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城市功能的定位与战略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南宁城市品牌差异化战略定位探析

南宁城市品牌差异化战略定位探析
城市 竞争力排名 ,南 宁同样连三 线城市都
等诸多 因素 的系统 工程。城市 品牌定位起 着将品牌核心价值传播 给 目标消费者 ,并 在其心 目中占有一个独特位置从而形成具
有鲜 明品牌个性 的功能 ,因此 ,城市 品牌 定位决 策的失误将会有损于 品牌形象 与品 牌 个性 的塑造 ,不利于 品牌 的健 康发展 。
南 宁 市 城 市 品牌 建 设
对 于 广西 省会 南 宁 市 ,曾 有 多种 提 法 ,如 “ 中国绿城 ” 果 乡之 都” 中国 、“ 、“ 果都 ” 民歌之都 ” 天下 民歌眷 恋的地 、“ 、“
502 ) 32 6
方 ” 风情 之都 ” 壮 乡之都 ”等 ,这 些 、“ 、“
提法有意或 无意地给 南宁 以某种定位 ,南 宁甚至广西 不少人 耳熟能详 ,在一定程 度
凝 聚 力 和 认 同度 。成 功 的城 市 品 牌 能 够 创
影响, 吸引人们的关注, 熔铸成无形资产 ,
为城市在 多元化竞 争 中赢 得更 多的机会 。 我 们知 道 ,一 个城 市 不管 它 的规 模有 多 大 ,它所拥有 的资源 总是有限的 ,它不可
自己的品牌价值推广给 目标市场 时 ,必须 要 完成 “ 品”的生产过 程 ,最终 通过一 产 系列 的实践活动 ,将定位 、价值 和概念附 着在可 以满足 目标市场 需要 的项 目开发 、 战略规划 、环境 改造等一 系列 硬件和软件 的建设和实施方面。
南 城 品 宁 市 牌 差异 战 定 探 化 略 位 析
个独一无二 的位置 。城市 品牌 的定位 是对
城市现有形象及 未来发展远景的描绘 ,是 经营城市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 力 、成 功树 立城 市 品牌 的核 心 问题 ,是 一 个 涉及环 境 、资源 、文化 、经济 、历史甚 至人 本身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

专题:“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erritorial Spatial Optimization in 15th Five-Year Plan引用格式:祁帆, 邱思齐, 赵成双苹, 等.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 39(4): 714-725,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19002.Qi F, Qiu S Q, Zhao C S P, et al. Improve policy system of main functional zones in national spatial planning.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39(4): 714-725,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19002. (in Chinese)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祁帆1邱思齐2赵成双苹1陈江龙3*邵思宇1刘邦瑞41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北京1000352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4 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合肥230601摘要文章围绕如何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详细剖析了现行主体功能区政策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下,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度系统化、差别化、协同化、激励化的总体思路,从加强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分类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工具、强化政策综合统筹、健全政策实施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政策,国土空间治理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19002CSTR32128.14.CASbulletin.2024031900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城市规划设计的难点及解题思路

城市规划设计的难点及解题思路

城市规划设计的难点及解题思路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的任务,旨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框架和指导。

然而,由于城市的多元性和不断变化的需求,城市规划设计常常面临一系列难点。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设计的难点,并提出解题思路。

一、城市发展的多元性城市人口规模、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等因素各异,为城市规划带来多元性的挑战。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特色,因此无法采用通用的规划模板。

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满足当地的需求。

解题思路:1. 建立全面的城市调研体系:通过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咨询公司等多方合作,开展城市发展潜力评估、现状分析等研究,为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强调区域差异化规划: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尊重城市的多样性。

二、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城市规划设计必须在有限的空间资源条件下进行,如何合理利用和配置空间资源成为难点之一。

城市面临土地供给不足、人口密度过高等问题,需要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案。

解题思路:1. 推行紧凑型城市布局: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加强用地混合利用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创造更高的土地利用效率。

