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合集下载

江西省部分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江西省部分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S ae Ke a o ao y o trn r t l gc lBilg Ke a o ao y o a i g Anma ie s s o n sr f t t y L b r tr fVee a E i o i a oo y, y L b r tr fGr z i l D s a e fMi it o i y o n y
关键词 : 江西省 ; 传染性胸膜肺 炎; 猪 流行病 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 :8 1 3 ¥5 . 文献标识码 : A
Epi m i lg c lI v si a i n o r i e Co a i u de o o ia n e tg to fPo cn ntg o s
Plu o n u na i a tAr a o in 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vn e e rp e mo i n P r e fJa g iP o ic
染性 膜 肺炎 潜伏 于猪 群 内 , 可使 猪 只 生长 缓慢 , 平
均日 增重下降 , 饲养报酬降低 , 给养猪业造成巨大 的经 济 损失 J 。同时 , 性 感 染 耐过 或 阴性 感 染 急
的猪 只将 是 带菌 者 , 为本 病 再 次 爆 发 和流 行 的 成 潜 在 传染 源 , 是本 病 防控 和根 除 的隐 患 。 自 15 97
Z HAO P n , n C u — n GA P n — h n , U Z o g xn , HAO iy n i g HE Yi g, HU Y e f g, O e g c e g L h n — i Z e Ha— a
( a zo ee nr eerhIst e C i s cdm f gi l r cecs L nh uV t iayR sac tu , hn eA ae yo r ut a S i e , r n it e A c ul n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其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给猪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重点介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

一、流行病学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的猪类疾病,尤其以发达国家的养猪场为主要发病区域。

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患病猪的唾液、眼泪、鼻分泌物、粪便和尿液中,而且在猪场环境中能够长期存在,使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播更加容易。

二、临床症状患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猪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咳嗽、咳痰、精神不振、粮食摄食量下降、体温升高等症状。

病情进展后,猪会出现呼吸急促、气促、结膜充血、鼻翼肿胀、呼吸音粗糙等表现。

严重的病例还会出现发绀、呼吸困难、抽搐、瘫痪等情况,甚至导致死亡。

三、剖检变化对于患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猪进行尸检,可发现肺部呈现出明显的病变。

病变严重的猪肺为灰黄色,质地变硬,有明显的肉眼可见的病变区域。

肺泡内可能有大量分泌物堵塞,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病理剖检还会发现肺部组织出现渗出性病变、纤维素性病变等病变,甚至形成肺脓肿。

四、防治措施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传播,需要做好以下的防治工作:1. 加强猪场管理,保持猪场的通风良好,保持猪圈内空气的清洁和流通,减少猪群间的密集饲养。

2. 严格控制病源传播,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患病的猪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猪场和设施进行清洁消毒。

3.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抵抗力。

4. 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变猪只。

5. 做好猪场卫生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疫情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通过以上综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也可以减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的传染病,但是通过做好预防工作和加强养殖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

