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本文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通过本文,您可以了解到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的具体内容,帮助您更好地备考和复习。

以小节的方式进行论述,每个小节分别介绍不同的科学单元测试题及其答案。

1. 第一单元:大自然的声音测试题:1. 请问下列哪种动物的叫声是“汪汪汪”?A. 猫B. 狗C. 鸟答案:B2. 大自然中常常可以听到的声音有哪些?答案:鸟叫、风声、雨声、雷声等3. 请问自然中的声音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答案:自然中的声音可以使人感到舒适、愉悦,也可以使人保持警觉。

2. 第二单元:光的传播测试题:1. 光可以直线传播吗?A. 可以B. 不可以答案:A2. 请问日光是怎么传播到地球上的?答案:日光是由太阳发出的,通过空气层的穿透和折射,传播到地球上。

3. 光在传播过程中可以被什么障碍物遮挡?答案:光在传播过程中可以被物体所遮挡,比如建筑物、树木等。

3. 第三单元:空气与气象测试题:1. 请问下列哪种气象仪器可以测量温度?A. 气压计B. 温度计C. 风向标答案:B2. 请问海洋对气候有什么影响?答案:海洋对气候有稳定、调节的作用,可以使气候变得温和。

3. 气象预报的作用有哪些?答案:气象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安排活动,提前做好准备,还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力测试题:1. 下列哪种运动形式不需要力?A. 走路B. 游泳C. 飞行答案:B2. 请问重力是什么力?答案: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万有引力。

3. 请问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答案: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

5. 第五单元:物体的特性测试题:1. 请问下列哪种物体是不透明的?A. 玻璃B. 木材C. 铁答案:C2. 请问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答案: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表面反射或吸收的光决定的。

3. 请问物体的硬度是什么特性?答案:物体的硬度是指物体抵抗外力压缩和形变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 )A. 14千米B. 1400千米C. 100千米2.下列不是危险、可怕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B. 火山喷发C. 阵雨3.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一般就可以判断这段河床处在这条河的()位置。

A. 上游B. 中游C. 下游4.下游的河床一般有较多的( )。

A. 鹅卵石B. 大石头C. 细沙5.莫霍面指的是地球的()。

A.2200米处B.2900米处C.33千米处6.下列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A. 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B. 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C. 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7.现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根本原因是()。

A.粮食够吃了,不需要那么多的耕地了B.我们需要更多的木材C.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改善生态环境8.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

A. 地壳的运动B. 地下的温度太高C. 人类的破坏9.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出现这样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 )。

A. 水流的作用B. 冷热的作用C. 风力的作用10.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 )的土地受到的侵蚀最严重。

A.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B.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C. 坡度大、尢植物覆盖11.假如地震来了,下面的做法不对的是( )A. 跳窗逃生B. 躲在桌子底下C. 躲在卫生间里的墙角D. 远离高压电线12.我国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的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下列的解释中,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 外星人把海洋生物带到了喜马拉雅山,后来变成了化石B. 海洋生物化石被人类遗弃在喜马拉雅山C. 在远古时代,现在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13.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B. 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C. 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二、判断题14.地球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共五单元,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共五单元,附参考答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像()、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

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具有()。

2.空气虽然很轻,但还是()质量的。

3.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克,相当于()回形针的质量。

4.()、()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5.空气总是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二、判断(每题3分,共24分)1.充气城堡根据压缩空气制作的。

()2.像石头等固体,看得见摸得着,它有一定的质量,但空气我们看不见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所以它没有质量。

()3.空气不占据空间。

()4.和相同体积的水、石头比较,空气的质量很轻。

()5.因为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它也没有体积。

()6.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降。

()7.人们利用热气球进行气象观测。

()8.200多年前,发过的蒙特歌尔菲兄弟制成了热气球。

( )三、选择(每题3分,共24分)1.用手拍皮球,皮球跳起来很高,皮球里有()。

A.空气B.弹性C.韧性2.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将杯子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B.空气占据空间C.空气能流动3.科学家伽利略用气泵向一个瓶子里打足气,然后称它的重量,称好后瓶口打开,然后再称重量,结果瓶子变轻了,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A.有重量B.没有重量C .说明不了什么4.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A.风扇B. 轮胎C.瓶子5.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

