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实验室诊断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特点是什么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特点是什么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以急性出血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特点。
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症状(1)各种日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以4-5月龄猪较多发,死亡率为20%-100%。
(2)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往往通过空气飞沫而传播。
(3)拥挤、气温剧变、相对湿度高和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可促使本病的传播。
(4)本病具有明显的季性,多在4-5月和9-11月发生。
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实验室诊断(1)细菌学检查:采取支气管或鼻腔渗出液和肺炎病变组织,最急性病例可以从其他器官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多形态两极染色的革兰阴性球杆菌。
确诊需进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但培养较为困难。
(2)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方法,可用于本病诊断。
(3)PCR检测:根据该菌的一些毒力基因、荚膜基因等设计PCR 引物,扩增特异基因。
三、常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疗失误的原因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四肢末端呈蓝紫色。
与此症状类似的有猪瘟、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棒状杆菌感染和猪气喘病等。
(1)猪瘟:相似之处,有传染性,体温高,不食。
鼻、耳、四肢皮肤蓝紫色,呼吸困难等。
不同之处,公猪尿鞘积有混浊异臭液。
剖检可见回盲瓣口有纽扣状溃疡。
(2)猪肺疫:相似之处,有传染性,冷热交替、气候剧变时发病,呼吸困难,几鼻四肢皮肤紫红斑。
剖检有纤维性胸膜炎等。
(3)猪链球菌病:相似之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1.5-42℃),不食、呼吸困难,口鼻流淡红色泡沫,耳、四肢皮肤红紫斑等。
不同之处,败血型眼结膜潮红,流泪,跛行。
脑膜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后小猪,有运动失调、转圈、磨牙、卧地做游泳动作等神经症状。
(4)猪棒状杆菌感染(急性):相似之处,体温高(39.5-41.5℃),呼吸急促困难,流鼻液,皮肤紫红等。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副嗜肺军团菌引起的猪类呼吸道疾病。
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危害极大,不仅对猪的健康有影响,同时它也会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1.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猪呼吸道疾病类似,如鼻流涕、咳嗽、打喷嚏、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
但是,该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建议猪场管理者经常检查猪的健康状况,对于有疑问的猪要及时隔离治疗。
(2) 病理学检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病理学表现为胸膜、肺组织的炎症,表现为肺部病变、胸腔积液和胸膜粘连。
(3) 细菌学检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查。
可以从患病猪的鼻咽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或胸腔积液等样本中分离、鉴定细菌。
2.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应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等。
需要根据细菌药敏结果进行对症治疗,建议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2) 免疫调节剂:在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大青蒿素、对流杆菌多糖、γ-丙烯酰胺等,以增加猪的免疫力,增强其抵抗病原体的能力。
(3) 支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疾病动物支持治疗,如补充维生素、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等,以加速猪的康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预防控制:预防是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有效措施。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持猪场环境清洁,加强消毒工作,定期清理饮水器、饲料槽等设施。
(2) 加强猪的饲养管理,合理饲喂,保持室内通风,控制猪的密度。
(3) 选择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抗体力的种猪进行繁殖。
总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极为危害的猪类呼吸道疾病,要重视对其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治疗,加强预防控制是保障猪健康和养殖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试验室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的诊疗防治

试验室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的诊疗防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contagiouspleuropneumonia,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pleuropneurrianiae,APP)引起的以急性出血和慢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包括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林氏放线杆菌、驹放线杆菌等若干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导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为小球杆菌,具多形性。
有荚膜,有鞭毛,能运动,无芽胞。
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需添加V因子,在含有V因子的巧克力琼脂平板上,10%CO₂条件下培养形成细小、圆形、透明的黏稠菌落。
在绵羊鲜血平板上呈β溶血,本菌产生的溶血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毒素具有协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增强其溶血圈(CAMP试验阳性)。
在马血清和牛心浸汁PPLO琼脂平板上接种本菌,然后将1%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液交叉划线于平板上,靠线近端菌落生长旺盛,远端生长弱,乃至不生长(为卫星生长现象)。
可发酵乳糖、葡萄糖产酸,不发酵甘露醇、山梨醇。
靛基质、甲基红、VP、柠檬酸盐实验均为阴性。
硝酸盐还原实验阳性,马尿酸盐水解。
卵磷脂酶阴性,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尿素酶、血浆凝固酶均为阳性。
根据荚膜多糖及LPS的抗原性差异分类,目前将本菌分为2种生物型和15个血清型。
我国以1、3、4、5、7型为主。
本菌抵抗力不强,易被一般消毒药杀灭。
流行病学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主要传播途径是气源感染,病菌主要存在于患猪的支气管、肺脏和鼻汁中,病菌从鼻腔排出后形成飞沫,通过直接接触而经呼吸道传播,拥挤和通风不良可加速传播。
还可通过配种传播。
饲养环境突然改变、密集饲养、拥挤、气温急剧改变、通风不良、气候的突变及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因此又称为“运输病”。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RDC)是猪群中常见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该疾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于保障猪群健康和农场经济效益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给养猪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临床症状诊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鼻流清涕、呼吸急促、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