2. 发展低碳城市交通:优化交通规划,推广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交通出行等方式,减少对道路空间的依赖,提高交通效率和环境质量。

三、社会参与的复杂性城市规划设计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平衡问题,其中包括政府、居民、开发商等各方。

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可能存在冲突,因此如何实现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和协商成为难点。

解题思路:1. 强化公众参与机制: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和沟通平台,增加公众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和参与度,使规划过程更加透明和民主。

2. 开展社区治理实践:通过社区居民参与决策和管理,促进居民对于城市规划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城市规划设计必须面向未来,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城市面临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挑战,规划设计需要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市功能定位与分工研究--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

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市功能定位与分工研究--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

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市功能定位与分工研究--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何玉芹【摘要】在城镇化建设中,城市职能决定了打造什么样的城市空间,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建设什么样的城市。

在城市群主导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释放经济活力的时代,只有准确定位城市职能,才能宏观把握荆门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荆门必须适当拔高定位,在外部形成标签化、形象化的城市职能,而在内部又适当调整,形成差异化、完善化的城市职能。

为此,荆门必须努力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分工,全力构建层次分明的体系结构,大力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致力打造发达一体的交通网络。

【期刊名称】《荆楚学刊》【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5页(P60-63,68)【关键词】城市功能;外部职能;内部职能【作者】何玉芹【作者单位】中共荆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湖北荆门 4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1.1所谓城市功能(又称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又分为对外功能和对内功能。

所谓对外功能,是指城市对城市以外的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城市最有特点的功能,是城市的标签,它反映城市在区域中的分工[1]。

对内功能的内涵较广,国外一般把人们在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包括第一产业)均纳入城市职能的范畴,它通常是指城市现状的功能,可以根据预期的外部功能来做相应的调整[2]。

城市功能取决于城市自身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比如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城市空间布局怎样,本区域有什么资源可用,交通条件如何,周围同类城市采取了什么发展战略,得到了国家哪些政策支持,与周围同类城市相比本区域综合竞争力怎样等等。

在城镇化建设中,城市功能决定了打造什么样的城市空间,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建设什么样的城市。

只有形成职能完善、分工合理的城市功能,才能使每个城市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时,在方便生活、服务生产、传承文化中高效地发挥作用;也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四城并举作为一个整体时,让不同规模的城市主体在资源配置、产业分工、文化传播等方面形成具有互补功能和良好协调机制的城市共同体。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差别化策略——以眉山市综合交通规划为例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差别化策略——以眉山市综合交通规划为例
p ra i n p a n n h td e o it g ih t e f n to a if r o t t l n i g t a o s n td si u s h o n u ci n ld fe -
统领 性 、战略性 规划 ,在城 市 功能空 间 分 化 明显 、交通 需 求多样 的背景 下 ,不 考 虑城 市 区域差 别编 制 的综 合 交通规 划
城 市 综 合 交通 规 划 中的 差 别 化 策 略
— —
以眉 山市综合交通规划为例
Di e e itn tae y i b n Co f r ntai g S r t g n Ur a mpr h n i a s ra i n Plnn n A s u y ofM e s a e e sveTr n po t to a i g: Ca eSt d ih n

城市 交通 第 1 卷 第 1 2 1 年 1 0 期 02 月
城市不 同 区域 承担 的功能 、任 务不 同 ,造成
规 划 大 型 立体 交 叉 口 ,忽 略 了行人 出行 的 便 利
性 ,造成城市功能与交通供给不匹配 。 4 交通政策的差别化。 )
各 区域 出行特 性的多样 化。传统 城市综 合交通规
分 区并 确 定其 合理 的 交通模 式 。 同 时 , 系统 探 讨 差别 化 策略 在
道路 网络规 划、 交系统规 划、 公 停车系统规 划、 交通政策规 划中
的应 用 。
Ab ta t Un e p t ldfe e tain o r a un to aie sr c : d r s ai i r nito fu b n f ci n l is a t a d dv ri e a e e a d t eta iin l o r h n i eta s n i e sf dt v l m n ,h dt a mp e e sv n - i r d r o c r

