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合集下载

色素性皮肤病

色素性皮肤病

由色素减少或增多引起的皮肤颜色改变,称为色素性皮肤病。

色素减少的疾病是由黑色素缺乏所致,全身或局部皮肤变白,如白癜风;由色素增多或痣细胞增多引起的称黑色素疾病,如雀斑或色素疾病概述色素性皮肤病是由于黑素细胞和黑素生成异常造成,可由遗传及环境因素引起,它是皮肤病中的一类常见疾病。

虽然大多数色素性皮肤病对健康不会构成重大危害,但有碍美容,由此对患者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影响其工作、学习、生活等。

本讲座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黑素的生成增多所造成的皮肤病,色素细胞性肿瘤、黄褐斑、雀斑、色素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及激光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中的作用。

色素性皮肤病包括: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Riehl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颜面-颈部毛毛囊性红斑黑变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风、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

色素性皮肤病图书书籍信息【书名】色素性皮肤病图书《色素性皮肤病》图书《色素性皮肤病》【作者】田再新主编【出版社】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8-1【字数】371000【开本】16开【I S B N 】 9787810346580【定价】¥29.00内容简介本书由全国各地从事皮肤色素病研究的十余名专家教授编写而成,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皮肤色素病的专着。

内容包括皮肤色素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临床各种皮肤色素疾病的防治知识,病种比较齐全,内容实用。

是一本内容新颖、水平较高、实用性较强的参考书,适合于各级皮肤科、外科、小儿科、遗传科医师、皮肤美容工作者、各级卫生保健人员以及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的医学生、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参考,对其他临床各科也有参考价值。

主要机制①、黑素及胡萝卜素含量增多或减少超出正常范围以外;②、黑素细胞不能移行至表皮:如蓝痣;③、酪氨酸酶障碍导致的黑素颗粒合成减少:如苯丙酮尿症、白化病;④、内分泌疾病影响黑素合成:如:Addision's病;⑤、表皮黑素细胞缺失:如白癜风;色素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⑥、黑素细胞增殖过多:良性如雀斑,恶性如恶性黑素瘤;⑦、炎症后色素沉着:如扁平苔藓,湿疹等。