在疾病初期,猪只出现轻微咳嗽和鼻流清涕,随着病情的加重,猪会出现明显的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
饲养员需要仔细观察猪群的日常表现,一旦发现疑似症状,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和诊断。
2. 病原学诊断通过对患病猪群进行病原学检测来确定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
目前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测方法来检测病原体,如PCR、ELISA等。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采集患病猪的肺部分泌物进行检测,也可以通过对猪鼻腔或咽拭子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明确病原体的种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3. 病理学诊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肺部病变和胸膜炎症。
可以通过行尸检和组织切片检查来进行病理学诊断,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病理学诊断可以帮助饲养员更好地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
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1. 药物治疗目前,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罗红霉素、土霉素等,这些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和扩散,减轻猪的症状。
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情,可以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2. 营养支持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病猪的营养支持,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摄入。
可以添加一些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帮助其更快地康复。
需要注意合理饲养管理,保持饮水、饲料的安全和清洁。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简称为PIP)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引起的猪类呼吸道疾病。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和生长缓慢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发热、食欲不振、群体发病和生长缓慢等。
患猪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痉挛性咳嗽,并且在运动时可出现气喘样的呼吸声。
患猪在临床表现上没有特异性症状,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混淆。
2. 病原学检测采用病原学检测方法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诊断。
病原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痰液涂片、痰液培养和PCR检测等。
痰液涂片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可以直接观察痰液中的支原体,但检出率较低。
痰液培养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方法,可以培养出感染的支原体,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
PCR检测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到支原体的存在,是目前诊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首选方法。
3. 病理学检测在动物死亡后,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测以确定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
病理学检测主要通过解剖并进行组织切片检测,观察肺脏和胸膜组织的病变情况,并确认是否存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改变。
二、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抗生素治疗旨在抑制和杀灭病原体,减轻患猪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疾病传播。
2. 免疫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免疫治疗包括疫苗预防和免疫增强剂治疗两种方式。
疫苗预防是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已经研发出多种疫苗,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败血症、发热、咳嗽、高度呼吸困难为特征,是被国际公认的危害现代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给集约化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近年来本病的流行呈迅速上升且混合型感染趋势,危害日趋严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APP 是革兰氏阴性、有荚膜的多形球杆菌,迄今已发现两个生物型共15个血清型,其中生物Ⅰ型中的1、5、9、10、11五种血清型致病力最强,生物Ⅱ型中的13和14致病性比生物Ⅰ型要弱。
我国以1、3、7血清型为主,免疫学研究证明,由于主要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给本病的诊断及疫苗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不同品种、性别及年龄的猪对该病都有易感性,其中6周龄至5月龄的猪较多发,但以3月龄仔猪最为易感,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APP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感染猪的鼻汁、扁桃体、支气管和肺脏等部位是病原菌存在的主要场所,病菌随呼吸、咳嗽、喷嚏等途径排出后形成飞沫,通过直接接触而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被病原菌污染的车辆、器具以及饲养人员的衣物等间接接触传播;小啮齿类动物和鸟类也可能传播本病。
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4~5月和9~11月,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极易暴发流行;此外,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拥挤或长途运输、通风不良、密度过大、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应激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或加速疾病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二、流行特点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呈现以下新的流行特点。
1.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断奶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
以往虽然仔猪发病率较高,但病情一般不太严重,死亡率也较低,现在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特别是不少中小型养殖户,断奶后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在气候突变、分群、变换饲料等产生的应激因素下,极易导致该病的发生,常常造成大批仔猪死亡。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引起。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造成猪群中的严重经济损失。
与此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也可能对人类产生潜在的威胁。
