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定位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新视角(上)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新视角(上)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我院职业教育的特点,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以及职业导向的需求,本文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应包括体育基础课、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的新型体育课程模式,明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而且要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做到体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最终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体育课程课程设置职业特色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体育课教学虽然在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职业教育需求并未发生改变。
因此,为了满足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以及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性人才的目标,就势必要求我们对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
本文以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提出新的看法。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目标是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它规定了一定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素养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程度,是为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服务的。
高职体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阶段的体育教育,是衔接学校与社会体育的桥梁,体现出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特征,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体育教学应体现鲜明的职业特性,突出对职业运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高职教育生源层次的多样化、专业的市场化、目标需求,决定了课程建设应具有多样的多元化性,必须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课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把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具有本校特点的一体化结构。
因此,本文将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为:强健体魄、发展体能、提升素养、满足兴趣、服务专业。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基础课,按照《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并将此作为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
浅析素质教育下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

实现高质量 的素质教育 。
的掌握 知识 和技能 。高职 院校 的体 育教学应在素质教育思想指 导
参考文献 :
识 的接受性 学习 。 原来 的体 育教学存 在统一性 、 教学模式 单一化 、
f 1 1 李 茹, 朱波 肖. 高职 院校体育课程 设置对职 业病预 防作 用探
教学信息 简 单、 缺乏对能力 的培养等 弊端 。 教学 观念转 变过程 中 , 析U 】 . 南京体育学 院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2 0 1 0 , ( 3 ) . 体 育课 程教学更加个性化 、 教学 中心 由注重结 果转变为注重过程 、 [ 2 】 李晓静 , 马 翠娥 , 蒋 自检 . 普 通高校体 育改 革的研 究动 向与 体育教学由统一化转 向差异化 改变教与学之 间的关 系。 传统教 学中教师主宰着课 堂教 学 , 教 到的 内容 , 缺乏 实际 的理解 和应用 。 学生 没有 自己的观点 意见 , 盲 发展 思路U 】 . 淮 北师 范学院学报 , 2 0 0 " 7 , ( 1 2 ) . [ 3 】 吴慧倩. 突 出职 业特 色是 高职体 育教 学改革的核 心叶 南京
验等方面 , 最终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成就 , 提高个人 的素质现形式
广泛和丰富。
体育本质特征 与职业 教育 特征的融合与促进 。教育 的 目的就
适合体育教 材内容的选择 。 高职 院校不 同于普 通高校 , 每座高 是为 国家为社会培养先进 的人才 ,素质教育就是 为社会 和国家培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工作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本文分析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现状,针对存在的不足和弊端提出了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相关建议,以期能为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79-02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端于80年代的一些职工大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20多个年头,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培养学生某种职业技能,使他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魄,而且还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提供良好的身体条件。
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其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不足之处,对高职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审视,了解其存在的问题是进行合理的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
(1)课程开设较为单一枯燥,教学内容选择不当,过分强调技术性,而缺乏趣味性。
