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合集下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副嗜肺军团菌引起的猪类呼吸道疾病。

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危害极大,不仅对猪的健康有影响,同时它也会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1.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猪呼吸道疾病类似,如鼻流涕、咳嗽、打喷嚏、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

但是,该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建议猪场管理者经常检查猪的健康状况,对于有疑问的猪要及时隔离治疗。

(2) 病理学检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病理学表现为胸膜、肺组织的炎症,表现为肺部病变、胸腔积液和胸膜粘连。

(3) 细菌学检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查。

可以从患病猪的鼻咽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或胸腔积液等样本中分离、鉴定细菌。

2.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应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等。

需要根据细菌药敏结果进行对症治疗,建议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2) 免疫调节剂:在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大青蒿素、对流杆菌多糖、γ-丙烯酰胺等,以增加猪的免疫力,增强其抵抗病原体的能力。

(3) 支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疾病动物支持治疗,如补充维生素、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等,以加速猪的康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预防控制:预防是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有效措施。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持猪场环境清洁,加强消毒工作,定期清理饮水器、饲料槽等设施。

(2) 加强猪的饲养管理,合理饲喂,保持室内通风,控制猪的密度。

(3) 选择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抗体力的种猪进行繁殖。

总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极为危害的猪类呼吸道疾病,要重视对其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治疗,加强预防控制是保障猪健康和养殖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RDC)是猪呼吸系统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常常造成猪场的严重经济损失。

本文将着重讨论PRDC的诊断及治疗。

一、PRDC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1.1 临床表现PRDC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症状:1.1.1 咳嗽PRDC主要影响猪的呼吸系统,导致猪出现咳嗽、哮鸣声等症状。

1.1.2 呼吸困难PRDC导致肺部炎症,病猪呼吸困难,有时会发生气喘等现象。

病猪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通常在39-41摄氏度之间。

1.1.4 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等PRDC导致病猪身体不适,常常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等症状。

1.2 病原学PRDC的主要病原体是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和副嗜血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这两种细菌通常联合感染。

此外,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也可能参与PRDC的发生。

二、PRDC的诊断2.1 临床症状诊断PRDC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其典型的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精神不振等症状,可以初步判断PRDC的发生。

2.2 实验室检测2.2.1 细菌学检测采集病猪呼吸道分泌物、脓液等样品,进行细菌学检测。

通常采用培养、分离、鉴定等方法,可确定PRDC的病原体。

采集病猪血液样品,进行血清学检测。

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检测PRDC的相关抗体,以确定病猪是否感染PRDC。

三、PRDC的治疗和预防3.1 治疗PRDC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建议采用联合用药,包括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

治疗期间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药物抗性。

3.2 预防3.2.1 疫苗接种针对PRDC的疫苗目前已经研制成功,可有效降低感染率,建议在猪场实行定期疫苗接种,以提高猪的免疫力。

3.2.2 环境卫生PRDC的预防也需要注意环境卫生,尽量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避免生物污染。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诊断和预防方法 - 养猪技术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诊断和预防方法 - 养猪技术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诊断和预防方法-养猪技术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是由于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而导致。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急性出血性和慢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且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

尤其是随着养猪业快速朝集约化模式发展,造成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提高,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诊断和预防方法。

1、病原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为放线杆菌属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本菌包括两个生物型,生物I型和生物Ⅱ型。

生物I型即依赖V因子生长的原胸膜肺炎嗜血杆菌;生物Ⅱ型即引起猪坏死性胸膜肺炎的似溶血性巴斯德氏菌,生长不依赖V因子。

生物I型菌株为球杆菌或纤细的小杆菌,偶尔也有纤维状形态;生物Ⅱ型菌株呈杆状,比生物I型菌株大些,并且具有两极浓染性。

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有荚膜。

某些菌株具有周身性纤毛,特别是生物I型菌株的周身性纤毛非常纤细。

生物I型菌株的酶系统不够完备,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V因子,不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在加V因子的牛心肌浸汁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6~8 h就可出现菌落,10 h左右菌落直径可达1^1.5 mm。

