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常用的水质净化方法
十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十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能够有效净化污水,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1. 传统曝气池工艺流程图:传统曝气池工艺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其流程图包括进水管道、格栅、沉砂池、曝气池、沉淀池、出水管道等组成。
2. A2O工艺流程图:A2O工艺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其流程图包括进水管道、格栅、调节池、A2O生物反应器、沉淀池、出水管道等组成。
3. SBR工艺流程图:SBR工艺是一种周期性运行的污水处理工艺,其流程图包括进水管道、格栅、SBR反应池、沉淀池、出水管道等组成。
4. MBR工艺流程图:MBR工艺是一种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工艺,其流程图包括进水管道、格栅、MBR反应池、膜分离器、出水管道等组成。
5. SBBR工艺流程图:SBBR工艺是一种浸没式生物膜反应器污水处理工艺,其流程图包括进水管道、格栅、SBBR反应器、沉淀池、出水管道等组成。
6. A/O工艺流程图:A/O工艺是一种同时含有好氧区和厌氧区的污水处理工艺,其流程图包括进水管道、格栅、调节池、A/O反应器、沉淀池、出水管道等组成。
7. UASB工艺流程图:UASB工艺是一种高效的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其流程图包括进水管道、格栅、UASB反应器、沉淀池、出水管道等组成。
8. A2N工艺流程图:A2N工艺是一种将氨氮和总氮同时去除的污水处理工艺,其流程图包括进水管道、格栅、调节池、A2N反应器、沉淀池、出水管道等组成。
9. ANAMMOX工艺流程图:ANAMMOX工艺是一种通过厌氧氨氧化反应去除氨氮的污水处理工艺,其流程图包括进水管道、格栅、调节池、ANAMMOX反应器、沉淀池、出水管道等组成。
10. MBBR工艺流程图:MBBR工艺是一种利用生物膜附着载体进行污水处理的工艺,其流程图包括进水管道、格栅、MBBR反应器、沉淀池、出水管道等组成。
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

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能够有效净化废水,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展示了污水处理的各个阶段和处理方法,以匡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污水处理的过程。
一、采集与预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污水从不同的来源被采集起来,并进行初步的预处理,以去除大颗粒物质和减少固体悬浮物的含量。
1. 污水采集:污水来自于家庭、工业和商业活动,通过下水道系统被采集起来。
2. 粗筛:污水经过粗筛过程,去除大颗粒物质,如纸张、塑料等。
3. 沉砂池:污水经过沉砂池,固体悬浮物沉淀到池底,形成污泥。
二、初级处理阶段初级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以减少有机物和固体物质的含量。
1. 沉淀池:污水进入沉淀池,悬浮物在静置过程中沉淀到池底,形成污泥。
2. 气浮池:通过注入气体,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浮起,形成浮渣,便于去除。
3. 活性炭吸附:使用活性炭吸附剂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异味。
三、中级处理阶段中级处理主要是通过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
1. 好氧处理:将污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2. 好氧池:好氧池提供了适宜的氧气和微生物环境,促进有机物质的降解。
3. 曝气池:通过曝气装置向水体中注入氧气,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气。
四、高级处理阶段高级处理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微量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以达到更高的水质要求。
1. 活性污泥法: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
2. 滤池:通过滤料层和微生物膜去除水中的微量悬浮物和有机物质。
3. 消毒:使用消毒剂(如氯或者紫外线)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以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五、出水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经过处理后的水体被排放到水体或者再利用。
1. 沉淀池:处理后的水体经过沉淀池,使残存的悬浮物沉淀到池底。
