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造型的一般规律

合集下载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

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

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陶瓷艺术在产品造型中的创意设计方法分析

陶瓷艺术在产品造型中的创意设计方法分析

论104陶瓷与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被视为不同时期人类现实生活写照的载体之一,更是一种手工技艺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原始社会的制陶文化拉开了陶瓷手工艺术的历史序幕,“南青北白”的白瓷和原始青瓷、宋代五大名窑、明代青花瓷等,汇聚成绚烂无比的陶瓷造物文化。

其手工技艺源远流长,陶瓷艺术经Analyse Creative Design Method of Ceramic Art in Product Style刘雅丽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陶瓷艺术在产品造型中的创意设计方法分析久不衰。

陶瓷创意设计的产生与其文化背景是紧密联系的。

无论陶瓷设计如何发展,都绕不开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文化交流空前活跃的背景下,如何使中国现代陶瓷设计既能保留传统文化特色,又能增添丰富而新颖的创意元素,成为十分必要的问题之一。

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徐志伟的青瓷作品《荷叶洗》。

材料与技术是实现陶瓷设计的物质基础和手段。

在人类早期的造物活动中,对自然材料和工具的选择是从无目的到有目的,从改造材料和工具再到创造材料和工具。

创意的美好必须依赖于对材料的了解和对技术的掌握,即设计者驾驭材料与技术的能力。

在创意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必然会面临材料和工艺的诸多制约与影响,同时也是对设计能力的挑战。

材料的特殊性决定了陶瓷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工艺技术。

在设计陶瓷作品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技术的难度和完成的可能性,会使设计如纸上谈兵,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1](一)材料属性设计以材料为先,脱离材料的设计谈不上功能与审美。

陶瓷是用泥类和石料作原料,经粉碎后和水混合形成可塑性强的泥团。

由于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瓷可以分为硬质瓷和软质瓷:硬质瓷烧成温度较高(1 300℃以上),机械强度好,坯体呈白色,半透明,不吸水,不透气;软质瓷分为长石瓷、骨质瓷、滑石瓷3类,其主要特点是抗腐蚀性、透光性、亲人性、绝缘性和耐磨性。

现代陶瓷造型创意设计

现代陶瓷造型创意设计



知识要求
一、造型形体的构成要素,与形体形成(1课 时) 1、点、线、面、体与空间 (1)点的概念和应用:点可分为视觉要素的 点和几何要素的点。人们习惯用比较方式把小 的部分或构件说成点。可称为视觉的点。如雨 点、泥点、甚至夜空中的星星。概念要素的点 是有位置而无长、宽、高的点称为几何要素的 点。在陶瓷造型设计中、构思基本形态,研究 结构、确定造型的重要部分。就可以用点的概 念来进行。 (2)线的概念与应用:线有两种理解。一种 是直观的具有一定长度而不计宽和粗细的线; 另一种是具有一定长度又计宽和粗细的线。几 何学把线又分为:“直线和曲线”。线在陶瓷 造型设计中运用广泛。一般可做为设计造型的 轮廓使用,还可形成造型上具体的直观线条, 加强造型的形式效果。


比例与尺度在设计领域中非常重要。古有 “黄金分割法”这就是最好的使用比例的见 证。所以在陶瓷设计中比例与尺度不可忽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透视与错觉
透视变形 在前一单元讲过的测绘造型时,经 常会发现,按测定的尺寸和形状画出的测绘 图与测绘实体感觉不同;而且同样根据图纸 或样板旋制出的子型也会有一定差别,其原 因是,主体造型因为透视作用引起视觉上的 形体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透视变形。它不 同于工艺上的变形。上述情况在绘画中也经 常遇到,比如,笔者创作了一幅大型素描: 《邓小平在联大------中国人民正义的声音》 在创作过程中,严重地按照照片尺寸放大, 结果身材和手臂特别显短。于是加长了许多 才感觉视觉上的美观。又如:职大99级王颖 同学在毕业设计中,按作好了的小样放大, 结果三个主要人物的腿都显得短小。这都是 因为透视变形出现的问题。错觉的运用有许 多方法,同学们可在实践中掌握。这里就不 多叙述了。