经过研究发现,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比较常见的开设课程主要是健美操、艺术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篮球、体育舞蹈等等,而比如太极拳、散打、跆拳道、攀岩等一些更有乐趣和挑战性的项目开设很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资和教学设备短缺。
由于高职院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少,国家经费投入也有限,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难以受到像其他专业课程一样的重视,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等方面都相当缺乏,难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另外在师资力量方面,高职院校的师资薄弱,专业对口的老师更是缺少,使得体育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
(3)体育教育课时数少。
只有有足够课时的体育课才能保证学校实施正常地体育教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然而笔者发现,但仍有不少学校未开足体育课时,再加上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专业或在外实习,大大减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时间。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探析摘要:当前高职教育也追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各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本文主要针对高职学校体育学科教学改革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体育改革一、前言体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其正处于心理、生理从成长转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各方面的教育都显得至关重要。
因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专业性较强,普遍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体育教育,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德育、智育的共同发展,要着力促进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现状(一)体育教育观念落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重视专业性学习,忽略身体素质的锻炼,在寥寥无几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观念,主要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运动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体育运动行为的培养方面缺乏关注,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且不够科学,对学生的评估仍然以达标成绩和技能掌握程度为主,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正确学习态度、正确价值观或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课程安排不够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内容也应该随之改变,以更趋于时代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但是当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安排欠缺科学性、全面性和健身性。
根据苏州大学的张宏成教授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1992年获国家教育部表彰的体育课程教学优秀的25所高校中,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仍然以竞技体育教学为主,其中教学时间占64.6%,身体素质的教学课时占20.38%,而娱乐、健身、民族性体育等教学课时只占到15.4%,只有大约25%的学校开展了比较新式的教学课程,例如跆拳道、游泳等。
(三)体育教师整体水平和素质偏差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当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体育教师学历水平偏低,教学技能较单一,知识结构更偏重于竞技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健身教育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了解,这无法满足素质教育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改革高职体育课程

20 年 1 o8 0月
军 事 体 育 进 修 学
院 学 报
VoI27 No. _ 4
Ju a fP o r l LA n t u eo h sclE u ain n o Isi t fP yia d c t t o
Oc .2 0 t 08
以职 业 需 求 为 导 向改 革 高职 体 育课 程
t e ca l fs if lwo k r ,h g e o a in l d c t n pa sa r l o ce sn o t c r i i g tln st h r d eo k l u r es ih rv c t a e u a i ly o e fi r a i g i l o o n mp ra e i ta nn e t O n n a me tq a i r fsin l e n d .Th rf r ,P. e u s —p o es a ma s o d e eo e E.c u s o a in l o lg s h u db eo me t r ciai o rei v c t a c l e o l er fr d w h p a tc l n o e s i —
业体 质 。
关 键词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核心;实用
中 图分 类 号 :G8 74 0 .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7—3 0 ( 08 4O 1-3 6 110 2 0 )0 一1 20
Re o m a i n O E.Co r e i c to a le e f r to fP. u s n Vo a i n lCo lg s
Ab ta tW i h eie n fsca a o iiin uu ejb wi a ehg e e n d n p y i lh at src : t t erf me t o ill rdvso ,ft r o l h v ih rd ma so h s a el h n o b l c h.A s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点

二 、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依 据 和原 则 体 1理 论 依 据 .
() 1 延伸体育多形式课 程类型: 第一 , 内主体 育课——学校正 常安排 校
展的新要 求, 也是最终培养学生“ 健康第一 ” 意识 、 终 身体育 ” 力和提高 的体育教学 ; “ 能 第二 , 校内次 主体 育课——课 外体育活 动 ; 第三 , 校外非 主体