功能性聚集区与差异化定位经营

功能性聚集区与差异化定位经营
规 模 , 郊 工 业 区 正 按 规 划 外 迁 , 区 域 正 逐 步 衍 变 为 大 型 东 原 商 贸居住区 。 多大 中城市 内及其周边 布局结构的调 整 , 众 使 城 区 内及 其 周 边 成 块 的 地 域 发 生 了 功 能 性 变 化 , 成 了 众 形 多 新 兴 的 功 能 性 聚 集 区 , 出 现 了 依 托 中 心 城 市 不 断 壮 大 也 的新 的经济带和经 济 区。
上 进 行 业 务 开 发 和 服 务 定 位 。 所 谓 定 位 , 就 是 客 户 群 定 也 位 。 方 面 要 把 邮政 的 优 势 展 现 给 目标 客 户 群 , 和 其 他 竞 一 并 争 对 手 有 所 区 别 。 另一 方 面 也 让 目标 客 户 群 了 解 竞 争 各 方 之 间 的 差 异 , 为 选 择 最 适 合 自 己 的 服 务 机 构 的 依 据 。 再 作

中 , 需 求 大 体 相 似 的 客 户 群 划 分 为 一 个 子 市 场 。 市 场 细 将 在
分 中 , 现 宜 于 邮 政 发 展 的 市 场 机 会 、 要 进 入 的 目标 市 发 需引 起 客 户 群 和 消 费需 求 的变 化
场 , 重 点 分 析 该 市 场 的 稳 定 性 和 发 展 潜 力 , 入 该 市 场 的 并 进 优 势 如 何 , 利 的 大 小 等 问 题 。其 次 , 进 一步 在 目标 市 场 获 需
依 据 城 市 发 展 需 要 重 新 调 配 地 域 资 源 后 , 现 出 了 分 呈
地 域 、 功 能 的 组 合 变 化 , 兴 的 功 能性 聚 集 区 不 断 兴 起 。 分 新 如 果 细 分 , 中 城 市 及 其 周 边 新 兴 的 聚 集 区 大 致 有 : 新 技 大 高

三线城市综合体策划定位及开发运营要点

三线城市综合体策划定位及开发运营要点

三线城市综合体策划定位及开发运营要点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三线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运营成为了一种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促进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方式。

综合体包含了商业、住宅、办公、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

但在策划定位及开发运营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一、策划定位1.市场调研:了解当地人口结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市场信息,明确目标用户群体和市场潜力。

2.差异化定位:结合市场调研结果,确定综合体的定位和特色,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并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3.可持续发展:考虑城市发展规划,确定综合体的定位与城市发展战略相互协调,保证项目可持续发展。

二、开发运营2.多元化商业模式:引入不同类型的商业形态,如超市、专业店、餐饮、文化创意产品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空间。

3.注重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健康医疗、教育和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4.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引入娱乐场所、运动场地、文化艺术等休闲设施,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5.资源整合协调:与当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合作,整合资源,实现项目的互利共赢。

6.创新营销手段: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进行营销推广,吸引目标用户群体,提升项目知名度和影响力。

7.关注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保护,采取绿色建筑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营造舒适的生态环境。

三、运营管理1.优秀团队建设:组建专业的运营团队,包括物业管理、市场营销、安全管理等,确保综合体的高效运营。

2.提供全方位服务:提供便利的停车、安全的交通、周到的物业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3.活动策划: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主题展览、文化演出、户外运动等,吸引人流,促进商业活力和社区凝聚力。

4.用户反馈及改进:定期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并加以改进,提高综合体的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5.量化目标管理:设定明确的运营目标,并进行量化,定期评估和调整运营策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进一步提升浙江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思路和举措建议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进一步提升浙江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思路和举措建议