A.牛顿B.伽利略C.拉瓦锡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很轻,可以用弹簧秤量出来。

B.空气有质量,用电子秤测出空气的质量。

7.暖气片安装在房间的()。

A.低处B.高处 C .中间8.冷藏不加盖子是因为()。

A.热空气向上升B.冷空气向下降C.冷热空气对流四、实验(12分)实验名称:用电子秤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实验材料:电子秤、皮球、打气筒实验步骤:1.将一个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电子秤上,读取显示的数字并做好记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整理与复习试题(含单元过关测试及解析)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整理与复习试题(含单元过关测试及解析)全册

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单元知识梳理易混易错 分析易混点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可任意的选择,即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比如判断公交车是否运动,要以地面或路边静止的建筑物、大树为参照物,如果以公交车上的人为参照物,那么公交车是静止的。

例:两辆并排行驶的汽车甲和乙,速度相同、方向相同,如果以甲车为参照物,那么乙车是( )的。

A 、向前运动B 、静止C 、向后运动解析:由于两辆车速度相同、方向相同,可以把两辆车当作一个整体,如果以甲车为参照物,那么乙车是静止的。

答案:B易错点一 描述物体的位置通常我们用方向各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看所要描述的物体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距离参照物有多远,用××在参照物的××方向××米处来描述。

例:结合图示,回答问题请以学校为参照物,描述书店和商场的位置。

解析:描述位置时,先确定参照物,本题中的参照物是学校。

其次确定方向,根据图示,上方为北方,则书店在学校的正西方向,商场在学校的东北方向,最后确定距离,书店距离学校900米,商场距离学校1200米。

答:书店在学校的正西方向900米处,商场在学校的东北方向1200米处。

北易错点二滑动与滚动滑动与滚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的运动方式。

滑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如滑冰刀在冰上的运动。

滚动是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或滚动,如车轮在地上的运动。

例:下列运动中,属于滑动的有(),属于滚动的有()。

A、行驶中汽车的车轮B、玩滑梯C、雪橇在冰上运动D、皮球从斜坡落下解析: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处于转动状态,是滚动;玩滑梯时,人体与滑梯的接触面没有改变是滑动;雪橇在冰上运动方式是滑行,属于滑动;皮球是球体,从斜坡落下时,会滚动。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青岛版六上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和内部的组成。

2.病毒可分三类:动物病毒、病毒、病毒。

4.真菌是既不属于也不属于的一类生物。

5.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进行腐生生活的。

二、选择(每空1分,共8分)。

1.流感、狂犬病、腮腺炎等是由( )感染引起的疾病。

A.传染病菌B.病毒C.真菌2.下列环境中,分布细菌、真菌较多的是()。

A.刚煮的的食物中B.腌制食品的盐水中C.流通的钱币上3.下列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腐生细菌B.酵母菌C.病毒4.小时候,医生让我们口服“糖丸”,主要是预防()。

A.狂犬病B.乙型肝炎C.脊髓灰质炎5.将粮食堆放在()中,不容易发生霉变。

A.较低温度的干燥环境B.较高温度的潮湿环境C.较低温度的潮湿环境6.腐烂的水果散发出的酒香是()引起的。

A.青霉菌B.乳酸菌C.酵母菌7.乙肝病毒寄生在( )。

A.人和动物细胞里B.植物细胞里C.细菌细胞里8.下列对细菌和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A.它们对人体健康有害B.它们对人体健康无害C.有些病毒或细菌对人类有益三、判断(每空1分,共8分)。

1.细菌和病毒一样,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温度越高越有利于霉菌的繁殖、生长。

()3.味道鲜美的蘑菇是从湿润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植物。

()4.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5.病毒是一类可以独立生存的生物。

()6.夏天,鲜肉容易腐败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7.细菌都能使动植物或人产生疾病,因此十分有害。

()8.大豆的根瘤菌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四、看图识仪器(每空1分,共4分)。