青海省部分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青海省部分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青海省部分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摘要:通过间接血凝检测方法对青海省部分猪场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总阳性率为26.13%,其中母猪阳性率偏高。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调查;青海省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 in Some Areas of Qinghai ProvinceAbstract: By using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 method(IHA), the epidemic status of 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 in some areas of Qinghain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total positives rate of these areas was 26.13%, and the positives rate of sows was slightly higher.Key words: 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Qinghai province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1]。它可致各年龄段的猪发生急性和慢性感染,病猪发热(可达42℃),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在20%以上,最急性型的死亡率可高达80%~100%;慢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潜伏于猪群内,可使猪只生长缓慢,平均日增重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同时,急性感染耐过或隐性感染的猪只将是带菌者,成为该病再次暴发和流行的潜在传染源,是防控和根除该病的隐患。自1957年Pattison等首次报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来,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该病的暴发和流行,如欧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自2000年以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国内多处出现暴发性流行,上海、浙江、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尤为严重[3]。近年来,我国大多数省市报道有此病的发生,但不同地区流行的血清型有所差异,主要以1、3和7型为主。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母猪群表现典型的血清学阳性反应,这些母猪通过初乳传递高滴度的母源抗体给后代。仔猪大约在4周龄时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到9周龄时母源抗体消失,此时仔猪就处于App的威胁之下。研究表明,猪胸膜肺炎的发生与App的感染剂量有关,低剂量仅可导致血清阳转,而不表现临床症状;较高水平的剂量则可引起致死性感染[4]。从理论上讲,在一个污染的环境中,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感染剂量与阳性猪群中猪的年龄的关系呈对数增加。当生长猪遭受到数倍于感染剂量的App攻击时,胸膜肺炎就会暴发。1材料和方法1.1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按照无菌采血要求,于被调查猪场随机采集血液样本,取血清于56℃水浴30 min 灭活补体[5],用于血清学检测。1.2抗体检测1.2.1材料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正向间接血凝抗体检测试剂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96孔V型反应板购至海门天龙实验器材厂,被检血清共639份,来自青海省部分猪场。1.2.2检测方法[6]将稀释液滴于V型反应板各孔中,每孔25 μL。取被检血清25 μL于第1孔中,与稀释液混合后吸25 μL加于第2孔,依次作倍比稀释至第4孔。每孔加抗原25 μL,每孔板上不论检测几份样品,均应设阳性、阴性血清对照,对照均加8孔。加完后将反应板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2 min,直至诊断液中的血球分布均匀,从振荡器上取下反应板,盖上一块与反应板大小相近的玻璃板,置37℃2~3 h后观察结果。1.2.3结果判定1)判定标准:“++++”红细胞全部凝集,形成一层均匀膜,布满整个孔底。“+++”红细胞在孔底形成一层薄膜,面积比前者稍小。“++”红细胞在孔底形成薄膜凝集,边缘松散或呈锯齿状。“+”红细胞在孔底呈稀薄、散在、少量凝集,孔底有小圆点。“±”红细胞沉于孔底,但周围不光滑或中心有空斑。“-”红细胞完全沉于孔底,呈光滑的圆点。出现“++”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即为该血清的血凝效价。2)在阳性对照血清滴度不低于1∶128(第7孔),阴性对照血清除第1孔允许存在前滞现象(+)外,其余各孔均为(-),稀释液对照为(-)的前提下,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否则应重试。3)被检血清判定标准:血清效价≥1∶8(++)或以上者判为阳性,效价≤1∶4者判为阴性,介于二者之间判为可疑,应重新试验。2结果与分析经过间接血凝试验共检测12个猪场639份血清,不同采样点各阶段猪群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乳猪阳性率为12.50%(15/120);保育猪为3.33%(3/120);育肥猪为30.00%(36/120);后备猪为36.67%(44/120);哺乳母猪为42.77%(68/159)。所调查青海省的12个规模化养猪场中,最高阳性率为31.48%,最低阳性率为18.87%,总阳性率为26.13%(167/639)。3讨论1)猪群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情况可根据临床症状的有无和血清学状态依次划分为三个类型,即临床症状阳性、血清学阳性(1类);临床症状阴性、血清学阳性(2类);临床症状和血清学均为阴性(3类)。根据经验,最常见的类型是2类,大约80%的猪群属于这一类型,而1类和3类猪群占剩余的20%[7]。本次主要进行的是血清学调查,所以出现2类情况居多,在2类猪群中,猪场的环境卫生和管理措施非常重要,否则可引起胸膜肺炎的暴发,结果使2类猪群转化为1类。2)经过调查结果可知,L猪场平均阳性率较高,B、E、F次之,H最低。阳性率的高低与猪场的管理密不可分,任何疾病与环境卫生和饲养条件都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养殖过程中要想减少疾病和降低经济损失,养殖场的管理至关重要。3)表1结果显示,母猪的阳性率高于其他日龄猪,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大部分猪场对母猪都进行了免疫,以提高对该病的抵抗力。第二,由于母猪饲喂时间较长,若管理不严和圈舍条件有限,就极容易感染App,如果感染量没有达到致病,只是带菌,长期以来就容易产生抗体。其中以第二种原因最为严重,稍有诱因就会导致大规模爆发,而且极易在猪群中传播。检测结果中母猪并没有100%阳性,说明不是免疫效价,这与我们进行调查的背景相一致,这四个猪场均未进行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的免疫。4)保育猪阳性率最低,因为保育猪恰好是刚断奶之后,母源抗体已经消失,体内抗体达到最低。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流行除了加强管理和提高饲养水平之外,主要的是要定期进行疫苗免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该病的流行。参考文献:[1] 韩文瑜,冯书章. 现代分子病原细菌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667-668.[2] 斯特劳,阿莱尔,蒙加林,等. 猪病学[M].第八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357-367.[3] WILLSON P J, FALK G, KLASHINSKY S. Detection of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infection in pigs[J]. Can Vet J, 1987,28(2):111-116.[4] BOSSE J T, JANSON H, SHEEHAN J B, et al.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pathob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nfection[J]. Microb Infect,2002,4(2):225-235.[5] 逯忠新,鲁炳义,赵萍. 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J]. 中国兽医科技,1999.29(10):25-27.[6] JANSEN R, BRIAIRE J, KAMP E M,et al. The CAMP effect of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is caused by Apx toxins[J]. FEMS Mictobiol Lett. 1995,126(2):139-143.[7] BLACKALL P J,BOWLES R,PAHOFF J L,et al. Ser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isolated from pigs in 1993 to 1996[J]. Aust Vet J. 1999,77(1):39-4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

