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知识介绍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实验室安全知识ppt课件

对实验室存在的危险源进 行定性或定量评估,确定 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和 发生概率。
等级划分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危害 程度和发生概率,将其划 分为不同等级,如高风险 、中风险和低风险。
风险矩阵
利用风险矩阵对实验室危 险源进行可视化评估,明 确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 优先级。
风险控制措施
01
02
03
04
制定安全规章制度
实验前准备
01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检查实验器材和试剂是否完好,做好实验
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操作过程
02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如实验
服穿戴、护目镜使用等。
实验后处理
03
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将废弃物分类处理,关闭实验设备和电源
。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安全检查内容
包括实验室环境、设备设施、试剂药品、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安 全检查。
事故教训与启示
重视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安全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管理。
加强安全培训
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强化安全检查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06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
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安全教育与培训,使实验室人员泄漏应急处理
发生化学品泄漏时,应立即疏散人员,关闭泄漏源,使用 吸收剂或中和剂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人员伤害应急处理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人员伤害事故,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如止血、包扎等,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报告相 关部门并保留现场证据。
04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
等级划分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危害 程度和发生概率,将其划 分为不同等级,如高风险 、中风险和低风险。
风险矩阵
利用风险矩阵对实验室危 险源进行可视化评估,明 确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 优先级。
风险控制措施
01
02
03
04
制定安全规章制度
实验前准备
01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检查实验器材和试剂是否完好,做好实验
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操作过程
02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如实验
服穿戴、护目镜使用等。
实验后处理
03
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将废弃物分类处理,关闭实验设备和电源
。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安全检查内容
包括实验室环境、设备设施、试剂药品、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安 全检查。
事故教训与启示
重视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安全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管理。
加强安全培训
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强化安全检查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06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
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安全教育与培训,使实验室人员泄漏应急处理
发生化学品泄漏时,应立即疏散人员,关闭泄漏源,使用 吸收剂或中和剂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人员伤害应急处理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人员伤害事故,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如止血、包扎等,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报告相 关部门并保留现场证据。
04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
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

生。
05
实验室安全检查与隐患 排查
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周期
根据实验室风险等级,设定不同 周期的安全检查,如日检、周检
、月检等。
检查内容
包括实验室设备、设施、环境、 人员操作等方面的安全检查。
检查方式
采用定期巡查、专项检查、季节 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等多种方式
进行安全检查。
隐患排查方法
观察法
道畅通。
04
05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等危险物品,必须严格遵守
存储和使用规定。
应急处理措施
