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滤光片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布勒莱宝光学的真空镀膜技术对3D视觉产业有什么帮助?

布勒莱宝光学的真空镀膜技术对3D视觉产业有什么帮助?采访背景:布勒莱宝光学设备(北京)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德国莱宝光学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外商独资子公司,依托于这个拥有160多年历史的全球知名高真空镀膜设备品牌。
莱宝光学自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发展到2006年在北京正式成立设备装配和服务公司,至今已与中国客户并肩走过了30余年。
2012年,莱宝光学正式被瑞士布勒集团收购,目前是布勒集团高真空镀膜设备全球三大生产制造基地之一。
布勒莱宝光学的业务涉及两大类业务领域:光学镀膜设备以及大面积镀膜设备。
公司以其高品质的真空镀膜设备为中国的精密光学、眼镜光学、汽车车灯、食品麦姆斯咨询:2012年,莱宝光学被瑞士布勒集团收购。
请您介绍一下布勒莱宝光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核心团队情况?邬江帆女士:莱宝光学初创于19世纪50年代,德国的莱宝先生和贺利氏先生是公司的创始先驱。
于1911年,莱宝公司创新地开发了世界第一台分子泵和扩散泵;于1990年成功研发出先进的等离子体源APS,也一直保持行业领先。
1993年10月1日,德固萨集团将其持有的莱宝股份全部转让给瑞士苏黎世的欧瑞康集团。
欧瑞康集团将旗下的百成公司和莱宝公司合并,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真空和薄膜技术企业。
随着亚洲市场的崛起,2006年在中国北京设立莱宝光学中国生产基地。
2012年,表现卓越的莱宝光学被瑞士布勒集团收购,于2015年莱宝光学的品牌变更为布勒。
布勒莱宝光学设备(北京)有限公司经过十一年的稳健发展,于2017年成为莱宝光学亚太地区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中心。
麦姆斯咨询:布勒莱宝光学作为镀膜设备的领导者,主要服务于哪些行业和产品?邬江帆女士:布勒莱宝光学的业务涉及光学以及大面积镀膜两大类业务领域,为中国的精密光学、视光学、汽车车灯、食品包装、薄膜麦姆斯咨询:布勒莱宝光学镀膜设备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据说布勒莱宝光学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备定制,贵司如何保证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做到价格合理?邬江帆女士:就像我们公司的口号所诠释的:one step ahead,保持技术的领先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稳定和专业的团队更是维持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动力。
基于超表面的多通道窄带滤光片研究

基于超表面的多通道窄带滤光片研究
王敏;孙硕;李晟;吴佳;王康
【期刊名称】《应用光学》
【年(卷),期】2024(45)1
【摘要】针对传统多通道窄带滤光片存在尺寸大、通道选择性差的问题,该文设计了由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和超表面微纳阵列组成的多通道窄带滤光片。
利用传输矩阵法分析单侧DBR介质周期以及缺陷层折射率对透射光谱的影响,并优化了窄带滤光片结构。
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搭建窄带滤光片单元结构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了超表面以及入射角对窄带滤光片滤波特性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超表面边长能够调控窄带滤光片的中心波长,在634 nm~714 nm的红光波段均可以获得一个带宽窄、透射率高的透射峰;每一个通道的的中心波长都可以通过调节超表面边长来调控,从而实现多个光谱通道的窄带滤光;入射光线小角度范围(0°~10°)内的变化对滤波性能的影响甚微。
该结果为多通道窄带滤光片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总页数】8页(P184-191)
【作者】王敏;孙硕;李晟;吴佳;王康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建筑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02;O484.1
【相关文献】
1.基于导模共振效应的多通道窄带滤光片的设计
2.基于固体腔的超窄带F-P干涉滤光片
3.用于线,面阵探测器上的多通道集成窄带滤光片的研制
4.基于多通道窄带滤光片和彩色图像传感器的实时多光谱成像系统
