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楚辞》的浪漫主义意象
屈原-楚辞《离骚》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

屈原-楚辞《离骚》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屈原-楚辞《离骚》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导语】: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
屈原楚辞与浪漫主义文学

3、屈原以积极的浪漫主义的面貌出现,具有 浓厚的浪漫主义气质,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客观 现实的生活,突出地体现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生动地描绘了生活多方面的复杂本质。《离骚》是 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屈、宋《楚辞》,忧深思远,上承风雅之遗, 下启词章之体,亦中国文章之祖也。”
——刘师培《论文杂记》 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 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宋玉 , 战国时楚人,屈原之后楚国著名辞赋 家。文学史往往屈宋并称,宋玉对后代文学产生 过深远影响则无疑。
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 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 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 点到今疑。”(《咏怀古迹》)。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屈原《楚辞》与浪漫主义文学..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 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 体。楚辞的产生原因复杂,楚地独特的文化, 楚国的地方音乐,以及巫术都对楚辞有一定的 影响,另外还有对北方文化的吸收。汉成帝时 期,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此后,“楚辞” 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杜甫“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做后尘。”
王国维《文学小言》: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 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 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摘要】唐宋时期的《楚辞》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其充满浓厚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在唐宋时期文化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唐代,文人们对《楚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传播,使其在文学领域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唐宋时期的审美观念受到《楚辞》的启发,对唐宋时期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人们对《楚辞》充满赞美之情,认为其蕴含着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
《楚辞》中的美学思想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发展,成为当时文化思潮的一部分。
唐宋时期对《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更为唐宋时期文化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唐宋时期、《楚辞》、美学思想、传播、接受、审美观念、文学创作、文人评价、发展、重要性、地位、影响。
1. 引言1.1 唐宋时期对《楚辞》的重视唐宋时期的文人对《楚辞》非常重视,他们认为《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在唐代,因为政治动荡和战乱的影响,文人们开始重视民间文化和民间情感的表达,而《楚辞》正是表达这种民间情感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
唐代文人在研究《楚辞》时,不仅关注其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以丰富自己的文学创作。
《楚辞》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民歌的集大成者,其情感纯挚,表现力强,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
唐代文人推崇《楚辞》的原生态和淳朴情感,将其视为自己文学创作的重要参照物。
他们通过对《楚辞》的研究和传播,逐渐改变了当时文学界对古典文学的重视程度,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宋时期的文人对《楚辞》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更体现在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上。
他们认为《楚辞》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情感体验,对于唐宋时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唐宋时期对《楚辞》的重视不仅是对古代文学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的重要标志。
1.2 美学思想在唐宋时期文化中的影响唐宋时期的文化以美为核心,强调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楚辞》的唯美主义思想与之契合。
浅析《楚辞》的浪漫主义

浅析《楚辞》的浪漫主义作者:杜泽颖来源:《启迪与智慧·中旬刊》2019年第08期如今,追求浪漫,给自己贴上“浪漫主义”的标签,已经成为一部分年轻人心中的时髦。
但是,真正的浪漫主义是什么呢?这就要从我们中国浪漫主义的开山鼻祖《楚辞》说起,看看这位祖师爷是如何体现古人,尤其是楚人的浪漫主义的。
首先,《楚辞》的题材是极具浪漫色彩的。
其中的名篇,诸如《九歌》《离骚》就连质问上苍的《天问》都是和神话息息相关的。
而神话本身就意味着集先人之精华的想象与创作。
然而,不同于以往神话的庄重肃穆,《楚辞》中的作品一改原来严峻的色彩,用细腻但又激昂澎湃的文笔,描绘了或波澜壮阔或缠绵温婉的神仙画卷。