简易的过滤脏水的方法有哪些呢

简易的过滤脏水的方法有哪些呢过滤脏水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其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异物等杂质,提高水的质量和清洁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简易过滤脏水的方法:1. 自然过滤:通过自然地下水运动和地层过滤,可以将水中的一部分杂质去除。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质较为清洁的情况,不适用于含有大量悬浮物和微生物的脏水。
2. 自制简易滤筒:(1)利用布料:可以使用棉布、纱布或者织物等材料制成滤筒。
将脏水慢慢倒入滤筒,由于布料的微孔结构,可以有效过滤掉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使得水变得清澈。
(2)利用石头和沙子:可以用一个塑料或玻璃瓶制作滤筒,在滤筒底部放入一层洗净的细石子或者砾石,然后放入一层沙子,再放入一层细砂,最后再放入一层沙子。
将脏水慢慢倒入滤筒,通过石头和沙子的层层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悬浮物。
3. 搭建简易滤水器:(1)利用竹子:可以将竹子割成一截,竹节底部封口,然后竹节内壁镶嵌一层滤网,底部再放一层细砂和沙子。
将脏水慢慢倒入滤水器,通过竹节内的滤网和底部的砂层,可以过滤掉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
(2)利用塑料瓶:可以用一个塑料瓶做滤水器,把瓶口一端剪开,倒过来放在一个容器内,然后在瓶内放入一些石子、沙子和活性炭。
将脏水慢慢倒入瓶内,通过瓶内的滤料,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和异物。
4. 植物过滤:一些植物具有过滤水质的作用,可以将植物根部放置在脏水中,植物根部的根毛能吸附和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和有机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常用的植物包括芦苇、菖蒲、芦荟等。
5. 沉淀和沉降:将脏水放置一段时间,让其中的杂质和悬浮物通过自然沉淀的方式沉降到底部,然后将上部清水小心倒出。
这种方法需要时间较长,且水质清洁度依然不足,适合用于简单的脏水处理。
6. 煮沸消毒:将脏水进行沸腾煮沸,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但不能去除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溶解物。
7. DIY滤水器:利用某些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制作滤水器,通过活性炭、石英砂、硅胶等材料的层层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异物和污染物。
净水常用的几种方法

净水常用的几种方法净水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去除,使其成为适合人类饮用和使用的安全水源。
净水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其中常见的几种方法。
1.沉淀法:沉淀法是净水的一种传统方法,通过让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沉淀到底部,从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这种方法通常是通过让水在储水池或沉淀池中停留一段时间,使颗粒物沉淀下来,然后再将清澈的上层水抽出来使用。
沉淀法能够去除大部分的悬浮物,但对于溶解性物质和细菌等无法去除。
2.过滤法:过滤法是一种常见的净水方法,它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将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分离出去。
常用的过滤材料有砂石、活性炭、陶瓷和纤维等,这些材料能够阻挡较大颗粒物和有机物,并吸附一些重金属离子。
过滤法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和异味等,但不能完全去除细菌和病毒。
3.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质,从而实现净水的目的。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活性炭是一种能够吸附有机物质的材料,它通过自身的微孔结构吸附有机物分子,从而去除水中的颜色、异味和有机污染物。
分子筛是一种具有特定孔径的材料,它可以选择性地吸附特定大小的分子,如氨氮、铵盐等。
吸附法能够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一些无机物,但对于细菌和病毒等无法去除。
4.杀菌消毒法:杀菌消毒法是通过将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杀死或去除,保证水的卫生安全。
常用的方法有加热消毒、紫外线消毒和化学消毒等。
