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的疫苗研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的研究——菌种选择、疫苗制备及安全性试验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的研究——菌种选择、疫苗制备及安全性试验
40 7 ) 3 0 0 ( 中 国农业科学院 兰州兽医研究所 , 1 甘肃 兰州 7 04 ;2 华中农 业大学 畜牧兽医学院,湖北 武 汉 305 .
摘 要 :以 国 内多蛊 的猪 传 槊性 胸 膜 肺 更放 线 杆 菌 ( P 13 7血 清 型 强 毒 株 作 为制 苗 菌 株 , 成 油 住 卉 三 价 灭 活 苗 。 AP ) 、 、 制 0 经效力试验 , 对上 述 3种 血 清 型 强 毒 攻 击 的 保 护 率 分 剐 为 8 . 、8 8 和 10 ; 验动 物 安 垒 性 检 验 厦 田 间安 垒检 验 , 8 8 8 0 试 除 十别 猪 出现 轻 微 体 温 反 应 厦 暂 时 减食 外 , 其 他 异 常 反 应 。袁 明 谊 苗 对猪 的保 护 性 厦 安 奎 性 良好 无 关 键 词 : 传 染性 胸 膜 肺 盟 ; 线杆 菌 ;三 价 灭 活 苗 ;免 疫 致 力 { 垒 性 猪 放 安 中 图分 类 号 : 5 . 1 S8 2 6 9 文 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号 :10 -4 (0 2 0—0 70 0 06 1 2 0 )30 0 —3 9
临床连橹 的猪病赫组织 , 按文献[ ] 7 所述方法进行病原分离和血
清型检查 。 1 6 分 离株 和 标 准 株 人 工 发 翥 试 验 .
分离 、 鉴定 A P培养 基为胰蛋 白胨大豆琼脂和改 良 3号 j P 小 胨液体培养基 。糖发酵和尿素酶 检查 使用常规培养基 。上述培
养 基 在 使 用 前 均 加 NAD 1 0 L ' 。 0 g mL b/ 12 A P 1 l 型 标 准 菌株 . P ~ O 购 自中 国兽 药 监 察 所 。
收 稿 日期 : 0 11 2 2 0 —1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免疫和治疗措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免疫和治疗措施

程 中分泌 到外 界的 A x 素在免疫保护 中发挥重要 作用。因 p毒 此, 以这些毒力 因子为抗原 , 尤其是包含 A x p 毒素 的亚单位疫 苗很可能成为 A P的 “ P 第二代疫苗”。 健康猪场坚持 自繁 自养的原则 , 防止引入带菌猪 。确需引 种时 , 应按 国家对种 畜管理条例进行 , 且在引种前必 须经过认
随 着 对 A P毒 力 因 子 在致 病 性 和 免 疫保 护 作 用 方 面研 究 P 的 不 断 深 入 , 们 发 现 A P的某 些 毒 力 因子 , 其 是 在 生 长 过 人 P 尤
1 疫苗接 种
目前 所 使 用 的各 种 疫 苗 的 接 种 方 法 是 一 般 对 仔 猪 在 2月
治 本 病 提 供 了 思路 。最 初 , 们 通 过 化学 诱 变 以及 自然 筛 选 法 人
1 J 奇 夕 羽 母 ,川 必 朕
据 药 敏试 验结 果和 现场 药物使 用情 况确 定具 体 药物 ,因为
A P的血清型很多 ,故不同材料介 绍治疗 A P的首 选药物有 P P
所 不 同 。不 能进 行 药 敏 试 验 的猪 场 , 可选 用 土 霉 素 、 酸 环 丙 盐
式 的突 变 株 , 把 这 些 突 变 株 并 发 现 弱 毒 活 疫 苗 的 免 疫 效 果 保 护 。 似 是 ,若 把 这 些 弱 毒 f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00 1
膜肺炎 ( P 的易感性 。 A P) 许多因素都可影 响疫苗 的免疫效果 ,
因而 必 须选 择 合 适 的疫 苗 , 真 制定 免疫 程 序 来 预 防该 病 。由 认 于伪 狂 犬 病 、猪 瘟 和 蓝 耳 病 等发 病 后 对 猪 的 免 疫 系 统 造 成 较 大 地 损 伤 , 往 引 起 细 菌 性 疾 病 的 继 发 感 染 , 于 A P高 发 的 往 对 P 地 区要 加 强 对 这些 影 响 较 大疾 病 的免 疫 接 种 。 11 灭 活 覆 苗 .

