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探析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探析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探析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矿石资源的研究需要

深入研究它们的由来,发展过程。铅锌矿床主要形成于拉张性构造环境,如受裂谷控制的克拉通内部及其边缘的沉降盆地,或拉张的裂谷、地堑;成矿物质可来自围岩、基底、上地幔;成矿流体也是来源多样化,有海水、天水、建造水、岩浆水等。本文阐述了铅锌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对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以及我国铅锌矿的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铅锌元素;化学性质;成矿规律;成矿模式

铅锌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其成矿模式,划分依据也具有多样性,目前常用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矿床的成因为基础的划分。从而将世界主要铅锌矿床划分为: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火山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碳酸盐岩容矿的后生沉积矿床;砂页岩容矿的沉积或沉积――变质型矿床;与岩浆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热液交代型矿床和陆相火山岩型矿床;非硫化物锌矿床等。这种分类法以集中反映出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环境、成矿主岩和矿床成因等重要因素,既有利于促进铅锌矿床成矿理论的研究,又便于指导找矿,是一种被大多数地质工作者普遍接受的分类方案。

以下就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进行探讨分析。

一、铅锌元素地球化学性质

1、铅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铅锌这种自然界中的金属

元素在地壳中是富集成矿的,相比较起来,冶炼方便,这种元素发现的时间比较早。虽然二者在元素周期表中属性不同却在自然界中是共生的,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同时它们也具有同型离子结构,具有强烈的亲硫性的缘故。在自然界中以硫化物为主,在地表氧化条件下可见其氧化物形式。铅、锌也可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其他矿物之中,由于它们亲氧性的差别,它们的类质同象特征也有不同。

2、铅锌元素在自然界的演化规律及分布特征。在自然界,铅和锌往往共存于同一矿床,原生铅锌矿床的主要造矿矿物方铅矿和闪锌矿,总是紧密的共生在一起,单铅矿床和单锌矿床所占比例甚少。这是由于铅锌具有共同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十分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有相类似的外层电子结构,都具有强烈的亲硫性,并形成相同的易溶络合物。原生铅和锌其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成矿类型也甚为一致。在岩浆作用过程中,铅锌浓度很低,很少出现锌的硫化物,铅锌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分散在造岩矿物中,铅追随钾,主要集中在含钾的造岩矿物如钾长石,黑云母中去;而锌追随铁,主要分布在铁镁矿物中。从超基性到酸性岩,锌含量下降,而铅却上升。铅锌是活泼元素,变质过程中形成的变质热液中如果

含有一定量的碱金属及卤素时,可以使原岩中的这些元素发生活化转移,在局部地区发生富集,形成一些脉状或交代型矿床。

二、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

1、各式类别的铅锌矿床所处的地质环境以及它们的地

质分布空间都是具有很强的规律性的。就此一点展开来讲,首先,含矿地层的区别是极大的。例如石炭系、上震旦系、泥盆系多是位于南方地区;再者,对于铅锌矿床的成矿环境而言,地台地区的分布极为广泛,而冒地槽范围之内所分布的碳酸盐岩型矿床则是少数。

2.铅锌矿床、矿田、矿带的分布明显受到由于区域范围

内的断裂所引发的明显坳陷地和断陷盆地。很多铅锌矿田由于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断裂形成的,像这样的呈现线性展示分布的,多为我们在上述铅锌矿床成矿分类类中所提到的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根据各类文献整理,目前在我国国土范围内所发现的部分大型矿床的分布大多与此因素相关。

3.铅锌矿床的分布受到褶皱这种构造的明显影响和控制。根据统计,在褶皱这种构造的背斜轴部,都有很多大型的铅锌矿床产出。而与此相比较的,背斜构造中所储存产出的铅锌矿床占到70个百分比,而向斜和单斜之中则分别只占到14和13个百分点。

4.各类大型矿床,较为综合型的矿床等铅锌矿床的元素

组合都是较为复杂多样的。例如,甘肃的西成铅锌矿田,有多于40种的矿石和脉石矿物质,这个矿田则也是金银铅锌

组合的大型矿田。

三、我国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我国铅锌矿床类型较全,并具特色,成矿作用多样、复杂,因而矿床分类一直是我国矿床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

因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类,故通常称之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铅锌矿床。它们可能是花岗岩类结晶分异的气液产物,但也可能是成岩后在另一次地矿事件或地壳运动中受到地下热水

的活化淋滤,使花岗岩类中的分散成矿物质富集起来形成的矿床。这类矿床可与中性、中酸性、酸性或碱性侵入岩有关。岩体可大可小。一般的情况,如果铅锌矿床是地下热水淋滤成因,它们常赋存于面积较大的岩基中;如果是岩浆气液成因,则常与小岩株、岩瘤有关。矿床多产于岩体内,或内外接触带,或距岩体一定距离。矿床围岩蚀变通常较为强烈。这类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除铅锌外,还共伴生钨锡钼铋铜等元素。

2、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常分布在火山断

陷盆地边缘,受断裂控制。含矿岩系多为凝灰岩、酸性熔岩和次火山岩等。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多产于蚀变凝灰岩中。矿石物质组成类似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但有些矿床与铅

共生,伴生的金、银等含量也高,有的矿床上部以铅锌为主,下部以铜金银为主,综合开发经济价值巨大。

3、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是我国铅锌矿床中的重要类型,规模巨大,探明的储量占全国铅锌总储量的50%以上,开发经济价值巨大。矿床产于海相碳酸盐岩系中,多数赋存于白云岩或不纯白云岩中,有的产于石灰岩或不纯石灰岩中,受一定层位控制,属层控性矿床,多为沉积改造型,少数为沉积变质型矿床。矿石组成较简单,以铅锌为主,但也有的共伴生铜、黄铁矿,一般含镉较高。