例如,“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天上是怎么样的?没人知道。
但屈原极为细致地勾勒出了他脑海中的天宫之旅,云雾缭绕,珍奇异兽,美不胜收。
但《楚辞》远不于此。
巫,祭祀,这种在如今看来有些吊诡的古老传统习俗,在《楚辞》中频频出现,例如《九歌》。
究其原因,与楚国的文化习俗是分不开的。
楚国“信巫觋,重淫祠”(《汉书·地理志》)。
楚王“隆祭礼,事鬼神”。
民间也“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创作出像《九歌》这种祭神诗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浪漫主义在《楚辞》所用的技巧手法中尽显。
比兴,是中国诗歌的惯用手法。
《楚辞》与老前辈《诗经》相比丝毫不见逊色,反倒有几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
《楚辞》不再拘泥于喻体本身形态的特点,而是把自然事物分门别类,在丰富的想象世界中赋予了这些事物精神,成为种种象征。
如桂,兰,芷,荷,象征美好。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用“芰荷”“芙蓉”比自己的崇高志向,出尘的形象和高洁的品行。
正如王逸所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以类譬喻,所以善写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屈原在各种形象中注入情感憎恶“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楚辞中带有的情感内容分类

楚辞中带有的情感内容分类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楚辞中大胆奇诡的意象的使用构成了楚辞独特的意境。
本文就屈原楚辞中典型意象进行了归纳总结,大致分为社会人生意象、自然意象和神话意象。
其中社会人生意象中的神话人物意象与神话意象有重复的部分,乘骑意象与自然意象中的动物意象有所部分重合。
楚国多水的自然地理环境、重淫祀,崇拜巫鬼、太阳崇拜、龙凤崇拜等独特的社会风俗以及当时黑暗的政治环境促使了屈原对楚辞意象的选择的独特性。
楚辞中的独特意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意象被诗人赋予了丰富内涵,在特定的环境下,象征了不同的事物,抒发了诗人的郁结之情。
一、屈原楚辞中典型意象分类(一)社会人生意象屈原楚辞中的社会人生意象即包括人类的社会活动又包括与人类社会活动相关的事和物。
典型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人物意象、骑乘意象和行为意象。
人物意象主要可以分为俩类,一类为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一类为历史真实的人物。
屈原借这些人物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明君贤臣的渴望,或借历史人物反思现实政治,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神话传说中的典型人物主要包括太阳神,天帝颛顼、女娲、后羿、鲧、日神东君耀灵、日御者羲和、月神望舒、云神云中君丰隆、风神风伯飞廉伯强、雨神雨师、雷神雷师、造化之神黔羸、星神文昌、杀伐之神厉神。
东方之神东皇太一、太皓、句芒、南方之神炎帝祝融、西方之神西皇、北方之神海若玄武颛顼玄冥。
《九歌》是祭神用的乐歌,一组十一篇诗歌中,九篇用来描写各种神话人物。
屈原楚辞浪漫主义色彩强烈,作品想象奇谲、文笔优美。
文中作者带着读者呼风唤雨、乘龙驾凤,游仙境,与女神缠绵。
因此文中大量存在着各种神仙人物意象。
或表达他的向往、或引为知音,或抒发自己的感慨。
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
《远游》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
《远游》鲧婞直以身亡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离骚》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乎封狐。
《楚辞》中浪漫主义女性形象刍议

《楚辞》中浪漫主义女性形象刍议摘要:《楚辞》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源头,不仅独创了很多浪漫主义手法,还在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上也注入了大量的浪漫主义色彩,使得《楚辞》中的女性形象在文学史上散发着夺目的光辉。
通过开头对浪漫主义的溯源探究,中间对《湘夫人》、《山鬼》和《神女赋》以及《离骚》中的女性形象的具体分析,最后对《楚辞》中浪漫主义女性形象在文坛的深远影响的分析,较具体地阐述了《楚辞》中浪漫主义女性形象的由来、表现和影响。
关键词:楚辞;女性;浪漫ABSTRACT:“Songs of the South” a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romanticism source, which not only created a lot of romanticism skills ,but has also injected a lot of romantic spirit into women image。
It makes women images in“Songs of the South” brilliant in literary history。
Thouge traceablility of romanticism inquiry in the beginning ,and analysis of “XIANG FU REN”,“SHAN GUI”,“SHEN NV FU”and“LI SAO”specifically in the middle, and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women omanticism image at last。
It described specifically the origin,performance and impact of romanticism women image。
KEYWORDS:songs of the south;women;romanticism引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现实的笔法记载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
《楚辞》的浪漫主义情怀解析

《楚辞》的浪漫主义情怀解析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诗歌集,也是中国浪漫主义情怀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瑰丽的情感描写,抒发着古代人民的深情和浪漫情怀。
本文将从语言艺术、背景内涵以及浪漫主义情怀三个方面对《楚辞》的浪漫主义情怀进行解析。
一、语言艺术《楚辞》以其独特的诗歌体裁和优美的语言风格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瑰宝。
通过运用富有节奏感的对仗、押韵和修辞手法,诗人们将诗歌表达的情感推向了极致。