菌落呈圆形、凸起(或稍扁平)、半透明状。

生物Ⅱ型菌株生长时不需要V 因子,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在不加V因子的牛心肌浸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稍大。

各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有易感性,但以3个月龄左右的青年猪最为易感。

2、流行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猪咳嗽或呼气时将病菌散布于空气中,通过空气飞沫传染给其他猪。

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因引入带菌猪或慢性病猪而发生。

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的猪群差异很大,一般为50%左右。

我国北方地区分离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血清5型和7型居多.潜伏期依菌株毒力和感染量而变化,自然感染一般为l~2天,人工感染为4~12天。

临床表现,随猪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和猪群的卫生管理状况而不完全相同,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pleuropneumonia,PPN)是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在猪场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常常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其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显得格外重要。

一、临床症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1. 发热:患病的猪会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40℃以上。

2. 呼吸困难:猪在患病期间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症状。

3. 咳嗽:患病的猪会有频繁的干咳或有痰的咳嗽。

4. 食欲不振:患病的猪会出现食欲减退,甚至拒绝进食。

5. 体重下降:患病的猪会出现体重快速下降的情况。

以上症状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常见临床症状,但也有部分患病的猪可能只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或无症状。

临床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猪进行仔细观察及检测。

二、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猪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其病情发展及变化情况。

2. 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抗体水平,但需注意的是,抗体在猪体内存留时间长,不易判断是新感染还是旧感染。

3. 细菌学检测: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学检测可以直接检测到病原体,是诊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确诊方法。

4. 病理学检测:对死亡或宰杀的猪进行病理学检测,可明确病变情况及病原体定位。

三、治疗方法目前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菌感染抑制:使用抗生素、青霉素等抗菌药物对病原体进行抑制。

2. 对症治疗:针对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退烧药、止咳药等。

3. 免疫增强:通过免疫增强剂、疫苗等手段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 环境管理:加强猪场的环境管理,保持猪场空气流通,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传播。

以上治疗方法需要在兽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采用综合治疗手段,既要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也需要注意对猪场的环境管理和免疫增强,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RDC)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由多种病原体引起。

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

PRDC可以导致猪群的生长受损、猪只的成活率下降,严重时还会引起大规模的死亡。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PRDC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PRDC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一、诊断1. 临床症状PRDC的临床症状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食欲下降等。

严重的病例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症状。

因为PRDC的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因此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2. 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是PRDC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方法对患猪进行检测,以明确病原体的类型和感染程度。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PRDC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通过尸检或活检的方式获得病理样本,观察病变部位和程度,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4. 流行病学调查对猪只发病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饲养方式、环境条件、饲料情况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发现疫情的原因和传播途径,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

二、治疗1. 对症治疗对PRDC患猪进行对症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包括抗生素治疗、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等,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2. 抗病毒治疗针对确定的病毒感染,可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针对PRDC常见的病毒,如猪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等已有相关的抗病毒药物可供选择。

PRDC常伴随细菌感染,因此抗菌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控制细菌的感染,减轻猪只的症状。

4. 免疫调节治疗PRDC患猪在病程中免疫系统常常处于异常状态,因此免疫调节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可以采用免疫增强剂、免疫调节剂等药物,调节猪只的免疫状态,提高抵抗力。

5. 环境治疗PRDC的传播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环境治疗也十分重要。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简称为PIP)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引起的猪类呼吸道疾病。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和生长缓慢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发热、食欲不振、群体发病和生长缓慢等。

患猪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痉挛性咳嗽,并且在运动时可出现气喘样的呼吸声。

患猪在临床表现上没有特异性症状,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混淆。

2. 病原学检测采用病原学检测方法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诊断。

病原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痰液涂片、痰液培养和PCR检测等。

痰液涂片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可以直接观察痰液中的支原体,但检出率较低。

痰液培养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方法,可以培养出感染的支原体,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

PCR检测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到支原体的存在,是目前诊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首选方法。

3. 病理学检测在动物死亡后,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测以确定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

病理学检测主要通过解剖并进行组织切片检测,观察肺脏和胸膜组织的病变情况,并确认是否存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改变。