白癜风常识

白癜风常识

2021/8/3
48
晕痣
2021/8/3
49
3、斑驳病
病因:为常染色体先天性遗传病。 临床表现:出生时即有,多于额部出现
三角形或菱形白斑,其中常有点状正 常色素岛,可伴发其他畸形。 病理:白斑部黑素细胞和黑素颗粒减少,残留黑素细胞形态不正 常。 治疗:无特殊治疗。
2021/8/3
50
2021/8/3
51
4、白化病
病因:隐性遗传性色素缺乏病。 临床表现:全身皮肤、毛发和眼睛缺乏
色素,皮肤毛发呈乳白色,眼睛畏光、 流泪,眼球震颤。 病理:黑素细胞数量正常,酪氨酸酶活 性减少或缺乏,无黑素颗粒。 治疗:无有效疗法。
2021/8/3
5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病
2021/8/3
53
5、单纯糠疹
病因:不明,可能与皮肤干燥、日晒或 感染有关。
白癜风常识
昆明复美白癜风专科医院 樊战军
2021/8/3
1
一、什么是白癜风
白癜风,也称之为白癜、白蚀、白驳风。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自体黑色素细胞损 伤,黑色素细胞自表皮脱失而形成白斑即为白癜风。它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 减退性皮肤病,表现为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易诊断,治疗难。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前言
老年性白斑
2021/8/3
62
老年性白斑
2021/8/3
63
9、花斑癣
病因:糠秕孢子菌条件致病。 临床表现:为许多着色性斑及/或减色性
斑,可有痒感,好发额、面、胸、背和 腹,出汗后更为明显。 真菌镜检:可见糠秕酵母菌丝和圆形或 椭圆形的 孢子。 治疗:抗真菌治疗。
2021/8/3
64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有 张 静 滴 免疫 球 蛋 白 05e(gd , 续 使 用 5天 , 周 后 皮 润 , 较 多 核尘 。 图 2 ( 江安 ) . , k ・)连 / 3
色 素 障 碍 性 皮 肤 病
T R和 T P1 低 于 正 常 皮 肤 。 R -则 20 00 白囊 风 患 者血 清 中 I- 0794 L2和 s -R检 测 / 安 皮 肤 比较 无 显 著差 异 ,Y l2 L 彭
皮病 1 / 立 清 ( 州 市 皮 防 所 ) 张 锡 宝 , 权 ∥ 中 例 何 广 , 罗 科) 林 能兴 , 亚 庭 … ∥ 临 床 皮 肤 科 杂 志 . 0 6 3 , 涂 . 0 ,5 2
国 麻 风 皮 肤病 杂 志 . 06 2 ( 1 . 4 9 5 . 0 ,2 1). 4~ 4 2 9 女 ,2 。左 胸 前 皮 肤 溃 疡 3年 。3年 中 , 期 使 6岁 长 失部 位 进 行 过 两 次 外 科 切 开 及 缝 合 术 , 未 见 明 显 疗 均 效 , 皮 损 持 续 扩 大 。人 院 后 体 检 : 统 检 查 未 见 异 且 系 常 。左 侧 胸 部 有 一 “ ” 形 深 度 溃 疡 , T字 边缘 为 炎 性 水 肿
江安 )
6 例 白癜 风 患 者 ,O例 正 常 对 照 。检 测 其 血 清 中 8 2 白介 素.(L2 及 其 可 溶 性 受 体 (l-R 。结 果 患 者 组 2 I-) s 2) L
血 清 I- 度 显 著 降 低 ( L2浓 P<00 ) 其 中散 发 型 与 对 20 00 白癜 风 患 者 血 清 IG及 I 1IG .5 , 0796 g g 、g 2亚 类 的 检 G 照组间比较明显降低 ; 白癜 风 患 者 血 清 s -R水 平 较 测 与 分 析 / 玲 ( 军 大 西 京 医 院 皮 肤 科 ) 高 天 文 ∥ 中 l2 L 刘 四 ,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学活性 与 K L 成纤维 细胞 关系 密切 。研究 表 明 , 2 0 2 2 自体 表皮 移植 治 疗 有 毛部 位 白癜 风 疗 效 观 C, C, 白 0 80 5 癜风皮 损处 KC, C和成纤 维细胞 这 3种 非 黑素 细 胞 , 察/ L 羊剑 秋 ( 苏 江 阴 市 中医 院 皮 肤 科 ) 钱 革 , 亮 ∥ 江 , 赵
色 素 障 碍 性 皮 肤 病
2 0 2 2 白癜 风 皮 损 中 非 黑 素 细胞 进 展 ( 述 ) 金 药厂 生产 ) 4mL  ̄ , 日 1次 , 080 2 综 / , X . 隔 2个月 为 1疗 程 , 般 一
永红 ( 州 市 三 院皮 肤 科 ) 许 爱 娥 ∥ 国际 皮 肤 性 病 学 用 1 杭 , ~2个疗 程 。结果 治疗 组共 植皮 片 1 5片 , 5 总有 效 杂 志 . 0 8 3 ( ).7 ~1 0 . 0 ,4 3 .1 8 8 2 率为 9 .6 ; 照组分 别 为 1 4片和 . . 1 22 % 对 0 6 3 %。两 组 7 白癜 风是一种 由黑素 细 胞选 择 性破 坏 引 起 的皮 肤 疗效 比较 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P<0 0 5 。表 1参 4 .0 ) 毛发脱 色性 疾病 。黑 素 细胞 的增殖 、 移 、 化及 生 物 ( 迁 分 郑雯 )
2 0 2 2 八 珍汤 加 味治疗 黄 褐斑 2 0例 / 08 06 0 孙泽 渊 ( 云 药用 : 党参 、 当归 、 血藤 膏粉 各 3 ( 服 ) 炒 白 鸡 0g 兑 ,
将8 5例 患者 随 机 分 为 治疗 组 5 5例 和 对 照组 3 南圣 爱 中医馆 ) 0 ∥云 南 中医 中药杂 志 . 0 8 2 ( ) 8 一 0 ,9 6 . 0 2