浅谈陶瓷壶的造型艺术特点

浅谈陶瓷壶的造型艺术特点
设 计 与 人 文
浅谈陶瓷壶 的造型艺术特点

杨 淑 馨 张聪 丽。
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 河南 郑州 5 10 ) 2 6 0
( 郑州 轻工业 学院
摘要 : 陶瓷艺术作 为一 门造型 艺术 ,之所 以能以鲜 明的特点著称 于世 ,是 因其具有独特 的造型 形式和面貌 。陶瓷的 艺术性 ,其造 型艺术之 美,形制之 多,文化 气息之丰 富,是 其它陶瓷品类无 法相 比的。它蕴含着 富有 生命 力的特定 的精神 内涵 ,从造型到装饰 ,世代 相传 ,不断 变
化发展 ,而又不断完善 ,形成 一脉相传 。
关键 词 :陶瓷;造 型艺术;造型形 式 中 国陶瓷 源远 流 长 ,对 世界 陶瓷 产 生过 巨大 的影 响,在 世 界 身相 呼应 ,丰 富 了造 型整体 文化 史上 留 下 了光辉 灿烂 的 篇章 ,而 陶 瓷壶 正 是 中国 陶瓷 的一 种 陶 艺家 们 以对 美 的感悟 ,取 自然 之式 ,以理 性 的思 维把 握形 造型 形式 。 象 的具 体 特 征 ,通 过 分解 、组合 、调 整 、创 造 ,把 形式 与 内容 陶瓷 艺术 之所 以能 以鲜 明 的特 点著 称于 世 ,是 因其 具 有独 特 完美 结 合在 一起 ,达 到整 体造 型 的和谐 与统 一 。 的造 型 形式 和面 貌 。它 蕴含 着 富有 生命 力 的特 定 的精 神 内涵 ,从 这 种造 型 方式 受 工艺 技术 ,使用 功 能等 的制 约 而有 一 定的 制 造型 到装 饰 ,世代 相 传 ,不 断变 化发 展 ,而 又不 断 完善 , 形成 一 作局 限和难 度 。通 过对 自然 界生 动 的、活 力 的 、多样 化 的动 物和 脉相传 的文 化特 色 。 草木 形 象 的分解 、调 整 、组合 、转化 、演 变 ,使 形象 的大 小、构

鉴定瓷器科普

鉴定瓷器科普

1、瓷器的造型是断代的主要依据。

因为造型最具时代特征,什么时代有什么样的造型,没有什么样的造型;一类器物什么时间开始出现的,什么时间消失的以及它在其间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往往是鉴定时代一种可靠的方法。

因此,古代瓷器的造型演变是有规律的,找出它们变化规律和时代特征,就能达到科学鉴定的目的。

2、瓷器的纹饰题材与装饰风格。

随着时代的不同与时尚的变化,而形成复杂多变的时代特征,这常常被鉴定家们作为断代的可靠依据。

3、烧造方法。

我国烧瓷技术的发展,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与提高的。

因为各个时代在原料加工、器物成型、烧窑等技术上的不同,就给瓷器留下了不同的工艺痕迹。

因此,烧造方法是导致瓷器具有不同特征及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掌握各时代不同的烧瓷方法,也是用以断代的重要依据。

4、瓷器的胎、釉、彩绘特征。

由于各地、各个时期的制瓷原料是不同的,瓷器烧成后在胎、釉、彩等特征上也就不一样,这也是用以区分不同时代瓷器的重要方法。

5、瓷器年代的鉴定除了上述从瓷器的艺术与烧造工艺进行鉴定外,还有一个就是瓷器上的“年款”,特别是明、清瓷器。

带年款的瓷器与纪年墓出土的瓷器,则是排比研究的标准器,为鉴定中判断窑口与断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元代:由于元代采用干粉施釉法,所以元代青花瓷器只有在有青花纹饰的地方,用150倍放大镜可以看到釉下面有稀疏的气泡。

其余的地方,没有气泡自己鉴定古瓷器科学有效的简便方法太简单了!将瓷器放入一盆清水,少则几分钟,多则一夜)如果瓷器胎釉中释放大小气泡,则千万个小气泡布满器身,这是千年以上古瓷无疑!有的还有淡淡的棉絮飘逸。

(凡近现代瓷器均无此现象)这是因为古瓷经千年岁月胎釉已经老化生成许多空隙,这些空隙是当年柴窑逐渐加温形成的细微裂隙,裂隙中充满了空气;也是古瓷胎釉疏松,时间长了形成裂隙;亦有大量死亡气泡内空,岁月更替充满了空气。