————————————————————五、生活中的科学(每题3分,共9分)。

1.有的蘑菇有毒,你是如何识别有毒蘑菇的?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3.碗筷要经常放在开水里煮一下,为什么?六、实验设计(每题5分,共10分)。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教科版含解析

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一、填空题。

1.________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变化。

2.我们观察到油菜花的花瓣有________片,雌蕊有________个。

3.植物的花蕊通过授粉,使________里的胚珠受精并发育成长,形成种子。

4.种子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植物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________它是有生命的。

5.种子开始发芽时,最先冲破种皮的是________6.像青蛙、鸡这样靠卵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这类动物被称为________.二、判断题。

7.不同植物的花的形态、颜色和构造等各不相同。

()8.解剖一朵油菜花的方法是:从里到外一层一层地进行。

()9.植物的植株上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任务的是芽。

()10.两性花不一定是完全花。

()11.无花果比较特殊,它没有开花就可以结果实。

()12.狗尾巴草的种子又小又轻,它是依靠风传播的。

()1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14.动物产的卵都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15.野果色泽艳丽,味道鲜美,小鸟很喜欢吃它的果肉,这样不利于它传播种子。

()16.鸡蛋壳是很脆的,一碰就破,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三、选择题。

17.玫瑰花是( )花。

A. 单性花B. 不完全C. 两性花18.我们周围( )颜色的花最少。

A. 白B. 黑C. 黄19.解剖花的工具有( )。

A. 镊子B. 手术刀C. 剪刀20.植物的果实是由( )发育而来的。

A. 雌蕊中的子房B. 雌蕊中的柱头C. 雄蕊中的花粉21.油菜花的柱头很容易沾上花粉,主要是因为( )。

A. 柱头形状特殊B. 柱头上有黏液C. 柱头接触面大22.借助水力传播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的特点是( )。

A. 带刺或味美、色艳B. 轻、有翅或毛C. 轻、表皮蜡质不沾水,内有气室23.下列属于果实的是( )。

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第四单元水和空气测试卷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题;共 30 分)1.用量筒丈量液体读数据时,视野要与()水平。

A. 液面B. 刻度C.量筒2.有三种液体, 1 号黏稠度最大, 2 号最重, 3 号颜色最深,则流动最慢的是()。

A. 1 号液体B. 2号液体C. 3号液体3.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此刻抽出半瓶空气后,瓶中节余空气将()。

A. 占有半瓶的空间B. 占有半瓶更小的空间C. 占有整个玻璃瓶4.影响液体流动快慢的要素是()A. 颜色B.黏稠度C.形状5.以下描绘正确的选项是()。

A.水是透明的,食用油是不透明的B.食用油摸起来比水黏C.水拥有各样形状,食用油不拥有各样形状6.空气是一种()。

A. 单调的气体B. 由三种气体构成C. 混淆气体7.下边哪一种物体不是液体?()A. 水B.食用油C.沙8.以下各图中,杯子里装的是水,静止后不行能出现的是()。

A.B.C.9.以下是液体的物体是()。

A. 石头B. 牛奶C.筷子10.流得最快的液体是()。

A. 水B.食用油C.洗洁精11.()是一种有刻度的玻璃筒,特意用来丈量液体的多少。

A. 烧杯B.量筒C.滴管12.液体的体积单位是()。

A. 千克B. 公斤C.毫升13.注射器抽进空气后,堵住管口,使劲压活塞会()。

A. 一点都推不动B. 推究竟C. 推到必定程度就推不动了14.把一些食用油倒入半瓶水中,过一会儿这些油会()。

A. 沉到瓶底B.浮在水上C.和水混在一同15.一个物体被包进黑布里,哪一项不是对这个物体察看的结果()。

A. 它没有气味B.它是固体C.它是红色的二、判断题(共14 题;共 28 分)16.当油锅起火时,我们能够用水去息灭。

()17.空气和水对比,没有同样之处,只有不一样之处。

()18.水里面是没有空气的。

()19.同一杯水,用不一样粗细的量筒丈量出来的体积是同样的。

()20.察看某种不熟习的物体时,我们都能够用看、听、摸、闻、尝的方法。

2022-2023年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单元全套单元期末单元试卷附标准答案-百度文库