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研究进展

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研究进展

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 ,MPS )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hyopneumoniae ,Mhp )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有独特的咳嗽和喘气症状,又称猪喘气病或猪气喘病[1]。

该病可通过空气传播,不同日龄的猪均易感,但仔猪超过6周龄时才表现明显症状。

感染后导致日增重降低,死亡率的增加、饲养利用率的下降及给药治疗导致的成本增加等,当与引起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PRDC )的部分病毒性病原体结合时,猪肺炎支原体也能够导致由特定病毒性病原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 )和猪2型圆环病毒(PCV2)感染引起疾病的发生[2]。

疫苗免疫是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防制措施,目前商品化疫苗应用广泛,对防控MPS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国内外近年来研发及使用的猪支原体肺炎疫苗进行概述,为将来MPS 疫苗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1常规疫苗目前使用非常广泛的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详见表1。

国内上市的进口猪支原体肺炎灭活苗菌株主要是J 株、P 株、BQ14株、P⁃5722⁃3Ⅰ株和P⁃5722⁃3Ⅱ株。

近年来,国产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的开发迅速,新增了5个不同菌株的灭活疫苗,该类疫苗在我国市场占有率较高,生产企业也较多,主要是DJ⁃166株、HN0613株、NJ 株、CJ 株和SY 株。

除上述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外,目前仍有4个菌株的灭活疫苗处在新兽药注册阶段,分别是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的M1203株,北京中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S 株,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GD0503株和辽宁益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ZY 株。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国外无商品化猪支原体肺炎疫苗研究进展穆光慧,刘欢欢,胡美容*(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356)摘要:猪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该病呈世界性流行,死亡率虽然不高,但由于长期性和消耗性的流行,使饲料转化率降低,并引起猪的多种并发病,是造成养猪业经济损失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传染性胸膜肺炎(APP)

传染性胸膜肺炎(APP)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 生于4~5月和9~11月。饲养环境突然改 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拥挤或长途运 输、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 应激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或加速疾 病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APP:病原
病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病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Haemophilus pleuropneumoniae,APP ) ,共15个血清 , 个血清 不同血清型/菌株在毒力上存在差异 型,不同血清型 菌株在毒力上存在差异。 不同血清型 菌株在毒力上存在差异。 其中1型最强, 个菌可使猪发病, 其中 型最强,102个菌可使猪发病,105个菌 型最强 可使猪死亡。 、 、 及 型毒力稍次 型毒力稍次, 可使猪死亡。5、6、10及11型毒力稍次,2 型毒力较弱。 型毒力较弱。
感染后10~14d可检出血清抗体,抗体水 平在4~6W达高峰,而后在低滴度维持数 月; 免疫母猪可通过初乳使仔猪获得被动免 疫,但保护不超过3W。
微生物学诊断
抗体检测:ELISA; 抗原检测:琼脂扩散试验或凝聚试验。 分离:取病死猪肺坏死组织、胸腔积液 以及鼻气管渗出物接种于巧克力琼脂, 首次分离需5~10%,可促进病原菌的生 长。
生长生长需血中的生长因子,特别是V因 子(CAMP试验); G-,两极染色的球杆菌。
APP:临床特征
临床上似乎多发于生长育肥猪,偶发生于日 更大的猪。 最急性型:突然死亡 最急性型: 急性型:高热、病程1-2天,后期出现呼吸困 急性型 难和衰竭,死亡时可见口鼻流出血样泡沫。 亚急性型:急性耐过猪,间歇性发热,生长 亚急性型 抑制。剖检可见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
APP: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 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一种重要呼吸道 疾病,在许多养猪国家流行,已成为世界性工 业化养猪的五大疫病之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 失。抗生素对本病无明显疗效。虽然对该病及 其病原菌已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疫苗及 诊断方法上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很有效的措施控制本病。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及净化策略探讨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及净化策略探讨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 , PCP )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APP )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传染性强的猪呼吸道传染病。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时,病猪无先兆症状,突然死亡。

耐过猪只可能转归为亚临床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持续排出病菌,导致感染猪群中很难控制和根除该病(Bosse 等,2002)。

1 病原学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是一种典型球杆状菌体、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菌。

根据体外生长时是否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APP 可分成生物Ⅰ型(NAD 依赖型)和生物Ⅱ型(NAD 不依赖型)两种。