如遇到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应迅速切断电源、气源,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进 行灭火,同时报警并疏散人员。
如遇到化学品泄漏、中毒等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如关闭阀门、戴 防毒面具等,同时报警并寻求专业救援。
通过直接观察实验室环境、设备、人员操作等,发现存在的安全 隐患。
问卷法
针对实验室人员发放安全问卷,收集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 议。
专家评估法
邀请专家对实验室进行安全评估,提出专业性的隐患排查意见和 建议。
整改措施与跟踪管理
整改措施
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包括立即整改、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等。
维护实验室财产安全
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性
实验室安全不仅关乎人员和财产安全 ,还直接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不安全的实验环境可能导致数 据失真或实验失败。
实验室设备昂贵,一旦发生事故,不 仅可能造成设备损坏,还可能引发连 锁反应,导致更大范围的财产损失。
实验室安全法规与标准
01
国家法规
我国已颁布一系列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实验室生物安
行。
05
实验室安全检查与隐患 排查
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周期
根据实验室风险等级,设定不同 周期的安全检查,如日检、周检
、月检等。
检查内容
包括实验室设备、设施、环境、 人员操作等方面的安全检查。
检查方式
采用定期巡查、专项检查、季节 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等多种方式
进行安全检查。
隐患排查方法
观察法
道畅通。
04
05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等危险物品,必须严格遵守
存储和使用规定。
应急处理措施
如遇到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应迅速切断电源、气源,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进 行灭火,同时报警并疏散人员。
如遇到化学品泄漏、中毒等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如关闭阀门、戴 防毒面具等,同时报警并寻求专业救援。
通过直接观察实验室环境、设备、人员操作等,发现存在的安全 隐患。
问卷法
针对实验室人员发放安全问卷,收集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 议。
专家评估法
邀请专家对实验室进行安全评估,提出专业性的隐患排查意见和 建议。
整改措施与跟踪管理
整改措施
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包括立即整改、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等。
维护实验室财产安全
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性
实验室安全不仅关乎人员和财产安全 ,还直接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不安全的实验环境可能导致数 据失真或实验失败。
实验室设备昂贵,一旦发生事故,不 仅可能造成设备损坏,还可能引发连 锁反应,导致更大范围的财产损失。
实验室安全法规与标准
01
国家法规
我国已颁布一系列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实验室生物安
行。
实验室安全常识ppt课件

16
17
❖ 3.废物处理:核素操作室的废物必须贮放在 专用容器内,半衰期小于15天的核素可以放 置法处理,放置时间应超过10个半衰期的时 间。半衰期较长的应交专门单位进行焚烧或 深埋处理。
18
❖ 4.意外情况的处理:如不慎在桌面或地面上 洒落放射性物时,应立即用吸水纸吸附,再 用清水擦洗,注意不能扩大污染面积。如皮 肤被污染,也应先用吸水纸吸净,再用软毛 刷沾肥皂水反复刷洗,注意不要擦伤皮肤。 不论何种情况,处理后都要用盖革记数计检 测,直到记数接近本底。如有误食应立即漱 口、洗胃、催吐,并服用相应的促排剂,以 加速已吸收的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
12
❖ (二)、生物安全防护
❖ 实验中有时所使用的标本中可能带有细菌、病毒, 一部分属于特殊危险的病原体,如肝炎病毒、衣原体、 结核杆菌等,都可以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和环境污染, 特别是有增殖过程的实验,PCR扩增DNA以及基因工 程操作中重组DNA都要严加防护,避免对个体的危害 和对环境的污染。世界卫生组织(WHO)已针对生物防 护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指针》,文件中对相关实 验操作的环境、空间、设施、防护方法及紧急情况处 理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实验者可参照相关章节指导自 己的安全防护。图为安全防护标志。
15
❖ 防护的主要原则是:缩短时间、加大距离、设立屏 障。具体措施为:
❖ 1.工作场所:应固定,并与其他空间之间安装屏 蔽设施,如铅板等。室内应有清洁区、缓冲区和污 染区之分,通风良好,下水道专用。
❖ 2.个人防护:工作人员着专用工作服,戴口罩、 手套和眼镜,在有机玻璃防护屏前操作,防止放射 性核素对工作台的污染,随时用盖革记数计进行探 测。长期从事核素操作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
22
❖ 3.烫伤:一般用90%一95%酒精消毒后, 涂2%苦味酸或5%鞣酸,若皮肤起泡(二级烫 伤),不要弄破水泡,防止感染;若烧伤严重者, 应用无菌纱布盖好伤口,急送医院处理。
17
❖ 3.废物处理:核素操作室的废物必须贮放在 专用容器内,半衰期小于15天的核素可以放 置法处理,放置时间应超过10个半衰期的时 间。半衰期较长的应交专门单位进行焚烧或 深埋处理。
18
❖ 4.意外情况的处理:如不慎在桌面或地面上 洒落放射性物时,应立即用吸水纸吸附,再 用清水擦洗,注意不能扩大污染面积。如皮 肤被污染,也应先用吸水纸吸净,再用软毛 刷沾肥皂水反复刷洗,注意不要擦伤皮肤。 不论何种情况,处理后都要用盖革记数计检 测,直到记数接近本底。如有误食应立即漱 口、洗胃、催吐,并服用相应的促排剂,以 加速已吸收的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
12
❖ (二)、生物安全防护
