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系统研究

合集下载

采矿专业外文翻译---西藏洞中拉铅锌矿床成矿类型研究(节选)

采矿专业外文翻译---西藏洞中拉铅锌矿床成矿类型研究(节选)

中文2640字本科毕业论文外文资料翻译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专业:地质学姓名:学号:2014年4月8日外文资料翻译译文西藏洞中拉铅锌矿床成矿类型研究1.引言洞中拉铅锌矿床位于隆格尔—念青唐古拉火山岩浆弧东段南缘,地处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与冈底斯—下察隅晚燕山—喜马拉雅岩浆弧的接合部位,属于念青唐古拉—上察隅Pb-Zn( Cu) - Fe 成矿亚带、门巴—金达铅锌铜银钼多金属矿集区中一个十分重要和典型的矿床。

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物理化学条件的研究,基于大量的地质事实,结合大量的测试分析数据,并与各种类型的典型铅锌矿床对比,首次提出洞中拉铅锌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系统分析洞中拉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基础上,最终建立了洞中拉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

2.构造和地质环境洞中拉矿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体之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带(隆格尔—念青唐古拉复合古岛弧带) 东段,横跨纳木错—嘉黎结合带南北两侧,北部属昂龙冈日—班戈—腾冲岩浆弧带,南部属隆格尔—工布江达弧背断隆带。

由于经历长期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发育多期区域性构造—热事件。

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构造形迹叠加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区域构造格局(图1)。

图 1 洞中拉矿区区域地质简图1. 第四系;2. 始新统—古新统火山岩、沉积岩;3. 上白垩统火山岩夹砂砾岩、灰岩;4. 下白垩统沉积岩、火山岩;5.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海相沉积岩、火山岩;6. 上侏罗统海相沉积岩;7. 中侏罗统—上侏罗统海相沉积岩、火山岩;8. 中三叠统—下三叠统变质岩、火山岩;9. 上二叠统海相沉积岩、火山岩; 10. 上二叠统—中二叠统海相沉积岩、火山岩; 11. 中二叠统沉积岩、火山岩; 12. 石炭系—二叠系变质岩、火山岩; 13. 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沉积岩、火山岩; 14. 下石炭统火山岩、沉积岩; 15. 新近纪二长花岗岩; 16. 古近纪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17. 白垩纪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18. 侏罗纪花岗闪长岩; 19. 三叠纪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20. 地层界线; 21. 实测断层; 22. 推测断层; 23. 矿床( 点) ; 24. 洞中拉矿区洞中拉矿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前奥陶系岔萨岗岩组,上古生界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即中元古代松多岩组、下石炭统诺错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来姑组和中二叠统洛巴堆组和中生界中上侏罗统和白垩系。

铅锌矿的成矿类型及成因探讨

铅锌矿的成矿类型及成因探讨

在 自然 界 , 和 锌 往 往 共 存 于 同 一 矿 床 , 生 铅 铅 原
锌 矿 床 的 主 要 造 矿 矿 物 方 铅 矿 和 闪 锌 矿 , 是 紧 密 总
的 共 生 在 一 起 , 铅 矿 床 和 单 锌 矿 床 所 占 比例 甚 少 。 单
这 是 由 于 铅 锌 具 有 共 同 的 成 矿 物 质 来 源 和 十 分 相 似
变 质型 矿床 (S ; 与岩 浆岩 有关 的 斑岩 、 S T) ⑤ 矽
卡 岩 、 液 交 代 型 矿 床 和 陆 相 火 山 岩 型 矿 床 ; 非 硫 热 ⑥
化 物 锌 矿 床 等 。 这 种 分 类 的 主 要 优 点 是 集 中 反 映 了 矿 床 产 出 的 地 质 背 景 、 矿 环 境 、 矿 主 岩 和 矿 床 成 成 成 因 等 重 要 因素 , 有 利 于 促 进 铅 锌 矿 床 成 矿 理 论 的 既 研 究 , 便 于 指 导 找 矿 , 一 种 被 大 多 数 地 质 工 作 者 又 是
Pb 、 n 也 可 与 Ca 替 换 , 入 含 钙 的 矿 物 , 磷 抖 Z 抖 进 如
较 流 行 的是 戴 自希 以含 矿 岩 系 结 合 矿 床 成 因 为 基 础 的分类 方案 , 世 界主要 铅锌 矿床 划分 为 : 沉积岩 将 ① 容 矿 的 海 底 喷 气 沉 积 矿 床 ( EDEX ) ② 火 山 岩 容 矿 S ;
铅 锌 矿 的 成矿 类 型 及 成 因探 讨
张瑞 兵 , 占军 李
( 内蒙 古 地 质 矿 产 勘 查 院 , 蒙 古 呼 和 浩 特 内 00 1 ) 1 0 0

