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政治沟通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沟通功能探析

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沟通功能探析

168理论纵横理论版一、我国政治沟通工作面临的挑战(一)经济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政治沟通挑战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个阶段的政治沟通会面临以下挑战: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政治沟通方式已经和现在的经济沟通不再吻合,导致原始政治沟通机制的失效。

传统的政治沟通方式多倾向于通过单一的形式开展固定模式的沟通,其沟通方式大多具有稳定性和不变形,在多变的自由市场中,这种政治沟通方式已经不能够再次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不利于市场经济发挥其自由、平等发展理念。

通过建立双向的、交互性更强的市场经济理念,需要政治沟通用更加有效的方式完成对自由市场适应的转变。

其次,在新的民主政治下,原有的政治沟通方式变得不再适合新的法制化建设,传统的政治沟通更加具有强制性,而新民主政治需要更加自由的政治沟通方式,因此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的方式对政治沟通方式进行转化。

最后,在全球化大力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封闭式、强制性的、僵化的政治沟通方式逐渐被淘汰,从而向更加开放式的政治沟通方式发展,使政治沟通能够更好地为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服务。

因此,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政治沟通方式需要被重新建设。

(二)人民内部矛盾带来的政治沟通挑战在社会转型期间,人民内部矛盾所展现的政治沟通方式上的挑战也十分明显。

首先,人民内部矛盾具有复杂性。

通常情况下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因都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引发矛盾的主体很多,人民内部矛盾是由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各方面文化因素等相互作用时引发的,具有显著的复杂性。

其次,人民内部矛盾具有群体性。

单个人民的矛盾不足以引发政治沟通上的危机,人民内部矛盾通常是人民集中维护自身利益所发动的活动,有群聚性特点,人数较多。

然后是危害性。

人民内部矛盾带来严重的政治沟通困难,在发动群众运动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一些不当的言论而引发打架斗殴的事件发生,导致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性,给维护社会治安以及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政治沟通_价值_模式及其效度

政治沟通_价值_模式及其效度

2008.9民主与法治政治沟通:价值、模式及其效度李 俊,项继权(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作为政治生活和政治管理的生命线,政治沟通赋予政治过程以结构、意义和情报的流动,以秩序性治理为终极价值关怀。

现代国家的构建呼唤政治沟通的有效实现,呼唤构建合乎实践的政治沟通模式。

通过阐释和评价拉斯韦尔的“五W 沟通模式”、申农-韦弗的“线性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丹斯的“螺旋形模式”以及纽曼的“沉默的螺旋模式”等政治沟通模式,对沟通效度的测量作矩阵分析,希冀推动政治沟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政治沟通;价值;模式;效度[中图分类号]D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08)09-0064-04[收稿日期]2005-05-20[作者简介]李俊(1975-),男,重庆彭水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项继权(1962-),男,湖北麻城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作为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志,政治沟通被视作政府的神经、理解全部政治问题的关键[1](P76),是政府与普通民众进行交流与互动的桥梁和纽带。

因而,政治沟通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受到政治学家的广泛关注和极力推崇。

1948年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一书,创立了一门关于“沟通与控制的科学”,从而开启了有关政治沟通的研究与探索。

随后,美国政治学者卡尔・多伊奇受维纳思想的影响,开始把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于1963年发表了代表作《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一书,由此形成了系统的政治沟通理论。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尽管人们对政治沟通有其不同的关注重心乃至争论,但是,“关于政治沟通在所有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这一点却无人提出疑问。

”[2](P548)高效的政治沟通乃是和谐社会、民主社会的应有之义。

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沟通理论认知与思考

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沟通理论认知与思考

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沟通理论认知与思考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良性运行的关键所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政治沟通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政治沟通相关理论和当前我国政治沟通现状的阐述与分析,提出对加强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沟通的几点思考。

标签:政治沟通;和谐社会;沟通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丰富的概念,顺畅、高效、有序的政治沟通是其重要的一环。

良性的政治沟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合法地位、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形成和谐有序的政治参与环境。

当前,加强对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沟通理论的认知和研究不无裨益。

一、政治沟通的基本理论政治沟通,“political communication”亦可译为“政治传播”、“政治交往”、“政治交流”。

政治沟通这一概念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强调政治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沟通达到正确的决策,从而有效的适应和控制环境。

其创始人是控制论的奠基人,美国学者维纳(NorbertWiener),到了美国政治学者卡尔·多伊奇(KarlWolfgangDeutsch)而集大成。

多伊奇于1963年发表了代表作《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将政治系统的沟通过程划分为信息接收、资料处理、储存、决策、政治执行、执行效果、反馈七个环节,形成了政治沟通的基本分析框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政治沟通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通常讲的政治沟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政治沟通是指一切有关政治的信息、思想和态度的流动和传播过程。