二、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抗生素治疗旨在抑制和杀灭病原体,减轻患猪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疾病传播。

2. 免疫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免疫治疗包括疫苗预防和免疫增强剂治疗两种方式。

疫苗预防是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已经研发出多种疫苗,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摘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猪群传染病,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该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诊断方式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综合分析。

治疗效果评价指出早期治疗对病情恢复十分关键,后续随访和复查也很重要。

展望部分提出了加强预防措施、控制疫情传播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的建议。

通过建立完善的诊疗体系和加强防控意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率将得到有效控制,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治疗、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方法、预防措施、诊断方式、治疗效果、展望1. 引言1.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概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季节为冬春季节。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尤其是生长发育中的猪容易受到感染。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不仅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

严重感染者还可能出现肺部炎症和胸腔积液等并发症。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该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与环境、饲养条件、猪群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控制猪群密度等措施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关键。

通过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背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Swine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简称SIPP)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感染。

SIPP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不仅给养猪业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同时也对猪的健康和福利造成严重威胁。

研究背景部分将探讨SIPP的流行病学特征、微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当前诊断和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只呼吸道疾病。

这种疾病会造成猪只的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和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急促、干咳、鼻腔流出分泌物、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等。

猪只患上这种疾病后,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造成死亡。

1. 临床观察:猪只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进行临床观察,观察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2. 病原学检测:通过猪只的咽拭子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确认是否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感染。

4. 影像学检测:透视、X光或CT检查,可以显示猪只肺部是否出现病变、积液等情况,有助于诊断。

1. 抗生素治疗:目前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方法是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有: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因此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按照医嘱规定用药。

2. 支持疗法:猪只患上传染性胸膜肺炎后,常常会出现食欲下降、体力减退等情况,因此需要进行支持疗法,包括适当的营养补充、保暖、减轻环境应激等。

3.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控制和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发病率。

4. 环境管理:在养殖场内,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防止疫病的传播,减少病原体的暴露。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猪只呼吸道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预防工作也是控制该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希望能够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和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为我国的畜牧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王华听1,(1.上海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松江201600;)【摘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猪呼吸道传染病。

因本病血清型较多,各血清型之间缺乏很好的交叉免疫保护力[3],故其诊断与防治都较为困难,近几年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此,本文重点在于阐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综合防治,进而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综合防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又称猪胸膜肺炎,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猪呼吸系统的一种严重的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在临床上以急性出血性纤维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1]。

APP目前鉴定的有15种血清型,在我国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主要是血清型1型、2型、3型和7型。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因病菌血清型众多,各血清型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故疫苗的应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抗生素使用存在着诊断不确切和细菌的耐药性问题,进而防治成本增大。

因此,快速的诊断技术、疫苗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流行病学特点1.1易感性: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通常以6周~6月龄的猪较为多发,病重病例多发生于育肥晚期,死亡率约20%~100%不等,这可能与饲养管理和气候条件有关。

1.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与猪之间的密切接触和排泄污染物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病菌主要存在于患猪的支气管、肺脏和鼻汁中,从鼻腔排出后形成飞沫,经空气传播,拥挤和通风不良可加速传播 [1]。

1.3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4~5月和9~11月发生。

饲养环境突然改变、密集饲养、通风不良、气候突变以及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因此又称为“运输病”。

此外,临床上多与猪地方性肺炎、猪副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进而可加重病情。

2临床诊断:本病潜伏期1-2天,临床上可见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或慢性型。

2.1 最急性型:病猪突然发病,未见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或者可以看到体温升高达42 ℃ 以上,有轻微的腹泻和呕吐症状,死前口鼻流出带泡沫血样分泌物。

2.2急性型: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高达 41.5 ℃ 以上,腹泻;喘气、咳嗽、呼吸困难常呈犬坐犬卧姿势,张口伸舌,从口鼻流出带泡沫的血样分泌物;个别猪的口、鼻、耳、四肢等皮肤呈暗紫色;心跳加快,一般于48小时左右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2.3 亚急性和慢性型:病猪体温略高或正常,但呼吸道症状明显,不断咳嗽、喘气,尤其是受到外界刺激或驱赶后会表现明显的腹式呼吸;食欲减退,增重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