在《离骚》中,屈原运用了众多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意象等,将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安石潇湘,歌以咏志”、“使我奋发,愉快忘食。
”等句子展示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号召楚国的人民们为祖国献身。
除了屈原,其他的楚辞诗人们也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捕捉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给予读者强烈的浪漫情怀。
二、背景内涵《楚辞》流传的时代背景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中,各个诸侯国相互争斗,而楚国自然也被卷入其中。
楚辞即在这种战乱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它以其独特风格和情感表达引领着民众的心灵。
在这个时期,人们经历了很多痛苦和不幸,他们通过《楚辞》寻求心灵的慰藉,表达自己对家园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古人云:“割股无忧,捐家无悔。
”这种浪漫主义情怀超越了个人的牺牲,更是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浪漫主义情怀《楚辞》中既有对家园的思念,也有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展现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
诗人们通过描绘社会、个人的不幸遭遇和人性的善恶斗争,表达了对世界的看透与对人性的思考。
例如《天问》中屈原道出了关于生死轮回的哲学思考;《卜居》则表达了对安定宁静生活的向往。
而在爱情方面,楚辞诗人们以才子佳人的形象表达了他们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渴望,展示了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让人们在读完《楚辞》后,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楚国之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情感洗礼。
《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与象征手法 - 教案

《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与象征手法教案一、引言1.1楚辞的历史背景1.1.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繁荣1.1.2楚国文化的独特性1.1.3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1.4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2浪漫主义色彩的定义1.2.1浪漫主义的核心特征1.2.2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表现1.2.3楚辞中的浪漫主义元素1.2.4浪漫主义在楚辞中的独特性1.3象征手法的文学价值1.3.1象征手法的基本概念1.3.2象征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1.3.3楚辞中象征手法的运用1.3.4象征手法对楚辞意义的影响二、知识点讲解2.1楚辞的文学特点2.1.1情感的直接表达2.1.2对自然景物的描绘2.1.3想象力的丰富2.1.4语言的音乐性2.2浪漫主义在楚辞中的体现2.2.1情感的激昂与忧郁2.2.2对理想世界的追求2.2.3对个人命运的反思2.2.4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2.3象征手法在楚辞中的应用2.3.1动植物象征2.3.2自然现象象征2.3.3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象征2.3.4人物象征三、教学内容3.1楚辞的文本分析3.1.1《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3.1.2《九歌》中的象征手法3.1.3《天问》的哲学思考3.1.4《招魂》的情感表达3.2楚辞的艺术特色3.2.1楚辞的抒情性3.2.2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3.2.3楚辞的象征意义3.2.4楚辞的艺术成就3.3楚辞的文化意义3.3.1楚辞对楚文化的传承3.3.2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3.3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3.4楚辞的现代价值《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与象征手法教案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楚辞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4.1.2掌握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象征手法4.1.3能够分析楚辞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4.1.4能够运用楚辞的象征手法进行文学创作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通过文本阅读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4.2.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2.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文学创作能力4.2.4通过跨学科学习,增强文化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4.3.2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3.3培养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4.3.4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楚辞中浪漫主义色彩的理解和把握5.1.2楚辞中象征手法的识别和分析5.1.3楚辞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5.1.4楚辞的抒情性和音乐性的感受和鉴赏5.2教学重点5.2.1楚辞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的掌握5.2.2楚辞中浪漫主义色彩和象征手法的运用5.2.3楚辞的文本分析和艺术特色的鉴赏5.2.4楚辞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的认识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楚辞的文本和图片)6.1.2教学课件(包含楚辞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浪漫主义色彩和象征手法等内容)6.1.3楚辞选读教材(用于学生阅读和分析)6.1.4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楚辞的朗诵和音乐)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6.2.2楚辞选读教材(用于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6.2.3写作材料(用于写作练习和创作)6.2.4跨学科学习材料(用于综合运用知识)七、教学过程7.1导入7.1.1引入楚辞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7.1.2引导学生思考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象征手法7.1.3提出教学目标和要求7.1.