根据细菌细胞壁外荚膜中荚膜多糖(CPS )的成分不同,APP 分为19个血清型,但仍有一些菌株无法分型(Stringer 等,2021)。

2 流行病学在大多数案例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亚临床感染的猪只排菌引起(Klinkenberg 等,2014)。

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在冬春(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及净化策略探讨赵月桥 1,胡耀方 1,于学祥 1,陆时娟 2,王久红 3,李文涛 1,何启盖 1 *(1.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贵港 537000;3.湖北金林原种畜牧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200)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CARS-35)共同作者:赵月桥,女,硕士研究生;胡耀方,女,博士研究生*通信作者:何启盖,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E-mail :*************** 冷)季节发病率高;各阶段猪只均对APP 易感,但90日龄左右猪只最为易感。

APP 在猪群内主要是通过口腔或是鼻腔分泌物接触传播,或通过0.5~3 μm 大小的气溶胶液滴在2 m 内短距离传播。

猪疫苗接种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手段

猪疫苗接种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手段

猪疫苗接种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手段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会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猪疫苗接种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猪疫苗接种对于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危害及流行情况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会引起猪群中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根据统计数据,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养殖密集地区更为普遍。

2. 猪疫苗的作用与种类猪疫苗是通过给猪注射病毒、细菌或其制备的疫苗,引起猪的免疫反应,增强猪对于该病的抵抗能力。

猪疫苗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重组疫苗等。

根据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特点,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3. 灭活疫苗的接种原理及效果灭活疫苗是通过将病毒经过灭活处理后制成的疫苗。

接种灭活疫苗可以激发猪的免疫反应,使其产生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的抗体,增强猪对该病的免疫力。

灭活疫苗接种后,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对于阻断疾病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4. 亚单位疫苗的接种原理及效果亚单位疫苗是由病毒或细菌的某些成分制备而成的疫苗。

亚单位疫苗接种后,会激活猪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特异性抗体,提高猪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抵抗能力。

其相较于灭活疫苗,具有更低的副作用风险,并可长期提供持续的免疫保护。

5. 猪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猪疫苗接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疫苗,根据猪群的需要和流行疾病的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正确使用疫苗,按照疫苗说明书的建议进行接种操作,掌握接种技术和方法,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接种。

最后,加强疫苗接种后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收集接种后的情况,及时调整接种策略。

6. 猪疫苗接种的应用前景猪疫苗接种是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cp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cp
效果评估
通过治疗前后对比,病猪症状明显改善,死亡率大幅下降,病情 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三:预防措施及经验总结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免疫力;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传播;加强生物安全措 施,防止病原菌入侵。
经验总结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要加强 预防措施,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在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猪群健康状况, 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猪群健康生长。
推广新型治疗方法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物治 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死率。
3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疫 苗接种和治疗方法的认知和操作水平,确保防控 措施的有效实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增强免疫力
通过补充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物质,提高机 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护理与观察
对病猪进行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05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案 例分析
案例一:发病过程及诊断过程
发病情况
某规模化猪场,部分猪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等症状,随后病情迅 速蔓延至全群。
01
02
03
易感动物
猪是该病的主要易感动物 ,尤其是3月龄至6月龄的 猪最易感染。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 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 传播。
流行季节
该病多发于气候多变的季 节,如春季和秋季。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 、咳嗽、鼻孔流出脓性分泌物等 症状。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死亡 。
诊断过程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接触传染性 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研究进展