急性型 慢性型
五、诊断
细菌学检查:镜检,分离培养。 血清学诊断: 1.补体结合试验,查抗体,可检出隐 性感染猪。 2.荧光抗体试验,检特异抗原。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琼脂扩散 试验, 可可 可用于血清型分型。Biblioteka 六、治疗
炎康(1毫升/公斤体重) 2.5%恩诺沙星注射液(5毫克/千克体重) 乙基环丙沙星注射液(2.5毫克/千克体 重) 特效米先注射液(0.1毫升/千克体重) 庆增安注射液(0.1毫升/千克体重)
七、预防(续)

免疫接种: 传胸多价油佐剂灭活菌苗: 母猪:产前1个月,每头肌注2毫升. 种公猪:每年肌注2次,每次每头2毫升. 仔猪:6周龄左右首免、10周龄2免,每 次每头肌注2毫升.
七、预防(续)

发生疫情采取的措施: 1、立即隔离病猪,进行对症治疗。 2、未发病猪进行药物预防。 3、紧急免疫接种。 4、消毒,敌菌净、消毒王。 5、清除各种应激因素。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

由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 热性、 呼吸道传染病。

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
一、病原体
⊙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G—、小球杆菌、 多形性,两极染色,有荚膜、菌毛。 ●血清型:12个血清型,各型毒力有差异,无 明显交叉免疫。 ⊙我国主要流行7型,其次为2、4、5型,亦有 10型报道。东北主要为5和7型。 ● 1型与5型毒力最强 ●常用消毒剂可将其杀灭

二、流行病学

传 染 原:病猪及隐性带菌猪 传播途径:空气、呼吸道感染、交 配

流行特点:



各种猪均可感染,多发生于6周龄至6月 龄猪。 发病率一般为50%左右,最高达80-100%, 病死率为0.4-100%。 以早春、初秋与冬季多发,呈“跳跃式” 的传播。(一个猪栏跳跃到另一个猪栏) 诱发因素:通风不良、温度过低、湿度过 大、氨气过浓、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 件差、长途运输,各种应激因素等。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情况调查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情况调查

