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的特点
农业标准化作用研究

Ree r 帅 M e h ns fAcin i Ag iull tn a dz to sa  ̄ c a im o t o n re l r Sa d r iain l al
LN i gh ge l ( o m ri lg , nvrt o i c n ehooyo hn , fiA h i3I 6 I Xa .o ta C m eca C l eU i sy f e eadTcn l C iaHe .n u () ) n n l e o e i S n gf e 2 2
s t ni av cdui , pc l. sts adu ot w i I prn rei es i eqa ̄ se f gclr r ut rs g ye t, a e。 t a la ej t ut nat f ,h h a a i oato n rgt u i a r o a i ta p dc , in sn c dn ny p ib u — . r hi y c p y m t l n un h l n f ruu l o s ai
农业标准化名词解释

农业标准化名词解释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
具体来说,是指为了有关各方面的利益,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各类对象,制订并实施标准,使之实现必要而合理的统一的活动。
其目的是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不但能使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其内涵就是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
主要对象:农产品、种子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安全、卫生要求;试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方法;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术语、符号、代号等。
标准体系:主要是指围绕农林牧副渔各业,制定的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标准的总和,还包括为农业服务的化工、水利、机械、环保和农村能源等方面的标准。
主要内容:农业标准化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八项:(1)农业基础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的标准。
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技术中所涉及的名词、术语、符号、定义、计量、包装、运输、贮存、科技档案管理及分析测试标准等。
(2)种子、种苗标准:主要包括农、林、果、蔬等种子、种苗、种畜、种禽、鱼苗等品种种性和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包装、运输、贮存、标志及检验方法等。
(3)产品标准:是指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制订的标准。
主要包括农林牧渔等产品品种、规格。
质量分级、试验方法、包装、运输、贮存、农机具标准、农资标准以及农业用分析测试仪器标准等。
(4)方法标准:是指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为对象而制订的标准。
包括选育、栽培、饲养等技术操作规程、规范、试验设计、病虫害测报、农药使用、动植物检疫等方法或条例。
1230农业标准化 考点自整理

1.标准(Standard):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掌握)2.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掌握)3.农业: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4.农业标准(Agricultural Standard):指为在农业生产、经营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公认机构批准的,对农业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定的文件(掌握)。
5.农业标准化(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并加以实施,以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
(掌握)6.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7.WHO 世界卫生组织8.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9.HACCP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10.IDF 国际乳业联合会11.OIV 国际乳业联合会12.ISTA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13.农业标准化的范畴由对象(Subject)或领域(Field)、内容(Content)和级别(Level)构成的三维空间组成。
14.简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农业标准化对象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农业标准化形式(掌握)15.统一化:把同类农业标准化对象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农业标准化形式。
(掌握)16.农业标准的概念:为在农业生产、经营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公认机构批准的,对农业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定的文件。
(掌握)17.农业标准综合体:针对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建立的,按其内在联系或功能要求形成的,相关指标协调优化、相互配合的成套标准(掌握)。
我国农业企业标准化的特点与作用机制探析

农 业企业 是指 具有 一 定 固定 资产投 资 规模 (0 元 以上 ) 50万 .以从 事农 林牧 渔 等农 业 商 品性 的初级 生产 、加 工 、贮 运 、销 售 、产 供 销一 体或 服 务 为主 营业
务 ,实行 自主经 营 、独 立核 算 、 自负盈 亏 、具 有独 立 法 人资 格 的生 产企 业 和 出 口基 地 以及连 锁加 盟企 业 等经 济组 织 ] 。农 业 企业 标 准 化 的研究 是 随着 传 统粗
我国农业企业标准化的转点与作用
放 式农 业 向产 业化 和集 约 化农业 转 变过 程逐 渐 发 展起 来 的新 兴研 究 领域 .本文
基于 这一转 变分 析农业 企业 标准 化 的作用 机制
一
、
我 国农 业企 业标 准 化 的现 状评 估
在决 策 学 中 ,现 状评 估 是 决策 流 程 中 的第一 环 节 。本 文 主要 从 基础 理 论 、 工作 基础 、人 员素质 对农业 企业 标准 化 的现状进 行 了评估 ( )农 业企 业 标 准化 的 基础 理 论 薄弱 一 从 学 科 建设 角度 看 ,我 国 的标 准 化基 础 理 论研 究 还 比较 薄 弱 ,对 标 准化 科 学技 术 系 统论 述 的论 著 还 较 为 欠缺 , 大部 分 标准 化 的论文 还停 留在 对标 准 化工 作 的初 级探 讨 、方 法研 究 、经 验 总结 以及对 具体 标准 的讨 论 层 面 。真 正 涉 及标 准 化 基 础 理论 研 究 的论 著 还 比较少 。 农 业 企 业 标 准化 人 员 大 多 是 改 行 从 事标 准 化 工 作 的 .标 准 化基 础 理 论 较 为 欠
的一个 重 要原 因。
刘 俊
高标准农田的概念与特点