猪 传染性 胸膜肺 炎 (c ) 由胸 膜肺 炎 放线 杆菌 ( P ) P P是 A P 引起 的一 种高度传染性 和高死亡率 的呼 吸道疾 病 , 病 由英 该 国科学家 Pt o 于 15 年首次发现并 报道u 。该 病在许 多 ain 97 t s J 国家存在 , 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 国 自 1 0 造成 9 年杨旭夫 等 9 首次报道存在 P P以来 , 随着 集约 化养 猪 的突 飞猛 进 , c J伴 该病 的发 生一 直呈上升趋 势 , 主要 以 137 清型为 主L。 且 、.血 3 j 笔者就猪 传染性 胸膜肺炎 的病原学研 究 现状进行 概述 , 以期
为该病 的诊 断及高效疫苗 的研 制提供理 论依据 。 1 病原形态及 理化 、 生长特性 11 病原 形态 胸膜肺 炎放线杆 菌于 18 . 93年归入 巴氏杆 菌 科、 放线杆 菌属 L , 兰氏阴性 小球杆 菌 , 芽孢 , 4 是革 J 无 有荚 膜 、
3 毒力相 关 中, 受 到 机体 免 疫 系统 的抵 会 御 , 以多数 病 原 菌均 可采 取 相 应措 施来 逃 避 这些 干扰 因 所
性; 硝酸盐 还原 试验 阳性 ;A P试验 阳性 。 CM
括 ax 、 x p C a A和 ax D基 因 , 中 axI I pI p B I 其 p c负责 编码
iv sia ih p r r a e ac e o h ies . n e t t hg -ef w n e vc i ftedsa e ge o n Ke r s y wo d Acio aiu luo n u na ;AP t b cl spe rp e mo ie n l P:Et lg ioy o
摘 要 猪 传染性胸膜肺 炎是 由胸膜 肺炎放 线杆茵 引起 的 , 该病是 一种 呼吸道 疾病 , 响 着全世 界养猪 业 的发展 。综述 了猪传 染性 胸膜 影 肺 炎的病 原学研 究进展 , 为该病 的诊 断及研 究高效 的猪 传染性胸 膜肺 炎疫 苗提供 理论依 据。 关键词 胸膜肺 炎放 线杆茵 ;P ; A P病原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的疫苗研制进展(综述)
贾振宇何启盖刘军发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近10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我国发病越来越多,给我国养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笔者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疫苗研制进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包括加热灭活和福尔马林灭活油剂苗、猪胸膜肺炎自家苗、猪胸膜肺炎荚膜疫苗、猪胸膜肺炎毒素疫苗、猪胸膜肺炎缺失活苗和猪胸膜肺炎亚单位疫苗。

在介绍疫苗的同时简单描述各疫苗的制作原理及各疫苗的优缺点。

关键词猪;胸膜肺炎;疫苗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APP)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以胸膜炎和肺炎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1]。

又称副溶血嗜血杆菌病。

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Porcine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在显微镜下呈球杆状。

各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染此病,但断奶仔猪多发。

在急性病型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为85—100%,死亡率为40-100%之间[2]。

此病对于猪有特异性,通常通过空气传染。

1957年英国人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波尔(Poul)等人通过DNA杂交试验,认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aemophilhus pleuropneumoniae)和1976年由Bertschinger 分离命名的似溶血性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haemodyticalike)与李尼尔氏放线杆菌遗传关系密切,之后本菌被命名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

根据培养时对辅酶Ⅰ(NAD)的依赖性可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为生物Ⅰ型和生物Ⅱ型,其中生物Ⅰ型对猪具有致病性。

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荚膜抗原与细菌脂多糖的不同,又可将生物Ⅰ型分为12个血清型,血清型又分为5a、5b亚型,各个血清型之间无很好的交叉反应。

生物Ⅰ型菌株具有溶血素、内毒素、外毒素以及细胞性毒素,此外,荚膜多糖、脂多糖、通透因子等也有致病性,但具有溶血活性的毒力因子在致病性上更重要。

[3、4]
朱世盛(1988)从进口种猪中检测出APP抗体阳性猪,杨旭夫等(1990)首次正式确认我国大型集约化养猪场有猪APP存在,分离出致病菌并确定了血清型。

高林等(1994)调查表明,近年猪APP在国内集约化猪场的感染发病日益增高,损失重大。

由于APP易产生耐药性,不同血清型之间的耐药性也不同,使得药物防治难度很大,药费消耗多但效果不尽人意[5]。

因此研制有效的疫苗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胸膜肺炎的一些常见疫苗和一些国内外的最新疫苗研制进展情况作以下综述。

1.加热灭活和福尔马林灭活苗
此种疫苗是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一定的浓度,然后用加热的方法或加入一定比例的福尔马林溶液,在37℃的条件下静置24小时,使细菌灭活。

在灭活的菌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油乳剂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

此种疫苗的优点是疫苗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且生产成本低廉。

但此疫苗也存在缺点,因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12个血清型具有不同的荚膜抗原,根据一种或几种血清型产生的抗体无法抵御其他血清型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感染。

世界各地猪场
流行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是不一致的。

据材料介绍,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流行的主要是血清1型,而瑞典、丹麦和日本则以血清2型为主。

我国杨旭夫(1993)和高林等(1994)从我国北方猪场分离出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是血清7型,其次是血清4型、血清5型、血清8型和血清3型[6]。