要 : 锌 矿 床 的 分 类 较 多 , 具 理 论 依 据 、 际 意 义 和 优 缺 点 。 理 的铅 锌 矿 床 分 类 可 以促 进 铅 铅 各 实 合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阳翔;谢世业;莫江平;杨建功;杨金明【摘要】The Wulagen Pb-Zn deposit is a kind of hot brine sedimentary exhalative deposits, which is located in first and second lithologic member of Wulagen Formtion of Palaeocene series of Eogene syste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syndepositional structure and superimposed texture can be found in the ores. Alter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s consists of pyritization, celestitization, gypsification and dolomitization. The study of ore isotope proves that the lead and zinc (metallogenic material) are delivered from deep crust or upper mantle, and the sulfur is formed by the reduction of sulphates in the seawater. The metallogenic temperature is 64℃~193℃; the salinity of ore-forming fluid is 7. 2%~20. 29% (Wt NaCl) ; the metallogenic age is 45. 4~ 54. 0 Ma. The mineralizing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which are:1. hot brine sedimentary exhalative mineralization phase; 2. the hot brine filling and replacement phase, and 3. the supergene oxidized leaching and enrichment phase.%乌拉根铅锌矿床热卤水喷流沉积矿床,矿化分布于下第三系古新统乌拉根组第一、二岩性段,矿石结构构造兼有同生沉积及叠加改造特征,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天青石化、石膏化及白云石化.矿石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铅锌来自地壳深部或土地幔,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成矿温度为64℃~193℃;成矿流体盐度7.22%~20.29%WtNaCl,成矿年龄45.4~54.0Ma.成矿作用经历了三个时期:1、热卤水喷流沉积成矿期;2、热卤水充填交代成矿期;3、表生氧化淋滤富集期.【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2(026)006【总页数】8页(P483-489,496)【关键词】铅锌矿床;喷流沉积;热卤水;地球化学特征;乌恰县;新疆【作者】阳翔;谢世业;莫江平;杨建功;杨金明【作者单位】新疆鑫汇地质矿业有限责公司,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0 引言乌拉根铅锌矿床位于新疆乌恰县西30km。