各类问题性皮肤认知及自我诊察

各类问题性皮肤认知及自我诊察

各类问题性皮肤认知第一节皮肤的结构功能色素障碍性皮肤病1、黄褐斑黄褐斑(蝴蝶斑、黄斑、褐斑、色素斑、肝斑、妊娠斑、黑锈)是好发于颜面部位。

有碍皮肤美容的色素代谢性(增生性)皮肤病,也是目前美容界的一大难题。

2、雀斑雀斑又称雀子、面皯黯、面皯等,为发生在日晒部位皮肤上的一种黄褐色斑点。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不影响健康,但有碍于美容。

紫外线过敏;月经不调;化学物质刺激;维生素缺乏以及遗传因素(有家族史)可导致黑素细胞活性增高。

黑色素堆积于皮肤从而引起雀斑。

2、黑变病部分病人特别是与化妆品或某些职业有关患者,常常最先表现为皮肤发红、脱屑、发痒,然后皮肤逐渐变黑。

主要在额部、颞部(太阳穴部位)、耳前后,甚至颈部,颜色浅褐、灰黑或褐黑色,深浅不均匀,常呈网点状,界限不清楚,表面常有细薄鳞屑,如涂撒了一些面粉样。

病人除皮肤变黑外,少数人可能有疲倦、乏力、头痛等全身不适。

4、白癜风白癜风又名白驳风、白驳、斑白等,是一种较常见、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和身体任何部位的后天色素脱失性皮肤病。

第二节皮肤的组成皮肤附属器疾病1、寻常性痤疮痤疮(暗疮、粉刺、青春痘、青春籽、米疮等)是青春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

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其特征,常伴皮脂溢出,属于皮肤附属器官疾患。

多发于面部,男女均见,以15~30岁多见,影响美观。

2、酒渣鼻酒渣鼻,俗称酒糟鼻,叉称红鼻子、鼻准红、赤鼻、毛囊性皮炎等。

是一种好发于中年人面部尤其是面部中央的慢性皮肤病,有弥漫性皮肤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等损害,极度有碍美容。

第三节中胚层认识面部常见感染性皮肤病1、扁平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既可自体接种,也可传染他人。

扁平疣是好发于儿童及青年男女。

故又称青年扁平疣多见于皮肤暴露部分(颜面及手背),其大小均一,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无自觉症状是影响皮肤外观的浅表赘生物,又称瘊子、扁瘊。

2、单纯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病毒从鼻咽部、口腔或眼部粘膜或皮肤破损处侵入,在局部繁殖引起疱疹。

色斑的分类及症状有哪些

色斑的分类及症状有哪些

色斑的分类及症状有哪些色斑就是周围颜色不同的斑点。

色斑包括雀斑、黑斑、黄褐斑和老年斑等,属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色斑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雀斑:是一种好发于颜面、颈部及手背部的黄褐色或暗褐色色素斑点,多在6岁左右出现,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病理检查见基底黑色颗粒增多,黑色素细胞并不增多,多巴反应强阳性。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展与日晒有关。

多见于青少年面、颈、手背等暴露部位。

为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多散在对称分布,具有遗传倾向。

春夏加重、秋冬变浅。

2.黑斑:又称“黑色斑”,多发生在面部,常见于女性,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美观并使人心烦的“病症”。

黑斑可分为先天与后天性二种。

先天性色素斑有一大部分就是胎记,大都在脸上、身上长出黑色或蓝黑色大块状的斑,称为太田氏母斑或伊藤氏母斑;另外一部份是发生在东方人脸上的色素沉淀症(颧骨性母斑),它虽然也是先天性的。

但不是出生就有。

要在成年后约二十到四十岁才会慢慢浮现,会受到怀孕或荷尔蒙失调等体内因素或阳光照射等外在因素而加深颜色。

3.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淡褐色或褐色斑,为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肝斑”,亦称“黧黑斑”,多发于中年妇女,是一种后天性局限性色素增多疾病,以称蝴蝶斑、妊娠斑等,这几种是同一种病,根据形态、年龄段特征等不同而命名。