加热消毒是将水加热到沸腾的温度,使细菌和病毒失活;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水中的微生物,破坏其遗传物质,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化学消毒是通过加入氯、臭氧等化学物质,使其与细菌和病毒反应,杀灭其活性。
杀菌消毒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生物,但对于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无法去除。
5.反渗透法:反渗透法是一种高效的净水方法,通过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和微小颗粒逆向渗透,从而实现水的净化。
这种方法通常是将水加压通过具有微孔的半透膜,膜孔大小约为0.1微米,可以阻挡细菌、病毒和溶解性物质等。
物理过滤方法

物理过滤方法
物理过滤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水质中的杂质和悬浮物,它是水处理中常用的初级净水方法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过滤方法包括:过滤、沉淀、蒸发等。
一、过滤
过滤是最常见的物理过滤方法之一,它通过滤网或过滤器将污水中的杂质滤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不同的过滤器具有不同的过滤级别,可以选用不同的过滤器来满足不同水质的需要。
二、沉淀
沉淀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物理过滤方法,通过让水质放置一段时间,让其中悬浮的杂质沉淀到底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比较适用于自然水源、池塘等原始水体的处理,也可用于处理降雨、地下水等。
三、蒸发
蒸发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物理过滤方法,通过将污水放置在容器中,在加热的情况下,将水蒸发,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通常适用于处理日常生活用水、部分工业废水等。
总之,物理过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效果快等优点,是水处理中常用的净水方法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选用合适的物理过滤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十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十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将污水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1. 传统的物理处理工艺流程图:物理处理工艺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悬浮沉淀物。
典型的物理处理工艺流程图包括:进水→格栅除污→沉砂池→沉淀池→二沉池→出水。
2. 化学处理工艺流程图:化学处理工艺主要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沉淀、絮凝、氧化等反应,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典型的化学处理工艺流程图包括:进水→调节箱→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二沉池→出水。
3. 生物处理工艺流程图:生物处理工艺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典型的生物处理工艺流程图包括:进水→生物接触氧化池→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二沉池→出水。
4. 活性炭吸附工艺流程图:活性炭吸附工艺主要通过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附,达到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典型的活性炭吸附工艺流程图包括:进水→格栅除污→活性炭吸附池→二沉池→出水。
5. 膜分离工艺流程图:膜分离工艺主要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污水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实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典型的膜分离工艺流程图包括:进水→预处理→膜分离→再生→出水。
6. 离子交换工艺流程图:离子交换工艺主要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对污水中的离子进行吸附和交换,去除污水中的离子污染物。
典型的离子交换工艺流程图包括:进水→预处理→离子交换柱→再生→出水。
7. 气浮工艺流程图:气浮工艺主要通过在污水中注入气体,使悬浮物浮起,从而实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典型的气浮工艺流程图包括:进水→混合池→气浮池→二沉池→出水。