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党 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 战略部署。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 通过分析当前浙江在区域经济 发展布局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 的问题,提出在“十四五”及未 来更长时期,要进一步发挥主体 功能区战略的发展引领和基础 支撑作用,促进空间均衡发展, 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实现空 间治理现代化。

在具体举措上, 提出要优化完善主体功能区定 位,并配套建立差异化的财政、 土地、产业、户籍和考核制度, 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 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全省协调发展格局。

一、当前浙江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不同 阶段的需求和特征,浙江省顺时 应势、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时 期的生产力布局,从“两片四 区”“三区三带”到“一体两翼” 不断深化。

当前,大湾区、大都 市区、大通道、大花园建设正成 为浙江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区 域经济发展也呈现了一些值得 关注的特征现象。

(_)区域发展差距仍在加 大,沿海地区发展“极”化显著1.全省经济发展和资源要 素集聚水平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仍在扩大。

2019年东北部沿海八个市G D P 达到 54743.31亿元,占全省比例 为87.80%,西南部金衢丽地区G D P 为7610.03亿元,占全省比例为12.20%,占比差距从 2013年的73.33个百分点扩大 到75.6个百分点。

(见图1)2.东部沿海地区集聚资源 要素的趋势日益明显。

尤其是杭 州湾地区集聚了全省7 6 %的国 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75%的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5%的上市企业、77%的民营 500强企业、62%的全国百强 县(2019年排名)、100%的 国家重点实验室、93%的高新 技术持色小镇,以及大部分的高34 | 2021年第4期智库建设表1杭州湾地区集聚资源情况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个)上市公司数量(家)民营500强数量(家)全国百强县(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个)高新技术特色小镇(个)杭州湾16633073131214全省21844095211215校、新型科研机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异化城市功能的定位与战略设计在现代城市的管理实践中,我们面对更多的战略是针对每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设计。

这种具体的城市发展战略,有近期发展战略方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之分,但不论是何种发展战略,其首要的任务是确定该城市的功能性质,而且城市战略方案的最终目的也正是为了强化或扩展区域经济的中心功能。

一、城市经济扩张的功能阐释对于城市功能的研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着眼点,城市地理学和生产力布局学认为城市的选择必须有益于居民点的合理分布和生产力规模效益的发挥;文化人类学强调城市功能扩张在于对人类文化的保全、整合、传递以至新文化的创造;人口学提出城市不仅有利于人口的合理流动和成才,还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这里笔者拟着重介绍三种和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相关的城市功能分析理论。

城市经济学理论。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功能在于拥有规模经济效益。

英国学者K·巴顿将城市的聚集经济效益划分为十大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城市促进功能,在城市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即:①增加本地市场的潜在规模;②大规模的本地市场能减少实际生产费用;③在提供公共服务事业时,可降低“输入”本地区原料及部件的费用;④当工业在地理上集中时有助于促进辅助性工业的建立,以满足进口需要;⑤日趋积累起来的一种职业安置制度;⑥有才能的经营家与企业家在城市中得以集聚;⑦在大城市中,金融与商业机构条件更为优越;⑧城市的集中能经常提供范围更广泛的设施,如娱乐、社交、教育等;⑨工商业者更乐于集中在城市,可以更为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⑩处于地理上的集中时,能给予企业很大的刺激去进行改革(注:〔英〕K·巴顿《城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

城市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的功能主义分析模式是将人类社区看作是一个整体,城市社区的各种制度、规范以及习俗相互配合,以维持城市生活的协调进行。

基于功能主义的分析,城市功能至少在以下5个方面受到社会学者的重视:①城市是人类的重要生活环境;②城市是现代人类文化、文明创造和传播的中心;③城市是各种具体制度产生的策源地;④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兴衰的标志;⑤城市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城市管理学理论。