5.多通道窄带滤光片光学特性的测试与修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生物识别滤光片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生物识别滤光片市场需求分析摘要本文对生物识别滤光片市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市场背景、市场规模、市场趋势、主要需求驱动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生物识别滤光片市场需求旺盛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引言生物识别滤光片是一种用于生物识别技术中的重要部件,用于提高生物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当前,生物识别技术在安全、金融、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带动了生物识别滤光片市场的需求增长。
2. 市场背景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生物特征识别个体身份的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声纹识别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逐渐提高,使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生物识别滤光片市场的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并有望达到数十亿美元。
4. 市场趋势4.1 技术进步推动市场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识别技术不断升级和改进,推动了生物识别滤光片市场的需求增长。
新的生物识别滤光片产品能够提高识别准确性和速度,增强系统的安全性,满足用户对生物识别技术的高要求。
4.2 应用领域扩大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不仅局限于安全领域,还涉及到金融、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对生物识别滤光片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4.3 法规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给予了积极支持,并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促进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这种政策环境为生物识别滤光片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 主要需求驱动因素5.1 安全性需求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需要满足高安全性的要求,对滤光片的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高性能的滤光片能够增强生物特征的识别准确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满足用户需求。
5.2 准确性需求生物识别技术的核心是准确识别个体身份,因此对滤光片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准确识别个体身份的滤光片能够提高系统的识别准确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NBI(窄带成像技术)内镜下分型和意义

NBI(窄带成像技术)内镜下分型和意义NBI原理介绍窄带成像内镜,又称为内镜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它是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
NBI内镜技术主要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态,如上皮腺凹结构,还可以观察上皮血管网的形态。
这种新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内镜医生区分胃肠道上皮,如Barrett食管中的肠化生上皮,胃肠道炎症中血管形态的改变,以及胃肠道早期肿瘤腺凹不规则改变,从而提高内镜诊断的准确率。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胸外科崔海银苹果为什么是红色的?苹果的果皮中所含有的色素可吸收掉白光中400-550nm的光(蓝、绿色),而其他不可吸收的光(红色)被反射。
为什么要以苹果为例?苹果是红色的,人体血管内,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也是红色的。
即血红蛋白可吸收蓝色(415nm)和绿色(540nm)的光,故NBI即是选用了这两个波长的光来进行成像。
那么NBI下血管显色如何呢?NBI仅应用415nm和540nm两个波长的光,其所照射的物体,仅有灰度的变化。
而光的波长越长,其穿透能力越强,故415nm的光仅可穿透黏膜层,被表层的毛细血管吸收,而540nm的光既可穿透黏膜层被其毛细血管吸收,又可射入黏膜下被深层的血管吸收。
故黏膜层的血管显色深,呈茶褐色,而深层的血管显绿色。
NBI下食管部观察要点IPCLIPCL即为上皮内乳头的毛细血管攀,由树枝状血管垂直向上分支而成。
正常情况下,常规白光观察几乎看不到。
放大内镜观察,正常黏膜的IPCL为小红点。
ME-NBI下观察为茶褐色的小点。
而食道的树枝状血管网呈绿色。
而在食管癌黏膜中IPCL变化要素有4个:扩张、蛇行、口径不一,形状不等。
井上分型Type I、II主要存在于正常黏膜。
TypeIII、IV、V出现在茶色领域内,即背景黏膜着色BC()。