❖ 实验中有时所使用的标本中可能带有细菌、病毒, 一部分属于特殊危险的病原体,如肝炎病毒、衣原体、 结核杆菌等,都可以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和环境污染, 特别是有增殖过程的实验,PCR扩增DNA以及基因工 程操作中重组DNA都要严加防护,避免对个体的危害 和对环境的污染。世界卫生组织(WHO)已针对生物防 护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指针》,文件中对相关实 验操作的环境、空间、设施、防护方法及紧急情况处 理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实验者可参照相关章节指导自 己的安全防护。图为安全防护标志。
15
❖ 防护的主要原则是:缩短时间、加大距离、设立屏 障。具体措施为:
❖ 1.工作场所:应固定,并与其他空间之间安装屏 蔽设施,如铅板等。室内应有清洁区、缓冲区和污 染区之分,通风良好,下水道专用。
❖ 2.个人防护:工作人员着专用工作服,戴口罩、 手套和眼镜,在有机玻璃防护屏前操作,防止放射 性核素对工作台的污染,随时用盖革记数计进行探 测。长期从事核素操作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
22
❖ 3.烫伤:一般用90%一95%酒精消毒后, 涂2%苦味酸或5%鞣酸,若皮肤起泡(二级烫 伤),不要弄破水泡,防止感染;若烧伤严重者, 应用无菌纱布盖好伤口,急送医院处理。
实验室安全专业培训ppt课件(含内容)pptx

制定安全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规章制 度,规范实验操作和管理流程 。
配备安全设施
根据实验室需要,配备相应的 安全设施,如防护服、洗眼器 、灭火器等。
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 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 便及时应对和处理。
05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1 2
实验服与护目镜
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环境有助于科研人 员专注于研究工作,提高科研效率和 质量。
维护实验室财产安全
实验室设备昂贵,一旦发生事故,可 能导致设备损坏、数据丢失,严重影 响科研工作。
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
化学品安全
包括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处 置等环节,如易燃易爆品、有
毒有害品的管理不当。
生物安全
涉及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等 生物因子的实验操作,若操作 不当或防护不严,可能导致生 物安全事故。
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实验室安全标 准,如医学、化学、物理等领域的实 验室安全标准。
国际规范
国际通用的实验室安全规范,如 ISO17025等,为各国实验室安全管 理提供参考。
实验室内部 定的内部安全管理规定。
02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准入制度
01
02
03
实验室人员准入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 处理,遵守环保要求。
检查实验数据和结果,确认无误后做 好记录和报告。
回顾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出 改进意见和建议。
04 实验室危险源识别与风险 评估
危险源识别方法
现场观察法
通过对实验室现场进行细致观察 ,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如设备、
化学品、实验操作等。
询问交流法
辐射安全
实验室安全教育PPT课件

演练前准备
提前通知参与演练人员,做好演练前的物资准备、人员分工等工作。
演练实施
按照演练计划进行演练,记录演练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和改进。
演练后总结
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善应急预案和 演练计划。
应急事件报告与处置
事件报告 事件处置 信息发布 总结反思
发现实验室安全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说明事件情 况、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安全行为规范
制定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行为规 范,如穿戴防护用品、规范操
作等。
安全知识普及
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普及,提 高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安全氛围营造
营造关注安全、重视安全的实 验室氛围,鼓励人员积极参与
实验室安全工作。
02
实验室危险源识别与风险 评估
危险源识别方法
01
02
03
现场调查法
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询 问等方式,了解实验室存 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情况 。
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环境是实验顺利进 行的必要条件,可以避免因安全事故 导致实验中断或失败。
维护财产安全
实验室通常配备昂贵的仪器设备和重 要资料,安全事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 、资料丢失,给科研工作带来巨大损 失。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实验室准入制度
进入实验室前需接受安全培训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和
培训时间
根据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确 保培训效果。
培训方式
可采用线上或线下培训方式,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安全培训效果评估
评估方式
可采用问卷调查、考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安全 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提前通知参与演练人员,做好演练前的物资准备、人员分工等工作。
演练实施
按照演练计划进行演练,记录演练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和改进。
演练后总结