从城市管理研究角度的分析,城市功能主要体现在:①承载体功能,即城市是自然物质和人工物质的承载体,其基本功能便是为社会、社区的存在和发展服务;②依托体功能,即各类社会经济实体以及其错综复杂的社会流动均以城市为依托;③中心主导功能,即城市是一定地区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中心和主导;④分类功能,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以及特殊性质(如首都)的城市其功能是各不相同的,但一般而言,城市的功能具有综合性,城市规模越大,所起的功能效用也越大。

上述从各学科角度探索的城市功能都有其道理,但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城市功能的本质表现为经济流通的集散功能和满足城镇居民生活进步的社会功能;城市管理者应跨越精神和物质两大层面,保障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和谐,以及全体市民心理的、生理的欲望不断满足,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城市规划、相关法规,充分发挥城市人口居住、休闲、工作、交通等基本功能(“雅典宪章”归纳),为市民们创造安全、舒适、保健、便利、经济的城市环境和生活条件。

二、城市经济中心功能的能级特征城市功能的本质定位是发挥区域中心的集散功能,集散功能是指现代城市对特定区域内经济社会等要素或资源的集聚和辐射,它是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在能量交换上的吸引和扩散。

城市集散功能具体又体现为人口、生产、贸易、资本、交通、科技、文化和信息等多方面;人口集聚表现为中心城市产业高度密集,比其他城市能提供更多地就业机会和较高地收入,吸引着大量人口的汇集。

世界上主要的中心城市无一不以高度密集的人口规模体现出来。

高度密集的人口规模蕴藏着极丰富的人才资源,为该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的技术、贸易和信息的扩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城市的生产流通集散功能表现为产业结构的转换,产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推动着以中心城市为内核的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城市群往往与制造业带重叠在一起,发挥着产业基地的作用。

如大巴黎地区是法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区,东京圈的工业总产值占全日本的30%。

产业的高度发达,必然促进贸易的发展,中心城市的商品市场和对外贸易均在国家贸易中占居显要地位。

纽约占了全美国对外贸易周转额的20%,伦敦则更是占了英国对外贸易货运量的75%。

城市科技文化与信息的集散功能表现为城市不仅是人口和产业密集的地区,同时也是知识、技术、信息密集的地区。

如美国的主要文化领导机构和许多着名的大学都密集于在东北沿海的城市群中;纽约与伦敦的文化氛围是世界上其他城市所难以比拟的;东京拥有日本80%的出版社和86%的书籍出版量,日本的研究开发机构和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企业也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这三大城市。

根据不同类型、规模城市的功能发展特征和发挥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对中心城市的功能能级(功能发挥的数量等级)进行特征评价和水平比较,从而科学地判断城市中心功能的发挥水平。

上海城市经济学者曾以基础指标、经济指标、金融指标、外贸指标和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等指标构建了一个城市功能分析指标体系,从功能特性和功能的能量等级两方面进行中外城市定量比较,进而对上海成为国际中心城市的差距和发展取向作出了较科学的探讨,对我们研究现代城市管理、促进功能强化颇有启示。

首先从功能特性来看,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和新加坡等五大城市之所以能成为有名的国际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分别是本国(或本地区)和世界的制造业中心、贸易及航运中心。

也就是都具有一个发达的“生产—贸易—金融—经济”的循环体系。

当然,作为国际中心城市同时还必须是本国或世界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和经济管理中心,像纽约、伦敦、东京都是如此。

如果一个城市的生产、贸易、金融、经济和文化等几个主要方面,不在本国占居中心地位,那么它就连一个“国内中心城市”都不算,更不用说是“国际中心城市”了。

上海曾是全国的工业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随着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发展战略的确立,上海正逐渐向全国的“生产中心”、“金融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这三大目标*拢。