水灌后水分将空气排出,所以形成了千千万万的细小气泡。

近现代的瓷器用煤或气燃烧,升温快,气体排出也快,胎釉实坚,所以胎釉中没有裂隙。

浅谈陶瓷器形之美—“器”与“道”

浅谈陶瓷器形之美—“器”与“道”

浅谈陶瓷器形之美—“器”与“道”作者:李莎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10期摘要:陶瓷的造型演变有着各种可能和因素,器形中的造型便是集“器”之用与“道”之意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述几种思维方法,并结合陶瓷艺术的特殊性来分析如何将“器”与“道”融于器形之中。

只有弄清楚它的特殊性,才能真正深刻体会陶瓷器形之美。

关键词:陶瓷;器;道;物象;意味陶瓷首先是为“用”而产生,然后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但是,陶瓷又超越了一般的实用性,不单单作为一个个罐、盘等容器存在,它还是艺术,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物化象征,蕴蓄着至今猜不透、说不清、道不明的内涵和意味。

陶瓷的实用功利性和超越实用的精神性,统一于器形。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即作为容器的实用之具是陶瓷的“器”,作为精神的物化是陶瓷的“道”。

原始先民们在陶瓷的创造中的那种感悟和精神的陶铸,或许不会有老子式的抽象概括和理性的认识,但或许曾为“道”“器”观念的生成和关系的理解提供了某些基础。

陶瓷的造型演变有着各种可能和因素,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先民们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将自身的感受投射于器形的创造之中,或者无意间按照当时的“美的规律”来创造,来将陶瓷的“器”与“道”结合于一体。

一、观物取象观物取象是中国传统造型中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先观察物体,再取之兆象。

这种艺术的思维方式影响艺术创作的许多方面,当然对独特的陶瓷造型有深刻的影响。

观物是依据世间自然界和社会的万事万物作为对象,作为造型的原型,然后进行丰富和加工。

其次,“物”作为造型的原型,并不是简单的模仿照搬物的形象或属性,而是对物有着整体的把握,进行综合的一个心理过程或者复杂的实践过程,才能正确“取象”,最终成为“形”。

最开始的陶器的造型多为直接取象,如圆形、半圆形、葫芦形的碗、盆、钵,以及模仿动物造型的陶鸟、鹰鼎、陶猪,模仿植物造型的水瓢、水壶造型等等。

这些造型有的是直接整体取象,有的是局部的模拟和变形。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宋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背景概述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随后迅速统一全国。

在经济上,统治者采取了轻赋税的政策,同时大量启用文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重文抑武的风气;在经济上,整个宋代商业发达,直接催生了市民文化的崛起和发展;在文化上,宋代统治者对道教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占据了哲学领域中的主流地位,这种对精神和哲学的追求,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沉稳、超脱、内敛等意境的追求;在工艺技术上,最突出的就是,宋代在陶瓷制造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革新,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明确的分工,使得陶瓷制作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获得了本质的提升。

所以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工艺技术的革新,都为陶瓷艺术的大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造型是陶瓷艺术最为直观的表现因素,集中体现着作品的审美风格与追求,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积极的因素,宋代陶瓷艺术才在造型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美学特征。

二、宋代陶瓷造型的美学特征1.仿生意蕴美所谓仿生,就是对生活中一些动物和植物的造型进行模仿。

其在宋代之前的瓷器制作中,就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了,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造型方式,到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宋代陶瓷仿生是一种有选择的仿生,即选取整个事物中最生动、最优美的一部分进行模仿,通过高度地概括,来获得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统一。

如汝窑中一些以莲花为造型的瓷器,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莲花逐渐成为了艺术创作中一个十分热门的对象,其高尚廉洁的寓意,受到了多个阶层的普遍认可。

宋代的莲花瓷器作品,较少采用整个莲花为造型,基本上都是选取花瓣的一部分,或是完全绽放,或是含苞放,都制作得十分生动,给人一种清丽高洁的享受,从而表现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次的意蕴表达。

又如汝窑生产的天青葫芦瓶,其造型形神兼俱,特点是上小下大,大小比例精准,看上去整体十分和谐,同时也把葫芦所代表的多子多福的寓意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陶瓷摆件标准