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善应急预案和 演练计划。
应急事件报告与处置
事件报告 事件处置 信息发布 总结反思
发现实验室安全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说明事件情 况、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安全行为规范
制定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行为规 范,如穿戴防护用品、规范操
作等。
安全知识普及
加强实验室安全知识普及,提 高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安全氛围营造
营造关注安全、重视安全的实 验室氛围,鼓励人员积极参与
实验室安全工作。
02
实验室危险源识别与风险 评估
危险源识别方法
01
02
03
现场调查法
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询 问等方式,了解实验室存 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情况 。
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环境是实验顺利进 行的必要条件,可以避免因安全事故 导致实验中断或失败。
维护财产安全
实验室通常配备昂贵的仪器设备和重 要资料,安全事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 、资料丢失,给科研工作带来巨大损 失。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实验室准入制度
进入实验室前需接受安全培训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和
培训时间
根据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确 保培训效果。
培训方式
可采用线上或线下培训方式,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安全培训效果评估
评估方式
可采用问卷调查、考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安全 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实验室安全ppt课件

应急处理演练
教授新员工应对实验室突 发事件的正确方法,如火 灾、化学品泄漏等。
在职员工安全教育
定期安全培训
定期组织在职员工参加安 全培训,确保他们持续掌 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技能 。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验室事故案例 ,让员工了解安全漏洞和 风险,提高警惕性。
安全文化推广
加强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推 广,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实 验室安全管理。
。
保障数据可靠性
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准确和 完整,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
有力支持。
实验室安全法律法规
国家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颁布的实验室安全相关法律 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等。
地方规定
行业标准
遵循相关行业的实验室安全标准和规 范,如《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等。
化学品储存
遵循化学品储存规定,分类存 放,避免混合存放,并定期检
查化学品标签是否清晰。
紧急救援措施
急救箱和急救用品
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箱和Hale Waihona Puke 救用品,如绷带、 消毒液、止血带等。
联系紧急救援服务
熟知当地紧急救援服务的联系方式,以便在 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寻求帮助。
紧急疏散路线
定期演练紧急疏散路线,确保在紧急情况下 能够快速、有序地撤离。
风险评估
对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相 应的防范措施。
专业评估人员
聘请专业的安全评估人员,对实验室进行全面、 专业的评估。
安全检查结果反馈与改进
结果公示
将安全检查结果进行公示,让实验室人员了解当前的安全状况。
问题整改
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实验室安全教育ppt

实验室安全教育
目录
CONTENTS
• 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 •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 实验室化学品安全 • 实验室生物安全 • 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
01 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
CHAPTER
实验室安全定义
实验室安全是指在进行科学实验、研 究和技术开发等活动时,为确保人员 、财产和环境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 措施和规定。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在使用化学品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 防护用品,如化学防护眼镜、实验服、 化学防护手套等。
遵循操作规程
在使用化学品时,应遵循实验室制定 的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控制使用量
在使用化学品时,应控制使用量,避 免大量使用或误用导致安全事故。
废弃物处理
使用完的化学品废弃物应按照实验室 规定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 员造成危害。
器的类型和使用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掌握紧急疏散路线
02
每个实验室都应标明紧急疏散路线,并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
熟悉疏散程序。
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03