4、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产于海相泥岩-细碎屑岩系中,含矿岩系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常含有较多的碳酸盐岩石,有机质和黄铁矿也较常见。含矿岩系不含或含少量火山物质,主要是凝灰质夹层。矿穿的成矿作用常以沉积作用为主,多为沉积-轻微改造或沉积变质型,受一定层位控制,属层控型矿床。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整合产出。矿石组成除铅锌外还有较多黄铁矿,组成块状硫化物,有的含银较高。矿床围岩蚀变一般较弱,但也有个别的较强。这类矿床普遍规模巨大,是我国重重要铅锌矿床类型,具有巨大开发经济价值。

5、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的含矿岩系中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很发育,特别是下盘岩石常是火山熔岩和凝灰岩。成矿物质来源与海底火山岩系有关。国外称这类矿

床为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或黄铁矿型铅锌矿床。矿床物质成分复杂,常与铜矿共生或伴生大量的金、银和稀散元素,综合利用价值巨大。我国产于海相火山岩中的铅锌矿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有的还受到混合岩化作用。

结束语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铅锌矿作为重要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方面相当广泛。铅锌矿床的分类较多,各具理论依据、实际意义和优缺点。合理的铅锌矿床分类可以促进铅锌成矿理论的发展并更好的指导生产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喜峰.铅锌矿床类型划分评析[J].化工矿产地质,2007(24)

[2]戴自希.世界铅锌资源的分布类型和勘查准则[J].世界有色金属,2005(3)

[3]冉座.新疆西昆仑塔卡铅锌矿区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J].硅谷,2014(17)

[4]王婧等.青海省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分析[J].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08)

铅锌矿

闪锌矿(sphalerite) 化学成分为ZnS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相同而属于六方晶系的则称纤锌矿闪锌矿含锌6 7.1%;通常含铁,铁含量最高可达30%,含铁量大于10%的称为铁闪锌矿;此外常含锰、镉、铟、铊、镓、锗等稀有元素。因此闪锌矿不仅是提炼锌的最重要矿物原料,还是提取上述稀有元素的原料。纯闪锌矿近于无色,但通常因含铁而呈浅黄、黄褐、棕甚至黑色,随含铁量的增加而变深;透明度相应地由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光泽则由金刚光泽、树脂光泽变至半金属光泽。摩斯硬度3.5~4.0,比重3.9~4.2,随铁含量的增高,硬度增大而比重降低。具完全的菱形十二面体解理。晶体形态呈四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通常成粒状集合体产出。闪锌矿是分布最广的锌矿物,主要为热液成因,几乎总是与方铅矿共生。闪锌矿在地表易风化成菱锌矿。 中国铅锌矿产地以云南金顶、广东凡口、青海锡铁山等最著名,世界上著名产地有澳大利亚的布罗肯希尔、美国密西西比河谷地区等。

菱锌矿Smithsonite 菱锌矿 ::矿物概述 菱锌矿是一种成分为碳酸锌的矿物,在人们发现闪锌矿之前,它一直被作为锌的主要来源。菱锌矿一般产出在金属矿床中的氧化带里,它是原来某种锌矿物蚀变成的,这叫作次生矿。纯的菱锌矿是白色的,如果含有其他元素,则会带上绿、黄、褐、黑等颜色,它们具有玻璃光泽,像葡萄、肾球、钟乳等形状,有的甚至像土的样子。有些好看的菱锌矿还可做成工艺品。 化学组成:ZnCO3;ZnO64.90%,CO235.10%; 菱锌矿 鉴定特征:以其形态、产状及其粉末加冷盐酸起泡为鉴定特征,与本亚族其他矿物的区别在于比重较大,菱面体解理较不完全; 成因产状:产于铅锌矿床氧化带,是由闪锌矿氧化分解所产生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的方解石而成,常与孔雀石、蓝铜矿等次生矿物伴生;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的产地有意大利撒丁岛(Masua,Sardinia);墨西哥的北部;希腊的Laurium;波兰;比利时;非洲的Zambia和South-WestAfrica;美国的Colorado和Utah州和中国广西融县等地。 名称来源:以美国华盛顿Smithsonian研究院的奠基人,英国矿物学家James Smithson (1754-1829)的姓名而命名; ::晶体形态 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晶类;呈菱面体,e,f及复三方偏三角面体v,和六方柱m的聚形;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三方晶系,D63d—R-3c; 晶胞参数:arh=5.67Å,α=48°26′; 粉晶数据:2.75(1)3.55(0.5)1.703(0.45) ::物理性质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 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 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