2.4病理变化死亡的猪只多表现为双侧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以肺的心叶、尖叶和部分隔叶见多见。

病灶区呈暗紫色,质度较硬,切面发脆,常与胸膜粘连,肺间质内积有许多血色胶样液体;急性病例可见整个肺脏呈现充血、出血、肿大,肺间质增宽,气管、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血色渗出物;亚急性病例整个肺脏的色泽与正常肺脏相似,但有时肿大或呈斑驳状;慢性病例主要表现肺脏的纤维素性坏死病变,一般不肿大,多见肺脏的囊肿或与胸腔粘连。

3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猪支原体性肺炎、肺炎性巴氏杆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以及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相区别:3.1 支原体性肺炎一般体温不升高,食欲基本正常,多表现气喘与咳嗽,剖见主要表现为肺部两侧对称性肉样变或胰变,很少见死亡。

3.2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肺部病变多见前下部,胸膜肺炎的肺部病变多见后上部且有局灶性的纤维素性胸膜炎。

3.3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病变为多系统性,除了胸腔组织脏器的病变外,腹腔、脑膜以及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3.4 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如蓝耳病、伪狂犬等均有母猪流产、神经症状等临床表现,具体的诊断需要借鉴各自的流行病学以及血清学检测。

4. 实验室诊断4.1 病原学诊断技术病原分离鉴定是细菌病原微生物诊断最经典方法。

从病猪的鼻腔、气管/支气管、扁桃体、肺部组织及分泌物中采取新鲜病料,按照常规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利用加有抗生素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初代分离培养,特别是混合感染时。

初次分离可用10%绵羊血液琼脂平板(添加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与表皮葡萄球菌交叉划线,在10%CO2温箱中过夜培养后,可以看到β-溶血的小菌落在划线周边生长。

然后挑选可疑菌落纯培养后作生化鉴定,主要包括CAMP实验、脲酶活性及甘露糖发酵等。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CAMP试验、脲酶试验及甘露糖发酵试验等为阳性。

4.2 ApxIV-PCR病原诊断目前已经鉴定APP的外毒素有ApxI、ApxII、ApxIII和ApxIV四种,其中前三种具有溶血和/或细胞毒性,目前尚未发现ApxIV具有明显的毒力。

每种血清型的菌株只分泌四种毒素中的2-3中[2,3]。

所有15种血清型的APP 菌株均能在感染动物体内分泌ApxIV,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分泌,而且ApxIV是其他种的放线杆菌所不具有的Apx毒素,因此基于ApxIV的诊断方法可用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特异性诊断。

陈焕春、周锐等用ApxIV-PCR诊断技术检测了139份临床病料(91份肺脏、16份扁桃体和32份鼻拭子),并与细菌分离的结果相比较,符合率为99%[2 ]。

4.3 血清学诊断技术现在用于APP实验室诊断的血清学技术比较多,比如补体结合试验(CFT)、凝集试验(AT)、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乳胶凝集实验(LAT)、免疫扩散试验(IT)、环状沉淀试验(RPT)以及间接荧光体试验(IFA)等,其中最实用的是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现在简单介绍如下:4.3.1 间接血凝试验(IHA)Nielson在1985年报道IHA能将APP血清型4和7分开,其他的许多检测方法都不能将这两种血清型分开。

国内逮忠新等[4]报道,经戊二醛鞣酸化处理的绵羊红细胞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抗原致敏,以IHA检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猪血清抗体,对人工感染14天的猪血清阳性检出率达80%。

与猪瘟、猪肺疫、猪喘气病、猪萎缩性鼻炎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

本检测方法适用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定性。

IHA具有敏感、特异以及可早期诊断的特点,且操作简单,适用于生产中推广应用。

4.3.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敏感性好,简便快速,可方便用于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和血清学调查。

用于检测APP的ELISA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型特异性ELISA,仅能对某一种血清型的APP作出检测;另一种是种特异性ELISA,其检测结果与CFT试验相关性很高,敏感性比CFT高,对于实验室检测和养猪场APP监控非常有用。