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7.2新课内容学习7.2.1讲解楚辞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7.2.2分析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象征手法7.2.3赏析楚辞的文本和艺术特色7.2.4探讨楚辞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7.3实践与应用7.3.1进行楚辞的文本阅读和分析7.3.2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7.3.3进行写作练习和创作7.3.4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7.4.2反思学习过程和方法7.4.3提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建议7.4.4培养对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与象征手法教案八、板书设计8.1楚辞的文学特点8.1.1情感的直接表达8.1.2对自然景物的描绘8.1.3想象力的丰富8.1.4语言的音乐性8.2浪漫主义在楚辞中的体现8.2.1情感的激昂与忧郁8.2.2对理想世界的追求8.2.3对个人命运的反思8.2.4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8.3象征手法在楚辞中的应用8.3.1动植物象征8.3.2自然现象象征8.3.3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象征8.3.4人物象征九、作业设计9.1阅读理解9.1.1阅读楚辞选读教材中的相关篇目9.1.2分析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象征手法9.1.4思考楚辞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9.2写作练习9.2.1以楚辞为题材进行写作练习9.2.2运用楚辞中的象征手法进行创作9.2.3表达个人对楚辞的理解和感悟9.2.4展示文学创作能力和想象力9.3研究性学习9.3.1选择一个与楚辞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9.3.2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和文献9.3.3分析和探讨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象征手法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0.1.2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授楚辞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10.1.3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楚辞的兴趣和参与度10.1.4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10.2拓展延伸10.2.1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文献10.2.2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活动和比赛10.2.3提供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建议和资源10.2.4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重点关注环节的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需要明确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象征手法是本课程的重点,同时要关注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楚辞》的浪漫主义意象
摘要:《楚辞》是屈原的代表作,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
《楚辞》里大量的香草美人、神话人物、虬龙鸾凤绝不是以意象本身的意义存在的,而是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思想和精神。
楚辞意象有多种类型,从内涵的角度出发,大致可分为社会人生意象、自然意象和神话意象三大类。
“楚辞”体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句式参差错落而又灵活多变,想象飞腾瑰丽,辞藻华美富艳,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理想、反抗黑暗、决不随俗从流的高尚峻洁的人格。
关键词:楚辞浪漫主义意象
一、《楚辞》意象的形成
(一)、地域文化
楚辞是对南方文化(长江流域)和北方中原文化(黄河流域)的融合的产物,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中国古代江、汉流域本为多民族杂处之地,史书统称之为“荆蛮”或“楚蛮”。
《汉书·地理志》云: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故啙蓏媮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信巫鬼,重淫祀。
而汉中淫失(佚)枝柱,与巴、蜀同俗。
楚民族在殷商时代已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的强大、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和列国间交往聘问之事的增多,它进一步吸收了中原文化,儒、法、墨、名、阴阳等思想及经典都传入楚国并产生影响。
“楚人受华夏的熏陶已久,他们向华夏学来的,首先是语言文字”。
“楚文字就是流行于中原而为周代各国各族通用的文字,即由殷人创制由周人继承的华夏古文字,被楚人移植到楚地去”(张正明《楚文化史》)。
但楚文化本身也是多源的,“《文选》宋玉《对楚王问》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足见巴、蜀两族融合的程度。