小坝铅锌矿成矿规律初探

小坝铅锌矿成矿规律初探 铅、锌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应用非常广泛。本文结合小坝铅锌矿区及渝东南地区铅锌矿分布的实际情况,对该矿区的矿石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为渝东南地区乃至重庆市铅锌矿找矿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标签:渝东南铅锌矿矿床特征成因规律 0前言 为支持酉阳县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开发酉阳县小坝铅锌矿区的资源,在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开展重庆市酉阳县小坝铅锌矿区补作了地质工作。在这次地质工作中工作人员研究了矿区铅锌矿面上的分布规律,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属层控型铅锌矿化带,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认为该区铅锌矿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 1概况 酉阳县小坝铅锌矿区位于酉阳县城西北325°方向、直线距离约5km,隶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坝乡复建村、清沙村等所辖。矿体断续顺层延伸,以似层状、透镜状为主,脉状及囊状次之,延长一般为几十~几百余米,厚度一般为1.1~14.25m,矿体结构单一,一般不含夹层。矿石以氧化矿为主,少量混合矿及硫化矿,矿石品位Pb0.048~44.66%、Zn0.05~18.29%。 2矿石特征分析 2.1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目前矿区矿石类型为氧化矿和硫化矿两种类型,现对两类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描述如下: 2.1.1氧化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有块状、蜂窝状、网脉状、条带状、骨架状等5种类型。 块状氧化矿石:褐红、桔红、深黄、红褐及褐黄等色,泥状细粒结构、泥晶结构、砂状结构,微孔隙~块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其原岩多为泥晶白云岩、微晶白云岩、褐铁矿化白云岩等,随矿化程度的增强,原岩无法分辨。由交代作用、浸染作用成矿。矿石含Zn为主,含量一般为3.69~35.33%,部分含Pb,0.15~0.97%,含Fe较高。矿石常位于矿体中间层位,品位较高而稳定,比重较大。 蜂窝状氧化矿石:与块状矿石接近,呈红褐、深褐色,细孔隙发育,具细粒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背景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小江、师宗-弥勒、娅都-紫云三条深大断裂所围限的区域内。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处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东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省重要的铅锌产地之一。区内铅锌矿床(点),物化探异常成群成带展布,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好,具备寻找中、大型矿床的潜力。黔西北地区经过几十年的找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对于该地区矿床成因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层控理论占主导地位,90年代末至今基本以构造控矿理论为主指导找矿。近几年,随着地慢柱理论的兴起,众多学者倾向于喷气-沉积成因,但依据不充分,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将从成矿背景-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几方面来研究黔西北铅锌矿床。 第一章成矿背景 1区域的地质构造 根据川、滇、黔铅锌矿集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侧,跨越了中国西部特提斯- 喜马拉雅山和东部滨临太平洋两大构造域,且北西侧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南东侧与华南褶皱系相接,南西侧与三江褶皱系相邻,将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划分 为四个II级构造单元,即康滇地轴的东部(II l )、上扬子地台褶带西部(II 2 )、四 川台拗西南部(II 3)及龙门一大巴台褶带的西南端(II 4 )。依据区域内基底的性质、 盖层中各构造层发育情况、沉积厚度、沉积建造以及岩浆岩和深(大)断裂的分布及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将川、滇、黔铅锌银成矿域划属9个III级和12个IV 级构造单元;根据陈毓川院士等关于中国成矿区带的划分方案,本区属III28(昭 通-六盘水古生代燕山期Pb、Zn、Ag、Cu、Mn)III级成矿单元之IV 8、IV 2 个IV 级成矿带,即赫章-威宁-水城Pb-Zn-Ag-Cu成矿带(IV 8 )和黑石头-盘县Pb-Zn-Ag 成矿带(IV 9 )。 2 区域的地层、岩性 扬子准地台基底具“三层式”结构:下层为太古宙-古元古代的中深变质杂岩;中层为中元古代的变质细碎屑岩夹变质火山沉积岩;上层由新元古代浅变质碎屑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论文结合笔者实际的工作研究经验,以某处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与成矿规律等为研究内容,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论文中的观点为笔者研究所得,其中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批评指正。 标签:铅锌矿床地质成矿规律 1引言 铅锌矿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随着资源开采的速度加快,资源稀缺导致的发展成本不断上升,而更加深入的研究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性的保障。 2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 (1)地层:本文研究的铅锌矿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缘,该地区的出露地层的分布为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下石灰统城墙沟组,其中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的岩性为斜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等深变质岩系;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为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喷发熔岩,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夹沉积;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为断续式的分布,岩性为细砾岩夹砂岩透镜体和紫红色复成份砂岩;下石灰统城墙沟组为黄色、红色粉砂岩,细砂岩夹泥质灰岩。 (2)矿床地质特征:铅锌矿床位于柴北缘构造带的三级盆地内,在盆地的下部发育一系列同生断裂,滩涧山群包括火山岩沉积组和紫红色砂岩组,其中上部和下部都为火山岩沉积组,而中部为紫红色砂岩组,而岩性的组成与变质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分别成型与岛弧火山环境和弧后盆地环境,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也有较大的差异,铅锌矿为一套富含碳质、石英绢云母片岩等,总体是以层状赋存于下部火山岩组的大理石中,大理石以厚层状为主。 (3)矿体特征:矿体的走向为连续型的。其总体的趋势由北西向东南,规模是由大至小,探明的矿体超过了120个,参加储量计算的接近90个。这些铅锌矿主要存在于大理岩边部或大理岩中,按照矿体的分布和结构形状等特点,可以将硫化矿体分为层状矿体和非层状矿体,其中层状矿体具有过渡性质,且随着矿体和大理岩等地质体的方向呈明显的分带状;而非层状矿体分布在深部,与层状矿体的郏县大体在29线附近,产于厚层大理岩中,与层状矿体有明显的不用矿床地质特征。 (4)铅锌矿石的组成和类型特征:铅锌矿石的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白铁矿、金银矿等形式,其中矿物的主要载体是方解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1959年郭文魁等将中国铅锌矿床按成因划分为内生与外生两大类。内生矿床按其生成的温度下降顺序分为8个建造。其中,建造1~3为高温矿床,建造4~7为中温矿床,建造8为低温矿床;外生矿床只有一种建造,即菱锌矿-白铅矿-铅矾建造。 1979年涂光炽对我国铅锌矿床作了成因分类:①与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②与海相、陆相火山活动有关的矿床;③与沉积作用、沉积改造作用及后成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 ④与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⑤砂铅矿床。 1983年王育民将我国铅锌矿床类型分为“四系十二型十九式”。 1989年涂光炽等在《中国矿床》专著中对中国铅锌矿床进行综合因素的分类,这个分类方案是根据中国地质条件,在全面考虑铅锌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含矿岩系、物质组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以含矿岩系和主导成矿作用命名的方式,划分出了8个类型,即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碳酸盐岩型、泥岩-细碎屑岩型、砂砾岩型。该分类的优点在于含矿岩系集中地反映了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和形成方式等,是对过去以矿床围岩命名的发展,也有利于找矿,具有特色。 上述8类铅锌矿床的基本特征如下: 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因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类,故通常称之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铅锌矿床。它们可能是花岗岩类结晶分异的气液产物,但也可能是成岩后在另一次地质事件或地壳运动中受到地下热水(大气降水成因为主)的活化淋滤,使花岗岩类