4.日晒斑:裸露的皮肤经过暴晒发生红斑、水肿等症状,过后有糠秕样脱屑,并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5.辐射斑:长期面对电脑,电脑辐射导致脸上色素沉积而形成的色斑.也叫电脑辐射斑。

6.老年斑:老年斑也被称为是老年性色色斑,在医学上有不同的叫法,医学上又被称为脂溢性角化。

是指在老年人皮肤上出现的一种脂褐质色素斑块,属于一种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一般多出现在面部、额头、背部、颈部、胸前等,有时候也可能出现在上肢等部位。

大部分是在50岁以后开始长,多见于高龄老人,人们又称其为"寿斑"。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个雅号名实不符,它并非长寿的标志。

中医辨证治愈瑞尔氏黑变病1例

中医辨证治愈瑞尔氏黑变病1例

中医辨证治愈瑞尔氏黑变病1例*导读:瑞尔氏黑变病(Riehl),是一种色素障碍性皮肤病,1917年由Riehl首先报告。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女性较多见,临床表现为面、颈、上胸、前臂等暴露处有明显的斑状或网状色素沉着,颜色呈淡褐色、紫褐色或黑褐色,境界不清,对称分布,愈近面中央色素沉着愈少,可有毛囊性角化过度和糠秕状鳞屑存在及全身症状。

导师艾儒棣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皮肤科专家,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目睹导师辨证治愈Riehl黑变病1例,现报道如下。

……瑞尔氏黑变病(Riehl),是一种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1917年由Riehl首先报告。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女性较多见,临床表现为面、颈、上胸、前臂等暴露处有明显的斑状或网状色素沉着,颜色呈淡褐色、紫褐色或黑褐色,境界不清,对称分布,愈近面中央色素沉着愈少,可有毛囊性角化过度和糠秕状鳞屑存在及全身症状。

导师艾儒棣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皮肤科专家,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目睹导师辨证治愈Riehl黑变病1例,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叶某,女, 24岁, 2004年2月20日因“颈、胸部皮肤色素沉着2年”就诊。

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颈部两侧出现网状淡褐色斑,内分泌及性激素检查均正常,在某医科大学附院皮肤科诊为“瑞尔氏黑变病”。

经西药治疗无效,后又经多处医治无效,颜色逐渐加深,面积逐渐扩大,上胸部亦出现黑褐色斑,经人介绍,求治于导师艾儒棣教授。

就诊时见患者颈部、上胸部有黑褐色斑,呈网状,边界不清,伴月经量少、经期短、易疲倦,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诊断为瑞尔氏黑变病。

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

用生脉散、圣愈汤合二至丸加减,处方: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泡参30g、生黄芪30g、制首乌30g、白芍20g、当归15g、川芎10g、女贞子30g、旱莲草15g、菟丝子15g、泽泻15g、苡仁30g、刺蒺藜30g、甘草6g。

6剂。

二诊:精神有好转,腹胀气,舌淡红苔薄脉弦,守方加淫羊藿20g、丹参12g、陈皮10g, 6剂。

皮肤色素障碍性疾病及治疗.doc

皮肤色素障碍性疾病及治疗.doc

皮肤色素障碍性疾病及治疗作者:臧洪敏来源:《医学美学美容》2000年第12期决定人体皮肤颜色的主要色素是黑素,而皮肤的色素障碍性疾病就是由于黑素的增多或减少所致。

人体黑素的代谢,受交感神经、丘脑、垂体的支配和性腺、肾上腺及甲状腺等的影响。

其中,黑素增多的皮肤病是由于黑素细胞活性增加引起的,例如:雀斑、黄褐斑及各种炎症后的色素沉着;也可由痣细胞造成,像各种色痣。

而黑素减少的皮肤病主要是因为皮损区内表皮细胞接收黑素颗粒的能力受到损伤从而导致的,例如白色糠疹、银屑病;此外,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可以导致白化病,黑素细胞数目直接减少可以造成白癜风。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皮肤色素障碍性疾病。