周以风检测我国部分地区猪群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学抗体,上海主要是血清4型、血清2型、和血清10型;重庆主要是血清3型、血清6型和血清7型。

因此在制作此种疫苗时首先应进行血清学的调查,以便针对不同的血清型制做疫苗。

日本的Eiji等(1997)研制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2和5型三种血清型混合油乳剂疫苗并进行了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起效果较好。

2.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自家苗
自家苗的生产方法简单有效,且能有效地控制疾病。

其原理是针对致病因素产生与其完全对应的抗体,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

疫苗的制作方法是将感染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的病变组织取下,捣碎后再按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再加入适量的甲醛溶液在37℃的条件下24小时灭活,再加入油乳剂。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自家苗避免了抗体不能针对抗原的现象,使疾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但由于自家苗生产所用的原料是猪的病变组织,所以自家苗不可能批量生产,且其制作要在猪场发病后,即要在发生一定的经济损失后才开始补救,虽然有效却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不足取。

3.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荚膜疫苗
荚膜疫苗的生产原理是利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荚膜基因,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荚膜克隆,但不克隆其他的部位,使其只产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空壳,然后将此荚膜经过处理后作为抗原。

此种疫苗的特点是在疫苗制作过程中不需要福尔马林等灭活,因为荚膜并非细菌,荚膜本身不具有致病性。

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荚膜制作的疫苗由于不需要灭活使其表面的荚膜免受福尔马林的破坏,从而使疫苗具有更好的抗原性。

但生产此种疫苗的技术含量要求很高。

[7、8]Andreas Hensel (vaccine 18(2000)2945—2955)等人,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9型的荚膜基因克隆处理后用5×109CFU浓度进行免疫猪。

在两星期后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进行攻毒,发现免疫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保护力。

4.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苗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溶血素、细胞毒素和荚膜蛋白。

不同血清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致病力强弱与其所产声的毒素密切相关[9]。

它们在该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杀伤肺泡巨噬细胞,损害红细胞,从而使肺出现严重的病变[10]。

其中三种溶血素APXⅠ,APXⅡ,和APXⅢ中以APX Ⅰ的毒力最强。

APXⅠ分布在血清型1、5、9、10、11的菌体内。

有报道利用APXⅠ灭活后作为疫苗使用的。

荷兰南部动物保健服务部已研制一种包含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Ⅰ、Ⅱ、Ⅲ和外膜蛋白的亚单位菌苗。

试验证明经此亚单位疫苗免疫的猪可抵抗血清2和9型的攻击。

由此预言这种亚单位可望成为预防本病减少死亡率的一种新疫苗[10、11]。

但在免疫接种后不能防止扁桃体中病菌的移生,这表明免疫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亚临床感染,但这种疫苗对于病死率高的猪群可减少死亡率。

5.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弱毒苗
由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具有12个血清型,彼此之间又很少有交叉免疫反应,这样疫苗的保护力就会受到限制。

而与此对应的是猪在自然感染此病或人工攻毒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后,耐过此疾病的猪却可以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12个血清型产生防御力。

这说明免疫系统在受到活菌的刺激后产生了抵抗12个血清型细菌的抗体。

Troy E Fuller(vaccine 18(2000)2867—2877)等采用维生素B2营养缺陷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制成疫苗。

6.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亚单位疫苗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毒力强弱一般决定于不同的因素,如荚膜多糖[12],脂蛋白[13],外膜蛋白[14]和溶血素等[15]。

大多数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疫苗由加热灭活或福尔马林灭活的细胞制成,这些疫苗可以减少畜群的死亡率,但不能阻止细菌放线杆菌的首次感染且只针对疫苗所用的血清型有效[16]。

而自然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或人工攻毒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猪在耐过此病之后,则对于12个血清型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都有抵抗能力。

为了找到能产生对所有血清型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具有保护力的抗原。

人们对不同纯化的抗原进行研究。

然而所有单个抗原都仅具有部分保护力[17]。

脂蛋白是普通的粘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近些年来,脂蛋白被发现的数目越来越多,且被认为是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物质[18]。

外膜蛋白可以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中表达。

另一种可转移铁离子的蛋白(TbpB)只能在低铁浓度的情况下表达。

[19]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不同的血清型中,此两种是抗原性不同的蛋白,每种蛋白都可以引起很强的免疫应答TbpB与截去顶端的APXⅡ重组则免疫力更佳,[20]但无论是单个的抗原还是TbpB与APXⅡ重组的抗原都只是对部分血清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有免疫力。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