中的分散成矿物质富集起来形成的矿床。 这类矿床可与中性、中酸性、酸性或碱性侵入岩有关。岩体可大可小。一般的情况,如果铅锌矿床是地下热水淋滤成因,它们常赋存于面积较大的岩基中;如果是岩浆气液成因,则常与小岩株、岩瘤有关。矿床多产于岩体内,或内外接触带,或距岩体一定距离。矿床围岩蚀变通常较为强烈。 这类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除铅锌外,还共伴生钨锡钼铋铜等元素。从赋矿岩石类型来看,与铅锌钨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属壳源花岗岩类;与铅锌铜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属壳幔源花岗岩类。地下热水成因的铅锌矿床常伴生金、银等元素。 这类矿床国内典型实例:花岗岩型铅锌矿床有广西新华铅锌银矿床、广东锯板坑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湖南东坡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等;夕卡岩型铅锌矿床有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床、黄沙坪铅锌矿床和辽宁桓仁铜锌矿床等;斑岩型铅锌矿床有江西冷水坑铅锌银矿床、云南姚安铅矿床、山东香夼铅锌矿床。 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的含矿岩系中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很发育,特别是下盘岩石常是火山熔岩和凝灰岩。成矿物质来源与海底火山岩系有关。国外称这类矿床为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或黄铁矿型铅锌矿床。矿床物质成分复杂,常与铜矿共生或伴生大量的金、银和稀散元素,综合利用价值巨大。我国产于海相火山岩中的铅锌矿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如甘肃白银厂铜铅锌矿床等,有的还受到混合岩化作用,如辽宁红透山铜锌矿床等。属于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典型实例有白银厂小铁山矿床、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等。 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常分布在火山断陷盆地边缘,受断裂控制。含矿岩系多

国内外铅锌矿矿床分类概况及我国铅锌矿时空分布

国内外铅锌矿矿床分类概况及我国铅锌矿 时空分布与区域大矿简介 杜成亮 国内外铅锌矿矿床类型的划分不尽统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选择支撑自己分类方案的依据各有所依,另外铅锌矿时空分布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国内外各大型铅锌矿矿床的成因类型也不明确。为了使这些问题更加明朗化,笔者将收集的资料予以整理、总结出各种分类方案以及各种方案所涉及的不同依据,得出了各种方案具有对应性的结论;同时将我国铅锌矿的时空分布的不同意见进行简单的梳理对比,同样也得出了有对应性关系的结论。在这些基础上,对国内各种具有不同成因的大型铅锌矿进行了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的简单描述,给后来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铅锌矿矿床分类历史及分类依据 早些时期铅锌矿矿床分类方案是由林格伦(W.Lindgren 1933)尼格里(P. Paul Niggli)、 贝特曼(M.Bateman1950)、德赫姆(K.C.Dunham)、马加基扬()、施奈德曼()等相继提出的,这些方案都是从岩浆分异观点出发,把铅锌矿作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以成矿温度和深度作为分类原则。1959年,我国地质学者郭文魁等将中国铅锌矿床分为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共9个建造,其中以铅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由于铅锌成矿作用复杂性给矿床普查勘探应用带来了困难,克列特尔 ()首先提出铅锌矿床工业类型分类方案。其后,阿米拉斯拉诺夫()、斯米尔诺夫(,1974)等原苏联矿床学家提出了类似的分类方案,他们是以围岩性质、矿体形态和矿石矿物成分为基础进行分类。 后来随着对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同生论、层控和时控观点以及热泉、热卤水和环流地下热水成矿学说这些新的成矿理论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打破了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占统治地位的局面,铅锌矿床的分类取得较大进展,这一时期以含矿岩系为依据的成因分类占主导地位。 1973年,布罗布斯特和普拉特(D.A.Brobst and W.P.Pratt)在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中首次提出层控型矿床。近年来,层控理论、海相火山作用、多成因观点、岩浆成矿和变质成矿等成为划分铅锌矿床类型的主要准则,同时大地构造单元(朱上庆等,1988)、洋底成矿作用、同位素组成、成矿实验、微量元素含量和包裹体特征等也成为铅锌矿床分类的新依据。 二、铅锌矿矿床分类方案 总的来看,随着人们对铅锌矿成矿作用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大量铅锌矿床地质资料测试数据的积累,不同时期的国内外铅锌矿地质工作者在吸收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湘西北铅锌矿成矿规律及研究