通过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可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和自救能力。
实验室急救措施
1 2
学习急救技能
实验室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 止血等。
熟悉急救用品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
CHAPTER
生物安全级别与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级别
根据实验活动的危险程度,将实验室 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安全级别,如 BSL-1、BSL-2、BSL-3等。
操作规程
针对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制 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包括实验操作、 废弃物处理、消毒灭菌等环节,确保 实验活动的安全可控。
目录
CONTENTS
• 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 •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 实验室化学品安全 • 实验室生物安全 • 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
01 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
CHAPTER
实验室安全定义
实验室安全是指在进行科学实验、研 究和技术开发等活动时,为确保人员 、财产和环境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 措施和规定。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在使用化学品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 防护用品,如化学防护眼镜、实验服、 化学防护手套等。
遵循操作规程
在使用化学品时,应遵循实验室制定 的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控制使用量
在使用化学品时,应控制使用量,避 免大量使用或误用导致安全事故。
废弃物处理
使用完的化学品废弃物应按照实验室 规定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 员造成危害。
器的类型和使用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掌握紧急疏散路线
02
每个实验室都应标明紧急疏散路线,并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
熟悉疏散程序。
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03
通过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可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和自救能力。
实验室急救措施
1 2
学习急救技能
实验室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 止血等。
熟悉急救用品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
CHAPTER
生物安全级别与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级别
根据实验活动的危险程度,将实验室 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安全级别,如 BSL-1、BSL-2、BSL-3等。
操作规程
针对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制 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包括实验操作、 废弃物处理、消毒灭菌等环节,确保 实验活动的安全可控。
实验室安全教育ppt课件

02
03
耳塞
在噪声较大的实验环境中, 应佩戴耳塞以保护听力。
脚套
在需要保护鞋子免受污染 的实验环境中,应穿戴脚 套。
防水围裙
在进行可能产生液体飞溅 的实验时,应穿着防水围 裙以保护衣物。
06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CHAPTER
火灾应急处理
火灾报警
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按下火灾报警按钮,并通知实验室人员迅速撤离。
04 生物安全
CHAPTER
生物安全级别与防护
生物安全级别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将生物安 全实验室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各级实验室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
生物安全防护
在实验室中,应采取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个人 防护装备、使用生物安全柜等,以降低实验操作过程中感染 和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风险。
靠性。
维护设备完好
保护实验设备和器材免受损坏 ,延长其使用寿命。
降低环境污染
遵守环保法规,减少实验过程 中对环境的污染。
实验室安全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 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进
行。
遵守规定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 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协作互助
菌扩散。
消毒处理
对事故现场进行彻底消毒,使用高效 消毒剂对实验室内外环境、仪器设备
和物品进行消毒。
个人防护
实验室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 品,如生物安全服、口罩、手套等。
报告与记录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并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后续调查和分 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在英国波布特莱尔实验室东北方向50公里 的布伦特伍德地区首先发生了口蹄疫。据分析,口 蹄疫病毒很可能就是从波布特莱尔实验室里泄漏出 来,经过空气传播到布特伍德的地区,从而造成了 大规模的口蹄疫爆发。