3D TOF技术即将进入大规模应用?3D TOF与智能手机合作将更加亲密?

3D TOF技术即将进入大规模应用?3D TOF与智能手机合作将更加亲密?作为光学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技术,3D TOF与智能手机之间的关系也越发“亲密”,而明年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愈发紧密。
昨日,一位业内人士向笔者透露,“今年下半年,3D TOF技术在手机端的用量应该不会太多,但有几款机型将会搭载这一技术,而明年3D TOF或将进入较大规模应用。
”对于这一言论,笔者从分析和vcsel相关人士获知,3D TOF明年在手机端的应用会逐步增多,尤其是在后置应用上。
3D TOF或将进入大规模应用在全面屏及人脸识别的融合之下,光学市场中几大新技术营运而生,纵观3D TOF技术,从6月份宣布具备量产条件到8月份OPPO R17 Pro正式商用,而TOF在手机端的应用才刚刚开始。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vivo还将发布一款带有前置TOF的新机,而除了vivo外,今年下半年还将有搭载3D TOF的新机出炉,与此同时,从供应链反映的情况看,明年这一技术在手机端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
笔者获悉,让手机从平面视觉到立体视觉,目前行业中有三种主流的3D视觉技术,其中包括双目立体视觉方案、3D结构光方案和TOF方案。
双目立体视觉方案属于被动采集方案,3D结构光方案和TOF属于主动采集方案。
而主动采集方案再针对应用场景的细分,3D结构光适用于近距离的3D信息采集,而TOF 适用于相对远距离的3D信息采集,该方案的应用范围和想象空间也更广,而外界开始广泛关注TOF方案的时间,可能还要回溯至今年6月份在上海举行的MWCS 2018上。
根据早前的资料,TOF技术相当于在传统的2D XY轴的成像基础上,加入了Z轴方向的深度信息,最终可以生成3D的图像信息,所以对于所生成的3D图像信息精度的评判维度,要加入Z方向也就是纵向的精度,这也正是所有3D成像技术的关键。
不过从市场应用端来看,3D摄像头的方案主要集中在结构光和TOF方案,而笔者了解到,3D结构光的原理,是发射衍射光斑到物体上,传感器接收到发生形变的光斑,从而根据。
光学滤光片用途

光学滤光片用途
光学滤光片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它主要用于调节光的颜色和强度,以达到特定的应用需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光学滤光片用途:
1. 摄影:在摄影中,滤光片可以用来调节白平衡、控制曝光和增强色
彩饱和度等。
例如,紫外线滤镜可以防止紫外线进入镜头,并提高照
片清晰度;偏振滤镜可以减少反射和眩光,并增强颜色对比度。
2. 显示器:在液晶显示器中,使用彩色滤光片来产生不同颜色的像素点。
这些像素点通过液晶分子的旋转来控制其透明度,从而形成图像。
3. 光学仪器:在显微镜、望远镜、激光器等各种光学仪器中,使用滤
光片可以过滤掉不需要的波长或颜色。
例如,在显微镜中使用荧光染
料和对应的荧光滤镜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
4. 激光技术:在激光技术中,使用滤光片可以调节激光的波长和强度。
例如,Nd:YAG激光器中使用的KTP晶体就是一种非线性光学晶体,
可以将1064nm波长的激光转化为532nm波长的绿光。
5. 光学通信:在光纤通信中,使用滤光片可以隔离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并将它们转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息。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
话、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等领域。
总之,滤光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滤光片,可以实现许多有趣和有用的功能。
干涉滤光片

干涉滤光片的设计与制造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一、玻璃(折射率为1.52)表面制备ITO 薄膜(折射率为1.9),当薄膜光学厚度为0λ/4(0λ取500nm)时,理论计算ITO 薄膜在0λ处的透过率,并判断该薄膜是增透膜还是增反膜。
1、薄膜在0λ处透过率的计算讨论光线正入射,各介质吸收系数k=0的情况,图1 薄膜透过率计算光路图πλλπλπδλλ=∙=∆==∙==∆22224222101nh n 上表面的光程差光线在介质、由于光线正入射且不考虑介质吸收率,故在薄膜n 1上表面的反射系数r 1,玻璃基板n 2上表面的反射系数r 2计算公式如下:1711952.19.152.19.1,2999.119.112121101021=+-=+-=-=+-=+-=n n n n r n n n n r依据单层膜反射率计算公式:2211222212122cos 12cos r r r r R r r r r δδ++=++1660.0,21==R r r 代入得,将πδ8340.0-1==R T1n 2n r 1 r 22、薄膜功能判断1)对比不镀膜的情况若未向玻璃基板上镀ITO 薄膜,则玻璃基板表面的反射系数为631352.1152.112200-=+-=+-=n n n n r ,由于光线正入射,故玻璃表面反射率为0426.0)6313(|r |22===R ,小于镀膜时的反射率0.1660,故该模型中ITO 薄膜为增反膜。