湘西北铅锌矿成矿规律及研究 李梅铅锌矿集区为湘西北最具找矿潜力的铅锌成矿区,因此本为以李梅铅锌矿区为例进行剖析,总结湘西北铅锌矿成矿规律。湘西北铅锌矿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厚大的碳酸盐岩中。矿体具多层性,呈缓倾斜以整合层带状产出。矿石以锌为主,铅锌共生,具有一定分带现象。矿石为微晶状、细晶状及胶状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碳酸盐泥对Pb2+、Zn2+离子的吸取。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本区铅具有以幔源为主,壳幔混合的特点,硫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系的硫酸盐。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型矿床,兼有后期热液改造型矿床的性质。 标签:湘西铅锌矿富矿矿规规律 0前言 李梅铅锌矿集区为湘西北最具找矿潜力的铅锌成矿区,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厚大的碳酸盐岩中。矿化带延伸与藻礁浅滩相带一致。矿体具多层性,呈缓倾斜以整合层带状产出。矿石以锌为主铅锌共生,具有一定分带现象。矿石为微晶状、细晶状及胶状等结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碳酸盐泥对Pb2+、Zn2+离子的吸取。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本区铅具有以幔源为主,壳幔混合的特点,硫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系的硫酸盐。 1湘西北铅锌矿富矿规律 湘西北铅锌矿的富矿有着自身的规律,这主要是通过地质特征、组成特征、结构构造、形成原因等环节得以体现。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湘西铅锌矿富矿规律进行了分析。 1.1矿床地质特征 铅锌的富矿体通常是受到次级背斜以及容矿层层内的裂隙系统的控制。除此之外,对于规模较大的富矿体来说,一般情况下大致的顺层分布总是具有较为明显的方向性。举例来说湘西北铅锌矿的富矿体主要包括了似层状、透镜状、囊状、巢状、脉状等不同的形态,并且在地质特征上以似层状和透镜状较为常见。例如透镜状的铅锌矿富矿体长会达到300-1300m左右,宽度会达到150-200m,厚度会达到2~10m。 湘西北花垣李梅铅锌矿集区为湘黔铅锌矿带北延部分。矿带长达120km,宽10~20km,已发现矿床(点)30余处,探明铅锌储量大于350万吨,潜在储量1120万吨以上。这些矿床(点)主要呈NNE向集中分布于贵州铜仁卜口场、松桃、嗅脑和湖南花垣李梅3个矿化集中区。 1.1.1初步查明湘西北铅锌矿存在三个赋矿层位

铅锌矿的成矿类型及成因探讨

铅锌矿的成矿类型及成因探讨 摘要:我国铅锌矿资源比较丰富,现在正处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铅锌矿作为紧缺资源在应用方面相当广泛,在全国找矿突破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中,统一了思想,加大了找矿力度。铅锌矿床的分类较多, 各具理论依据、实际意义和优缺点。合理的铅锌矿床分类可以促进铅锌成矿理论的发展并更好的指导生产实践。文章分析了铅锌元素的地化性质, 探讨了世界铅锌矿床主要成矿类型的特征及成因。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类型;成因探讨 引言 铅锌矿的划分主要依据的是其成矿类型,划分依据也具有多样性,目前常用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矿床的成因为基础的划分。从而将世界主要铅锌矿床划分为: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火山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碳酸盐岩容矿的后生沉积矿床;砂页岩容矿的沉积或沉积——变质型矿床;与岩浆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热液交代型矿床和陆相火山岩型矿床;非硫化物锌矿床等。这种分类法的特别之处是可以集中反映出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环境、成矿主岩和矿床成因等重要因素, 既有利于促进铅锌矿床成矿理论的研究, 又便于指导找矿, 是一种被大多数地质工作者普遍接受的分类方案。 一、我国铅锌矿的类型探究 我国铅锌矿床类型较全,并具特色,成矿作用多样、复杂,因而矿床分类一直是我国矿床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案。 1、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因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类,故通常称之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铅锌矿床。它们可能是花岗岩类结晶分异的气液产物,但也可能是成岩后在另一次地矿事件或地壳运动中受到地下热水的活化淋滤,使花岗岩类中的分散成矿物质富集起来形成的矿床。这类矿床可与中性、中酸性、酸性或碱性侵入岩有关。岩体可大可小。一般的情况,如果铅锌矿床是地下热水淋滤成因,它们常赋存于面积较大的岩基中;如果是岩浆气液成因,则常与小岩株、岩瘤有关。矿床多产于岩体内,或内外接触带,或距岩体一定距离。矿床围岩蚀变通常较为强烈。这类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除铅锌外,还共伴生钨锡钼铋铜等元素。 2、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的含矿岩系中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很发育,特别是下盘岩石常是火山熔岩和凝灰岩。成矿物质来源与海底火山岩系有关。国外称这类矿床为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或黄铁矿型铅锌矿床。矿床物质成分复杂,常与铜矿共生或伴生大量的金、银和稀散元素,综合利用价值巨大。我国产于海相火山岩中的铅锌矿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有的还受到混合岩化作用。

