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贸现况与产业发展趋势
形势PPT,海峡两岸关系 终结版 2

二、两岸迈入“ECFA时代”
协议签署的积极作用
协议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巩固与发展 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密切化 有利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时代的深 化 有利于两岸社会的一体化进程 有利于两岸的和平发展局面的巩固和发展
三、影响台海关系的不稳定因素 1、大国关系走向(中日关系 中美关系) 2、岛内政治力量的分配 3、中国国内形势的发展
1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来自1、同根同源 经人类化石考证,3万年前大陆人开发了台湾,2000年来行 使行政管理。 2、坚实的国际法基础 A、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开罗宣言》:日所窃取于中国领土,如 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B、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 施,日本主权限于本洲、北海道、九洲、四国; C、 1945年9月2日,美、英、中、法等九国代表与日本签订《无 条件投降书》第一条就是: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 D、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 (1971年10月25日) 3、现实外交情况 现联合国近190多个会员国中有160多国家承认一个中国。
(二) 资源丰富 • 盛产大米——米仓 盛产蔗糖——东方糖库 • 盛产水果—— 水果之乡 盛产食盐——东南盐库 • 著名的世界旅游胜地 (三)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 台湾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其无法改变的地缘位置
(二)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的原因 1 历史因素 2 美日因素
台湾的历史因素
• 台湾和大陆走过一段不同的发展道路,台湾老百姓有 独特的遭遇和心态。 • 1、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38年; • 2、郑成功及后代郑克爽统治了23年的政治独立小王 朝; • 3、1661年到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 • 4、1895年马关条约到1945年,沦为日本殖民地五 十年; • 5、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之后,4年期间经历内战; • 6、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一晃到现在57年。
当前台海局势分析

马英九执政一年来,两岸关系呈现“ 马英九执政一年来,两岸关系呈现“总体形 势大幅好转、重大矛盾依然存在、 势大幅好转、重大矛盾依然存在、发展趋势审慎 乐观”的态势。 乐观”的态势。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 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不断取得重大突 对于促进两岸繁荣稳定、 破,对于促进两岸繁荣稳定、构建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框架具有重要意义。但应该理性看到, 发展框架具有重要意义。但应该理性看到,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仍面临一些变数。 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仍面临一些变数。
华Leabharlann 陆单极 权 识 态 ……
线
国家
国
罗 、
历 认识 战争责 领 权问题
国家
(一)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呈现“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呈现“双 向直接、快速平稳、互信增强” 向直接、快速平稳、互信增强”等特点 1、两岸沟通协商多轨并进,取得重大成果。 、两岸沟通协商多轨并进,取得重大成果。 2、两岸交流合作与人员往来迈上新台阶。 2、两岸交流合作与人员往来迈上新台阶。 3、两岸高层互动频繁,互信逐步增强。 、两岸高层互动频繁,互信逐步增强。 4、两岸在国际社会的关系由陈水扁时期的激烈对 、 抗转向大幅缓和。 抗转向大幅缓和。
(三)马当局大陆政策的积极面占主导地位, 马当局大陆政策的积极面占主导地位, 但主要服务于马“拼经济” 但主要服务于马“拼经济”、为竞选连任 部署, 部署,呈现出两面性
1、从积极面看,马的大陆政策比较务实、理性、 、从积极面看,马的大陆政策比较务实、理性、 开放 2、从消极面看,马的大陆政策迎合台湾主体意识、 、从消极面看,马的大陆政策迎合台湾主体意识、 迎合美国的色彩较浓。 迎合美国的色彩较浓。
ECFA签署与台湾经贸战略的发展走向

研 究
E C F A 签署与台湾经贸战略的发展走 向
徐 晓迪
【 摘要 】 E c F A 的签订标志着两岸经贸 发展到了 一个新阶段, 这既有利于 促进双方货物和服务贸 易进一步自 由 化, 又
推进了两岸逐步建立公平、 透明、 便利的投资环境及其保障机制。 文章通过分析E C F A  ̄署对两岸以及对台湾经贸发
影响是单方向进行的, 台湾与其他国家与地 区的经贸并没有 获 单纯的 “ 让利” 之说 , 后续E C F A协商将会在 曲折 中前进, 做好 得突出的表现 , 这主要源于台湾经贸 “ 国际化” 战略必须通过 E C F A 签 署后 的政 策 配套 与衔 接 才是 关 键 。 总之 , E C F A的签 署 对外签订经济协定的方式来实现, 但问题在于台湾是中国不 可 对台湾经贸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经济实体, 在后E C F A时代 , 台湾只有 首先 , 台商在 大陆投资的区位分布将加快呈现 出“ 北上”
目 前, 苏州成为台商投资的主要聚集地, 累计引进台资合
E C F A 签署对台湾经贸发展的影响
同金额达 1 7 0 亿美元。 从目 前台商投资的区域趋势来看, 台商投
资 区域 将 在 环大 陆沿 海 外 凸弧 形 地 带 的基 础 上 , 进 一 步 由 东
赣台经贸合作的新领域新趋势

