学: 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3~5月龄的猪最易感。病猪 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而无症状有病变猪,或无症状无 病变隐性带菌猪较为常见。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猪具有高度宿主特异性,急性感染时不 仅可在肺部病变和血液中检出,而且在鼻漏中也大量存在。 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病原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 大群集约饲养的条件下最易接触感染。当本病急性暴发时, 常可见到感染从一个猪舍跳跃到另一个猪舍。这说明较远距 离的气溶胶传播或通过猪场工作人员造成的污染之间接触传 播也能起重要的作用。
镜检: 不论是急性型还是亚急性型,肺脏的主要病变均为纤维 素性肺炎变化。红色肝变期时可见肺泡隔的毛细血管极 度扩张,肺泡腔中充满红细胞、纤维蛋白和浆液;灰白 色肝变期时肺泡腔内则有大量的嗜中性白细胞和纤维蛋 白,此时的肺间质则明显水肿、增宽,其中发生纤维素 样坏死和淋巴栓形成。
诊断: 依据临床症状和特殊的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 诊断;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从支气管或鼻腔分泌物和肺部病 变中很容易分离到病原体,但从陈旧的病灶中很难分离到病原。 在新疫区,则需进行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