我国铅锌矿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铅锌矿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发表时间:2018-08-06T14:15:32.1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钟英法 [导读] 摘要:对我国铅铮矿产的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铅铅矿尾矿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了分析总结。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滇南地质大队云南省开远市 661600 摘要:对我国铅铮矿产的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铅铅矿尾矿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了分析总结。据此提出了我国铅辞矿资源开发利用建议转变经济增长方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尾矿综合利用和铅辞再生利用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培育大型企业集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铅辞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发展建议 1前言 我国铅钵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生产能力、消费量、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是我国的优势矿种。我国铅储量位于澳大利亚之后列世界第2位,占世界铅储量的12.5%,目前保有储量840.85万t,基础储量1247.97万t,资源量2273万t,已查明资源总量3482万t。铸储量位于澳大利亚、美国之后,列世界第3位,占世界铸储量的10.7%,现保有储量2513.02万t,基础储量3762.46万t,资源量5731万t,资源总量9172万t,尽管我国铅铸储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4.5%和60.6%。2006年我国铅铮产量达到588.85万t,同比增长15.68%,比2005年净增72万t,占10种有色金总产量的30.70%。其中铅273.55万t,同比增长15.00%,约占世界冶炼铅总产量的35%;铮315.30万t,同比增长16.31%,约占世界铸总产量的30%。我国金属铅已连续5a、金属铮已连续15a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铅铸矿分布广泛,主要有陕甘,滇、湖南、广东、辽宁五个采选冶集中区。主要矿山有凡口、黄沙坪、水口山、挑林、凤太、李家河、锡铁山、白银厂、大厂、会泽、天宝山、大梁子等。 2我国铅铸矿产资源主要特点我国铅铮矿矿产资源在华南、西部分布较多,总体特征是富矿少,低品位矿多;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才半生元素较多,矿石类型复杂,开采难度较大。 2.1矿产地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 目前已有27个省、区、市发现并勘查了铅铸资源,但从富集程度和现保有储量来看,主要集中于6个省区,铅辞合计储量大于800万t 的省区依次为云南2662.91万t、内蒙古 1 609.87万t、甘肃l122.49万 t、广东l077.32万t、湖南888.59万t、广西878.80万t,合计为8 239.98万t,占全国铅辞储量的64%。从三大经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铅储量占73.8%,辞储量占74.8%。 2.2成矿区域和成矿期相对集中 从目前已勘探的超大型、大中型矿床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滇西,滇、西秦岭祁连山、内蒙古狼山和大兴安岭、南岭等五大成矿集中区。成矿期主要集中在燕山期和多期复合成矿期。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统计的铅辞矿床的成矿期,前寒武期占6%、加里东期占3%、海西期占12%、印支期占l.3%、燕山期占39%、喜马拉雅期占0.7%、多期占38%。 2.3 大中型矿床占有储量多,矿石类型复杂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铅辞矿产资源品质中等,既有云南兰坪、甘肃厂坝、广东凡口这样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大型铅铸矿,更有众多中小型矿藏。在全国700多处矿产地中,云南会泽铜铸矿,广东凡口铅辞矿,云南兰坪铅辛辛矿,四川白玉铅铮矿,湖南黄沙坪铜铸矿,浙江龙泉铅辞矿,贵州普安铅矿等大中型矿床的铅、铸储量分别占81.1%和88.4%。矿石类型主要有硫化铅矿、硫化铸矿、氧化铅矿、氧化铸矿、硫化铅钵矿、氧化铅铸矿以及混合铅辞矿等。以铮为主的铅钵矿床和铜铸矿床较多,而铅为主的铅钵矿床不多,单铅矿床更少。 2.4矿床物质成分复杂,共伴生组分多 大多数矿床普遍共伴生Cu、Fe、S、Ag、Au、Sn、Sb、Mo、W、Hg、Co、Cd、In、Ga、Ge、Se、四、Sc等元素。有些矿床伴生元素达 50 多种。特别是近 20a 来,通过综合勘查和矿石物质成分研究,证实许多铅铸矿床中含银高,成为铅辞银矿床或银铅铸矿床,其银储量占全国银矿总储量的60%以上,在采选冶过程中综合回收银的产量,占全国银产量的70% 80%'金的储量和产量也相当可观。 2.5贫矿多、富矿少 目前开采的矿床,铅辛辛平均品位3.74%,铸高于铅,铅辞比为l:2.5,国外多为l:l.2。矿石组分复杂,有的人选矿石达30多种矿物,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微,属难选矿石类型。 3铅铸矿尾矿的综合利用我国资源利用率和选矿回收率都远低于发达国家,矿山生产的尾矿数量多,大量尾矿只能长期堆放在尾矿库,既要占用大量农用、林用土地,矿山企业又要花费巨额资金建设尾矿库及尾矿库的维护。大量尾矿已成为制约矿山可持续发展、危及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凡口铅铮矿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特大型铅铮金属生产矿山,现每年产生的尾矿已达60万t。除部分用于井下充填和前期进行少量的综合利用外,其它均堆存在离矿区13km的尾矿库。由于尾矿数量的不断增加,从1990-1995 年,每年投入40多万元加高加固尾矿坝,1996年又花巨资新建一个6万旷的尾矿库。尾矿再选,在矿石日趋贫化、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解决尾矿困扰的根本出路必须依赖于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我国很多铅铮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凡具备条件的矿山大都开始了尾矿的再选工作,尾矿中利用价值较高的元素像铁、铅、铮、嫁、金、银、硫、错、铜、铺等,特别是稀散金属嫁、错的再选将大有可为,目前很多矿山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4 结语 2000年5月,国务院撤消了中国铜铅铸集团公司,同年7月中国铜铅铮集团公司所属全部企事业单位交由地方管理。国家关于铅铸工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是:支持铸冶炼企业围绕节能降耗、污染治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冶炼工艺和低浓度二氧化硫制酸工艺进行技术改造;鼓励冶炼企业投资矿山企业,培育一批采、选、冶一体化的铅铸工业优势企业;支持铮再生利用企业做优、做强;严格控制铅铸冶炼能力的扩大,加快淘汰落后的铸冶炼工艺和设备。 参考文献: [1]我国主要矿产开采利用状[EB/OL].全球金属网,2005,8; [2]我国铅铮工业现状[EB/OL]大越期货网2007,3; [3]马永刚.铸精矿短缺制约我国铅铮工业长足发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1(5):36.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摘要]本文总结了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乌依铅锌矿为一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并厘定了乌依铅锌矿的成矿模式,对区带内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 (2015)-5-104-2 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凉山陷褶束(IV)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V)南段,紧临雷波穹褶束(V)部份。该区是宁南一雷波一金阳铅锌磷成矿带的一部分。在区域上沿着小江的断裂的两侧,密集的分布着铅锌矿床己知的产出的矿点、矿床30多处,其中大型的矿床有7处,小型的矿床有12处,中型的矿床有7处,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研究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对指导区内铅锌矿的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1成矿地质背景 乌依铅锌矿位于川南―滇东―黔西铅锌等成矿区北段 部分,位处凉山陷褶束(Ⅳ)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Ⅴ)南段。矿床西临南北向小江深断裂,小江断裂具多期活动性,为乌依矿床成矿作用提供了多期次深源含矿热液。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主要出露奥陶系、志留系的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的浅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区内铅锌矿赋矿层位为奥陶志留系大箐组(OSd),该组岩性组合特征为:为深灰至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微晶―极细晶白云岩、泥晶灰岩,厚121.6~264.3米。该组上、中、下部均发育有条带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岩,由后期热液蚀变和成矿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团块状、脉状、细脉状重晶石、白云石及方解石为特征的“矿化蚀变带(层)”,铅(锌)矿体即赋存于矿化蚀变带内,各矿化蚀变带均呈似层状分布,产状与上下围岩(白云岩)一致。 顶部矿化蚀变带:厚3.14~23.54米,以含方解石脉、重晶石团块及波纹状、层纹状白云石为特征,该矿化蚀变带含矿性差,仅发现一两个小矿体。 中部矿化蚀变带:厚5.91―31.62米,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重晶石脉及团块普遍发育,局部地段可见顺层、不连续产出的数十厘米厚透镜状重晶石体。同时,波纹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石特别发育。该矿化蚀变带是矿床主要的含矿带。 底部矿化蚀变带:厚6.0―58.4米,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以发育方解石脉和层纹状白云石脉为特征。该带含矿性