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于保障猪的健康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PRRSV)是导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该病毒为Arteriviridae科,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
感染PRRSV后,猪会出现发热、咳嗽、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病理学表现主要是受影响的猪的肺部和胸膜出现肺炎和胸膜炎的病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渗出和出血,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猪的死亡。
二、临床表现1. 急性期:发病猪出现高热、明显的干咳、粗哮音、活动减弱、进食减少等症状。
2. 慢性期:发病猪出现反复发作的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
3. 产仔期:母猪产后出现高热、乳头炎症状,导致仔猪生长不良和死亡。
三、诊断1. 临床症状:对猪出现的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化验检查:采集痰液、血液、粪便等样本进行PCR检测或病毒抗体检测,确认PRRSV感染。
3. 病理学检查:对死亡猪进行尸检,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四、治疗1. 药物治疗:对PRRSV感染的猪进行抗病毒治疗,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药物,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疾病周期。
2. 对症治疗:给予猪足够的营养和护理,维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增强猪的免疫力。
3. 预防疫苗:选择合适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根据猪的年龄和免疫状况进行预防接种,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五、预防控制1. 定期检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阻断PRRSV的传播途径。
2. 加强消毒:严格执行猪场的消毒制度,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减少PRRSV的传播途径。
3. 限制交通:限制外来猪只的进出和人员的交通,避免病毒通过人员和猪只的直接接触传播。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suis)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也可感染人类。
其病原菌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感染猪只,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损害猪只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控非常必要。
一、诊断
1. 病死猪解剖观察:患病猪只的肺部发生均质性肺炎,肺表面有胸膜炎症表现。
2. 临床表现观察:感染后猪只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食欲差、乏力等症状。
晚期可出现瘫痪、痉挛和抽搐等神经症状。
3. 细菌学检测:采用患病猪只的肺部、胸膜分泌物等样品,进行链球菌属的培养和
分离,通过药敏试验等方法确定病原菌的类型和药敏性。
二、防控
1. 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猪只的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和通风。
消毒猪场、猪舍、饮水器、饲料器等设施。
禁止猪只与野生动物接触,加强疫情监测和排查,及时发现
病例和异常情况。
2. 使用科学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确诊的病例,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和支持性
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并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加强养殖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卫生和猪只健康状况。
选用健康的猪苗
和优质饲料,加强疫苗预防。
定期检查猪只健康情况,加强消毒和预防措施。
总之,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对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
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采取科学有效的诊断和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实验室诊断摘要:采用生化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送检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猪的病料及血清进行诊断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病猪肺脏中分离到1株疑似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其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球杆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在TSA平板上形成不透明的淡灰色、湿润、光滑、表面隆起的菌落,血凝试验为阳性,确定所分离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同时对该猪群随机抽检12份血样,用猪胸膜肺炎间接血凝试剂盒检测胸膜肺炎抗体,其阳性率为8.3%。药敏试验表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长效痢清为敏感药物。关键词: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细菌分离鉴定;血凝试验;药敏试验The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Abstract: The biochemistry test and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 were used to check the samples and serum of pigs suspected as 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 (PCP)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suspected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was isolated from the pig lung. It was Gram staining negative coccobacillus, and could not grow in ordinary nutrient agar and McConkey's agar. It could grow and form a opaque ocean grey, moist, smooth conoly with upheaval at surface in TSA plate; and the hemagglutination test was positive.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isolated bacterium was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12 blood sampl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examined by PCP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 ki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ositive ratio of PCP antibody was 8.3%. The result of susceptibility test indicated that sulfamonomethoxine sodium and long-acted Liqing were sensitive drugs.Key words: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hemagglutination test; susceptibility test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以急性出血和慢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特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1]。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及地区间引种频繁,导致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大提高,耐药性问题导致的治疗失败,给世界各地的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2,3]。