2)从薄膜表面光线的干涉情况考虑:由于n 1>n,,故光线1在薄膜与玻璃的界面反射时产生半波损失,所以1、2光线在薄膜上表面的实际相位差为πππδ2'=+=,这表明,1、2光线在薄膜表面经干涉加强,即薄膜表面反射光加强,这是增反膜的原理。
二、简述窄带滤光片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并设计如下滤光片(给出膜系结构及设计曲线):入射介质0n =1;出射介质g n =1.52;入射角0θ=︒0;中心波长0λ=450nm ,中心波长透过率大于85%,透射光谱的半宽度小于50n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窄带滤光片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上海兆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汤兆胜博士
人脸识别技术是对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它是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根据图像自动检测和跟踪人脸,并对人脸进行特征定位、提取,通过比对辨识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人脸识别的运算是非常巨大的,而初始图像质量的好坏以及算法优劣对识别效率有决定性的影响。这里,我们主要针对人脸识别系统中的图像采集装置所用到的窄带滤光片进行分析,目的是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窄带滤光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便正确选择窄带滤光片的技术指标。 由于人脸识别的计算量很大,目前都是基于黑白灰度图像进行识别的。其图像采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人脸识别图像采集示意图 1. 光源特点
人脸识别的图像采集装置中,光源一般采用高功率的红外二极管,波长以850nm和940nm居多。为提高识别效率以及提高光的利用率,从光源选择开始就要考虑到整体设计。虽然市面上购买的LED标称值都是850nm或940nm,但在测量具体的LED产品中心波长时发现还是有不少偏差的。以850nm的LED为例,其实际中心波长有835nm的,也有865nm的。由于人脸识别系统中采用的光源为多颗大功率LED阵列,如果各个LED的中心波长不一致,所有LED的光谱在叠加之后, 综合的光谱带宽会展宽。单个850nm的LED带宽在50nm左右,如果由于中心波长不一致,多个LED叠加后的光谱带宽将会变成很宽。这对后续的窄带滤光片带宽的选择、能量利用率以及信噪比的提高都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求在选择LED光源时,中心波长要一致。另外,LED光源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其中心波长是向长波漂移的,每升高10℃,LED的中心波长向长波漂移1nm左右。而且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LED的发光效率快速下降,当升高到85℃左右时,LED的输出效率降到50%左右。因此要求LED光源的散热效果良好。还有,在选择LED发光管的发散角时,以较小的发散角为好,这样可以提高光源的能量利用率。
2. 接收器特点
在人脸识别系统中,接收器基本上采用CCD图像传感器。CCD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失真度小、功耗低、可低压驱动、抗冲击、抗振动、抗电磁干扰强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图像采集系统。在人脸识别系统中的CCD基本上是硅衬底的,其光谱响应范围为400nm~1100nm,该范围也就是窄带滤光片要考虑的光谱范围。
3. 窄带滤光片选择与注意事项
窄带滤光片主要是用来隔离干扰光,透过信号光,充分突显有用信息,减小干扰信息,为后续的图像处理和识别奠定基础。在目前,人脸识别主要应用在各种场合的考勤和门禁系统。有的是安装在室内光线较暗的地方,有的是安装在较为明亮的地方。不同场合下,干扰光的强度是不同的,因此对窄带滤光片的要求也不同。
我们发现,人们经常用隔离可见光透过红外光的红外玻璃作为干扰光隔离滤光片,当然也能收到一定效果。但是,普通的红外玻璃只是隔离了可见和紫外部分的光,并没有隔离红外光。而在实际的干扰光中,从可见到红外都是存在的,因为太阳光的光谱很宽,并且漫反射或散射的太阳光是主要的干扰源。因此,想得到良好的抗干扰效果,必须采用窄带滤光片。吸收型的红外玻璃与窄带滤光片在透过率性能上的比较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牌号的红外玻璃都只隔离了可见光,对红外光没有任何阻挡效果,而窄带滤光片对信号光谱范围之外的所有干扰光的隔离都是很有效的。
图2 3mm厚的红外玻璃与0.55mm厚的干涉窄带滤光片曲线比较 4. 窄带滤光片带宽的确定 窄带滤光片的带宽不是越窄越好,也不是越宽越好,要根据所处的环境及采用的光源共同决定。850nm的红外LED其带宽在50nm左右,选择窄带滤光片时要考虑到光能量的利用率,所以不能把窄带滤光片的带宽定得太窄,对于LED光源,15nm以下的带宽就不大合适。一方面因为太窄的带宽将LED很大一部分较强的信号光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因为太窄的带宽使滤光片的有效使用角度变得很小,有可能导致所拍的图像中间亮边缘暗的现象。经过实践检验,发现将LED的发光强度可利用的门槛设在70%左右时,所拍摄的图像仍具有相当好的对比度,因此,窄带滤光片的带宽可以选在30nm左右,见图3中的阴影部分。对抗干扰要求稍高的,可选择20nm带宽的。从目前用户的反馈来看,兆九光电生产的两种主打850nm窄带滤光片,一种是30nm带宽的,另一种是20nm带宽的,后者选用的人比较多。