10
2003年SARS大流行至今记忆犹新,一年后中国(包 括台湾在内),新加坡等国的一些实验室未经批准急 于开展了针对SARS病毒的研究,但因实验室本身条 件、操作粗心或管理不善等引发了许多问题,发生严 重的实验室感染,其危害让人们异常震惊。
2003.1.19. 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化学 原料爆炸,起因5 为电线短路。
2003.6.12.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室突发爆炸,3名教 师受伤。
6
放射性铊中毒:清华大学化学系92级物理化学和仪
器分析专业学生朱令两次7中毒,昏迷多日,几近植 物人。如今已经37岁的她生活不能自理,全身瘫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2
根据事实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大部分安全事故都 是因为相关人员的疏忽而造成的,根源在于实验人员 和管理人员还没有树立起真正的安全意识。
因而,实验室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
13
禁 止
必 须
当 心
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
14
(1) 使用 CCl4、乙醚、苯等有毒或易燃有机溶剂时要 远离火源和热源,敞口操作应在通风柜中进行。试 剂用后及时加盖,置于阴凉处存放。低沸点、低闪 点的有机溶剂不得在明火或电炉上加热,可用水浴、 油浴或可调压电热套加热。用过的溶剂不可随意倒 入水槽中排放,应回收集中处理。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
分类序号 GB6944-86分类 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GB13690-92分类 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
遇湿易燃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 第6类 第7类 第8类 第9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8) 保持水槽的清洁和通畅,切勿将固体物品投入水槽中。 废纸和废屑应投入废纸箱内,废液应小心倒入废液缸中集 中收集和处理,切勿随意倒入水槽中,以免腐蚀下水道及 污染环境。使用过的钠丝尤要小心,需集中处理。
化学实验室危险性物质与设备主要有
17
易燃物质 易爆物质 有毒物质 环境污染物质 (三废) 高压设备 高温和低温设备 高能设备 放射性物质及设备 微生物等。
工程菌培养液,实验室废液,不经处理倒入水池之中, 这些重组DNA进入水体,土壤后会流向何处呢?目前 已知DNA在土壤中至少可以存留40万年。
11
2011年9月,东北某大学的27名三年级学生,由于在 做“羊活体解剖学”实验过程中患上了布鲁氏菌病的乙 类传染病,从而忍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
2009年德国汉堡Bernhard Nocht热带医学研究所的 一名女科学家因被含有埃博拉病毒的注射器刺到一事 受到科学界普遍关注,重折磨。
4
1995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大四学生梁同学因吸入别的 同学泼洒的酸酐而不治身亡。
1997年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因未按规定使用通风 橱造成他人肺部伤害而永不被香港各大学录用。
2011年4月14日,四川某大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发生爆 炸,3名学生受伤。
2012年2月,南京某大学化学楼内甲醛反应釜发生泄 漏,从化学楼到靠近该校北门的道路边弥漫着刺鼻的 气味,上百名师生紧急疏散,幸未发生人员伤亡。
100%伤残、大脑迟钝,全靠年迈的父母照顾。
2013年1月7日下午4时20分左右,日本京都大学能 源研究科实验室发生爆炸8 。系实验中把氢、氧、乙
烯等气体灌入一铁质容器中点燃时突然发生爆炸, 容器破裂。爆炸造成硕二男生骨盘骨裂。
微生物危害往往更恐怖
9
1979年,前苏联乌拉尔南部的大工业城市斯维尔德 洛夫斯克的生物武器实验室发生爆炸,约10公斤的 炭疽芽孢粉剂泄露,爆炸释放出大量的细菌毒雾, 造成附近1000多人发病,数百人死亡。
(2) 加热和浓缩液体时,试管口要朝向无人处。会产 生刺激性或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柜内进行。嗅 刺激性气体时不能直接凑近容器口,应用手将气流 扇向自己的鼻孔。
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
15
(3) 使用浓酸、浓碱等强腐蚀性试剂时要小心,以免溅在皮 肤、衣服和鞋袜上,一旦溅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擦净。如 果溅入眼中应迅速用洗眼器冲洗。如果溅在身上的化学品 较多的话,需立即进行冲淋。
(4)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在不断搅拌中沿玻棒缓缓注入 水中,绝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迸溅。
(5) 使用HF、HCl、HNO3、HClO4、H2SO4等试剂溶解样品 时,以及用挥发性大的有机溶剂溶解或萃取样品时,应在 通与风有柜机中化进 合行 物操 共作 同。加尤热其,是否使则用将发HC生lO严4时重,事千故万。不能将其
另外一位博士生在使用三乙基铝的时候,不小心弄到 了手上,由于没有带防护手套,出事后也没有立刻用 大量清水冲洗,结果左手皮肤损毁严重,需要植皮,
一位做药物实验的研究生将大孔树脂直接装层析柱, 大孔树脂吸水膨胀造成爆炸,同样有实验人员将乙醚 提取物置于冰箱中过夜,第二天打开冰箱门时发生了 爆炸,
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
16
(6) 使用汞盐、氰化物、砷盐等有毒试剂时应特别小心,用 过的废物不可乱扔、乱倒,应及时回收或进行特殊处理。 严禁在酸性介质中加入氰化物。少量洒到实验台上的汞滴 应及时用硫磺粉覆盖,收集后集中处理。
(7) 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切勿以实验器皿代替水杯、 餐具等使用,防止化学试剂入口。实验结束后要洗手,如 曾使用过有毒药品,还应漱口。
在实验室工作 1
安全永远是头等大事
安全意识是必备的科学素质
2
“居之不安,何以乐业”。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工作的 保障。
实验室安全主要涉及化学物质安全、高压装置安全、 生物安全和信息安全等。
任何时候都需有“防范于未然”的意识。
பைடு நூலகம்
细节决定成败,粗心易酿大祸
3
一位上海的博士在使用过氧化氢的时候,没有带防护 眼镜,结果溅到眼睛,致使双眼受伤,
10