临床上常用ApxIV-ELISA、ApxII-ELISA等抗体诊断技术。

用ApxIV-ELISA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间接血凝(IHA)试剂盒(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平行检测临床送检的184份猪血清,两者检出的阳性样品分别为121份和94份,阴性分别为63份和90份,可见ApxIV-ELISA比IHA 更敏感[2]。

5. 综合防治5.1 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制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保持猪群足够均衡的营养水平。

注意通风换气,降低饲养密度,保证适宜的温湿度,定期消毒和驱虫,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对于断奶仔猪应做好建立防治猪副嗜血杆菌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药物保健措施。

5.2 疫苗免疫5.2.1 灭活疫苗选用在全国各地流行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主要优势血清型1、2、3和7型的菌株,按照常规的方法制备成多价型灭活苗。

陈焕春等研制的APP血清1、2和7型三价灭活苗通过在临床上免疫接种妊娠90天母猪、35-40天仔猪和育肥猪,整个观察实验中未出现不良反应,且妊娠母猪产仔正常,表明疫苗安全可靠。

5.2.2 基因工程弱毒疫苗基因工程弱毒苗是一种将Apx毒素的基因编码中C基因缺失的弱毒活疫苗。

陈焕春、贝为成等以APP血清1型(本菌株是可同时分泌ApxI、ApxII和ApxIV毒力因子且毒力最强的菌株)为亲本菌株,同时缺失了ApxI和ApxII两个重要的毒力因子,获得了双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并进一步研制成疫苗。

动物试验证实,该突变菌株不仅毒力大大降低,而且免疫动物(猪)对同源血清型攻击获得了完全保护,而对其他多种血清型攻击保护率也达到了80%以上,该菌株是一种很好的疫苗菌株,并且本疫苗已经获得了安全证书,正在进一步申报临床试验[3]。

基因工程缺失弱毒疫苗若能够很快应用于养猪实际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我国的严重流行和防治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控制。

5.2.3 疫苗免疫程序:怀孕母猪:产前20-30天免疫APP多价灭活苗种公猪:每半年免疫一次免疫APP多价灭活苗仔猪:4-8周龄免疫APP多价灭活苗,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后备猪:隔离期免疫一次。

3周后再加强免疫一次。

5.3 药物防治5.3.1 阶段性药物保健根据对近几年国内外用药情况和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的分析,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对头孢噻呋、头孢喹诺、替米考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敏感。

大多数分离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都可以产生一种或多种抗生素耐药性,并且本病在临床上主要危害仔猪和育肥猪,所以各养殖场应该结合猪生产各阶段的饲养管理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一个既能避免病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又能减少发病和减低用药成本的药物保健方案,笔者这里推荐“阶段性药物保健方案”。

所谓阶段性药物保健,是指在妊娠母猪妊娠后期、母猪分娩前后、仔猪断奶前后、生长猪12-18周龄、外购仔猪隔离期内等阶段交替使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保健,以减少疾病的发生[5]。

推荐方案如下:(1)拌料:每1吨饲料,添加清开灵颗粒1袋+ 恒福星10袋,混合拌料,连用7天,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控制疾病的继发感染。

(2)饮水:每1吨水中,添加猪用维多利1瓶+ 维生素C(300ppm),混合饮水,连用7-10天。

5.3.2 药物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可单发或混合感染,临床上多与猪副嗜血杆菌病、支原体性肺炎、猪瘟、圆环病毒感染等混合发生,所以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分析,坚守以下治疗原则:1、积极对症治疗,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减少并发症。

(1)清开灵(主要成分:黄芪多糖、金银花、黄芩苷、去氧胆酸)+ 恒丰强阿莫西林(主要成分:阿莫西林钠、棒酸),混合肌注,一天一次,以退热促食、抗菌消炎、抗病毒、减轻病症。

(2)混感红弓链(主要成分: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新砷凡纳明、强力霉素)+ 氟苯尼考注射液(单方制剂),按20mg/kg体重,混合肌注,以有效控制继发感染,巩固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