先 对 各 乡 镇 畜 牧 兽 医 技 术 人 员 集
中培 训 , 然 后 深 入 调 查 乡 镇 询 问 记 录
或 让 养 猪 户 书 面 填 写 调 查 表 , 并 根 据 临 床 症 状 、病 理 剖 检 、实 验 室 诊 断 确 定 猪 传 染 性 胸 膜 肺 炎 类 型 ,统 计 发 病
甚 者 整个 肺 与胸 壁 粘 连 ; ( )慢 性 型 :肺 叶 有 结 节 状 之 一。
该 病 虽 在 我 国 发 现 较 晚 .但 对 养 猪 业 危 害 较 为 严 重 . 已 成 为 我 国 养 猪 业 中
些 病 猪 从 鼻 孔 中 流 出 血 水 或 粘 液 并

慢 性 纤 维 素 性 坏 死 性 肺 炎 为 特 征 1。 1 1 该病 白 15 9 7年 在英 国 发 现 以来 , 已在
世 界 范 围 内 广 泛 流 行 . 成 为 国 际 上 公
( )亚 急 性 型 :肺 有 大 块 干 酪 样 3 坏 死 灶 .常 因 化 脓 菌 感 染 而 变 脓 肿 , 有 时 可 见 胸 腔 中有 微 黄 色 的 脓 样 液 体 , 心 外 膜 与 心 包 膜 、肺 膜 有 纤 维 素 粘 连 ,
业 造 成 巨大 的 经 济损 失 。 为 了解 该 病 在 永 安 地 区 的 流 行 情 况 ,笔 者 就 猪 传 染 性 胸 膜 肺 炎 在 农 村 的 流 行 情 况 进 行
了 调 查 .并 就 本 病 的 控 制 方 法 进 行 了
面 ,并 有 黄色 渗 出物 渗 出 ;
( )急 性 型 :病 变 主 要 见 于 胸 腔 , 2
时 粘 连 ,肾 发 生 脂肪 变性 ;
查 ;流行 情 况 ;诊 治 方 法 ;永 安 市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猪肺疫,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而导致,主要特征是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炎和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其中急性病猪通常会发生死亡,慢性病猪往往能够耐过,但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在当前生猪养殖产业化、规模化的大环境下,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病原特性。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不能够自行运动,无法形成芽饱,具有多种形态,具有荚膜,且能够分泌毒素。

存在于病料中的菌体经过染色呈两极着色,经过24~96 h的人工培养能够形成丝状菌。

该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能够在10%二氧化碳的环境中长出黏液状的菌落。

细菌培养基中需要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因子,接种在巧克力琼脂上进行24~48 h培养,能够长出直径1~2 mm的不透明菌落。

接种在牛、羊血液琼脂上,一般会发生溶血。

该菌具有较弱的抵抗力,大多数消毒药都能够将其杀灭,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壮观霉素、林肯霉素等。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主要是猪间的直接接触以及排泄污染物等途径进行传播。

病猪主要是在鼻液、支气管以及肺脏存在病菌,通常是从鼻腔排出后,以飞沫的形式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在通风较差和拥挤环境能够使其快速传播。

发病特点。

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4~5月份和9~11月份发生。

在发生应激,如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饲养环境突然发生改变、通风较差以及长途运输等,都能够引发该病,因此也可叫做“运输病”。

另外,该病在临床上往往会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地方性肺炎等,促使病情加重。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病猪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大约41.5℃,精神萎靡,呼吸困难,鼻、耳、腹部皮肤发绀,呆立不动或者呈犬坐姿势,尿液呈黄色,病程后期发生便秘,临死前有大量混杂血色泡沫的液体从口、鼻中流出。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病原菌引起的猪类呼吸道传染病。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是由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感染造成,病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因此在养猪场等密闭环境中易发生疫情。

本文将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一、流行病学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养猪密集的地区疫情较为严重。

该病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以及母猪垂直传播等途径传播。

密闭的养猪场环境以及不良的饲养管理也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情的高发因素。

加强对养猪场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是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关键。

二、临床症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典型的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气促、食欲减退等。

患病猪还会出现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

在发病初期,症状较为轻微,但随着病情的恶化,患猪的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的病例甚至会因为呼吸困难而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因此确诊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测。

三、剖检变化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剖检中,常常可以观察到以下变化: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同时肺部还有大量粘液和渗出物积聚,严重时还可见于出现渗血性肺炎。