2022-2023年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单元全套单元期末单元试卷(附标准答案) 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下列建筑中,应用了框架结构的是()A. B. C.2.具有稳定性强的框架结构是( )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3.由横梁抗弯曲能力实验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加宽度或增加厚度,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增强效果是相同的B. 宽度能更多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C. 厚度能更多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4.下列框架中分别加了一根斜杆,使框架牢固。

如下图所示,从左上方用力,斜杆能更好地起到“拉”的作用,使其不易变形的是( )。

A. B. C.5.人体的结构与砖结构楼房对比,那么人体的器官相当于。

A. 墙B. 楼房C. 单元D. 房间6.楼板、立柱做成空心的目的是。

A. 美观B. 通风C. 增加抗弯力,不易弯折7.是在天然黄土上开凿出来的,冬暖夏凉,防风挡沙。

( )A. 窑洞B. 蒙古包C. 竹楼8.四川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老百姓盖的房子屋顶都很大,房檐伸出很长一截,而且窗户都开得很大。

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A. 为了防潮和蛇蝎的伤害B. 为了美观和方便搬迁C.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炎热多雨、潮湿闷热的环境9.我们使用的课桌的金属横支架是空心圆柱形而不是实心的,稳定又牢固,这说明( )。

A. 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管比实心管抗弯曲能力强B. 空心管美观一些C. 答案A,B都不对10.下列框架结构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A. B. C.二、填空题11.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最基本的形状是和。

其中框架最坚固。

12.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和人们的相适应。

13.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的大运河。

14.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结构叫做,它利用了三角形具有的特点。

15.红砖主要由烧结制作而成。

16.中国国家体育场运用了原理。

17.三角形支架最、,所用材料也最。

18.我们人体的形状和结构很精妙。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最新说明:文档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的内容,试卷内容涵盖教育大纲内容,突出了重点知识的检测,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望对同仁有所借鉴。

目录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8)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10)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4)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16)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21)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2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28)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31)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 (36)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40分)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A.乳酸菌B.结核杆菌C.双球菌2.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A.温暖、干燥B.寒冷、潮湿C.温暖、潮湿3.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

A.细菌B.病毒C.细胞轴4.霉烂的水果、蔬菜,多是()造成的。

A .细菌 B.病毒 C.真菌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制作的装片必须是()。

A.一般物体B.可厚可薄C.透明的D.薄而透明的物体6.下列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微生物,其中草履虫是()。

A. B. C.7.实验中,我们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是()。

A.鱼缸、池塘的水中B.盐水中C.碘酒中8.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A.一个B.多个C.无数个9.靠尾部发光器互相联系,找到对衣藻、草履虫是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鞭毛和纤毛10.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类繁多B.生长繁殖慢C.分布广泛11.( )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等级一、单项选择题1.在工作中, 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 又叫()。

A.机械B.复杂机械C.简单机械D.工具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 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B.支点C.用力点D.阻力点3. 用力点距支点远, 阻力点距支点近, 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 阻力点距支点远, 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 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 C.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 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A、滑轮组B、动滑轮C、定滑轮D、滑轮组合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有一位科学家叫()。

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 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就。

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 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 他发明的许多机械装置, 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 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B.爱迪生C.亚里士多德D.阿基米德6.()的特点是:秤杆上挂砝码的一边和挂物品的一边长度相等, 因此放的砝码必须与被称物品重量相等。

7. ()的特点是:秤杆上有尺寸刻度, 挂物品的绳子和挂秤砣的绳子都可以在秤杆上滑移。

8.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 人们发明了(), 它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 至今仍在使用。

A、提系杆秤 B、不等臂秤 C、等臂杠杆秤 D、指针式弹簧秤二、多项选择题1. ()等都是机械。

A.杠杆 B.滑轮 C.斜面D.平面2. 杠杆有三个点: ()。

A.用力点 B.中心点 C.支点 D.阻力点3. 杠杆可以分为()。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D、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杠杆4.自行车运用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 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育单元综合测试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有效武器是() A科学 B科学知识 C科学活动 D科学探究2.科学活动的性质:.科学是驱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A科学促进社会进步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C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D科学促进经济发展3.我国小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初步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