狭义的政治沟通只是针对政治系统而言的,是政治信息、思想和态度在政治系统中的输入、交换、反馈、输出过程。

”[1]依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政治沟通笼统地概括为传送有关政治消息、思想和态度的活动。

“政治沟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由五个基本元素构成:沟通者、接受者、政治信息、沟通通道、信息反馈。

只要具备这五个条件,就会形成一个政治沟通的过程。

政治学演示文稿14--政治沟通

政治学演示文稿14--政治沟通

本章讲授结束,谢谢大家!

(三)政治沟通的媒介和方式: 1. 媒介: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大众传媒,突破了传统大 众传媒的时间、地点、单向沟通等局限性,使政治 沟通能够随时、随地、双向沟通和对话。互联网越 来越成为各种政治主体之间和政治过程中政治沟通 的最便捷、最平等、最经常性的政治沟通工具。
应看到大众传媒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倾向 性或相对中立性。大众传媒一般都反映一个国家或 社会的主流观点和价值观,带有一定的社会利益倾 向性。
(三)政治沟通的媒介和方式:
1. 媒介:大体上分为两类:
一类为大众传媒,即政治主体利用现代大众传媒向大 量个人与群体传播政治信息。 传统大众传媒为媒介的政治沟通:广播、电视、报 纸等,沟通者与接受者不向的沟通,沟通者能接触无限多的受 众,但缺乏沟通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及其相互影响。 因此,通过传统大众传媒的政治沟通,可以强化大众 现有的政治观点,但很难真正地改变它们。
(四)影响政治沟通的因素:
1. 自然环境因素:
天时和地利因素。
2. 沟通技术因素:
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都是现代
政治沟通的必要技术条件。
(四)影响政治沟通的因素: 3.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水平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政治沟通的技术 条件和沟通的数量与质量。人们的识字率 水平,社会使用共同语言的程度,以及民 族和宗教差异等也制约政治沟通的程度与 水平。
(四)影响政治沟通的因素:
4. 政治制度因素: 高度集权制将对大众传媒及一切政治沟 通手段实行国家控制; 民主分权制则通过经济、 法律或行政的手段,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 政治沟通施加影响或控制。
(五)政治沟通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公正与合理性。 政治决策离不开信息的收集、处理、传播 和反馈过程。政治沟通渠道的多少、信息量 的大小、传递的速度、保真度高低等因素直 接影响政治决策的公正与合理性。

试论政治沟通

试论政治沟通
的。因此 可 以将 政 治 系 统 的 运 行 过 程 抽 象 为 一个
士大夫 能够体察 民情 , 及到百 姓 的疾苦 而 已。在 顾
现代 民主社会 , 治 家与 政 治 家 、 治家 与普 通 公 政 政 民、 政治 家与各 种 利益 集 团 之 间 为达 到 某 种 和谐 ,
彼此之 间也会进 行一 定 的交 流与 沟通 , 以实 现信 息
期 , 通理论 因其 过 于浓 厚 的科 学 主 义立 场和 社会 沟
中世 纪 的传令 官 , 到总 统 的新 闻发 布会 和政 府行 再 政机 构 的备 忘录 , 种政 治体 系创 造 出 了特殊 的交 各 流结 构 和技 术 来 达 到 他 们各 自的 目的口 。这 种 沟 ]
通和 交 流 的模 式 其实 就是 政 治沟 通 的最初 形式 , 只
沟通 其实并 不是新 问题 , 人类 自从 出生 发 出的
14 维纳 发 表 了 《 制 论 》 书 , 而 开 始 98年 控 一 从
了有关 政 治沟 通 的 研 究 与探 索 。他 认 为 “ 制 论 ” 控 从 根本 上 是一 种研 究 可能 性 的理论 和 技术 , 些可 这
系的总和 。 J ” 社会 不管 其形式 如何 , 都是 人们 交互
质 上是从 它们 的联系 , 它们 的联接 , 它们 的运 动 , 它
不过 人们 对这 种东 西的认 识还 没 有系 统化 、 论化 理
而 已。
们 的产生 和消失 方面 去考察 的 。l‘ ”1‘ 不是 由个 _ 社会 J
人构 成 的 , 而是 由表示 这些个 人彼 此发生 的那 些关
题 、 进 制度化 建设 等作 用。 促
关键 词 : 治 沟通 ; 治 系统 ; 治互 动 ; 会控 制 ; 治 整合 政 政 政 社 政 中图分类 号 : 0 3 D 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2 30 2 0 )2—0 0 —0 10 —6 2 ( 06 0 18 8