”(王维堤《屈赋与楚文化的渊源》)由此可知楚文化除与中原地区华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之外,并具有由南方各族融合而来的浓厚的地方色彩。
楚地民歌渊源甚古,相沿不断,其句子参差灵活,多用“兮”字来加强节奏、舒缓语气,有的还用了兴句和双关语,已开楚辞体格。
楚国深受巫风文化的熏陶。
楚国一直盛行着殷商时代一种迷信色彩浓厚的巫风文化,在郢都以南的沅、湘之间,老百姓有崇信鬼神的风俗,喜欢举行祭祀活动。
如《东君》即为专门的祭日神歌:“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祭祀时要奏乐、歌唱、跳舞以娱神。
这种巫术风俗的熏陶,培养了人们丰富的幻想力,滋长着美丽的歌辞和舞蹈,给楚辞提供了养料。
因此,南方祭歌那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了楚辞的表现方法及风格特征。
这是《楚辞》这一名称所包含的又一层意蕴。
由于《楚辞》和汉代辞赋之间的渊源关系,所以《楚辞》中的屈原作品又有“屈赋”之称。
其他如楚国的地理风物、方言声调等也给楚辞提供了直接营养。
(二)、诗人品格
中国是诗的国度,伟大的诗人屈原则是远在众星灿烂之前,最早出现的一颗光辉夺目的巨星。
屈原的人格和他的创作,一直为人们所崇敬和热爱。
“从汉代的‘可与日月争光’的赞语,到鲁迅‘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评论,充分反映
了历代人们对这位伟大诗人的一致而高度的评价。
”(北京大学出版社褚斌杰《楚辞要论》序言第3行)。
《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博文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此段描写了屈原的政治才能,执政的活动内容,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和上官大夫对他的嫉恨。
屈原一生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是“美政”。
他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也就是举贤任能,立法富国。
诗人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遭到楚国一伙奸佞的阻挠,连楚怀王也疏远了他。
但是,诗人的决心从未动摇。
诗人反复表示:“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百折不挠,宁死不屈,是其崇高人格的体现,是其人格美的核心。
《离骚》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通过曲折的描写,展示屈原的思想、性格、政治理想和斗争历程。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不懈追求政治理想的热情,渴望国君能像尧舜那样亲贤臣远小人,像汤禹那样严谨而恭敬,像周文王那样讲究治国之道谨慎恰当,只有这样才得以享有天下,治理四方。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託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王逸《楚辞章句序》)。
诗人有崇高而美好的人格,是其创作出伟大作品的基础;他的美文,是他“美政”理想和美的人格的体现。
这种人品与文品的统一,一直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尺度,也是后世诗人、作家在人生和创作中所努力追求的。
二、《楚辞》中的意象
(一)、人生意象
《楚辞》的人生意象一部分以历史人物为主,如“高阳、尧、舜、禹、宓妃、颛顼、灵氛”等,有些人物具有神话色彩,尧、舜等人皆为万世楷模,众人景仰,这也体现了屈原的“美政”思想。
还有一部分为真实人物,其中正面的有:“伯夷、商汤、比干、周文王”等,负面的有:“夏桀、商纣、周幽王”等。
这些人物的故事人所共知,将历史与现实比照,借历史人物说出自己的心意,将在现实中的苦闷借历史人物抒发出来。
将历史中的明君、昏君,贤臣、奸佞对比,抒发诗人对君明臣贤的向往,对君昏臣佞的痛恨。
这些人物通过典故展示出来,将典故化成意象,仅《天问》一篇就有数十个典故。
除此之外,《楚辞》中还将人物的歌舞,祭祀活动化为意象,构成了一种动态的意象存在。
(二)、自然意象
《楚辞》中的自然意象主要以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为主,其中以植物意象尤为著名。
天地、山川等意象都被诗人寄予了不懈追求,“求君而不得”的情感。
山水灵动的特性更是给诗人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气势宏大,包容天地,与诗人的思想极为吻合。
《楚辞》主要不是通过草木意象歌颂原始生命力和自然生殖力,而是把它和人格理想、人的生命(寿命)联系在一起。
用草木象征人格,是《楚辞》经常采用的手法。
《离骚》一诗以佩带香草表现芳洁,以滋兰树蕙暗示蓄养众贤,以众
芳芜秽比喻谗邪害忠良。
《橘颂》则把橘树作为善性美德的象征,它就是屈原本人的化身。
由此,《楚辞》中形成了典型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楚文学把草木和人的寿命联系在一起,其中既有人生短暂的感叹,又有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开拓出生命一体化的新境界。
从草木的衰枯,联想到人生有限,是《楚辞》反复出现的咏叹: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
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
(《九辩》)
中国古代文学悲秋主题即从此衍化而来,对草木的观照提到人生的高度,流露出对生命的珍视之情,借怜惜草木而感叹人生。
除香草美人意象之外,《楚辞》中也使用了很多动物意象,这些动物意象在情感上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所谓善鸟配忠贞,恶禽比谗佞,《楚辞》中仅《离骚》提到的动物就有马、鸷鸟、玉虬、龙、风等多种。
与植物一样,诗人所构建的动物意象群同样表现出他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品格,对楚国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三)、神话意象
丰富多彩的神话意象造就了《楚辞》这一“惊采绝艳”、“艳溢锱毫”的“奇文”,使其登上了“百世无匹”的高峰。
这些种类繁多的神话意象都是用来表达作者抽象心理经验和欲望的符号。
作者运用这些符号来补偿真实世界和社会中的不足和挫折,从而释放与平衡精神性的心理能量。
这些意象或以传说中人物形式或以传说中动物形式存在,即有所喻指,有进一步增强诗的感染力。
总之《楚辞》的浪漫主义文学世界,不仅形成了遒劲雄浑的个性,奇特的想象,瑰丽的语句,深刻的比喻,广阔的联想,而且造就了处在!蛮夷文化氛围中的屈原的艺术特色,由于其文化环境的作用,向后人展示了一个浪漫主义的海阔天空,五彩缤纷。
它那样古拙与浪漫,狞厉而神幻的艺术世界,向人们展示了另外一种美,那就是原始艺术的美。
《楚辞》的象征就是长江,浪漫奔腾;象色彩斑斓的画卷,光芒绚丽艳丽;如烟涛鸿洞,霜飙正扬,是浪漫主义的热烈奔放。
它象征着古典浪漫主义的巫术文化。
既是古典,又是浪漫,创造了汉文学的文学艺术美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