一、雀斑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展与日晒有密切关系。

多见于女性,在青春期达到高峰,到老年又逐渐减轻。

夏季明显,一般无明显不适。

治疗应首先避免日晒,可局部外用遮光剂如%二氧化钛霜,或脱色剂如~%氢醌霜、%白降汞软膏。

也可用石炭酸轻涂皮损处,变白后立即用酒精擦拭,以免引起表皮剥脱,每次只能涂几个斑点,避免导致严重反应。

应用液氮喷雾法也有效,但容易复发。

近年来使用皮肤磨削术治疗雀斑疗效比较满意。

二、黄褐斑好发于女性,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约%患有此病。

孕妇常从妊娠的第~月开始发生,分娩以后逐渐消失,称为妊娠性黄褐斑,可能是由于雌激素及黄体酮促使色素沉着引起。

还有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癌肿、慢性酒精中毒、肝病,以及长期服用冬眠灵、苯妥英钠等亦可引发此病。

症状轻者不必治疗,较重者可服用维生素,外用%白降汞软膏、%双氧水或%氢醌霜等。

也可用%维甲酸、%氢醌、%地塞米松等配成的软膏外搽。

中医认为治疗此病应滋阴补肾、调和气血、活血化瘀,临床上常使用六味地黄丸、逍遥散及桃红四物汤,效果较为满意。

三、瑞尔黑变病也是常发生于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亦可见于儿童。

目前此病患者日渐增多,多是外用某些香脂或霜剂类化妆品后产生的一种光敏性皮炎,或在缺乏维生素族的基础上暴露于日光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着色性干皮病:有家族史,父母多为近亲结婚,多 发于幼儿面部,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萎缩,预 后不良。
组织病理
➢ 基底黑色素细胞颗粒增多,但黑色素细胞并不增 多。
5/48
治疗
脱色疗法:
➢ 常用①3%氢醌霜。②10%~20%白降汞软膏。③ 20%~30%过氧化氢或3%过氧化氢与10%肥皂水等量混合 溶液。外用。
也可能有关。
25/48
病因病机
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黑素细胞代谢过程中 产生中间产物损伤或破坏黑素细胞。酚或儿 茶酚对黑素细胞有损伤作用,职业接触会诱 发白癜风。酪氨酸酶异常可损伤黑素细胞。 自身免疫学说:本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 病,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甲状腺、胃壁细 胞、肾上腺组织抗体。有的可检出抗黑素细 胞抗体,且抗体滴度与病变活动、皮损面积 呈正相关。体外试验表明,抗体通过补体介 导有选择性溶解黑素细胞作用。部分患者合 并有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失调有关。
19/48
临床表现
皮损特点:
➢ 初期局部皮肤潮红,有瘙痒或烧灼感,以后逐 渐变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边界不清,周围常 有围绕毛囊口的点状色素斑。
➢ 发生于颈部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毛囊口角化 及糠样鳞屑。
好发部位:
➢ 颜面部及颈部,尤以前额及面颊常见,可见于 双手,前臂、腹部、大腿及其他暴露部位。
➢ 外用:白斑处皮损内注射强的松龙混悬液、去炎松混悬液、 氢化可的松混悬液等。或外涂0.2%倍他米松酒精或霜、 地塞米松软膏、氯倍他索软膏等。
预防:避免滥用外涂药物,适当进行日光浴。
34/48
白化病(albinism)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者毛发、 眼和皮肤缺乏色素。酪氨酸酶异常所致。 诊断要点:
雀斑-治疗前后
9/48
黄褐斑(choasma)
又称“肝斑”,俗称“蝴蝶斑”,多见于中年妇女。 为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部褐色 斑。 病因病机 局部皮肤黑色素增加,内分泌障碍。
➢ 妊娠3~5个月出现,分娩后逐渐消失,下次妊娠可再发, 称为妊娠性黄褐班;口服避孕药妇女20%于服药1~20个 月后发病。雌激素刺激黑素细胞,使黑色素沉积于表皮 所致。