内蒙古铅锌矿分布

内蒙古铅锌矿资源简报 铅、锌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 在有色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约占10 种常用有色金属生产、消费总量的30% 以上。铅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 铅酸蓄电池) 、铅管、合金等, 而锌主要应用于镀锌、制造黄铜和铸造合金。我国铅锌矿资源丰富, 在铅锌矿地质研究、勘查、采矿及矿物加工工艺水平等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是铅锌矿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总体看, 我国铅锌工业总体形势较好, 但在铅锌矿的勘查和开发利用过程中仍存在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我国铅锌矿资源分布 1、世界铅锌储量与分布 世界已查明的铅资源量15亿多吨,铅储量7900万吨,储量基础17000万吨(表1)。世界铅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和哈萨克四国,其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0.3%,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基础71.2%,见表1。 世界已查明的锌资源量19亿多吨,锌储量18000万吨,储量基础48000万吨。世界锌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秘鲁、美国和哈萨克五国,其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7.2%,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基础70.9%,见表2。 2、我国铅锌矿的储量与分布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丰富,截止2011年底, 全国共查明铅资源储量5954.5万t ,查明锌资源储量基础12479.5万t。我国除上海、天津和香

港以外,各省区均有铅锌矿床产出,但从富集程度和现有储量看,主要集中于内蒙古、云南、甘肃、青海、广东、湖南和广西等7省区(图1),7省区合计铅和锌储量分别占全国铅和锌储量的57.66% 和65.88% 。 表1 世界铅储量分布 表2 世界锌储量分布 1998年~2008年,中国铅矿山产量从58.05万吨增加到151.56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0.1%;精炼铅产量从75.69万吨增加到320.6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5.5%;再生铅产量从24.16万吨增加到95.7万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 本文章对安徽省某一区域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形态特征进行了探讨,并详细分析了其成矿成因。 标签:安徽省区域成矿铅锌矿地质特征矿产成因 该区铅锌矿床大地构造单元隶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宁芜陷断束,贵池~繁昌断褶束。从志留纪系中三叠世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本区沉积了以浅海相为主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出露齐全,厚度基本稳定,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岩浆活动贫乏,构造活动微弱,显示了地台型的构造属性。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多旋回的构造~岩浆作用,形成了结构复杂的地台盖层褶皱断裂带,使构造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印支运动结束了该区域长期的海相沉积历史,使整个地区褶皱上升,开始了陆相沉积的新阶段,并将地层卷入北东向展布的褶皱带中。 1矿区地质 1.1地层 矿区内分布的地层从下二叠统孤峰组开始至下三叠统南陵湖组,自老到新从南到北分布。二叠系位于平地,三叠系组成山区,南陵湖组分布最高。出露比较好的为下三叠统各组,余为第四系或火山岩覆盖。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 1.2构造 1.2.1褶皱构造 ①基底沉积岩,为繁昌复向斜舒家店背斜北东倾没端的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向北东倾斜,倾角平缓,约每隔200米出现一次由陡到缓或由缓到陡的台阶,陡的倾角约40°,缓的倾角小于20°。 ②盖层火山岩,为中分村复向斜的次级褶皱八分村背斜南东翼,为单斜构造,向南东倾斜,倾角30°~40°,有火山岩且产状向北倾斜或近直立,则为次火山岩的侵出相或溢出相及次火山岩相。 1.2.2断裂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全是基底褶皱构造的横向或斜交断裂,对矿体影响不大。 1.2.3火山口构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 1.成矿规律学: 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 2.成矿预测 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 (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2.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1.成矿地质背景 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 (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 断裂:压\张\扭性断裂 (3)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 (b)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Fe\V\Ti (c)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Fe、Cu、Pb、Zn、Au (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 (e)碱性岩(正长岩):Au、Cu、Mo 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 (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 (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 (1)地层(岩性)控矿 (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 (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 (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 3.成矿时空分布规律 1.成矿期\成矿域 一定的成矿物质在一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一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 2.研究意义 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用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能够针对性地查明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认识地质发展历史中成矿作用在区域(全球性和地域性)和局部范