陶瓷摆件标准

陶瓷摆件标准
陶瓷摆件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制作工艺:优质的陶瓷摆件应该具有精细的制作工艺,包括陶艺、瓷艺、雕刻等。

陶瓷摆件的生产过程相对复杂,包括练泥、成型、干燥、上釉、窑烧等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工匠们需要掌握恰当的技艺,以确保陶瓷摆件的质量和美观度。

2. 造型设计:陶瓷摆件的造型设计应该具有创意和艺术性,能够体现陶瓷艺术的特点。

陶瓷摆件的款式繁多,包括人物、动物、器物等,不同的造型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装饰风格。

在选择陶瓷摆件时,应结合自己的家居空间和审美喜好进行搭配。

3. 色彩搭配:陶瓷摆件的色彩搭配应该和谐统一,既能突显个性,又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陶瓷摆件的色彩来源于釉料,好的釉料色彩鲜艳、光泽度高,且不易褪色。

4. 产品质量:陶瓷摆件的质量主要包括坯体密度、釉面平整度、线条流畅度等方面。

高品质的陶瓷摆件应该具有较高的坯体密度,釉面光滑、无气泡、无瑕疵,线条流畅自然。

5. 安全性:陶瓷摆件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毒材料和易碎制品。

特别是家居摆件,要确保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安全隐患。

6. 包装和运输:为了保护陶瓷摆件在运输过程中免受破损,生产厂家应提供合适的包装。

包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如泡沫、纸箱等。

此外,快递公司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货物安全,避免暴力分拣导致陶瓷摆件破损。

总之,在选购陶瓷摆件时,消费者可以从制作工艺、造型设计、色彩搭配、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包装运输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挑选出符合自己需求的优质陶瓷摆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造型的一般规律
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亦称“法则”。

陶瓷产品有期一般的规律,也有它特殊的规律。

研究陶瓷造型规律,是为了很好的掌握它,以指导实践。

同时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发现新的规律,来充实丰富理论。

这是一个不断反复提高的过程,不能忽视。

陶瓷造型分类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图案结构(几何形)法则分
(一)规则造型
规则造型运用图案中对称与均衡的法则,也称为几何形体的造型,其构成陶瓷器物的形状有一定的规律,即器物的正中,中轴线两边的大、小、长、短、高、低等结构是基本一致的。

如盘、碗、缸、罈、圆形、方形等,都属于对称造型。

平衡(均衡)造型,即器物造型主体是对称的,而其副件安排从中轴线两边感觉其份量相等。

如茶壶壶嘴、壶把的安排处理,虽不是相等的,但感觉是等量均衡的。

(二)不规则造型
即不对称造型,它是无一定规律的造型。

如自然形象的雕塑台灯、鸡壶、鱼形盘,还有异形造型和器皿如捷克斯洛伐克“爱立卡”咖啡具等。

二、从生产工艺方法分
(一)旋坯成形
由于利用辘轳制坯成形,其特点是圆形对称。

(二)注浆成形
它除了可以浇注圆形器皿以外,主要浇注多角和不规则的异形产品,如多角、椭圆形器皿和雕塑(自然形)烟缸等瓷器产品。

(三)“圆器”和镶接造型
无嘴、把的圆形陶瓷产品,如碗、盘类,有的用黄泥制成器形内模,用瓷泥敷盖上拍打成形,称“圆器”。

有的用瓷泥片镶接成多角形的器皿,称“镶器”。

宜兴紫砂陶器造型多用此类成形方法。

三、从实用与人的视觉及外观形象分
(一)平面造型
有部份陶瓷产品,由于限于实用功能,其造型高度小,口面大,人们的视线不易于接触到其高度,多只(俯视)看到造型的平面,如盘、碗、盆之类。

(二)里面造型
因为造型较高,在人们实用环境中的视线与物体垂直成90°,因此多接触到其主体立面,如花瓶、壶、罐类。

陶瓷造型很多,分类也不同。

总结起来,一切陶瓷造型都来自人们的生产实践,源于生活。

几何造型、自然造型或不规则造型,都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

以上三中分类方法,是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纳的,使我们在认识上有个比较全面的概念,从中找出规律来。

所以分类并不是目的,因而也不应作为设计造型的框框
来约束自己。

本文转自陶瓷世贸网: 想了解更多详情,欢迎登录陶瓷世贸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