2003年SARS大流行至今记忆犹新,一年后中国(包 括台湾在内),新加坡等国的一些实验室未经批准急 于开展了针对SARS病毒的研究,但因实验室本身条 件、操作粗心或管理不善等引发了许多问题,发生严 重的实验室感染,其危害让人们异常震惊。
2003.1.19. 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化学 原料爆炸,起因5 为电线短路。
2003.6.12.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室突发爆炸,3名教 师受伤。
6
放射性铊中毒:清华大学化学系92级物理化学和仪
器分析专业学生朱令两次7中毒,昏迷多日,几近植 物人。如今已经37岁的她生活不能自理,全身瘫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2
根据事实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大部分安全事故都 是因为相关人员的疏忽而造成的,根源在于实验人员 和管理人员还没有树立起真正的安全意识。
因而,实验室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
13
禁 止
必 须
当 心
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
14
(1) 使用 CCl4、乙醚、苯等有毒或易燃有机溶剂时要 远离火源和热源,敞口操作应在通风柜中进行。试 剂用后及时加盖,置于阴凉处存放。低沸点、低闪 点的有机溶剂不得在明火或电炉上加热,可用水浴、 油浴或可调压电热套加热。用过的溶剂不可随意倒 入水槽中排放,应回收集中处理。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
分类序号 GB6944-86分类 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GB13690-92分类 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
遇湿易燃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 第6类 第7类 第8类 第9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8) 保持水槽的清洁和通畅,切勿将固体物品投入水槽中。 废纸和废屑应投入废纸箱内,废液应小心倒入废液缸中集 中收集和处理,切勿随意倒入水槽中,以免腐蚀下水道及 污染环境。使用过的钠丝尤要小心,需集中处理。
化学实验室危险性物质与设备主要有
17
易燃物质 易爆物质 有毒物质 环境污染物质 (三废) 高压设备 高温和低温设备 高能设备 放射性物质及设备 微生物等。
工程菌培养液,实验室废液,不经处理倒入水池之中, 这些重组DNA进入水体,土壤后会流向何处呢?目前 已知DNA在土壤中至少可以存留40万年。
11
2011年9月,东北某大学的27名三年级学生,由于在 做“羊活体解剖学”实验过程中患上了布鲁氏菌病的乙 类传染病,从而忍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
2009年德国汉堡Bernhard Nocht热带医学研究所的 一名女科学家因被含有埃博拉病毒的注射器刺到一事 受到科学界普遍关注,重折磨。
4
1995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大四学生梁同学因吸入别的 同学泼洒的酸酐而不治身亡。
1997年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因未按规定使用通风 橱造成他人肺部伤害而永不被香港各大学录用。
2011年4月14日,四川某大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发生爆 炸,3名学生受伤。
2012年2月,南京某大学化学楼内甲醛反应釜发生泄 漏,从化学楼到靠近该校北门的道路边弥漫着刺鼻的 气味,上百名师生紧急疏散,幸未发生人员伤亡。
100%伤残、大脑迟钝,全靠年迈的父母照顾。
2013年1月7日下午4时20分左右,日本京都大学能 源研究科实验室发生爆炸8 。系实验中把氢、氧、乙
烯等气体灌入一铁质容器中点燃时突然发生爆炸, 容器破裂。爆炸造成硕二男生骨盘骨裂。
微生物危害往往更恐怖
9
1979年,前苏联乌拉尔南部的大工业城市斯维尔德 洛夫斯克的生物武器实验室发生爆炸,约10公斤的 炭疽芽孢粉剂泄露,爆炸释放出大量的细菌毒雾, 造成附近1000多人发病,数百人死亡。
(2) 加热和浓缩液体时,试管口要朝向无人处。会产 生刺激性或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柜内进行。嗅 刺激性气体时不能直接凑近容器口,应用手将气流 扇向自己的鼻孔。
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
15
(3) 使用浓酸、浓碱等强腐蚀性试剂时要小心,以免溅在皮 肤、衣服和鞋袜上,一旦溅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擦净。如 果溅入眼中应迅速用洗眼器冲洗。如果溅在身上的化学品 较多的话,需立即进行冲淋。
(4)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在不断搅拌中沿玻棒缓缓注入 水中,绝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迸溅。
(5) 使用HF、HCl、HNO3、HClO4、H2SO4等试剂溶解样品 时,以及用挥发性大的有机溶剂溶解或萃取样品时,应在 通与风有柜机中化进 合行 物操 共作 同。加尤热其,是否使则用将发HC生lO严4时重,事千故万。不能将其
另外一位博士生在使用三乙基铝的时候,不小心弄到 了手上,由于没有带防护手套,出事后也没有立刻用 大量清水冲洗,结果左手皮肤损毁严重,需要植皮,
一位做药物实验的研究生将大孔树脂直接装层析柱, 大孔树脂吸水膨胀造成爆炸,同样有实验人员将乙醚 提取物置于冰箱中过夜,第二天打开冰箱门时发生了 爆炸,
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
16
(6) 使用汞盐、氰化物、砷盐等有毒试剂时应特别小心,用 过的废物不可乱扔、乱倒,应及时回收或进行特殊处理。 严禁在酸性介质中加入氰化物。少量洒到实验台上的汞滴 应及时用硫磺粉覆盖,收集后集中处理。
(7) 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切勿以实验器皿代替水杯、 餐具等使用,防止化学试剂入口。实验结束后要洗手,如 曾使用过有毒药品,还应漱口。
在实验室工作 1
安全永远是头等大事
安全意识是必备的科学素质
2
“居之不安,何以乐业”。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工作的 保障。
实验室安全主要涉及化学物质安全、高压装置安全、 生物安全和信息安全等。
任何时候都需有“防范于未然”的意识。
பைடு நூலகம்
细节决定成败,粗心易酿大祸
3
一位上海的博士在使用过氧化氢的时候,没有带防护 眼镜,结果溅到眼睛,致使双眼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