病理剖检还可以发现肺组织纤维化和肺泡变性,而这些病变往往是导致猪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

四、防治措施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来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优化养猪场环境,保持通风良好,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加强对猪只的饲养管理,保证猪只的生活环境卫生和饮食营养均衡;对于患病猪只,及时隔离治疗,并不断对疫苗进行研发和使用。

对于养猪场的卫生管理也是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环节。

定期对养猪场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和尸体等有益于疫情的控制和预防。

通过屠宰检查对中国猪群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屠宰检查对中国猪群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77PIGS TODAYNovember 2020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养猪国家。

它的病原是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病原本身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不耐干燥,对常用消毒剂(氯制剂、碘制剂、戊二醛制剂)都敏感,在60℃环境下5min就会被灭活。

该疾病主要通过病猪/带毒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短距离的飞沫传播而传染。

病原感染健康猪后并不一定引起发病,可能终生潜伏于猪的上呼吸道。

这也是为什么当猪群发生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时,个体的急性发病死亡并无明显关联性,即猪的死亡案例可能不同栏甚至不同圈舍,而不是如其他传染病一样整栏或整圈同时发生。

母源抗体通常可以保护仔猪到6~8周龄(几乎无法超过12周龄),同时病原菌主要来自同群的大日龄生长猪,因而该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12~25周龄的生长猪或育成猪。

该病发生时,根据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与慢性型3大类。

其中最急性型与急性表现为猝死,死亡后口鼻流血,病理解剖为肺脏的出血、淤血及纤维素性渗出;慢性型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病理解剖为屠宰猪的纤维素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胸肋膜炎)。

该病原的致病机理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猪群健康水平下降时(猪群转群、天气骤变、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急剧增殖,在增殖过程中病原菌会分泌外毒素,外毒素会破坏细胞完整性,破坏肺脏组织细胞并引起血细胞破裂渗出最终导致肺脏组织出血、淤血及口鼻流血。

屠宰场检查是通过受过训练的兽医眼观检查正常屠宰日龄的猪群在屠宰场屠宰时内脏可能存在的病理变化。

该方法可用于诊断那些亚临床并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疾病,例如可通过肺脏病变评分、肝白斑评分以及鼻甲骨评分,用来评估肺炎、萎缩性鼻炎、蛔虫病在猪群中的感染情况。

在2017-2019年中,默沙东技术团队通过屠宰检查对中国猪群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与分布2017-2019年间在中国26个省级行政区,进行了322场,总计对31459头上市肥猪进行了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屠宰检查,并收集了相应肺脏评分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贾振宇何启盖摘要对6个猪场所送检的未免疫胸膜肺炎疫苗的不同年龄阶段猪的315份血清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胸膜肺炎抗体。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12月、3月、4月送检血清的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63%、58%、65%。

中猪、后备猪和产仔母猪的阳性率很高分别达84%、92%、92%,而10日、40日龄的仔猪阳性率很低,达到30%、18%。

这些说明胸膜肺炎暴发的高峰是在冬春两季,且2、3月龄的猪易感此病。

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调查,血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一种以胸膜炎和肺炎为特征的传染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前称为副猪嗜血杆菌,特异性地寄生于猪呼吸道。

该病主要依靠空气传播,在猪群中由带菌猪引起,在我国规模化猪场的感发率日益增高[1]。

本病由于引起败血症且高度呼吸困难[2],急性型表现为患病猪很快死亡,慢性型表现为猪生长缓慢,严重影响饲料报酬[3],已成为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疾病之一[4]。

1957年英国人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波尔(Poul)等人通过DNA杂交试验,认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aemophilhus pleuropneumniae)和1976年由Bertschinger 分离命名的似溶血性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haemodyticalike)与李尼尔氏放线杆菌遗传关系密切,之后本菌被命名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5]。

世界各地猪场流行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是不一致的。

据材料介绍,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流行的主要是血清1型,而瑞典、丹麦和日本则以血清2型为主。