铅锌矿资源特点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主要特点 (1)矿产地分布广, 集中度高。我国铅锌矿产资源分布广, 铅锌合计储量超过800 万t 的省区依次为云南2 662.91 万t、内蒙古1 609. 87 万t、甘肃1 122. 49 万t、广东1 077. 32 万t、湖南888. 59 万t、广西878. 80万t , 合计为8 239. 98 万t, 占全国铅锌合计储量的64% 。 (2)大中型矿床占有储量多, 矿石类型复杂。大中型矿床的铅、锌储量分别占72% 和88. 4%。矿石类型复杂, 单一的铅或锌矿石类型少, 矿石类型比较复杂, 主要矿石类型为铅锌矿石、铅锌铜矿石、铅锡矿石、铅锑矿石、铅锌锡锑矿石、锌铜矿石等。 (3)共伴生组分多, 综合利用价值大。我国大多数矿床普遍共伴生有50 余种元素, 主要有金、银、铜、锡、镉、硫、萤石及稀有分散元素。在银铅锌矿床和铅锌银矿床中, 其银的储量占到全国银资源储量的60%以上, 此外金的储量和产量也相当的高。 (4) 贫矿多, 富矿少, 易选矿少。根据国土资源部2001 年所作的一项调查, 我国铅矿山中实际最低工业品位, 最低的为0. 5% , 最高的为4% , 平均1. 39% , 而以0. 7% ~ 1%之间的矿山最多, 占47. 27% ; 锌矿山中实际最低工业品位, 最低的矿山为0. 7% , 最高的矿山为18%, 平均为2. 95% , 而实际最低工业品位在1%~ 3% 之间的矿山最多, 占73. 17% 。矿山铅锌品位之和多在5% ~ 10% 之间, 大于10% 品位的矿石仅占总储量的15%, 而外国矿山品位一般都比较高, 铅加锌大都在10% 以上。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以福建尤溪丁家山矿区铅锌矿为例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以福建尤溪丁家山矿区铅锌矿为例1 矿床地质概况 区内中-新元古代马面山群龙北溪组中、上段和大岭组地层被大范围分布的侏罗系长林组地层覆盖,仅以“天窗”形式出露于矿区东南部。马面山群龙北溪组上段主要岩性为石榴子石透辉石绿帘石岩夹大理岩残留体,该层为区内的主要赋矿层,可见矿体与顶、底板岩性和层位的明显变化,常见其顶底板从大理岩突变到云母石英片岩的现象,显示矿体的切层特征。而侏罗系地层中存在很不均匀的蚀变和矿化现象,靠近马面山群与侏罗系不整合接触面遭受比较强烈的绿泥石化、透辉石化、绿帘石化、硅化及碳酸盐化,部分地段具有较强的黄铁矿化和磁黄铁矿化,偶见铅锌矿化现象。 矿区主要构造包括轴向NE的背斜、向斜和NE向、NW向断层。沿关兜-岩兜背斜(部分被侏罗系地层覆盖)轴部分布多个矿床(点)。NE向断层和部分规模较小的NW向断层多已被矿脉充填,部分规模较大的晚期NW向断层则明显错动矿体及侏罗系与中-新元古代地层之间整体向西倾斜的不整合接触界线(图1)。因此轴向NE的背斜、断层及部分小规模NW向断层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对成矿作用及矿体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区内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受区域性NE向断层控制,花岗岩主要呈岩株体NE向串珠状分布,而铅锌硫化物矿化主要限制在侵入岩带夹持地段。东侧酸性侵入岩带的岩体主要沿NE向断裂侵入,呈岩脉及岩墙产出。西侧酸性侵入岩体主要出现在祭柄坑-岭后-龙石墓顶一线以西,该带岩体规模相对较大,单个岩体呈NE向或近EW向的长轴透镜状岩株体。 2 矿体特征 区内矿体主要赋存在龙北溪组上段石榴子石透辉石绿帘石岩夹大理岩地层、侏罗系长林组火山岩层和角度不整合界面3个部位。除侏罗系长林组中的矿体呈不规则的长勺状之外,其他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但矿化富集程度较高的矿体则主要呈透镜状、豆荚状(如Ⅲ-1号矿体),部分小矿体呈囊状或巢状,显示出矽卡岩型矿床的矿体形态特征。位于马面山群地层内各类岩石层间界面和构造裂隙内的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出,而侏罗系地层中的则显示与围岩呈切割关系(图2)。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阐述了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可供参考。 标签:铅锌矿矿床地质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硅化现象,局部形成不规则脉状硅质岩,经工程揭露在糜棱岩带内部常夹有碎裂花岗岩块体;由于糜棱岩带岩石结构紧密,缺乏容矿空间,致使后期矿液沿该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