主 选择 教 师 、 课 内 容 、 上 上课 时 间 的 自 由 度 , 课 堂 教 学 与 课 外 活 动 互 补 , 使 () 3 加强 体 育 组 织 管 理 , 极 开展 多形 式 和 多样 化 的 课 外体 育活 动 。 积 3 优 化 课 程 教 学 内容 . 大 学 生 思 想 活 跃 , 知欲 强 , 体 育 兴 趣 、 好 各 不 相 同 , 体 育 教 学 求 但 爱 在
生的身心健 康水平上来。随着国务院《 于大力发展职 业教育 的决定》的 关 体育课程的设置以普修 、 专修和 自修三 种形式相结合。一年级学 生开 颁 布 实施 , 以及 社 会 经 济 的 臼 益 发展 , 等 职 业 教 育 受 到 了全 社 会 的 青 睐 , 设体育普修课 , 高 课时为两个学期共计 7 2学 时, 中体 育理论 教学每学期 至 其 极大地促进和加快 了高职院校人 才质量培养的步伐。 少 保 证 4学 时 。 二 年级 学 生开 设 体 育 专 项 学 习课 ( 项 选 择 学 习 )课 时 为 专 ,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 目标 , 为我国和 地方经 济发展培 养适应 生产 、 两个学期共计 7 是 2学时 , 中体育理论教 学每学期至少保证 6学 时。三年级 其 建设、 务一线所急需的应用 型高素质 专 门人 才。近 年来 , 服 以就业 为导 向 上学期开设体育 自修课( 自学 自练 ) 安排 教师一定 的辅导和测试。 , 进行的体 育课程体 系的改革与创 新, 针对 高职院校体 育教 学模式 、 教学 内 容、 教学方法 、 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 改革 ,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 和未来可
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改革的思考

加 重 视 体 育 教 育 ,这 是 由其 培 养 目标 所 决 定 的 。 高
职院校培养 专业 技能程度 高的复合 型高等职业技 术
人 才 , 突 出 表 现 在 “ 干 ” ,这 就 要 求 学 生 有 较 强 能 的 身 体 素 质 。 除 了先 天 遗 传 因素 外 ,身 体 素 质 主要
[ 关键词J 高职院校 体 育课 程 技 能培养
高 职 院 校 是 培 养 高 技 能 人 才 的 基 地 。 体 育 课 程
靠 后 天 的 体 育 锻 炼 形 成 。体 育 运 动 技 能 的 形 成 具 有 教 育 性 、协 作 性 、规 范 性 、实 践 性 等 特 征 ,它 对 劳
动 技 能 的形 成 有 积 极 的促 进 作 用 。而 劳 动 技 能 的 展
体 育 的 实 践 性 、技 能 性 和 应 用 性 符 合 职 业 教 育
的课 程体 系 校 更
留 精 华 , 突 出 特 色 ,反 映 时 代 发 展 趋 势 。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找 到 更 新 课 程 的 依 据 ,才 能使 改 革 的课 程
不 单 纯 追 求 学 科 的 系 统 性 和 完 整 性 。 根 据 培 养 目标 的 能 力 因素 和 岗 位 需 求 ,筛 选 学 科 中 与 培 养 职 业 能 力 直 接 有 关 且 使 用 效 率 较 高 的 专 业 知识 内 容 ,配 合 实 践 性 教 育 环 节 ,形 成 一 个 以综 合 能 力 培 养 为 主 体 、突 出技 能 和 岗位 要 求 为 目 的 的课 程 教 育 体 系 。 体 育 教 学 的 显 著 特 征 是 实 践 性 强 ,学 生要 通 过 反 复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改革

个 方 向 。2 0 年 8月 , 育 部 又 颁 布 了《 国普 通 高等 学 校 体 02 教 全 育 课 程 教学 指 导 纲 要 》 以下 简 称 《 导 纲 要 》 , 普 通 高 校 公 ( 指 )对 共 体 育 课 的课 程 性 质 、 程 目标 、 程 设 置 、 程 结 构 、 程 内 课 课 课 课 容 和教 学方 法 、 程 评 价 等 做 出 了 明 确 规 定 , 于 场 馆 设 施 是 保 证 体 育 教 学 、 外 体 育 活 动 和 课 余 体 课
育 训 练 正 常 进 行 必 不 可 少 的 物 质 条 件 。按 照 2 0 0 4年 教 育部
颁 布 的《 通 高 等 学 校 体 育 场 馆 设 施 、 材 配 备 目录 》 普 器 中规 定 的 要求 , 职 院 校 体 育 设 施 与 规 定 的 要 求 对 比 , 部 分 学校 不 高 大
育 学
t a hei e sofhe lh fr t t de int ton a d lf l n s or r h yst he r f r a nn a i hes r h tt d a at is ,s u ntore a i n ie o g p ta e t e ke O t e o m nd i ov ton oft po t c r e i he hihe oc to ls h l . The s r st a hig s ou d r c i h u or r m a ius d pa t e si t ou s n t g rv a ina c oo s po t e c n h l e evet e s pp tf o v ro e rm nt n he s ho nd f clt t d w ih s ors i t um e t . c ola a iia e t p t ns r n s Ke r s hghe oc to ls h l p tc r e;t ac ng i o o y wo d i rv a ina c oo ;s or ou s e hi de l gy; ca st l s ype c r iul s e s e t ; u rc ara s s m n Aut o ' a dr s BascDe ., Su h h r d es s i pt z ou Voc ton lU ni.,Su ho 5 4,Ch n a i a v z u 21 0 1 i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定位
长期以来,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种种应试教育的弊端,具体表现在:重视运动竞赛工作,以在运动会上获得冠军的数量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依据,而忽视体育教学与群体工作;在体育教学中采取一种标准、一种模式,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特长的发展。
在大学体育课堂上,往往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评达标为目的,忽视学生全面的身体锻炼,忽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忽视体育基本能力的培养。
要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必须结合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地对体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基于此,笔者以为,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面对实际、因地制宜,贯彻经济、简便、有效、易行的原则。
应以树立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努力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为中心,以培养大学生的健身能力和从事职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为重点,以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今后的发展为基准,确立整体改革思路。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基本能力素质等五个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修养情操等方面,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与效果是值得高职体育教学深入思考的问题。