16/48
黄褐斑治疗前后
17/48
黄褐斑治疗前后
18/48
瑞尔黑变病(Riehl melanosis)
好发面部的灰褐色色素沉着病 多见于中年妇女。 病因病机
➢ 接触羟类化合物、香料、防腐剂、化妆品 ➢ 长期接触焦油、沥青、石油及其衍生物 ➢ 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B族、PP ,日光曝晒等 ➢ 还可能与性腺、垂体、肾上腺皮质及甲状腺功能
➢ 毛发淡黄色,纤细。 ➢ 双瞳孔粉红色,虹膜粉红色,易畏光流泪。 ➢ 皮肤乳白色、粉红色,干燥,易发日光性损害。 ➢ 部分患者体力智力发育较差。 ➢ 组织病理示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内无黑素颗粒,
多巴染色可阴性。
治疗要点:无特效。避免日晒,外用避光剂。
35/48
白化病
36/48
如何区分白化病与白癜风?
➢ 日光暴晒、慢性肝病、结核、肿瘤、慢性酒精中毒、苯 妥英钠、冬眠灵、化妆品、部分男性、非妊娠妇女等也 可发生黄褐斑。
10/48
临床表现
皮损特点:大小不等、形状不规的片状淡褐色、 黄褐色斑片,境界明显或模糊,多倾向融合 成大片,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觉症状。 好发部位:对称分布于颜面,以颧部、前额及 两颊最为明显,呈蝴蝶形,可累及颞部、鼻 梁和上唇部,但不累及眼睑。部分患者乳晕、 外生殖器、腋窝及腹股沟等处色素可加深。 组织病理 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噬黑素细胞有 较多色素,有时血管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 胞浸润。
37/48
胺碘酮导致色素过度沉着
38/48
斑痣(lentigo)
39/48
大色素痣(naevus giant pigmented)
40/48
泛发性黑子病(generalized lentiginosis)
41/8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igmentation polyposis syndrome)
42/48
色素性毛表皮痣(nevus becker)
43/48
太田痣(naevus of ota)
44/48
晕痣(naevus halo)
45/48
重金属沉着症(metallic discolorations)
46/48
胎斑(mongolian spot)
47/48
色素沉着过度(hyperpigmentation with systemic
14/48
治疗
全身治疗:
➢ 维生素C、E口服或静注。 ➢ 谷胱甘肽、维生素C混合静脉注射。 ➢ 硫代硫酸钠加维生素C静脉注射。
局部脱色治疗:
➢ 2%~3%氢醌霜为好,可与地塞米松混合配制; ➢ 5%~20%白降汞软膏,或3%双氧水。
预防
➢ 避免过多日晒。尽量不用口服避孕药。
15/48
黄褐斑治疗前后
腐蚀疗法:
➢ ①3%乳酸。②50%~70%三氯醋酸。③1%~2%升汞酒精。 ④25%次硝酸铋。⑤雀斑糊。治疗时应小心,避免形成疤 痕或引新的色素沉着。
物理疗法:
➢ 液氮冷冻、CO2激光、电解法治疗等。
预防:避免日晒,夏季外出宜戴宽边帽、使用遮光剂。
6/48
雀斑-治疗前后
7/48
雀斑-治疗前后
8/48
病因病机
➢ 遗传学说:有家族史,国外18.7%~40%,国内 3.9%~10.7%。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近期研究 表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 神经精神因素学说:皮损常对称或沿神经节段分
布,皮损及其周围皮肤神经肽增多,神经介质损
伤黑素细胞或抑制黑素形成。部分患者发病与精
神创伤、焦虑、劳累过度有关,铜、锌离子减少
发病年龄:白化病自出生时就有;白癜风后天发生。 家簇史:白化病有典型家族史;白癜风仅3.9%~10.7%。 好发部位:白化病全身皮肤、毛发及眼睛均变白;白 癜风可在任何部位,但好发于暴露部位。 白斑特点:白化病的皮肤全部变白,毛发呈白色或淡 黄色,眼睛缺乏色素,畏光;白癜风白斑仅限于局 部,物理刺激可诱发,白斑毛发可变白或不白。 病理检查:白化病患者表皮黑色素完全消失;白癜风 白斑区黑色素减少或完全消失,而边缘相对增加。 治疗:白化病药物治疗无效;白癜风通过使用光敏性 药物、激素及中药等治疗后白斑会减弱甚至消失。