缅甸板瓦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浅析

缅甸板瓦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浅析
砂 等。
3 3构造条件 .
本 区处于 滇西经 向构造 带与青 藏川滇 歹字型 构造 的复
合 部 位 , 构 造 极 发 育 , 怒 江 深 大 断 裂 成 为 本 区 的 导 矿 构
4 4硫 化物阶段 .
此 阶 段 是 板 瓦 铅 、 锌 矿 区 的 重 要 矿 化 阶 段 。 以硫 的 聚
上 述 各成 矿 阶段 , 由于 板 瓦矿 区 围岩 为 碳 酸盐 类 岩 石 ,碱性 强 。因此 ,闪锌 矿 、方 铅矿 的沉淀和 富集往往 同 含矿溶 液偏 碱性有关 。 5 找矿 方向
根 据 本 区 成 矿 条 件 分 析 ,寻 找 同类 矽 卡 岩 型 铅 、锌 矿 床 可 以 从 以下 几 个 步 骤 入 手 : ( )寻 找 地 层 为碳 酸 岩 、 碳 1
裂所构成 。
研 究 区内岩浆 活动和矿 化 是次一级 的北 西 向构造 ,矿
区 西 北 侧 出 露 古 生 代 的沉 积 岩 层 ,而 区 内则 分 布 厚达 上 千 米 的三 叠 系 地 层 , 主 要 是 碳 酸 盐 岩 层 。 燕 山 晚 期 及 喜 山早 期 中酸 性 岩 浆 岩 呈 岩 株 侵 入 其 中 。在 岩 体 接 触 带 或 其 附 近 为 矿 床 赋 存 的 有 利 部 位 , 接 触 带 北 西 西 走 向 ,长 度 约 5m k。 已揭 露 铁 矿 体 五 个 , 铅 、 锌 矿 体 四 个 ( 图 1 见 )。
中 国西 部科 技 2 1 年1 月 ( 0 1 0 上旬 )第1 卷 第2 期总 第2 1 0 8 6 期
及找矿方向浅析
练 光 春
( 福建省 1 1 质 大队 ,福建 龙岩 5 4 2 ) 2地 6 0 1 摘 要 : 本文介绍 了缅 甸板 瓦矿 区矿 床地质 背景 、矿床地 质特征 ,分析 了矿床 的形成 条件及成矿作 用,并指 明 了该 区找

辽宁省本溪县三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辽宁省本溪县三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P dl
、 、
j t
一 一

\ // \





l l
\、r 、




化 形 成 的 。 矿床 的脉 状 矿 体 、 镜状 矿 体 , 能是 沉 积 成 岩 , 本 透 可 变 质作 用 时形成 的矿 体 或矿 化 , 在后 期地 质 事件 中演 变 的 结果 。 () 矿 热 液 性 质 2成 通 过 对矿 床 中石 英 气 液 包 裹 体 成 分 测 定 总 结如 下 : 1包 体成 分 以 H2 为主 , ) 0 含量 可 达 9 %, 次 为 C 2 5 其 O、 、 K N  ̄C C  ̄ Mg2 I F, 相 成 分 有 C CH 。 a、 H 、 a2 + C - 气 , 0、 4
图 2 矿 体 与岩 性 、 构造 关 系 示 意 图 () 矿 温度 3成 32 构 造 因 素 . 矿 石 中的 主 要 金 属硫 化物 方 铅 矿 、 锌矿 、 铁 矿 及 石 英 闪 黄 中 均 有气 液 包 裹 体 存 在 。 据 3 个 样 品 测 定 结 果 ,爆 裂 温 度 : 1 本 区兰花 岭背斜控 制着 区内三各矿段呈 “ ” u 字形分布。 方铅 矿 3 6 ~ 30 , 锌 矿 2 7 0℃ 6℃ 闪 7 ℃~ 3 7 , 英 3 l ~ l℃ 石 3℃ ( 2 图 ) 3℃ 4 4℃ 断裂 是本 区重 要控 矿因素之一 , 主要起导矿和容矿作用 4 0 。均 一 温度 石英 8 ℃ ~ 3 3 。 () 矿机 制 4成 三 矿 段 的 矿体 5 %以上 赋 存 在 断 裂 中 ,并 且 大部 分 矿 体 赋 存 5 从 以上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该矿床成矿过 在 大 石 桥 组 二段 片岩 与三 段 大 理岩 地 层 界 面及 其 附近 的 断裂 。 接受了来 自古陆上风化分解的碎 李家沟 的层 间断裂控制着该矿段主要矿体的分布及形态和产 程是元古代早期裂谷槽下沉, 这些物质被搬运到裂谷海槽中, 并同裂谷海 状变 化; 苏家沟 F 断裂 ( l NE向张扭 性断裂) 与兰花岭背斜交 屑物和化学分解物, 槽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海底火山喷气、 热液物质( 包括 P 、 nF 、 bZ 、e 切部位 是矿体最集 中, 矿石质量最好 的地段 。( 3 图 ) u、) s 一起沉淀下来 , 形成了浪子山组和大石桥组的铅锌矿源层 两组 断裂交汇 部位 ( 或层状铅锌矿化) 吕梁期地壳运动 , 。 辽东裂谷槽褶皱回返, 同 时产生变质热卤水使沉积在地层 中的 P 、 n b z 等元素迁移、 富集 , 形成 区 内沉 积一 变质 矿床 。 印支 运动 , 尤其 是燕 山运 动 伴 随着 构造 岩 浆 活动 , 终 形成 沉 积一 变 质一 岩浆 热 液 改 造矿 床 。 最 4 结 束 语 根 据 以上 所 述 , 质 特 征 及 控 矿 因 素 , 将 三 沟 铅 锌 矿 床 地 可 的主 要 特 点 归 纳 如 下 : () 体受 一 定 层 位 、 性 、 造 联 合 制 约 , 花 岭 岩 体 是 1矿 岩 构 兰 成矿 的重 要 热 源 。 () 2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辽河群海相沉 积地层 。 图 3 矿 体 与 构 造 关 系示 意 图 () 3 矿石组分及 围岩蚀变类型简单, 成矿热液类型为 l ~ ( +