图3 850nm LED的光谱分布 5. 窄带滤光片中心波长的确定
从理论上说,窄带滤光片与选用的LED中心波长重合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两个因素,一个是入射角度效应,另一个是LED本身的发热问题,这两个因素对窄带滤光片的中心波长选择会产生细微调整。首先来看角度效应,在实际摄像过程中,从人脸上反射过来的光到达滤光片总有一定的角度范围,比如在±10°以内,这样入射到滤光片的光线不但有0°的,也有0~10°之间的,当窄带滤光片在遇到带角度的光线入射时,窄带滤光片的中心波长将向短波方向移动,例如对0°入射时中心波长为850nm的窄带滤光片,当入射角是10°时,中心波长就移到了847nm。再来看热效应,当LED的温度升高10℃时,LED的中心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1nm。这两个影响因素促使我们在确定窄带滤光片的中心波长时,应该考虑到使用过程中的变动因素。所以,事先应将窄带滤光片的中心波长定在比LED的中心波长大5nm左右。这样,兼顾了0°到10°左右时的入射情况,同时,也考虑了温升导致LED中心波长上移的情况。
6. 截止范围的确定
窄带滤光片的截止范围主要是根据接收器本身的响应范围和接收器所处环境中的干扰源波长范围决定的。接收器CCD的响应范围为400~1100nm。在人脸识别场合,干扰源主要是漫反射或散射的太阳光和周边的人造光源,跨越的波长范围很广,从紫外一直延伸到近红外。综合这两者原因,人脸识别用的窄带滤光片的截止范围可以确定为400~1100nm。
7. 截止深度的确定 理论上讲,在截止范围内的透过率越低越好,但考虑到制作成本和实际需要,截止深度要选择在合理的数值。人脸识别系统中,当窄带滤光片的截止透过率小于1%时,干扰光的隔离效果已能明显体现。兆九光电生产的用于人脸识别的窄带滤光片,其截止透过率均在0.5%以下,使用效果很好。对于环境中干扰光强度特别大的应用场合,我们可以提供具有更高截止深度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8. 峰值透过率的确定
一般大家都会认为窄带滤光片的峰值透过率越高越好,大多数情况下这是正确的,但是在人脸识别应用中,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当人脸识别装置处在太阳光直射的环境下时,干扰光的强度非常大,与信号光相同波长的干扰光也很强,这个干扰光是无法通过窄带滤光片去除的。这时要提高抗干扰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加LED光的入射强度,使信号光的强度比干扰光的强度大数倍以上。增加LED光源的强度从实现方法上比较简单,只要增加LED的个数就行,但是当LED光的能量强到一定值时,再加上来自与LED同波长的干扰光的能量,CCD接收器的响应很容易就饱和了,使图像失真严重,即使通过软件的办法降低曝光量,也未必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就需要窄带滤光片在滤除截止区域的干扰光的同时,对信号光波段要起到一定的衰减作用,根据实际情况会要求窄带滤光片的峰值透过率为40%,或者60%,或者其他数值。
为加深印象,举一个例子说明。假设人脸识别装置所处的环境中有很强的400~1200nm范围内的干扰光,设在每一个波长下的强度均为5(任意的数值,为了说明方便),也就是说在850nm附近的强度也是5,用了窄带滤光片之后,在850nm附近的通带之外的干扰光会被截住,对成像影响不大,但在850nm附近的光,是畅通无阻的。因此,850nm附近的干扰光要进入到成像系统与LED发出的光一起参与成像。如果LED发出的光强度是5,那么信号强度与噪声强度相当,这个图像质量就很差。于是,我们增加LED的个数,使其光强提高到15,这时,信号与噪声的比例成了3:1,比先前的1:1要好很多了。可是,这样进入到CCD的光强总和就到了20,假设CCD在接收到15的强度时就要饱和,显然这时已经饱和了。为了让CCD能正常显示高保真图像,我们可以让窄带滤光片的峰值透过率选在50%,这样进入到CCD的总能量为10,低于饱和值。
9. 滤光片厚度的选择
考虑到成本因素,目前人脸识别系统中用的CCD接收器以及对应的透镜组基本上是现成的,属通用型的,被广泛用在网络摄像头或手机摄像头上。而这种通用型的摄像头的调焦范围都比较小,如果在CCD前方放置一片滤光片,就会引入多余的光程差,使成像模糊,当这个光程差比较小时,通过微调焦距还能使图像清晰,但当滤光片的厚度较大时,引入的光程差也较大,通过微调焦距有可能调不过来,导致图像模糊。因此,很多人都将滤光片放置在CCD摄像头的镜头前方,而不是放在CCD传感器的前方,因为这样放置相当于滤光片没有干预成像光路。但是,放在镜头前方的滤光片尺寸大,安装不方便,又不美观,所以许多人都希望能把滤光片的面积变小,又能放置在CCD传感器前方,内置在摄像头内,既节约了滤光片的成本,又不影响外观。要想把滤光片置于摄像头之内,要求滤光片的厚度很薄,经过实践用0.55mm或0.7mm厚的滤光片是合适的。
兆九光电为了实现超薄设计,利用全介质硬膜镀膜技术成功实现了在0.2mm以上的玻璃基片上镀制窄带滤光片的技术,并获得两项国家级的创新基金项目支持。
10. 在需要拍摄大角度视野时应注意的事项
如果需要拍摄大角度的视野,窄带滤光片需要放置在离CCD或CMOS最近的地方,也就是需要内置在摄像头内部。如果直接把滤光片放置在摄像头镜头的前方,拍摄的角度一般在20°以内。
11. 有大角度的干扰光存在时应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