步转向电子、 汽车、 精细化工 、 精密仪器、 文化创意 、 服务
江西具有发展 L D产业 的独特优势 , E 拥有 自主知
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材料 外包等智力密集型高端制造业 、 高端服务业为主导, 特 识产权 的核心关键技术——“
别是电子信息业的项 目 在江西 占很大份额。
( ) 二 未来赣 台经 贸合作 的新领域
8
PYH xK
赣台经 贸合作 的新领域新趋势
企业经营效益较好 , 一批企业实现 了超常发展 。 不少 界潮流 , 市场潜力巨大 , 前景 十分看好 ,已成 为世界 E 台资企业 , 特别是一些大企业 , 如台湾远东集 团、 旺旺 各地近年来竞相发展的产业之一。全球 L D产业主 集团等 , 近年来不断增资扩股 , 扩大投资规模。 要分布在 日本 、 中国台湾地区、 欧美及 中国大陆等国
实现 科学 发展 、 进位 赶 超 、 色崛 起具 有 重要 意义 。 绿 下 迅猛 , 同时逐步向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延伸 , 投资教育
面我就两个问题作深入阐述。 ( 新世纪以来赣 台经 贸合作的新趋势 一)
卫生 、 商业零售 、 网络科技 、 金融 、 旅游 、 娱乐等各种
行业 日 趋增多。近年来 , 一批资本和技术密集度高的 “ 有根型”生产项 目涌入江西 , 如东元 电机投资 80 80
兴产业是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 说来难以置信 , 世界硅料硅片的年产能是 1 万吨, 0 而在江 西新余就集中了 2 5 . 万吨硅料硅片的生产能力。非常遗憾的是, 新能源产业是节约能源的产业 , 但是
由于我 们的产业 主要集 中在硅料 硅 片的环节 中 ,因此 , 是发展 新能 源产业 , 越 越是 高污染 , 越是 高耗 能 。 委省政府 决心 一定要 引入战 略投资 , 硅料硅 片 向中游 、 省 把 下游 产业环 节延伸 , 大力 发展太 阳能 电 池组件 , 大力发展太 阳能 电站设 备 , 使江 西成为 真正 的以光伏产业 为代 表 的新 能源基 地 。在这方 面 , 我 们 期盼着 与 台湾工 商界广 泛 的合 作 。当我们合 作成功 的时候 , 我们一定 不会 忘记 陈世圯先 生在今 天 的 论坛 上给我 们带来 的真知 灼见 。
两岸关系与台湾问题

两岸关系与台湾问题摘要:两岸经济关系在双方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经贸活动有了共同规范,彼此互补互利的空间将大幅增加。
经贸往来将更为频繁,而可能建立更有效率的分工体系。
从两岸官方近月的动向视察,未来的发展将朝三个方向推进。
“台独”是岛内外敌视中国、遏制中国的分裂势力的一个目标,尤其是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夺得台湾执政权之后,“台独”与“遏独”成为海峡两岸斗争与较量的焦点,而且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互补互利、两岸贸易、三通、两岸关系、统一后的中国形势、个人对台湾问题的期待正文:两岸关系从经济视角看两岸关系,在两岸关系中,存在着两种力量的关系,即经济力与政治力,构成两岸关系互动和发展的主轴。
纵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为主流,任何国家或地区无不以经济利益摆在前面。
民进党当局却在绑架台湾人民,强制推行‚去中国化‛,成为影响台海乃至亚太地区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为一个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台独‛去牺牲自己国家的利益,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未来随着祖国大陆的‚和平崛起‛将更不可能。
正如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于上任10天后发表的重要讲话所强调的:‚如果台湾走向独立,新加坡将不会承认它。
事实上,没有任何亚洲或欧洲国家会承认它‛。
若想在世界格局中继续生存与发展,民进党当局必须寻找到两岸政经利益的平衡点。
若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整合以观,它不是台湾与大陆在玩双人赛局,也不是两个对打,两岸共同面对的是全球竞争,台湾不能寄望大陆进步比较慢或期盼大陆出什么问题来证明自己的先进。
还有,许多跨国公司正在中国建立采购与研发中心,扩大在中国的采购份额,以及提高本土化的研发水平。
中国已成为全球吸收外商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联合国贸发会预测,中国吸收外资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这个判断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自身活力,也取决于中国现有和未来开放后庞大的市场。
从长远来看,两岸任何一方甚至美、日等国,都阻挡不住4种为‚经济中国‛催生的力量1、比较利益法则带给双方的经济利益;2、两岸经济整合带来‚双赢‛的吸引力;3、经济双赢迟早会替代政治考虑,变成主导力量;4、区域经济扩大中,两岸相互扶植的必要性。
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意义及影响