MVT型矿床与SEDEX型铅锌矿床对比研究

MVT型矿床与SEDEX型铅锌矿床对比研究

沉积 盆地 中沉 积物 内的热水 循环 有 关。 并且都 属 于浅成 热液成 矿 。为 了区分 Mv T型矿床 和 S E D E X
型铅 锌矿 床 , 在 总结 前人 研 究的基 础 上 , 从 成矿 系统 角度 对二 者 的 定义 、 成矿 构 造 背景 、 成矿 系统要
素、 成矿模 式 、 矿床 地质 特征 等方 面加 以对 比 , 并 就二者 成矿 研 究 中存在 的 问题进行 初 步探 讨。
出一系列的不 整合接触 。全球几个典型矿床 的形成 时代 研 究 表 明 , 它 们 与 全球 大 尺度 收 缩 汇 聚构 造 有 着 直 接 的 联 系 。全 球 几 个 典 型 矿 床 的形 成 时代 研 究 表 明, 它们与全球大尺度收缩汇聚构造有着直接的联系 。 但就单个矿床或矿集 区而言 , 最重要的控 制因素仍是 张 性断层 ( 包 括正 断层 、 压 张性 断层 和扭 断层 ) 嘲 。 S E D E X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拉张性构造环境 , 既可
2 0 1 3 年第 1 1 期
西 部探 矿工 程
1 8 5
MV T型矿床 与 S E D E X型铅锌矿床对 比研究
班 建 永
( 成 都理 工 大 学地球 科 学 学院 , 四川 成都 6 1 0 0 5 9 ) 摘 要: MVT型矿床 和 S E DE X型铅 锌矿床 是世 界铅 锌金 属 的主要 来源 , 本 质上都 与 沉积盆地 以下及
可 能存 在 的 , 以充 填 和 交代 形 成 筒状 、 锥 状 或 面 型热 液 矿化蚀变体 , 二者 可 共 生 或分 别 出现 。S E DE X型 矿 床 提 供 了世 界 上 约 5 0 %的铅 和 6 0 %的锌 资 源 。从 世 界 范 围来看 , 该类 矿床在 成分上 富含 P b 、 Z n , 伴 生 重 要 的 Ag 、 As 、 S b、 S n 等元 素 , 贫C u , 几 乎不 含 Au 。矿 石 矿 物 以简 单 硫化 物 为 主 , 其 中有 黄 铁矿 、 磁黄铁矿 、 闪锌 矿 、