8. 真菌处理工艺流程图:真菌处理工艺主要通过利用真菌的生物降解能力,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典型的真菌处理工艺流程图包括:进水→生物接触氧化池→真菌处理池→二沉池→出水。
水净化处理的方法

水净化处理的方法水净化处理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来对水质进行处理,以便满足用户的要求,或者除去使水不适合直接或间接使用的物质。
水净化处理有许多方法,如改变水的物理状态、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放射变异处理等。
一、物理处理1、萃取:利用盐类、油类或有机物等能与水中悬浮物、溶解物萃取的物质,将其从水中提出来,即可减少水中悬浮物等的量。
2、煮沸:将水加热至沸点,杀灭其中的水生生物,也可部分地减少水中的溶解物和悬浮物,但这种方法不能达到卫生标准。
3、卡普兰滤波法:它是指将水中悬浮物、微细颗粒及有机物与水分离的过程,是一种有效过滤悬浮物的物理处理方法。
4、过滤:过滤是指将水中的悬浮物、微细颗粒等物质,通过细网、滤布或称为滤膜的专用筛选装置,从水中滤出来。
5、离子交换:是指用碱性和酸性溶液洗涤水,使水中的离子交换,从而去除一定的污染物和气味的一种净化方法。
6、沉淀:沉淀是指将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加以凝聚形成沉淀物,然后再将其从水中分离的一种处理方法。
二、化学处理1、消毒:消毒是指用药物(紫外线、臭氧、氯气或其他活性物质)来杀灭水中的有害细菌、病毒等,以保证水质卫生安全的一种方法。
2、漂白:漂白是指在水中加入漂白剂(氯化钠),使漂白剂溶解于水中,形成漂白水,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及其他有害物质,以便卫生消毒而被广泛采用。
3、活性炭净化:活性炭净化是应用活性炭的吸附原理,把水中的毒素、有机物、腐蚀性物质及色素等微粒物质吸附或吸收,使水清洁而无毒的净化方法。
三、生物处理1、污泥调节法:它是通过培养活性污泥,使水中悬浮物、溶性有机物等反应物以微生物作用形成安全而可控的产物,从而达到水净化的目的。
2、生物污泥反应器:它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处理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将待处理的水通过一定的污泥量的污泥反应器,通过氧化作用和厌氧处理,使有机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都被处理掉。
四、放射变异处理放射变异处理是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水中的细菌、有机物等有害物质施加穿透作用,使其受到破坏,从而达到消毒、净化水质的目的。
净化水质的原理

净化水质的原理
水质净化技术的原理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原理:
1.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具有大量微孔,在水中起到吸附有机物和氯等杂质的作用。
通过将水源通入装有活性炭的过滤器中,有机物和氯等杂质被吸附到活性炭表面,从而净化水质。
2. 臭氧氧化: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快速分解有机物、微生物以及细菌等。
通过将臭氧注入水中,臭氧分解有机物,杀死细菌和微生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对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具有高度致命效果。
将水流通过紫外线灯照射,可以杀死绝大部分微生物,从而净化水质。
4. 反渗透:反渗透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分离物质的技术。
水经过一层特殊膜,其中只有水分子可以穿透,而其他杂质和溶解物则被隔离在另一侧。
通过反渗透,可以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杂质和溶解物质,从而净化水质。
5. 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是一种通过交换树脂吸附和释放离子的方法。
树脂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能够吸附水中的特定离子。
通过将水流通过含有交换树脂的过滤器,可以去除水中的特定离子,从而净化水质。
这些只是常见的净化水质原理之一,实际应用中可能会结合多种净化技术来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解常用的饮用水净化方法
一、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以圆球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原水,水中的离子会与固定在树脂上的
离子交换。常见的两种离子交换方法分别是硬水软化和去离子法。硬水软化主要是用在反渗
透(RO)处理之前,先将水质硬度降低的一种前处理程序。软化机里面的球状树脂,以两个
钠离子交换一个钙离子或镁离子的方式来软化水质。
离子交换树脂利用氢离子交换阳离子,而以氢氧根离子交换阴离子;以包含磺酸根的苯
乙烯和二乙烯苯制成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会以氢离子交换碰到的各种阳离子(例如Na+、