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意义及影响2019-10-21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是在市场经济原则下,两地⽣产要素基于追求最佳利润或⽐较利益⽽进⾏的⼀种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汇合。
双⽅以经济利益需要为动⼒,以台商企业投资为形式,以产业分⼯合作为内容,逐步⾛向相互依赖与相互融合的良性循环轨道。
⼀、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特点两岸经贸关系的结构主要表现为以台商向⼤陆投资为主流,以及由投资带动的两岸贸易往来,同时也包括两岸交通联系、旅游往来、⾦融合作、农业开发、技术交流以及劳务输出等⽅⾯的内容,其特点主要有:(⼀)两岸经贸交流内容向⾼层次转化。
从20世纪80年代第⼀波台商中⼩企业进⼈⼤陆东南沿海地区设⽴加⼯出⼝基地开始起步,⾄90年代第⼆波供应原材料的中上游⼯业⽣产⼚商逐步进⼈⼤陆拓展市场空间,再到21世纪初期第三波⾼新技术⼚商纷纷到⼤陆投资设⼚,两岸经贸交流的内容不断扩展和提升,不仅以轻纺为代表的劳⼒密集型产业已⼤批转移到⼤陆,⽽且以⽯化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断跟进投资,更重要的是,以电⼦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加速向⼤陆转移。
20多年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进程以及相继出现的三次热潮,既提升了双⽅合作的结构和层次,⼜扩⼤了双⽅交流的规模和领域。
(⼆)两岸经贸交流形式从间接向直接转化。
虽然⽬前两岸⼈员、货物、资⾦、信息等⽣产要素的流动仍以间接形式为主导,但是,直接交流形式以其经济、便捷、灵活等优势快速发展,⼤有取代间接交流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贸易⼚商考虑到运送⽅式的相对成本,更多地选择成本最低、效率最⾼的运送⽅式,通商形式开始向直接形态转化。
从80年代转⼝贸易的发展,到90年代转运贸易的兴起,再到21世纪初期过境贸易的扩张,两岸贸易规模不断扩⼤,“准直接”贸易应运⽽⽣。
2005年两岸贸易总额达912亿美元,其中台湾对⼤陆出⼝约为747亿美元,⾃⼤陆进⼝166亿美元,台湾享有贸易顺差581亿美元。
两岸通航程序不断简化,每年都有数千万吨的贸易货物、数百万个集装箱通过转⼝、转运或过境的⽅式相互流动,⼈员往来也⽇趋频繁,2005年达411万⼈次,累计超过600万⼈、3800万⼈次。
影响台湾经济发展主要因素与两岸经济关系前瞻