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评析

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评析

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评析作者:张伟来源:《党政论坛》 2017年第7期政治沟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与现实路径,政党政治沟通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

政党政治沟通是政党在发挥国家与社会中介作用下的政治沟通,它对国家、社会和政党本身都有一定的影响,并形成一种相互交融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沟通机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意义是非比寻常的,它不仅对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且对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影响。

一、厘清政治沟通、政府沟通与政党沟通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关于政治沟通的定义主要有三种。

有的学者从传播学的角度,把政治沟通定义为政治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交流政治信息的过程。

这种研究范式侧重于政治信息在沟通渠道中的流动,而相对忽视政治态度的相互影响与政治共识的形成机制[参见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7页;谢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

有的学者从信息论、控制论的角度,把政治沟通定义为政治系统获取、存储、处理信息的过程。

这种研究范式重点关注政治系统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及其反馈,既强调信息的传递,也强调政治态度、政治价值、政治观念的互动及其相互影响,它侧重于政治沟通的内在本质的逻辑推理而忽视外在表现的研究[参见周清《试论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的内涵及其基本功能》, 《求实》 2006年第1期;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

也有的学者认为政治沟通是促进合作与交流的过程,是掌握政治资源的一方为了协调不同利益要求、实现共赢的目标而通过一定媒介进行政治交流的过程。

这种研究范式不仅强调信息的流动,而且强调政治沟通主客体之间的共识形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突出了政治沟通实现的文化机制问题[王景玉《试论政治沟通》, 《南都学坛》 2006年第2期。

]。

综合上述三种观点,我们可以给政治沟通下一个定义:政治沟通就是政治主客体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通过特定的媒介,进行信息传递,并就有关公共事务进行协商与对话,以达成共识的过程。

试论政治沟通

试论政治沟通

收稿日期:2005-09-20作者简介:王景玉(1970-),男,河南省许昌市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试论政治沟通王景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政治沟通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主要标志,是政府与普通民众进行交流与互动的桥梁和纽带。

政治沟通是一个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其目的是达到政治协调甚至是双赢,其主体必须至少有一方掌握政治资源,而且要借助一定的沟通平台和媒介,要求有妥协和中庸的政治文化底蕴。

政治沟通具有政治社会化、社会控制、政治整合、政治民主、化解社会政治冲突等功能。

政治沟通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起到传播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增加政治统治权威、及时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制度化建设等作用。

关键词:政治沟通;政治系统;政治互动;社会控制;政治整合中图分类号:D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6)02-0108-08 一、政治沟通的定义沟通其实并不是新问题,人类自从出生发出的第一声啼哭起,就一直以某种方式进行沟通。

大多数人类的沟通是本能的、经验的、可以由性格决定的。

沟通行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只要存在着人类社会,沟通就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接,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

”[1]“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的,而是由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关系的总和。

”[2]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社会是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交换信息的过程。

也就是说这是社会学的范畴。

在传统政治领域,官员与普通百姓之间没有什么过于深厚的交往与互动,只不过是有几个贤明的士大夫能够体察民情,顾及到百姓的疾苦而已。

在现代民主社会,政治家与政治家、政治家与普通公民、政治家与各种利益集团之间为达到某种和谐,彼此之间也会进行一定的交流与沟通,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立场的统一。

长期以来,政治领袖和政治理论家都同样认为沟通对于政治体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治沟通职能分析报告

政治沟通职能分析报告

政治沟通职能分析报告引言政治沟通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它涉及各级政府、政治组织以及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政治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政策信息、建立信任、影响舆论以及推动政治决策的制定和执行。

本报告将分析政治沟通的职能,并讨论其重要性和影响。

职能分析1. 信息传递政治沟通的首要职能是传递信息。

政府和政治组织需要向公众传达政策、计划和决策等重要信息,以便公众能够了解并参与相关事务。

政治沟通还可以帮助政府和组织获取来自公众的反馈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决策。

2. 建立信任政治沟通在建立信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公众进行沟通,政府和政治组织可以展示他们的透明度和诚信,增强公众对他们的信任。

建立信任是政府与公众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有助于缓解社会紧张和争议。

3. 影响舆论政治沟通可以影响舆论,塑造公众对政府和政治组织的看法。

通过精心设计和传播信息,政府和组织可以引导公众的态度和观点,从而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取得更好的结果。

舆论的影响力可以影响选举结果、政策实施的成功与否等重要问题。

4. 推动政治决策政治沟通在推动政治决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和政治组织需要与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得到合理的支持。