该病病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我国广泛存在且不同地区的血清型不同。

我国杨旭夫(1993)和高林等(1994)从我国北方猪场分离出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是血清7型,其次是血清4型、血清5型、血清8型和血清3型[6]。

甘肃、宁夏、青海主要以2、3、7型为主;湖北、湖南流行3、7、10型;福建、海南流行1、7型[7]。

如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已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病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对本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而了解该病的传播规律,以便确定预防该病的最佳时期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针对此目的进行分析总结。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8、9]1.1 被检血清由湖北、湖南、浙江、广东4省送检的315份血清,其中后备母猪、肥猪、产仔母猪、未断奶仔猪、断奶仔猪、中猪送检血清各53、60、53、49、49、51份。

1.2 胸膜肺炎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胸膜肺炎诊断液稀释液阳性血清阴性血清1.3 仪器移液器振荡器恒温水浴锅离心机96孔V型板1.4试验操作方法1)将送检血清转移到入离心管中,以5000rpm的速度离心5分钟。

然后用移液器将上层血清吸出,转移到新离心管中。

2)将水浴锅的温度调至56℃,将血清放在水浴中灭活30分钟。

3)用移液器将96孔V型板中各孔加稀释液50µl,将V型板竖放,第一竖列加入50µl的待检血清。

4)用移液器将第一孔反复抽吸,待其混合均匀后吸取50µl至第二孔,再反复抽吸,这样稀释至第七孔,则各孔被稀释倍数为1:2、1:4、1:8、1:16、1:32、1:64、1:128倍。

5)第一列最后两孔分别加入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各50ul,如4中所述的方法稀释.6)在第3、4、5、6、7竖列各加入20µl的胸膜肺炎诊断液,然后将V型版放在振荡器上振荡5分钟,使液体混合均匀。

7) 待两小时后观察结果,如在第三列已有50%的红细胞沉积,则判为阳性。

在有50%的红细胞沉积的列中,可读出其相应效价。

2 结果表1各月份检测血清数及其阳性率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A 5 9 12 12 11 6 5 4 4 8 10 14B 74 107 241 190 226 61 70 39 50 121 120 162C 23 26 140 124 105 29 37 8 25 39 34 102D 31% 24% 58% 65% 46% 48% 53% 20% 50% 32% 28% 63%表中6-12为2000年各月,1-5为2001年各月。

未断奶仔猪为10日龄猪,断奶仔猪为40日龄猪,中猪为80-100日龄猪。

总被检血清数为315份,总阳性血清数为196份,总阳性率为67.3%。

后备母猪、产仔母猪、中猪的阳性率高为92%、92%、84%。

10日龄、40日龄仔猪阳性率低为30%、18%。

表2 各猪场不同年龄阶段猪血清中胸膜肺炎抗体的阳性率阳性率血清数后备母猪份数阳性率肥猪份数阳性率产仔母猪份数阳性率未断奶仔猪份数阳性率断奶仔猪份数阳性率中猪份数阳性率猪场1 60 10 100% 10 100% 10 100% 10 20% 10 0% 10 100% 猪场2 59 10 100% 10 100% 10 100% 9 44% 10 40% 10 100% 猪场3 28 5 100% 5 100% 5 100% 4 50% 4 0% 5 100% 猪场4 32 4 5% 8 37% 6 83% 5 0% 6 0% 3 0% 猪场5 59 10 100% 10 90% 10 100% 9 55% 10 50% 10 90% 猪场6 38 8 75% 9 67% 5 80% 6 33% 3 0% 7 57% 猪场7 39 6 83% 8 37% 7 71% 6 17% 6 0% 6 83% 合计315 53 92% 60 76% 53 92% 49 30% 49 18% 51 84%图1 各阶段猪所对应的阳性率1、2、3、4、5、6分别代表未断奶仔猪、断奶仔猪、中猪、肥猪、后备猪、母猪。