11/48
黄褐斑
12/48
诊断
面部皮损为色素沉着斑,平于皮肤,色如尘 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 常发生于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 多见于妊娠期妇女,起病缓慢。 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
13/48
鉴别诊断
瑞尔黑变病:好发于前额、颧部、颈及耳后, 也可累及躯干及四肢,呈灰褐或蓝灰色损害, 有时略呈网状,境界不清,色素斑上带有粉 状鳞屑,可伴皮肤轻度发红及瘙痒。 阿狄森氏病:色素沉着呈全身弥漫性分布,青 铜色至黑褐色斑片,除面部外还可见于乳晕、 外生殖器等处,有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乏 力、血压降低等。 Civatte皮肤异色病:皮损对称分布于面、颈和 上胸部,为红棕色网状色素沉着伴毛细血管 扩张和萎缩。
23/48
治疗
全身治疗:
➢ 内服复合维生素B或静脉注射维生素C。
局部治疗:
➢ 褪色剂:如3%氢醌霜、复方氢醌霜、SOD霜及 15%壬二酸霜等。
预防:
➢ 避免接触石油类物质。 ➢ 补充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及菸酸的饮食。
24/48
白癜风(vitiligo)
常见的后天性限局性皮肤色素脱失病,中医 称“白癜”、“白驳风”等。本病易诊而难 治。
diseases)
48/48
病程慢性,女性多见。常伴有缓脉、头痛、 食欲减退、消瘦、全身衰弱等。
20/48
Riehl黑变病
组织病理: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 淋巴细胞浸润,真皮 乳头及浅层血管周围 有噬黑素细胞及游离 的黑素颗粒。
21/48
Riehl黑变病
22/48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面、颈部等处出现弥漫性淡褐色或紫褐色斑片, 表面有糠秕状细屑以及全身症状,可以诊断本病。 鉴别: 黄褐斑:两面颊、蝴蝶状分布,不出现红斑。 网状萎缩性皮肤异色病:局部暗褐色、红褐色、青铜 色斑,网状分布,并有白斑及毛细血管扩张,自觉 瘙痒,有关节痛和倦怠感。 阿的森病:呈全身性色素斑,并有肾上腺皮质机能低 下引起的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尿17-醇、17-羟酮 及醛固醇降低。
➢ 部位:鼻梁、眼睑下方→面部、颈部及手背。 ➢ 6岁左右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2/48
freckless
3/48
freckless
诊断
➢ 面、颈、手背等日 晒部位,界清、对 称分布的黄褐色、 黑褐色点状色素沉 着斑,无自觉症状。
4/48
鉴别诊断
鉴别:
➢ 雀斑样痣:儿童期出现,分布多不对称,色素深浅 与季节无关。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雀斑 黄褐斑 瑞尔氏黑变病 白癜风
雀斑(ephelides,freckless)
发生在日晒部位皮肤上的黄褐色或暗褐色色 素斑点,俗称 “雀儿斑”、“夏日斑”,女 性面部好发。 病因病机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紫外线照射或日晒。
临床表现
➢ 皮损:境界清楚的黄褐色或暗褐色点状斑点,对称 分布,针尖至绿豆大小,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 觉症状。
26/48
临床表现
皮损特点:初期皮损为小片色素减退或色素脱失的白 斑,境界明显,逐渐增大或融合,甚至波及全身, 最终色素脱失,呈乳白色。白斑处皮肤光滑,无萎 缩、无脱屑、无自觉症状。在活动期,白斑向正常 皮肤移行,机械刺激、外伤可继发白癜风(同形反 应)。稳定期皮损停止发展,境界清楚,边缘色素加 深,有时可见正常肤色的色素岛,皮损处毛发多变 白。 好发部位:儿童及青年全身各处均可发生,好发于易 受摩擦及阳光照射部位,掌跖、粘膜可受累。 临床可分限局型、泛发型、全身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