而科学素养概念本身即包含科学教育的两大功能:个人功能和() A社会功能 B创新功能 C发展功能 D改就革新功能4.科学知识的性质包括:批判检验是形成知识的根本方法和()A 实践是科学知识的来源 B科学知识的可检验性C科学知识的科学性 D科学知识的可创新可流传5.提出了构建主义的科学教育思想,其教学方式共包括四个阶段:意向阶段、启发阶段、重建阶段及() A验证阶段 B试用阶段 C发展阶段 D审视概念变化阶段6.科学探究的核心是() A问题 B创新 C检验 D探究7.我国祖先对数学与几何学的贡献充分体现在《周髀算经》和() A《墨经》 B《考共记》 C《九章算术》 D《太阳和月球的大小与距离》8.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启示: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观、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和()A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观 B树立科学发展观C树立个体发展差异观 D树立教师主体观9.人们主动发现问题与界定问题,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是()A现实需要 B现实情境 C问题的出现 D现实问题10.探究式学习中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是()A设置开放性问题 B解读问题 C积极参与合作 D大胆假设并验证11.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机体的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和()A 传统认识论 B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化 C认识的结果 D新知识的构建过程12. 标志着人类科学最初创立的是演绎科学是() A经济学 B政治学 C几何学 D生物学13.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是() A提出问题 B问题贯穿 C问题情境 D现实情境14.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及()A具体运算阶段 B后运算阶段 C认知运算阶段 D意识认知阶段15. 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方式是() A科学活动 B科学问题 C科学探究 D科学知识16.科学发展的历史主要包括:科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6——17世纪的科学发展、18——19世纪的科学发展及()A 20世纪的科学发展B 21世纪科学发展C 新世纪科学发展D 现代科技发展17.加涅依据该模型提出了学习过程八阶段论,即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和() A认知阶段 B反馈阶段 C发展阶段 D整合阶段18.第一个假定整个宇宙是自然的,从可能性上来说,是普通知识和理性的探讨所可以解释的是() A米利都学派 B唯实论派 C赫拉克利特 D毕达哥拉斯19. 科学探究以问题为核心:1.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 2.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与保障及()A问题是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 B问题是检验科学工具C问题促进科学的发展 D科学能解决问题20.判断一个命题是否科学主要在于它的可反驳性、可证伪性或() A创新性 B可探究性 C可检验性 D合逻辑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选错、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定位() A小学科学教育功能定位 B小学科学教育目标定位 C小学科学教育内容定位 D小学科学教育评论定位 E小学科学教育理论定位22.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A对小学科学教育地位的认识不到位 B教育方式陈旧落后C教学评价方式有待完善 D课程资源使用效率不高E科学教师队伍有待优化23.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A课程内容突出强调生活化、综合化趋势 B教学方法更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C突出强调探究式教学 D关注儿童的前科学概念E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24.信息加工理论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启示包括() A激发学习动机 B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策略C增加短时记忆容量,适度提供教学信息 D强化信息E合理分配注意力25.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主要体现在()A科学“加速”文化发展的形式,使自身的理论性进一步加强B科学技术的实验性使其负面影响日益彰显C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学向度为人们所关注D准确把握实证研究方法的内涵E科学发展人文化的可能性第二部分非选择题(70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艺术与科学事实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源于人类活动中最崇高的部分,共同追求普遍性永恒与富有意义。

27.著名学者巴克尔曾经说,先怀疑,其次是,然后就有了发现。

28.人类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其生存需要及其生理学特征决定了人类探究未知世界的的永恒追求。