竖列代表阳性率。

表 3 4个猪场流产猪头数及阳性率场家 1 2 3 4 流产母猪头数7 6 6 7胸膜肺炎阳性血清7 6 1 7阳性率100% 100% 16% 100%3 讨论3.1由于待检猪都未注射胸膜肺炎的疫苗,所以如果呈阳性则说明此猪已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从表1可以看出阳性率最高的月份为12月和3、4月,分别达63%,58%,65%.这说明在此期间猪群易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且在春季各种病毒复苏使猪的抵抗力下降导其感染胸膜肺炎的机会增加.此外6,7月份猪血清的阳性也很高,为48%,53%,这说明了猪场在暴发传染病胸膜肺炎时其阳性率的高低不仅与季节有关,且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杨旭夫等认为胸膜肺炎的暴发与猪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在空气差的情况下容易引发此病。

所以阳性率高的猪场应该考虑环境是否是引起传染病胸膜肺炎的原因之一。

3.2从表2中可以得出阳性率低的群体是10日龄和40日龄的仔猪。

10日龄未断奶仔猪血清中抗体的阳性率高于40日龄的断奶仔猪。

关于未断奶仔猪血清阳性可以被推测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第一,由于母猪感染了胸膜肺炎的细菌,则乳汁中带有胸膜肺炎的抗体,仔猪吃了带有胸膜肺炎抗体的乳汁,而获得被动免疫。

第二,仔猪受到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感染,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但,40日龄的仔猪阳性率较10日龄仔猪的阳性率还低,阳型率为18%,说明仔猪体内的胸膜肺炎抗体逐渐消失,基于此时的仔猪正在断奶,可将免疫注射在一周后进行,即50日龄左右进行胸膜肺炎的免疫。

有人建议在猪2月龄至3月龄时注射胸膜肺炎疫苗即在仔猪出生后60–80日之间。

这与本调查相符。

有报道说给仔猪在35日龄免疫且在母猪产前一个月免疫,这样的主、被动免疫取得的效果更好[12]。

表中显示猪在母猪阶段和中猪阶段的阳性率很高为92%、84%。

说明应对此阶段的猪应增加重视,在母分娩一个月应注射胸膜肺炎的疫苗。

中猪阶段亦应重视,要定期检测猪群中胸膜肺炎的抗体水平。

如果猪群中胸膜肺炎的抗体水平很低,则应该立刻注射疫苗。

3.3图1中可以看出除仔猪外各阶段猪的阳性率都很高,中猪的阳性率已达84%,而母猪的阳性率92%。

说明猪群在80日龄开始易受到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感染。

至此可以推断猪从出生后其对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易感程度是先降低再迅速升高。

与此相对应的是仔猪出生后如果不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感染其体内的抗体是逐渐减少的。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仔猪在70日龄后过渡生长肥育猪,其密度增大,空气变得浑浊是胸膜肺炎暴发的原因之一。

为了抵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感染应该在转群之前注射胸膜肺炎的疫苗。

[10]3.4表3中送检流产母猪血清的4个场家中有三个场家的阳性率达100%,可以推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引起猪流产的因素之一。

关于此病有报道在其首次暴发时可能导致母猪的流产[11]。

所以在母猪产仔前一个月应该免疫一次[12]。

在使用胸膜肺炎的时候应该对本地胸膜肺炎流行的血清型有所了解。

因为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培养时对辅酶Ⅰ(NAD)的依赖性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为生物Ⅰ形和生物Ⅱ型[13]。

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膜荚抗原的不同又将生物Ⅰ型分为12个血清型,12个血清型之间无很好的交叉反应。

注射其它血清型的疫苗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3.5本文首次对华中地区猪场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血清调查,证实了华中地区内本病的阳性率为6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13]。

华中地区是全国养猪密集地区,应对该病给予足够重视。

还应加强种猪的管理,杜绝本病随种猪蔓延。

4 结论由此可以得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多发季节是在春冬两季。

而在猪的不同年龄阶段以80—100日龄的猪、后备猪、母猪最易感染此病。

所以应在春、冬季及在猪易感此病的时期加重预防,以达到减少发病,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