高标准农田的概念与特点
高标准农田是指在土地利用、农田基本建设、农田水利、田间
管理等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一定标准的农田。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
为了提高农田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进行
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高标准农田的概念包括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农田基本建
设的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健全和田间管理的科学化。
土地利用的
合理化是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农田的有效利用
率和生产力。
农田基本建设的完善包括农田平整、排灌设施完备、
道路畅通等,以提高耕作条件和生产效率。
农田水利设施的健全是
指建设完善的灌溉、排水等水利设施,保证农田的水资源供应和排
水排渍。
田间管理的科学化则包括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病虫害防
治等,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高标准农田的特点主要包括高产、高效、高质、高技术。
高产是指高标准农田的产量较高,可以有效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的产量。
高效是指农田的生产效率较高,可以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
最大化。
高质是指农田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较高,符合国家和市场的
质量标准。
高技术是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运用了先进的
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了农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农田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标准化概论复习重点

农业标准化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标准: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的文件。
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农业标准化: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加以实施,并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是确保食品质量的积极的过程控制体系,能应用于从最初的生产者到最终的消费者这一整条食物链。
农业综合标准化: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农业标准对象的整体出发,以实现农业标准化对象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的科学的农业标准化方法。
农业标准综合体:针对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而建立的,按其内在联系或功能要求所形成的,相关指标协调优化、相互配合的成套标准。
农业超前标准化:根据预测,对今后成为最佳的农业标准化对象规定出高于目前实际水平的指标和要求,并根据现实条件在农业标准中的质量分等分级的形式中,归总出具有不同实施日期的指标和特性。
强制性农业标准:指与安全、卫生有关的技术要求,重要的涉及技术衔接通用技术语言和国家需要控制的检验方法,种子与重要农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
推荐性农业标准:指与农业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行业标准。
农业标准体系:指一定范围内农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农业标准体系表:将一定范围内的农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以图表的形式按层次排列的框架。
农业标准体系的标龄:自标准实施之日起,至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又称标准的有效期(一般为5年)。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活动。
农业标准化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农业标准化基础知识学习资料、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农业标准化是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和实施管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为目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二、农业标准化方法原理农业标准化方法原理是在标准化原理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是指导农业标准制定及实施过程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 具体有如下四个方面。
1.简化原理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可必要的范围时。
即可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以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
2.统一原理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农业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确定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建立农业标准体系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适应本行业和本单位的实际需要等效。
从农业现代标准化的角度来说,统一的实质是使对象的形式、功能(效用)或其他技术特性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农业标准确定下来。
统一化的目的是消除由于不必要的过程多样化而造成的混乱,为农业生产的正常活动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
当然农业过程中还有一些事情不能统一的现象,如不同经纬度或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同一种作物播种时间,就无法统一;同一作物的种植密度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中不同区域也无法统一。
但这并不能证明统一化原理的不适用。
3.协调原理农业标准系统的功能有赖于每个标准本身的功能,以及每个相关标准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联系来保证。
为使农业标准系统有效地发挥功能,必须使农业标准系统在相互因素的连接上保持一致,使农业标准内部因素与外部约束条件相适应,从而为农业标准系统的稳定创造最佳条件。
协调原理的主要应用方面:农业标准内部系统之间的协调;相关农业标准之间的协调;农业标准系统之间的协调。
论我国农业的标准化生产