就目前状况看,上海距“国际中心”的最终目标还相当遥远。

上海与其他国际中心城市的功能特性比较见表1(注:施祖辉:《国际中心城市的功能能级比较》,《城市研究》1997年第4期。

):表1 上海与其他国际中心城市的功能特性比较城市功能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上海经济中心√○○△制造业中心○√○√√△贸易和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经济控制决策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旅游中心○○○√√注:“√”表示已形成的“国际中心”;“○”表示已形成的“国内中心”;“△”表示正在形成中的“国内中心”。

其次从城市功能的能量等级比较来看,上海与其他国际中心城市在功能的量化级别上尚存在很大差距。

上海除了在面积、人口和GDP增长率这三项指标上占优势外,其他所有指标几乎都处于较大和很大的劣势位置。

特别是在金融功能的能级方面,上海与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和新加坡等城市所存在的差距尤为突出。

如外汇日交易额,伦敦是上海的倍,纽约是上海的倍,东京、香港和新加坡则分别是上海的倍、倍和倍;有价证券年交易额,该五大城市分别是上海的倍、倍、倍、倍和倍;而离岸金融市场的月交易额,1994年时伦敦高达11596亿美元,东京为7262亿美元,香港7061亿美元,新加坡已有4163亿美元,上海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离岸金融市场。

从表2的能级得分排列中更能显示出上海与这些国际中心城市的悬殊差距。

目前上海在全国的“中心”地位尚没有完全确立(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仅是努力的目标),因而它与真正的一流国际中心城市的巨大差距也是很自然的。

表2 上海与其他国际中心城市的(功能)能级比较结果(以上海为"1"加总平均计算)*城市纽约** 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上海浦东指标得分***基本指标得分经济指标得分金融指标得分外贸指标得分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等指标得分总得分* 以简单算术平均计算,仅作估计参考。

若各大类指标配以适当的权数以加权平均法计算各类指标的得分及综合后的总得分,较为科学、实际。

* * 由于离岸金融市场月交易额得分在金融指标得分中所占比重较大,而纽约的离岸金融市场月交易额无从收集。

因此,表中纽约的金融指标得分和总得分要比实际的数据低一些。

* * * 某城市的总得分附图{图};其中附图{图}为某城市的大类指标得分,附图{图}为某城市某大类指标内的某小类指标得分。

如纽约的基本指标得分附图{图},总得分附图{图}。

国际中心城市的形成规律和功能特点表明,上海要成为国际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首先要成为全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并且在这些功能塑造中要形成一个从国内领先到国际领先的“生产—贸易—金融—经济”这一循环过程。

因为有了发达的生产和贸易必然会产生发达繁荣的金融;先进发达的生产、贸易和金融的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发达的具有集聚和辐射力量的经济,而这一切又要以发达的科技和文化为根本支撑。

三、城市的功能定位与战略选择城市功能定位是研制现代城市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城市总体战略的核心组成,一个成功的城市功能定位,事实上便意味着研究城市发展战略成功的一半。

城市功能定位,首先需要对该城市原有城市的各种功能定位和发展政策进行回顾总结,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城市发展条件、环境和内需进行科学预测,提出相应的城市发展目标、指标,最后根据新的功能定位,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战略对策建议。

根据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所发挥的政治、经济或文化作用,以及城市自身的个性和特点,我们可将城市功能类型定位分为以下几种:——政治型中心城市。

往往是国际性组织所在地或国家的首都。

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就有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和数百个国际机构设在该市,因而有“欧洲首都”之称;而瑞士的日内瓦,则云集联合国驻欧洲办事处、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电讯联盟、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总部等200多个国际机构,是着名的国际会议中心之一,且外籍居民占城市人口2/3以上;再如我国的首都北京、美国的华盛顿等等。

——经济型中心城市。

国际性或地区性的经济活动与资本集聚地或工业生产中心。

如瑞士苏黎世,是历史悠久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主要的黄金市场;香港则是远东的商业、服务、资讯中心和国际上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之一,90年代初其贸易出口总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已高达约120%;我国的工业中心城市有瓷都景德镇、石油城玉门、钢城鞍山、煤都淮南等等。

——交通型中心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