本试验对河南省新乡市某猪场的发病猪病料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及药敏试验,旨在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羊鲜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草酸铵结晶紫、革兰氏碘液、石碳酸复红染液由河南科技学院临床兽医学教研室提供;APP间接血凝抗原、标准阳性血清、标准阴性血清、稀释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金黄色葡萄球菌由河南科技学院预防兽医教研室提供;药敏试验所用药物均由河南科技学院兽医院提供。1.1.2仪器HH.B11恒温培养箱(厦门建红医疗器械厂),75-2型微量振荡器(江苏金坛设备有限公司),OLYMPUS—CH显微镜(Japan),HG101-2A电热鼓风干燥箱(南京实验仪器厂)。1.1.3病料河南新乡市某猪场送检的疑似病猪病料10份及病猪血清2份。1.2方法1.2.1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对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观察各个器官的病变。无菌采取疑似PCP病变肺组织,在TSA培养基上接种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4]。1.2.2生化培养特性鉴定将分离到的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于加入0.01% NAD的羊鲜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于37 ℃培养24 h,观察菌落在各个培养基的生长情况。将可疑菌平行接种布满整个不含V 因子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再在其上垂直划线接种2条金黄色葡萄球菌,37 ℃培养24 h,观察卫星现象。无菌状态下,用接种针取分离菌纯培养物,分别接种于加有0.01%NAD的生化反应管中,置于培养箱中37 ℃培养24 h,观察其生化特性。1.2.3间接血凝试验12份抽检血清和被检血样的处理:将送检病猪的血样静置,析出血清,在使用前置于56 ℃水浴锅中灭能30 min,4 ℃保存待检。APP间接血凝抗原的处理:用灭菌生理盐水10 mL稀释摇匀,1 5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加等量的稀释液摇匀,置4 ℃冰箱24 h后使用。将冻干标准阳性血清和标准阴性血清按试剂盒说明使用,混匀后作对照。具体操作步骤参见文献[5]。判定标准:“++++”表示100%血球凝集,红细胞全部凝集,形成一层均匀的膜,布满整个孔底;“+++”表示75%血球凝集,红细胞在孔底形成一层薄膜,但面积比前者小;“++”表示50%血球凝集,红细胞在孔底形成薄膜凝集,边缘松散或呈锯齿状;“+”表示25%血球凝集,红细胞在孔底呈稀薄散在少量凝集,孔底有小圆点;“-”表示不凝集,红细胞全部沉于孔底,边缘光滑。以出现50%红细胞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判定为该血清的凝集价(效价)[6]。判定条件:在阳性对照血清滴度不低于1∶128,阴性对照孔血清除第一孔允许存在前滞现象(+)外,其余各孔及稀释液对照孔均为“-”的前提下,对待检血清进行判定,否则重试。待检血清的判定标准:检测血清抗体效价≥1∶8判为阳性,效价≤1∶4为阴性。1.2.4药敏试验将分离菌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均匀划线接种,按常规纸片法将药敏纸片贴在平板上,置于恒温培养箱24 h,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的大小,判定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判定标准:抑菌圈直径≥20 mm为高度敏感(+++),直径10~20 mm 为中度敏感(++),直径≤10 mm为低度敏感(+),无抑菌圈为不敏感(-)[7]。2结果与分析2.1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在TSA平板上形成不透明、淡灰色、湿润、光滑、表面隆起的菌落,挑取单个可疑菌落镜检观察,有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小球杆菌。病理剖检结果:剖检病猪可见其肺脏表面有纤维素性物质附着,并与胸壁和膈肌粘连,胸腔有黄色积液,心包外膜附着有纤维素性物质,心包积液,颌下淋巴结肿大,肝脏和肾脏未见异常。2.2生化培养结果分离菌株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37 ℃培养24 h后,形成湿润、浅灰色隆起、直径0.5~0.8 mm的圆形菌落;在麦康凯和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不生长;在羊鲜血琼脂平板上有溶血现象。在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地方,可疑菌生长较多,远离划线处则生长较少,表明其对V因子有依赖性。该菌能发酵葡萄糖、甘露糖、蔗糖、果糖,不能发酵甘露醇,尿素酶试验呈阳性,产生硫化氢气体,靛基质试验呈阴性。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确定该分离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2.3血清学诊断结果血清学诊断结果表明,被检病猪的血清抗体效价均大于1∶8,可确定为阳性。抽检的12份猪血样中,血凝效价在1∶8以上的有1份,在1∶8以下的有11份,其阳性率为8.3%。2.4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该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高敏,对长效痢清中敏,对强效头孢、头孢噻呋、青霉素钾、氨苄青霉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不敏感。3讨论引起猪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较多,有些胸膜肺炎病原还能激发或伴发其他疾病如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放线杆菌的感染[5]。该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仅靠纤维素性胸膜炎、胸肺粘连等病变不能准确诊断,PCP病例并不一定都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有的表现为肺部充血、水肿[8]。因此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确诊必须依靠恰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APP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及环境要求较高。TSA培养基营养丰富,对于嗜血菌的培养率非常高,现引入到APP的分离培养中,效果很好。同时,因该菌与其他杂菌混合感染的时候,细菌的分离更加困难,建议选取未经用药的病猪或濒死猪进行分离,其分离率较高,分离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杂菌的污染。本试验采用血凝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病死猪的PCP抗体效价均在1∶8以上,该猪群未进行过免疫,说明该猪群感染了APP。加上各地流行病株的血清型各有差异,没有通用疫苗进行免疫,目前多数猪场仍以药物控制作为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APP易产生耐药性,且部分敏感猪在感染后短时间内发生不可逆转的肺组织病变,因此猪场兽医应对APP的感染情况有充分的认识,必要时可定期分离病原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以便早期进行预防[9]。参考文献:[1] 吴家强,崔锦鹏, 张秀美, 等.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研究进展[J]. 畜牧与兽医,2002,34(10):36-39.[2] 张立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研究进展[J]. 养猪,2001(1):40-42.[3] 陈海平,蔡金洲,张辉,等. 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的流行和防制[J].养猪,1995(1):34.[4] 陈小玲,杨旭夫,朱士盛.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现状和防制措施[J].中国兽医杂志,2001,37(7):33-35.[5] 姚火春.兽医微生物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0-50.[6] 刘慧芳,刘江梅,余旭平.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诊断方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6,25(5):52-53.[7]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44-145.[8]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9] 王天有,刘保国,赵恒章.猪传染病现代诊断与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