29.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科学学习的真正主人。

30.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板画、照片、影音资料的形式调动学生、音乐智能等。

31.科学教育,特别是小学的科学教育,就是以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

因此,作为科学教师,应该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定位、小学科学教育的挑战和。

32.当前科学评价所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手段单一及。

33.1687年牛顿出版《》,是科学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最终建立。

34.实证主义者认为,使科学与伪科学相区别的,正是能发现真实的、可证明的、可靠知识的“科学方法”——。

35. 为科学内容和过程的结合找到了心理学依据,儿童在研究过程中修正原有的观念,构建新的概念理解。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6.课程资源37.脑科学38.元认知39.技术理性40.问题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1.简述21世纪科学发展的特点。

42.简述小学科学教育的挑战。

43.简述当代科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4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5.谈谈21世纪科学发展的趋势。

46.联系实际,谈谈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小学科学教育单元综合测试题(一)参考答案及详解一、单项选择1.【答案】B (1P25)【考点】科学知识的作用【解析】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有效武器。

2.【答案】B (1P33-34)【考点】科学活动的性质【解析】科学活动的性质:1.科学是驱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2.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3.【答案】A (2P73)【考点】科学教育的功能【解析】我国小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初步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

而科学素养概念本身即包含科学教育的两大功能: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

4.【答案】B (1P25)【考点】科学知识的性质【解析】科学知识的性质包括:1.科学知识的可检验性2.批判检验是形成知识的根本方法5.【答案】D (2P66)【考点】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转换【解析】构建主义的科学教育思想,其教学方式共包括四个阶段:1.意向阶段,设置情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启发阶段,引出儿童原有的想法 3.重建阶段运用教学策略让儿童建构新的概念理解 4.审视概念变化阶段,让儿童比较原有的概念与新的或修正后概念的不同6.【答案】A (1P30)【考点】科学探究的性质【解析】科学探究以问题为核心,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7.【答案】C (1P38)【考点】古代自然哲学形态科学的鼎盛【解析】我国祖先对数学与几何学的贡献充分体现在《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两部著作里8.【答案】A (2P71)【考点】多元智能理论【解析】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启示:1.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观 2.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3.树立多元化评价观9.【答案】B (1P30)【考点】科学探究【解析】现实情境是人们主动发现问题与界定问题,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10.【答案】A (1P32)【考点】科学探究式学习【解析】探究式学习中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设置开放性问题11.【答案】B (2P66)【考点】发生认知理论简介【解析】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机体的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和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化12.【答案】C (1P37)【考点】【解析】根据丈量土地的经验规则,创立了几何学——一门演绎科学,标志着人类科学最初创立13.【答案】B (1P32)【考点】探究式教学【解析】问题贯穿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14.【答案】A (2P67)【考点】皮亚杰儿童的认识发展【解析】皮亚杰将儿童的认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5.【答案】C (1P31)【考点】科学探究性质【解析】科学探究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方式16.【答案】A (1P36)【考点】科学发展的历史【解析】科学发展的历史主要包括:科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6——17世纪的科学发展、18——19世纪的科学发展及20世纪的科学发展17.【答案】B (2P68)【考点】信息加工理论【解析】加涅依据该模型提出了学习过程八阶段论,即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18.【答案】A (1P37)【考点】科学发展的历史【解析】米利都学派的重要性在于,第一个假定整个宇宙是自然的,从可能性上来说,是普通知识和理性的探讨所可以解释的19.【答案】A (1P30)【考点】科学探究【解析】科学探究以问题为核心:1.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2.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与保障3.问题是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20.【答案】C (1P25)【考点】科学知识的性质【解析】判断一个命题是否科学主要在于它的可反驳性、可证伪性或可检验性。

二、多项选择题21.【答案】ABCDE (2P73)【考点】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定位【解析】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定位:1.小学科学教育功能定位 2.小学科学教育目标定位 3.小学科学教育内容定位 4.小学科学教育评论定位 5.小学科学教育理论定位。

22.【答案】ABCDE (2P74)【考点】小学科学教育的挑战【解析】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主要体现在:1.对小学科学教育地位的认识不到位 2.教育方式陈旧落后 3.教学评价方式有待完善4.课程资源使用效率不高5.科学教师队伍有待优化。

23.【答案】ABCD (2P76)【考点】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解析】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1.课程内容突出强调生活化、综合化趋势 2.教学方法更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3.突出强调探究式教学 4.关注儿童的前科学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