论我国农业的标准化生产
余 和 胜
大 冶市标准化管理所 湖北 大冶 4 3 5 1 o 0
摘要 :推进农业标 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 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当前 我国农业标 准化生产存在体 系不健全 、 农产品产地污染问题广泛存在 ,农业标准施行不利等 问题,需要从发挥地方组织的推 动作用 ,制定科 学发展规划;完善推广农业标准体系,加 强农 产 品产地环境保 护;提 升产 品品质 ,创造品牌效应做 出努力 ,努力实现 我国农 业的标准化生产。 关键词 :农业 标准 化生产 绿色有机农业
准 的制 定 ,如 农 产 品 环境 标准 的制 定 及 修 订 , 在 发 展 农 业 的 同 时注 意 保 护 环 境 , 为 绿 色 有 机 农 产 品 生 产 创 造 有利 条 件 ,从 源 头 开 始 保 障 产 品质 量 。 ( 三 )提 升产 品 品 质 , 创造 品 牌效 应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水 平 的 提 高 , 人 们 在 吃 饱
一
、
农 业标 准 化生 产 的意 义
所 谓 农 业标 准 化 ,就 是 指 以农 业 为对 象 的 标 准化 活 动 , 是 为与 农业 活 动有 关 的各类 对 象 制 定 并 实施 标准 ,使 农业 实 现科 学 有 效 的统 一 的活动 。农 业标 准 化 生 产 的 目的生 产 质优 量 足 的农 产 品 ,是 实现 农 村经 济 结 构调 整 ,农 民增 收 、农 业 增 效 、保 护 环境 的重 要举 措 。农 业 标 准 化 也 是 我 国农 产 品 参 与 国 际市 场 竞 争 的 重 要 技术 支撑 ,有 利 于 农业 科 技 成果 转 化 为现 实 生 产 力 。伴 随着 我 国加 入 WT O 的旅 程 , 国际 市场的 “ 绿 色壁 垒 ”在 不 断累 高 。 为了 应对 这 局 面 , 必 须 提 高 我 国出 口农 产 品 标 准 和 质 量 。农 业标 准 化 既 是组 织 农业 生 产 的依 据 ,也 是规 范 农 产品 市 场和 满 足 国 内外 贸 易的 要 求 。 确 立 农 业 的 标 准 化 生 产 对 于 建 立 和 规 范 市 场 交 易秩 序有 重 要 作 用 ,同 时将 科 技 成果 制 定成 农 业 技 术 、管 理 的标 准 ,实现 农 业 科学 技 术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标准化的特点
一、农业标准化的生物性。
农业技术是在不易控制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动植物的生命过程来实现的。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将哪些产品、哪种农业技术列为标准化对象,都要受到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制约。
这比工业技术推广难度大,同一农业新技术在不同条件下产生不同结果,相同的标准化对象,执行统一标准,其经济效果往往不一样。
二、农业标准化的区域性。
农产品因地区不同,其品质差异很大,同一技术在不同区域效果不同。
世界上许多国家按照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农作物特点,划分了各种“生长带”,如玉米带、棉花带、草原放牧带等,就是注意了农业区域性特点。
我国的标准中设有农业地方标准,就是考虑了农业标准化地域性较强的特点。
三、农业标准化的复杂性。
表现在制(修)定标准的周期长,要考虑的相关因素较多。
制定一项农产品标准至少要有3年的统计数据。
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对象是活的有机体,他们种类繁多,各有其生长发育规律,成批新品种的育成、使用和推广,总是需要农机、化肥、农药、温室、地膜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相配合,其中只要有一项没跟上,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影响。
四、文字标准和实物标准同步。
文字标准来源于实践,是客观实物的文字表达。
但是,文字标准较抽象,由于人们的理解能力或认识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而且,有些感官指标如色泽、口味很难用文字确切表达。
如烤烟是根据叶片的部位特征、成熟度、色泽、叶片长度、杂色玉残分等技术条件定级的。
以颜色为例,九分有金黄、橘黄、正黄、淡黄、深黄、红黄、黄带浮青、青黄、黄多青少、青多黄少等十余种。
很难掌握,应以比色板和烤烟实物标准加以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