Ca2+、Al3+)。同样的,以包含季铵盐的苯乙烯制成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会以氢氧根离子交换
碰到的各种阴离子(如Cl-)。从阳离子交换树脂释出的氢离子与从阴离子交换树脂释出的氢
氧根离子相结合后生成纯水。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可被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离子交换床中,分成所谓的阴离子交换床和阳
离子交换床。也可以将阳离子交换树脂与阴离子交换树脂混在一起,置于同一个离子交换床
中。不论是那一种形式,当树脂与水中带电荷的杂质交换完树脂上的氢离子及(或)氢氧根离
子,就必须进行“再生”。再生的程序恰与净化的程序相反,利用氢离子及氢氧根离子进行再
生,交换附着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杂质。
若将离子交换法与其他净化水质方法(例如反渗透法、过滤法和活性碳吸附法)组合应用
时,则离子交换法在整个净化系统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离子交换法能有效的去
除离子,却无法有效的去除大部分的有机物或微生物。而微生物可附着在树脂上,并以树脂
作为培养基,使得微生物可快速生长并产生热源。因此,需配合其他的净化方法设计使用。
二、活性碳吸附法
有机物可能是阳离子、阴离子或非离子性的物质,离子交换树脂可去除原水中一些可溶
性的有机酸和有机碱(阴离子和阳离子),但有些非离子性的有机物却会被树脂包覆,这过程
称为树脂的“污染阻塞”现象,不但会减少树脂的寿命,而且降低其交换能力。为保护离子交
换树脂,可将活性碳过滤器安装在离子交换树脂之前,以去除非离子性的有机物。
活性碳的吸附过程是利用活性碳过滤器的孔隙大小及有机物通过孔隙时的渗透率来达到的。
吸附率和有机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子大小有关,某些颗粒状的活性碳较能有效的去除氯胺。活
性碳也能去除水中的自由氯,以保护纯水系统内其他对氧化剂敏感的净化单元。
活性碳通常与其他的处理方法组合应用。在设计纯水系统时,活性碳与其他相关净化单位的
相关配置,是一项极为重要的项目。
三、微孔过滤法
微孔过滤法包括三种类型:深层过滤(depth)、筛网过滤(screen)及表面过滤(surface)。
深层滤膜是以编织纤维或压缩材料制成的基质,利用随机性吸附或是捕捉方式来滞留颗粒。
筛网滤膜基本上是具有一致性的结构,就像筛子一般,将大于孔径的颗粒,都滞留在表面上
(这种滤膜的孔径大小是非常精确的),而表面过滤则是多层结构,当溶液通过滤膜时,较滤
膜内部孔隙大的颗粒将被滞留下来,并主要堆积在滤膜表面上。
由于上述三种滤膜的功能不同,因此对滤膜之间的分辨非常重要。由于深层过滤是一种较为
经济的方式,可去除98%以上的悬浮固体,同时保护下游的净化单元不会败坏或堵塞,因
此通常被作为预过滤处理。表面过滤可去除99.99%以上的悬浮固体,所以也可作为预过滤
处理或澄清用。微孔薄膜(筛网滤膜)一般被置于净化系统中的最终使用点,以去除最后残留
的微量树脂碎片、碳屑、胶质颗粒和微生物。例如:0.22μm微孔滤膜,其可滤过所有的细
菌,通常用于将静脉注射用的液体、血清及抗生素进行除菌用。
四、超滤法
微孔薄膜是依其孔径大小来去除颗粒,而超滤(UF)薄膜则是一个分子筛,它以尺寸为基
准,让溶液通过极细微的滤膜,以达到分离溶液中不同大小分子的目的。
超滤膜是一种强韧、薄、具有选择性的通透膜,可截留大部分某种特定大小以上的分子,包
括:胶质、微生物和热源。较小的分子,例如:水和离子,都可通过滤膜。所以,超滤法可
将截留液中的大分子加以浓缩,但是,仍有些大分子会渗漏至滤过液中。
超滤膜有数种不同的范围,在所有的实例中,超滤膜会留在大部分大于其分子筛所定义分子
量的分子。
五、反渗透法
反渗透(RO)法是可达到90%~99%杂质去除率中最经济的方法。RO膜的滤孔结构较UF膜
还要致密,RO膜可去除所有的颗粒、细菌以及分子量大于300的有机物(包括热源)。
当第二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由一个半透膜隔开时,渗透现象会自然发生。渗透压将水压过半
透膜,水将浓度较高的溶液稀释,最后造成浓度平衡。在水净化系统中,施加压力于高浓度
的溶液中,以抗衡渗透压。如此迫使得纯水由高浓度的液体通过RO膜,并可加以收集。由
于RO膜致密度极高,因此,产出的水流很慢,需要经过相当的时间,贮水箱内才会有足够
的水量。
RO膜可执行离子排除,使得只有水可通过RO膜,其余所有的离子及溶解的分子都被截留,
并加以排除(包括盐类和糖)。RO膜以电荷反应将离子排除,带电荷愈大,排除性愈高,所
以RO膜几乎可排除所有的(>99%)强离子性的高价离子,但是,对于弱离子性的单价离子(如
钠离子)的效果只有95%。不同的进水需要不同种类的RO膜,RO膜包括由乙酸纤维酯制
成,或是以聚硫胺与聚砜基质的混合薄层聚合物。
如果以原水水质及产水水质为基准,经过适当设计后,RO是将自来水净化的最经济有效方
法。RO同时也是试剂级纯水系统最好的前处理方法。
六、紫外线照射法
紫外线照射法已广泛的使用在水处理上,低压水银灯所放射出来的254nm的紫外线是一种
有效的杀菌方法,因为细菌中的DNA及蛋白质会吸收紫外线而导致死亡。
近来在UV灯制造技术方面的进步,已可制造同时产生185nm和254nm波长的紫外灯管,
这种光波长组合可利用光氧化有机化合物,接着这种特殊灯泡,将纯水中的总有机碳浓度降
低至5ppb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