福建大田元沙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福建大田元沙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1 第 四 系 ;2 南 园组 ;3 梨 山 组 ;4 溪 口组 ;5 大 隆 组 ; 6 翠 屏 山组 ;7 童 子 岩 组 第 二 段 ; 8 童 子 岩 组 第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段 ;9 文 笔 山组 ; 1一 樱 霞 组 ;1一 船 山组 ;1 一 林 地 组 ;l一 桃 子 坑 组 ;1 一 天 瓦 山 组 ; 1一 前 寒 武 纪 变 质 岩 系 ; 一 O 1 2 3 4 东 5 1 一 燕 山 晚 期 流 纹 斑岩 、流 纹 岩 ;1一 花 岗斑 岩 ;l ~ 燕 山 晚 期 花 岗 闪 长 岩 ;1一 石 英 斑 岩 ; 2 一 燕 山早 期 黑 云母 花 6 7 8 9 O
工作 。
l 区域 地 质 概 况
该 区位于 闽西南 坳 陷 中北 部 ,大 田一 龙 岩坳 陷 的东北边 缘 ,广平一 龙 山崎 复式 向斜 的 中 北 段 。区 内褶 皱和 断裂构 造 十分发 育 。区域 范 围分 布 有湖 源一 苏桥 的变质 岩 ( 覆体 )及 晚 推
古 生代海 陆交 互相 碎屑沉 积 岩 、 中生代 陆 相 碎 屑一 山碎 屑沉 积 岩 和加 里 东期 一燕 山期 侵 入 火

2 期
周 志 勇 :福 建 大 田元 沙 铅 锌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及 其 成 因 探讨

2 期




Gelg f uJn oo yo j F a
15 1
福 建 大 田元 沙 铅 锌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及 其 成 因探 讨
周 志 勇 。
(.福 建 省 第 二 地 质 勘 探 大 队 ,永 安 ,3 6 0 ;2 1 6 0 0 .福 建 省 闽 西 地 质 大 队 ,三 明 ,3 5 0 ) 60 1

广东省白云地铅锌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广东省白云地铅锌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广东省白云地铅锌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王艳摘要:通过野外钻孔地质编录和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对白云地矿区的矿石特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

矿区的矿石构造类型主要为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构造等,为典型热液充填成因的矿石构造。

礦石结构类型按其成因划分为六类13种,主要为结晶成因和交代成因形成的结构,其次为压力成因和固溶体分离成因形成的结构。

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结合矿体产出特征,确定白云地铅锌矿为中一低温热液破碎带充填型铅锌矿床。

关键词:铅锌矿床;矿石结构;矿石构造;矿床成因1.引言白云地铅锌矿床位于鹤山市境内,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粤中凹陷的西部。

该矿床位于晚古生代三洲断陷盆地的东南缘,中新生代三水裂谷盆地的西南缘,处于EW向高要一惠来断裂、NE向恩平一从化断裂和NW向西江断裂等三组深大断裂的交汇部位。

近年来,三水盆地西南缘的找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发现了富湾特大型银矿床、南蓬山一横江大型铜多金属矿床、长坑大型金矿床、茶山中型铅锌矿床、河村中型铅锌矿床、西樵山银矿床、迭平小型银矿床等一系列金属矿床[1-6]。

白云地铅锌矿床是三水盆地矿集区新发现的中型偏大型铅锌矿床[7]。

矿石的结构、构造是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不同成因类型的矿石,其矿石结构、构造特征有所不同,因此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的研究对探讨矿床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白云地矿区的钻孔岩心及坑道中的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编录和室内镜下鉴定,对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进而探讨矿床的成因。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为寒武系高滩组、中下泥盆统杨溪组。

寒武系高滩组为一套浅海相浅变质砂岩系,呈东西向长条状分布,为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

中下泥盆统杨溪组为一套浅海相浅变质砂岩,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与下伏寒武系高滩组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2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分布较广,大面积出露于矿区中南部,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