影响台湾经济发展主要因素与两岸经济关系前瞻影响台湾经济发展主要因素与两岸经济关系前瞻由于祖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日趋紧密,台湾经济兴衰日渐受制于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疏密。
两岸经济融合加深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有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实现两岸对话,尤其在当前海峡上空“黑云密布”的时刻,两岸经贸已成为最重要的维系两岸和平往来的纽带、指标和重建互信的渠道。
同时,两岸经贸也已成为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决定着台湾经济的未来走向。
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0世纪六十、七十和八十年代,台湾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创造了经济起飞的奇迹。
九十年代台湾经济转为稳定的中速增长,除1998年因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率只有4.3%以外,其余年份的增长率均维持在5.4%到7.6%的幅度内。
2001年台湾出现罕见的经济衰退,经济成长率为-2.18%,2002、2003、2004年开始恢复为3.54%、3.2%、5.9%的增长。
在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中,国际市场因素是台湾完全无法掌控的外部变数,台湾本身的竞争力变动以及两岸关系的走向因素是决定台湾经济走向的关键。
国际经济的因素从国际贸易的情况看,过去十几年,世界贸易量的持续扩张,从1987年到2000年间,世界贸易一直在以高于经济成长率的速度稳步增长。
资料显示,世界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34386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60321亿美元,增长78%;进口总额从1990年的3532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65214亿美元,增长82% 。
展望未来,尽管有若干不确定因素存在威胁着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但是,一体化潮流的继续推进以及世界贸易量的进一步扩张势不可挡。
根据GlobalInsight的分析,2003年全球贸易扩张率将升至4.8%,2004年进一步上升为6.9%。
从东亚经济发展趋势看,东亚经济复苏相对强劲,近年,在出口贸易和民间消费的双重拉动下,国际资金回流东亚,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复苏力较欧美国家更为强劲。
台湾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2 世纪 7 年 代 以前,台湾工 业尽 管有所 调整 ,也具备 O 0 了相 当 的工业 基 础, 工业 发展 的重心 始 终以轻 工业 为主 , 但 还未 形成 一 个完整 的工 业 体系 ,缺 乏重 化工业 与生 产 资料 生 产工业 于是 ,从 2 世 纪 7 年 代起 ,台湾 在继 续 发展 出 O 0 口加工工 业 的 同时, 始推动 第二 次进 口替 代工 业 。 17 开 在 93 年 开始 的第 六个 4 经济建 设计 划 中, 台湾 把 加速 发展 年 资 本及 技术密 集 工业 ”作 为工 业发展 的 重点 , 并以 “ 造 人 纤 维 塑 胶 一石化 ”及 “ 金属 制品 机械 —— 钢铁 ” 两大 系 列作 为代 表,采取保护 政 策 ( 即进 口 代 ) 建 立 台湾 自 替 , 己的重 化工业 。然而 ,世界 石 油危机 的 发生 ,改 变 了台湾
维普资讯
・ 强 经齐 0 . 臼 馥 ; 0 2互袁催厮 _ _ ● ・22 ll
● 杨荣珍
王建 民
( 对外经 贸大学 中国社科 院台湾研 究所)
内容摘 要日 末 文在 分析 台 湾产 业 发展 演 变的 基础 上 , 重对 台湾产业 鲒构 调整 与升 级的趋 势进 侧
维普资讯
- _ ■ 互袁任舜 222 台 馥 挤 _l 0. ・ 童 经 ・ 0
大新 兴工 业 ”为通 讯 工业 ;资 讯 ( 息 )工 业: 消费性 电 信 子工 业; 半导 体工 业 ;精密 器 械与 自动化 工业 ;航 空 航天 工业 ( 航太 工业 ) ;高级材 料 工业 ;特用化 学工 业 与制 药工 业; 医疗保 健 工业 ; 污染 防 治工业 。 8 “ 项关 键性 工业 技术 ” 为 :光 电技术 ;软 体技 术 ;工 业 自动 化技 术; 材料 应 用技 术;高 级感 测技 术;生物 技 术;资讯 ( 信息 ) 开发 技术 ;能 源节约 技 术 。 19 年, 台湾 当局 又提 出建 立 亚太 营运 中心 计划 ” 95 , 希望将 台 湾建 成亚 太地 区 的金 融 、海运 、空运 、电信 、制 造与媒 体 等 6 中心,核心 是建 成 亚太 制造 中心 ” 97 大 。19 年 ,台湾在 此基础 上 进一 步调 整 “ 太营运 中心” 策 , 亚 政 提 出将 台湾建 设成 “ 科技 岛 ” 。可 以说 ,9 年代 以来 ,台湾 工 0 业 发展 的 重点是 推 动高科 技产 业 的发展 。 依台 湾的 规划 , 台 湾 未 来将 成为 亚太 研究 重镇 、 亚太 高科 技 制造 中心 ,进 而 成为 “ 技化 社会 ” 科 。台湾 “ 科技 岛 目标 主要 包括 :(1 ) 建立亚 太研 究 重镇 到 20 年初 ,台湾拥 有世 界著 名的研 00 究人 员及研 究机 构 ,在若 干基 础研 究领 域 中作 出世 界级 的 重要贡 献 ,在亚太地 区成为研 究 的重 镇 。 (2) 建成 亚太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