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10学时)

野外工作是整个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基本任务是采集地震数据。

第一节野外工作方法

是从地震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的,分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

主要内容: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以及地震测线,激发点、接收点的测定。

一、试验工作

目的:了解本地区的地震地质情况,确定解决任务所需要的最佳野外方法。

1、干扰波的调查,调查干扰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2、地震地质情况的调查。

⑴调查低降速带的厚度及速度

V2>V1在潜水面具有很强的反射,则透射的就少,找油而不是找水,则

希望在低降速带的底部爆处,潜水面的深度决定了打井深度。

⑵工区速度的分布规律,一般速度是深度的垂直,这个任务由地震测

井来完成。

⑶调查有无标准层:标准层:大面积连续追踪的地下反射界面。

3、选择最佳的激发条件:炸药埋藏深度,药量、炸药组合方式。

4、选择合适的接收条件:确定检波器的组合方式,合适的观测系统。

比如:道间距的为多少最好,第一个检波器与炮点多远,选择合适的仪器因素。

二、生产工作

根据试验得出的结论进行野外生产

第二节干扰波

一、地震波波场的特点:

地震震源激发以后,在地质介质中产生的振动的总和就是波场L1(x,y,z,t),震源性质以及地质介质中的弹性参数分布情况决定了波场的特点。在陆地震勘探时,广泛使用浅井、炸药包和它在井中安置的不对称性也会产生一定强度的横波和面波,当采用非炸药震源的激发的波场更加复杂,有的主要激发纵波,有的主要激发横波,但这些震源也不会是纯的,它们总是激发出两种体波以及面波。

各种震源之中,有些是脉冲型的,激发出很短的(约50ms)不超过3~4个周期的振动,有的产生变频正弦振动,其延续时间达若干秒震源激发的振动形状对波场的总形态有重大影响,它会改变不同类型和不同形式的波所引起的振动之间的关系,当波的震源传播到具有大量界面的地质介质时,产生多次生波(各种类型的一次波和多次波)波场是由数目不多的强一次波和部分二级波加上许多弱的一次波和多次波构成的,当存在折射界面时,则除了反射波外,还有折射波,除了地震震源引起的振动外,波场中还包括外部震源激发的振动→微震。

由于吸收的影响,波在传播过程中,它的振幅逐渐减小,主频逐渐降低,在勘探深度达到4—5 km 反射波法工作中,纵波的主频一般为30~70HZ ,最高频率达150~200HZ (在坚硬岩石层出露地表面以有在坑道、井中、工程地质勘探时)反之,当进行偏移距达数百公里的区域工作时,纵波的主频不超过3~5HZ ,横波的频率一般小于相同路径纵波频率约1.8~2.2倍,瑞雪面波和勒末波之间频率比纵波的小3~5倍)

为了定量估计波场振幅随时间的变化程度采用自然动态范围概念,所谓自然动态范围指的是为解决所提高地质任务必须记录的最强振动g 1(t),与最弱振动g ,的振幅比,用分贝(dB ) 表示。

自然动态范围由记录的时间区间及地质剖面决定,当记录时间达到3分时,所有波的现有动态可达100—120dB ,当记录折射波时,自然动态范围大大减小,一般不超过20—40dB 。

实际观测小的振动脉冲状由震源特点、介质的吸收作用界面的影响,向接收和记录仪器的情况决定,为了用解决或表达所观测的振动的形状,已有不同学者提出不同的分式,别尔拉格地震脉冲由表达式:

,0t ≥ 指出其中a 和n 是决定包络出具体形式的参数说脉冲波前有几阶段连续间断。

此外,较常用的还有以钟形包络函数来描述的地震波

22()sin()t o f t ae w t βϕ-=+ 0t ≥

参数2β和ϕ选择的不同,能得到不同包络变化的振动借助于这两个公式或其它类似的表达式即可,足称精确地追近实际反射波的形状。

在地震勘探测量中,地震仪器及可接收到观测点处的所有扰动,在这些扰动中,只有用于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的时才称为主波,所有妨碍波识别和的其它波称为干扰波,由于地震勘探方法及其解决地质的任务的不同所需要记录的种类和形式不同,有些波在某种场合称为有效波,即在另外的场合波划分为干扰波如:在反射波勘探中,一般只有反射波纵波是有效波,其它波都属于干扰波范畴,而在折射波勘探中,反射波一般视为干扰波。

主要分两大类

1、第一类:规划干扰波,由震源产生的其传播路径不同,有效波的波称为有一定主和传播方向的干扰波。

类型:产生原因

声波:在浅井爆炸产生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在地震到来上形成尖锐强韧的波。

面波:当震源较浅和表层具有明显成层性时,注意改善激发条件和利用检波结合是克服面波的主要方法。在大地和空气的分界面附近,由纵横波在地面干涉

形成沿地区传播。主频较高,频率在80~300HZ,V=340米/秒,V米100~1000m/s。振幅弦延续时间长,时距曲线为直线,外形为扫帚形。即波散(频散)结果频率稳定,50HZ,强度可超过地震有效收许多位。

工艺干扰高压电

浅层折射波存在折射界面(V2>V1)时距曲线为直线与反射波相切由反射界面和地面之间多次反射形成。几次反射的旅行时间,近似为有效的几倍。

(测浅两弯海底有巨大凸起物如:暗礁、沿船)

虚反射地面对爆炸直线波的反射补充了有效波的相位,使信号延续时间。它伴随在地震直接向上传播界面反射的正常的波源,由于它干扰正常反射波,复杂化,相位数目增多,虚反射波频率及速度甚于有时比振幅都正常。

侧反射:海底潜山戎凸起,地面的山等产生的反射。V*低,V海=V声(在水中)

(在地形变化剧烈的黄土高原减速是地层情况下也会产生侧反射)第二类:不规则干扰波:没有固定主频,没有固定传播方向上随机干扰叫不规则干扰波。

类型产生原因

微震:与激发震地球公转和自转过程中所固有的震动,风吹带动,机动车和工厂等人为干扰。

特点:出在整张记录上形成干扰背景。

次生干扰:地面障碍物是次生震源,在近处直达波的方式,在远处的折射波的方式传到检波器产生干扰,浅层介质的不均匀性引起高、低速次生干扰。

特点:出现在整张记录上,视速度有高有低,形成交频及低频干扰背景。

低频主频背景:在沼泽、流河、等至松介质中激发地震源时,低高频背景的特点是整张记录出现,而且复杂化无率。底波:在浅海地震勘探时,如果附近海底激发就会在淤它底面产生类似于面波形状的底波,其特点是频率低、视速度α(1000m/s)横向意域延续时间长。

这些介质的原有振动形成低散频(10~30HZ)炮炸时,如石乐石多孔岩石上产生的散频,形成高频的干扰波(80~200HZ)。鸣震:地震波在海底及平面之前的多次反射。类似正弦振动,有周期忙,持续的时间长等特点。

侧面波: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地震勘探工作时,还会出叫侧面波的干扰波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水系切割形成谷沟交错的复杂地形,当黄土高原侧面波是沟原和沟的相对差达几百米,在原与沟的交界为陡峻的黄土高原与空气的接触面,形成一个强波阻抗界面,因而地震波激发后,传播到黄土高原边沿,主波反射回来,记录上可出现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视速度的干扰波,这种干扰波是一种侧面波。

(三)干扰波的观测方式

1、小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