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协商,政府和组织可以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获得更广泛的支持。

重要性和影响政治沟通的重要性和影响不容忽视。

它对政府、政治组织和公众都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政治沟通有助于促进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通过与公众的沟通,政府可以向公众解释政策和决策的合理性,增加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支持。

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府的合法性。

其次,政治沟通可以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果。

政府和政治组织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和意见,从而更好地制定和调整政策。

同时,通过与公众的沟通,政府可以促使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政策,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

此外,政治沟通还有助于增强民主和参与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油画对比(无高岗)
开国大典油画对比(有高岗)
无刘少奇的开国大典图片
娱乐充斥报纸
2.精英媒体


精英媒体是指那些具有很大政治影响力的报纸。 比如,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 《华尔街日报》,中国的《人民日报》《光明 日报》等等。 学生们通常忽略精英报刊,但是对那些追求领 导地位的学生来说,他们常常被建议追随这些 报刊。
3.大众沟通的两步曲

意见领袖的关键作用: 拉扎斯菲尔德和卡茨研究发现,每一个群体都 有自己所敬重的意见领袖——比如教师、社群 领袖、牧师、成功的商人或专业人士,这些人 谨慎地听从媒体的意见,他们从媒体获取政治 暗示,然后在日常接触中把这些暗示和观点传 播给那些并不怎么关注政治的朋友们,因此政 治信息传播给了每一个人。
电视与中国选民的政治冷漠

电视对于中国选民的政 治冷漠的影响主要在知 识分子阶层,他们有自 己独立的判断能力,他 们看电视主要是在找花 边新闻,深挖政治的内 幕。当他们发现,开会 只是举手表决后,就开 始忽视了政治。
三、电视:所有权和控制权来自 1.所有权和控制权: 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美国政府对通讯和媒 体的控制最少。自从电报发明以来,美国就退 到幕后,而在欧洲,恰恰相反,电报很快就像 电话一样为邮政系统接管,在中国,所有的传 媒都归中宣部管。
二、电视与政治

通常,电视用几种方式 改变了政治。在任者通 过电视来提高自己的权 威,使得领导者受人关 注和重视,而电视强化 了这种重视,不过不一 定如在任者的意。
1.电视对领导人的“捧起——摔下”

新闻总是对某些领导者 过分关注,将其神化, 塑造他们亲民的形象, 但事情也会走向另一端, 他们并不能解决所有的 问题,吹毛求庛的新闻 界暗示领导者的政策也 许使问题变得更糟。
过分关注带来的后果

总理或总统受关注的 程度最多,他们通常 利用这一平台来展现 才智过人、道德高尚 的一面,但现实中他 们却无能为力,最终 就成了一个表演者。
2.被电视提名


在多党制国家如美国,电视对总统选举过程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早期的 总统预选上。 当电视在提名和竞选过程中担当如此重要的角 色时,政治党派的作用被忽视了。电视上的候 选人可以直接进入选民的头脑,于是党派组织 和负责人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候选人可以 绕过他们。
第九章:政治沟通
第一节:政治中的沟通
第二节:传媒巨人 第三节:我们得到的服务
第一节:政治中的沟通

现代政治中,大众传媒总是显得颇为突出,在 18世纪80年代,《联邦党人文集》刊登在日 报上传遍了各个殖民地,为说服人们接受新宪 法的思想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国,梁启超和 孙中山借助《民报》和《新民丛报》展开论战。 可以说,新闻界在政治沟通中扮演了关键的角 色。
政府控制下的媒体
第三节:我们得到了糟糕的服务

1.为什么我们总是得到糟糕的服务 从前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大众传媒无论是在 哪个国家,我们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服务。 首先报道是有选择性的,过分重视某些方面而 忽视另一些方面; 其次,政府控制下的媒体,报道失实。
2.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传媒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带来的机会


政府控制下的传媒事业 单位向企业转制意味着 企业必须自负盈亏,不 能由政府养,这些传媒 集团关心的就是发行量 和收视率,这要求传媒 迎合大众,新的卖点可 能被塑造出来。有价值 的新闻可能会增多。 当然,也可能成为低智 商的支持者。
我们的媒体不能提供有意义的东西,它们常常回避对 新闻事件的分析和解释,甚至可能是不客观的或主观 评论的。记者们对它们的新闻报道与故事,通常并不 解释问题的历史背景和来龙去脉。记者被认为是多面 手,能够知道一切事情。他所作的一切只是写下官方 是如何说的就可以了。 当然,现在的大众并不希望获得更好的信息,特别是 对那些复杂和遥远的事情。他们不是知识分子,不喜 欢复杂深刻的分析,比如他们关心枪击事件,但是背 后的原因他们不想知道。
一、沟通的水平