科学文化素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指的是体育科学文化知识,虽然
高职学生掌握了一些体育方面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但仍缺乏必要的、较系统的体育科学文化知识。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内容,目前已建立了二十多个分支学科,其内容非常丰富。
身体素质包括体能、技能、体质和对外界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方面的素质需要从多方面培养。
心理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1)自尊、自信、自立、自强;(2)意志坚强,沉着果敢;(3)有较强的竞争、创新意识和能力;(4)富有团结协作和开拓进取的精神;(5)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获得工作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体育课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体育基本能力素质是指从事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等活动的能力,包括运动能力、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审美能力、体育教育能力、体育卫生工作能力等等。
高职学生的体育能力应是一种职业的专门能力,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从高职学生未来从事的具体工作需要出发,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加强其体育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
二、高职体育加强素质教育的内容
高职体育教学应尽快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使学生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亲身体验到素质教育的真实含义,为将来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打好基础。
(一)应充分体现精讲(少而精)、好懂(严格把握知识的生长点,但不与中学阶段的教学重复)、切实(符合今后工作情况的实际)、有用(对增强体质和职业角度的健身教育有用)的原则,充实健身教材,如健身与健美、武术与养生保健、形体训练与体育舞蹈、球类游戏(软式排球、三人篮球、五人足球)与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民族民间体育(跳绳与毽球)、攀岩等。
(二)应改造现行体育教材,将竞技教材改造为健身体育教材。
可将中长跑改为健身跑,将中学教材中起跑、途中跑、冲刺跑、技术与战术等教学内容更新为以提高耐力素质,增强心肺功能为主的匀速跑、定时跑、越野跑、追逐跑等教学内容,并增加定时跑绳和跳绳跑、健身跑的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等内容,可将以竞技为主的球类项目改为以健身为主的球类游戏,如三人篮球、五人足球、软式排球等。
要降低技术难度,简化比赛规则,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强调健身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应适当增加基础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目前约占全年课时的20%),加强科学锻炼的方法、健身运动处方、体质评价、健身体育的组织、健身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欣赏等知识的教学。
可将原来的分散授课改为专人授课,以确保理论教学的质量,充实高职学生个人健身和就业所必需具备的体育知识。
(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应使学生以自主学习体育项目为乐趣,追求高职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因此,改革高职体育教学方法,增强体育对学生的吸
引力,诱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能力,是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与体育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当前,学生对高职体育课普遍不感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是因为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竞技运动技能教学化和教学过程一体化的现象,严重地束缚了大学生个性和创造思维的发挥。
寓教于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是实现体育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五)遵循教学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健康体育教学应符合以下五条原则:
1、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相近性。
为满足高职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工作对体育技能的需求,高职体育教学方法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相近性,要尽可能地在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前提下,与学生所学专业尽量接近,这样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2、必须具有显著的健身性。
离开健身功能的教学方法不能称为健身体育的教学方法。
3、必须充分体现健身的娱乐性。
离开娱乐功能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缺少生气和吸引力,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因缺乏娱乐性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故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健身教学效果。
4、必须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单调乏味的一体化教学将体育课变成纪律课与军训课,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失去应有的健身效果。
5、必须具有较强的激励性。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所传授的本
领,而在于激励、鼓舞。
合理的体育教育方法应能帮助和激励学生身心愉快地度过适应期,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唤起终身体育的锻炼兴趣。
根据上述原则,体育教学广泛采用健身效果较好的循环练习法和健身处方法,娱乐性较强的游戏法、竞赛法、情境教学法和具有激励作用的对比法、表演评比法、分级达标法等方法,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