1.面对面的沟通: 所有政治行为都是对沟通的这种或那种方式的 反应。当然,社会存在不同水平和类型的沟通, 其中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是最基本的,同时他也 是改变和强化政治观点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 它允许对话,这是大众传媒所欠缺的。当下, 电视的兴起和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 上打破了这种直接面对面或游说选民的传统。
2.荒原

在传媒未受到管制的国家,节目是无意义的垃 圾还是高尚的东西,全取决于所有者的意愿。 如美国,一个委员失望地认为电视是“一块巨 大的荒原”,而委员会在使节目更有文化品位、 教育价值以及道德高尚上无计可施。
政府控制媒体的后果

政府控制媒体的后果就是观众或听众转向其他 地方获取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对电视 广播的控制等于自毁前程,因为媒体失去了可 信性。
电视报道的代价


电视摄像组在室外工作是非常昂贵的,尤其在海外, 因此,一般通讯社已经注意并追踪事件后才开始进入 目的地。电视制作者们偏好于提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然后再安排摄像组的进驻,因而电视往往偏重于记者 招待会、各种演讲、旁听会议以及政府申明等内容。 深入分析也不是电视的长项,一则普通新闻占约一分 钟,而两三分钟的新闻就被认为是有深度的报道了。 电视新闻往往是“摘要或标题式的服务”。如果大众 想要获知更详细或深入的信息,那就只好求助于别的 渠道。
第二节:传媒巨人

大多数人 谈到“媒 体”时, 他们多半 指的是电 视,在人 们的印象 中,高耸 的电视塔 胜过一切 其他的东 西。
一、电视新闻

电视胜在可视化。事 实上,电视没有提供 比广播更多的新闻, 它通过一种个性化和 可信的感觉、一种面 对面交流方式的模仿, 向人们提供了更重要 的东西。正如通讯社 沉溺于官方资料一样, 电视新闻也沉溺于官 方的东西。
3.电视和政治冷漠


观察家很早就注意到电视造成了政治上的消极和冷漠。 原因可能是,电视对竞选的预测、评论等等预先充满 了观众的头脑以至于大众失去了兴趣。也许这种兴趣 的赏识与最高两名候选人相关,因为他们的观点听上 去差不多,所以选民无法区分出他们有什么不同。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电视会花费候选人一大笔钱(克 林顿花费7100万美金,布什花费6200万美金),这使 得特殊利益集团和政治行动委员会的价值升高,同理, 削弱了政党的作用,并且加深了选民的无力感。
2.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优于面对面直接沟通的最大好处在于, 它能够接触无限多的受众,其结果是他能创造 更多的选民和公众意见。 但是,大众传媒毕竟是单向的沟通渠道。因此, 大众传媒只能强调既存的政治观念,但不能真 正改变他们。收音机与电视机比报纸上的铅字 更富有说服力,因为他们更接近于面对面的直 接沟通,但他们的影响力部分地依赖于看过或 听过节目后朋友之间的闲聊。
追求权力者读文件
3.广播电台
7.80年代的广播: 广播电台和报纸一样,其 影响也不如前了,我国在 90年代前,广播的影响力 也很大。
广播影响力下降
现在广播新闻减少到整 点要闻,或者成了开车 或做家务时的背景音乐
4.通讯社



报纸上和收音机中的大多数艰深的新闻,甚至电视中 大量的新闻报道,都不是室内制造出来的,而是来自 新华社。 通讯社是大多数报纸的出口,地方报纸的编辑在阅读 了这些消息的头两段以便加上一个标题,然后就近乎 随意地在自己的报纸上概述故事的来龙去脉。 美国的通讯社叫美联社,但它不受政府控制,英国的 路透社得到政府谨慎的补贴,法国的法新社和德国的 德新社受到政府的监管,中国的新华社则完全是中央 政府的产物。
二、谁在用媒体?

并非每一个人都喜欢看电视,尤其是新闻报道; 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地铁或公共汽车上阅读报 纸,或者在开车时收听广播。各种媒体适用于 不同的教育背景、收入或年龄的群体。
三:现代大众传媒


报纸:在美国,在1910年拥有2600多种报纸。 中国目前拥有的报纸数量也不小,但受到新闻 检查制度的管制,他们报道事实有明显的偏袒 倾向。 或者,这些报纸干脆报道一些生活中的琐事, 以免触犯官方的相关制度,或者采取中立的新 闻政策,以免激怒大多数的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